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7400000010

第10章 毕飞宇(1)

1.几次记忆深刻的写作

毕飞宇

一《祖宗》

《祖宗》于1993年刊发在《钟山》上,实际的写作时间则是1991年。之所以拖了这么久才发表,是因为那时候我还处在退稿的阶段,一篇小说辗转好几家刊物是常有的事。

1991年我已经结婚了,住在由教室改版的集体宿舍。因为做教师,我不可能在白天写作。到了夜里十点,宿舍安静下来了,我的太太也睡了,我的工作就开始了。

《祖宗》写的是一位百岁老人死亡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闲聊的时候听来的,我的来自安徽乡村的朋友告诉我,在他的老家有一种说法,一个人到了一百岁如果还有一口的牙,这个人死了之后就会“成精”,是威胁。

1991年,中国的文学依然很先锋,我也在先锋。先锋最热衷的就是“微言大义”——我立即和一位百岁老人满嘴的牙齿“干”上了。和大部分先锋小说一样,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我”进入了小说,进入了具体的情境。

但是很不幸,就在百岁老人的生日宴会上,“我们”发现了一件事,老人的牙齿好好的,一个也不缺。这是一个骇人的发现。一家人当即作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把老人的牙拔了。牙拔了,老人也死了,然而,不是真的死。等她进入了棺椁之后,她活过来了,她的指甲在抠棺材板。一屋子的人都听见了,谁也不敢说话。吱吱嘎嘎的声音在响。

《祖宗》所关注的当然是愚昧。这愚昧首先是历史观,我们总是怀揣着一种提心吊胆的姿态去面对历史,所以要设防。拔牙也是设防。愚昧的设防一直在杀人。

——还是不要分析自己的作品了吧,我要说的是另一件事,是我写拔牙那个章节。不知道为什么,写这一节的时候我突然害怕了,是恐惧。我感受到了一种十分怪异和十分鬼魅的力量,在深夜两点或三点,恐惧在我的身边摇摇晃晃。我还想说,恐惧是一件很古怪的事,如果恐惧发生在深夜两点或深夜三点,这恐惧会放大,无限放大。我的写字桌就在窗户的下面,就在我越来越恐惧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我看见窗户上的玻璃骤然明亮起来,四五条闪闪发光的蛇在玻璃上蠕动——它是闪电。随后,一个巨大的响雷在我的头顶炸开了。回过头来想,这一切在事先也许是有征兆的,我没有留意罢了。巨大的响雷要了我的命,我蹲在了地上,我的灵魂已经出窍了。

我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把我的太太叫醒,惊慌失措。我太太有些不高兴,她说,响雷你怕什么?响雷我当然不怕,可是,我怕的不是这个。是什么呢?我也说不上来。

在后来的写作岁月里,我再也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件。我想说的是,在具体的写作氛围里头,你是一心一意的,你是全心全意的,你的内心经历了无限复杂的化学反应,你已经不是你了。内心的世界自成体系,饱满,圆润,充满了张力。但是,它往往经不住外在力量的轻轻一击,更何况电闪雷鸣。

在写作状态特别好的时候,你其实不是人。你能感受到你在日常生活里永远也感受不到的东西,这也是写作的魅力之一。

二《玉秀》

我们家有我们家的规则,在我的写作时间,任何人进来都要先敲门,包括我的太太。就在我写《玉秀》的时候,她忘了。

具体的日子我记不得了,反正是一个下午,那些日子我的写作特别的好——在我写作特别好的时候,我不太饿,因此吃得就少(吃得少,人还容易胖,天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到了这样的时候我的太太就很辛苦,有时候,一顿饭她要为我热好几次,四五次都是有的。就在那个下午,她为我送来了一杯牛奶。也许是为了怕打搅我,她轻手轻脚的,我一点点都没有听到她的动静。

我在写,我的眼睛看着我的电脑,一切都很正常。可是,我觉得身边有东西在蠕动,就在我的左侧。我用余光瞄了一眼,是一只手,还是活的,正一点一点地向我靠近,出于本能,我一下子就站了起来。

也是我的动作太猛、太快,我的太太没有料到这一出,她吓着了,尖叫一声,瘫在了地板上。杯子也被打碎了,地板上白花花的全是牛奶。

一个家里只要有一个作家,这个家往往会很平静。但是,这是假象。他的写作冷不丁地会使一个家面目全非。法国人说,“最难的职业是作家的太太”,此言极是。这是写作最可恨的地方之一。

三《地球上的王家庄》

在闲聊的时候,大部分批评家朋友都愿意说,《地球上的王家庄》是我最好的短篇,不是之一,就是最好的。他们说,这东西有点“神”。我不置可否。我知道,这样的话题当事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别人怎么说,我就怎么听。

终于有一天,一位朋友让我就《地球上的王家庄》写几句“感言”,反正就是创作谈一类的东西。

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东西?我知道。这个东西究竟写了什么?我也都记得。可是,有一件事是可笑的——我的哪个作品在哪里写的,哪间屋子,也就是说,写作的过程,我都记得——《地球上的王家庄》我可是一点都想不起来了,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为此我做过专门的努力,想啊,想,每一次都失败了。有时候我都怀疑,这个短篇究竟是不是我写的呢——它所关注的问题是我关注的,它的语言风格是我一贯坚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地球上的王家庄》肯定是拙作,可是,关于它的写作过程,关于它的写作细节,我怎么就一点也想不起来了呢?

《地球上的王家庄》是我写的,我却拿不出一点证据。他是私生子——我喝醉了,和一个姑娘发生了一夜情,她怀上了,生下来了。后来那个姑娘带着孩子来认爹,我死不认账。再后来,法院依据医院的亲子鉴定判定了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我认了,必须的。从此,我对这个孩子就有了特别的愧疚,还有很特别的那种爱。越看越觉得是别人的,越看越觉得是亲生的——我就是想不起他生母的身体。唉。

写作要面对戏剧性,没想到写作自身也有它的戏剧性。好玩得很哪。

四《青衣》

《青衣》我写了二十多天,不到一个月——许多媒体的朋友总喜欢把我说成特别认真的小说家,几乎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抠。我不反对。人家夸我,我反对做什么,我又没毛病。

其实我写作的时候挺“浪”,一高兴就“哗啦哗啦”地。当然,“哗啦”完了,我喜欢放一放,再动一动。这一放、一动就有了好处,看上去不“浪”了,是“闷骚”的那一类。“闷骚”就比较容易和“稳重”挂上钩,最终是“德高望重”的样子。

1999年的年底,我开始写《青衣》,快竣工的时候,春节来了。我只能离开我的电脑,回老家兴化过年。走之前我把返回的车票买好了,是大年初五。老实说,我一天也不想离开我的《青衣》。等春节一过,我在大年初五的晚上就可以坐在我的电脑前面了。一切都很好。

就在大年初五的上午,我的小学、中学的老同学知道我回兴化了,他们约我喝酒。我说,这一次不行了,我的票都买好了,下次吧。我的一位老板朋友大手一挥,“票买好了要什么紧,撕了,回头我让我的司机送!”

喝到下午,我对老板说,我该回南京了,叫你的司机来吧。我的老板朋友笑了,说:“你还真以为我会送你?你起码再留两天,过年嘛,我们再喝两天!”

这个结局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很光火。我把筷子拍在桌面上,说:“你搞什么搞!”站起来就走。

今天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目的只有一个,我要对我的朋友说一声抱歉。我感谢你们的好意。可是,有一点你们是不了解的,一个写作的人如果赶上他的好节奏,让他离开作品是很别扭的,他的人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被打断的,比方说,做爱。

写作不是做爱,不可能是。可是,在某个特别的阶段,其实也差不了太多——我说这些无非是想告诉我的朋友,我当初对你那样,完全是因为那个青衣。她是你“嫂子”,你“嫂子”要我回去,我又能怎么办呢?

五还是《青衣》

2005年,我遇见了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他告诉我,他喜欢《青衣》。我的自我感觉很好。从外形上看,他不该是文学的爱好者,事实上,他坐过十二年的牢。连这样坐过十二年牢的、五大三粗的人都喜欢《青衣》,我没有理由不乐观,为自己,也为中国的当代文学。

2006年,我有机会去江苏的几家监狱访问。在苏州监狱访问期间,我知道了,监狱里的监管极其严格,但是,他们有机会读书,尤其是当代的文学杂志。一位“前书记”说,在监狱里三年了,他读的小说比他前面的五十多年都要多。“前书记”亲切地告诉我们:“很高兴。我对你们很了解咧!”

写下这个故事,无非是想说这样的一句话:

中国的监狱为中国的当代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特此感谢,特此祝贺。

六《推拿》

因为写了《推拿》,我在盲人朋友那里多了一些人缘。他们有重要的事情时常会想起我。

就在去年,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盲人朋友打来的。他邀请我参加他的婚礼。他是盲人,他的新娘子也是盲人,全盲。

我很荣幸地做了他们的证婚人。在交换信物的这个环节,新郎拿出了一只钻戒。新郎给新娘戴上钻戒的时候用非常文学化的语言介绍了钻石,比方说,它的闪亮,它的剔透,它的纯洁,它的坚硬。我站在他们的身边,十分希望新娘能感受到这些词,闪亮,还有剔透。她配得上这些最美好的词汇。可是,我不知道新娘子能不能懂得,我很着急,也不方便问。

在《推拿》当中,我用了很大的篇幅去描绘盲人朋友对“美”的渴望与不解。那是一个让我十分伤神的段落。“美”这个东西对视觉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我是一个盲人,我想我会被“美”逼疯。说实在的,在证婚的现场,我很快乐,却也有点说不出来路的心酸。我知道这是一种多余的情绪,我很快就赶走了它们。

新娘子从口袋里拿出了一样东西,然后向主持人要话筒。新娘子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很穷”,新娘子说,“我没有钱买珍贵的东西”。新娘子说:“我用我的头发编了一个戒指。”新娘子最后说,“用头发编戒指是很难的,我就告诉我自己,再难我也要把它编好。半年了,我一直在为我们的婚礼作准备。”

头发是细的,滑的,用头发去编织一只戒指,它的难度究竟有多大,我想不出来。但我要说的不是这个,我要说的是“作准备”。

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动人?我想说,是一个女孩子“作准备”。它深邃、神秘,伴随着不可思议的内心纵深。我想说,女性的出发没什么,“准备出发”是迷人的;女人买一只包没什么,“准备”买一只包是迷人的;女性做爱没什么,“准备”做爱是迷人的。生活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作准备”。

由此我们可以看看文化或文明是个什么东西,文化或文明就是准备生、准备死。有人问我,什么是专制,我说,所谓专制,就是千千万万的人为一个人的死作准备。准备的方向不同,文明的方向也就不同。古希腊的文明是“准备生”的文明,古埃及的文明是“准备死”的文明。

一个女孩子在为她的婚礼“作准备”,男人很少这样。男人的准备大概只有两个内容,一,花多少钱;二,请什么人。这其实不是“作准备”。“作准备”往往不是闪亮的,剔透的,很难量化。相反,它暧昧,含混,没有绝对的把握,它是犹豫的。活到四十六岁,我终于知道了,人生最美好的滋味都在犹豫里头。

2.闲话毕飞宇

潘向黎

对毕飞宇最初的印象,不能简单地说好不好,但是他基本上被我划归“不会成为朋友”之列。可能因为先听见了太多关于他的传言了:人长得如何帅、小说写得如何好、又斩获了多少奖项了……这种人一般都需要拿出十足的谦恭随和、低下去把自己铺成一块地毯,才能“平民愤”。等到见了人,这小子居然是说话直眉瞪眼、一副不好惹的样子。他的“反革命气焰”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余一概不论,以至于后来有个年轻记者很认真地问我:“毕飞宇和照片上一样帅吗?”我迟疑地反问:“他帅吗?”那个记者大受打击,几乎是眼含热泪恨恨而去。我当年就这样,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会拐弯加没刹车,真是对不起人。

后来小说家毕飞宇反复指出:最烦人家“议论”他的长相——这话应该是真话,不过还是有点“欠扁”,但那是毕飞宇的事——所以我对他长相的不在意,可能是我们“美好友情的开始”(电影《卡萨布兰卡》的台词)。不在意他的长相,当然是在意他的小说了,这一点,有我许多年前写的评论《玉米》的《看败家子毕飞宇请客》为证。他当时读了很开心很得意,在电话里晦涩曲折地表达了这一点,还对几个搞评论的兄弟说:“看看人家,写得多好,把你们都比下去了。”小孩口没遮拦,替我狠狠得罪了好几个评论家。后来法国不知道要出和他有关的什么书,要一篇关于他的评论,他选了我这一篇。

何时第一次见到毕飞宇不记得了,但记得他第一次打电话来。不知道怎么知道我家电话的,也没有自报家门,第一句就是:“我跟你说,这个事情……”我听了半天,才犹犹豫豫地问:“您是……”他说:“我毕飞宇啊,你听我说。”商量完事、挂了电话我想,这人怎么这样啊?好像我们昨天才见过面、一起谈笑甚欢似的。这人自我感觉怎么能好成这样?真是!后来才明白,他这人就这样,即使他只是南京某家小报的下岗职工,他也会这么我行我素外加适量的无厘头。

他有一次的电话让我记得很清楚。他以一种老前辈、过来人的口气语重心长地说,听说你得了一个奖,啊,不错。这个奖我也得过(我想:我知道,你到底是来祝贺还是来炫耀的)。“过来人”继续说:我说我得过,是想说我知道你现在的感觉。接下来可能会有颁奖典礼啊媒体采访什么的,你要注意你的态度,你晓得吧,这时候你不能不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清高,不能说你怎么怎么不在乎(我想:我是那样不知好歹的人吗),且不说这个奖的含金量,这个咱们可以先不说,评这个奖的过程,你晓得吧,有许多人的劳动,编辑、初评委、终评委,人家都很辛苦,最后你们露脸了,人家有什么好处?你至少要对这些人的劳动表示尊重和感谢,所以你大小姐一定不能说错话,那样就不应该,也不体面了。最后他说:当然,主要还是祝贺你。还有,过了这一阵就忘了它吧,好好写东西去。

这番谆谆教诲,还是挺让我感动的。虽然没有达到从此把他当前辈当楷模的程度,但是从此交情明显升温,然后多年保持在三十七度五左右。

毕飞宇说话有几个口头禅,一个是伴随微笑和闭眼睛的“不是,你听我说”。这是他长篇大论的开场白。另一个是“你晓得吧”。用来作句子的“后缀”,或者代替中间的逗号。有一次我整了他一下,大家聊着天,他一个人滔滔不绝,我肚子都饿了,等到他第101次说:“你晓得吧?”我立即答:“我不晓得。”他说:“不是,你听我说。”我说:“我不听,我要吃饭去。”他顿时舌头打了结,好几秒钟后才说:“好,走吧。”

我们见面基本上都是在南京。他常来上海,但几乎每次都不通知我,然后回去后必定打个电话来说:“我去过上海了。”我觉得很奇怪,你要么事先通知我,既然不见面就不用说了。他说觉得是有正事要办,不是找朋友玩的时候,但是还是要说一声。好像也有道理,但是和常人不一样,写小说的人,我也不和他理论了。

同类推荐
  • 捕光者

    捕光者

    《捕光者》内容包括:2012捕光者、三秒钟的祈祷、送别诗、天黑、回忆、偶寄、沉香、偶尔之诗、生日之诗、立秋之诗、中年之诗、西南贾、绝句、明月引、春渐近、捕光者、乌鸦、今夕何夕、向右一寸、春眠不觉晓、楚歌,给项羽、天籁、一个午后的冥想、极其安静等。
  • 树的呓语

    树的呓语

    “我允许它的存在,我说不出为什么。我喜欢摇摆的宁静,钟的安详。它的摆动暗合着我的心跳。我一直愿意,把它摆放在内心的神殿,我要让神圣,敬畏,忏悔,光亮,尘埃,呼吸,脚步声同时存在着……”。这本诗集蕴含着作者对自然对生命的倾听,优美的文字里,融入了细腻的情感。
  •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爱在旅途:不曾再见的旅行

    本书内容选取国内充满小资气息的十个热门旅游景点,不同的人物在每一个景点发生的或艳遇或邂逅或赶赴约定等不同的情感故事,集最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最新最有价值的旅游资讯攻略,以及精美的摄影作品插图于一体,做到美文、美景、美图三者共赏,立体而丰满,让人耳目一新。
  •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芽嫩嫩(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和一棵树说了一下午话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数十篇优秀散文作品,文思动人,耐人寻味。作者在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中,用文字与心灵进行了一场深刻对话:关于生与死,关于起与落,关于贫与富,关于高贵与卑微,关于显赫与平凡,关于快乐与痛苦。没有情绪的浮夸,只有情感的沉淀。这些质朴的语言给予迷茫的心灵一剂良药,于生活的俯仰之间,道出了人生的景致和意义。
热门推荐
  • 忘尘义

    忘尘义

    主要是作者不想写简介,哦,还有我写的不怎么好,或者说很烂,请不要吐槽,可以提供建议给我,谢谢,作者有事过5天开始连载
  • 一万年以前

    一万年以前

    王九迂在某天遇到了一个来自一万年后的女人。从此,他们俩‘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难道你真的会信?
  • 灵异编年录

    灵异编年录

    1586年,罗马,宗教裁判所羁押的四名异端:魔术师,小偷,女巫,修士被处火刑,前三人被活活烧死,最后一个囚犯却在众目睽睽之下,在烈火中凭空消失。一时引为怪谈。1613年,斯堪迪尼亚公国,黑死病肆虐,斯堪迪尼亚大公夫人以“不贞”的罪名被推入火洞殉难,黑死病遂平息。1642年,一所与世隔绝的修道院,37名修女接连暴毙,死状诡异;1830年,滨海小城蒂涅,山雨欲来,灵异事件接连发生。神祇,恶魔,亡魂,女巫,修士,魔术师,双头人,疯王后,怪骑士……跨越千年,他们的命运紧密相连。脑洞大开,真相,总在意外之外。
  • 天门侠影

    天门侠影

    钢铁直男的江湖路,一步一步揭开闯王宝藏之谜!扯谎日白我是认真的!
  • 斗罗之我有一把斩魄刀

    斗罗之我有一把斩魄刀

    一个中二骚年穿越到斗罗大陆,手持着天锁斩月,两只写轮眼,将会发生多少神奇的故事呢?
  • 主播的小徒弟

    主播的小徒弟

    重大消息,重大消息,全服最神秘的主播居然收徒弟了吃鸡游戏中大腿:98k要吗女主:要大腿:马格兰要吗女主:要大腿:Awm.要吗女主:要大腿:师傅要吗女主:要后面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
  • 神征者

    神征者

    三百颗可居住行星,聚在一个星系。神奇异兽,智慧族群,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修炼者,以“气”为主,为‘武’‘法’两系,分为练气境,真元境,圣元境,至神境。气有特性,因人而异,繁杂无比,多如恒星。武系者,以气御体,拳碎大山,掌断湖海,争斗之间山川易景。法系者,以气御灵,引动天威,改天换地,争斗之间虚空泯灭。地球来客,秦征转世重生于一颗卫星上,等待他的是???(雏鸟初啼,努力精进!万望各位多多支持。点击!推荐!收藏!)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炎黄始传

    炎黄始传

    萧玄,作为国际一个顶级的杀手,此时却迷失在一望无垠的荒漠之中。麻痹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好不容易穿过沙漠,迎接他的却是一片完全陌生的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