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611900000039

第39章 名人撷英(1)

当代名贤刘蕡(fei)

刘蕡,字去华,唐代昌平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人之一。《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他的记载。

刘蕡生于唐宪宗太和初,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中进士。他博学善文,尤精《左氏春秋》。与朋友志士交往,好谈王霸大略,沉稳有谋,耿介嫉恶,言及世务,慨然有济世之志。

刘蕡生活的年代,正是宦官专权的唐代晚期,朝政腐败,宦官擅权。国不安宁民不聊生。元和十五年(820年)正月,发生大太监陈宏志宫廷毒死宪宗事件,朝廷内外一片混乱。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成了当时国家两大祸患。从宪宗至昭宗历百年九帝,其中有七帝是由太监拥立的。太监总揽朝正,皇帝成了傀儡,皇帝稍不如太监之意,即被废黜、迫害,或另立新君。敬帝李湛只当了两年皇帝,年仅十八岁就被谋害。

文宗李昂继位后,深感宦官擅权之苦,弑杀先帝之阉党竟在自己左右,心怀愤慨,寝食不安,意欲扭转这种局面,因此于太和二年(828年)下诏,恭俭求理,策试贤良。

刘蕡虽已在保历二年既已中了进士,但未录为官。这次他又前去应试,参加应试者百余人,策对的均为寻常事物,平庸之见。唯有刘蕡在册对中直言极谏,切论黄门太横,将危社稷,痛斥宦官之危害。

刘蕡以史为鉴,列举春秋、秦汉以来的大量史实有理有据的痛击时弊,直指阉党。他在策论中尖锐的指出,已经出现“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的危险征兆。原因就在于“祸起萧墙,奸生帷幄”。明确提出“任贤惕历,宵衣旰食,罢黜左右之奸佞,进肱骨之大臣”的涉及国家根本改革主张。刘蕡还就“灾旱竟岁,播种愆时”,“国廪罕蓄乏九年之储”,太学“生徒多堕业”,“俗堕风靡,积讹成蠹”等各种社会问题,精辟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刘蕡在策论最后表示:“臣闻晁错为汉画削诸候之策,非不知祸将至也。忠臣之心壮夫之节,苟利社稷,死无海焉。今臣非不知言发而祸应,计行而身戳,盖所以痛社稷之危,哀人生之困,岂忍姑息时忌,窃陛下一命之宠哉”!刘蕡深知这样做,有杀身之祸,但是面对国家危难,不愿苟且偷安,宁可一死,也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这充分体现了他为国为民、无私无畏的高尚品格和伟大思想。

刘蕡的策论,言辞激切,直指奸佞,击中时弊,深为考官冯宿、厐严所叹服,以为汉之晁、董,无以过之。但他们都惧怕宦官的权势,不敢录取,时登科者22人,监考官们传读其文,不禁哗然,均为其鸣不平,未免招惹是非,招致宦官降罪,最后弃之。登科者谓之曰:“刘蕡不第,我辈登科,实厚颜矣!”上疏,愿以所授之官让蕡,未允。自此蕡不得仕于朝。后被大臣令狐楚、牛僧儒辟为从事,侍为师友。由于刘蕡坚持正义,不畏权势,与宦官势不两立,腐败权臣对他恨之入骨,为宦官所嫉,诬以罪,贬柳州司户参军,卒后葬柳州城郊。唐昭宗时,感其正直敢言,追赠为左谏议大夫,谥文节,封昌平侯。柳州人念其功德,和已故柳州刺史柳宗元之厚恩,在柳州市郊修建了“二贤祠”。

元泰定二年,(1325年),在旧县东南五里,为之建祠,并设谏议书院。至正年间,又将祠堂改建城东,昝政许有壬为之撰文立碑。到了明朝景泰三年,旧县迁至永安城,刘蕡祠随之迁于永安城孔庙以西。明中叶,在城南十二里西沙屯建祠。崇祯五年(1632年)在此祠立碑,碑文为董其昌手书。清光绪年间,又在祠前立“刘蕡故里”碑。

刘蕡生前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挚友。刘蕡死后,李曾有诗相吊其一曰“哭刘司户”。诗曰:“路有论冤谪,言皆在中兴。空间迁贾谊,不待相孙弘。江阔难回首,天高但抚膺。去年相送地,春雪满黄陵。”其二,“吊刘蕡”,诗曰:“上帝深居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广陵别后春涛隔,湓口书来秋雨飞。只有安仁能作诔,何曾宋玉解招魂。平生风义兼师友,不能同君哭寝门。“表达了对死者深切怀念和衷心敬佩之情。

一个登科未仕之人,又无政绩可言,何以遭人敬仰之至?虽唐人而明清两朝均不忘为其建祠,又为其重修故里?三朝而重祭贤人,这说明上至君主,下至仁人志士均推崇忠义贤达、刚正不阿。历朝均有奸佞之臣,何不推崇?而与唾之,这说明忠奸自有公论。人们推崇正义,藐视邪恶,憎恶有害于社稷、民族与尔虞我诈之小人;唯正义为世人所敬仰。弘扬正气,抨击邪恶是我民族振兴之魂,之精髓也。思古悦今,这足以发人深省。

不颂功德的史学家崔学履

崔学履,明代昌平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尚宝寺少卿。嘉靖四十二年(1564年)编纂《昌平州志》历时四年。

书中涉及地理、陵制、祭祀礼治、田赋、礼典制、官司志、人物志、杂志等八个部分。细则中涉及到祭祀诗、地理沿革、疆域、风俗、户口、贡额、郡历、主政、镇守、文庙、儒学、名宦、乡贤、寺院、书院古迹、坟墓、桥梁等。

因于隆庆元年成书,故称《隆庆昌平州志》。其是保存下来最早的一部昌平志书。内容极为丰富广泛,记述了明朝自洪武至嘉靖二百年间方方面面的史实及数据。简括有体,各卷皆序其意,中详其实,各附与论断。远者可考,近者具议,不繁访问,而俱得其实。

现代一些史学者看后认为:这部书的可贵之处,在于留意当地民生大计。如他在卷四《田赋志》中说:“夫我昌郡盖与其他郡扈不同,今州城内建有八陵,而每陵之设必有果园,必有皇庄;又奏拨民间地土为护陵,此势之所不容者己也。二百年来,州之地土属之官而不在民者不下数百顷,且在官者皆附郭之田、膏腴之地;而州民不无失业之苦、绝产之望,如之何民不穷且毙耶!”

崔氏的话是有根据的,《田赋志》中详细载了自明代洪武(1368年)至嘉靖(1567年)二百年间的土地、田赋、户数、人口的数据。如洪武时昌平纳赋土地为4011顷12亩,到嘉靖时,只有3366顷72亩了。其间减少了445顷40亩;田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夏税小麦6223石6斗,人丁丝11445两,农桑丝754两,秋粮粟米14527石7斗,稻米994石1斗。景泰四年(1453年),夏税小麦6086石5斗,人丁丝9374两农桑丝748两。秋粮粟米14875石5斗,稻米674石1斗。

上述两项数据相比较,稍有升降,但由于纳赋土地减少,嘉靖时田赋则大大增加了。

户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3680户,16946口人。到脆氏编纂州志时,户数、人丁就大幅度下降了。所以他异常沉痛的哀叹说:“盖州城现存人丁,大约不足六千名耳,今乃招去一千八百余名。原州民万有六千丁,二百年来逃亡过半,止有八千余丁;后遭庚戍虏贼杀伤,又去二千余名。今于六千之中又去四分之一而为军,则所存者几何?”“今使千八百而为军,其势必夺千八百之民力。凡此农民为壮丁也,必抛万八千之民田。近例军严,春秋两防,民既为军,春则失其耕播,秋则失其收获。夫苟一时之利,而失终身之业,彼将何以为心哉!”

其后田赋不断增加,而边税农户却日益减少,到了明代后期就更加严重了。由于陵园、陵户均享有不纳税、不服役的特权,所以,全部赋役都压在了具有贫瘠土地和贫弱之丁的身上,因而,这些贫弱之丁的生活,仅限糊口。据万历年史继偕记载:万历中叶,盖昌平土地原额四千三百余顷,而民丁一万三千九百有奇。频年以来,地亏十之四,而丁则亏其九;民土减昔,征输倍昔。

由此可见,明代晚期,昌平地方是以十分之六的贫瘠土地,十分之一的贫弱之丁承担了较洪武、永乐时尤重的赋役。男丁减少的原因,除了充军应役,再者一部分转为陵户外,其余大部分是由于承担不了繁重的赋役而离乡远走了。

仅据上例就可知《崔志》的历史价值了。崔氏一改官僚歌功颂德虚以功名的弊端,真实的记述了明代从洪武至嘉靖二百年间诸方面的史实,不为当时权势者鉴赏,所以,《隆庆昌平州志》印数不多,流传不广。四十年代在北京图书馆仅发现一部,浙江天一阁藏四至八卷。据说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一部。如今已成珍稀之佳志。有评说说就其内容史实和观点来看,比起歌颂“皇德”的《光绪昌平州志》,犹有价值,这是不过分的。

崔学履爱乡梓,他亲历了明代中晚期,目睹了朝政腐败,民不聊生的凄惨景况,他忧国忧民之情凝溢于这部史书的字里行间。为后人如实的展示了明中后期的历史、经济实况,“简括有体,有辙可循”而且使后来人从中受益匪浅。

崔学履踏遍了昌平的山山水水,系心研究亲览州境内的名胜古迹,择其优定为《燕平八景》,并绘图做诗已记。由此“燕平八景”名声大振,脍炙人口。“燕平八景”历经沧桑,有些景点早已不复存在,但有些在崔学履的诗中,仍可得知当年的美景盛况。如“安济春流”,崔学履七律诗是这样写的:“沙河南去锦帆稠,春水偏宜估客舟。共指灵源同潞水,喜看幽州即沧州。尽多沙渚眠鸥鸟,欲傍星槎犯斗牛。畿辅名区多胜绝,楚云湘月共悠悠。”又五言绝句:“野岸沙明燕,河桥柳啭莺。雪消春涨稳,渔艇来去轻。”

历史上有许多志书,作者多为帝王宠幸之臣,带着帝王的偏见与眼镜去看待、解读历史,记录历史,很多称颂不实之词,扭曲事实之意在所难免。对于民间疾苦、朝廷弊端、史实存在多与回避。所以这就提醒人们,在参考史书时加以去伪存真的筛选,绝不可妄以摘考作为依据。要以史实为据。像《崔志》如此之真实的正考实是难能可贵。我们不得不报以恭敬之情。

明末抗清将领孙祖寿

孙祖寿,字必之,祖籍河南汴梁陈州(今河南淮阳人)。其祖上辅佐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南征北战,授指挥,后又跟随成祖朱棣北征。朱棣称帝后迁都北京,成祖死后葬昌平天寿山,调以昌平长陵卫守护帝陵。

孙祖寿生年不详,青年时代是随祖上在昌平县度过的。因受先祖教诲,幼年学习武功,擅长文学,才华出众,乡人们誉为彬雅称号。祖寿身材高大魁梧,相貌端庄。万历年间在蓟镇出任标营都司时,督抚询问他为军应具备那些条件?回答:作为军队的统帅,最根本的是熟练使用弓箭、剑戟与敌作战,吟诗做文章是次要的。当场演练射箭,射十箭有九箭中靶,又测试他的抢功,动作刚劲,武功惊人。在场观看的刘老督抚,观之精神焕发,称赞孙祖寿是有文韬武略的全才。

祖寿妻张氏,夫妻恩爱至深。祖寿在保镇任上,病重入药,张氏割臂为丈夫疗疾,丈夫病愈,妻子却病逝了。祖寿对儿子教育很注重节义。祖寿妻死后,大帅部将赠其子五百重金而不受,后来祖寿赞扬其子做得对,说:汝受馈而不受,和吾心意,男儿当以报效国家为大任,汝若受之为家法所不容。

孙祖寿在军旅生涯中,对训练军队,整肃纪律,功劳卓著,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寿考上武进士,23年后,才授予保镇固关守备。保镇为万里长城四镇三关要冲,处于山陕峡谷之间,是山西至陕西的交通要道。该地的军旅和乡民性彪悍粗野无礼。孙守备为改善当地民风,除加强军队训练外,还在保镇一带开办学校教育青少年,并以乡规民约形式,在民众中开展尊老爱幼教育,收到很好效果。民风大变,民心归顺,参加军队为国效力的人越来越多。仅从民众自愿捐资修建各种房屋380间一事。可以窥其全貌。祖寿在保镇驻守八年,使保镇发生巨大变化,但一直没得到上司提升。原因是祖寿为人正派、性耿直、办事公道不媚上。

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孙祖寿以大将军身份,领蓟镇西协,住遵化。到任后他看到军心涣散,武备松懈,刑罚不利,号令不行,整个军队失去了战斗力。这种状况使他心绪不安,经过深入调查后,认为主要弊端是军队中贪污受贿、腐败风气严重。他下定决心采取措施,整顿军队。大搞反腐倡廉,革陋习,清占役、禁馈赠、绝请托,严格执法,赏罚严明,自副、参以下有不胜任不称职的,都革除军职。这一整军运动,使全军上下为止震惊,使一些违法乱纪的人胆战心惊。

孙祖寿,武功超群,英勇善战,战殁沙场,实践了“男儿当格斗横尸战场中”的夙愿。在任蓟镇总标营都司时,蓟镇松棚一带经常有敌寇骚扰,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满洲努尔哈赤进犯,敌人善用长矛作战,一次祖寿迎战,敌人凶狠的刺向他的胸肋部,祖寿奋力的将长矛挟住,并挥刀砍敌胳膊,敌人丢弃长矛逃跑了。一次为防敌人偷袭,在佛儿山设下伏兵,敌寇至,猛出击,杀敌和俘获敌军无数。

天启元年(1621年),孙祖寿补蓟镇标下参将。辽阳失陷后,溃军欲投山海关督抚而不受。各部溃众愤而欲攻关,孙祖寿出关收编了溃兵,避免了一场内乱,督抚表彰他的功劳,调为中协副将。后又使之领导西协,驻守遵化。天启七年(1627年)受袁崇焕排挤,以犯上罪割去军职。孙祖寿回到昌平乡闾后,仍致力于报效国家,他变卖家产,招募乡勇达数千人。因授予他招练总兵,做些管护山林等事。崇祯二年(1629年),满洲多尔衮再犯明京,蓟镇三屯、遵化失守,朝廷惊恐万分,崇祯怀疑袁崇焕背着朝廷迎敌议和,将他罢职入狱。吏部侍郎成基命奏请招用故辅,孙承宗督师御敌。满军急流勇进连破蓟州、三河、顺义,孙承宗率部驰御通州城。这时多尔衮已兵临永定门外,总兵满桂与总兵孙祖寿佩挂上阵,迎敌于北京东南郊凉水河一带。孙与满各守一阵地,在敌人强力攻势下,满桂军不支,孙突围解救桂军,与敌交锋中,孙被流矢射中前额而殁。祖寿殉国朝廷震悼,赐“廉威忠勇”四字,立祠祭奠,晋升三级授少保衔,在当年鼓楼西街立少保牌坊,褒其为国建功,供后人缅怀。孙之尸骨葬昌平西龙虎台,有墓志铭留于后世;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土匪盗墓成风,保护不利,墓冢与碑现已无存。能使史学者所雷同复述的是,历代忠臣壮勇,为民族社稷披肝沥胆,最后多是以悲壮的结局而告终,不是战死疆场就是被奸臣所害。倒是那些饱读经书,善于阿谀之徒,终与得志,虽不耻但功就千秋,为不平所不平,这大概就是历史给人们的提示。

世世英雄几多回,江山忠骨万具灰。

社稷更替终难改,仰天怅恨是与非。

血溅七尺青锋剑,跃马犹罕终不悔。

青山垂泪功不沫,留待英名万载垂。

麻兆庆与《昌平外志》

麻兆庆,字余斋,别号巩华旧友,榆荫主人,今阳坊镇西贯市村人。生于清道光年间(1835年1月20日),光绪(1900年10月12日)病逝。终年66岁。

麻氏先祖是山东武定府(今山东惠民市)麻家庄人,何年迁来北京不详,麻兆庆的曾祖父麻宸在乾隆中叶出任过甘肃张掖令(县令)。罢官后迁到西宁。其祖父麻世瑛病故西宁后,其父麻润投奔当时住在西贯市村的叔父麻兆琚处,麻兆庆生于昌平,所以又是昌平人。

同类推荐
  • 我是曹爽

    我是曹爽

    保曹氏,斗司马,名扬四海;征东吴,灭蜀汉,一统天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空蒙赋

    空蒙赋

    世事漫随流水,总是一梦浮生。命运像梦一般空蒙,缥缈。不论是你我的梦,还是一代帝王苻坚的梦。
  • 书立方4-她比烟花寂寞张爱玲

    书立方4-她比烟花寂寞张爱玲

    张爱玲的一生如何评说,已无关她自己的事了。她生前就不喜人为她作大传,或许有三句诗词是纪念她的最好方式。“天生我材必有用。”父亲是遗少,给予的是冷漠;母亲是新贵,给予的是客气。这段刻骨的童年时光,作为底色浸入了张爱玲的文字间。雨打浮萍的江湖,她只能依靠自己,但她相信她是天才。少时的她,可以做的便是天才梦。张爱玲是民国时期临水照花的奇女子。一出手,便让民国成为值得追慕的存在。其时,大群读者为她沉醉痴迷。其后,坊间乃至学界亦传有一段佳话——“开谈不讲张爱玲,读尽诗书也枉然”。喜爱苍凉的她,风头最劲之时,终未得到“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生活,却在垂手间收获了众多“知己”。
  • 民国之砥砺前行

    民国之砥砺前行

    一场意外让林阳来到了1924年的民国。在近代中国最动荡的年代,独自一人行走在历史的浪潮中,亲身的经历使得他不断成长,最终无愧于祖国和人民,无愧于每一个相信他的人
  • 我有一座军火库

    我有一座军火库

    文奎带着一座军火库穿越到元末明初,他激情豪迈地吼道:“朱元璋,我来也!”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不拼命,有什么资格谈未来

    你不拼命,有什么资格谈未来

    身在职场,你知道怎么做人、做事吗?你知道如何才能赢得领导的青睐、同事的欢迎和下属的爱戴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如果你不想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过一生,而是想要过上理想的生活;如果你不想让未来的自己讨厌现在不拼命的自己,而是想要在回首这一生时无怨无悔,那就需要从这一刻开始去努力、去拼命!本书将事例和理论结合,有理有据,将教会身处职场的你,如何赢得人脉,如何赢得未来,如何高效做事,如何快速成功!阅读本书,学习拼命精神,让你在职场中找到正确方向,走出工作困境,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 尹霍后继有人

    尹霍后继有人

    横死的高开穿越到了东汉桓帝中期,可他一点也开心不起来。“我是造了什么孽。前世不说,穿越的对象竟是个凉州人!”面对即将再次爆发的凉州羌乱,高开只能抓紧时间往上爬。
  • 七月七日晴

    七月七日晴

    如果,我还能再活一天,我要勇敢告诉你——我爱你!将我最后的、仅有的、二十四小时的美丽献给你,等待来生,化为秋蝉,为你吟唱一个夏季的缠绵。--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龙演

    龙演

    “元石”它给人们带来了史前的灾难改变了所有!改变的一切!将人们以前的空想一点一点的呈现出来数百年的变迁人们越来越适应元石带来的改变慢慢的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开启一个新的纪元
  • 法治天下

    法治天下

    本书主要指历代法制与公正严明。包括历代的法制建设与发展史,执法情况等,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花之绽

    花之绽

    我相信,人生就是这么巧妙,微不足道的一个举动,就会把我迷的神魂颠倒。
  • 江哥的小朋友

    江哥的小朋友

    “江曜你怎么打架了!!!回去做五十道数学题!”“我错了…嗯?小朋友?小可爱?别生气了好不好……”众人…………说好的酷炫狂拽呢???
  • 浅秋的遭遇

    浅秋的遭遇

    浅秋生在一个不安定的年代,直到有一天,她遇到了……
  • 斗罗之无尽黑洞

    斗罗之无尽黑洞

    离奇的穿越到了斗罗大陆,看看一个拥有黑洞的少年如何创造他的传奇吧!(初中生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