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59800000419

第419章 帝国时代的来临

章邯的誓言并未赢得王翦和公子高等人的信任。

就在这个时候,武烈侯的书信到了。

武烈侯在书信中向王翦要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范增。武烈侯说,范增是项燕帐下的长史,才华出众,过去曾帮助自己做过一些事情。假如俘虏了此人,请将其送到北疆。

接着武烈侯说到了北疆形势。未来南北战争的主战场肯定在西北疆,所以北疆的防御重心将慢慢向西北转移,但考虑到东北疆的形势,燕南需要一个更好的镇戍统率。为此,他向王翦建议,在江东大战结束后,请王贲率精锐主力北上镇戍燕南,远征辽东。

很明显,武烈侯考虑到了王翦等功臣们的心思,为了缓解彼此的矛盾,打消王翦等人的顾虑,他把燕南乃至辽西、辽东整个东北疆的镇戍全部交给了老秦人。东北疆地域辽阔,实际上就是过去燕国的全部疆土,让老秦人镇戍这么大的一块地方,一方面固然是为了集中北疆力量进行南北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功臣们控制更多的地方郡县。

武烈侯太大方了,大方到让王翦和麃公等人心惊肉跳。

武烈侯的目的是什么?是把功臣们逐渐调换到边疆,利用南北战争来转移国内激烈的矛盾?抑或是“兔死狗烹”的开始?

说句实话,东北疆那块地方适合割据称霸,一旦国内局势不好,老秦人可以据东北而自立,但不好的地方在于旁边就是武烈侯和北疆大军,东北疆只有稍有异动,武烈侯就能带着北疆大军杀过去。

“即便是陷阱,我们也要跳。”麃公倒是豪气冲天,“我们根本没有选择。”

看看今日的中土大势,秦王政和扶苏这对父子坐镇京畿,南疆有公子峤和熊氏外戚,北疆有公子宝鼎、公子将闾这对叔侄,大秦的宗室和外戚已经在战略上抢占了先机,大秦本土疆域及其周边地区都在他们的控制之下。

反观功臣们,目前控制的地方势力局限在河北、山东、两淮和江东。其中山东和两淮都有宗室封国,而河北处在北疆和中原的夹击之下,江东处在中原、江南和岭南的夹击之下,战略上非常被动,假若宗室和外戚要联手咸阳宫屠戮功臣,功臣们即便割据自立,也难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现在武烈侯主动把东北疆的镇戍交给老秦人,这等于让功臣们突破了战略上的被动,东北疆和河北都是老秦人的势力范围,对咸阳必将造成相当大的威胁。

“按照武烈侯的意思,江东大战结束后,我主力北上远征辽东。”王贲望着王翦和麃公,皱眉说道,“远征辽东的难度非常大,不仅需要一支庞大的骑军,更需要充足的粮草辎重,损耗非常惊人,咸阳会答应吗?”

燕王喜盘驻辽东,对大秦没有实质性的威胁,而辽东是蛮荒之地,打下来了就要派军镇戍,很可能还要和东胡等东北诸族不停地打仗,这就是一个大包袱,白白让咸阳增加了财政支出。咸阳财政有限,即便给予支持也是非常有限,如此一来东北疆镇戍军就要靠自己的力量守住这片辽阔的疆土,一旦因为财力原因导致辽东失守,镇戍军就要承担罪责,老秦人就要受到打击。

陷阱,这是一个陷阱,利用东北疆恶劣的条件拖住老秦人武力,削弱老秦人对其他地方势力的控制,继而伺机打击老秦人。

但老秦人明知这是一个陷阱,却迫于战略上的考虑,不得不跳。

公子高在一旁说话了,“这么说,章邯的誓言值得信任。”

王翦微微点头,指着案几上的书信说道,“武烈侯的这封信就是为了让我们相信章邯。”

“章邯建下如此功勋,其地位越来越高。”公子高摇头叹道,“这几年武烈侯全力培养他,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将成为我大秦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

麃公抚须而笑,“我们老了,年轻一辈的崛起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这句话的含意就深了,公子高沉默不语,王翦和王贲也陷入沉思。

今日大秦的君王太过强势,在政治理念上也与贵族们背道而驰。中土统一后,秦王政更为强势,集权和分封的矛盾更为激烈,如果发生冲突,很难说不会重蹈当年昭襄王和武安君玉石俱焚的覆辙。

武烈侯是不是因此而改变了策略,转而与秦王政“合作”,避免在冲突中两败俱伤?也就是说,他竭尽全力把公子扶苏推上储君之位,是为了把分封的实现寄托在秦王政驾崩之后?

秦王政还能活多少年?假如他像昭襄王一样,活个七十多岁,把几任储君都耗死了,那对大家来说就是个噩耗了。不过,这个时代的长寿者毕竟太少,秦王政终究要升天,秦王政不在了,大秦的国策肯定要发生改变,“分封”的机会也就来临了。

欲速则不达,先维持大秦的和平统一,在这段时间里大家各自发展实力,然后等待时机来临,则水到渠成,这是个好办法。

“武烈侯的态度才是关键。”王贲说道,“咸阳宫不会相信武烈侯,大王肯定是想借助南北战争来遏制和削弱北疆武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未来几年,不管我们向哪个方向走,始终维持与武烈侯的盟约关系还是至关重要。”

“我也有同样的看法。”麃公说道,“武安君是个惨痛的教训,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现在武烈侯既然主动示好,我们不能拒绝,以避免彼此间矛盾进一步扩大,引发更大的冲突。”

王翦望向公子高,“吴侯的意见呢?”

“我若想在江东立足,并拥有一定的实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公子高说道,“或许五年,也或许十年,或许更长,谁也无法确定,但有一定是肯定的,当咸阳宫把全部力量集中在南北战争的时候,必然无力遏制和打击地方势力,相反,为了让地方支持中央的决策,为了让中央财政能够支撑南北战争,咸阳宫肯定会迁就地方势力,甚至给地方郡县以更大的权限,这就给我们发展壮大地方势力赢得了足够的时间。”

王翦和麃公互相看看,目露赞许之色。公子高也长大了,这番话说得颇有见地,足见其心智正在不断地成熟。

“武烈侯要打南北战争,所以他需要国内的稳定,需要中央财政的支持,也需要有人帮他镇戍东北疆。”公子高继续说道,“这时候假若中央和地方对抗严重,地方郡县联合起来抵制中央的命令,甚至阻扰中央决策的实施,那么必然会激怒武烈侯,逼得武烈侯和咸阳宫联手镇制地方,兔死狗烹恐怕也就在所难免了。”

王翦略加沉吟,然后抬头望向王贲,“范增是否抓到?”

王贲摇头,“估计随项氏残军一起逃往江东了。”

“你想想办法,尽快把这个人抓到手。”王翦说道,“我马上写信给武烈侯,与他具体商议一下东北疆的镇戍。”

秦王政下令,大军一鼓作气,杀进江东,吞灭楚国,完成中土的统一。

五月下,秦军在王翦的指挥下,沿江挺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

六月下,秦军攻打江东重镇吴城,克之。

七月下,秦军攻打余杭、钱塘两城,克之。

楚王负刍拒绝逃跑,于钱塘城被俘。

楚国贵族率残兵败将继续南撤,在句章立新王。

九月,秦军基本攻占江东。楚国贵族携带新王撤到闽越的东欧,联合闽越、东越人负隅顽抗。

章邯率军撤回江南。

荆轲据彭蠡镇戍九江郡,出任九江郡守。

吴侯公子高领江东封国,江淮、江东等郡县皆由关东系和老秦贵族控制。

王翦率军镇戍江东,一边辅佐公子高稳定江东郡县,一边率军剿杀楚国余孽。

麃公率军镇戍两淮,辅佐楚侯公子昌。

蒙武率军镇戍山东,辅佐齐侯公子骧。

十二月,秦王政令告天下,中土一统,举国同庆。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正月,大秦吞并天下,举行统一大典。

“王”更号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废除溢法,自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帝采纳五德始终说,以周为火德,秦代周,为水德。改历法,以十月为岁首。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

当咸阳沉浸在喜庆之中的时候,从南到北却传来不好的声音。

匈奴人再攻河西大月氏,北地也遭到了匈奴人的掳掠,燕人反攻,辽西再燃战火。

迁徙关东富豪一事一直进行的不顺利,尤其山东、两淮地区,小股叛乱此起彼伏。今冬沂山周边的胶东、琅琊再起叛乱,两淮的淮阴、高邮也发生叛乱。

江东刚刚开始迁徙富豪,叛乱随即爆发,而藏匿在会稽郡南部山林中的关东贵族联合百越诸族频繁袭击郡县,楚国残军也纠集闽越、东越人反攻江东,一时间江东局势异常紧张。

丞相隗状、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公卿大臣联名上奏,恳请始皇帝以统一大业为重,在遥远的边疆地区加设封国。

按照大臣们的设想,西北疆要设一个封国,东北疆要设一个封国,山东和两淮要再设两个封国,江东、江南也要再设两个封国,甚至有大臣建议在巴蜀的西南蛮荒之地也要建一个封国。

面对潮水一般涌来的分封之议,始皇帝有些招架不住。如果仅仅是外廷大臣们要求分封还好对付一点,现在就连内廷的众多亲信大臣也极力劝谏始皇帝加建封国,始皇帝就感觉形势失控了。

紧接着,大臣们再度联名上奏,恳求始皇帝修改爵秩等级制度。

中土统一了,中土之主的封号是“皇帝”,那么爵秩等级制度肯定要改。皇帝之下,理所当然是王爵,王下面是公爵,公爵之下才是二十等军功爵。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封国之主的封号应该是“王”,这样才能体现一方诸侯的身份。如此一来水涨船高,功勋卓著的功臣们的爵位就能从“列侯爵”上升到公爵。过去封君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现在由侯爵升到公爵,其衍生的权力和财富自然要增加,这才是公卿大臣们的目的,他们要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中攫取更多。

然而,假如始皇帝同意加建封国,同意修改爵秩等级制度,实际上意味着他在“分封”一事上的让步。

历史上始皇帝在统一之初,以铁腕镇制功臣,强行把分封之议压制了下去,而伴随着这一举措的就是遏制和打击功臣,把王翦、蒙武、王贲、羌廆、杨端和、冯毋择、李信这些功勋卓著的大将的兵权统统剥夺了,无论年纪大小,一律赶出朝堂,赶出军队。

看看历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统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屠睢、任嚣之流,而几年后的北伐,其统率竟然是蒙恬,由此可以推测一下,王翦、蒙武、王贲、杨端和这些在统一大战中建下显赫功勋的将军们都去哪了。尤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后秦王政死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乱,这时候出来力挽狂澜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从未在历史记载中出现,那么不得不问一下,王翦、羌廆等人当时在哪?假如他们年纪大了,都死了,那王贲、李信这些人应该还在吧?为什么他们自大秦统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始皇帝肯定把这批功臣们镇压了,至于是解甲归田还是血腥诛杀,那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统一大战中的功臣们不可能在十二年里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勋卓著者总能活下来几个,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离出来力挽狂澜,那只能说明这些功臣们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发动的政治风暴之中。

今日形势和历史上的形势不一样,今日大秦有功勋卓著的太子扶苏,有声名显赫的公子宝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政治势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以自己的铁腕强行镇制功臣们,摧毁分封之议。

始皇帝必须在分封上让步,别无选择。

深夜,御书房。

始皇帝非常疲惫,斜躺在火盆边,默默地凝神沉思。

宝鼎坐在案几旁边,不停地翻阅着文卷。

“没有想到,你和朕一样,竟也成了众矢之的。”始皇帝叹了口气,摇头苦笑。

宝鼎略略皱眉,把文卷推到一边,也坐到了火盆边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门,但宝鼎联合贵族们硬是推开了这扇大门,虽然这扇大门目前的开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潮呼啸而来,始皇帝和宝鼎即便联手抵御,也无法让这扇大门保持原有的开度了。

“你这位太傅现在可是处在风口浪尖上。”始皇帝看到宝鼎眼里掠过一丝恼怒之色,不禁揶揄道,“稍不小心,恐怕有灭顶之灾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对宝鼎颇有怨言,毕竟当初是他逼迫咸阳宫打开了分封之门,他无法相信宝鼎的诺言,现在他倒是相信宝鼎的确是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为朝堂上公开反对加建封国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宝鼎为首,假如没有公子宝鼎的坚决反对,始皇帝认为自己已经妥协了。

“我说过,该出手的时候就得出手。”宝鼎神色冷峻地说道,“王翦、麃公的年纪都大了,做什么事都力求稳妥,但两淮和江东在目前局面下,过份稳妥就是软弱,就会助长叛逆的嚣张气焰,所以必须换两个人去镇戍两淮和江东,血腥镇压,绝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勋卓著的上将军,这时候把他们一起调回京城,未必合适。”

始皇帝显然不愿意在此刻把两位老将军一起调回京城。

“西北疆局势紧张,让王翦去主持西北疆军事,让麃公镇戍北地,这个理由足够了。”

始皇帝考虑了一下,微微点头,“朕认为,把王贲调去镇戍东北疆,让他远征辽东最为合适。王翦和麃公调离,王贲则去镇戍东北疆,那谁去镇戍两淮和江东?”

“从北疆调人。”宝鼎说道,“让司马尚去两淮,让司马断去江东。”

“司马尚?”始皇帝没想到宝鼎要把司马尚放到两淮,颇感惊讶。

“我已经控制了代北,司马尚没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应该得到重用,让关东人看一看,我大秦并不亏待降将,只要你给大秦建功,一样可以封侯拜将。”

始皇帝想了片刻,露出一丝笑容,“山东那边呢?”

“让蒙武镇戍上郡。”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冯毋择和李信随王贲去远征辽东,镇戍东北疆,互为牵制。”

“谁代替蒙武、冯毋择镇戍山东?”

“从中枢调人吧。”宝鼎用力一挥手,“这一次,中枢要动一动了,很多人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太久,有些忘乎所以了。”

同类推荐
  •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

    本书从浩瀚的历史事件中,精选的重大事件上起于华夏民族的形成,下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战争、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里程碑式的大事,200多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多种视觉元素有机结合,立体具象地展现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画面。从中,我们可以窥视历史前进的脚步,领略人类进步的一个个阶梯。读史,可以知兴亡,懂得人类进步的过程;可以明得失,做一个明智的人。
  • 我的春秋我做主之最后的霸主(共2册)

    我的春秋我做主之最后的霸主(共2册)

    “我的春秋我做主”系列以全新的视角,全景展现“春秋时代”诸侯国争霸风云。东周前半期,诸侯国竞相争霸,鲁、齐、宋、晋、楚、郑、曹、陈、魏、燕、秦、蔡、吴、越等国,互相纠结、碰撞、遏制、结盟,共同演绎了一个血雨腥风、动荡飘摇,却也因此充满中国文化生机的时代。作者以史料为基础,以诸侯争霸为主线,以“五霸”为中心,以通俗亲和的文字和丰满的笔触,多角度审视、叙述与评价了“春秋时代”的地缘格局、人文景观和政治演变。本书为第四部《最后的霸主》,主要叙述了在老牌霸权晋楚衰落背景下吴越争霸的过程。随着传统礼教进一步崩坏,大夫专政夺权,中原诸侯内乱纷纷,霸权逐渐消解,而地处东南的吴国和越国,次第崛起。吴王阖闾重用孙武和伍员,整顿军政,修水道以兴兵事,国力猛进。柏举之战,吴军直击郢都,伍员掘塚鞭尸。檇李之战,阖闾因轻敌而陷于越军之手,其子吴王夫差立志复仇,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军后反攻会稽,本可诛杀越王勾践却又纵虎为患。勾践侥幸得脱后,卧薪尝胆,倚重范蠡和文种,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遂呈壮盛之势。夫差好大喜功,去贤嬖佞,继攻楚侵越后又继续大修河渠,挥兵北上,降鲁击齐,与晋国黄池争霸,播国威于四境的同时也造成了难以化解的严重内疾。勾践趁势而起,利用夫差空国远征滞留黄池的机会,突袭吴都,一举扭转吴强越弱的局面,并通过不断地敲打最终将吴国置于死地。挟灭吴之威,勾践统揽江东,又独辟蹊径,充分发挥越人的制海优势,据沿海便利之地而舍江淮内陆之地,恩威并施,获取春秋霸主最后的殊荣。而晋国卿族擅权,相互攻杀,赵魏韩三氏灭智后,意犹未尽,终致三家分晋,天下失序,中国历史由此进入战国时代。
  •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

    铁齿铜牙纪晓岚续

    本书为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新故事,与前四部没有关系
  • 梦回龙江

    梦回龙江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虽然还是华夏大地,但汉朝、唐朝、明朝出现在同一个时点,长江、黄河融汇成了一条“龙江”。三个现代人,因为时空裂变,来到这个混乱的世界。三个主角,三方势力的碰撞,势必天崩地裂。什么是人生,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华夏的传承?一切尽在此书中。
  • 三国之四世三公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朝代更替,是偶然还是必然!皇室兴衰,是天意还是人为!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袁常,四世三公汝南袁家第六子,据一地称霸,引四方云动!王朝更替,皇室兴衰竟早有定论,且看袁常如何破解束缚千年之宿命!
热门推荐
  • 此生伊然

    此生伊然

    一场莫名其妙的案件让她卷入时空的交错中。穿越?怎么感觉这副躯体的一点一滴回忆如此清晰。不受宠的慕家二小姐,怎样成功逃出如狼似虎的慕家后院?却又阴差阳错进了皇宫?在年轻皇帝南宫翊辰温柔似水的关怀中逐渐沦陷——他却不信她?为了一个女人赶她走?我既代替她而活,就会好好活下去。我景颜只跪天,跪父母。其他人,就算折了我的傲骨,也绝不退让!冷峻的冰山王爷竟然收留了她?这个天佑的战神竟然这么温柔的待她?还许她一生一世的承诺?若只是利用,何来的一丝心痛和不甘?步步惊心,步步倾情。上溯时空之间,我只要君一人。此生伊然,此生为伊而然。
  • 重生之邪傲九天

    重生之邪傲九天

    轮回生死等闲分,长笑一声赴杳阴。意气飞扬轻宠辱,高歌飒沓动鬼神。不羁行止非除恨,无泪伤怀更荡魂。情怨牵缠何许忘,唯将孤影伴红尘!
  • 惨穿五修

    惨穿五修

    惨到无言,只有泪千行。生下来就身患绝症,没日没夜承受病痛折磨,折磨了十六年死去,极惨。老天开眼,给了他转世的机会,却遇到了一个白发老者,差点死去,没死,但依旧过着极惨的日子......
  • 毉宋

    毉宋

    一场空难医学院大二学生穿越北宋作为医生他推行中西医结合作为商贾他开发全新项目作为才子他拒绝抄袭历史名篇作为官员他竭力推行变法一个现代大学生的北宋求生记聊天群:451967257欢迎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 史上最强军工校长

    史上最强军工校长

    “永远不要在我面前说谎,因为那样你会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一个关于最强军工教父洛克.高的故事!欢迎加入教父后援群:816411750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顾清与魏然

    顾清与魏然

    他们俩,同一座城市里被机缘相牵的人。本来就算认识了也只应该是那种但是也不会有多少交集的两个人,但是—“我魏然”“顾清”“知道吗,院长唯一的亲人了。”“以后就有我了”
  • 网游之鼠辈

    网游之鼠辈

    文明冲撞在所难免!是激流勇进,还是苟且偷生?且看主角如何抉择!
  • 华裳暖玉

    华裳暖玉

    我想写一本记录人间百味的书,如果你有忘不掉的故事,可以向我倾诉,无论结局如何,是怎样的故事我都愿意倾听,暗恋,初恋,前任,朋友,闺蜜,家人,宠物,只要真实就好,讲给我听,我会帮你们记着
  • 堂吉诃德(上)

    堂吉诃德(上)

    小说描写一个穷乡绅读骑士传奇入了迷,决心复活中古时代的游侠骑士制。他化名堂吉诃德,穿上古老的盔甲,骑上一匹瘦马,带上农民桑丘做侍从,出门游侠。一路把风车当巨人,把羊群当军队,吃了不少苦头,闹了不少笑话,最后无功而返。临终醒悟。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理想,主人公成为世界文学史及社会思想史上不朽的典型。几个世纪以来,千百万读者不断从中吸取思想上、创作上和审美愉悦上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