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03700000017

第17章 生活的境界(4)

这位女学员能够适应环境,但却不能适应她自己。她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的本来面目,而期望能变成另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她不明白的是: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作用,都可以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作用必须按照自己的个性表现出来,而不是模仿他人。什么时候明白了这点,她才会把失去的自我找回来。

她自我认同的第一步,是不再用别人的标准来评判自己,同时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价值观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开始生活。她也必须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不要常常批判自己、贬低自己。

不喜欢自己的人,外在表现的症状之一便是过度自我挑剔。适度的自我批评是健康的、有益的,对自我要求进步极有必要。但若超过一定的限度,则会影响我们的健康生活。

在卡耐基成人训练班上,有位女学员在下课之后跑来找老师,抱怨自己的演讲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她向老师诉苦说:“当我站起来演讲的时候,突然显得很胆怯、很笨拙,而班上的其他学员似乎都显得泰然自若,很有信心。我想到自己的种种缺点,便失去了勇气,无法再讲下去了。”

她还继续分析自己的弱点,并说明得十分详细。

等她讲完之后,老师便告诉她原因的所在:“并不是你演讲不好,而是你老想着自己的缺点,没有把长处发挥出来。”

其实,并不是缺点使我们的演讲、艺术作品或个人性格显得失败。莎士比亚的戏剧里有许多历史和地理上的错误;狄更斯的小说也有不少过度矫情的地方。但谁会去注意这些缺点呢?这些作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是因为它们成就远远大于缺点,以至缺点都变得不重要了。我们爱我们的朋友,是因为他们的种种优点而不是缺点。

把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的好品质上。培养优点,克服弱点,如此才能不断进步并自我实践。当然,我们也要随时改正错误,但不必一直念念不忘。

耶稣遇到身体或精神受折磨的人后,他不会先去查问为什么这些人会如此,也不会只给予简单的同情说:“可怜的人哪,你的运气真不好,环境处处与你做对。告诉我,你是如何落难的?”

耶稣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切入问题重点。他说:“你的罪被赦免了,回家去吧,不要再犯罪了。”

人们常因以前和现在所犯的种种过错,加之自己心灵的罪恶感,而显得自惭形秽。我们不应该尊敬或喜爱这样的自己。为了让自己跳出这样的情境,我们必须忘记过去,轻装上阵。

为了学习喜欢自己,我们必须培养出面对自己缺点的耐心。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降低水准,变得懒惰、糊涂或不再努力。这是表示我们必须了解一个事实:没有人——包括我们自己——能永远达到100%的成功率。期待别人完美是不公平的,期待自己完美更是愚蠢荒唐的。

有一位女士是地地道道的完美主义者。她对每件事都力求精确,因此凡事不肯相信别人,而必须自己亲自去做。她连做个小小的报告都要费去许多时间研究;至于演讲,就更要准备得精疲力竭为止。她讨厌不速之客去打扰她,每次请客都要事前计划得尽善尽美——这一位女士费了这么大的苦心,终于把每件事都料理得井井有条,十分完美——一种冷酷的机械性的完美——没有欢乐、自在或温情。这样的完美,只能令人敬而远之。

要求自己时时保持完美其实是一种残酷的自我主义。其深一层的意思是,我们不能仅表现得和别人一样好,而是要超越其他人,要像明星一样闪闪发亮。我们的重点不是自我发挥,不是为了把事情弄好;我们注重的是要胜过别人,使自己达到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独特地位。

作为一个凡人,完美主义者也如同一般人一样会犯错,会失败。但他们不能忍受这样的状况,因此会变得痛恨自己,不喜欢自己。

这样苛待自己是错误的。有时候,我们要练习自我放松,认识到自己的某些错误,要学习喜欢自己。

独处也是学习喜欢自己的好方法。马里兰州巴尔的摩“赛顿心理学院”的医疗主任李奥·巴德莫医师曾写过:“有人喜欢在晚上休息时反思当日的种种活动。这种独思冥想的习惯,显然是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的好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只有能与自己好好相处,才能期望与别人也能好好相处。哈里·佛斯迪克曾经观察那些不能独处的人,形容他们好象“被风吹袭的池水一样,无法反映出美丽的风景来”。

独处是使自己的心灵憩息的港湾,是反省自己的最佳方法,是我们与外界接触的基础。安妮·马萝·林柏在其著作《来自海洋的礼物》中曾说过:“我们只有在与自己内心相沟通的时候,才能与他人沟通。对我来说,我的内心就像幽静的泉水,只有内省时才能呈现其独特的魅力。”

独处能使我们更客观地透视自己的生命。《圣经》里有一句忠言:“要安静,便可知道我就是神。”这话乃至理名言。

独处对我们的心灵运动十分有益处,就好象新鲜空气 对我们的身体极有益处一样。

有人希望依赖别人得到快乐与满足,这无疑会为他人增添负担,并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喜欢、尊重、欣赏我们自己,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培养出健康成熟的个性,也能增进与他人相处的能力。

切勿盲目跟风

最有独立性格的拉尔夫·瓦多·爱默生有一句名言:“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必须要做个不盲从因袭的人。你心灵的完整性是不可侵犯的……当你放弃自己的立场,而想用别人的观点去看一件事的时候,你便有可能产生错误。”

这段话对喜欢强调“由别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以增进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无疑将产生强大震撼。

爱默生的话也可以这样理解:“要尽可能由他人的观点来看事情——但不可因此而失去自己的观点。”假如成熟能带给你什么好处的话,那便是无论遇到什么因素,都能发现自己的信念以及增强实现这些信念的勇气。

涉世未深的年轻人,常常会害怕自己与众不同……无论是穿着、行动、言谈或思考模式,都尽量与自己所属的圈子认同。家里有青少年的父母,最害怕听到这样的话:

“莎莉的妈妈都让她搽口红。”

“别的女孩像我这样的年纪,都和男孩出去约会了。”

“老天爷,你们要我当个老怪物吗?没有人会在11点钟以前赶回家的。”

……

小孩子一般都喜欢与同年龄的人做相同的事,他们很在乎朋友或玩伴对自己的看法。他们需要被自己的同伴接受——这是他存在的最重要证据。假如同伴之间的标准与父母的标准发生冲突,对他们也会造成极大伤害。对身为父母的人来说,这也正是最让他们棘手的事。

当我们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又没有以往的经验可以参考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便是顺应一般人的标准——直到我们自己的经验和信心足以给我们力量,然后才能照着自己的信念和标准去做。若是还不清楚自己反对的对象或理由便贸然从事改革,那么等待你的必然是失败。

随着见识的增长,时间会让我们归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来。举例来说,我们会发现诚实是最好的行事方针。这不仅是因为许多人这么教导我们,我们自己的观察、经历和思索的结果也这样告诉我们,认为犯罪的代价是不值得的。令人高兴的是,对整个社会来说,大部分人都对某些生活上的重要基本原则表示同意,否则,这个世界就是另外一种面目了。

当然,大众准则也有受到考验的时候,它会随时被一些不随波逐流的人挑战——这便是文明进步的动力。比如,人们一向对行之有年的奴隶制度不敢贸然表示反对,直到有少部分前卫人士起来大声疾呼,最后才逐渐得到响应。还有,酷刑逼供、剥削童工、不人道的刑罚、产品误示等等。这些不合理的现象,一度为大部分人所接受、承认,直到有少部分人起来反对,并坚持到底,才被权力机构逐渐废除。

敢于标新立异,提出自己的见解并非易事,至少不是件愉快的事。有时,甚至还有危险性。所以,大部分的人宁愿顺应环境,躲在人群当中接受保护,对各种统治者的领导毫不质疑或提出反对——我们不敢做与众不同的事。我们并没有体会到,这种安全其实是虚伪的。大众心理都是随波逐流,只有那些不合情理的事落到自己头上时,才会有所触动。

像追求安全感一样,人们顺应环境,往往最后变成了环境的奴隶。人的真正自由,是在接受生活的各种挑战,是要不断奋斗,并经历各种争议。著名的战地特派员爱特加·莫勒曾说过:“一般男女并不因追求消极性的德行——如顺应环境、安全或一般所谓的幸福——而达到人格的完整性,而是凭借承受重担以达到卓越的境地(这也是最大的幸福)。健康的人从不逃避困难,我们的祖先因为了解这一点,才使人类有了今天的发展。”

前面曾讨论过接受责任的必要,并认为这是迈向成熟的第一步。由这个观点来看,成长应解释成:在父母的保护荫庇之下,逐渐走向自我发展的广阔世界。

成熟了的人们,不应再后退躲进怯懦者的避难所里,而是应该去顺应环境;没有必要隐藏自己的锋芒,盲从别人的思想,而要凡事有自己的观点。

有一种有坚强性格的人,并不需要你向他们发表什么有关人性价值的长篇大论。这种人通常为热诚的使命感所驱使,因此变得义无反顾——这种强烈的使命感,使他们能不顾一切地去面对各种困难。

但大部分的芸芸众生——像你和我,或隔壁的邻居——却常常摇摆于各种团体的压力之间。因为我们认为,假如有那么多人反对,想必是我们错了。我们的信念常常被绝对多数所压倒。当大多数人反对我们的时候,我们才会对自己坚持的信念产生动摇。

有人有这样的想法,认为那些不随波逐流的人,通常是一些古怪、喜欢哗众取宠或喜欢标榜“与众不同”的人。我们不会以为一个留胡子的人,或一个在大街上打赤脚的人,或穿着T恤参加正式宴会的人,或在剧院内抽雪茄的女士,是一些喜好自由的独立人士,反而会以为他们像动物园里的猴子一般,是还没有进化的非文明人。

成熟的性格能增进我们的信念,也能驱使我们去遵行这些信仰。每个人对自己、对全人类、对神都负有一种责任——就是好好运用自身所具备的种种能力,以增进全人类的幸福。

在这方面,爱默生不随波逐流的坚定立场令人敬佩。他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从事反奴隶或其他种种改革运动的人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但都被他拒绝。爱默生当然同情这些运动,也都希望他们能做得很好。但他却不认为应该把自己的精神与能力放到这些运动上面,因为那并不是他的专长。他非常坚持这个原则,虽然因此遭人误解,也没有改变。

坚持一项并不获人支持的原则,或不随便迁就一项普遍为人支持的原则,都需要有坚韧的性格。当一个不随波逐流的人,愿意在受攻击的时候把自己的信念坚持到底,的确需要极大勇的气。

在一个商业年会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当时,话题正转入最近发生的某个议题。在场的人均赞成某个观点,只有一位男士表示异议。他先是客气地不表示意见,后来因为有人单刀直入地问他的看法,他才微笑着说:“我本来希望你们不要问我,因为我与各位的意见不同,而这又是一个愉快的社交聚会。但既然你们问了我,我只好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接着,他便把看法简要地说明一下,立即遭到大家的围攻。他坚定不移地固守自己的立场,毫不让步。结果,他虽然没有说服别人同意他的看法,却赢得大家的尊重。因为他坚守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仅仅在两三个世纪以前,美国人还必须靠个人的决断以求取生存。那些驾着马车向西部开发的拓荒者,碰到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机会找专家来帮忙解决困难。无论遇见多大的危机,他们只有依靠自己。生病的时候,没有医师,他们便依靠常识或家庭秘方;印第安人来攻击的时候,没有警察,他们便依靠自己的智慧或力量战胜他们;要想安顿家庭,那时还没有什么建筑公司,完全得靠自己的双手;想要食物,更是得靠自己去耕种或猎捕。这些人,每次碰到生活上的任何问题,都得立刻下判断、作决定。因为他们没有可依靠的对象。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专家的时代。由于我们已十分习惯于依赖这些专家权威性的看法,因此便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以致不能对许多事情提出意见或坚持信念。这些专家如此轻易地取代我们的地位,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渐渐变得懒惰起来。

我们现今的教育框架,是针对一种既定的性格模式来设计,因此这种教育方式很难训练出什么领导人才。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跟从者,不是领导者,所以我们虽然很需要领袖人才的训练,但同时也很需要训练一般人如何有意识、有智慧地去遵从领导。如此,才不会像被送上屠宰场的牛群一样,盲目地任人宰割。

教育学家华德·巴比告诉我们:我国的孩童是依照国家所需要的人格特性来施与训练,因此都养成了如下的特性——能社交、平易近人、能随时调整自己以适应群体生活等——每个小孩都是如此。畏缩性格被认为是不能适应环境的表现,孩子们都必须参与游戏,都轮流当领导人;每个小孩都必须针对每个题目发表意见,都必须讨取别人的认可和高兴。

要使这些国家未来的主人翁,都能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下愉快地接受训练,我们必须要让这些有独立个性的小孩也有独立的空间。比如说假若小孩喜欢阅读,而不喜欢玩棒球;或是喜欢音乐,而不喜欢踢足球,我们都应该允许他们能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不应把他们看成是与群体格格不入的人去加以限制或阻挠。

有一些家长,敢于在公立学校为自己子女的教育方式提出异议,这是非常令人敬佩的。因为通常别人会告诉他们,最好把这些教育上的问题留给那些具有资格的专家去处理。我认识一位住在城郊的年轻人,便勇敢地站出来为自己儿女的教育方式向学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是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并对自己的信念极具信心。他不断提出问题,而且独自与世俗的旧习奋战。一年之后,有不少人受他的影响,选他出来当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委员。如今,不但他自己的子女蒙受其益,更有数百名孩子因他所提出的意见而得到了好处。

在如今的市场上,泛滥着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儿科医师告诉我们要如何喂养、抚育和照顾子女;幼儿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该如何教导子女;成功的生意专家告诉我们要如何使生意成交;在政治上,我们投票很少是出于个人的选择,大部分是跟从某些特定团体的意见;甚至我们的私生活,也常常受某些专家意见的影响。这些专家观察、制作图表,然后把意见销售给大众,让大众去消化、吸收,并奉之为行动的准则。

同类推荐
  •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敢于打开心灵之门(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扫出心中的清静之地、克服发怒这种典型的慢性自杀行为、根除过分的依赖心理……要做到这些其实并不难,只要你敢于打开心灵之门。青年们:睁大眼睛看看这精彩的世界吧,打开心灵的窗户,接收更多的灿烂阳光和新鲜空气吧!如果你勇敢地敞开心扉,全身心地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你一定会发现一个神奇的“新大陆”。
  • 成为主角

    成为主角

    陈岚,作家,编剧,电视评论员。儿童救助机构“小希望之家”创始人。已出版《我们为什么被霸凌》《背后》《不纠结情路》《小艾向前冲》,以及纪实文学《小希望》等作品。她还是《大声说》、《东方直播室》、《深度观察》、《中国面孔》等多档电视节目的特约评论员。1.成为主角,每个独立女性的必修课,为现代女性全方位揭露成长路上的“陷阱”,只有拥有打破困境的勇气与能力,才能掌控人生,获得幸福人生。2.内容涉及女性自我保护、婚姻家庭、情感话题、心灵成长等多个话题。全部基于真实案例,每一篇都是触动心灵的震撼与感动。女性要“养育”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成为人生的主角。作者陈岚以多年的文字与人生经验,设身处地从女性角度出发,把影响女性命运的根源和模式一一道来,并给予切实可行的方法指导。
  •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给年轻人的30个忠告

    乔布斯,一个用苹果魔咒撬动地球的商界奇才,凭敏锐的触觉和过人的智慧,勇于变革,不断创新,颠覆了一个行业,并引领全球资讯科技和电子产品的潮流,他把电子产品变得简约化、平民化,让曾经是昂贵稀罕的电子产品变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是什么让乔布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天才呢?本书将谜底一一给你揭开,于此同时还深度剖析了乔布斯式的智慧精髓和人生哲学,相信我们年轻人从中会受到启发,找到完美人生的途径。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汇集了成功学大师卡内基的思想精华,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优点,同时引用了许多名人及普通人的真实案例;讲述了他们如何通过学习书中的内容,以尊重、理解、真诚为基石,改变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提高语言沟通能力并增强自信,从而获得他人的信任甚至影响他人,然后取得成功。
  • 改改你的坏脾气

    改改你的坏脾气

    生气是拿别人或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生气使自己痛苦,也让别人难受。人的脾气有好有坏。脾气好的人无论到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别人喜欢同他合作、共事;脾气坏的人,则常常给自己和别人带来苦恼,使别人觉得难以与之相处。坏脾气往往是成功的大敌,一时的冲动可能会毁掉你一世的前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国女神

    三国女神

    三国里不仅仅是男人硬汉的刀光剑影,创造历史的也不仅仅是爷们。巾帼不让须眉,自有另一种活法,要么平淡中为英雄疗伤,要么曲线逞强情似烈焰。
  • 不落繁缕卿勿离

    不落繁缕卿勿离

    秉明烛,入暗夜;暗夜漫漫,行甚远,唯有明烛……他说:你是我的朗月明烛……她说:此生,愿他只她一人,同日月,共星辰……生离死别后究竟是命运的不可逆转,还是心怀不轨之人的操控……
  • 绯弹的亚里亚之月夜

    绯弹的亚里亚之月夜

    此小说为绯弹同人月夜,一个奇特的存在无论用何种方法,何种渠道都无法发掘出与他有关的任何情报他的过去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的空白但是偏偏这么一个人却如同有着恐怖背景一般无人敢惹——虽然就他的实力而言惹他的人是不可能继续存在在这个世界上的这样的一个迷之人物竟莫名其妙的作为转校生出现在金次一行人的身边?!“喂喂......为什么我身边就不能有一个普通人啊?我的平凡生活啊——”来自金次心底的呐喊-------------------------------------------------------------------学生作者开学后只能在空闲时间码字,但是依旧希望各位喜欢绯弹、喜欢本书的书友们给予我支持,在下先行拜谢。
  • 烽火英雄

    烽火英雄

    她,绝色倾城,本该是千金小姐,爱上他,她注定要与他共赴战场,成为坚强机智的战士。他,英俊果敢,潜伏敌人内部,重重危难,只要有她陪着,即使是非人的折磨,那又如何!
  • 恶魔校草:宝贝儿给爷亲一亲

    恶魔校草:宝贝儿给爷亲一亲

    口耐的甜心嫁到圣舞。刚入学便和校草大大结下了不小的良缘。“宝贝儿,知道错了吗?”落唯依被壁咚在校园的某个角落里。“宝贝儿,你又和男生说话,该打!”这次是床咚,落唯依被压在床上‘惩罚’全校学生举牌抗议,落唯依和校草大大公然的秀恩爱,虐死单身狗哇!(??д?)b【PS:人格保证,绝对宠文!喜欢的亲们加群:124265774】
  • 一神带二民

    一神带二民

    陆辰说:“医者父母心!”李天说:“那你快点治。”天尊说:“你还有5秒。”
  • 我从魔王变成了勇者

    我从魔王变成了勇者

    大学毕业生李小丰毕业当天突然晕倒,然后发现自己穿越到了一个魔王世界的地方,还成为了魔王,任务就是打倒勇者。不过,和别的穿越不一样,李小丰在完成任务之后,还可以穿越回去。明白一切的李小丰,开始了他浪荡的魔王之旅。最后,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杀死了勇者,变回了他的大学毕业生身份。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本以为就此结束的穿越之旅才刚刚开始,危机也逐渐浮现........
  • 空间盯上了我

    空间盯上了我

    最古的时代被埋葬,诸神们遵守着新约,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不过是又一次被观测者的轮回……诸位读者,喜欢这部小说的请加下这个QQ群479243358,一起交流角色,剧情。
  • 法律基础知识问答

    法律基础知识问答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系统、深入地介绍了最新农村相关的法律法规。所举案例源于生活且具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