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7800000013

第13章 同治皇帝:他的婚姻与死亡(1872—1875)

同治皇帝十二岁时,大臣们认为是时候让皇帝结婚并亲政了。后宫由一位皇后,两位皇贵妃,还有八位妃嫔组成。大清律法要求凡是统属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的世家,都要把其适龄的女儿送进宫去选秀女。而不属于北京或省级驻军的八旗家庭则无此资格。她们的母亲、姐妹和姑嫂可以陪她们进宫,并且偶尔能探望她们。但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只有在觐见的时候才能看看她们。

在诏令下达第二个月的第三天,108个少女被带到宫殿里面进行检查,年龄从10岁到13岁不等,所以皇后不会比皇帝大一岁以上,也不会比他小两岁以上。在这108个女子当中,12人被留下来观察一段时间,但是很快又被送回家。随后又召集了各省的八旗家庭的女孩。在第八个月,皇帝被安排了大婚,这时他十二岁零六个月大。但是,直到1872年,大婚典礼仪式才举行。

清朝的藩属国朝鲜、安南和琉球的使臣来参加同治皇帝的大婚典礼。据说,使臣们首先要在皇帝大婚时明确表示效忠清朝。外国驻华公使因不愿叩头,被拒绝观礼。也许我们还记得,1902年光绪皇帝的堂兄醇亲王,率赔罪使团赴柏林为在1900年于北京被谋杀的德国驻华公使致歉时,拒绝表演这一礼仪。

皇帝大婚仪式除了沿着皇宫到后宫行进外,一切都是在神圣的后宫举行。欧洲人可能记住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仪式,该仪式于大婚后的第十四天举行。皇帝给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请安。皇帝、亲王、贵族和大臣们都要听从太监的指令,给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行叩拜之礼。

我已经没法找到关于李鸿章在典礼中的表现的真实记录了。但是他一定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仪表堂堂,在众多官员的队伍中格外引人注目。并且作为直隶总督,他一定需要为花销提供经费。

在10月22日,年轻的皇帝名义上将权力收归己有,正如西班牙年轻的国王在1902年5月做的那样。

皇太后赏赐给恭亲王一幅精美的卷轴。那些在乱世之中还有机会悬挂着很多慈禧太后精美书法作品的人,一定非常熟悉这幅卷轴。因为中国人不是把书法当成简单的传达思想的工具,而是当作像绘画一样的艺术。汉字极具欣赏性,很多欧洲人看到中国书法就像看到一处佳景一样,心情愉悦。慈禧太后的书法令人过目难忘,让人既钦佩又敬畏。

《京报》12月2日评论说:迄今为止太后谛听国事,不懈地推动公益事业,控制舆论,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提拔人才,打击反对派。国家自始至终享受着和平,人民生活舒适。太后殿下效仿前朝统治者,历史将会记录她的价值。

1873年3月18日,在就任直隶总督后,李鸿章第一次进京觐见皇帝,拜见恭亲王和内阁大臣。他另外还有两件事情要和皇帝商量,《京报》评论说李鸿章有时候表现出了和皇权命令相反的立场,皇帝随即命令他应该被罚掉9个月的工资。没有任何记录说这些命令是什么,但是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口头上的,没有用朱笔签下来,或者李鸿章一定是违背了这一命令。

现在李鸿章的职责是先于皇帝几天去皇陵,视察路上的一切是否安排妥当。皇陵位于东山,皇帝年年都要去祭祀。外国公使们对祭祀仪式很疑惑,但他们并没有预期能得到李鸿章的帮助,他们认为那时的李鸿章是排外的。李鸿章回到天津之后,两天里所有的官员都向他表示祝贺。关于李鸿章最后觐见皇帝的谣言传播开来。在听了李鸿章对政治和外交事务的长达数小时的重要建议之后,皇帝对他说:“爱卿对各种事务的见解,明确地告诉朕,你已经彻底地研究过他们。爱卿是朝廷里能看到它们有效实施的最佳人选。因此,朕现在任命爱卿为北洋大臣,以便出谋划策,帮朕妥善解决这些你刚刚提及的那些问题及其他可能不时出现的政治或外交问题。”

谣言表明,天津的官员可能开始琢磨李鸿章的想法,而不是重视尚且年轻的皇帝的想法。那年的祭祀活动组织的有些不太周全,各种交通工具未能准备妥当,管理皇家马厩和行李的官员都被责罚。同时太监总管也被责罚,其他官员也因未摆放好祭品被免职。所有的这一切显示,皇帝除了可能欣赏李鸿章在政治和外交等重要问题上的判断外,并没有显示什么独特的统治才能。

4月14日,《京报》祝贺皇帝寿辰,而16号就有官员负责修建同治皇帝和阿鲁特皇后的陵墓。尽管基督徒认为死亡是重生的必经之路,他们还是惧怕死亡。而棺椁,在某些时候像一个人进入天国大门时代表灵魂和庄严的装饰物。说到死亡,1875年同治帝驾崩,有关史料对同治帝做出了如下评价:

“俯身跪拜,痛彻苍穹,哀思满世,无力回天。春去冬来十三载,天子谦德普天下,今天威归西。谨遵祖先训令,与母商讨,励精图治,不辞劳苦,勤勉为政。以敬畏之心,祖先之教诲,终日激励忠心朝政,勤政为民,终年无休。任用贤才,制服叛乱,心怀天下百姓福祉、国家朝政。今吾皇驾崩,万分虔诚,化为悲痛,无以言表,唯以血泪。”

现在我们谈谈慈禧太后统治下的黑暗秘史,慈禧太后置百姓利益于不顾,勾结欧洲各国,主宰国家命运。人们常因同治帝之死指责慈禧太后,也有人指责她在逃往热河途中除掉咸丰皇帝。

慈禧太后是咸丰帝的一个妃子,也许她常常担心失宠。也有人指责她后来处心积虑除掉慈安太后。毫无疑问,是慈禧太后逼迫阿鲁特氏皇后,也就是同治帝的皇后,自杀或者选择另外一种方式死亡的。(后来有人传言她是饮鸩而死)当时阿鲁特氏怀有身孕,就这样,慈禧太后除掉了阿鲁特氏母子。

清朝官方评价说到:阿鲁特氏皇后贤良淑德,出身显贵,选秀入宫,后被封为皇后。阿鲁特氏皇后无限扩大仁政范围,其温柔高贵成为学习的典范,其刚正严苛深深影响六宫。她举止含蓄谦恭,辅佐朝政三年,将优良治理方法施于内政,分担皇上治理朝廷的忧苦辛劳。阿鲁特氏皇后表现得忠诚孝顺,令人动容。阿鲁特氏皇后身上许多优秀的女性品质已为后宫人人皆知。谨按祖训,墓文辉煌,授以封号。朝廷官员奉命仔细定夺,再三审查,谨慎记载其生平及丧葬仪式。文武百官追思阿鲁特氏皇后,谦卑评论其与皇上恩爱之情,堪比日月同辉(日代表男性原则,月代表女性原则),女性原则与男性原则和谐共生,顺应自然法则。

人们这样评价可怜的阿鲁特氏:谦恭,纯洁,谨慎,善良,智慧,言行谨慎,遵受训律,为圣人教诲增添光彩。后来的作家们都为这位美丽的阿鲁特氏的英年早逝惋惜,然而,对于她的婆婆——慈禧太后来说,这个世界不足以容下她。慈禧还有一个妹妹在世。1875年一月一个寒冷的夜晚,慈禧太后抱走妹妹的儿子并带到宫中,次日清晨宣布立其为帝。可怜的光绪帝自此经常为此哭泣,然而,他至少还活着,他的母亲,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几年后被处死。慈禧太后是很有魄力的一位女性,她无法容忍任何人靠近皇位,因此毋庸置疑,她会下令处死亲妹妹及儿子的皇后。

但是在慈禧太后成功地将另外一个孩子推上皇位的之前,发生了一个戏剧性的插曲,李鸿章漫长的生命因此而变得极富传奇色彩。一位中国人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朝中强大的反对势力欲推翻慈禧太后及光绪帝的统治,另立恭亲王玩世不恭的儿子为帝,慈禧太后为此求助李鸿章(当时任直隶总督)为朝廷护卫。李鸿章立刻行动(回顾李鸿章的一生,他办事果断,从不推脱,除非他故意延迟,这已成为他的一个最明显品质),率四千多兵马,进军京城。这些护卫兵全部是安徽籍,他们在任何形势下都效忠李鸿章。这支军队一天半行程八十里,于午夜及时抵达北京。

慈禧太后的亲信率近卫队于城门守候,为李鸿章军队打开城门。午夜李鸿章军队悄悄进入紫禁城内,为防止士兵说话,每人嘴中含一只筷子,马掌钉也被蒙上。进入到紫禁城后,各城门满族巡守被换成李鸿章的手下。慈禧太后派宦官指出可疑分子,几乎公开向反叛者宣战。反叛者立即被卸下武器,打入刑部监狱关押。紫禁城各大城门也换成由李鸿章的人看守,太后及年仅四岁的光绪帝寝宫由步兵把守,破晓时分所有的反叛者全部被捕。叛乱者被秘密处死或者永久流放到黑龙江。次日,醇亲王之子称帝,年号光绪。如同以往,醇亲王依然是李鸿章的至交。一切都安定下来,李鸿章率军队返回天津,如同来京时一样悄无声响,悄悄地处理好一切,以至于只有局中人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才了解这一切归功于李鸿章的忠诚机敏。

在那一刻,他本可以选择叛乱,登基称帝。李鸿章的选择避免了一场内战,避免了一场血腥的悲剧。慈禧太后从未忘记对李鸿章欠下的人情,由于她的恳请,李鸿章才保住了朝廷的稳定,才同意担任总理衙门职务。光绪帝受翁同龢影响,从未意识到对李鸿章的亏欠。

这就是李鸿章深夜行军的故事,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李鸿章赢得慈禧太后终身信任的关键性事件,实际上慈禧太后对李鸿章的请求正中其下怀。在他们生前一定有很多交集,很可能从一开始他们就彼此揣测过对方的性格。

同类推荐
  • 豪气干云石达开

    豪气干云石达开

    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率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是天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闻风丧胆。没有靠山,石达开的逆袭之路艰辛异常,不仅仅是靠运气和勇气,还有豪气、义气。重读太平天国最真实的历史。读历史,更懂政治。
  • 元功之首:邓禹

    元功之首:邓禹

    本书是一本邓禹传记。邓禹早年虽与光武为布衣之交,但在中兴功臣中,他既非首事之臣,也不如后来吴汉、贾复等人功绩显赫,其所以居中兴功臣之首,盖以运筹帷幄之功居多。他曾协助光武,初定取河北以成帝业之谋。后来以知人荐贤名世,并在一系列决策性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

    张学良和蒋介石是中国观代历史上声名显赫的人物。他们相交于中国社会最动荡不定的年代,几乎联袂介入了全部重大历史事件,而其历史纠葛,从来众说纷纭,亦明亦暗。《王朝柱精选文集:张学良和蒋介石》以颇具权威性的史料,较为详细地记述了张学良和蒋介石沉浮相关、衰荣相联的特殊关系,写出了他们之间或亲或疏:或分或合,或一致或相悖的变化,都曾给予中国历史以极大影响……
  •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大清体制内的改革者曾国藩传

    "曾国藩历来是个受争议的人物。他被冠之以“中兴名臣”、“洋务之父”、“理学大师”的称号,但又有人称他为“曾剃头”、“曾屠户”。他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的一生,是悲壮的、凄凉的。他虽然以外交能手自负,但没能改变大清国被动外交,割地赔款的局面。最终,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曾国藩一生毁誉参半,有人称之为千古一完人,而也有人称他为祸国殃民的败类。纵观曾国藩一生,可以说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无论毁誉,曾国藩的一生都值得研究。"
  •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是未来:尼古拉·特斯拉传(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伟大的物理学家,“创造20世纪的人”。他的名字是——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而他与爱迪生之间的“爱恨纠葛”更是从另一个角度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历史缩影。在注重科技创新的今天,特斯拉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毫无疑问对我们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
热门推荐
  • 华丽逆袭之冰山总裁傲娇妻

    华丽逆袭之冰山总裁傲娇妻

    本是呆萌乖乖女,一场飞来横祸,重生千金华丽上线,一场夺夫复仇记,娇妻升级!冰山总裁唯爱她……
  • 中国经典诗文集-元曲三百首

    中国经典诗文集-元曲三百首

    “一个国家人民文化水平的高低,要看它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也就是说,它对世界文化提供了多少珍品。”(引自1982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唐诗、宋词、元曲就是我国对人类文化提供的珍品。唐宋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六百年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
  • 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嫁作商人妇

    皇上大赦天下,庚家的三少爷也从北方大营放了回来,但庚家可不比从前风光。秀荷她爹却觉得捡到了宝,非要把秀荷和他凑一对。秀荷就像小时候一样躲着庚武,就算后来大红喜烛下四目相对,她也还是不肯说喜欢,可惜这一回却让老头押中了……没想到成亲后的庚武,不仅生意风声鹊起,对她的疼宠更是突破天际。
  • 似卿若梦来
  • 古来今说

    古来今说

    那天,我遇见了奇迹……是时空逆转,还是上天的安排。从古至今的爱恋,生生不息。我带着对你的爱穿梭千年而来……佛系少女×僵尸王爷
  • 绝美异眸闺蜜闯雪缘

    绝美异眸闺蜜闯雪缘

    本人是为六年级学生,肯能有时更新不了请多见谅
  • 赛尔号之迷途魂殇

    赛尔号之迷途魂殇

    帕诺星系,富能之地。卡兰星系,辉煌美丽。罗格星系,未惘希冀。裂空星系,光暗并蒂。螺旋星系,高手林立。泰坦星系,圣洁神秘。赫尔卡荒原上,孤单身影茕茕孑立,候君归期。格雷斯高峰上,寂静黑夜思恋光明,不知所以。比格星森林里,无畏斗士闻鸡起舞,不懈努力。怀特星奶油河,美妙甜香甘之如饴,丝丝靡靡。天蛇星禁地里,幽邃寂静久无访客,黯然伤神。阿玛迪斯星上,盈盈星光璀璨玓瓅,闪耀华丽。氤氲墨云之间,黑色虚影怒张双翼,心无所恃。苍茫战场之上,刚烈战士摧枯拉朽,永不言弃。诸神黄昏笼罩,魔影鬼魅夜魇空灵,不声不息。广袤大地屹立,深渊诅咒沉默寡语,暗夜封尘。幽邃瞳眸望穿,血魄契印永世不悔,深藏心底。
  • 重生后我成了首辅夫人

    重生后我成了首辅夫人

    云濯前世以一介庶女之身嫁了光风霁月的端王做王妃,京都贵女个个都羡慕她的好运。然而不过三年,众人又都可怜起她来:端王地位尊崇,其人更是生得温润儒雅,府中有美人如云;没多久云家又搅进谋反的罪案里,一朝被灭了门;此等光景下,昔年名动京都的第一美人也终究逃不过红颜薄命的谶语,最终投湖自尽。侥幸得了重生的机缘,云濯决定,这一次,她要做人上人。当初害她至深的好友,谋她性命的侧妃,误她一世的夫君,她都要踩在脚下!只是那位权倾朝野的首辅大人,我们不是说好了只是合作关系,你宽衣解带作甚?--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在唐朝有个家

    我在唐朝有个家

    【起点中文网A级签约名品】一颗流星带走了现代渣男,却造就了大唐绝世好男人。周青,史上最倒霉的穿越者。亲爹不疼,大娘不爱,兄弟们处心积虑要置他于死地。若不是那场流星雨,或许灯红酒绿,花前月下才是他一生的归宿。如今,穿越到大唐,本想过着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悠闲日子,却不知万事冥冥之中早已有注定!
  • 武御本纪

    武御本纪

    刘槊带着《三国志》系统都城城基,穿越东汉末年。重振汉室,扬威九州。金戈铁马,武御天下。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原名《汉武御》,作者毅力不足,正努力克服中,需要鼓励,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