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87800000041

第41章 和平与死亡(1900——1901)(1)

一直以来,人们对义和团期间李鸿章的所思所想十分好奇。在此之前,李鸿章被指派抓捕改良派人士,他一直忙于揪出戊戌变法中最大的幕后黑手,而此时人们认为李鸿章早已被赐予五爪立龙缎补服,补服的图案为: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五爪龙缎立龙缎补服与皇帝所穿的龙袍的唯一区别在于,龙袍上的龙是环绕在龙袍上面的。

端郡王之子溥儁作为皇储,继承同治帝之位而不是光绪帝之位,最后被废除,但我无法找到关于李鸿章对此事的看法的记录。

一位拜访过李鸿章的美国官员曾经问过他对美国占领菲律宾群岛有何看法,在他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得知他对于他人之事的看法。李鸿章严厉谴责了他们放弃传统外交政策的做法,并让这位官员相信,清政府是绝对不会推行这种为国家带来灾难的政策。这位官员问道,清政府是否会反对美国招募中国雇佣兵去攻打菲律宾,李鸿章答道,如果这些雇佣兵是在菲律宾从军,并且得到当地中国领事的同意的,清政府不会反对。但是他最后总结道:“你最好把这些岛屿卖给日本,并将所得款项给予西班牙,这样便可肃清外夷烦扰之事,专心处理本国之事,”他还建议,如果这个方法不奏效,另一个绝佳方案则是收买阿尔吉纳尔多。所谓“旁观者清”,对于他人之事,我们总是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突然,李鸿章被从广东召回北京。6月的时候李鸿章称不见到圣旨,绝不回京,并且通过山东巡抚发了四封电报回京;但是面对如此紧急的形势,他仍然感觉到,在这一周内,他还会接到其他指令。21日,直隶总督发了一封电报给李鸿章,要求其军队支援,并称他最多只能坚持四到五天了。

与此同时,广州当地官员恳求他留下来,继续保护他们;李鸿章回复到虽然此时北方形势严峻,困难重重,但他也不能对他所管辖的地区撒手不管,他有义务保护当地居民的安全,因此,他即使离开了,也仍然会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争取广州的和平安定尽职尽责。

接着出现的一份声明提醒我们,此时的中国犹如查尔斯·格兰迪森爵士(译者注:《查尔斯·格兰迪森爵士》为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小说家塞缪尔·理查逊所著)所在的时期,面对严峻形势,人们总是一蹶不振。但是,“在李鸿章内心深处,他总是记挂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他恨不得瞬间飞到北京,解救朝廷于水火之中,但他不能。他心中这强烈的愿望,就像燃烧着的熊熊烈火,让他寝食难安。他深知这次旅途的艰辛,他只能凭一己之力,独自跨过千山万水,回到北京,但当他想到皇上时刻处于危险之中,大清江山风雨飘摇,为显示忠诚,他必须快马加鞭,竭尽全力,向目的地奔去。虽然此时的李鸿章已经年近八旬,但他为了与大清肩并肩,共同面对风雨,仍然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

上述内容如此深情地描述的李鸿章的形象与李鸿章对朝廷的忠心是一致的,他在奏折中说到,直到外国人彻底被逐出境外、使臣被释放、基督教在华教徒得到保护、李平衡被镇压,才是真正的成功,他作为和平使者的使命才算完成。

此时当地报刊采访了李鸿章,并问到他是否认为北方事端会被和平解决,而谁会是他最为信赖的可以解决此事的人。李鸿章的回答十分简单,而且从某些方面看甚至有些荒谬,“和平解决争端是不可能的。”在问到他是否会回京,他含糊其辞地说道,天气过于炎热,他将会延期回京。这与之前所描述的他迫不及待地要“跨越千山万水”回到北京并不一致,实际上此时的李鸿章登上了一艘到大沽口的汽船,度过了愉快的一周。对于李鸿章而言,此时的他还面临着其他的困境与危险。但他并不会对报刊记者全盘托出,他只能告诉记者,皇太后、皇上还有公使团仍然安全。

人们悲观地认为,中国已经没有主权了,唯一能够压制外国势力的地区只有长江沿岸一带,他们希望从李鸿章那看到一线曙光。但即使通讯中断之后,似乎没有一个中国人从这个角度上看问题,他们没有任何人相信,北京的电报通讯系统可以迂回建设而不直接通过天津。这时慈禧太后仍然健在,而与慈禧太后的联系将会比以往更为频繁。当然慈禧太后的影响力仍然是十分巨大的。令人好奇的是,就在这时候,李莲英——慈禧太后最为宠爱的假太监被宣告死亡;而报纸上对他的葬礼进行了全程报道。也许在一定程度上,他是被慈禧太后的新宠排挤掉的。

为了应付义和团动乱后朝廷西逃,北京城无人管理的混乱状况,7月25日,李鸿章命令黑旗军将领率一万名将士从陆路进军至北京,据说他还安排了几名海盗首领随军前行,这也是中国的惯例;然而当他离开后,黑旗军将领拒绝行军,除非李鸿章给足两万士兵让其支配;但军队好不容易出发之后,军中又开始盛行起恐怖主义来。与此同时,李鸿章收到了指派他任直隶总督的指令,他离开了香港,而香港总督哈里·布莱克爵士也极力劝他回京并建议他同意长江沿岸一带地区总督要求各自维护各自所管辖地区秩序的建议。

接着李鸿章所面临的是他政治生涯中最黑暗的时期。在抵达上海之初,没人认出直隶总督的身份,更没人会到他府上拜访他。这时没人相信朝廷已指派他为直隶总督;在人们印象中,他一直是那个擅离职守的广州总督,他来到上海是为了与西方列强斡旋。

为了让大家认识自己,年迈的李鸿章在人流量最大的静安寺路旁放了一把扶手椅,在身旁随从的围绕之下,他坐在椅子上与过路的人们进行交谈,试图让大家渐渐熟识他。在过路的人群中,有一位年轻的海军中尉,他得到了去李鸿章府上拜访他以及为他拍照的机会。渐渐地,李府开始热闹起来,一个又一个外国领事拜访了他,刚开始他们的拜访还是秘密地,随着时间地推移,拜访便愈发公开起来,最后只有英国总领事拒绝拜访他。

8月7日,朝廷发布了一道诏书,具体内容如下:近来,大清与外夷纷争不断,引起纷争的罪魁祸首是一些好战分子。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并不能够免于责罚,如果局势继续这样发展的话,最终双方的积怨会越来越深,这会让我们与西方列强的关系越来越恶化。这将不利于全世界的繁荣与发展。因此朕指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代表清政府与西方列强谈判,以阻止与西方列强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对于李鸿章为全权代表的任命将会由外务部通过电报发出,接下来李鸿章将会与西方列强进行和平谈判。

起初,李鸿章向他的商贸公司发了一份电报,要求派出一艘轮船以及两百名保镖。当北方人听到这一消息时,说到:“西方国家现在急于求和,因此需要李鸿章扮演求和者的角色。他愿意赔偿所有军费。然而董福祥却不希望如此,他要求将所有外国人驱逐出境。”

李鸿章来到上海后还要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状况,8月15日,包括李鸿章在内的所有总督要求美国在其中调停,阻止英国军队登陆上海。此时,他们迈出这一步并不困难——但是在此之后,大清必须考虑关于外国人的保护问题,因为不仅仅是英国军队将要登陆上海,法国、德国军队也将紧随其后。

然而,在陕西饥荒的时候,李鸿章收到了一份据说是来自慈禧太后的信件,在其中他并没发现慈禧太后与攻击外国公使团有任何瓜葛;但是对于眼光长远、顾全大局的李鸿章而言,不论真实情况如何,在世界各国面前,他也不能承认此事。

李鸿章向山东巡抚袁世凯发了一封电报,其中说道:“我发现,在外务部发给我的所有电报以及我所读过的一些外国报纸中,关于北京外国公使团之事,与朝廷所发密诏不尽相同。因此我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我们很难在这方面与西方列强进行开诚布公的沟通与谈判,并达成共识。我昨天给朝廷递了一份奏折,要求指派庆亲王、荣禄以及刘坤一和张之洞总督作为我的同伴一同与西方列强进行和平谈判;并让我们以友好而温和的方式,将此事向各国解释。接着,我会向上海的各国领事求情,但必须提到的是,除了一些拜访过我的领事,其他的领事似乎另有想法。我已经向他们本国政府发了电报,但回复是他们无权代表他们国家在此进行和平谈判。但为了让事情尽快圆满解决,我乘汽船到天津和北京,我想在几位同僚的协助之下,也许便可以找到与这些国家进行公开谈判的机会。”

9月12日,李鸿章正式告知西方列强,如果不派出全权代表进行谈判,他将到天津行使他作为直隶总督的使命。但在此之前,李鸿章曾对此失去过信心,在收拾好行李之后,他向朝廷请了二十天病假,他担心他自己以及他的老同事会被李平衡谴责为亲近洋人的卖国贼。

最后,在9月18日时,李鸿章在无人陪同下,乘汽船抵达了大沽口。之前,他欣然接受了俄国战舰的护送,然而海军上将爱德华·西摩尔向俄国政府指出,俄国战舰能够如此畅通无阻地行使完全是在于英国国旗的保护之下,所以俄国战舰护送李鸿章的愿望最终落空了。尽管如此,李鸿章的登陆也困难重重,海军指挥官对于李鸿章登陆天津强烈反对,他将竭尽全力阻止并让他颜面尽失,饱受折磨。

最终李鸿章还是成功抵达了天津,他的落脚点在俄国的势力范围内,并得到俄国派遣的部队的保护,这里离他原来所居住的老衙门不远。刚开始的时候,他保持沉默,即使在去北京的时候,他也言语不多。除了俄国,没有哪个列强会在意他的话;但实际上,所有列强对他都是持怀疑态度。

大约就是在这个时候,李平衡被委以重任,率领大量兵力前往河岸边驻守,以阻止联军的进军。然而当他听闻敌人兵临城下时,他脱下了官袍,狼狈逃跑,甚至比惊慌失措的民众还要快;不到半小时,整个军队丢盔弃甲,四处逃散,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8月15日,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后,慈禧太后仓皇西逃,但是在此之后被处死的却没有一个是洋人,而是大清兵部尚书以及两位满族官员,其中一名是户部第二把手,另一名则是总理衙门大臣;1898年戊戌变法之后,被幽禁在宫中密不透风的地牢里的珍妃在此时也惨遭不幸。在1900年8月15日西逃前,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她被推入井中,“为了永绝后患”,慈禧太后还命贴身太监在她沉入井下之后往井中投掷巨石。

当慈禧太后率大部队逃出宫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被踩死,后来朝中一位高官说道:“被慈禧太后一行人踩死比被八国联军杀死要荣幸得多。他们用自己面目全非的尸体,确保了慈禧太后逃亡之路畅通无阻”,他还说道:“洋人已经攻占我们的首都,然而,他们即将开始野蛮地纵火和屠杀,在城中掀起腥风血雨。但如果是我们逮住了公使团,大家认为,我们还可能留一个活口,让他们有反抗的机会吗?”

最终,在九月时,李鸿章起身前往北京。此时的他,处于一个十分微妙的位置。然而在天津的时候,他曾宣告没有最高统帅瓦德西的同意,他是不会理会任何洋人的要求的。在10月24日时,庆亲王和李鸿章作为全权代表,答应给付赔款,给予列强其新的经济利益,并要求停战,但法国公使毕盛称,一旦罪魁祸首的人头落地,那么一切敌对行动便会停止;瓦德西在没有进行任何商议的情况之下,给朝廷发布了最后通牒;俄国虽打算帮助中国隐蔽罪犯,但同时也竭尽全力让全体使臣撤离北京。

俄国公使团最终退到了天津,一位英国公使对此愤怒不已,称:“这并不是与北京辞别,而是再会,”因为他们不久便会再次回到北京。俄国总是试图为大清掩藏那些与俄国利益不相冲突的罪犯,也许这是因为他们想要的并不仅仅是黑龙江沿岸大规模屠杀而得到的赔款,而是想要将版图扩张到满洲,并在其中撷取更多的利益,对此,他们从李鸿章那也得到了承诺。

此时,李鸿章的处境非常艰难,但他此时的言行可以看出中国人行事的传统特征,他曾经说道:“西方列强现在急于撤出北京。”然而,这种说法是有失偏颇的,越说越偏离事实。

我们可以发现,上海报纸已经对光绪帝归朝遥遥无期以及慈禧太后归政开始进行评论。一位大清大臣在海外接受采访时说到:“为了稳固风雨飘摇的大清,增强士气,减少外交和军事上的摩擦,不管他是否同意,也要让光绪帝回京,并让他渐渐摆脱慈禧太后的控制。从光绪帝变法失败被幽禁的那日起,从某些方面看,他已经变得自由而独立,这样让欧洲感觉到自己得到了一些保障。”

最受人崇敬且睿智聪敏的一位在华英国领事与张之洞之间进行了一次会谈,其中说道:“由于慈禧太后一直保持在朝中的势力,这使得我们很难开诚布公地谈话,因为欧洲主流观点认为慈禧太后是义和团运动的幕后黑手,并夺走光绪帝手中之权。”这引起了张之洞的强烈反驳,并坚持声称慈禧太后揽权是为了减轻光绪帝肩上的重担,因为繁琐的国事已经让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慈禧太后所处之位让她不得不这么做,而她做的这个决定也是十分合理的。

张之洞承认,慈禧太后在面对列强入侵时,想把义和团作为“后备军”来抵制列强的入侵,但他否认朝廷对任何洋人与传教士曾经有过敌意。这位领事进一步说道:“我并不认为一个哨兵会仅仅在边界规定范围内站岗,他定然会越过界线以得到更多情报。”

对于这样的情况,光绪帝认为需要第三方国家作为调停人介入此事,这将有利于帮助大清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实力,抵制侵略者,这也许会终结大清残酷而有失公平的体制,国内叛乱因此也会渐渐平息,这也是长期以来,人们所期望的。

然而当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重新夺回政权时,外交使团不仅放弃了救出极其信任他们的光绪帝,而且还迅速地开始公开支持慈禧太后;并在历史上第一次让他们的妻子去拜访慈禧太后;与此同时,他们不断向慈禧太后施压,以惩治犯罪,但奇怪的是,英国却站出来,说要为慈禧太后穷追不舍的戊戌变法中的维新志士提供保护。

显然就像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俄国邀请李鸿章选为沙皇加冕礼的嘉宾一样,那个时候的李鸿章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身边没有谁可以依靠。慈禧太后的境地也是如此,首先是中日之战,接着是支持义和团运动,如今是袭击公使团,这让她声名狼藉,颜面尽失。法国自然会与俄国站在一边。德国也许也会如此,因为此时英国,正如我们所知,正侵占着德兰士瓦。如果当地政府给予英格兰使者全权自由处理的外交权力,在英格兰信誉的保障之下,他们也许可以取得更好的结果。

同类推荐
  •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商业的秘密:福特大传

    我们总认为在生活和生存手段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却因为这种想法失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我们浪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享受生活。电力和机器,金钱和商品,只有作为使生活更加自由的手段时,才是对我们有益的。它们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已。
  •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乔布斯给世人留下了什么

    苹果教父乔布斯的传奇一生,究竟给世人留下了什么?是的,这才是乔布斯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财富: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法复制的苹果神话,他给世人留下了无懈可击的经营理念,他给世人留下了无与伦比的创新思维,他给世人留下了无往不胜的人生启示……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

    《唐骏凭什么成功》讲述了:在竞争激烈的现代职场,职业经理人时刻行走在刀锋之上,在风格迥异的“东家”面前,他们必须用业绩说话,他们必须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如果一招不慎就会陷入职业困局之中。但是唐骏做得非常成功,每一次转型都会提升自己的品牌和价值,为自己增加上升的筹码。从外表上来看。我们看不出唐骏有什么超长之处,那么这位立志要成为“中国职业经理人标杆”的唐骏,到底有什么超出常人的优势,让他的职业生涯达到了如此的高度呢?相信,这才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
  •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名人传记丛书——杰斐逊

    一个爱好和平的民主斗士,走上了革命与从政的道路,最终成为美国的第三任总统。他怀着梦想和激情,起草《独立宣言》,订立并完善宪法,拯救国家危难,并创办了弗吉尼亚大学。书中生动客观的讲述了平民总统杰斐逊求学、从政、执政的生命旅程,展现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勤奋与坚韧的精神为青少年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热门推荐
  • 大唐官二代

    大唐官二代

    十八线大学生为生计摆摊卖碟,天降花盆砸了个头破血流,再醒已到贞观初年,成了正儿八经绝没掺水的官二代。没有化学、物理知识,造不出飞机大炮。没记住多少璀璨名篇,提笔只能写对联。天生没有运动天赋,上马只会喊口号。可就是这样,还是让他硬生生活成了一代名臣,一代骚人,一代纨绔。
  • 莫乌王朝

    莫乌王朝

    无论是前朝还是后宫,无论是皇室还是民间,看似是平静无比的表面,却隐藏着谁也看不见的波涛汹涌,这只搅弄风云的手,是天意,是历史的规律,更是人们自己无法摆脱的宿命。在莫乌王朝,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境遇,每个人都在历史的洪流中努力的活出自己不一样的故事。
  • 快穿之通灵小主

    快穿之通灵小主

    不知道“死”了几回以后,某女终于坐不住了,暴揍弟弟的头。“姐你弟弟的姐弟恋。”某男委屈,不就是个姐弟恋嘛,是他吃亏好不好~
  • 挥剑问侠道

    挥剑问侠道

    原本一片祥和的地灵星,突然万星齐现,天生异象,竟是记载中的灭世之兆!之后整个星球的星魂与灵气都被一股无上伟力近乎抽离殆尽,各大宗门的无数修道高手为护星魂近乎死绝,最终也只是保住了一小部分。大半星魂流失之后的地灵星因此也顿时死气沉沉,元气枯竭之下,环境巨变,也逐渐面临崩毁之危,星球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中……突如其来的浩劫,使得整个地灵星陷入一场灾难之中……故事也由此开始。
  • 多情小娘子之夫君有点多

    多情小娘子之夫君有点多

    穿越第一天发现自己成亲了!听说胥家大少爷持家有道;听说二少爷武功绝世;听说三少爷貌胜谪仙。嫁给其中任何一个都是捡到宝,不过,她嫁的到底是哪位少爷?洞房夜,某女看着同样身穿喜袍的三个绝色男子面露难色,“你们,哪位是我相公?”
  • 回归回归

    回归回归

    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大。沉睡在阴暗角落里的存在。活在传说中神祇。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的路又在何方。
  • 世初篇

    世初篇

    越强大越怀疑这世界的虚实性,我如何才能更强,让我一步一步登顶,揭晓这世界的秘密
  • 政治事件

    政治事件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布蔓布枝

    布蔓布枝

    流动的热浪袭向湖面,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株株莲花,在莲叶的胸膛下无比娇嫩。“不吃饭吗?”略带磁性的声音传来,苏汝蔓疑惑地抬起头:浓密纤长的睫毛在挺拔的鼻梁上方,好像风一吹就会起舞一样,白皙的皮肤在阳光下仿佛有点格格不入。“你是顾陌之?”苏汝蔓微微低下头,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一椅之隔,一洋之距,浓浓的爱意是否能如莲花一样不生枝蔓,一丝不苟?命运的齿轮又会如何转动?爱在生命中是什么位置,又能战胜生活中的多少?
  • 光阴里的烟花

    光阴里的烟花

    那年那冬那天,是否还会想起那些人,曾经慌乱年华的笑容,曾经在岁月搁浅的驻足很多年后,林湘依然无法为那颗纯粹的心掌舵。在万顷沙漠,空旷的无人区,一颗干涸的心,却丢失了一壶水。年少时的梦想,年少时的陪伴,年少时的喜欢,统统在那个冬天丢失。如果时间能倒退到那年冬天,重新站在记忆中的街道岔路口,年少的他们是否会有另一种选择,带着毅然的决绝,带着16岁的青葱岁月,走向另一种繁华。可岁月不曾聆听过谁虔诚的祷告,记忆纠缠着梦的根源,如果能重来,我们的青春是否就不会有那么多的遗憾和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