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90900000032

第32章 释道璨年谱简编(3)

道璨《雪冈铭》云:“余居径山日,颖雪冈自天竺来访,留一月,尝以雪冈谒铭。后六年,雪冈应部使者命出世灵源,余将有事于四明,共载而东,乃克铭。”(《无文印》卷六)

案:文中云雪冈六年前(1247)在径山曾见道璨,而道璨即将前往四明访樗竂,故系于此。据文,雪冈即将去灵源任住持。

宋施宿等《会稽志》巻九《山?余姚县》下载:“灵源山在县西南三十里,有泉曰灵源,故名。”又卷八《寺院?余姚县》下载:“明真院,在县南三十里灵源山后,唐长兴元年建,号四明院,治平三年改赐今额。”疑灵源寺即在余姚县灵源山。而四明、余姚都在临安东面,故文中有“共载而东”之语。

理宗宝佑二年甲寅(1254),四十一岁。

(1)省樗寮张公。

道璨《祭樗寮张寺丞二首》有云:“乙丑冬(咸淳元年,1265)省公于一别十年之后。”以此推知本年曾与樗寮相见。另下年《与小山厉安抚书》(《无文印》卷一五)所引也可证。

(2)江东毛提干邀请住持荐福寺。

释惟康编《无文和尚初住饶州荐福禅寺语录》卷首云:“师于宝佑二年六月受请。”(《无文和尚语录》)

《与西江和尚书》云:“在四明日,辱千里赐书,而申之以厚惠,未及拜答而有番江之役。”(《无文印》卷一九)

《与雪坡姚状元勉书》云:“今年春,江东宪毛所斋以荐福帖来,为六十七之老,因便而归。”(《无文印》卷一五)道璨母生于淳熙戊申(1188),是年六十七岁。

(3)已疾病缠身。

《与雪坡姚状元勉书》有“某半生病眩,已无意出游”,又有“奇疾日甚”等语。(《无文印》卷一五)

理宗宝佑三年乙卯(1255),四十二岁。

住荐福寺。

(1)应江东宪毛所斋之请,入主饶州荐福寺。

《宋史?地理志四》:“(江南)东路州七……饶州,上,鄱阳郡,军事。崇宁户一十八万一千三百,口三十三万六千八百四十五。贡麸金、竹簟。县六:鄱阳,望。余干,望。浮梁,望。乐平,望。德兴,紧。安仁,中。开宝八年以余干县地置安仁场,端拱元年,升为县。监一:永平。铸铜钱。”案:荐福寺所在饶州在南宋属江南东路。

荐福寺,在鄱阳,滨东湖,荐福寺碑,唐书法家欧阳询书,即俗所传雷轰荐福碑也。唐诗人戴叔伦尝读书寺中,有莫莫堂等。

(2)石霜竹岩印禅师宝佑三年卒,因其弟子之请撰《石霜竹岩印禅师塔铭》。

释妙印(1187-1255),号竹岩,豫章进贤人,俗姓万氏。受僧学于邑之龙塘绍昙,年十六受僧服,杖锡行四方,历叩江浙名宿。见平江灵谷月林禅师,无二月,公住南台,致师分座,已而复首众岳麓,住长沙谷山,迁住石霜,徙高安洞山。贾似道镇九江,虚东林,召主院事,不两月即去,归卧旧业,后又住石霜,法道复大振。筑庵曰紫霞,宝佑二年秋退居紫霞,三年示寂。手书四句偈云:“六十九年,一场大梦,归去来兮,珍重珍重。”

(3)有《与西江和尚书》,言其近来种种状况,如虽有疾病,但寺事如意等。

《与西江和尚书》:“某奇疾日甚,一刹在三司之侧,不堪应酬,幸而诸公粗安,内外无一毫不如意事。”(《无文印》卷一九)

理宗宝佑四年丙辰(1256),四十三岁。

住荐福寺。

(1)兄叔量登进士第。

“伯兄登丙辰进士第”,伯兄即叔量。“伯兄叔量早有声场屋,以工深多不合有司尺度,从主一张公洽、晦静汤公巾,受晦翁书而读之,与功名相忘。”(《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无文印》卷四)兄叔量曾师晦静汤巾先生外,还曾师从主一张洽。

张洽(1161-1237),字符德,号主一,清江(今江西清江)人,从朱熹学,自六经传注而下,皆究其旨归,至于诸子百家、山经地志、老子浮图之说,无所不读。嘉定元年进士,历袁州司理参军,寻知永新县,通判池州,皆有善政。端平初除直秘阁致仕。嘉熙元年以疾乞致仕,卒,年七十七。著述甚丰,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续通鉴长编事略》《历代地理沿革表》及文集等。《宋史?道学传四》有传。

(2)兄叔量为通山县丞。

道璨《与松冈黄料院书》云:“家兄戍通山,未半考,而先人大故。”(《无文印》卷一六)通山,据《宋史?地理志四》,通山县,时属江南西路兴国军。半考,宋时职官一年一考。考,考核。半考即半年。

(3)本年有《小山厉安抚》一文,其云:“去年春纳谒于樗寮寺丞座中……家有六十九之老旦旦望归”云云。(《无文印》卷一五),可左证上年道璨曾省樗寮。

厉安抚,厉文翁,初名髯翁,理宗改,因字圣锡,号小山居士,东阳人,宝佑元年进士,深得理宗宠信,累官至太府卿、权户部侍郎,迁资政殿大学士,封东阳开国侯。

(4)修荐福寺法堂。

道璨《荐福法堂上梁文》:“无文长老为母还乡,信缘住持。平日不谈世故,或谓其踈;随分略振丛林,姑试所学。一日必葺,三年于兹。顾瞻数仞之危堂,曾经诸老之说法。应庵、万庵,不可作矣;松源、曹源,其谁嗣之?尚论祖室之兴衰,大惧宗门之颠覆。”(《无文印》卷一一)

理宗宝佑五年丁巳(1257),四十四岁。

在荐福寺。

(1)春,父陶跃之卒,年七十。

道璨《与松冈黄料院书》云:“家兄戍通山,未半考,而先人大故。”(《无文印》卷一六)

道璨《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云:“岁丁巳,先君没”。陶跃之也为一方闻人达士,“先君少自负气,行万物表,御事应物不以毫挫于人,年过三十始大悔艾,以和易刚,赴人患难,蹈水火不自惜,乡里族党有鬬,能以片言析曲直,无少长贵贱皆翕然归之”。也为道璨兄弟之启蒙老师,“道璨兄弟稍长,先君授之学。”(《无文印》卷四)

道璨文章中并没有父亲年龄的直接记载,道璨上年撰《与小山厉安抚书》有云:“去家二十年,家有六十九之老旦旦望归,番去豫章才三百里,扁舟絶湖,信宿可到,由此之故,特为荐福”等语,(《无文印》卷一五)“六十九之老”似不当单指其母,当父母并指,故陶跃之卒时当七十岁。

道璨撰祭文云:“呜呼!生不能承欢于膝下,死不能寅奉于几筵,某之罪何如哉!然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生死别离,如梦不实,吾父之训也。异时常以是说质之东南宿师老衲矣。岁晚庭闱,深谈密语,千里远来之本意也。一簪花发而相见无由,秋堂夜深而寒蛩乱泣,今夕何夕,尚忍见哉!虽然,彩衣缟服,曲尽礼仪,非谓养生送死也;烟筇雪笠,漫浪江湖,非谓情忘义断也。迎之而不见其首,随之而不见其后。曰父曰子,各不相知,子道毕矣。衔哀茹苦,沥血矢词,照昭其礼也。”(《上人祭父》,《无文印》卷一二)

(2)友毛提刑卒,有祭文。

道璨《祭毛提刑》云:“念我与公相从十有九载,爱之至,念之笃,殆非手足之可伦。”(《无文印》卷一三)“毛提刑”即邀之入主饶州荐福寺之“江东宪毛所斋”。

毛提刑,名字不详,号所斋,四明人,宝佑间任江东提刑。案,荐福寺所在之饶州时属江南东路。二人已相识十九载,道璨对毛提刑非常钦敬:“公所禀者直气,所藴者正学,入而峨豸,出而衣绣,孤忠耿耿,大肆力于拔山转石,下不愧吾民,上不负吾君。”(《祭毛提刑》)赞其为官,“发政施仁,兴利除害,不愧吾心而不负吾民”(《与所斋毛提刑书》,《无文印》卷一五),品质清廉,“为台谏,为监司,不知有富贵”。二人交谊非同寻常,“爱之至,念之笃,殆非手足之可伦”(《祭毛提刑》)。

(3)继续修葺荐福寺。

道璨《与深居冯常簿书》:“荐福自雷轰碑后,断趺残碣僵立回檐坏壁间,斫苔细读,少有可人意者。某领事四年,由三门至法堂,莫莫堂屋之新者三之二。”(《无文印》卷一六)

深居冯常簿即冯去非(1192-?),字可迁,号深居,南康都昌人(今江西都昌,临鄱阳湖)。父椅,字仪之,受业朱熹。去非淳佑元年进士,尝干办淮东转运司,宝佑四年召为宗学谕,忤参知政事丁大全,罢归还乡。案,据《宋史?理宗本纪四》,“丁大全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在宝佑五年八月,冯去非罢归当在其后。

又本文中有:“逆鞑鸱张,天地四方为之易位,麋烂生民而鱼肉之。大江以西,地方千里,无能免者,鼠窜鸟息,江之南北在在皆是。孰谓长江天堑,有天下国家者果可恃哉!国尔忘家者,将若之何?”(《无文印》卷一六)南宋政权已不能偏安一隅。

理宗宝佑六年戊午(1258),四十五岁。

自荐福归豫章。

(1)居家。

道璨《与迭山谢架阁书》云:“正初还西山,一钩明月,遂退还东湖。舟车来番,不得候迎柳下,愧负不可言。千里来归,侍母友弟,天下至乐宁复有过此者?”(《无文印》卷一八)

西山,在南昌西面,一名南昌山,即古散原山也。

东湖,据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〇六《江南西道四?洪州》载:“东湖,按雷次宗《豫章记》云:‘州城东有大湖,北与城齐,随城回曲,至南塘,水通章江,增减与江水同。后汉永平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宋少帝景平元年太守蔡兴宗于大塘之上更筑小塘以防昏垫,兼遏此水,令冬夏不复增减,水清至洁,而众鳞肥美。”是西山、东湖皆为道璨家乡之代称。

谢架阁,即谢枋得(1226-1289),字君直,号迭山,信州弋阳人。宝佑四年进士,为人豪爽,性好直言,以忠义自任。但仕途坎坷,命运多舛,曾为礼兵部架阁,因得罪贾似道罢官。德佑元年,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宋亡,隐居闽地。元至元二十六年被逼至京师,不食而死,年六十四,有《迭山集》等。《宋史》有传。

谢枋得为南宋著名文学家之一,道璨云其“言语文章如春风行空,遇花成花,遇柳成柳,满天地间皆生机活法矣”(《与迭山谢架阁书》,《无文印》卷一八)。

(2)儒师张祥龙七月卒,撰《中沙先生张公墓志铭》。

道璨端平间尝师事张祥龙,此时张祥龙子颖等来书求墓铭,道璨因“受教于先生之深者莫如某,知先生之深者又莫如某,具衔列爵又先生之素不愿闻也”,故作是文。张祥龙虽不第,但精敏自强,授徒讲学五十余年,涉猎颇广,撰有《大易集解》四卷,《金刚经大义》一卷,《星源纪行集》《鄂渚集》《家居杂咏》等。

(3)仲弟万钧卒。“岁丁巳,先君没,明年仲弟没。”(《先妣赠孺人吴氏圹志》,《无文印》卷四)

(4)有与毛提刑子毛直阁书。

道璨与毛提刑情同手足,故而在其去世以后,道璨对其子也无比关怀,在《与毛直阁书》中,道璨谆谆叮嘱侍奉母亲、结婚持家、立身处世、学业为官等:“母子相依为命,当以恭逊孝顺为第一义。严君早失,此是大不幸事,能亲师择友,刻意于学,善无细不为,恶无微不戒,如此则先大夫为不死矣。议亲谁氏,不必论赀产,但得贞洁敬顺之女以奉偏慈足矣,此先大夫无恙时与某熟论者也。先业尽可以供伏腊,紧把慢放,自可优游卒岁。奢则易竭,鄙则为人所不齿,奢俭得中,此持盈守成之道。先大夫为台谏,为监司,不知有富贵,书来每曰:‘仕宦三十年,不识仕宦之为乐,孳孳矻矻,死而后已。’此立身行己样子也。作诗文不必出自己意,须是谨守古人法度,跌踢程度之外,便是杜撰矣。年事方盛,学力日进,如川之方至,进进未可御。”文中有“先大夫大葬,某适有先人之丧,已而舍弟复逝去,七十之老母寝食不自安,兄弟娱侍左右,不能一日舍去,所以不及奔走会葬”等语,故系于此。(《无文印》卷二〇)

理宗开庆元年己未(1259),四十六岁。

(1)八月前往浙地访友,九月归来。

道璨《与樗竂张寺丞书》:“八月后急归,治行李入浙,欲先访初堂于婺女,为留一月,乃扣函丈。未及束檐而边声孔棘。”(《无文印》卷一七)时元兵深入,形势危急。原拟随之入浙探望张即之,途中留婺女(今浙江金华)会初堂,因风声鹤唳,四明之行中辍。

初堂,即韩境,字仲容,韩琦六世孙,寓居于越,嘉熈二年(1238)进士,曾官兵部架阁,以言事贬婺。

(2)闰十月赴庐山开先寺。

道璨《与樗竂张寺丞书》:“十月末,南康陈守以开先帖来,初意不欲行,或谓庐山去家近于番阳,健仆疾走,今发明到,庭闱之问易通,时难如许,既未能远出乡寺,又无可以安脚之地,不若且勉为一来。迟留至闰月二十一日,方领事。”(《无文印》卷一七)

道璨《慈观寺记》云:“开庆己未,余赴开先。”(《无文印》卷三)

道璨《勋节堂记》云:“开庆己未,贼犯江西,荣先合大姓子弟数千人避地庐山黄石嵒,予时主开先寺,实相依为命。”(《无文印》卷三)

时局势动荡。《宋史?理宗本纪四》载:“开庆元年九月壬子,贾似道表言大元兵自黄州沙武口渡江,中外振动。”道璨《与樗寮张寺丞书》亦云:“适当兴国焚荡之时,寄身虎狼之侧,寝食俱废。盖南康去兴国才三两程,母子相望,极切作恶。今寿昌已破,见围黄州。风向盛,北人恐不可久留江南,黄在江北,春度自此北归。然大江已渡,纵横抄掠,如游无人之境,王师孰视不敢发一矢,彼已有轻我之心。枣红时节,必大举南向,江浙之人决不可奠枕而卧矣。”(《无文印》卷一七)

《宋史?理宗本纪五》载:景定元年(1260)二月,“江西、湖南帅司言,大元兵破瑞州、临江军城,兴国寿昌、洪、抚、全、永、衡诸郡民皆被兵,存者奔窜它所。”文中言,“方领事。适当兴国焚荡之时”。兴国,宋置兴国军,治永兴县,今湖北阳新。据道璨所言,是元兵开庆年已深入湖北、江西之地,道璨时初到庐山开先寺,庐山在宋南康军,距兴国军不远,故言“南康去兴国才三两程”。

开先寺,即庐山开先华严禅寺,在庐山下,为南宋名寺之一。宋祝穆撰《方舆胜览》卷一七《南康军(治星子)》载:“寺院开先寺在城西十五里,三国时李中主尝建此寺。旧传梁昭明太子栖隠之地。寺后有瀑布,山南瀑布无虑数十,皆积雨方见,惟此不竭,水源在山顶,人未有穷者。”文人墨客多题诗于此。如唐李白《望庐山瀑布》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徐凝《庐山瀑布》诗:“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苏子瞻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词。飞流溅沬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等等。

(3)赴开先前有《告先人墓文》。

道璨《赴开先告先人墓文》:“半生病眩,已无心涉世矣。薄逰人间,父命不可违也。一钩明月,甫退还东湖;双涧两峰,又居焉入手。去家不远,省母差便,可以一行矣。尊闻行知,不负所学。敢不自勉,仰报亲恩?”(《无文印》卷一三)

(4)赴开先寺前,曾谋葺柳塘慈观寺。

道璨家居豫章柳塘,旁有慈观寺,兴起沿革无考,已破败,早有意重修之,以祠奉先人。道璨《慈观寺记》云:“余旧家柳塘上,左腋有寺曰慈观……余儿时极厌其卑且陋,东游海上三十年而归,视昔所见卑陋益甚而未有志于兴起也。余眩既甚,无四方万里志,欲庵先垄,且买田度僧,世守松槚。开庆己未,余赴开先,晨兴入室问先妣无恙,与柳塘兄拥炉附火。余曰:‘墓庵有田,异时必废于子侄之手,若兴慈观废祠奉先,可与寺久。’柳塘兄未知所以对。先妣卧榻上,遽曰:‘慈观废甚,将安兴乎?’某对曰:‘自门至寝皆新之。’先妣曰:‘役大费广,恐非汝所及。汝生长柳塘,果竟是役,亦吾所愿者。’余他日有营,辄视先妣意可否,遂度材赋工。”(《无文印》卷三)

(5)族兄陶逢原殁,撰祭文。

道璨《祭逢原兄》云:“族兄逢原宣义没已三月,葬且有日矣。住持庐山开先华藏禅寺弟道璨不得奔走会葬,谨具香茗,专遣徒弟惟康奠于几筵。”文中还云:“江澄烽静,一舸东归,侍母不一月,而还山之檄交至。兄僵卧榻上,骨见衣表,骤焉语离,泫焉出涕,居者行者皆不能为怀。别去两月,仆至而问,则曰病且笃矣;兄至而问,则曰死且殓矣。”(《无文印》卷一三)是逢原兄殁于三、四月间。

理宗景定元年庚申(1260),四十七岁。

在开先寺,十月致事归家。

(1)有《与王知县书》,感谢其对寺院的照拂。

道璨《与王知县书》云:“某来庐山才半年,走吏之号吁于门者更出迭入,下车以来,几免十七八矣。多荷多荷。”(《无文印》卷一八)

(2)九月,访本家陶荣先于浔阳之西华,其后撰《勋节堂记》。

道璨《勋节堂记》:“开庆己未,贼犯江西,荣先合大姓子弟数千人避地庐山黄石岩。余时主开先寺事,实相依为命。秋九月,访荣先于西华,留兼旬。”

同类推荐
  • 是太阳,不是调色板

    是太阳,不是调色板

    本书收入了《与驼队一起远行》、《写给路小固一片歌》、《是太阳,不是调色板》等13篇报告文学作品。
  •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名家讲堂·吴小如讲杜诗

    很多人喜欢杜诗,杜诗有其独有的风格,本书将为你讲述吴小如对于杜诗的理解。
  • 沈从文散文

    沈从文散文

    他只有高小文化,却著文执教,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字;他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最有力竞争者,却在之前过世……他,就是京派小说代表人物沈从文。从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同样,他的散文创造也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本书为“学生阅读经典”丛书之一,收录了沈从文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
  • 剑影诗痕集

    剑影诗痕集

    本诗集作者共收录格律诗词133首。作品按照诗韵《平水韵》和词韵《词林正韵》创作。写作时间跨度较大,在长达40多年的创作积累中,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作者凭着对传统格律诗词的向往和热爱,凭着军人的浩气和执着,数十年来坚持不懈,深入生活实践,用传统格律诗词抒发真情实感,讴歌时代精神,体现了一位酷爱诗词创作的军人的心路历程,作品中渗透了各个时期作者的审美追求。
热门推荐
  • 全球游戏场

    全球游戏场

    2025年12月21号,传说中的另一个世界末日并没有如期降临,然而,就当人们对于这个预言如同2012年那般嗤之以鼻的十天后,噩梦却悄然降临。
  • 跨过时间来爱你

    跨过时间来爱你

    二十一世纪小文员沐清璃无故穿越某时代,落入官场,被迫嫁给大自己二十岁的老王爷,垂暮王爷有三子,大儿昏庸无能,二子好吃懒做,三少风流倜傥。沐清璃总做一个梦境,半梦半醒之间总有一位白衣少年呼唤,后来沐清璃才发觉原来自己还有另一重身份,是东厂的卧底。白衣少年叫何潇辰是她的同党,何潇辰告诉沐清璃两人自幼都是由公公抚养长大,何潇辰一直有一个愿望,做完这一单后能与她远走高飞,浪迹天涯,给沐清璃她一世安暖。没想到沐清璃醒来之后,性情大变,身份也变了,竟然变成官家女子,还爱上了王爷家的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命运让我遇见你

    命运让我遇见你

    一个女孩在不幸的家庭中长大,为了生活奋斗到20岁之后果断抛弃一切在世界各地游走拍摄。那天午后阳光明媚男子坐在公园假寐,女孩抓拍后被男子捉到后从此开启了男子忠犬追逐故事
  • 未来之我是外星人

    未来之我是外星人

    一觉醒来,吾索发现自己所在的世界都变了。为什么汽车没有轮子却可以在天上飞?为什么这里的人不吃饭只喝水?还有最重要的是,为什么他们一个个看着她的眼神都那么奇怪,好像想要……吃了她?她明明还在地球上,她也确定自己是个地球人,而面前这些人才是外星人,为什么她却觉得……自己才是那个闯入者呢?!
  • 马小松的视界

    马小松的视界

    十五岁,手执一纸策划案,独闯数家卫视电台。十六岁,已经先后成功主持了多档卫视节目。十七岁,以制作人身份拥有了自己的综艺节目。十八岁,身边已经有人开始称他为“马总”。今天,他是全亚洲最年轻的综艺节目制作人……90后新锐代表,艰辛、感恩、执著、梦想。披露一个你不知道的娱乐那个圈儿。
  • 逆战鸿宇

    逆战鸿宇

    一个顶点就是一个起点,人类创造了自己的神话却也亲身摧毁了。一个新的起点会演绎何种神话?战天宫,收地府……让我们拭目以待……
  • 光芒之城

    光芒之城

    堕落的时候,幸好有拉着你的手,摇曳无边的黑暗中,泪流满面。救赎的时候,幸好有拉着你的手,恍如隔世的光芒中,笑语嫣然。让一切逝去的真爱,都伴随着这座城市在光芒中走向新生。之前因为本人去渭南上学,所有暂停了下。今天到地方了。开始恢复更新!欢迎留言啊,有什么意见提出来。
  • 老庄心解(新编本)

    老庄心解(新编本)

    本书是范曾先生负笈欧洲、闲居巴黎时与老庄进行的心灵对话;范曾先生或文、或史、或哲、或艺进行多学科的磨砺互证,对老庄最本原的思想命题展开了深度的阐释和解读。要言不烦,清新隽永;刹那神思,直抵灵府。
  • 湘笙两世

    湘笙两世

    前一世寒笙歌是神,天生就是。她本是山谷中最明艳、最惬意的海棠,海水给了她生机,从此她成了海与花的宠儿。后来神尊发难,他是众神中资质偏低的一类,不受重视没人关心,这次他大举起兵夺三界神位。利用寒笙歌平衡三界秩序的能力,为自己的行为找了块遮羞布。段千觞的出现,成为寒笙歌的劫难,没有看过山谷外世界的她以为,这位丰神如玉的男孩儿会成为她此生挚爱,可段千觞的野心远远不是受她一人视如珍宝,他与神尊狼狈为奸,更甘心为他人鹰犬,只为眼前名利。寒笙歌被段千觞构陷通魔逆天,竟是百口莫辩,在那次天罚中,寒笙歌被救下,冥冥中似乎预示着来世,寒笙歌在怨气难消残留一缕幽魂转身来到新一世与这一世的雪湘相遇,雪湘的淳朴与执着为寒笙歌消除怨念,也在一次次意外中,雪湘也意识到,单纯与委婉固然和善,可偏有人欺她心软,在寒笙歌的威逼下,渐渐变得果决,在一次与神尊对抗之时,意外走火入魔身死。
  • 乱世宠姬之奴柒

    乱世宠姬之奴柒

    一面惊艳,一见钟情,一生不忘。“他说——大哥哥说的,漠北的花最香,漠北的水最甜,漠北的人儿最友善,漠北的白桦林最好看。”“非要去漠北?不论生老病死。”“……”“本官带你去漠北如何?”“真的吗?”一声惊喜得仿若迎着朝阳的喇叭花,南宫玺煜的心底一颤,就是这种淡然的音调却充满惊喜得音色啊,认真的点头道。“嗯,只要你不死,本官此生一定会带你去。”一面惊艳,一见钟情,一生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