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案例
有意还是无意
幼儿园的孩子正在午休,小牛牛睡不着,他偷偷地下床来,走到小红的床前,在小红的脸蛋上亲了一口。睡中的小红受了惊吓,哭了起来,也惊醒了不少小朋友。老师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牛牛的妈妈很生气,回家把牛牛按倒在床上照着屁股就是几巴掌,边打边问:
“你以后还耍流氓不?”直到牛牛下了保证才停止。
小彭刚从别的学校转到重点中学上初二。第一天上课,他就出走了,老师赶紧打电话给家长。家长赶到学校,和老师一起找,老师向家长抱怨道:“你的孩子本性不改,不情愿到重点中学来,家长不要勉强,否则事与愿违。”他们找了半天,在体育馆的台阶上发现了小彭,他坐在地上看英语书。原来,他第一天来上课,学校后勤部门没有准备好他的课桌椅,他站在教室里觉得尴尬,就跑出来了……
专家解析
用这种简单化(没有例外的一刀切)、绝对化(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对人对事,不仅是个人品质的特征,而且成为一种时髦的流行文化。在此背景下,言行充满了无事生非的特点,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造成强烈的不安定的气氛,弄得人人自危,如履薄冰。生怕偶有疏忽就会被人抓住把柄,受到责难,因此不敢说话,不敢做事。在这种惯性支配下,在反省自己的过程中,也给自己上纲上线,以求得深刻的评判,成为屈膝邀赏的姿态,卑琐被当成了“崇高”。
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孩子的犯错,往往是“天理难容”是“大逆不道”。其实,孩子就是孩子,有时候他们的犯错不是故意,而是无意;不是一贯而是偶然。因此大人不必事事“上纲上线”,孩子和孩子之间要礼让,而家长与老师之间更要理解,否则会出现不敢管、不愿管的现象。家长和老师要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对学生的管理是老师的职责和权利,而其中理解力是必备的专业能力。要合理惩戒,惩戒与尊重相结合,与说服相结合,首先要尊重人、关心人。
教育误区
1.小题大做。把对某人不满、看法不同等局部问题夸大为全局问题。
2.吹毛求疵。以孩子为中心,凡事孩子占先,一切满足;否则就发脾气。
3.神经过敏。孩子之间发生了矛盾,总要指责对方,生怕自己孩子吃亏。
成长故事
给孩子“眼力”
一天,我买了一本《知音漫客》,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我常常被里面的幽默故事逗得笑出声来。儿子强烈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了,跑过来,把我的书抢跑了。
不出我所料,儿子很快被这本书吸引了。他一边看,一边笑。我趁机说:“好看的书籍还多着呢!”
之后,我给他买了《幽默大师》、《唐诗宋词》和《童话故事》等,有的书还配有光碟,通过画面和音响,整个学习过程变得轻松而愉快。在不知不觉中,儿子对文学有了很大兴趣,语文成绩明显提高。由于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的其他学科也在不断进步。
步入青春期,我又给孩子买一些身心健康的书,放在孩子桌上让他自己看,一个健康的孩子能看懂科学的书,比他看那些黄书去寻求刺激好多了。儿子上中学时,老师说:“你儿子够有眼力啊,看上班里一个女生……”
我回家就给他写了张字条,上面写着:“一个国家强大了,别的国家都会跟你建交;一个人强大了,别的人都会跟你友好;一个男人强大了,好多女人自然会来找你,不要苦苦地等一个人。”我搁他桌子旁,一句话都没有说,我觉得这就是一个母亲给孩子的一点点建议,就够了。
相关链接上纲上线作为思想方法、话语方式,把所有问题都提到重大原则的高度,经常把一般问题、非原则问题也当作原则问题看待和处理。无限制地跳跃、超越、联想、虚设,用僵化的框框去硬套复杂的社会现象,导致曲解、误解和冤枉,常常会伴随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