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33600000030

第30章 出门有忠臣,回家有贤妻(2)

早在长孙氏还是秦王妃的时候,就在政治上为李世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当时李世民正和太子齐王斗法,在后宫这条战线上显然处于下风,于是长孙氏便“孝事高祖,恭顺妃嫔,尽力弥缝,以存内助”,为李世民最终成功夺嫡创造了许多有利条件。而玄武门事变当天,长孙氏更是和李世民一起站在了第一线,既解除了李世民的后顾之忧,更坚定了李世民及其麾下将士的信心和斗志。

正是由于一路走来,长孙氏能够与李世民一起沐风栉雨、同生死共进退,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对长孙氏更为倚重,时常想和她讨论朝政,可长孙氏却说:“‘牝鸡之晨,唯家之索。’妾妇人,安敢豫闻政事!”(《资治通鉴》卷一九一)李世民坚持要和她讨论,可长孙氏却始终保持沉默。

长孙氏不但自己绝不干政,而且极力避免让自己的亲族掌握太大的权力。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的衰亡都和外戚擅权有直接关系,比如两汉在这方面就表现得非常典型。长孙氏从小在舅父高士廉的影响下熟读经史,自然对此深怀戒惧。所以在贞观元年七月,当李世民准备擢升长孙无忌为宰相的时候,长孙氏就极力劝阻,对李世民说:“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旧唐书·文德皇后长孙氏传》)

可李世民不听,执意任命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左武侯大将军。

如果长孙皇后不再表示反对,默认了这件事,那人们似乎就有理由怀疑——她先前的劝阻只不过是一种欲迎还拒、故作谦让的作秀罢了。

然而,长孙皇后绝不是作秀。诏书一下达,她私下里立刻去找他的兄长,坚决反对他接受任命。长孙无忌没办法,只好向李世民一再请辞。最后搞得李世民也很无奈,只好改授他开府仪同三司的荣誉衔。至此,长孙皇后才如释重负。

长孙兄妹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兄长,叫长孙安业,比他们兄妹年长许多,是一个“嗜酒无赖”的纨绔子弟。当长孙兄妹尚且年幼之时,他们的父亲长孙晟亡故,长孙安业立刻把兄妹二人赶出了家门,让他们去投靠舅父高士廉。

当时的长孙安业当然不会想到,被他赶出家门的这两个孩子日后居然飞黄腾达,一个成了帝国的宰相,一个成了天下最有权势的女人——皇后。

而让他更想不到的是,长孙氏得势之后,不但没有因为以前的事情报复他,反而以德报怨,屡屡让皇帝对他“厚加恩礼”,最后还让他当上了京城的监门将军。

可惜长孙安业终究是一个不懂得惭愧和感恩的小人。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十二月,他居然恩将仇报,丧心病狂地参与了一次未遂政变,把自己推向了灭亡的边缘。

当时,心怀异志的利州都督义安王李孝常因事入朝,暗中联络右武卫将军刘德裕和监门将军长孙安业等人,与他们“互说符命”,准备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禁军发动政变。不料未及行动,他们的阴谋便全盘败露。以李孝常为首的政变分子当即被一网打尽,全部被捕入狱。

这其中当然也包括长孙安业。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按说这回长孙安业绝对是咎由自取,罪有应得,任凭天王老子来也救不了他了。可是,居然还是有人想救他一命。

这个人就是长孙皇后。

不过,她之所以想救长孙安业,绝不是简单地出于妇人之仁,而是有着更深层的考虑。

她流着眼泪对李世民说:“安业之罪,诚当万死!但是天下人都知道,他曾经对臣妾做过绝情之事,如今一旦将他处以极刑,天下人必然认为是臣妾想报复他,这对于朝廷的名誉恐怕会有损害。”

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随后便赦免了长孙安业的死罪,将他流放巂州。

从长孙安业的事情上,我们不难发现,长孙皇后身上确实有许多优秀的品质。首先,对长孙安业不计前嫌,以德报怨,这足以表明她的善良和宽容;其次,当不知好歹的长孙安业竟然又“以怨报德”的时候,长孙皇后能再次替他求情,这就不仅仅只是善良所能概括的了。这里体现的是一种智慧——一种顾全大局的智慧。

如果说李世民是一块蕴藏在矿石中的金子,那么善于对他进行“斧凿”的良工绝不仅仅只有魏徵一人。

除了朝中还有很多善谏的大臣之外,在后宫,长孙皇后也是时常对李世民进行规谏的一大良工。

李世民扬言要杀魏徵的那次,我们就已经领略了长孙皇后的聪明和善巧,下面这则故事同样可以表明这一点。

有一次李世民得到了一匹骏马,喜欢得不得了,就命宫人好生饲养。没想到刚养了几天,这匹马突然无病而暴死。李世民勃然大怒,立刻下令要杀了这个宫人。

为了区区一匹马而杀人,这显然有损李世民的明君形象。于是长孙皇后当即站出来劝谏。这一次,她还是用了一个巧妙的手段,并不直接进谏,而是给李世民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齐景公也因喜爱的马死了,要杀养马人,当时的三朝老臣晏子就指着那个养马人的鼻子破口大骂:“你犯了三宗罪你知不知道?第一宗罪,好好的马被你养死了;第二宗罪,害得我们的国君为马而杀人,百姓听说了,一定会骂我们的国君不仁;第三宗罪,四方诸侯知道这事,也一定会轻视我国……”等晏子骂完这些话,旁边的齐景公很自觉,一句话也没说就把那个养马人放了。

说完这个故事,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陛下肯定从史书中读到过这个故事,莫非是把它忘了?”

李世民听完后,反应和齐景公如出一辙,马上就赦免了那个宫人。

类似这样的劝谏还有很多。比如李世民有时候一生气,难免会迁怒宫人,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就要治她们死罪。而长孙皇后总是装出一副比皇帝更生气的样子,让皇帝把这些犯了错的宫人交给她,由她处置。然后皇后便将她们暂时拘押,事实上是把这些宫人暗中保护了起来。等过了一些日子,李世民的气消了,长孙皇后才慢慢分析个中道理给他听,证明那些宫人其实是无罪的,从而多次避免了滥杀无辜,“由是宫壶之中,刑无枉滥”。

正是因为有长孙氏这样的贤内助屡屡帮李世民矫正错误,弥补缺失,所以李世民才会颇为感慨地对房玄龄说:“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贞观政要》卷二)

很显然,有长孙皇后和魏徵这一内一外两大良工的“斧凿”和“敲打”,李世民这块矿石中的金子想不发光都难。

长孙氏在后人的心目中之所以能成为皇后的楷模,李世民夫妇之所以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模范夫妻,其主要原因不仅是长孙氏能在政治上尽力辅佐李世民,更是因为在生活上,他们的伉俪情深也足以让后人感动。

大约在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患上了“气疾”,将近一年都没有痊愈,长孙皇后一直守候在李世民身边,日夜悉心照料。由于担心李世民的病情不能好转,所以此时的长孙氏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举动。

她把一包毒药藏在衣带中,对亲近的侍女说:“皇上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我绝不独自求生!”

而更让人感动的是,长孙氏自己其实是抱病照顾李世民的,因为她本人恰恰也是从小就患有气疾。贞观八年,长孙氏陪李世民一起上九成宫避暑养病。有一天下半夜,柴绍等人突然上山,向李世民报告了一起突发事件。李世民大为震惊,当即全副武装,到前殿询问事件的详情。长孙皇后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即带病跟随,左右极力劝阻,长孙皇后却说:“皇上如此震惊,我岂能心安!”

或许是因为这次半夜出宫感染了风寒,再加上紧张和焦虑,长孙皇后的病情突然加重,从此一病不起。太子李承乾向母亲建议:“所有该服的药物都服过了,您的身体还是没有好起来,不如奏请父皇大赦囚犯,同时度化一些人出家,也许可以得到冥福的庇佑。”

长孙皇后不以为然地说:“生死有命,不是人力所能改变。若行善一定有福,那我从没做过坏事,又何必担心?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大赦’是国家大事,而佛法是异国之教,对政治不见得有什么助益,何况皇上从来也不信这个,岂能以我区区一介妇人而乱了天下之法?假如一定要照你的话做,我还不如速死!”

可李承乾没有听从他母亲的话,还是认为自己的办法肯定有效,可又不敢上奏皇帝,只好私下去找房玄龄。房玄龄转而上奏李世民。李世民也觉得未尝不可一试,于是准备大赦。长孙皇后得知后极力反对,李世民最后只好作罢。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长孙皇后病重不治。弥留之际,她给李世民留下了这样一些遗言。

第一,要求起用房玄龄:“玄龄事陛下久……苟无大故,愿勿弃之。”

同类推荐
  • 英龙天下

    英龙天下

    公元208年,中国大地正处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这时的天下,三分鼎势初见端倪,北方曹操举兵南下鲸吞襄阳,长坂坡后,孙刘联手,火烧赤壁,曹兵北败。烽烟纷飞不止、百姓盼望和平,自此后面的故事将走向全新、不同的结局。江陵城中的刘备,久怀统一大志。眼望黎民百姓疾苦,英龙人才散匿。他和他的文武们坚定了要让天下永保和平、让英雄都能得到明君伯乐赏识、尽释才华、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信念,便齐心朝着这个共同的大汉梦想一步步扎实迈进。驻足西川、恩义对待刘璋,广纳星灿良杰;北定汉中、称王兵向洛阳,大志汉奠基业;中原逐鹿、英雄难免迟暮,混沌天下纷乱;为民共治、仁风涤荡九州,开立创世泰平...张任、文聘、庞德、田豫...一众曾和刘玄德擦肩而过的英雄,在这个舞台上还是成为了大汉不可或缺的力量;魏延兵出子午谷、孔明实现隆中对...曾经的千古遗憾,也将在英雄的手中得以实现,终成梦圆。大汉的军队,一路向着梦想前进,他们始终认为天下从来不缺英龙,魏、吴之中也尽是能者英雄,于是在未来的天下争霸中时刻牢记,为了英雄的汇聚、天下的平等、苍生的安和,一步步地向着梦想坚实地前进,最终实现了天下昌隆、人民富足的九州中华梦。
  • 残红旧梦第一部秦可卿未葬之丧

    残红旧梦第一部秦可卿未葬之丧

    秦可卿有张治疗月经不调的方子,我本想用用,就拿给中医朋友看,他说方子不错,是十全大补汤,应该是补血的。听了这话我就纳闷了,秦可卿不是失血过多,而是停经了,于是就把她的脉息拿出来,朋友看了半天,开玩笑说,从脉息上看不出男女来,这人不见得是月经不调。这件事给了我极大的震动,我找出书中所有女人诊脉的文字,再和秦可卿的看病过程对比发现,别的女人都是遮遮掩掩的在帐子里看病,而她看医生直接面对面,难道秦可卿是男人?而且在她神秘的葬礼中,也有一个漏洞,葬礼太过奢华,可她并未下葬,只是停灵在铁槛寺。如果她是男人,如果她没下葬,那么围绕她的一切就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 皇途录

    皇途录

    创业失败的萧易穿越到了大禹王朝,摇身一变成了废柴纨绔,七皇子慕元易。但是身为一个学渣的萧易,既不能背诵多少诗词歌赋,也不能捣鼓物理化学,这接下来的日子他要怎么才能成功逆袭呢?“苍天呐,能不能放我回去多读几年书再来啊!”萧易只能干吼道。
  • 说无情者太痴心

    说无情者太痴心

    待改书名:《大宋不一样》不一样的诗词,不一样的历史。故事发生在神宗末,哲宗朝,不直接参与朝堂上的党争,不官居一品,宰执天下,而是一直游离在朝廷以外。会讲佛家大乘六宗的律宗、禅宗、净土宗。道家的龙虎山,上清派,皇室太一宫,以及散人张伯端一脉。以及词坛文坛的争锋,还有江湖儿女,甲乙丙丁。
  • 和珅狂想曲

    和珅狂想曲

    我的钱财够偿付大清万民十五载的辛劳,我的权势一度令新皇嘉庆折腰,最幸运还是有霁雯一生相伴。纵横朝堂驰骋天下几十载后,我难道会不懂“怀璧其罪”的道理吗?笑话!我可是忠臣!
热门推荐
  • 壹世无成

    壹世无成

    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翁刘成江断断续续的艺术成长的心路历程,贯穿着他儿时的顽劣性和青年时期的放荡不羁与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再到后来,与余虹之间跌宕起伏的婚姻家庭生活。呈现出一个挣扎在理想与现实,物质与精神,性与爱的矛盾边缘中蜕变的鲜活个体。具有明显双重性格的刘成江,几次在沉沦中,进行着自我救赎,并在迷茫和矛盾中追寻着他心底的精神家园和无悔人生。
  • 十世罗刹

    十世罗刹

    荒漠的土地,是人类最后的战线。强大的武者,是人类手中的王牌。十世的罗刹,又将会是人类的丧钟还是救星?这是末世,并非游戏,危险永在。
  • 晶:穹之寒

    晶:穹之寒

    一年前,他们萍水相逢,相约钟情。可是短短一个月后,两相遗忘,再也记不起彼此间的过往经历。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所以他们形同陌路,皆消失于人海。内心有着无形也无声的痛。带着那记忆碎片,再次相逢时会发生什么呢?
  • 发微论

    发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精灵之次元降临

    精灵之次元降临

    眼睛一闭一睁,身体换了,性别依旧。只是世界变得有些古怪,街道上空漂浮着三磁怪,街道两旁搔首弄姿吸引客户的各种精灵宝可梦,信息群里备注老师上传的关于实践考精灵实战的各种要点……这是一个精灵宝可梦与现实缓慢融合的世界,熟知精灵宝可梦各种设定林果,听着耳边不断响起的声音,迈进了考场……群号:100903814(搜索关键词: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 游侠陈三

    游侠陈三

    陈三,一个传奇的男人,亦正亦邪,时好时坏,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性格的使然,在现实社会中卷入种种矛盾漩涡之中,演绎种种传奇。
  • 筑运者

    筑运者

    筑运者,筑人运,筑己运,筑出无际前路,筑出自由境界。
  • 网恋套牢了谁

    网恋套牢了谁

    一根电话线,两颗寂寞心,三更半夜里,十指传来情。可惜的是,有人在这场感情里认了真,有人没上心,有人更是心存祸心,而最终为这无疾而终的感情埋单的还是自己。
  • 林语堂文集:啼笑皆非

    林语堂文集:啼笑皆非

    本书原名BetweenTearsandLaughter,作于1943年2月。当时骨鲠在喉,不吐不快。盖一感于吾国遭人封锁,声援无方,再感于强权政治种族偏见,尚未泯除,三感于和平之精神基础未立,大战之宗旨未明,大西洋宪章之适用范围未定,自由与帝国之冲突难关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