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66300000011

第11章 经济思想

王廷相在经济上提出以农为本的思想,并主张量入为出,“以节俭率天下”。此外,他对救治当时经常发生的灾荒也提出过自己的思想观点。

一、农本

王廷相在政治上提出以民为本,主张顺乎民心,教化百姓。在经济上,则承袭中国古代经济以农为本的思想,提出他的农本思想。他说:

农困则庾虚,庾虚则兵疲,兹用可忧矣。善渔者不泄泽,善田者不竭卉,畜其利者深矣。农困,国之大疹也,乃不思而忧之。作无益,崇土木,耗货财,是谓剥本。《慎言·保傅》。

在这里,王廷相把农业生产与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联系在一起。王廷相十分清楚粮草对于军事上的重要意义,意识到经济实力是军事的基础和前提。王廷相说:

备边御戎,国之大事;兴师动众,食货为先。食足而言兵,譬之农者,先有田亩而后可施耕稼之务;譬之居者,先有室庐而后可议经营之功。故欲治兵,当先馈饷。(《浚川奏议集》卷一《拟经略边关事宜疏》。)

兴师动众,日费不资,事变之急者也,而储积无先事之备,殆犹涉川而乏舟楫,鲜无不济矣……欲致兵力之强,不藉乎他,而藉于仓廪之实。《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六《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

王廷相认为,有充足的粮食储备是军事力量强大的必要条件,而兵强才国强。王廷相是从国家的盛衰兴亡上来论经济的。

王廷相又说:

夫谷食者,民之司命也;储蓄者,政之大计也。故有蓄则民用备,民用备则国政举,必然而不可易者也。《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六《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

王廷相认为,粮食是百姓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的大政。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农书《齐民要术》是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内容包括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土壤、肥料、果树、蔬菜、畜禽、养鱼、养蚕等大量农业科技知识。王廷相曾为当时所刻《齐民要术》作序,并表达出了他的农本思想。他说:

君子惠民之政五,而立政之本则存乎农。制礼乐者敷教,严法令者明刑,比什伍者治兵,核勤力者课工,劝耕桑者督农。使农事不修,则稼穑灭裂;稼穑灭裂,则刍粟减输;刍粟减输,则廪庾虚耗。由之,子弟寡赖而教不率矣,诡伪日滋而刑罚滥矣,馈饷弗给而兵戎不振矣,贸易不通而农末失资矣。故曰:惠民之政五,而立政之本则存乎农,是故教农者,有司之实政也。《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刻齐民要术序》。

王廷相提出的“惠民之政”是他的以民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而他又进一步指出,以农为本是惠民之政的核心。他认为,农业是“敷教”、“明刑”、“治兵”、“课工”的基础;因此,“督农”、“教农”是“有司之实政”。在解释儒家讲仁义与农本的关系时,王廷相否定所谓“仲尼不学农圃”的说法,并且说:

学,所以求仁义者也。政,则驱民而行之,使沾被吾之仁义者也。传亦有之:“五亩树桑,百亩授田。”使老稚之无饥寒,非必先王之自力也,施于有政,使之自养耳。必农圃而后为政。《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二《刻齐民要术序》。王廷相认为,儒家施行仁政,实际上包括了以农为本的内容。孟子就以“制民之产”为仁政的内容,强调“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孟子·梁惠王上》。)。

在土地制度上,王廷相反对当时有人提出的以恢复井田制来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他认为,这种复改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王廷相说:

田不可井者三:山谷之坎壤,不可以方制,雍、冀、梁、益、荆、扬之区,平野之可井者能几何哉?一也。大河大陆之区,沟会具而水不潴,二也。一夫百亩,夺富人之田者多矣,三也。圣人不作无益,顺其治而缘人之情,求归于治而已矣。必言可井者,迂儒之慕古也。势终不能,徒生扰攘尔。《慎言·保傅》。

显然,王廷相反对强行收回土地,实行井田制的做法。当时“战争方已,务休民也。上虽易姓受命,而民之业自若也。夺而井之,寔生怨激乱,仁智者之所不为也。”《慎言·保傅》。对于当时盛行的土地兼并,王廷相提出用“抑豪、稽籍、正租之法”予以解决,他说:

阡陌开而兼并生。抑豪、稽籍、正租之法善也。占田有限,所以抑也;疆界有书,所以稽也;租税有常,所以正也。抑则农之业普,稽则田之隐寡,正则贫之食足。官民之利,贫富之愿,由之而可均也,不亦善乎哉?《慎言·保傅》。

王廷相主张抑制豪强大肆兼并土地,稽查土地,并要求照章纳税,这对于当时的土地兼并之风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其目的仅在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不涉及土地制度的变更,并没有为农民的根本利益着想。

二、节俭率天下

王廷相主张以农为本,并提出“抑豪、稽籍、正租之法”以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在国家的财政支出上,极力主张节俭,节省开支,反对铺张浪费。这在那个社会当然是不可能实行的,而这种思想是难能可贵的。王廷相说:

古之王者,以节俭率天下,故国之经费,必会而计之,量入为出,岁率以为常焉。岁久而赢余积,虽有旱干水溢,民无菜色,政之至也。宾客、丧祭、衣服、饮膳,有常用,弗益也。百官之禄,戎赋之输,有常制,弗变也。不以非道施惠也,不以蔑功行赏也,不以无名兴役也,不以黩武动众也,故天下化于俭素而乐于简静,侈丽亡而僣逾绝矣。是谓上下贵约,德之至也。夫农、轩简用,土毛之税可足矣。尧、汤有储,水旱之沴可免矣。其约德之征乎!摧铁算缗,鬻爵赎禁,后王之秕政也,其侈心之为乎!敛愈横而用愈急,国非其国也宜哉!《慎言·保傅》。

在这里,王廷相从经济、政治、道德等诸方面论述了节俭的重要性。特别是,他提出节约是德之征、德之至,是非常有见地的。

首先从经济上讲,王廷相认为,国家财政必须量入为出,并且要有所赢余、有所积蓄,“有蓄则民用备”(《王氏家藏集》卷二十六《呈盛都宪公抚蜀七事》。),才能保证免受自然灾害之苦。

其次从政治上讲,王廷相认为,节俭可以有利于政治稳定,天下化于俭素而乐于简静,侈丽亡而僣逾绝。他认为,古代君臣以节俭率天下,其德朴素,其政简易,其化清净,故当时之人荡荡然得以乐其生。对比之下,今不如昔。王廷相进一步指出:

今之时,其政繁,其风侈,取诸其民也过度,填膏脂于沟壑也弗所恤,厥情苦矣,厥财力竭矣,枵枵然丧其乐生之具矣。为政者乃不思而反之,是谓剥本,其如为国何哉!《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三《送少司空林公序》。

君上节俭,则取于民者寡,故民蓄积富足,乐以养生,有事则邻里亲戚守望相助,孰肯舍其安逸而他适?人君侈费无度,常赋不充,必至加敛暴征,****之蓄积耗而生计微,生计微则家贫无所恋爱矣。以无所恋爱之心,加之以贪官狡吏之摧楚,其不舍其邑里耕桑而去者几希矣!去则流离失业,困极为盗,势所必至,此黄巾红巾之患所由起也。《雅述》上篇。

在这里,王廷相把政府的侈费无度与农民起义联系在一起,以说明节俭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显然,王廷相在经济上主张节俭与他政治上的民本思想、以“事简”治国的主张是融为一体的。他还说:

礼俭则质朴寡饰,而真诚之意存;礼奢则繁文缛节,而虚枵之象见。况俭自生简,简则易治;奢必生僣,僣则易乱。故俭为礼之本,司国礼者不可不慎。《雅述》上篇。

再次从道德上讲,王廷相认为,风俗莫善于俭约,莫不善于奢侈。移风易俗,提高百姓的道德风尚,有赖于节俭。王廷相进一步指出:

居官者奢侈则必贪,为士者奢侈则必淫;富者以奢侈而遂贫,贫者以奢侈而为盗。故风俗之弊,惟奢侈为甚。(《浚川奏议集》卷八《再拟宪纲未尽事宜疏》。)

这就是说,奢侈可以败坏社会风气,贪官污吏也是从奢侈始。

为了节约政府的财政开支,崇尚节俭,王廷相提出不少主张,都是切时弊而可施用的。

第一,国家财政必须“会而计之,量入为出”。他提出,不要增加政府的日常费用开支、官员的俸禄,不要轻易地“施惠”、“行赏”、“兴役”和“黩武动众”。《慎言·保傅》。

第二,“君臣以节俭率天下”。他认为,提倡节俭,必须从君臣开始,以为天下作出表率。他说:

酒害谷,罗绮害丝,华腊珍食害味,雕楹刻桷害木,综之害货财耗。天下圣王为民储富,必严令以禁之……甲令在而民不知禁者,由上之自慢始也。故圣王躬行节俭而近习化,近习化而近臣化,近臣化而天下不化者未之有也。《慎言·保傅》。

王廷相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先后呈上《遵宪纲考察御史疏》和《再拟宪纲未尽事宜疏》,把清廉俭约当作考察巡按御史的基本准则之一。他强调:“为御史者,必须清修简约,镇静不扰,庶足以安民格物,以振风纪。”(《浚川奏议集》卷八《遵宪纲考察御史疏》。)巡按御史务要躬行俭约,率先一方,日禀五升之外,秋毫毋得取费于有司;一菜一鱼,必以禀米照依时值易之;不得扛抬四轿,乘坐座船,凡可减省者无不减省。“如是御史不能以身率下,好为侈用,不乘站船而乘座船,不乘驿马而乘四轿,故违《宪纲》,以致地方官民人等无所观法,奢纵如旧,臣等查访得实,参劾治罪。”(《浚川奏议集》卷八《再拟宪纲未尽事宜疏》。)

第三,严格控制和督察各级各部门和地方的财政开支。他要求巡按御史不仅要“躬行俭约”,而且要令行司府州县官吏军民人等,悉从俭约:凡饮食、宴会、服饰、车马、婚姻、丧祭等项,俱有品节限制,不得过为侈靡;一切纵欲败度逾礼犯分之事,无不禁革。王廷相在为官期间,还多次就节省地方开支问题上疏,如他在任湖广按察使期间有《乞处置公堂用度》、《稽考各衙门公用》等(参见《浚川公移集》卷二。),要求节省和稽查地方财政开支;在任南京兵部尚书期间有《裁减南京进贡马快船只题本》(参见(《浚川奏议集》卷七。)、《节省快船冗费题本》(参见《浚川奏议集》卷五。)等。

三、救荒之策

王廷相生活的时代,连年发生灾荒,救荒问题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于如何救荒,王廷相也提出过自己的主张。早在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卫廷相在四川任职期间,正遇川北荒歉之时,他作《答李献忠论救荒事宜书》,具体提出了七项救荒的措施(参见《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九《答李献忠论救荒事宜书》。以下几段引文均引自该书。亦可参看《王廷相和明代气学》(葛荣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0—32页。略有相异。):

(1)停免赋税。他说:“荒歉之时,百姓乏食,自活不暇矣,而官司不省事者,遇灾不行申达,既灾之后,犹照旧贯追征税粮,是已病羸之人而服劳苦,安得不毙?故流殍载涂,闾井萧然,祸民深矣。停免赋税,宜为先计,一也。”

(2)令豪族大家输谷助荒。他说:“荒年不足者,多系贫下之户,豪族大家,必是蓄富,若劝谕之法不行,使官司米斛不多,虽有银钱,无所籴买,亦将无以受实惠矣。故立劝赏约束,如冠带义民之类,令之输谷助荒,以续官司不及,二也。”

(3)不许人为地压低商贾的粮价。他说:“谷少则价贵,商贾细民贪利,必辇贱处之谷以售于荒歉之乡。若官司恶其贵而减其值,则商贾闻风不来,谷无由至,为害大矣。当出榜禁谕,宁许有增,不许有减,则诸处商谷,必为辐辏,价不待减而自平矣,三也。”在这里,王廷相主张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粮食的价格,反对人为地压低商贾的粮价,而导致“商贾闻风不来,谷无由至”,这表明他是很有经济头脑的。

(4)“处置流民于丰稔之州”。他说:“民既流聚他所,若无处置之法,则止栖无依,必至困极为盗。”因此,要把流民安置在丰稔之州,并要求所在地予以赈济。

(5)停止催逼公私一切逋债。他说:“细民丰收之年,公私尚多逋欠,况此饥馑,焉能还偿?可逐处出榜禁革,但系公私一切逋债,俱为停止,无得催逼,以致流亡。”

(6)选委才能之官以主赈济之法。他说:“赈济之法,贵在贫者蒙惠。使主者不得其人,则吏胥作弊,户籍无实,富者有盈釜之资,而贫者有赤手之嗟矣。故当选委才能之官以主其事,使在籍皆贫下之人,而在官吏胥之徒不得以肆其奸,则济荒虽无善政,而亦稍为得法。”

(7)为受灾百姓提供农具、谷种。他说:“荒岁已矣,及今田禾有望,亦可安集。但百姓既已缺食,焉得种子?可于口食之外,再有牛谷种之给,使本乡有所顾恋,不至尽为沟壑之瘠。”

王廷相还认为,以上七项救荒措施只是“随事措处之法”,并非上策。他说:“大抵救荒之策,先王三年九年,农有余积,上也;平籴、常平、义仓、社仓,预备之政,次也;移民就食,煮哺靡粥,下也。”《王氏家藏集》卷二十九《答李献忠论救荒事宜书》。因此,他更为强调储备粮食以抵御灾荒。

明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王廷相根据历年来灾荒所造成的巨大危害以及救荒之法的收效甚微,上呈《乞行义仓疏》(参见(《浚川奏议集》卷三《乞行义仓疏》。以下诸段引文均见此疏。),提出“义仓之法”。

首先,王廷相陈述了隋、唐、宋诸朝代所行义仓之法的经验。他说:“隋开皇五年,度支尚书长孙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成家出粟麦一石以下,以贫富为差等,储之闾里,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十六年,又诏天下义仓以上中下三等为差,税上户不过一石,中户不过七斗,下户不过四斗。自是终隋氏之代,民无饥馑。唐太宗贞观二年,诏天下州县并置义仓,自王公以下,爰及众庶,计所垦田顷亩,至秋熟,每亩随粟稻麦约二升,贮之州县,以备凶年。永徽二年,诏义仓计地亩取税,实是劳顿,令户出粟率上上户五石,余各有差,自是仓储衍溢,亿兆赖以全济。宋神宗熙宁元年,御史钱铠奏乞天下置立义仓,其法:秋成之时,于上等有田人户,量出米斛,以备赈济,第一等不过三石,二等不过二石,三等不过一石,择有力一户充社仓甲头,以所收斛斗,储贮其家,若遇荒歉,即尽数俵借于下等贫民,当时亦获备赈之效。”

其次,王廷相提出了他的义仓之法。他在总结和比较隋、唐、宋三代行义仓之法的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按照“人户之等第,为出米之多寡,凶年只给贫下之户”,并且置仓于百姓中,由百姓自己掌管,“此法之最善者也”。具体做法是:“如一村社居民,大约二三十家,定为一会,每月二次举行,各以人户上中下等则出米,收贮一处,积以岁月,所蓄必富。遇有荒歉之年,百姓自相计议而散。”此外,王廷相还就义仓设置的具体操作过程作了说明,如每个会中的管理人员设置、每次会的举行仪式、各家出米的多寡以及官府如何协助等。

再次,王廷相还论述了义仓之法的好处:

(1)“下足以救其凶荒,上不至费其帑藏”。王廷相还认为,义仓的设置“既无官府编审之烦,又无胥吏颠倒之弊,赈恤不劳于上,而实惠得沾于民,纵有水旱之灾,决无流亡之患”。

(2)“可以寓保甲以弭盗贼。”

(3)“可以寓乡约以敦风俗。”

因此,王廷相认为,义仓之法是“一法立而三善兴,养民之中而教民之义存焉”。参见《王廷相和明代气学》(葛荣晋),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4—35页。

同类推荐
  •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中国飞机设计的一代宗师徐舜寿

    徐舜寿是我国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在他自己短暂的一生中,为中国飞机设计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书荟萃大量由他本人提供的珍贵文字及历史资料、回忆、纪念文字等,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感人,其中所记述徐舜寿的历史功绩和他的科研设计思想、对事业的奉献精神以及人格魅力,对于今天从事和关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人们,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纵横捭合的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投资之神巴菲特

    投资之神巴菲特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名人。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有益于人格的健康发展。名人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说着不同的语言,却伴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遥远而又亲近。名人是充满力量的榜样,特别是当我们平庸或颓废时,他们的言行就像一触即发的火药,每一次炸响都会让我们卑微的灵魂在粉碎中重生。
  • 耿耿忠心效桑梓

    耿耿忠心效桑梓

    王竹溪,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被业界称为“百科学者”。我国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是王竹溪先生的学生之一。本书以时间为坐标,用翔实的资料、丰富的内容,从从王竹溪先生的人生历程和学术生涯两个方面,叙述他光辉灿烂的一生,使读者对王竹溪先生有全面的了解。回顾先贤所走过的历程,继承王竹溪先生作为优秀知识分子代表的爱国传统,发扬他坚强的信念和钻研的精神,继承他严谨求精的治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本书是一部优秀的励志类作品,百科学者王竹溪的人生轨迹更值得当代国人认真学习和研读。
  • 谭东之歌

    谭东之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谭东不愧是这样的好同志,好战友。我为之精神感染的同时,也为之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弘扬谭东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坚持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树立良好的人民警察形象。谭东虽然走了,但精神永存,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一曲《谭东之歌》,满怀着诗人的一片赤诚,携带着时代的主旋律,讴歌我们的英雄。谭东不仅是我们公安系统政治工作培养和树立的重大“典型”人物,更是这个时代涌现出来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
热门推荐
  • 佛说檀特罗麻油述经

    佛说檀特罗麻油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爷太腹黑:王妃太难追

    王爷太腹黑:王妃太难追

    错戴上了千年之前的姻缘戒,定下了一段跨越千年的爱恋。梦回千古,出身楼兰,几经辗转,遇上了他……
  • 漫威里的完美谢幕

    漫威里的完美谢幕

    李霄,原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可谁知就因为一时的生气照成在另一个世界创出了堪称奇迹般的人生。
  • 王源之不要忘记我爱你

    王源之不要忘记我爱你

    爱情,有些人当然觉得重要。但有些人为了爱情,失去家庭、学历、能力,虽然不合适,却还要执著,你觉得这样就对吗?你比看起来还要天真烂漫,如果你觉得白痴比白马王子更吸引你,那我要拒绝你。
  • 仙网

    仙网

    出身于小修真家族的林枫,灵根被元婴期高手震碎,成为一个修真废人。但因福泽深厚,在体内修成了仙网!仙网恢恢,疏而不漏。入我网者,杀无赦!吞噬妖丹、捕捉元神、提纯材料、催发灵药、推衍法阵、虚灵之力……
  • 地狱闪盘

    地狱闪盘

    重生的易平得到失落的传和一枚来自地狱的闪盘。他踌躇满志的时候,突然发现,古老的技击之术已经跟不上时代,黑暗物质的出现,让他束手无策……地狱狱使者交流群QQ:474460897
  • 穿越之遇见那个他

    穿越之遇见那个他

    半夜的地铁变成穿越时空的交通工具,叶桐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北夏的皇上,ennnn,英俊帅气的将军,还是风流倜傥的茶馆老板,谁能走进叶桐的心?
  • 斗破虚空之崛起

    斗破虚空之崛起

    一个平凡少年的崛起之战,炼气大陆,由皇城、荒芜草原、无极大陆、紫阳大陆、组成。仙之后是什么?人的头顶有苍天,而苍天之外是什么?是虚空吗?如果是,为了兄弟、红颜、家人,斗破他虚空又如何!
  • 涩世纪传说PART1

    涩世纪传说PART1

    [花雨授权]一个是带着黑豹的黑道少主,一个是某欧洲小国的俊美王储,另外一个有着面孔遗忘症的阳光少年,这样的组合老实说还真是老师的噩梦。何况全没有理由的,这群家伙还要唱:对面的纪检部长看过来,看过来……
  • 相思如麻

    相思如麻

    他和她原本是两个世界的人,不该有任何的交集,唯一牵扯得上的是他们同属T大。只不过他是大四即将毕业,而她是大一,才刚入学半年。她不算特别漂亮,身材瘦小,顶多算得上可爱,而他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校花女友,没想到他却放弃校花,而去追求她这个丑小鸭。她一直追问他为什么会喜欢自己,他一直说喜欢就是喜欢,没有为什么。他说得没错,在他看到她的第一眼的时候就知道她是他的命中注定。只是,在他们交往不到4个月的时候,他们分手了,然后他去了美国,六年之后他因为母亲生病回国,没想到命运再一次将他们牵扯到一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