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73600000011

第11章 7、武王建周,周公辅主

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天下按照功劳的大小分封了为他出生入死的功臣和亲属。周武王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为他出生入死的功臣感到安慰,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当时商朝虽已灭亡,可残余力量仍然存在,而且势力还相当大,对刚刚建立的周王朝有不小的威胁。周武王为了安抚这部分残余力量的首领,把殷都全部留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并且封武庚为殷侯,同时派自己的三个兄弟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去帮助武庚治理殷都。说是帮助治理,实际上是为了防止武庚反叛,是监视武庚的。因此这三个人也被称为“三监”。

周武王这一做法,十分周密,他认为这样可以很好地控制武庚。但是周武王万万没有想到,几年之后,三监却和武庚联合起来,共同反叛朝廷。

周武王一生呕心沥血,勤于朝政,对待百姓也十分关心。由于操劳过度,不久,他就得了重病。可当时周武王的儿子只有13岁,年龄太小,武王放心不下。让谁辅佐幼主呢?周武王想找一个可靠的人,于是他想到了周公旦。临死前,周武王把周公旦叫到身边,请求他辅佐年幼无知的周成王。周武王拉着周公旦的手,亲切地说:“我周朝能否兴旺发达,我周朝臣民能否安康富足,千斤重担就交给你了。”周公旦为人忠厚,望着周武王深深地点了点头。

周武王不久便死了。周公便将国家这副担子挑了起来。他一方面辅佐幼主,让他读书,给他讲治国之道,让他知道历代前贤的优良品质,给他讲夏桀、商纣如何残暴,最后如何灭亡;另一方面周公修订制度,严明法纪。

周公日夜操劳,勤于朝政,自己很少有时间去休养,但他毫无怨言。可这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相反他却卷入了一场谣言之中。

渐渐地,周公发现身边的人有些不对劲,成王同他说话时,也和以前大不相同,言词闪烁,目光游离。周公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一天周公正在处理朝政事,召公和姜太公对周公说,他们想回到封地去,不想在宫中了。周公大吃一惊,不知为什么,忙问二人原因。召公和姜太公也不说谎,便答道:“外面人早已议论纷纷,说你独揽大权,独断专行,迟早有一天你会废了成王,自立为天子的。既然这样,我们也不想留在宫中了,我们只想到封地去。”周公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周公心想就连两位德高望重的功臣都不信任自己,自己怎么能不伤心欲绝呢?当时,周公老泪纵横,向二位表明了心迹,决不会自立为天子,只是想把幼主扶养成人。第二天周成王已满十五岁,周公为成王举行了“冠礼”仪式,然后将一切事安排妥当。

参加完成王“冠礼”仪式后,周公带着几名随从离开了镐京。周公此次离开镐京,是为了查明此事。不久他便查明了,造谣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亲兄弟,三监中的管叔鲜和蔡叔度。管叔鲜是文王的三儿子,而周公是四儿子。管叔鲜认为辅佐成王的人应该是他,按“兄终弟及”的习惯怎么能轮上周公呢?所以他心里愤愤不平,认为哥哥周武王也太偏心了,别人都有封地,却把他们派去只当一个监视的苦差事。他越想越不是滋味,总想找时机报复一下周公和周成王。他便和蔡叔度商量了一番,蔡叔度心里也不平衡,也是一肚子怨气。二人臭味相投,便想出了一条计策,散布谣言,说周公想废成王,自立天子。而纣王的儿子早知道武王派来三个弟弟是监督自己的,现听说管叔鲜和蔡叔度给周公造谣,心里乐开了花,巴不得周室闹内讧,好借此良机举兵反叛。

自从周公离开镐京后,武庚便和东夷首领以及一些边远小国加紧了联系,将反叛之事提上了日程。他们想利用周公不在朝中,而周成王年龄尚小这个天赐良机,举兵造反。

这一年,镐京一带连降暴雨,雨水之大,历史罕见,淹没了不少地方。周成五虽然年幼,可也十分关心周王朝的江山社稷,他看到暴雨不停,会殃百姓,整天夜不能眠。他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到祖庙祈祷占卜。在那里,周成王发现了一篇祷词,是周公写的。上面写着周公甘愿以自己的性命去代替周武王的性命,为了周王朝的江山社稷付出一切,死而后已。成王一看,感动得两眼含泪,这才明白自己错怪了周公。

成王立即派人将周公召回,请他继续辅佐朝政。周公回到镐京,立刻进行军事准备,他知道管叔鲜和蔡叔度既然敢造谣言,就很有可能造反。不出所料,没过几日,管蔡二人便会同武庚起兵造反。一些小国也不甘寂寞,跟着起哄,加入了反叛的行列。

周公早已做好了准备,他授权姜太公带领人马征服不服管辖的各个诸侯国,自己带领一部分人马去征服“三监”和武庚。三年过去,周公率领人马直接打到了殷都,将暴君武庚斩首示众。管叔鲜一看武庚被斩,知道已经没有能力反抗了,又无颜再见周公,便上吊自杀了。周公把蔡叔度、霍叔处两个无知的兄弟贬了职。

姜太公率领人马,经过几年的征战,征服了所有不服周朝管辖的诸侯国。

平定了叛乱,周王朝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周公东征之后,觉得镐京离东部中原地区很远,不便于控制,便决定在东部建立一座新都城——洛邑。自此,周朝便有了两个并立的都城。

几年之后,周公离开了镐京,去了新建的都城洛邑。周公到了洛邑后,继续为国事操劳,终于累垮了身体,在洛邑病死。周成王悲痛万分,以天子之礼将周公葬到文王、武王的墓地。

同类推荐
  • 伐戈

    伐戈

    时光变迁,岁月更迭,中原大地,战火连绵,谁能一主天下,谁又能笑傲江湖。河西一间小小书院,为何却引流天下学士?诸子百家,为何最后却分流天下?原本一介屌丝,为何却因一本破烂不堪残损的家谱而穿梭而来?秦始皇一统天下,为何却焚书坑儒?这里究竟隐藏着一段怎样不为人知的事情!
  • 节度天下二

    节度天下二

    他甘心平凡,上天却让他不能平凡。在这风云变幻的大地上,他将如何安然立世呢?*****再次开新书,四本完本VIP人品保证!求推荐!求收藏!求点击!感谢Q友羽墨泽友情制作封面。
  • 忠义榜

    忠义榜

    忠义榜依照罗田古镇,谭侯虎故事而展开!揭开一个个英雄的事迹,抒写尘封已久英雄的篇章!一代英豪谭侯虎!却在梦里陨落!当亲情和名利在一起的时候.....
  • 历史快餐.前四世纪:扩张步伐

    历史快餐.前四世纪:扩张步伐

    到公元前4世纪时,延续中国历史多年的封国开始告别历史舞台——齐国、晋国、郑国……相继灭亡;相互碰撞的火花则愈撞愈亮了——合纵抗秦、齐宋侵略、秦灭巴蜀……兵戎相见。公元前4世纪的西方世界很不安宁,城邦经济基础被破坏,希腊城邦危机发生;亚历山大国王率领马其顿大军东征波斯,剽悍的民族、地跨三洲的波斯帝国消亡,波斯文明也凋零于此。如同东方世界的战国一样,动乱的西方世界里,也诞生了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类的文明巨匠。
  • 燕荆刺秦

    燕荆刺秦

    孔子、孟子先秦儒家加二十多位女主角之红楼梦。
热门推荐
  •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金阙帝君三元真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那个熊猫要修仙

    那个熊猫要修仙

    灵气复苏,游戏世界降临,身为熊猫,是修仙还是打游戏?好纠结啊,还是当个咸鱼吧······“咦?我竟然抢了个系统腕表?”天下、剑三、天刀、古剑·····副本、jjc、战场······妖族、魔族、鬼域······还是修仙最重要。
  • 得到也在失去

    得到也在失去

    我的青梅竹马是痴女,可是她真的好可爱啊!
  • 除暴抗恶(中华美德)

    除暴抗恶(中华美德)

    我国古代清官继承了这种进步思想,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他们在任父母官时,能凭借手中的权力,不顾个人安危,除暴抗恶,除暴安民,抑恶扬善。在他们的努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他们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除恶务尽,大快人心。
  •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在岁月的年轮上,没有什么比青春的花朵更艳,在时空的隧道里,没有什么比青春的价格更高,青春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本书的语言就是如此,清新而舒畅,令人读来,爱不释手,更能深刻的体会到青春的意义、青春的别致!
  •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界变身之黑色蔷薇

    异界变身之黑色蔷薇

    她是一个天生的强盗,贪财怕死。刀锋之影,泰隆说着。她是一个天生的善良的大姐头,谁被人欺负了她都会帮着找回场子。一个学生打扮的男生一脸崇拜的说着。“该死的黑蔷薇,该死的蕾欧娜。”一只看着被盗一空的自己的家的黑龙咆哮着“什么,那个魔女来了,快关上门。”精灵女王恐惧的说着“为什么,为什么她那么的人可以拔出先知剑,我不服。”教廷之上,教皇悲切的看着拿着先知剑削水果的某个女人。到底她是谁呢,她在干什么呢,请大家期待吧
  • 仙魔论逍遥

    仙魔论逍遥

    朗朗逍遥何处,醉里逍遥且处。且看你我争个逍遥
  • 无限事

    无限事

    这里的女主叫莫忧。本文主要写莫忧揉碎重造的青春经历。多年来,她从一个单纯简单的小女孩,被现实一重又一重的打击给敲碎,并得了抑郁症,可是身边的那个人,他叫霍得,对她始终不离不弃,不远不近地守护她。他有温暖的怀抱,忠犬的笑容,他愿意拉她回来,即使不成,搭上自己也无所谓。她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体会到生之辛生之幸,慢慢地学会跟自己和解,跟身边人和解,跟这个社会和解,变得更加坚强,也学会如何从容面对这个世界。可是,平静之后,女主大学的男友重新出现,他无法放弃对女主多年来的爱,也无法释怀对她多年来的恨,带着这个心理接近她,不计结果。
  • 东阳日记

    东阳日记

    从曙光中清醒,在夜幕下老去,谢东阳,本应平凡却注定不平凡的人生,十八年前的雨夜,十八年后的帝都,红颜,霸业,是我的,必我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