登陆注册
12936600000016

第16章 二安史叛乱之前的佛教哲学(4)

世界的存在,对于常人来说,是个未可争辩的事实,要把这个人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的世界说成是并不存在,我们前面说了,那是非有过人的才能不可。然而,这里我们要补充,即使有过人的才能,也未必能够自圆其说。《成唯识论》的原本,其作者是护法等印度高僧;编译《成唯识论》的玄奘,更是有过人的才能,然而他们也都无法自圆其说,本意要论证自己的主张,却不料给论敌提供了证据,这只能说明,世界上的实物是实有的,不是唯识为真。2识的转变识的转变有两层意义,一是识转变成诸法,或者说,转变成普通人执著为实有的物;二是识自身的转变和互相影响。因为既然一切唯识,那么,不仅要说明识转变为诸法,而且要说明识如何转变为实物,才能破除人们的执著;破除执著之后,还要研究达到涅槃寂静的途径。不过在法相宗看来,识转变为诸法和识与识之间的转换,是一回事,因为识也是法。依法相宗意见,识能够转变为诸法,首先是因为识中存在着可以转变为诸法的种子。依法相宗说,种子有两种:有义种子,各有二类:一者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藴界处,功能差别。……二者始起,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成唯识论》卷二)(释:有漏无漏,各有二类。)这里的二类,是指种子的来源:一类是本有的,一类是始起的,即后来发生的。若从种子的性质分类,则一类是有漏的,一类是无漏的。而不论是有漏种子和无漏种子,都有本有和始起二类。依法相宗所说,种子有六或七种特性:种子是各各独立的、最小单位的实体。种子不是不生不灭,而是刹那生灭,前者随灭,后者随生,即灭即生,不是前者灭了之后,后者方生。种子是诸识的对立面,种子是能生,诸识(也叫做现行)是所生。一能一所,互相依赖。种子生自己同类的种子,各不相乱(如眼识的种子产生自己的眼识)。种子分本有种子和始起种子。种子分为相分、见分。

一切种子有染、净的分别。他们也叫做有漏种子(染污的、恶的)和无漏种子(至善的。一般的善仍是有漏种子)。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63页。一种意见说,无漏种子是本有的种子:“由此等证,无漏种子,法尔本有,不从熏生”(《成唯识论》卷二)。有漏种子虽然也是“法尔有种”,但主要由熏染产生:“有漏亦应法尔有种,由熏增长,不别熏生。如是建立,因果不乱”(《成唯识论》卷二)。但是法相宗认为,不论有漏无漏,都有本有、始起二类:若唯始起,有为无漏无因缘故,应不得生。有漏不应为无漏种,勿无漏种生有漏故。……若本全无无漏法种,则诸圣道永不得生……由此应知诸法种子各有本有、始起二类。(《成唯识论》卷二)那么,反过来也可以说,无论是本有还是始起,都有有漏和无漏二类。所谓有漏种子,就是使人陷入烦恼、导致轮回的种子;无漏种子,即使人断绝烦恼、获得涅槃寂静的种子。两种都有本有、始起二类,也就是说,人先天的就具有恶;而经过修习,能够使恶变为善,成就佛果。这是法相宗对人善恶来源以及修行必要、成佛可能的哲学说明。虽然前六识都有自己的种子,但是最基本的种子在阿赖耶识中,所以阿赖耶识又名“种子识”:或名心,由种种法熏习种子所积集故。或名阿陀那……或名所知依……或名种子识……或名异熟识……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成唯识论》卷三)一切法归根到底,也都是由阿赖耶识转生的:是一切法真实种子。缘击便生转识波浪,恒无间断,犹如暴流。……眼等诸识,无如大海恒相续转,起诸识浪,故知别有第八识性。(《成唯识论》卷三)但真如不是诸法种子,因为它是无为法,不造作:旧人云真如是诸法种子者,非也。(《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法相宗强调,种子只是一种比喻,并不是真有什么种子:“外谷麦等识所变故,假立种名非实种子”(《成唯识论》卷二)。

也就是说,识变现成相分、见分,人们执为实物、实有的过程,就像由种子变成谷子、麦子并且成熟一样。但并不是真的有种子:“彼非实种”(《成唯识论述记》卷二)。因此,所谓种子说,不过是为解释唯识所生提出的比喻而已;而所谓种子生,也就是识变现诸法。所有的种子都含藏于第八阿赖耶识中,所以第八阿赖耶识又称“藏识”。也只有这第八藏识能够产生其他诸识,也能产生客观的物质世界:阿赖耶识因缘力故,自体生时内变为种及有根身,外变为器。(《成唯识论》卷三)生种,就是产生同类种子,或产生其他识种子。有根身,也就是人的身体。器,就是外在的客观世界。这就是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阿赖耶识所生。其他识,则只能在本识的范围内活动。如眼识可变眼之相分和见分,耳识变耳之相分和见分等等。因此,阿赖耶识,是世界之总根源。依据种子学说,则佛教传统的缘起说,就是阿赖耶识缘起,即阿赖耶识种子产生一切。在这个缘起论中,阿赖耶识种子永远是第一位的因。所谓有此才有彼,只是有阿赖耶识才有一切。缘起中的因果关系,法相宗也有新的解说。他们首先认为,所谓因果,不是有了前因才有后果,而是因与果同时存在,同时出现:“前因灭位,后果即生。如秤两头,低昂时等”(《成唯识论》卷三)。这样的因与果,就像流水一样,不间断地在进行:“如是因果相续如流”(同上)。然后他们自设疑问道:若是因存在着,果还没有产生,那么,因是谁的因?若是果已经出现,但是因已经消灭,那么,果是谁的果?因果关系岂不是不存在?或者说,有因时,果已经存在。那么,果既然已经存在,何须有因?因既然是无,果自然也就不存在。因果关系仍然是不存在。而法相宗实际上就是认为,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由斯汝义,因果定无,应信大乘缘起正理。谓此正理,深妙离言,因果等言,皆假施设。观现在法,有引后用,假立当果,对说现因。观现在法,有酬前因,假立曾因,对说现果。假谓现识似彼相现。如是因果,理趣显然,远离二边,契会中道。

诸有智者,应顺修学。(《成唯识论》卷三)也就是说,在法相宗看来,因果关系是个深奥微妙难以言说的关系。这种关系并不存在,只是一种假设而已。窥基对此解释道:……理实能缘及所缘法唯有现在。三依唯识,此义虽通,然前二外别有异体,多分分别妄心所变似去来相,实唯现在。(《成唯识论述记》卷三)从佛教泯灭一切分别的立场来说,不仅时间上只有现在,空间上也是只有当下,没有前后左右的差别。因此,因与果,也只是假设的关系,一种说法的方便而已。而作为一切种识的阿赖耶识产生种、根身和器,在本识中产生“自果功能差别”(《成唯识论》卷七),也是随生随灭,随灭随生,如前所说种子的第二种特性。在因果问题上,依佛教传统见解,色与心,也就是物质与精神,是可以互为因缘的。但是法相宗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否认因果关系的真实存在,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否认色蕴即物质现象也是产生事物的原因。《成唯识论》卷三道:“或遮余部执色心等互为因缘”。窥基解释说:萨婆多等以善色望四蕴为因,四望色蕴亦得为因,此即不然。唯引自果,因果随顺功能同,故名为因缘。若增上缘等义则可尔,如何色等与心为因!不相随顺,功能异故。在法相宗这里,物质世界,即色蕴,是个完全被动的角色。只有心识,或者说是种子,才是产生一切、包括产生物质世界的根源。而“色等法不得为种子”(《成唯识论述记》卷三)。此外,第七末那识也不得为种子:第七识不名种子,果不显现故。(《成唯识论述记》卷三)第七识的作用,是转换。第八阿赖耶识通过它产生前六识及其他,前六识产生的种子也通过它储存于第八识中。这样,种子转变的过程,不仅是阿赖耶识转变为客观的物质世界、人身,而且也是阿赖耶识转变为人的各种意识、思维活动,即变现为其他诸识的过程。而其他诸识,也会产生种子,供阿赖耶识含藏。这解决的不仅是识与法的关系,也是识与识的关系。在这识与识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种子的转换,是有漏种子向无漏种子的转换,因为在法相宗看来,只有把有漏种子转变成无漏种子,才有可能成就佛道。而有漏种子转变成无漏种子的机制,是通过熏习。种子本是一种比喻,被用来作比喻的谷种、麦种等,被称为外种,而识中的种子,称为内种。内种要生长或增殖,必须通过熏习:内种必由熏习生长,亲能生果,是因缘性。(《成唯识论》卷三)据窥基解释说,因为“内种是因缘”,即产生诸法之因,所以必须通过熏习才能生果。至于外种,就不一定了:“外种不定,内则定熏”(《成唯识论述记》卷三)。外种的熏习,也必须由内种为因缘:“必以内种为彼因缘,是共相种所生果故”(《成唯识论》卷三)。这就是说,外种的生长,也必须以内种为因,也就是以识为因。这充分体现了法相宗的万法唯识思想。所谓熏习,就是使种子生长:所熏、能熏各具四义,令种生长故名熏习。(《成唯识论》卷三)能熏、所熏,不过都是识的作用,是识在互相熏习。

二者的关系,遵守着法相宗的因果原则,即随生随灭,俱生俱灭:如是能熏与所熏识,俱生俱灭,熏习义成。(《成唯识论》卷三)熏习的重要作用,就是能把有漏种子转变为无漏种子,或者说,无漏种子,也可以由熏习产生:无漏种生,亦由熏习。(《成唯识论》卷二)由熏习产生的种子,和本有种子一样,都储存在阿赖耶识中,作为此后产生诸法、诸识的种子。人之初生,就不断从外界接受刺激,积累着自己的认识成果。这些认识成果积累起来,又成为以后认识的依据和出发点。法相宗的种子熏习说,是用一种扭曲的方式再现了人类认识的这一过程。人们如何熏习识中的种子,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比如,“遍计所执”的熏习。据《成唯识论》卷三道:“诸种子者,谓诸相名分别习气”。窥基解释道:即是一切有漏善等诸法种子。……彼言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有何所以者,此有二说:护法等说,……因执心所执为所遍计熏成于种,此种名妄执习气即见相分而熏种生。遍计所执自性是法相宗所说的“三性”之一。其他二性是依他起性和圆成实性。由玄奘编译的《成唯识论》开首即说:“稽首唯识性,满分清净者……”窥基注道:言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即遍计所执;二者真实,即圆成实。于前唯识性所遣清净,于后唯识性所证清净。又有二种:一者世俗即依他起,二者胜义即圆成实;于前所断清净,于后所得清净。所谓遍计所执,说的是正常人的认识。遍是普遍,计是比较、盘算。经过普遍地比较、盘算、思量,产生了分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实有的。这在法相宗看来,乃是一种虚妄的分别,是一种执著。第二是依他起性,就是认识到诸法都是依赖于(依)某些因缘(他)而产生的(起),因而虚幻不实。不过,在法相宗看来,这还不是最高的认识。最高的认识是圆成实,即圆满地成就事物的实相。即在认识到依他起的基础上,彻底地抛弃遍计所执,去掉一切虚妄分别,获得最正确的认识。这种最正确的认识,也是诸法实有的本性。圆成实性,唯是实有,不依他缘,而施设故。(《成唯识论》卷八)当然,对于法相宗来说,它没有认识和被认识的分别。我们这样说,也不过是一种方便罢了。而所谓圆成实性,也就是真如,是诸法实相。和其他佛教宗派一样,法相宗也提倡各种修行。他们有所谓“十胜行”说,即十种达到涅槃寂静的途径。这十胜行是:施(有三种,谓财施、无畏施、法施)、戒、忍、精进、静虑、般若、方便善巧、愿、力、智等。这十胜行又可分为两种,即福与智:所修胜行,其相云何?略有二种:谓福及智。诸胜行中,慧为性者,皆名为智;余名为福。(《成唯识论》卷九)法相宗不否认修福的作用,但他们显然更加倾向于修智。因而,达到圆成实性,无疑是将有漏种子熏成无漏、达到涅槃寂静的最佳方式。和当时其他佛教宗派不同,法相宗不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佛。他们有所谓“五种性说”,即人的本性共有五种。前三种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成就不同的道果。

第四种能否成就道果,在未知领域。而第五种,则被认为是根本不可能成就道果的。也就是说,既不能成佛,也不能成为阿罗汉。自南北朝后期开始,一阐提人也能成佛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认识,法相宗这样说,难以受到中国佛教界的普遍欢迎。他们兴盛几十年后就趋于衰落,这样的成佛主张也当是原因之一。3法相宗与因明学因明学是古印度的一种推理、论证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逻辑学。它和所谓工巧明(工艺技术、天文历法等)、医方明(医学,包括禁咒)、声明(语言文字学)、内明(教义)等构成印度的五大知识系统,佛教也主张自己的僧侣应该懂得这五种知识。而因明一学,在佛教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各佛教宗派中,法相宗对于因明特别重视,并且对因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窥基论述因明的来源和意义时说:因明论者,源唯佛说。文广义散,备在众经。求因明者,为破邪论,安立正道。(《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一)说因明是“源于佛说”,不过是僧人僧语,他人自可不必当真。但说僧人从事因明是为了破邪立正,却真实而准确地道出了佛教与因明的关系。破邪立正的一次重大实践,就是在印度戒日王于曲女城设立的一切人均可参加的无遮大会上,玄奘曾立一“唯识比量”,即为“一切唯识”作论证而立的一个论式(比量),该论式道:宗:真故极成色,不离于眼识。因:自许初三摄,眼所不摄故。喻:犹如眼识。戒日王设这个大会的目的,是“命五印度能言之士,对众显之,使邪从正,舍小就大”。参加者有“沙门、婆罗门、一切异道”数万人,其中“能论义者数千人,各擅雄辩咸称克敌”。但玄奘的论式发出以后,“竟十八日无敢问者”,于是会众大声欢呼:“佛法重兴”(道宣《玄奘传》)。这次大会复兴了佛法,也为玄奘赢得了崇高的荣誉,因明学也为佛教发挥了立正破邪的作用。初期的因明论式有五项,称“五分作法”或“五支式”。

公元五至六世纪,印度高僧陈那将五支式改了“三支式”,是因明发展史上的划时代贡献。玄奘的“唯识比量”,就是新因明的三支式。把因明的三支式和古希腊的三段论式相比较,则宗大体上相当于结论,因大体上相当于小前提,喻分喻体和喻依,而喻体大体上相当于大前提,至于喻依,即喻体的依靠,或者说是喻体成立的前提,则是三段论式所没有的。从这里,体现出因明学独具的特点。而它之所以多出一个喻依,就是它认为,要使喻体即大前提成立,必须作出论证。有的学者认为,喻依和喻体的关系,大体相当于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在这里,即使主张一切唯识的法相宗,也不得不向世俗的认识求助了。任何一种逻辑,其成立的条件都必须有不能自相矛盾一条,因明学也不例外,它称自相矛盾为“自语相违”。如《因明入正理论》举“我母是石女”为例,认为这就是一个自语相违的宗。窥基解释道:宗之所依,谓法、有法,有法是体,法是其义。义依彼体,不相乖角,可相顺立。今言我母,明知有子;复言石女,明委无儿。

同类推荐
  • 道德经说什么

    道德经说什么

    樊登读书会百万听众订阅。西安交大韩鹏杰教授精研数十年,以魏晋时期天才学者王弼注解本《道德经》为依据,以独有的“以经解经”特色,用幽默风趣的讲解方式,带给读者一个立体的《道德经》,并用形象生动的例子和自身厚重的国学素养,进行逐章逐句解读,重点讲解书内《道经》“道法自然”“上善若水”“尊道贵德”“反者,道之动”;《德经》“以下为基”“大象无形”“福祸相依”等核心思想,力求深入浅出,让读者全面了解《道德经》的思想与智慧,感受中华文化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引领读者感受国学文化的智慧。
  • 佛教·世俗

    佛教·世俗

    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佛教与世俗的关系。
  •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星云日记25:感动的修行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的第二十五册。收录星云大师1993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分为“热闹场中作道场”、“接受的习惯”、“感动的修行”、“同体与共生”四部分。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为现代佛教历史的进展保存或提供了至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亦为吾人陶冶心性之良方、修养精神之津梁,从中可获得许多做人做事的启示与新知。
  • 叶曼拈花

    叶曼拈花

    本书为一本书信集,收录了《变相的打秋风》、《得了便宜还卖乖的人》、《母亲的发泄》、《老年人的财产》等多篇书信作品。
  •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星云日记8:慈悲不是定点

    本书分为“欧游记事”、“慈悲不是定点”、“修行是什么”、“自性本清净”四部分,收录星云大师1990年11月1日至1990年12月31日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星云大师每日的弘法行程、心得、计划等,熔佛法、哲学、文学、慈心悲愿于一炉,实为一代高僧之心灵剖白与济世旅程。
热门推荐
  • 秋季别离

    秋季别离

    陆沅清目睹了隔壁班和自己毫无交集的凌雨城狼狈的一面,那天陆沅清正在咖啡店里兼职,看到凌雨城坐在窗边,正在拉住一个女孩拼命的挽留什么。陆沅清把这一个小秘密埋藏在心里……
  • 魔鬼之魂

    魔鬼之魂

    这个世界病入膏肓,可是活在这个世界的众生却全然不知。吟游诗人传颂着那剑与魔法、龙与公主的故事。理想的乌托邦、向往太阳的落魄骑士、黑森林的魔女之家、参天古木下的巨人之都……童话般的幻想故事下似乎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 超能战线

    超能战线

    这是一场‘瘟疫’,什么狗屁的进化,什么狗屁的神灵!老子只信奉自己!
  • 来自屏幕那边的她

    来自屏幕那边的她

    他是个学渣,却无意间在吃鸡中爱上了一个温柔的大姐大。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爱上了她,但当他察觉自己的内心时,已经无法自拔。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因为她,他不再胡闹,也学会学习,他愿意为了她做任何事情,然而这段感情却好像并没有那么顺利………
  • 穿越之商女安歌

    穿越之商女安歌

    一场车祸,一朝重生商业新贵安歌重生异世为何踏入异世朝堂,步步为营,只为取他人性命?原本以为自己可以探查真相,完美抽身,却不想,深陷更大的阴谋计划……前世今生,一直在命运的轮盘中,兜兜转转……看安歌能否在异世平安顺遂,一路高歌。片段一:某女:小白,妈妈给你买了玩具小白:……某女:好久不见妈妈,是不是想不记得妈妈了?小白:……某女:小白,你如果再不理妈妈,妈妈就生气了小白:……某女……片段二:半夏:姑娘,姑爷今日回府……某女:嗯!和我有什么关系!半夏:姑娘,姑爷许久未回府,姑娘怎的不准备准备!某女:准备什么?夜晚,不走正门,潜窗而进的姑爷,便见平日端庄大气的夫人,一袭红衣,万千风姿
  • 默凡叶落:国民男神高调宠

    默凡叶落:国民男神高调宠

    “名字。”“啊?”“本少爷问你叫什么名字,你蠢到连名字都不会说吗。”“……”“笨蛋走个路都能摔着。”“呜呜呜...痛!”“闭嘴!”“……”“在一起吧……”“不是一直都在一块呢吗。”“白痴!”“……”
  • 快穿攻略反派来袭

    快穿攻略反派来袭

    三千大道,主神之巅,是每一位任务者说追求的至高之境,0000做为一个野生统,于是带着它家宿主勤勤恳恳做任务!?男主一号:“我真爱回来了,你赶紧麻溜一点滚出我家!”卿:“呵呵”男主二号:“我以为我是爱你的,但是我遇见了她……”卿:“哈哈”“真”男主:“娘子你干嘛连我一锅端了鸭!!!”卿:“……你说?”你说,你希望我百世孤独那么,一百零一世,我想拥有
  • 要我真情并不容易

    要我真情并不容易

    残疾人兰志民从小家庭贫困,初中没上完就辍学在家。几条人命在手警方渐渐主意到了他。小瓶子漂泊半生只想弄套房子给儿子存着结婚,希望儿子能活的跟自己不一样,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曲尤尤因为父亲车祸跟继母之间产生了嫌隙,因为自己差点成了植物人,经历过生死的人会看淡很多事。兰姨也在兰志民以及曲尤尤的祝福声中打开心结重新拥抱生活。把老婆杜晓梅当闺女宠的董树平不得不面对背叛。在董家姐姐们的遗产纷争里一路退让的董树平终于爆发……
  • 火影之漩涡四象传

    火影之漩涡四象传

    写网文的前途,因为网文没有社会价值。写同人的就更没前途了,因为没有钱途啊。本人因为爱火影,为完成学生时代的幻想,便想业余时完成一本心中的火影!
  • 第一特工狂妻:邪君请接招

    第一特工狂妻:邪君请接招

    她,是帝国的杀人利器,意气风发,嚣张恣意,杀人如麻,一手银针出神入化。她,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九。他,是被迫转世的神魔,忘却前尘,灵魂之中充满杀戮。他,前世身毁神灭那一刻,以滔天怨怒化作泣血诅咒,有朝一日,他定重登九霄,将迫害背叛他之人一一屠尽!原本,是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奈何……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轰隆一声,她堂堂帝国第一利器,竟被一道晴天霹雳砸中,华丽异世重生,变成了纨绔大小姐?当恣意无双的她,撞上冷酷残暴他,一切秩序,都将在他们碰撞中崩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