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58100000031

第31章 《太玄真一本际经》的道性论思想(6)

从道性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充分吸收《涅槃经》佛性观念,借鉴运用关河学派中观般若学乃至三论宗吉藏的思辨方法,吸取转化佛教中国化思想成果最全面的还是《本际经》。

《本际经》卷四《道性品》云:“言道性者,即真实空,非空,不空,亦不不空;非法非非法,非物非非物,非人非非人,非因非非因,非果非非果,非始非非始,非终非非终。非本非末,而为一切诸法根本。”

《本际经》对“道性”的定义汲取了《大般涅槃经·狮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中关于“佛性”的定义,“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所言空者,不见空与不空。智者见空及与不空,常与无常,苦之与乐,我与无我。空者,一切生死。不空者,谓大涅槃,乃至无我者即是生死。我者,谓大涅槃。见一切空,不见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见一切无我,不见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佛性常恒无有变易。”“佛性者,亦色非色,非色非非色;亦相非相,非相非非相;亦一非一,非一非非一;非常非断,非非常非非断;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亦尽非尽,非尽非非尽;亦因亦果,非因非果;亦义非义,非义非非义;亦字非字,非字非非字。”《大般涅槃经》第二十七卷,《大正藏》第12册,第523页、525页。《大般涅槃经·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五》有云:“所谓一切墙壁瓦石无情之物,离如是等无情之物,是名佛性。”《大般涅槃经》第三十七卷,《大正藏》第12册,第581页。明确“无情”无佛性,这也许是《本际经》没有涉及无情(无识)与道性关系命题的原因。可见,《本际经》的道性论受《涅槃经》佛性思想影响至深。

关于道性论与中国佛性论互涉的“无情(无识)有性”命题,日本学者麦谷邦夫先生认为:“当《涅槃经》的‘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佛性论被移入道教中来的时候,《道教义枢》的‘一切含识乃至畜生果木石者,皆有道性’这一思想独立于佛教教义而生成的可能性已经存在了。”“道教方面的‘无识有道性’说的明确主张,就比佛教方面的‘无识有佛性’说的成立时间约早半个世纪。”《日本学者论中国哲学史》第310页、311页,中华书局,1986年。

署名僧肇的《宝藏论·本际虚玄品第三》中说:“经云:佛性平等,广大难量;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咸备草木,周遍蝼蚁,乃至微尘、毛发莫不含一而有。故经云:了能知一,万事毕也。是以一切众生,皆一乘而生,故谓之一乘。”《大正藏》第45册,第149页。先勿论这篇伪书经何人之手炮制,单从无印度佛典依据的无情有佛性、《庄子·知北游》的道体遍在、《庄子·天地》和《抱朴子内篇·地真》的“能知一,万事毕”等思想的“杂拌”,就可以看出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伪论。但是,永明延寿在《宗镜录》第三十四卷中《大正藏》第48册,第612页。,还是引用了它。

北宋天台知礼将“无情有性”命题,专门辟为“草木成佛”义《四明尊者教行录》卷四,《大正藏》第46册,第890页。吉藏虽然在《大乘玄论》卷三《佛性义》中明确提出草木也有佛性说,但其立“通”、“别”二门,于别门中又否定了通门里佛性寓于草木的观点。故此不能认为吉藏将草木有佛性说贯彻到底。自湛然以下,天台宗学者莫不重视继承发挥“无情有性”说,由此也反映出天台宗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中国佛教思想界独立深化拓展了佛性论的思想空间。

综上所述,道教本身传统思想资源中就有道性观念,但其得以逐步完善并作为修道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升玄内教经》与《太玄真一本际经》以“空”义界定道性,《本际经》的“中道”道性观及将道性落实在“众生性”上等一系列的重大理论成果,却是在佛性论的刺激影响下完成的。

为什么道教思想界没有独立开拓出道性论呢?究其原因,《本际经》之前的修道论尚处于丹道理论的转型期,外丹学说与“心”、“性”观念是格格不入的,只是在具体修炼方法上有存想之说。虽然在南北朝时期的《西升经》中有“道非独在我,万物皆有之”的观点,但是包括后来的《西升经集注》都没有系统地朝着道性论的方向发展下去。在成道根据上立道性说先声的葛洪《抱朴子内篇》也仅仅讲到道性并非人人具备,而是由于偶然的命定。《升玄内教经》说:“人当念道,道亦念人。人之若鱼,道之若水,鱼得水而生,失水而死。道炁不居人身,人身则空;人身既空,何得久生?”《中华道藏》第5册,第98页。但是没有进一步阐释由“道性”得道的问题。道教理论系统中缺乏作为道性论外部支持的人性论和心性论学说,如果不是佛道论衡促使道教思想界反观《老》、《庄》原典,老庄思想在道教中地位的提升为《老》《庄》经学解释学发掘道性思想源泉铺平了道路,道性观念可能于《抱朴子》及《洞渊神咒经》就止步不前了。另一方面,《本际经》同时代的道教思想界改造了传统的“三一”理论,汤一介先生认为“很可能在道教中讲‘精、气、神三者合一’是讲‘道体’的问题”,“三一”修持在汉魏至六朝有着丰富的内容,由《玄门大义》“三一诀”分析,作者试图通过综述这段思想史把道教的修身提升到修心,从而为以后“气观”与“神观”的教义敷述做了准备参见王宗昱:《〈道教义枢〉研究》第31页。这两点是道性论发端的内因,外因则是佛道论衡与南北朝时愈演愈烈的佛性论话题。然而,道教哲学的核心价值观念是道体论,虽然在思想史发展过程中“道体”的思想内涵会有相应变化,但是道体始终作为自然生成论与“神圣本体论”及升仙得道学说的理论支撑点。这也是道性论返本体道,修道论归根返本思想的理论依据。所以,在《本际经》中“道”、“道体”、“道性”是“一三”、“三一”的关系。“道”、“物”关系问题是道性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在道体论中阐释为“本迹”,即由“本(道)”产生“迹(物)”,实际上是对自然生成论“生发”过程的一种描述,强调突出的必然是“本”而不是“迹”。《道体论》说:“就物差而辩,道、物常异;就体实而言,物即是道、道即是物。”《道藏》第22册,第884页。强调的还是“理(体)实”而非“物实”。也就是说,在“本”之层面道性即物性,于“迹”而言物性只能是物性。即便《本际经》以佛教中观般若学的认识、思辨方法及“中道”、“无本”、“无相”、“空”等界定道体、道性,然其思想主脉始终不离紧扣道体实有、道体恒常的道教根本信条和基本理论原则。相反,印度佛学已经将“本体论”涤荡得干干净净,中、后期大乘佛学又热衷于佛性论和心性论的探讨,故此,中国佛性论与中国传统人性论、心性论的结合既属“应然”又属“实然”。

《本际经》道性论最有特色的命题是“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此命题借鉴了《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式的哲学方法。

《大乘起信论》有云:“依一心法有二种门。云何为二?一者、心真如门,二者、心生灭门。是二种门,皆各总摄一切法。此义云何?以是二门不相离故。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梁译本《大乘起信论》卷一,《大正藏》第32册,第576页。

此“一心”又称“众生心”、“摩诃衍”。“众生心”,指一切众生皆有的心性;“摩诃衍”是梵文“Mahayana”的音译,又作“摩诃衍那”、“摩诃乘”,是“大乘”的意思。因为“是心则摄一切世间法、出世间法”同上,第575页。,所以“一心”既是世界的本体-本源,又是众生得以解脱的根本保障。“一心”即可理解为具有和“道”相同的意蕴。

“一心”又借“二门”加以阐释。通过对“心真如”的界定,“一法界”指现象世界的共因;“大总相”指遍及一切现象中的共性,“心真如”即是现象世界的本体-本源,具有“总摄一切法”的性能。所以说“一切世间生死染法,皆依如来藏而有,一切诸法不离真如”同上,第580页。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来藏自体具有一切世间生死等法”,此“心真如”“依言说分别有二种义。云何为二?一者、如实空,以能究竟显实故。二者、如实不空,以有自体,具足无漏性功德故。所言空者,从本已来一切染法不相应故,谓离一切法差别之相,以无虚妄心念故。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梁译本《大乘起信论》卷一,《大正藏》第32册,第576页。“心真如”具有“一心”的特质,所以也可以称之为心本体(心体)。这就衍生出一个问题,既然已有“一心”,为何又有“心真如”?“心真如”是对“一心”的诠释,如同“无极而太极”的认识思维模式,通过“心真如”突出“一心”之究级本体-本源意蕴;“心真如”是联系“一心”与众生的媒介,“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心真如”具有“能熏”众生的功能,“所言不空者,已显法体空无妄故,即是真心常恒不变净法满足,故名不空,亦无有相可取,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此“熏”属于“净法”,目的是使“所熏”之众生得以熏修,能证于此相应之果。“心真如”即可理解为具有和“道性”相同的意蕴。

“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隋代净影寺慧远将“阿梨耶识”解释为“神本”“真识之心,为彼无始恶习所熏,生无明地。所生无明,不离真心,共为神本,名为本识,此亦名为阿梨耶识。”(《大乘义章》卷三,《大正藏》第44册,第529页。),然此“阿梨耶识”是否具有《本际经》的“神本”意蕴呢?“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云何为二?一者、觉义,二者、不觉义。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大乘起信论》所谓的“阿梨耶识”在“觉”的层面属于“净法”,从究竟觉悟的角度来说,“阿梨耶识”成就“法身”。“所言不觉义者,谓不如实知真如法一故,不觉心起而有其念”,“当知无明能生一切染法,以一切染法皆是不觉相故”。“阿梨耶识”在“不觉”的层面属于“染法”。“阿梨耶识”既能摄持现象世界一切净法,又能派生现象世界一切染法,可称之为现实世界一切众生的心体。“阿梨耶识”即可理解为具有和《本际经》“神本”概念相同的意蕴。

《大乘起信论》又说:“以不达一法界故心不相应,忽然念起名为无明”,“以一切法本来唯心,实无于念,而有妄心,不觉起念,见诸境界故说无明。心性不起,即是大智慧光明义故。若心起见,则有不见之相。心性离见,即是遍照法界义故。若心有动,非真识知,无有自性,非常、非乐、非我、非净,热恼衰变则不自在,乃至具有过恒沙等妄染之义。对此义故,心性无动则有过恒沙等诸净功德相义示现。若心有起,更见前法可念者则有所少。如是净法无量功德,即是一心,更无所念,是故满足。名为法身如来之藏。”

“阿梨耶识”不仅涵涉众生心中的一切“净法”,而且还包括一切“染法”,“心生灭门(阿梨耶识)”又能“总摄一切法”,故可称之为“心”的第二重本体。“心生灭门”即可理解为具有和《本际经》“众生性”相同的意蕴。

“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不相离”。

综上所述,“心真如门”是侧重于世界的本体层面说的,“心生灭门”是侧重于世界的现象层面讲的。

“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即可理解为等同于“一心开二门”的认识思维模式,这是借助《大乘起信论》“一心二门”命题论证过程的逆推,在《本际经》中只有命题的结论而没有具体论证。

“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命题之所以具有鲜明的《大乘起信论》方法论的特征,还在于理论建构的特性使然。道性论的核心是阐释“道”与众生“心(性)”的关系,论证众生是否具有道性。道性论的实践指导意义最终要落实在如何与众生修道、得道解脱的终极目标相一致,这也是《本际经》的道性论能够推导出此命题的先决条件。再者,“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和“一心开二门”,与《易·系辞上》所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认识思维模式具有相通之处。

从中国思想史的诠释视角,“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又体现了与玄学“名教与自然”、佛道论衡“自然与因果”命题的结合、统一。

《本际经》时代的哲学主题是接着魏晋玄学讲的,“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晋书·阮籍传》)这种局面非魏晋独有,一直延续到南北朝时期。不仅名士如此,就连皇帝也常常朝不保夕。自东汉末年至梁武帝时代二百八十年间,曾经称帝的有110人之多,平均在位不到三年。悲愤出诗人,乱世见思想。“乱世苦魂”们通过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面对“名教”与“自然”的张力,促使他们在思想、哲学领域展开对“自由”的深入探索。“道性众生性皆与自然同”命题在对“人”和“自由”之间应然与实然的认识上,发出了历史“最强音”,这也是中古时代的道教思想界对中国哲学的重大贡献。

同类推荐
  •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

    《阴翳礼赞》是日本唯美派大师谷崎润一郎的代表作,收录了《阴翳礼赞》、《懒惰说》、《恋爱与色情》、《回忆少年时代的食物》等11篇随笔,是谷崎润一郎的经典随笔集。作者从看似平凡、习以为常的事物中提取对艺术和生活的感动,并以独特的观点进行细致、真切的表达,让我们发现生活细节中的阴翳之美。不管是一幢普通的建筑物,还是去过的某个餐厅,甚至是家里的厕所,谷崎润一郎都从美的角度与你娓娓道来。
  •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诗经楚辞鉴赏辞典

    在艺术创作经验上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反映我国从西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古代生活,不仅积淀了周代人民的智慧和经验,而且是华夏文明的文学结晶。《楚辞》是战国时流行于楚国的具有浓郁楚文化色彩的一种诗歌体裁。
  •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宛若梦幻:日本妖怪奇谭

    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这本书,以各自独立的短篇串成,按时代顺序,讲述了日本的神话源起、奇谭怪闻、妖怪的类型及特色等,自然,免不了诸多人与妖之间的传奇情事。笔者试图以淡笔的巧述,结合细致浓墨的描摹,将那些美丽的怨灵、荒诞的巧遇、苍凉的悲哀、无奈的抉择、枯寂的执念,真实刻划于纸上。同时,熔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炉,既有严谨治学的钩沉梳理,又有民间说书讲史的韵味。以那时那人那事的腔调语气,缓缓铺陈出情节,把古奥变成清浅、将藏诸深山变成妇孺皆知、把本来驳杂繁复的妖事,从字里行间立起来,还其鲜活的原貌。这许许多多让我们叹气、惊恐、顿足、思索的传奇,与其说是谈鬼说怪,不如说是摹画人间景象。它们的姿态是梦一样的境界,众生相被绘在狞狰的面具下,等待你洞悉后伸手揭开。
  • 震撼世界的十天

    震撼世界的十天

    本书以时间为序,综述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十夭中发生的主要事件,尤其是那些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事件。震级为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是近一个世纪来中国发生的最大地震,其破坏程度及造成的灾难震惊了世界;而中国军民和中国政府在巨大灾难面前英勇顽强、众志成城的抗震救灾也震撼了世界;同时赢得了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无私援助,期间,以大地震发生后十天中的事件最为惊心动魄,也最为感天动地。这十天中发生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足以载入史册,留芳千古。
  • 在他乡·记得住乡愁

    在他乡·记得住乡愁

    本书通过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家乡的美食和家乡事,使读者身临其境,犹如亲历。
热门推荐
  • 混沌枯井之万界大掌控

    混沌枯井之万界大掌控

    每当夜深人静时,韩墨总是在做同一个梦,梦见自己掉进了一口枯井之中。在梦里,韩墨想了很多办法想从枯井之中爬出来重获自由,但他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后来,韩墨怎么也没想到这口枯井竟然在现实当中真的存在,而他也如梦中梦到的一般,真的掉了进去……韩墨的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掉进去的枯井竟然是一个修武为尊的混沌世界,而且无数的大奸大恶之辈的修武高手被封印在里面,其中就包括魔王,妖尊,古龙,万界至尊,佛门叛徒,冥界大主宰……
  • 初级符圣

    初级符圣

    一个从土匪窝里长大的小土匪头子,一支能吸血而且制符永远不会失败的“符笔之箭”,当他与它成为一个整体,会创造那些奇迹呢?
  • 超脱星空

    超脱星空

    楚飞灵识扫视着眼前这颗星球上所发生的一切,心中抑制不住的愤怒起来.......楚飞幻化出一只巨大无比的金色手掌,携滔天之势,带着不可抵挡的强大力量狠狠地抡向眼前的这颗星辰......——————————没有所谓的第一本书,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支持,本书将为大家展现一个奇幻的星空世界!
  • 小导演之路

    小导演之路

    这是一个小导演的故事。简介无能,将就看吧
  • 重生兽妃不好惹

    重生兽妃不好惹

    一场精心策划的江面刺杀,太子南炫夜身受重伤被护国将军放养的女儿夏甜陌意外救下,并对他一见倾心。殊不知,黑夜正在向她伸出了大手!满天红花,凤冠霞帔,她如烟四梦,嫁给了自己爱慕的男人——甜梦未醒,猝不及防,她在一夕之间被打入死牢,心爱的男人搂着别的女人在死牢里将他父亲的头颅扔在她的面前。父亲被害,家族被毁,腹中的胎儿也被狠狠的做掉,男人面无表情,她血泪流干。…………满血复活,她是重生归来的杀手夏银冰,心狠手辣,全身是毒,举手投足魅惑十足,再次投入了昔日的男人南炫夜的怀抱。大幕拉开,战火开始。斗渣男,杀恶女,踢掉愚蠢的老皇帝,毁掉南炫夜的太子位置,让他万劫不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你的身体里

    你的身体里

    换体成功,她成为了另一个女人!白天,他是谦谦公子墨上玉,晚上,他是撕掉羊皮的恶狼!“我要离婚!”她瞪着眼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星光如你小青梅

    星光如你小青梅

    "我希望你像星光熠熠生辉。”这就是我李亦涵今年的新年愿望。陆思泽:“而我的星光就是你--李亦涵”。~~~~~~~~~~~~~~~~~~~~~~~~~~~青梅竹马要么在一起,要么……
  • 盛华欢:木棉花开

    盛华欢:木棉花开

    永尙皇帝逝世,太子继位,荒废朝纲,沉迷美色,而造成这一切的凶手就是我!影妃!影妃这职业,我做得得心应手。
  • 至尊玄士

    至尊玄士

    各种匪夷所思神奇特异的玄能将随着主角成长的道路逐渐的揭露,而身具刚体、巨力、活性、雷电掌控等数种玄能于一体的主角也将一步步的踏上属于自己的巅峰,君临天下,威震大陆……等级设定:玄士、界士、虚士、天士************************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点击,推荐,收藏!拜谢!
  • 醉揽星河人间客

    醉揽星河人间客

    正邪生于一念之间,一念花开,由爱,心之所向,有光。在下楚秦鱼氏,鱼氏鱼也。在下鲸海相氏,相氏相辞。爱是什么?鱼也生于楚秦,却从不知爱是何滋味,父子之间的亲情,男女之间的爱情,世间所存的大爱。于鱼也而言这三百年,孤身一人,无牵无挂,鱼也未有遇见,便如此一生,修灵问道。相辞的出现,打破了鱼也简单的生活,带鱼也走入这九州,从不问世事的避世楚秦,再到动荡九州的鱼氏鱼也,他在她身边,亦不在她身边。他教给她如何去爱,在她万难之时,与她同赴生死双生涧,她归来之时,能否护他给他一世情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