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291200000007

第7章 公刘与周祖农耕文化(1)

大凡庆阳人,都知道一个神奇的传说:周懒王坐庆阳龙脉斩断。至于周懒王是谁,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我曾经问过一些朋友,有的说,周赧王吧?但时间地方都不对,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后一个帝王,他的国都在中原。老戏里边唱道:周赧王坐庆阳龙脉斩断,闪上了十七国要夺江山。显然是穿凿附会之说。也有人说,周老王(鞠陶)吧?据说他很懒。事实是,斩龙脉的确属鞠陶所为,但鞠陶却不懒。据我的猜想,懒王应该是老王的转音。老王,懒王,读音太近,几千年叫下来,极容易叫转的。

如果鞠陶大家不很熟悉,窑洞大家一定是熟悉的了,据说窑洞就是他发明和创造的。今天,庆阳的窑洞营造技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关于窑洞,还有一首诗,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诗曰:“远来君子到此庄,休笑土窑无厦房。虽然不是神仙洞,可爱冬暖夏天凉。”至于鞠陶的父亲,大家也应该知道,他就是庆城东山周祖陵的墓主人,名字叫不窋。据说,他是因为夏后氏执政时间,不再重视农业生产了,于是丢了官才来到庆阳的。《史记?周本纪》记载:“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弃官而奔戎狄间。”他率众来到庆阳后,看到这里水草丰美,地域广阔,心里一高兴,就定居了下来,这一住,就是400多年之久,直到他的第10代孙古公亶父,才迁往现在的陕西岐山一带。

不窋和他的儿子鞠陶分别被庆阳先民尊为先王和老王,他们在这里教民稼穑,开创了农耕文化的先河。改地穴为窑洞,改善了先民们的居住条件。营造宫室,兴修水利,对庆阳古农耕文明的创建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甘肃省通志》记载:庆阳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貂为裘以御寒”。庆阳人重视农业生产,喜欢务本,有先王不窋的遗风,挖各种窑洞用来居住,制作皮衣用来御寒。应该说,这段文字非常真切地说出了周先祖对庆阳历史文化和民风习俗的影响。这影响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公刘是不窋的第一代孙,关于他的情况,史书记载比较多,最有影响的是大家都知道的《史记?周本纪》和《诗?大雅?公刘》篇。《周本纪》说:“公刘虽在戎狄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蓄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公刘虽然生活在一个以游牧业为主的地区,但并没有放弃其先辈们所从事的职业,依然因地制宜,教民稼穑,注重农业生产。不仅如此,他还同时发展木材冶炼等多种产业。这样做的结果,使出门经营的人有了资产,居家务农的人有了积蓄,过上了安定富足的好生活。老百姓因为感念他的恩德,从四面八方迁居到这里,周朝的基业也因此逐渐兴旺发达起来了,所以老百姓就写诗歌颂他。

这里所说老百姓写诗歌颂他的诗即指《诗?大雅?公刘》篇,诗有六节,234个字,在诗经里边,算比较长的了。每节诗前面都有“笃公刘”的赞语,集中表现公刘忠厚诚实的品德。整首诗的意思是说忠厚诚实的公刘,带领着大家跋山涉水(陟则在巘,复降在原),制造生产工具(取厉取锻,止基乃理),进行劳动生产(“彻田为粮,豳居允荒”),建造房屋(“于豳斯馆”),还饲养家畜(执豕于牢)。如果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大致是:忠诚周民的好公刘,不敢安居把福享;划分疆界治田地,收割粮食装满仓;揉面烙饼备干粮,装满小袋和大囊;和睦团结争荣光,张弓带箭齐武装;盾戈矛钺肩上扛,开始动身去远方。公刘察看原野忙又忙,登上小山坡,又到平原上;站在大原看南岗,发现了能建都城的好地方;于是定居建新邦,开垦豳地宽又长;大家杀猪宰牛羊,共推公刘做君长。

除此而外,清朝庆阳人韩观琦还写过一篇文章,题为《重修公刘庙碑记》。碑记说:“宏化南原,去县治八十里有公刘庙焉。里名周都,良有以也,不知轫于何代?忆自庆节迁土,人思其德,立庙以祀,理宜然也。”意思是说,董志原上有公刘庙,不知建于什么时候,想来应该是公刘的儿子庆节迁去豳地后,后人思念公刘的恩德,便建造庙宇来祭祀他。这里所说的公刘庙,也就是今天西峰温泉乡刘家店村高家坳的公刘殿,俗名“老公殿”。

此殿于2002年被中国民俗学会命名为“华夏公刘第一庙”。公刘庙地处董志原边向外伸出的一条长嘴上,三面临沟,一面连原。原面平阔坦荡,一望无际。原畔青树叠翠,沟底溪水环绕,清波荡漾,风光十分明媚。传说这里就是公刘的躬耕之地,是他的“大本营”。清高宗乾隆年间,编制行政区划,这里名为“周都里”。不仅如此,旧传这座殿里最早供奉的是公刘肉身,福佑百姓多有灵验。特别是当地艰于子嗣者对此殿尤为推崇,至今不衰。公刘殿庙会在每年的三月十八日,届时,不仅当地群众熙熙攘攘,四面八方数十里络绎不绝,更有远居陕西旬邑、郴县、长武的香客前来祭祀。足见公刘的影响之大,范围之广。这情形,在韩观琦的碑文中也有记述:“时逢春社,里中人鸣鼓笛,奉牲以报赛,亦犹然朋酒羔羊,跻公堂而祝万寿之遗意也。”

从这些诗文中,我们大概知道,公刘的功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务耕种,行地宜”。听从祖父和父亲的教诲,忠实地继承先祖后稷弃的遗德,继祖父、父亲之后,因地制宜,大兴农耕生产,使农耕生产的面积不断扩展,一直到现在陕西的北部地区和平凉以西的地区。我们现在从这些地方的志书上,都可以读到公刘的名字。就是今天,庆阳人依然恪守着农本思想,依然重农轻商。我认识的一位朋友,年年春节都要写同一副对联,上联是:教子孙两行正路克勤克俭,下联是:继祖先一脉正传惟耕惟读,说是祖上传下来的。这在今天,虽然显得有点落伍,有点不合时宜,但毕竟是一种传统。

二、“自漆沮渭取材用”,发展多种经济。这里的漆沮渭水到底在哪里?“材”又指什么?从古到今,说法不一,有说就在庆阳,最多延至旬邑、彬县,有说远到了秦岭。至于“材”,一般都认为是木材。对此,我的看法是,“材”不一定只限于木材,还可能包括石材、矿产等。因为《公刘》诗中就有建宫室,持盾钺的说法,这显然都不只是木材就能完成的,还需要别的材料。事实上,根据庆阳合水出土的文物来看,那时的庆阳,已经有了铁器。这一切,如果庆阳就有,则大可不必长途跋涉从远处去取。不管怎样,从这里,我们确实感受了庆阳先民们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生产技术水平,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吃饱肚子的需要,而是要“多种经营,全面发展”。

三、驯养家畜,发展畜牧业。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家畜的饲养和繁殖,周人到北地后,开始养猪,将野猪逐渐驯化为家畜。

《公刘》篇中有“执豕于牢”之说,就是把猪圈在猪圈里。《诗经?七月》篇中有“言私其豕从,献豜于公”的说法,就是把小猪留给自己,把大猪交公。要说明这一点,有两个字特别值得一解,一是豳,从“山”从“豕豕”,《说文》说,“豕豕”,二豕也。从这个称谓中,我们依稀可见当年野生动物“狼奔豕突”的情形。一是“家”,《说文》说:“交覆深屋也”,但为什么“宀”头下面是一个“豕”字呢?可见家与养畜的密切关系。事实上,庆阳的畜牧业一直很发达,不仅是猪,还有牛、羊、驴等。

四、安定社会,保卫家园。周人在豳地劳作生活的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掠夺,不能安心生产,甚至会危及生命,这在《诗经?豳风》的很多篇目中都有描述和反映,因而公刘不得不组织周人进行抵抗和反击,以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维护生活的安宁。另据解释,公者,尊长也。“刘”原为“劉”,从“金”从“刀”,作动词有“杀伐”之义,作名词用,指“兵钺”一类的兵器。可见公刘确实是有效地组织和指挥了对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和抵抗的。公刘这种勇敢刚毅的性格在今天的庆阳人身上却较少能看到,庆阳人的个性特点中敦厚诚实的成份似乎更多一些,这当然也得益于“敦公刘”的影响。

至于对庆阳民俗文化的影响,则更是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外地的同志来到庆阳,大都有个共同的感受,即庆阳文化氛围浓、底蕴深。2007年,庆阳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具艺术气质的西部文化名城,则更是有力的说明。庆阳的剪纸、皮影、香包、刺绣,通过七届香包民俗文化节的举办和传播,已经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今年市政府又成功举办了“周祖农耕文化节”。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节会,庆阳的民俗文化不仅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保护,而且对于对外宣传和推介庆阳,提升庆阳的知名度和文化品位,推动庆阳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夏学禹(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传承农耕文明,保持生产生态生活的和谐》:当你步入庆阳,首先看到的是黄土的世界,丘陵的海洋,山川连绵,沟壑纵横,树木葱郁,嘉禾透绿,感受到从黄土地中透出一股与生俱来的浓郁的文化味儿。

附录一

公刘迁豳辨析(节选)

李仲立

《史记?周本纪》载“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文王亦“遵后稷、公刘之业”,并认为“周道之兴”始于公刘。公刘在先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可是,在一些历史著作和文章中,对公刘业绩的叙述则是比较粗疏,特别是对公刘迁豳、居豳的论述还有不少含混和错误之处。为此,笔者试图作初步辨析,以正确阐明先周历史。

一、公刘出生在北豳除《中国通史》的个别版本未明确提到公刘迁豳外,其余许多史学和文学论著都说到公刘迁豳一事。“自后稷十几传至公刘,迁居于豳(今陕西旬邑)”,“公刘迁居豳”。“到后稷三世孙公刘时,农业更为发达,遂定居于豳。周人的诗歌《公刘》描写了公刘带领族人迁居于豳的情景”,“公刘从邰迁豳”。“公刘从邰迁豳”,表明公刘出生于邰,这种说法则与史实不符。《国语?周语》载祭公谋父曰:“及夏之衰也,弃稷弗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

《史记?周本纪》不仅说公刘的先祖“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而且说公刘继续居住在戎狄之地,即“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说明公刘应出生在戎狄之地。所谓戎狄之地,据《括地志》载,指宁、原、庆三州之地,“宁、原、庆三州,秦北地郡,为义渠戎之地,周不窜公刘居之”。宁、原、庆三州,即今甘肃庆阳地区、平凉部分地区及陕北部分地区。邰即蔑,《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故邰城一名武功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国,后稷所封也”。邰与“戎狄之间”相距数百里,公刘不可能出生在邰。

地方志对史籍作了很好的补充,清代赵本植编《庆阳府志》对公刘的出生地有明确记载:“庆阳乃《禹贡》雍州之地,周之先后稷子不窋所居,号北豳。春秋时为义渠戎国,始皇灭义渠□其地为北地郡,前汉因之。……”(卷三,有□符号者,一字不清楚)又载:“按《旧志》,不窋后稷之后,值夏德衰乱,窜居北豳,即今之庆阳也。子鞠陶,孙公刘,俱历世为兹人”(卷三十一)。宁州“本公刘旧属邑”(卷三),在“州西一里,周之先公刘居此,谓之北豳。春秋为义渠国,《元和郡县图志》,夏时公刘邑地也”(卷十一)。今正宁“公刘旧疆”(卷四十一)。从《庆阳府志》中“俱历世为兹人”、“周之先公刘居此”、“公刘旧疆”的不同记载,可以看到,公刘出生在今庆阳县,活动在今宁县、正宁一带。

语言也是很好的佐证,在现代汉语中保留了不少古汉语成分,现在人们使用的某些语言,则是若干年前古人所用的语言的残存或者转音。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必然有助于对历史的考察。今庆阳地区群众中很流行“撒土”、“撒粪”、“相亲”、“相女婿”、“阴坡(山)”、“阳坡(山)地”、“泉子”等说法。这些说法在别的地区没有或很少,而同《诗?大雅?公刘)的说法却是一致的。譬如“彻田为粮”的“彻”,赵岐注《孟子?滕文公》:“犹彻取物也。”“撒土”、“撒粪”的“撒”与“彻”通,仍为取意。“相其阴阳”的“相”,《说文》:省视也。段注:“释诂,《毛传》昏云相视也,此别之云省视,谓察视也。”“相亲”的“相”仍为察视之意。“相其阴阳”,现在庆阳地区的农民群众仍保留区分山坡、土地的阴阳面种植农作物的习惯。“逝彼百泉”、“观其流泉”,至今,这里的群众亦称某沟中有泉子、水泉,一般不说水井、水池,而且每搬至新的地方居住,首先就要查找水泉。

《公刘》篇还有“酌之用匏”一句,匏,《说文》:瓠也。《诗?七月》又讲“八月断壶”,“壶”即“瓠”之假借,葫芦之类,摘葫芦要断蔓,故称断壶。葫芦一破为二曰瓢。今庆阳地区沿川居住的农家,仍保留将葫芦一破为二做瓢用的习俗。如是比较,不难看出,《诗?公刘》所用语言系北豳语言,当今庆阳地区农家使用的某些语言及日常生活用具是北豳之遗风。从语言的地方性及稳定性,反映了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证实了公刘出生在北豳之地。

二、公刘迁豳《诗?大雅?公刘》:“逎陟南冈,乃觏于京。”反映了公刘迁豳的方向。诗句说明公刘从原地南行,见到了高大的山丘,得到了建都之地。如果从邰地迁到豳,则为北迁,不能称南行。谓南行,只能是由戎狄之地(今甘肃庆阳地区)徙豳,从迁徙方向上看,公刘不是由邰迁豳,只能由北豳迁至豳。

现在,我们要问公刘为什么要由北豳迁至豳呢?公刘迁豳的原因,有人说:“公刘遭夏之乱,乃避中原之难,迁民于豳。”或者把公刘迁豳视为“被迫西迁”,“是整个部族的逃亡、流浪”。

同类推荐
  • 山海经(第七卷)

    山海经(第七卷)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 大唐神仙

    大唐神仙

    一位爱国神偷自国外偷回国宝,却被国外杀手追杀身亡,临死前将国宝交给了一位图书馆员工商清逸,哪知被杀手一枪爆头,身死穿越,其灵魂带着图书馆来到了武德九年……
  • 我随秦王混唐朝

    我随秦王混唐朝

    莽莽寰宇,九万里,风雨递旋。数青史,经纬五千,兴亡治乱。八十王朝频易主,六百帝王轮登台。莫回首,共青梅煮酒,笑寂寥。阅春秋,覧秦汉;品三国,道两晋,论南北,至盛隋唐烟华。威服八方御一统,坐断千古尽风流。一梦间,山河依旧在,空惆怅。主人公上官彦于2012年12月22日也就是玛雅文明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这天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黄浦江畔不幸被来自东方明珠的雷电击中,从而被穿越到隋末唐初,期间,主人公都在重大历史节点上发生了一段段拍案叫绝的奇遇和佳话,从一个流亡之人逐步做到了唐帝国的开国公。本书与基本史实为基线,以各种野史和抽象为补充,戏剧性地演绎了隋末唐初近10多个历史政权共40余年的精彩历史,是一部优秀的集历史演绎、军事斗争、政治权谋、铁汉柔情、宫廷内讧于一体的历史穿越小说。
  • 东亚风云录

    东亚风云录

    1644年,满清入关。明将李定国力挽狂澜,延续国祚,终将国界奠定在秦岭淮河一线。历经百年沧桑,明与清两个王朝同时跨入了20世纪。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两个先进的东亚大国,将会以怎样的方式影响世界?这里有壮怀激烈,也有似水柔情;这里有戎马倥偬,也有宦海浮沉;这里有伟大的人格,也有卑劣的诡计;这里是二十世纪的东亚全景,伟大的史诗就在这里奏响!(书友群451423591欢迎加入讨论!)
  • 混在隋末的那些日子

    混在隋末的那些日子

    一朝穿越,混在隋唐……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将秦叔宝尉、尉迟恭打造成大唐全民追捧的偶像“门神”;将单雄信的非法组织“二贤庄”,改造成隋末最富有的民营企业;将李世民的嫡系部队,训练成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虎狼之师;将潜力股李家二郎李世民,一手扶上帝王宝座;君臣同心,将帅同仇,北击突厥,西讨土谷浑、高昌,东征高丽;君臣携手,上下同德,改革科举,兴办书院,整饬吏治;发展农业,兴办银行,盘活商业;迎来万邦来贺,开创一代盛世伟业……
热门推荐
  • 三国巨商

    三国巨商

    土豪穿越回到汉末乱世,手无缚鸡之力也能晃动乾坤!盛世,不是铁和血铸造的,而是钱!现代经济理论套用在古代,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 黑执事恶魔之约

    黑执事恶魔之约

    “我的执事这些年过的还好吗”“你是......”本篇文章是夏尔变恶魔后的故事,脑洞较大。
  • 南国之境

    南国之境

    是上天让我们重逢,而不是互道珍重。书友们书友们,经广大书友建议,《南国之境》的女主更名了更名了。原名林俞卿,现名林小俞,希望大家多多原谅多多包涵多多支持啦。
  • 腹黑娘亲:带着儿子玩穿越

    腹黑娘亲:带着儿子玩穿越

    带着穿越后的儿子一起来到异世空间,在这个异世发现了灵,可爱的没有实体的灵就象天使,在了解所有关于灵的事件后,她知道通过努力可以为灵创造实体,在创灵实体的道路上,她那颗受伤心终于找到了归宿,与她一起穿越的儿子也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与生命的另一伴。
  • 漫漫星光皆因你

    漫漫星光皆因你

    彭歆然一直遵循着一个道理————只要有钱有颜,中华上下五千年,都嘛不是问题。她最近看上了一个高一新生纪凌楚同学,有才有颜,刚好是她喜欢的类型。所以,当然是挑个黄道吉日下手咯!于是乎,各种各样的偶遇+调戏就这么降临在小学弟身上。——学姐,你这么勾搭小学弟真的好吗?——那我不撩了好不好?学弟表示,撩完就想跑,有这么容易的事吗???门都没有好吗!我我我我我跳窗还不行吗!!!
  • 农女皇后爱翻墙

    农女皇后爱翻墙

    颜明月觉得自己大概是蠢死的。当重新回到还未回到侯府的时间,望着家徒四壁,慈爱的养父母,懵懂的弟弟,她微微一笑。谁爱当那世家女谁当去,她只愿今生和家人亲亲密密,再也不入那侯府。做酱油,制香皂,平叛乱。农女一遭倾天下。本不想和皇家扯上关系,偏偏又被某个男人缠上。(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

    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喜田乐嫁

    喜田乐嫁

    张曦秀一睁眼,古代?穿越了?重生了!不错,就这么过吧,好歹看着是个官家小姐。不过,恶奴欺幼主?原来父母皆亡!不怕,张曦秀秀眉一立,斗恶奴拉幼弟,咱不过官小姐的日子,那就过地主田园新生活。
  • 带个中二病男主怎么打得过魔王

    带个中二病男主怎么打得过魔王

    这讲述了一个中二病晚期少年,与一个自称女神的,美丽女子穿越到异世界,但是。。。中二病勇者,傻瓜女神,健忘的旅行商人,一次只能发一发的大治愈术师,这样的队伍怎么可能打过魔王?
  • 贞子之环(全集)

    贞子之环(全集)

    《环溯》:主修古代史的女大学生春菜探访长野县井户尻遗址时,在文物馆中欣赏了一件缠绕着蛇发的女性土偶。一阵意外的电闪雷鸣之后,土偶头部的蛇却消失不见。之后,目睹这一现象的春菜全身变硬,住进医院,成为一座活的石像。她借一只鸟嘴凿击窗户,以二进制信息向数学老师柏田诚二告知了一个坐标。那个坐标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小点,贞子病毒正以水为媒介扩张……《环裂》:年轻的安藤孝则收到了一段网络视频:一个死刑犯的最后时刻。然而每次打开那段视频,绞死犯人的绳索都会往下滑,直至画面中只剩下悬空的悬索——犯人逃脱。这段视频威胁到安藤孝则的新婚妻子鲇川茜的性命,甚至威胁到他们即将出生的孩子。安藤孝则要保护的不仅是自己的家庭,还有他所处世界的秩序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