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583800000006

第6章 大安改制(6)

王安石他原本也认为是可以信任的,但是王安石却辜负了他的信任。虽然他对王安石,依然存着一种类似于师生的情谊,但是熙宁二年、熙宁三年之时的那种信任,早已不再。

石越曾经也是可以信任的,这或者是世界上唯一曾经让他有朋友之谊的感觉的臣子,但是时间也这种关系变质。石越变成了他能干的大臣,但是因为太能干,便不能不被猜忌。

除此以外,如韩维、文彦博,都可以信任,但那只是君王对忠臣的信任而已!

只有赵顼自己知道,贵为天子的他,在身心疲惫之时,却找不到一个真正可以倾诉的对象,找不到一个靠背的地方。

想到这些,赵顼不由有点索然。

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石越在陕西毕竟是打了大胜仗。

不过,打赢了战争,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实际上,战争的时候,许多事情,他可以暂时搁置,不去理会,但是战争结束之后,这些问题却都必须一一面对。

现在,赵顼便搁了一肚子的问题,等待曹太后醒来。

让赵顼担心的是,曹太后的身体越来越差,绝非是寿年还长的景象。

“官家?”曹太后略带惊讶的呼唤,打断了赵顼的思绪。赵顼忙转过头去,却见曹太后已经醒来,正吃惊的望着自己。

“娘娘。”赵顼注视曹太后,微笑着唤道。

外间的女官早已听到动静,早已进来几个人,扶着曹太后坐起。曹太后斜靠在凤床上,挥手让女官宫女们出去,端详了赵顼一会,笑道:“官家如何还在此处?”

赵顼踌躇了一下,从袖中抽出一本奏章,递到曹太后面前,说道:“朕想请娘娘拿个主意。”

曹太后淡淡一笑,接过奏章,斜躺着翻阅起来。赵顼仔细观察着曹太后的神色,只见她开始时还从容平静,脸上看不出波澜,愈到后面,眉宇之间便锁得愈紧,最后双眉间竟是皱成一个“川”字了。耐心地等待曹太后读完奏折,赵顼沉声说道:“眼下西夏兵刚退,便有边帅互相攻讦,实非国家之福。况且朝中还有几件大事,亦不能不办,许多事情如同乱麻一般交杂,朕实是深以为忧。”

曹太后微微颔头,又问道:“这只是石越弹劾高遵裕的折子,高遵裕自己不曾有折子进呈么?卫尉寺又有何说法?”

“高遵裕前后递进来两封奏章,一封是奏闻战况,并弹劾石越处置失当,置失陷名城,使狄詠殉国、何畏之等诸将或死或失踪,上万百姓沦于敌手。另一封却是自辩的折子。遵裕言西夏攻平夏城甚急,他手中可调之兵尽数派往平夏城协助种谊,接到石越求援之令后立即征调兵马救援,只不过是拖延了些时日。遵裕且说,缘边州军,向来各有辖区。各州军分驻兵马,互为犄角,虽不能大胜,亦不致有失。渭州兵马首先当防渭州之寇,而环庆自有种谔之兵。石越以文臣典军,不晓军事,冒险用兵,尽起环庆之兵往延州,又调环州知州张守约领长安兵,使环庆无名将,方有环州之败。此番大胜,不过是一时侥幸。设使夏主不往绥德,改攻环庆,长安以西,非大宋所有。石越轻率行事,是拿陕西军民、朝廷土地博一己之功名云云。”

曹太后只是静静聆听,没有插话,脸上亦无异样之色。

却听赵顼又说道:“石越的奏折,娘娘已经见着。战前他已画好方略,熙河之兵仓促间难以调动,石越令其牵制西夏西南之敌,使其不敢妄动——这点朕是深以然为的,兵法说,千里趋利,必阙上将军。便使征调熙河兵,亦是疲惫不能用,且熙河素有重兵,又为西夏所瞩目,其地归化未久,蕃部尚未完全归心,一旦调动,更易泄露军机,此所得不足以偿所失者——而以种谊守平夏,以高遵裕宿将重臣,居中策应平夏与环庆。石越与诸将事先已侦得环庆是仁多澣领兵,知其与梁氏有隙,故盛设疑兵,使其不敢攻环庆。而倾环庆之兵往延绥。不料仁多澣不知何故,又起兵入寇,按事先之约,则遵裕当起渭州之兵往援,则环庆不至有失。又言狄詠守城十日,若遵裕之兵早至,环州不当失陷,狄詠不必死国。是以石越劾其轻慢军机之罪。”

虽然是名将之后,但是曹太后毕竟是女子,并不懂军事,但是对于处理纠纷,平衡各种关系,稳固权力,却自有自己的见解。实际上做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只要知道这些就足够了。她不动声色的听赵顼说完,沉吟了一会,又问道:“其余诸将又是何说法?”

“大抵渭州将帅、军法官,皆言平夏城战事甚急,而遵裕之兵,除去渭州守备,皆派往平夏。种谊亦言敌攻平夏城日急,确是事实。由是观之,遵裕非是故意轻慢。卫尉寺呈渭州神锐军都虞候之报告,亦道渭州实无兵可派,而遵裕是临时征集。朕想遵裕本是戚里,为人素来忠朴,为国守边有年,颇得蕃汉将士之心,是国家重臣名将,非不知轻重之人。且其方处疑忌之地,是待罪之身,石越用之,是使遵裕有戴罪立功之机会。遵裕与越,素无怨隙,论之则是越于遵裕有恩,何以遵裕竟要陷石越于死?此事不合常理。或其确有苦衷,亦不可知。”

“官家可问过枢府?”

赵顼脸上泛出苦笑之色,“文彦博以为,高遵裕不能调兵或有苦衷,此事尚须查证。至于其指责石越不会用兵,以陕西为赌注,则不过是攻讦之辞,当严辞切责。缘边州军,旧制确是各自防守,互相救援,故此于各紧要处分驻大军。然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不知道夏人将从何处入寇,而朝廷有守土护民之责,不可轻易委之予敌。现今既已事先得知夏人进犯方向,不集中兵力严阵以待之,而依旧使各州军分兵自守,虽为稳妥,却是误国之臣。此中智以上不为,何况石越。”

“文彦博是公允之论。”

“但王韶却以为,当斩遵裕以号令三军。”

曹太后略觉惊讶,诧道:“为何?”她惊讶的并非王韶主张要斩高遵裕,而是王韶素与石越不投契,此番却为石越说辞。不过赵顼却不免会错意,解释道:“王韶以为朝廷置安抚使,本意便是要节制沿边诸帅,以御外寇。诸州府军监郡守及缘边边帅,虽有直达两府之权,但每至战时,则不得违背帅臣节制,否则安抚司之设,再无用处。王韶又以为高遵裕之辞,皆是诡辩,环庆危在旦夕,高遵裕典兵日久,岂有临时征集军队之理?况临时征集之守军,不过不能战之厢军、乡兵,又有何用?他若无兵可派,便当径直回报石越无兵可派,不得以诡辞欺瞒主帅。是以王韶以为,凭此一状,便当斩高遵裕以明军令。”

“王韶之论,虽不无道理。然他之见识,毕竟不如文彦博。”曹太后听完,轻轻的评价了一句。

赵顼微微端正身子,认真的听着。

曹太后又继续说道:“祖宗惩于唐藩镇之祸,于边帅之置,实有深意。此次西夏来势汹汹,但依祖宗旧制,虽然不能有此大胜,但是只须边臣守御得法,亦不当有倾覆之危。只是缘边百姓,难免要受些灾难。”她见赵顼的嘴唇轻轻动了一下,似有话要说,不由微笑道:“官家且莫急,先听我说完。”

“是。”

“我并非是说石越不是。但凡天下之理,有一利必有一弊。旧法御敌,虽无大弊,却不能有大利。虽能阻住西夏之兵,却不免今岁去了,明年复来,边患终是无穷无尽。况且天子为万民父母,使百姓沦入夷狄之手,为人父母者岂能泰然?此不得已之法。”

“娘娘说得甚是。”

“石越此番御敌,几乎有机会毕其功于一役,若非天降大雪,使西夏人侥幸逃脱,西北之局势,几乎一战而定。我虽一妇人,亦知此实为百年难遇之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比起环庆那一点点风险来,其利远大于弊,便如文彦博之言,中智以上,可知取舍。只是其事亦须杀伐果断方敢施行,若是碌碌之辈,虽知良机难遇,亦只能坐视。石越以一文臣,能行此事,是其能也。且他又能亲自坐镇庆州,胆色不逊于古之名臣,以一文臣能此,尤是难能可贵。此等事不可处处求全责备,我虽是女流,不懂兵事,但却知世间之理不变。试想若石越既能在绥德伏兵破敌,又能使其余各处不冒一点风险,本朝百年来岂无名将?陕西一路若有此实力,西夏早已为大宋一郡,何必待石越来做?况且夏人并非愚蠢,若陕西有此实力,其又岂敢犯我边境?是其知我大宋力不能为此,方敢狂妄干犯天威。”

赵顼细听曹太后分析,心中不由甚是钦佩。他知道曹太后既不知兵事,又不懂陕西的实力究竟如何,但是她一一条析,却是毫厘无差,与文彦博的话大多契合。“果然天下才智之士,所见略同。”赵顼不由在心里暗暗感叹。

曹太后一口气说了许多话,气力不免有点接继不上,停了好久,方继续说道:“若我所见不错,那石越是有功无过,遵裕之辞,多是攻讦。”

“朕理会得……但……”赵顼考虑着如何置辞。

曹太后微笑望着赵顼,笑道:“我知道官家所忧者何事。高遵裕是否不听石越军令真假不知,但是他攻讦石越,却是事实。若按理而言,则高遵裕须严惩,再派枢府与卫尉寺,前往查验。他前罪未了,又添新过,虽然不可能如王韶所言,岂码也要落个某州安置之罪。但是,我却以为,此番高遵裕却不便重惩。”

赵顼听曹太后说中自己的心事,当下忙说道:“娘娘说得甚是。只是石越弹章言辞激烈,眼下朝中有一帮大臣御史,亦颇觉不平。若不处置,却怕内则不能安朝野议论,外则难服石越边将之心。”

曹太后略停了一会,说道:“石越立下这般大功,声名大盛,若是遵裕以戚里之亲,宿将重臣之名,犹以不服号令之名得罪,是日后边将再无人敢轻慢石越之令。如此则是朝廷假石越威仪过甚,于石越本人,亦非好事。古来善始者不必善终,官家当慎之。若是恐谏官御史不愿善了,我倒有一策。”

“还请娘娘赐教。”

“官家还记得章惇的案子可曾结了?”

赵顼一愣,望着曹太后,心中忽然一动,拍手笑道:“朕已知道了。果然是妙策。”

曹太后含笑点头,悠悠说道:“只是官家须给你母后家留几分体面。”

“朕理会得。”赵顼连忙笑着答应。他这几日来,最为难的便是不知如何处置高遵裕之事。高遵裕是不是故意不发援兵,赵顼根本不可能凭着几封奏章分辨清楚。几个宰臣或为高遵裕辩护,或为石越说话,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若依王韶所言,高遵裕的辩辞是勉强了一点,但却也并非完全说不通。何况,就算是王韶,也说不出高遵裕有何理由要置石越于死地。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站在赵顼的角度来看,若是打了败仗,那还有必要找一个替死鬼来向天下做一个解释,但现在既然是打了胜仗,这点“小小的”纠纷,根本不是重点。真正要紧的,还是如何在石越与高遵裕之间寻一个平衡点。

对于高遵裕,如果处罚重了的话,既怕使石越威仪过甚,又毕竟念在是自己舅舅家,不好太过狠辣;但若是不处置或处置轻了,休说石越不答应,朝中的御史谏官,还有一些如王韶这样的大臣,都不会善罢干休,他素知这些臣子的脾气,可不是皇帝一道诏书能打发的。因此,他为难了许久,总算这次找到了法门,心里不由感觉大大松了口气。

赵顼打扰曹太后已久,事情既了,便准备告辞离开,便在他起身的那一瞬,便见曹太后身子一晃,仰身便往后倒去。赵顼心中一惊,连忙伸手去扶,却见曹太后早已倒在床上,昏了过去。

“娘娘!娘娘!太医!来人,快宣太医!”

在赵顼慌乱的高呼声下,慈寿殿很快就乱了套,慌了神的女官宫女们到处跑动喊叫,内侍们穿进穿出,很快,曹太后忽然昏倒的消息,便传遍了个整个禁中。二后(皇太后与皇后)四妃以下,所有的嫔妃带着尚未开府的皇子皇女,很快都来到慈寿殿外请安。但除了二后四妃之外,所有人都被挡在殿外。但没有诏旨,却没有人敢走。慈寿殿外顿时聚集了黑鸦鸦的人群,一些嫔妃低声的抽泣着,还有一些人则口中喃喃有词念起佛来。

不久,宰相吕惠卿、枢使文彦博也率领文臣百官,写好请安折子递了进来。在吕卿惠的安排下,有司开始准备祈祷祭祀,到了下午,开封府内的宫观就自觉开始为太皇太后祷福……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经历过四代皇帝,曾经垂帘听政,在臣民心中享有极高声望的太皇太后曹氏,正处在病危当中。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言,曹太后的病危,自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大宋朝廷中的大臣而言,这却是了不得的大事。

66.

熙宁蕃坊,宝云斋。

一个从外表看起来约是三四十岁的中年男子,正在仔细地欣赏着一块“麒麟竭”。宝云斋的掌柜阿卡尔多不时地用夹杂着尊敬与好奇的目光,打量这位普通儒士打扮的客人。阿卡尔多虽然来到这座“天堂般的城市”不到三个月,但是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却一能看出眼前的这个客人,身份非比寻常。

宝云斋位于汴京城西南蔡河水门附近。在这里,有一块约占有三条巷子的区域,这是最近开封府独特的景观之一。这块地区,是两年前由开封府开辟出来的新蕃坊,东京市民通常管这里叫“熙宁蕃坊”。

熙宁蕃坊是汴京城的胡人聚居区之一,也是其中最新建的一个。与之前的蕃坊不同,这里聚居的蕃人,除了海外来的胡商之外,还有众多在汴京读书的蕃部继承人与他们的跟随。所以,这几条巷子中,既不乏高门大户,也有热闹的街市。但是穿行其中的,却绝不止胡商蕃人,许许多多的汴京市民,甚至是儒生士子、朝廷官员,都喜欢来这里探异。因为在这里能买到许许多多稀奇古怪的东西。而在众多的店铺当中,宝云斋只是其中平平无奇的一家。

“这块麒麟竭,是产于大食国的么?”中年男子没有回头看阿卡尔多,他的语气中有一点居高临下的味道。虽然到汴京时日尚浅,但是若从跨入凌牙门那一天算起,阿卡尔多来大宋,却也快三年的时间了,颇有语言天份的他,基本上可以听懂汴京官话了——当然,他既便没有学汉语,也能听懂中年男子语气中的那种味道。“这是一个官员。”他在心里做出了判断,一面快步上前,在一个适当的距离处站下来,用带着礼貌的微笑的表情,操着对外国人来说已算是相当流利的汉语说道:“大人,这是索科特拉岛……麒麟竭……上品。”

中年男子皱了皱眉,对这个回答并不满意。事实上,他并不知道“索科特拉岛”在什么地方。

“罢了。”中年男子自言自语地说道:“这块麒麟竭血色莹如镜面,料也不是次品。”

“替我包了。”

“是,大人。”阿卡尔多恭敬的答应着,心里一面盘算着如何更有技巧的向这位不喜欢旁人多语的宋朝官员推销别的商品。

忽然,那个中年男子眼中闪出奇异的光芒,这次他注意到了这个胡人对他的称谓。

“你叫我什么?”

阿卡尔多一脸茫然的望着中年男子,问道:“大人?”

中年男子又问了一次:“你这胡商如何便叫我‘大人’?”

阿卡尔多笑道:“我看大人举止神态,大官,一定是……”

中年男子闻言不禁怔了一下,下意识的看了自己一眼,又抬头打量面前的胡商。阿卡尔多的观察没有错,这个中年男子,的确是大宋朝廷的官员——待罪在身的卫尉寺卿章惇。

身陷一桩大案之中,几乎身败名裂的章惇,并没有和普通待罪在身的官员们一样,躲在府里寝食不安,不敢出门。在章惇看来,事情既然已经到了最坏的地步,就更没有为难自己的理由。这几个月来,他把东京各个热闹所在,都挨次逛了个遍,丝毫不介意御史在他原有的罪名上再加一条死不悔改的罪状。当然,无论表面上如何,章惇的心情,总是高兴不起来的。他回复书生时代的行径,来逛逛街市,其实也不过是排遣之意。

同类推荐
  • 沿途风景,最美是你

    沿途风景,最美是你

    一个富有理性的她,遇上富有知性的五好青年之后, 一场不期而遇甚至略微掉节操的爱情故事彻底展开。
  • 李国文小说自选集

    李国文小说自选集

    收入作者代表性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有的与作者的人生命运直接相关,具有历史的标志意义;有的则代表着其小说创作各个时期的风格与特点。这些作品普遍关注社会现实,写世态,写人情,写众生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 孔子

    孔子

    日本文学大师井上靖毕生压轴杰作,获野间文艺奖,被誉为“历史小说明珠”。孔子一介教书匠,为何要周游列国?孔子有如一个流浪汉,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粉丝?孔子什么时候开始有“治世”的想法的?孔子何以能够在那么战火硝烟、礼崩乐坏的乱世中脱颖而出?一部《论语》何以成为世代君王的必修之书?孔子的思想为什么能够成为广袤的东方两千多年的“圣经”?一言以问:孔子成为“孔子”的核心秘密是什么?
  • 脸色

    脸色

    小说以机关传达室守门人为视点,通过机关人形形色色的脸色,窥视谁得意走红,谁失宠去势,别有一番意味。如果要多此一举给《脸色》定一个什么调子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世情小说,其中除了官场人事外,还有一些篇什是关于世俗人情的。
  • 2017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2017中国年度作品·短篇小说

    刘庆邦、鲁敏、王祥夫、邵丽、张悦然等20位作家的20篇佳作,题材丰富,构思精巧,细节生动,语言凝练,无论表现祖孙三代直面戏里戏外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平常男女出家与还俗的纠结,还是不经意间聚在一起喝酒,自说自话,然后各走各路的一女两男,一个男人听另一个男人倾诉情感经历,等等,在再现人性的丰富与复杂方面,展示出优良的品质。本书由小说界选家从全国多种文学刊物中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7年度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
热门推荐
  • 快穿之劳资莫得感情

    快穿之劳资莫得感情

    有一个深藏不露的宿主是什么感觉?!头秃,头秃,头秃有一个随意在小世界打人的宿主是什么感觉?!崩溃,崩溃,崩溃有一个快穿,不为别的只为开心的宿主是什么感觉?!**!**!**!你这么流批还快穿!是不是闲的!某只大佬:“还真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气争仙

    一气争仙

    盘古开天,三千神魔化为三千世界,在无尽岁月里等待那再出世的一刻。混沌至宝,即便破碎也存一丝再起之心,再战洪荒。一切成败,缘于气运!看山镇孩童,如何把握气运,一气争仙!
  • 帝少溺宠邪魅男神是女生

    帝少溺宠邪魅男神是女生

    (女伴男装)国际巨星殷洛回国后,“男神回国第一天出柜了!”粉丝纷纷发言反驳:不信不信。当即,男神一条微博“小哥哥唇真软~”粉丝们:……啪,脸真疼几个月后,男神又发微博“媳妇真贤惠!(附带照片)”微博又炸了“国民男神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收柜了!”粉丝们泪目:呜呜,男神求回去……只是,某些知情人士看着那张分外熟悉的脸,想起在工作上雷厉风行的某总裁,风中凌乱了。又看着“媳妇”“女装”,心中突然发现了一个不得了的秘密。某天,记者爆料“实锤!男神惊现私生子。”(媳妇)君黎瀛:我生的,有意见某天,小奶包对着君黎瀛道:“我是要叫你妈妈,还是要叫你爸爸?”君黎瀛:……神他妈妈妈,老子是男的!谁知道你亲妈是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后来,男神自爆“你们的男神其实是个小公举呦~”粉丝们:……世界如此复杂,我却如此单、蠢。后来的后来,君黎瀛问殷洛“爸爸变妈妈??”
  • 快穿之大佬别闹

    快穿之大佬别闹

    系统以为自己绑定了一只只有美貌而没脑子,只知修炼而不知世故的纯情小狐狸。岂料,结果却是这样!女主:姐姐,姐姐,你好美啊,可以做朋友吗?男主:小兮,你要相信我,我的心永远是你的!某兮:呵呵~某男:哦~我的心也是你的哦~某兮:……大佬,别呀!
  • 注定的青春

    注定的青春

    很多人说往事不堪回首,因为很多人的青春是虚度过来的。很多人后悔青春如果不虚度不会成为现在一事无成的自己。可是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会虚度自己的青春,这也许是种注定的命运。我们的家庭关系,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经历等等都可能注定我们的命运,注定我们青春的命运,注定我们是否在充实自己的青春还是虚度我们的青春。我们不需要逃避我们的青春过的多么悲惨,甚至逃避我们以前不堪的往事。我们不需要后悔我们虚度了自己的青春,使得现在的我们一世无成。我们更不需要羡慕别人的青春过的多么美好,即使是过的比你好一千,一万倍。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将被无知、无力、无为所注定着.....
  • 一品鬼仙

    一品鬼仙

    王爷外室之女,挣扎人世,不得善终。无意踏入仙途,天地人三界均视她为异类。不容于世也罢,以怨为利,以血为食。怎么也得为自己拼出一条生路来。
  • 黑色书籍

    黑色书籍

    我们一起看太阳爬上来,直到太阳爬不动了,就手牵手忘乎时间的奔路、打闹!
  • 惊蛰与心迹

    惊蛰与心迹

    一片有关人生哲理和惊蛰得散文,由发散的思想串联人生的点点滴滴
  • 冥渊偏远

    冥渊偏远

    一尊冥渊的洋菩萨为了重获自由从异界召唤了一名本是大叔的少女并一起奋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