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67700000028

第28章 改天换地得解放 农民翻身做主人

历史的脚步跨进了公元一九四八年五月。

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耿兵团东进,余日洋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

杨罗耿兵团,是指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的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

25日凌晨,阵地上一片寂静。九十六团的干部战士们,蹲守在掩体内,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

突然,“嗖——嗖——嗖——”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了黎明前的黑暗。

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火,向苔山上敌人的阵地猛烈轰去。在硝烟弥漫、烈火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

人民解放军的进攻部队,把胜利的红旗插上了隆化苔山的顶峰。

五时二十五分,总攻命令下达。余日洋是二营副营长,他的二营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敌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六连前进的道路。

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旧衙门碉堡群。二排六班班长、爆破组组长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四个炮楼、五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三点三十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哒、哒、哒”,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六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

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

连长派出李振德等三名爆破手火速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当场阵亡,其余两名爆破手也负了重伤。

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二营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结束战斗。

连长命令:“董存瑞,你去给我把那个碉堡拿掉!郅顺义掩护!”

“是!保证完成任务!”董存瑞夹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

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董存瑞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冲。桥型暗堡里,敌军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

就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敌军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了起来,正要向前冲去。突然,只见董存瑞猛地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军的火力死角。郅顺义看见董存瑞的腿受了伤,鲜血从裤子里渗了出来。

董存瑞夹着炸药包迅速地冲到了桥下。

冲到桥下的董存瑞,一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都是砖石砌的,没有沟坎、没有棱角,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离得太高,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再找不到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炸药包的支架了!

董存瑞在桥下急得团团转:左试,不行;右试,还是不行!郅顺义趴在不远处的土堆后面,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攥紧了拳头,直冒汗。

“嘀嘀哒哒嘀嘀……”

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郅顺义只见董存瑞毅然用身体做支架,习惯性地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了导火索。

离董存瑞不过五十米的郅顺义,看到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不顾一切地向桥下的董存瑞冲去。

董存瑞看见后,厉声喝道:“郅顺义,卧倒!卧倒!快趴下!!”

“轰隆——”一声巨响,天崩地裂一样,趴在地上的郅顺义,感觉大地在颤抖。他摇头抖了抖,抬头一看:桥被炸酥了,敌人的暗堡被炸毁了。余日洋和全团的战友们“嗷”的一声,冲了上去。

董存瑞用他十九岁的生命,为部队扫清了前进路上的障碍。

战斗胜利了!隆化、滦平、承德一带相继解放了!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呀呼嗨嗨,一个呀嗨,呀呼嗨呼嗨,呀呼嗨嗨嗨,呀呼嗨嗨一个呀嗨。”

……

第二年的八月初,在部队整训期间,已经调到另一个部队当营长的余日洋,回到滦平一带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他顺路回到了兴州,看看老父亲和老婆孩子,因为他还没有见过已经四岁了的儿子鸿儒呢。

父亲余旭光见大儿子回来了,特别高兴。他告诉日洋一件喜事:“眼看就要过八月节了,又赶上你回来了,现在天下太平了,我要把你二弟日和的婚事给办了呢。你回来得正好啊!”

“好啊!好事啊,定好日子了吗?”

“定下了,是八月十三。”

“哎呀,不行啊,我不能待那么长时间,部队还有任务呢,我必须在初八之前赶回部队啊!”

“现在也不打仗了,部队还那么紧张干什么呢?你就不能请几天假吗?给你弟弟结了婚,正好过完了八月节,你再回部队,还不行吗?”

“我的老爸啊,不行的。我告诉您吧,八月初十那天,是阳历的十月一,是我们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我们部队要有战备任务的。”

“是这么回事啊!那不能耽误你的大事。要不,就提前给你弟弟结婚吧。”

“那就八月初六给弟弟结婚,初七我必须回部队去。”

“好啊,日子提前了,尽快告诉人家女方,好在离得不远。咱们老余家就赶紧准备吧。因为,咱们满族人结婚的习俗很讲究的。”

良辰吉日订妥后,余旭光请媒人王大叔,去给六里地外的徐家送去大黄米老酒一坛和猪肉一块。本来应该送去一口猪的,因为没有现成的肥猪,就买了一块猪肉。这是为了女方家里宴请亲朋好友用的。

八月初五这天,因为要单数,娶亲去的人去了五位,有新郎余日和、媒人王大叔、两个夫妻双全并且儿女双全的“全科人”娶亲婆、一个压轿男孩,压轿男孩当然就是四岁的小侄余鸿儒了。

这新郎余日和和新娘徐桂枝,都是前几年成立的兴州河北梆子戏班子的骨干演员。戏班子的人和乡亲们都说,他俩是天生的一对地配的一双,郎才女貌、才子配佳人。

新郎日和到了媳妇徐桂枝家,进院首先到上屋面向西给老佛爷叩头。然后,人家娘家人陪着,在一个单独的屋内住下。在这一天,新郎、新娘是不能见面的。

第二天就是八月初六了,新郎余日和骑着高头大马,领着花轿和迎亲的人,一起到了新媳妇家。

到了新娘家之后,新郎不能立刻下马,要等小舅子来给新郎牵马,岳父上前给新郎揣压腰钱之后,新郎才能下马。新娘上轿时不许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轿,没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轿。在新娘离开娘家之前,新郎要给岳父、岳母留下“离娘肉”,然后才能动身。

按照事先选定的时辰,媒人请新娘上轿。新娘徐桂枝,在鼓乐声中流着眼泪,与家人告别。

日和迎娶新娘时用的花轿不是人抬的,而是用马拉的。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在轿顶上是有木刻的“麒麟送子”,还在轿的两侧装上了透明镜。

新娘上轿,新郎骑马绕院子一周,新娘乘轿缓缓随行,这叫“引轿”;绕行一周后,新郎下马,进到屋中行跪拜礼。然后,骑马领轿返回,新娘身着红衣,头蒙红布,怀抱用红纸条捆成的两根麻秸秆端坐轿中。

花轿起了,徐桂枝的妈妈赶紧把新娘刚才的洗脸水泼在花轿停放过的地方。

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十二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这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郎送礼披红。

当娶亲的队伍回来后,新娘的头上蒙着红盖头,由两个伴娘从轿中搀出,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铺上红毡。拜完天地,再搀入洞房。在洞房门口,放一马鞍,马鞍上放两串铜钱,新郎先跨过去,然后新娘再跨过去。当新娘子跨过去之后,伴娘便随手拿起两串铜钱,给新娘子两个肩头各搭一串。一进门,一个小女孩手拿宝瓶壶,壶中装着粮食,壶口用红布扎着,这时伴娘接过宝瓶壶,给新娘子一个腋窝夹一个,此时还要撒五谷。

迎亲花轿子刚要到喜房门前时,新郎日和还没等新娘下轿,向新娘连射三箭,这是除新娘的“红煞”,但为虚射,箭只射至轿前而已。接着新郎还要向喜房内之四角虚射四箭。

射完箭,才能让新娘下轿,先是迈马鞍,接着拜天地。新郎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

新娘娶到家之后,新郎、新娘拜堂,新娘开脸并改梳发型。再出来拜佛父,拜神竿和神后,拜公婆,款待亲友。在这过程中,新郎要用秤杆挑下新娘头上的盖头,然后将它放在院中的帐篷顶上,盖头揭下后,新郎要用手抚摸新娘的头发。秤杆揭盖头取“称心如意”的意思,抚摸头发,象征白头偕老。

新郎新娘结婚当日行完各种礼仪后,开始吃“子孙饺子”了。子孙饺子惯例由女家预备,由送亲太太随嫁妆送到男家。它比平日所食水饺略小,饺馅由猪肉、葱、姜、油等配制而成,饺皮由精粉擀制,包成弯月型。还有一种俗称“饸子”,需做两个,取其夫妻和合之意。

娶亲婆夹着饺子给新郎、新娘送到嘴里,大声问新郎:“生不生?咸不咸?”

新郎用足吃奶的劲,响雷一样的声音回答:“生!咸!”

在场的人们哈哈大笑,这意思是“让新媳妇尽早生儿子”和“新媳妇进门要守妇道、知贤惠”。

新娘被搀到屋里后,还要在南炕上坐帐一天,这叫“坐福”。“坐福”时不能下地,到了晚上由伴娘和亲友们送新娘子入洞房。在洞房的炕上插上三支箭,然后再点上长明灯。这叫“掌灯”。

新婚夫妇入洞房上炕时那花烛不能吹灭,要用扇子扇灭。这叫“止灯”,千万不能说“吹灯”。因为“吹灯”,是“死”的意思,那样说就太不吉利了。

新婚宴后送别完亲友,还要举行家宴。这时,新娘要站在炕下,端菜,端饭,伺候家人。

弟媳娶到家了,喜酒喝过了。第二天起了个大五更,余日洋赶回部队去了。

第三天——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农历八月初十下午,北京天安门广场,聚集的上百万军民,激动万分地听到了******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了!

兴州和祖国一起,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过完以后,兴州来了县里的土改工作队。工作队召集全体村民开会宣布:为了彻底实行土地改革,一九五〇年一月二十四日,****中央发出指示,开始在新解放区实行土改运动的准备工作。

一九五〇年六月,****七届三中全会讨论了新区土地制度改革。随后,刘少奇在一届政协全国委员会二次会议上,代表****中央作了《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阐明了土地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党的方针政策。

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央决定,从一九五〇年冬季开始,用两年半或三年左右的时间,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在全国分期分批地完成土地改革。并规定在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之前,县以上的领导机关要选择少数地区进行典型试验,在做法上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分批开展。

从这一年冬季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农村广泛展开。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中央规定的土地改革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鉴于解放后的新情况,《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此外,对小土地出租者也采取了保护的政策,不征收其出租的土地。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时,采取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为了深入地发动群众,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团深入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建立农会,组织农民向封建地主阶级开展斗争,建立了城乡最广泛的反封建统一战线。

在土改中,对于地主分子,除个别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予以镇压外,其他的都分给一定数量的土地,让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新人。

根据中央政策,省地县组织的土改运动,在兴州开始了。按照土地的多少,依次划分了地主、富农、中农、下中农和贫农成分。然后,把土地统一收起来,重新分了。原来没有土地的贫下中农,得到了土地。祖上传下来土地和家产最多的几户,被划成了地主或是富农,虽然没有被镇压的,但也有几个地主被扫地出门了。

扫地出门的几户地主留下来的房产,有的当做了村部和学校,有的分给了贫下中农。

余旭光因为家里有几十亩地和五间房子,按政策应该划成富农。土改工作队考虑到他的儿子余日洋是革命军人、战斗英雄,经请示县里批准,划成了中农,只收了他家的地,和贫下中农一起再重新按人口分到了平均数。那五间房子,还留给他们。

那一红一白两株牡丹所在的院子和房产,因为有行宫大殿,就当做干部们开会、办公的地方,还是初级社、高级社的库房,戏班子排戏也在这。

后来,两株牡丹所在的大院子,就给新成立的供销合作社了。

分田分地的贫下中农翻身当了主人,扬眉吐气了,村里的大小干部,全部由苦大仇深的人来当。几个地主、富农,成了被改造的对象,只许老老实实,不许乱说乱动。

这年冬天,家里接到余日洋的来信,说他们部队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命令“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去了。

家乡的人们,在分到了土地以后,为了解决劳力、耕畜、农具不足的困难,按照自愿互利原则,组织起来了劳动互助组织。由几户或十几户组成,实行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后来,党中央又号召农民,先后组成了初级社、高级社。

余鸿儒天天跟着戏班子,已经成了小戏迷了。自从二叔和二婶结婚以后,他就经常跟二叔二婶到观音寺去看梆子戏。五六年下来,他学会了很多,不仅成了剧社的小帮手,有时候,哪个演员头疼脑热上不了场,他还可以救场。

大清末年,北京、天津等地就开始时兴河北梆子了。

余家有钱的哥儿几个每年收秋以后,都要去北京赶集,置办年货,再看几场戏。京剧、评剧、梆子,看来看去,他们感觉还是河北梆子好听、好看。

后来,他们就把戏班子请到兴州来,正腊月或是夏天挂锄的时候,唱上几天。

久而久之,兴州的人们也都喜欢上河北梆子了。有的人还能张嘴来几嗓,或是伸手耍几下。没事的时候,还要聚在一起,比试比试。

好吃的不如爱吃的,好听的不如爱听的。

河北梆子,俨然成了兴州人吃饭、睡觉、干地里活之外不可缺少的一个共同嗜好的东西了。

民国后期,正值兵荒马乱的年月,北京、天津大城市和一些县城,唱戏的越来越少了。有些戏班子,没有戏唱,就解散了。有些演员因没有别的出路,只好沿街乞讨。以前经常来兴州唱梆子戏的戏班班主“草帽圈儿”在城里混不出饭了,就领着几个徒弟和老婆孩子投奔兴州来了。

兴州余家老哥儿几个,都是戏迷。看“草帽圈儿”领着几个徒弟来了,可乐坏了。哥儿几个商量了一会儿,跟他说:“城里乱了,你们演不成了,就在我们兴州扎根吧。我们给你们腾出几间房子,再租给你们几亩地。给我们带带戏班子。咱们兴州需要戏班子!”

“谢谢老哥儿几个,谢谢,谢谢!”

“草帽圈儿”激动得哭着给老哥儿几个跪下了。

余旭光说:“您也不要客气了,来我们兴州了,以后就是一家人。这几年,我们这有一些唱梆子的,我儿子日和就是一个。可是,他们没投过师,以后您好好教教他们吧!”

“没说的,我这一百多斤,就撂给兴州了。”

这位“草帽圈儿”姓韩,三十出头的年纪,长得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精明干练,浑身都透着机灵。就是说话有点“侉”。他说自己是口里保定乡下人,一天学堂都没进过,但是眼部前的字都能认识,都是背戏词时死记硬背得来的。他能把整套整套的戏词,全背下来。他说,不识字、没文化的人干这个,讲不起的,就要自己下苦功,没白没夜背戏词,没有什么窍门。

就这样,“草帽圈儿”和媳妇“女胡子”一家,还有带来的几个徒弟,在兴州分了地,分了房,安家落户了。

戏班子开始招收学徒,置办行头。唱河北梆子的戏班子,在兴州又唱起来了。

鸿儒岁数不大,正是玩的时候。他和小伙伴们,玩的花样挺多的。

夏天,他们一起到兴州河里洗澡扎猛子比远近,摸鱼晒干烤着吃,仨一群俩一伙打水仗。春秋上树摸鸟蛋,捉喜鹊,登墙头上房檐掏家雀儿。冬天最好玩了,用木板子和两根铁丝做成冰车,到兴州河的冰面上去滑,“呲——呲——”玩得那叫痛快,再冷的天儿,也不觉着冻手冻脚了。不滑冰车时,就聚在一起,不是撞拐、打尜儿,就是抽冰尜儿。

打尜儿,是很多人都能玩的,可以分成两拨,比输赢。这尜儿是木棍做成的两头尖尖中间大,打起来弹出去,谁的远谁赢。

冰尜儿,也叫冰猴儿,学名叫陀螺,上端平面,下端尖形,就像半个尜儿的样子。有的在顶尖镶上滚珠儿。玩的时候,用鞭绳缠绕冰尜儿,猛然用力往上拉,让它在地面或是冰面上旋转,再不断地抽打,让它持续旋转。有的在上端平面涂上颜色或贴上彩纸,旋转时就更好看更有趣了。冰猴儿,只是一个人抽着玩。

鸿儒最喜欢玩打尜儿、抽冰猴儿,也爱撞拐、滑冰车。他是孩子头儿,不仅自己玩,还要帮助小伙伴们制作和修理这些玩具。因为他好像天生就会做木匠活儿,做出来的尜儿、冰猴儿、冰车,都很好玩,比大人做的还好呢。伙伴们都特别待见他,大人们也很喜欢他。

戏班子来了以后,鸿儒就很少再和伙伴们在一起玩了,更多的是去戏班子听大人们唱戏。他又喜欢上河北梆子了,就偷偷摸摸地学,还越来越上瘾。

观音寺的大殿里,成了戏班子的排练场。

“草帽圈儿”教戏的劲头可大了。

他说,河北梆子就是来自咱们北方民间的一个戏种。河北梆子的表演行当,自这个剧种诞生以来就比较齐全。它早期的行当分类情况与山陕梆子基本相同。到清光绪中叶,特别是梆簧“两下锅”后,它的基本行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行当基本固定分为生、旦、净、丑四行。

“草帽圈儿”一见鸿儒喜欢唱戏,就收他当了学徒,还让他和二叔一起学“生行”。

不过,这生行还分胡子生、小生和武生。胡子生在生行之中占首要位置,又分重唱功的文胡子生、重做功的脆胡子生、重工架的武胡子生三种;小生分文小生、武小生、穷生、娃娃生几种;武生分长靠武生、短打武生。早些年,梆子、皮、黄合演以前,河北梆子的武生行还没有独立,梆、黄合演之后,在京剧的影响下,武生逐渐从各行中分离了出来,成为独立的行当。

二婶的拿手戏是“旦行”。“草帽圈儿”和他的媳妇“女胡子”就教她,旦行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五类。

青衣,又称“正旦”,在剧中多穿黑色服装,但在少数传统剧目中也有穿白衫的青衣,如《祭江》中的孙尚香、《白蛇传》中的白素贞等。

花旦,由于表现人物性格类型比较多样,因而又有闺门旦、耍笑旦、摔打旦、泼辣旦、小旦之分;武旦又分两种,挖掘靠架武生的,叫刀马旦,具有短打武生特点的,叫夜叉旦。彩旦,以往都是由丑行兼演,属丑行,有了女演员后,改由女人扮演。

鸿儒的一个叔伯大爷,学的是演净行。净行分大花脸、二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四类。

在大花脸行中,又分黑头、白奸、红头和净生四种,每种都比较侧重唱工。特别是花秀老生是净生,为河北梆子特有,扮相素脸、白满髯,近似老生,但唱念及表演程式却是花脸路子,如《庆顶珠》中的萧恩、《三击掌》中的王允、《扑油锅》中的伍奢等。

二花脸,重做工,又分架子花脸、武花脸、零碎花脸。

丑,又名“三花脸”、“小花脸”,分文丑、武丑两大类。在文丑中,又有袍带丑、道袍丑、腰包丑、神鬼丑、老丑等;武丑,又名“开口跳”,也是梆子、皮黄合演之后的产物。

武行在做打上又分英雄将、斗将两类,习惯上称前者为上手,后者为下手。如兽形、四刽子手、四牢子等,都属武行应工。此外还有杂行,包括旗卒、锣夫、伞手、报卒、车夫、轿夫、家奴、院公、丫环、彩女、龙套等。

鸿儒学得用功,他对唱腔逐步懂行了、入门了。“草帽圈儿”韩师傅告诉他:唱戏的,从小就学最好了,但是一定要真学真练,一点都不能马虎。

鸿儒慢慢地记住了,唱腔分有生、旦、丑三行。属于生行的小生、武生,基本都用老生唱腔,但不唱大慢板;属于旦行的花旦、刀马旦、彩旦、老旦等则用青衣唱腔,亦很少唱大慢板;净行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基本板式,有小慢板、二六、尖板、流水四种,但不甚完备;丑行也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唱腔,除无大慢板外,其他板式都很全。

“草帽圈儿”领来的几个徒弟,这时候也成了“师傅”。他们几个,带着大家练男女声唱腔,采用同宫同腔,男演员唱来较为吃力。正调唱腔是微调式,反调唱腔为宫调式。唱腔中的四、五度大跳进,是旋律进行的突出特点。演唱上讲究“腭嗽”、“喷口”、“砸夯”等特殊技巧,听来慷慨激越,淋漓痛快。

戏班子白天排,晚上演。有的时候,地里忙了,就晚上排练,农闲时候演。别看戏班子里的人没有几个识字的,可是谁都不含糊。背词、练功、走台,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一丝不苟。

“草帽圈儿”让鸿儒重点练“穷生”,因为“穷生”是小生门中最难演的一个行当。他岁数小,有培养前途。

“穷生”的表演特点是抱肩、弓膝、缩胫、小步,以此来表现人物穷愁潦倒的境遇和拘谨寒酸的气质。唱腔高而且直,乏婉转,多凄怨哀号之声。“穷生”善于用极为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不同人物的精神状态。如“吕蒙正疑妻”的那种酸态,“张元秀得宝”时的那种狂态,“简仁同吃鱼拔刺”的丑态,都是很夸张的表演,颇具喜剧的色彩和特技。

“穷生”行当有一批特有的应工剧目,小小的鸿儒,已经学习了素有“穷八出”之说的《激友回店》、《狄青借衣》、《打柴得宝》、《渔家乐》、《云罗山》、《赶斋》、《打柴训弟》和《忠义侠》。

“草帽圈儿”的媳妇“女胡子”,更是卖力气。她教青衣和花旦,这是女性角色具有代表性的行当。

各种不同类型的花旦,总体来说在表演上重于唱,念京白,讲究轻、快、俏,还有敏捷、利落的表演,颇具梆子花旦的表演特色。花旦应工的剧目很多,须有翻跌扑打功夫的角色,也都由花旦行当应工。

青衣又称“正旦”,表演讲究端庄稳重,有三不露的规范要求,即行不露足,举不露手,笑不露齿。

青衣极重唱功,不尚做功。所扮演的角色,多是性格善良贤惠、命运乘戾悲惨的女性。主要的角色如《拣柴》中的姜秋莲、《走雪山》中的曹瑞莲、《铡美案》中的秦香莲、《桑园会》中的白氏等。

鸿儒已经让河北梆子给迷住了,进步也很快,虽然岁数小还不是正式演员,可排练、演出,经常参加,干得很欢实。特别是他心灵手巧,戏班子的布景啊、道具啊、行头啊,缺了、少了、坏了,他就能琢磨着帮大人给修上、补上。师傅们都说:“这个小鸿儒真是天生唱戏的材料啊,戏班子还真缺不了这个小家伙了。”

收完秋、打完场了,戏班子更是黑夜白天地忙了。

腊月的一天下午,鸿儒接到了爸爸从外地寄回来的信。

他不识字啊,就去戏班子找二叔。赶巧,戏班子在开会学习呢,不让找人。

他又跑回家,叫爷爷给念信。

爷爷看着信,念完问候家里人的几句话以后,再也念不下去了,竟然落泪了。

鸿儒问:“爷爷,爸爸在信里说什么了,是不是他有什么事了?您怎么哭了?”

“不是啊,孩子!你爸爸在信里说,他在东北边防部队,战备很紧,工作很忙,他现在挺好的。叫咱们在家好好过年,不要惦记他。他说,你已经十来岁了,到上学的年龄了,应该去学校念书了。让你一定要好好上学,学好本领,建设咱们新中国。等你长大了,不管做什么工作,都需要文化知识,新社会了,千万不能当睁眼瞎啊。他给你起的名字叫鸿儒,是希望你将来成为文化人啊!”

鸿儒的妈妈也说:“是啊,你喜欢唱戏,可没有文化,唱得再好,你都不知道戏词是什么意思啊!再说了,你连你爸爸的信都念不了,给你爸爸写回信,就更甭说了。孩子,先别学唱戏了,去念书吧!”

二叔、二婶知道这事儿以后,也支持鸿儒快去上学念书。

鸿儒是个听话的孩子,过完年就去学校上学了。有时候,放学了,还会去戏班子练一会儿,过过戏瘾,或是帮着干点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讲了“新社会”和“旧社会”的区别,讲了“新中国”和“旧中国”的根本不同。

鸿儒学会写“牡丹”了,又听老师讲了供销社大院里那两株牡丹的故事。老师说牡丹是旧社会留下来的,同学们长在新社会,要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

因为他还小,还不可能完全听懂是怎么回事。

但是,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开始关注那一红一白两株牡丹了。

他想: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把兴州牡丹的来龙去脉,弄个水落石出。

同类推荐
  • 暗杀(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

    暗杀(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

    两届布克奖得主、《狼厅》、《提堂》作者希拉里·曼特尔短篇小说集;阶层鸿沟、社会矛盾、家庭黑洞……种种问题都在《暗杀》中得以体现;细腻的人物刻画,敏锐的细节观察,《暗杀》中的每一篇小说都能唤起隐藏于日常生活背后、那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典型的曼特尔式哥特风格;主打短篇《刺杀撒切尔》入选BBC短篇小说奖短名单——一场关于刺杀撒切尔夫人的政治幻象秀;《暗杀》是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出版于2014年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录11个短篇小说,其中大部分为曼特尔应《卫报》或《伦敦书评》等报刊邀约而创作的作品,但其中多篇都入选了各种“年度最佳”短篇小说奖。这十一个短篇故事,题材迥异,长短不同:一场失败的族裔融合(《很抱歉打扰你》),一桩令人不寒而栗、“故意杀人”的交通事故(《寒假》),一个被社会“潮流”异化吞噬的家庭(《心跳骤停》),还有一位处于事业瓶颈、追问写作如何干预生活的女作家(《我该怎么认你》)。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篇,还是《刺杀撒切尔》,故事通过对真实的历史人物实施虚构的暗杀,巧妙地将读者引向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 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

    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

    李东文,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轮回

    轮回

    本书是小说。这部长篇小说描写的是叶新、叶凡、叶枫祖孙三代人的人生经历,他们祖孙三人分别经历了解放战争、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不同历史时期,各自的人生际遇、爱情、婚姻生活因社会的巨大变迁而迥然不同。其中以叶枫的人生经历为主线。贯穿他和辛虹、陆晓云、周芸的爱情故事,穿插他的父亲和祖父的生活经历,细腻地描述出他对人生感悟的变化过程。
  • 拼婚

    拼婚

    广告策划师颜希晓与同事李子睿有一个共同梦想,那就是捧到繁华都市的户口“绿卡”。两人得知国家为刺激房产市场而出台“购房落户”政策后,喜不自胜,却为资金问题发起了愁,最后私下,李子睿告诉颜希晓,如果自己的70万加上她手中的50万,那么便可以得偿所愿……为了共同利益,两人走上了神圣的婚姻殿堂,并签订协议:三年过后,各走各途,不再相欠。而以利益为目的的契约婚姻,最终能否幸福?
  • 不做乖女人

    不做乖女人

    相信只有做强势的女人,才能拥有强势的命运,所以我们立志不做乖女人,在爱情面前一样强势,不做作、不装纯。
热门推荐
  • 妖魔饲养场

    妖魔饲养场

    当李云降临这个世界的时候,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了恶意。姓名:李云功法:伏虎棍法(未入门)修改/进化负面情绪:0
  • 大师要还俗:娘子你别跑!

    大师要还俗:娘子你别跑!

    意外穿越,白莞莞惹上了俊美大师,一步一步扰乱了他的清修。大师古板严肃、不近女色,却总被这绝美尼姑惹的脸红心跳。自此便有欢喜禅言常挂嘴边:先以欲勾之,后令入佛智……莞莞,我皈依你了。等等,这还是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师吗?某日,沙弥跑到殿内“大师,那尼姑偷了两只鸡烤了吃了。”大师挑眉“无碍,许是姑娘许久未沾荤腥了。”次日,沙弥跑到殿内“大师,那尼姑又偷了两只鸡烤了吃了。”大师薄唇微勾“无碍,去添上几只吧!多添些,别不够吃了。”某日,大师在温泉内打坐,白莞莞以为里面没人忙脱了衣服跳到泉内,大师蓦然一怔起身看着她。白莞莞慌忙逃脱“大师对起,对不起大师。”某日,白莞莞走入大师的殿内,见桌上摆满了肉食饭菜,不由得问道“大师,你不用忌荤腥吗?”大师眸色有些不自然,淡淡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白莞莞咽下口中的菜,不由得看向大师,一脸怔住“大师,那你戒色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心理罪

    心理罪

    监狱。不但是一个关押犯人的地方,更是一个学校。有人说,监狱是地狱。也有人说在这里,能学会常人所学不到的东西。更有人说,这里是天才的聚集地。你能否想象,一个小偷,升级成为了抢劫犯。纵火犯,成为了丧心病狂的杀人犯。强奸犯学会了吸毒与贩毒……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两个灵魂,一个天使,一个恶魔。即使在纯洁无暇的心灵,也包裹着一个雏形的恶魔。你能否想象,在这些所谓的犯人中,每一次完美的犯罪,都是一件完美无缺的艺术品,神圣不容侵犯。他们将往往是被上帝所抛弃,存于世上,苟且偷生。被唾骂,鄙视,不屑。你又能否想象,与我们擦肩而过,平淡无奇的过客。在下一刻拿起手中的武器,将你刺死。他们,与我们同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轩辕传奇之天命

    轩辕传奇之天命

    ...原来那仿佛死了般无趣的生活,是因为没有了她。...原来自己之所以不停向黑暗中堕落,是因为失去了她的小手。...原来,只要有你在我身边,我的心就永远不会堕落。我想守护这一切,消失吧,我的心魔!“洪荒、开天辟地。”...你不配拥有她,不,我也不配,所以,正体的我,让一切都毁灭吧!“原暗、宇宙终结。”神州大陆......穿越者叶雨辰携带bug般的系统来到这个奇妙无比的世界,在这里,他拥有上一世所不曾拥有的亲情,友情,还有爱情,可是,为什么,为什么所有的一切又要被毁灭。...何为正道?何为邪道?若正道与你为敌,我便踏平正道。若邪道与你为敌,我便诛灭邪道!...这一世,不为苍生,只为你!
  • 龙凤囚天记

    龙凤囚天记

    新兴大陆,龙凤齐飞,万人喝彩,五千年前。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一件感人肺腑的历史。为情,也为世人。
  • 青慕蓝冰传

    青慕蓝冰传

    青慕和蓝冰原本是女娲娘娘最喜爱的两个石头精灵,但因玩性未泯,而误落凡间。青慕是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活泼现代女,蓝冰则是出生在商业世家的古代千金。某天两人同时被花瓶砸中,而灵魂穿越互换,两个人便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 穿越之生死之恋

    穿越之生死之恋

    同时遭受到父母遗弃,男朋友背叛的女主角,莫希月(十八岁),因为这些事使本来坚强、开朗的她想走上死亡的道路,但她有一个原则:不管发生什么事,决不会自杀,因为自杀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她在世上已没有任何留念,所以为了寻死她用了许多不自杀的方法,但都没有成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员工课

    提升职场修养的心灵鸡汤,启发工作智慧的点金之石;解读经典,汲取先贤智慧;修炼内涵,铺就成功阶梯。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位列世界强手之林,能否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开疆拓土,关键就在于它有没有无可比拟的员工。
  • 無神诀

    無神诀

    武灵是灵域大陆之人修炼的根本,一个修炼者将来的成就大小,与其体内的武灵数量及强弱息息相关。一个叫做天無的少年,天生体内无任何一丝武灵。然而却凭借自身机缘,自创功法《無神诀》,带着自己召唤的神秘异兽小涂,踏上了纵横灵域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