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7300000009

第9章 英雄时代的凡人(3)

再看看鸿门宴的开头,刘邦对项羽的称呼是什么?是“将军”,是怀王封的,我们是平级的,谁做大王还得讨论讨论。现在樊哙操家伙冲了进来,他对项羽的称呼又是什么?是“大王”。“大王”是什么?大王是首领,是头。樊哙是刘邦的部下,他对项羽称呼“大王”,这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尊称,就好像战国时一国的臣下称另一国的王,是叫大王,两国还是平等的关系,但是樊哙公开称呼刘邦却是“沛公”,明显低一级。第二种可能,“大王”暗含的意思就是“刘邦的部下,也就是您的部下”,也是承认项羽的领导地位。当然,还有第三种可能,那就是直接地承认项羽就是王,项羽的身份,就在这短短的舞剑过后,发生了变化,他被承认了,他得到了“关中王”,谈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有人要问了,这事要是真的,太史公为什么不直接明说?不能啊,文字狱这个东西历朝历代都是有的。刘邦在打项羽的过程中,宣布的第一条理由就是项羽不执行怀王的约定“先入关中者王”。这个“先入关中者王”就是刘邦所建立的汉朝具有合法性的最重要的依据,然而鸿门宴上,刘邦已经放弃了关中王,这一点若广而告之,那么刘邦今后的反项羽,正当性又在哪里?想明白了这一点,太史公的不能明说明写,就顺理成章了。但是太史公还是巧妙地给我们留下了线索,从“将军”到“大王”,说明了一切。

鸿门和会,项羽实际上得到了他从刘邦那里能够得到的一切东西。他得到了刘邦的承认,承认自己为西楚霸王——中央政权的领导人。其后不久,其他的军阀一看不错,也纷纷接受了项羽的册封,承认项羽为中央政权的领导人,如周朝故事。鸿门和会,项庄舞剑,项伯对舞,这一出双簧,唱得妙极。

而刘邦,乖乖地接受了汉王的封号,暂时保住了项羽根本就没打算取的小命,也感到心满意足,到四川去了。

鸿门和会,项羽的大手笔,千古英雄,几人看清?

在民国时期,有一本书十分流行,叫做《厚黑学》。这本书对中国历史进行了全新的解释,用“厚颜”、“黑心”作为中国历代政治家的两个主要特征,用来分析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现象,并且推而广之,将这一规律演化成一个“同心圆”学说,来解释社会人际关系。

按照《厚黑学》里面的说法,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就必须具备脸皮厚、心肠黑这两个特点。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用兵如神的韩信就不算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因为他心肠不够黑,脸皮也不够厚,在又厚又黑的汉高祖刘邦面前,只能束手就擒。但是,这种观点并不值得后人称道。

重苍生而轻荣辱——非议韩信

的确,韩信是一个时常表现出妇人之仁而且受不了太多屈辱的人,这样的人如果在太平盛世下的政坛打拼,肯定是会四处碰壁的。可是,历史的魅力就在于给了韩信一个适合他生存的舞台,这就是乱世。韩信在乱世之中,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军事才能,南征北战,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军事基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历史又把韩信推入了权力的旋涡之中,让他成为一个犹豫不决的野心家,一个恐龙一样反应迟钝但又不容忽视的枭雄。偏偏他自己又没有摆脱这种命运,没有成为西汉王朝的忠实臣子,而是首鼠两端,让汉高祖对他有了猜疑,最后终于找到借口,将他先抓后杀,除去了这个心头大患。

人们误解韩信了,千百年来,历代史家、民间人物,对韩信,都产生了严重的误读。用《厚黑学》的观点来看韩信,当然会得出韩信的手段不入流的结论,可是,为什么不试着从一个更高的高度,来看待韩信的一切行为?

韩信出生于战国末年,在那个东方六国反侵略反暴政的大时代背景下,无数英雄人物从小就立下宏愿投身伟大的反暴斗争。陈胜在田里一边种地一边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在秦始皇浩浩荡荡地出巡时说:“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看见秦始皇时说:“大丈夫当如此也!”

韩信和他们一样胸怀大志,所不同的是,由于父母双亡,韩信的命运不幸得多。项羽从小接受了叔父“为万人敌”的正规训练;刘邦的父亲经济上能够满足他“游手好闲无赖乡里”,最多只是训斥两句,指责刘邦自己没有产业,比不上那个整天算计着田产的二哥。

至于陈胜,他在田里一边干农活儿一边自吹自擂,对那群一起干活儿的人说:“苟富贵,毋相忘!”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这叫自我鼓励。

可怜的韩信,他既没有一个军事家的叔父,也没有一个能供他吃喝的父亲,甚至连一个倾听他自我鼓励的人都没有,他的周围,是一群鼠目寸光的人,尤以那个杀猪的最为过分。那个杀猪的嘲笑韩信虽然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还气势汹汹地威胁韩信:“你要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这个人怎么看怎么像《水浒传》里面那个泼皮无赖牛二。

韩信不是那种意气用事的人,他知道杀人是要偿命的,所以在面临着屈辱地活下去还是同归于尽的选择时,他不动声色地选择了从那个杀猪的胯下钻过去。如果说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为韩信胆小怕事,那么当若干年后,韩信已经被封为楚王、荣归故里的时候,曾经把这个杀猪的五花大绑,最终却没有杀他,这时的韩信,难道还是胆小怕事或者妇人之仁吗?

其实,这不过是韩信那种不屑为了小事与人争斗的个性表现而已,“非惜一死,痛苍生耳”!历史中的人,读历史的人,都免不了成王败寇的思维定式。韩信前日不杀辱身屠夫谓之“怯”,后日不杀无辜屠夫谓之“量”,韩信用事实证明了,当年的钻裤裆,与“怯懦”无关。

不幸中的万幸,在韩信周围的一群鼠目者中,不乏菩萨心肠之人,有这些人的帮助,韩信得以获得温饱,得以不堕凌云之志。韩信最为落魄的时候,他只能在河边钓鱼充饥。当时有几位老大娘在河边漂洗丝棉,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出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韩信在备受冷落之后受到这样的照顾,自然十分感激,就对那位大娘说:“我一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是一件可悲的事情。我是可怜你这位公子才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这位大娘可能没有想到,当韩信功成名就之后,会专程来寻访她,并以千两黄金作为报答。这千两黄金,对韩信来说算不了什么,也什么都不算,只是一个当年孤苦无依时受到关怀的孩子的一点儿谢意而已。千金一饭的事实说明:好心总是能有好报的,同时也说明韩信具有知恩必报的高贵品格。

韩信靠着自己的才智,想要有所作为,恰巧那个时候反秦战争已经打响,项羽的叔父项梁率军渡过淮河,韩信就去追随他,可是一直没有受到重视。项梁战败后,韩信又在项羽手下效劳,但屡次向项羽献策,都不被采纳。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韩信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项羽有“妇人之仁”,有好吃的好喝的从来舍不得独享,总是要分给部下。韩信作为他的卫兵,从中受惠想必不少,吃饭自然已经不成问题。倘若韩信是一个小富即安之人,对这样的现状必然是满意的。但是我们可敬可爱的韩大将军是胸怀天下黎民众生的,鼠目寸光的屠夫不能比,力能举鼎的霸王还是不能比。项羽焚阿房宫,杀怀王,行分封,逐亚父,种种倒行逆施,更重要的是不听他的忠言,韩信在他手下没有出头之日,这些使韩信认识到:项羽不是真正的领袖,他不能带领国家走向富强,韩信在他手下将会是英雄永无用武之地。

韩信选择了刘邦,他看出刘邦有野心、有抱负,他认定刘邦能够实现国家的统一,认定刘邦能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于是,韩信义无反顾地抛弃了温饱不愁的日子,追随刘邦而去。

刘邦比起项羽,长处在于能够听得进不同的意见,知错能改。刘邦本来确实没把韩信当一回事儿,幸运的是,韩信碰到了萧何。

韩信虽然在刘邦手下一直不得志,但多次跟萧何谈话,得到了萧何的赏识。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当时是人才流动频率很高的时期,刘邦手下的各路将领逃跑的有几十人。韩信经过和萧何聊天,揣测萧何已多次向汉王推荐自己,但却迟迟没有得到重用,有点儿灰心,也就跟着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报告刘邦,亲自“月下追韩信”。有人报告刘邦说:“丞相萧何逃跑了。”刘邦大怒。结果一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告诉刘邦说他是去追赶逃跑的将领了。刘邦问他追赶的人是谁,萧何说是韩信。刘邦大惑不解,骂道:“各路将领逃跑了几十人,你没去追一个;却去追韩信,是骗人。”

萧何说:“那些将领都是平庸的人,很容易得到。至于像韩信这样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自然用不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就看大王怎么决策了。”经过萧何的劝说,刘邦终于出了大价钱,登台拜将,封韩信为大将军。

被封为大将军是韩信走红的开始,似乎丑小鸭一下子就变成白天鹅了,但这种荣耀的开始,恰恰是一种不祥之兆:作为主上的刘邦,丝毫没有感觉到韩信的才能,如果不是因为萧何劝说得法,而且在刘邦面前颇有面子,韩信就是熬白了头发也做不到将军。所以,这种建立在互相之间不了解、不信任基础上的合作和重用,对韩信而言不是好事。但放眼天下,当时能够让韩信发挥自己军事天才的,也只有刘邦了。

因为这样,韩信后来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对刘邦一直不怎么亲近,刘邦对韩信也好像是防贼一样戒心重重,原因就在于二人之间没有一个理解和交流的平台。不过无论怎样,韩信终于能够施展拳脚,体现自己的价值了。

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刘邦问:“萧何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将军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一番后说:“如今与您争夺天下的敌人是项羽,您认为自己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刘邦认为自己这几点都不如项羽。韩信回答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然而,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有生病的人,心疼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晋爵时,他却舍不得授予人家实权,这就是妇人之仁。项王即使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势,又违背了当年大家一起攻打秦朝时订立的约定。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所以项羽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就会战无不胜。”

刘邦惊叹于韩信的分析,就听从韩信的计策,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于是在韩信的指挥下,汉军势如破竹,韩信本人在军队里的声望也直线攀升。当时的情形,韩信破魏下代,降燕灭齐,他的势力,与刘邦、项羽不相上下,天下三分之势已成。韩信如果在此时选择独立单干,可以说胜算远大于刘、项任何一方,因为刘、项两方仇怨已深,难以化解,而韩信和他们双方都有不错的交情,“人和”二字占了上风。韩信“工于谋天下,拙于谋自身”,这当然是很可笑的结论,真相只可能是他“一心谋天下,不屑谋自身”。韩信深知老百姓需要的是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深知老百姓饱受春秋、战国、秦朝近六百年兵连祸结之苦,现在,他是逞一己之私延长战争,还是顺应民意尽快结束战争?

当时,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胜负的关键在于韩信,就想说服他自立为王,所以,他借着看相的幌子,对韩信说:“当今刘、项二王的命运都在您的手里。您协助汉王,汉王就胜利;协助楚王,楚王就胜利。您如果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就没有谁敢轻举妄动。凭借您的贤能圣德,拥有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强大的齐国,迫使燕、赵屈从,出兵到刘、项两军的空虚地带,牵制他们的后方,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去制止刘、项纷争,为军民百姓请求保全生命,那么,天下就会迅速地群起而响应,有谁敢不听从!而后,割取大国的疆土,削弱强国的威势,用以分封诸侯。诸侯恢复之后,天下就会感恩戴德,归服听命于齐。稳守齐国故有的疆土,据有胶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诸侯,恭谨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前来朝拜齐国。”

韩信对此不以为然,说:“汉王给我的待遇很优厚,他的车子给我坐,他的衣裳给我穿,他的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车子的人,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衣裳的人,心里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食物的人,要为人家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蒯通见韩信不为所动,就进一步阐述自己的想法:“祸患产生于贪得无厌而人心又难以猜测。如今您打算用忠诚、信义与汉王结交,您断定汉王不会危害您,这就错了。大夫文种、范蠡使濒临灭亡的越国保存下来,辅佐勾践称霸诸侯,功成名就之后,文种被迫自杀,范蠡被迫逃亡。希望您能够深思熟虑。况且我听说,勇敢、谋略使君主感到威胁的人,有危险;而功勋卓著、冠盖天下的人,得不到赏赐。而您现在的战功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并且计谋出众,世上少有。如今您据有威胁君主的威势,持有不能封赏的功绩,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信任;归附汉国,汉国人震惊、恐惧。您带着这样大的功绩和声威,哪里是您可去的地方呢?身处臣子地位而有着使国君感到威胁的势力,名望高于天下所有的人,我为您感到危险。”

韩信最终没有听从蒯通的话,是他看不到这些问题吗?不太可能。事实的真相,只可能是韩信心忧天下,他从小饱尝战乱之苦,他懂得老百姓需要和平,需要安定。他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圣人。

在刘邦和项羽进行决战的时候,刘邦采用了张良的计策,征召齐王韩信,韩信自然责无旁贷地率领军队在垓下与刘邦会师,并且取得了决战的胜利。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是项羽的不幸,而“兔死狗烹”是韩信个人的不幸,同时这些又都是中华民族的大幸,是和韩信同时代的老百姓的大幸。

项羽兵败自杀后,韩信这位大功臣不但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赏赐,反而被刘邦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夺了军权。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正月,为了给韩信一点儿补偿,刘邦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

被刘邦暗算之后,韩信没有什么警觉,反而依然故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地位、身份和战功会给刘邦带来威胁而遭到刘邦的猜忌。这个时候,因为项羽兵败而四处流亡的项羽部将钟离昧逃出来归附韩信。当年钟离昧曾经在战场上伤害过刘邦,所以刘邦对他特别怨恨,而这次刘邦接到消息,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国逮捕钟离昧。但楚国是韩信的地盘,有韩信的保护,刘邦的命令没有得到执行。所以,对韩信一直猜忌的刘邦认为韩信是利用钟离昧的事情来和自己作对。

同类推荐
  • 天下汉殇

    天下汉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出!九州大地皆归汉,英雄尽出何时归,本文乃采自三国志战略版416区史记,编写而成异世界之三国!
  •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魏小宝的强盗生活

    为了生存,做一回缩头乌龟又何妨?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聪明机灵一点,就能比别人活得更好。山贼出身的魏小宝在架空世界里的故事。
  • 大唐洛国公

    大唐洛国公

    三清为延续道家香火,把单天常作为具有大机缘之人,送到唐朝贞观年间。单天常北征有功,被封赏成了“洛国公”,从此笑傲长安。朝廷之上的皇家与大世家的矛盾与利益并存,且看单天常如何调节。本想做个逍遥的爵爷,没想到麻烦却是脱不开身;本无心风月,却是随口几句诗句,被引为经典;且看单天常如何游戏长安!
  • 大宋无疆

    大宋无疆

    此时朝廷修文偃武空前绝后;此时大宋已呈平百年,经济和文化繁荣昌盛;此时大宋被迫签订条约,每年向辽国、西夏国献上岁币,用钱买安稳;此时范仲淹刚刚被迫退出历史舞台;此时王安石为了变法强国而呕心沥血;此时司马光为了编纂《资治通鉴》夜以继日;此时儒家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此时在西北边寨,大儒张载的白痴儿子张斌,开始了他强国强民……大宋无疆的人生。
  • 我跟三国抢天下

    我跟三国抢天下

    朦胧的誓言: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彼此陪伴,穿越了三国,征战是唯一的火焰,我们一起点燃,我们长发披肩,冷冷的旷野荒芜人烟,有兄弟,还有烈酒,就能取暖,还记得二十年前,那两个懵懂的少年穿上了铠甲,挺起了双肩,盼望三国梦想能实现,多少当年的三国英雄。二十年后早已不见,而我们但还为此一战,因为三国还在继续,就算已雄踞西凉,彼此却坚信总有一天会像神话一样活到2016,就在这二十年前,这世界悄悄的改变,穿越了三国,苍老的容颜,命运就此断念。
热门推荐
  • 金宝儿的春天

    金宝儿的春天

    胖女孩金宝儿开着一家甜品店,有自己的小烦恼和小欢乐,倔强地等待爱情到来。学徒方舟勤快能干,会讨女孩欢心,金宝儿对他有了好感。偏偏在这个时候,“逃跑男友”朵唯重新出现在金宝儿的生活里,金宝儿的心一阵悸动。带着一个女儿的单亲爸爸张先生与金宝儿不打不相识,鼓励她继续做服装设计,追逐自己的事业梦想。胖女孩的事业和爱情出现了多重选择,她该何去何从?
  • 三国美人志

    三国美人志

    曾在《仿真三国志》中翻江倒海的传奇玩家沈峰,开始玩另一款游戏《魔幻三国志》。这次他不想争名夺利,只想当个休闲玩家。可惜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他走上了一条特别的游戏道路。混入皇宫之中,得到独一无二的宫卫女兵兵符,收编了灵帝的后宫佳丽三千,带着一群美女打天下。马超的西凉铁骑来犯?看我美女卫队灭之!曹操的青州兵来犯?看我美女卫队灭之!南蛮的藤甲兵来犯?看我美女卫队灭之!打什么城都不要打洛阳,惹什么人都不要惹女人,这是所有司隶地区玩家的共识。什么,赵云也被设计成了女将?游戏公司你有没有点节操啊?这不能忍,云妹妹,我来也!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掌握了美人的沈峰,从此天下无敌!本人已完本百万字小说《网游之波涛荡漾》、《诱香蛊皇》,有人品,有姐操,从不断更!
  • 签到系统逼我做老板

    签到系统逼我做老板

    叶非是一个刚毕业的穷学生,除了有一张帅炸天际的脸,一无是处,拿着三流的文凭,要技术没技术,又不会花言巧语讨老板欢心,面试处处碰壁,他觉得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一天晚上,他出门扔垃圾,捡到了一个被前主人遗弃的签到系统,从此人生轨迹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
  • 黑道小老婆

    黑道小老婆

    他出身豪门,二十有五,风姿绰约,家财万贯,集智慧与潇洒于一身,受无数美女追捧,却没想到会成为一个小奶娃的监护人!隔三岔五被老师请去喝茶聊天,而始作俑者却是脸皮厚的一点反悔之心都没有,照样给他惹是生非!他只是懒得管她,但并不代表她能为所欲为无下限!
  • 玉皇大帝到我家

    玉皇大帝到我家

    玉皇大帝下凡做任务,让你做他的代言人且没有报酬,你答不答应?太上老君不炼丹改做道具了,意不意外?当红流量小生竟然是天蓬元帅变的,能想象不?下凡的猪八戒竟然是个女装大佬,还有啥是不可能的?这里,毁三观的操作应有尽有。
  • 王爷纳妃:丑妻自是掌中宝

    王爷纳妃:丑妻自是掌中宝

    宫里的二皇子撒宇航虽然仪表堂堂,多才多艺,但却遭到白皇后的迫害,将一张姣好的脸弄成一副鬼脸。但二皇子战绩不凡,皇上特意将烧饼女瑞娇赐给他做了福晋。婚后,瑞娇不负所望,帮助二皇子摆脱爪牙的控制,将府里上上下下管理得头头是道。且看瑞娇如何为二皇子扫清障碍,夺得太子之位!
  • 三龙寂鬼

    三龙寂鬼

    紫巅国塞外,脱玉城城主启断之子试图寻找仙族复兴的密码。草原残云部,族长和宗族族长们试图颠覆草夷高原部族的秩序。草原深处,一介书生秦楚渴望洞悉寒族兴亡的脉络。他们的背后,代表的是一个沉静之力的复兴,或是衰亡?当传说开始照进人们的现实,人们是应当感慨,还是祈祷?
  • 带着话痨重修成神

    带着话痨重修成神

    某天,凡间南部出现了一种叫主角光环的物品,使得凡间人口骤减,天庭不便管理,所以玉帝派薛紫辰(晨)下凡收回主角光环。不料……
  • 大学生村官

    大学生村官

    1981年春,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毕业生,23岁的龙绍川从北方农林学院毕业后,出于对家乡的热爱,对父老乡亲的感激,他拒绝了同学杨柳的爱情,谢绝了学院让他留校任职的决定,主动要求回村当了村官……在村里,他得到了“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白龙涧村的党支部书记刘万山的鼎力相助。在刘书记和父亲龙大山的帮助下,初出茅庐、备受打击的的龙绍川,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实现了让乡亲富裕起来的梦想,而他也收获了友情与爱情……
  • 何必一往情深

    何必一往情深

    这二十多年、似乎没什么特别的可取之处、唯有执着。小的时候隔壁的小男孩抢了我的玩具,愣是追杀了他五个小时,追得他求饶才心满意足的拍拍屁股回家长大后,喜欢上一个人,掏心掏肺把所有所最好的都给他,改变自己的去迎合、却弄得自己满身伤痕累累。有的时候,都怪自己太过执着、人又何必要一往情深。小说交流群34803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