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400000024

第24章 登顶之舞 (2)

十年来,来到这里的实习生达3 000名,有超过30万名学生与其合作过,而它每年的“21世纪的计算”学术研讨会也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脑科技学术会议之一—在微软公司工作的几名图灵奖得主和菲尔兹奖得主均曾前来中国参会。时至今日,微软公司始终是在校学生最重要的择业选择之一。

而对微软公司而言,这种影响力还带来了一个隐形成果:它改变着微软公司在华的品牌。

如果人们并不健忘,应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微软公司在中国受到的品牌冲击:它被猛烈指摘为垄断者和不愿了解中国规则的强硬主义者。很难想象有任何一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能够背负着这些名声发展下去。而1998年研究院的诞生恰好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之后的十年里,它持续招贤纳士并在中国进行创新的作为,极大冲淡了微软公司之前咄咄逼人的只顾赚钱的形象。连盖茨也对美国媒体承认,亚洲研究院是微软品牌建设上的一个“意外之喜”。

如果说研究院在中国的成就是微软公司的“意外之喜”,那么,对于以报国为己任、开创中国科技创新时代的前辈宋健来说,张亚勤和他所从事的事业并不囿于一家美国软件公司的范畴。张亚勤和中国研发团队所创造的也不只是代码、软件,而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开拓创造精神。从中国科技大学的“神童”时代到现在统领全世界最“火”的研究院,张亚勤带来的是对中国青年学者以及数百万学子思维形态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经济腾飞之际,如果还有必要为多元化社会里的年轻人树立偶像,宋健希望是张亚勤们这样的科学家。

亚勤的话:

在研究院,100次实验中有一次成功就叫成功,但在产品部门,100次试验中有一次失败,就叫失败。

烫手山芋—征战雷德蒙

微软的移动业务虽说是一份“Hot Job”,可同时也是个“烫手山芋”。

张亚勤曾经和微软公司的几位高级副总裁探讨过微软手机平台的计划。负责Windows整条产品线的高级副总裁给张亚勤讲了自己的故事。这位副总裁有一次去学校接孩子放学,但给孩子打电话的时候,手机却总也拨不出去,联系不上孩子,孩子只能一个人在学校外面等了好久,微软手机糟糕的质量令他怒火中烧。后来有一次他开车经过华盛顿湖,接到一个重要来电,手机操作系统又出了毛病,电话还是接不通,他一气之下把手机扔到湖里去了,并且从此不再使用装有微软操作系统的手机。就像鲍尔默走到哪里都穿着微软的衬衫一样,这位高级副总裁对微软公司同样特别忠诚,只要可能,他会使用一切微软公司的产品。除非忍无可忍,否则他是绝对不会“抛弃”的。

盖茨的好友、股神巴菲特也用“20亿美元”的故事佐证了移动通信在某些时候的“致命”威力。那是张亚勤夫妇去盖茨家作客,席间,盖茨讲了巴菲特的一个故事。巴菲特去黄石公园旅游,地跨美国三大州的黄石公园幅员辽阔,通讯信号时断时续。有一段路,巴菲特边走边打电话,正说着信号就断了,半个小时之后才恢复信号。就是这短短的半个小时,巴菲特开玩笑说他损失了近20亿美元的一个交易。“30分钟丢了20亿美元”,这也许称得上世界最贵的手机通话了。

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很多,归结到张亚勤这里,就是要么成功攻克移动计算这块硬骨头,缔造微软公司继PC之后的再次辉煌,要么坐在火山口上被“Hot Job”烤死。

究其根源,因为微软公司在PC领域太过成功,微软移动嵌入式部门也长期沿袭了PC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产品更新周期缓慢,面对已经开始出现加速迹象的移动计算市场,Windows CE几乎完全处于被动局面,微软公司内部员工干脆给这个部门取了个绰号“粘在骆驼身上的一只蜗牛”。然而,移动市场却是有别于PC的另一番风景,正所谓“只争朝夕”,而且由于移动市场对PC市场的蚕食越来越快,长此下去,不止“蜗牛”,即使是“骆驼”都不见得还能过着惬意的日子。

张亚勤很早就认为,无线移动设备领域对于微软公司的全球战略至关重要。因为这个领域的用户规模大大超过了电脑用户。然而移动通信对微软公司来说还是一个新的领域,微软公司虽然在个人电脑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但在非个人电脑领域遇到的挑战极大。深刻洞悉人类科技发展趋势的盖茨明白,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PC正在走向PC+,计算机系统不仅存在于个人电脑当中,还将扩展到其他非PC产品里,这是一个大趋势。如果微软公司不能把握住这个方向,将可能与历史机遇失之交臂,这也是微软公司对该部门进行重组的重要原因。

张亚勤其实一直在等待这样一个机会:早在三年前,他就在微软中国研究院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小组—无线网络小组,一直低调地从事着Windows CE的产品转化工作。所以,虽然鲍尔默的邀请“很突然”,但对于张亚勤来说,转战雷德蒙也并非“无准备”之仗。

重组的移动与嵌入式开发部门是个近千人的大团队,但产品线复杂,战略不清晰。嵌入式系统可以有汽车、电视、手机以及家电等不同的平台。手机平台认为做手机最重要,汽车平台说做汽车系统最重要,相互之间没有形成共识,各个方向的小团队之间缺乏向心力,当时在微软公司内部被称为“蜗牛”部门,效率很低。

张亚勤面临的挑战远不止如此。在微软总部,员工大部分都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而且一直在微软公司效力,这个“移动与嵌入式”团队里有四个总经理在微软公司的工龄加起来竟然达到70年!而来自东方的年仅38岁的张亚勤,在微软公司仅有短短5年的资历,而且他在微软公司还没有真正做过产品,这样一个闯入者突然空降,要赢得大家的信服还需要很大努力。

像以往一样,每接手一项新任务,张亚勤首先做的是修炼内功。为了尽快熟悉业务,张亚勤买了一大箱子书籍,找齐各种资料,然后一本本地看,边看边自己编代码,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来熟悉业务知识。张亚勤知道,务实的美国人承认的是业绩:“美国的技术人员只相信真理、相信知识,只有让他们觉得你真懂,他们才会相信你作出的决定和指挥的方向,不然会认为你在瞎指挥。”

尽管已经熟悉了业务知识,但张亚勤同当初从李开复手中接手微软亚洲研究院一样,并没有急着去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而是对移动与嵌入式开发部门的整体架构、发展规划以及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番梳理。

原来的产品开发资源在部门内的各个方向上都是平均分配的,做手机系统的部门与做电视系统、汽车系统、PDA系统的部门分到的资源一样多,这样虽然平等,但也使得每个方向的产品开发都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综合考虑后,张亚勤认为重中之重就是建立团队之间的“向心力”,让大家在部门发展战略规划上取得共识。张亚勤说:“一个团队要发展,所有的成员必须达到共识,即使在小的方面不一定有共识,但在大问题上一定要有统一的观念。”张亚勤开始运用自己阅读《孙子兵法》的收获来管理团队,《孙子兵法》中讲究“道”,而这里的“道”就是要认识到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悟透了“道”的重要性,张亚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部门的资源进行重新分配,打破原来平均分配的思路。他提出将80%的资源集中到智能手机平台的开发上来,其他方向分享20%的资源。在张亚勤看来,在移动与嵌入式系统开发领域,智能手机的发展将是重头戏,代表着产业的未来,其规模终会超越PC。张亚勤告诉大家:“手机做好了,要做汽车、电视或家电的嵌入式系统就相对容易很多,如果手机的系统做不好,那其他几个方向做成的可能性更小,最终将有可能‘全军覆没’。”

同时,张亚勤明确了微软公司作为软件供应商,只做软件平台不做产品的发展战略。移动产业链上下游包含若干个节点,而微软公司要集中自身优势部分,只做手机的软件平台,这是张亚勤为这个部门作的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张亚勤把“质量、稳定性和简单”作为技术攻关的核心。

在张亚勤接手之前,微软公司在移动通信领域做的产品大多是出于防御战略的,理由是别人都在做。现在,张亚勤作战略调整的目的,是想要把防御性产品变成进攻性产品,这样做自然需要极大的推动力。

然而,张亚勤作为微软全球副总裁,并不是受到所有员工欢迎的。尤其是在进行开发资源分配的时候,除手机之外的其他部门的很多员工并不满意,甚至有个部门的总经理威胁要辞职。

在这种环境下,对于一个一直保持微笑的年轻上司来说,不能不说是个莫大的挑战。张亚勤并不害怕对方的威胁,怕的是大家不理解。他相信自己的决策是站得住脚的,于是他想尽一切办法来说服持反对意见的员工。看似平和的张亚勤在关键时刻也会露出他强势的一面,有一次他甚至在经理大会上气愤地将桌上的东西掀到地上。张亚勤的“软硬兼施”和“有理、有力、有节”促使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冷静思考。

老资格的员工们发现,这位年轻的上司不仅懂研究,懂最前沿的业务知识,而且也懂得他们的产品代码,懂得产品最细节的知识。一开始不信任张亚勤的人看到他确实对这个行业把握得很准,也慢慢接受了这位年轻“空降兵”的指挥,各项工作开始走上了正轨。经过大约6个月的时间,张亚勤度过了他征战雷德蒙期间最艰难的时光。

当年年底,张亚勤回国接受采访,对比在中国搞基础研发和在雷德蒙做产品的区别时说:“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和一批很聪明的人共事,大家都很有激情,都有很多创新。但不同之处更多一些。在研究院时,有很多扩展性的选择,你会希望选择越多越好;但产品部门是专注性的选择,要找准一个方向深入下去。另外就是对成功的评估标准不同,在研究院,一次成功就叫成功,但在产品部门,100次试验中有一次失败,就叫失败。这种对质量的要求、整体的评估标准,以及对每个产品、每项技术的概念认识是不同的。累有两种,一种是时间,一种是内容。我觉得其实还好,时间虽然花得挺多的,但是在内容上我觉得很乐观,很自信。”

Magneto先生

接手移动与嵌入式业务的最初6个月是发现问题的阶段—从人员组织到产品战略。

2004年的一天,张亚勤给微软公司在美国地区的4万名员工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号召大家都来使用“微软牌手机”,这第一款用于微软内部测试的手机已经集成了当时高端商务手机的所有功能:3G、多媒体、移动电邮等,而这些功能一年前都还不在产品计划中。张亚勤主抓手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要把这些缺少的重要功能全部补上,“当时我们忽视的是Technology(技术),而不是Business(业务)”。在那一刻他预见了未来,如果今天再回想这一切,谁也不会否认这一点。

张亚勤在接受《IT经理世界》采访时回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时说,那封电子邮件激发了微软公司内部规模宏大的“移动体验”,那时很多微软的员工都在使用Palm或黑莓,他们给这第一款“微软牌手机”提的意见大都非常苛刻,第一天我就收到了700多封回信,邮箱都被挤爆了。最关注这款手机的还是盖茨,他的邮件是一天一封,信中甚至还和我讨论起了技术细节。虽然我没能逐个回复所有员工的来信,但面对这些喷涌而来的“客户需求”,我开始反思Windows Mobile产品如果再沿袭PC软件的开发模式—2~3年升级一次—会不会成为技术以外的另一个障碍?

尽管在PC市场上是绝对的王者,但是作为移动市场的新来者,微软公司要面对几大厂商所形成的严峻竞争形势。当时,整个市场上只有两款手机使用了微软的操作系统。而竞争对手却兵强马壮,面对微软这个强大的“new entrant”(新手),他们或者感到恐惧,或者不屑一顾中还有些虎视眈眈:诺基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生产商,并拥有手机软件主要生产商塞班(Symbian)的支持;Palm,是手机电脑(简称PDA)的开拓者和领导者;RIM(Research In Motion),是享有盛名的移动信息设备黑莓的生产商,它早在2003年就宣称已拥有300万用户。

就移动设备软件的市场份额来说,微软公司在手机操作系统方面还远远落后于诺基亚-塞班,在商务移动信息方面也远不如黑莓。

张亚勤带领着近千人的团队,开始了这场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产品与市场的争夺战。微软将推出新一代的移动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其攻入市场的重磅武器,该产品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代号叫“Magneto”的Windows Mobile 5,这一操作系统承载着微软移动软件业务的远大希望,完成之后它将能够稳定可靠地在诸如Wi-Fi设备和新一代3G手机系统等所有移动设备上运行。

同类推荐
  •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微软王国里的华人领袖

    近年来,在图书市场中,关于微软帝国的书籍,比比皆是,但是,却没有一本书去真正关注微软帝国中的华人领袖,也没有去探索他们成功的秘密,事实上,他们的非凡才华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学习的。因为,在这些离我们最近的、同时代的英雄的血液里,流淌着同样的民族习性。在编写此书时,我们没有像记流水账一样来谱写这些天才们不平凡的事迹,所以,在行文中,剔出了那些死板无力的编写手法,取而代之的是,只要能让读者从中受益,也就不惜一切行文的手段,更多的是着眼于他们成功的方式以及对成功的感悟。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十大华人企业家财富传奇

    本书通过介绍“爱国侨领”陈嘉庚、“亚洲糖王”郭鹤年、“银行界翘楚“郑鸿标、“农牧巨子”谢国民、“金融大王”陈弼臣等十位海外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商业史,向读者展示了海外华商的经营智慧、商业战略。
  •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作为一位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无人可比。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名人传记丛书——华盛顿

    华盛顿生平拒绝人们为他歌功颂德,但是却鲜有一位开国元首在死后仍然赢得人们一致的尊敬与称誉。美国人会拿柯立芝、布什开涮,却绝没有人会调侃华盛顿、林肯,提到他们的“国父”,他们都是一脸的向往与自豪。人们总喜欢排列影响世界的一百位名人,然而无论怎么排,华盛顿始终位居前列。他是一位罕有的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赢得了名副其实“伟人”称号的人。
热门推荐
  • 无敌剑道

    无敌剑道

    不可一世的暴力魔女他敢强吻,高不可攀的天之骄女他敢虏获!修炼资质平庸的秦飞遭强者重伤,大难不死后福至,得传奇剑魂,自此修炼路上再无阻碍,更是奇遇不断,众多极品美女投怀来!逆转而行,是神,还是魔,只在一念之间。剑破九霄云外脚踏诸魔神宗……
  • 材料世家

    材料世家

    本套青少年科普知识读物综合了中外最新科技的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前沿性、可读性和系统性,是青少年了解科技、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高素质、激发探索和启迪智慧的良好科谱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 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无声的课外老师:社会交往中遇到问题怎么办

    大肉”、“胡吃海喝”、只挑喜欢的食物吃、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青少年在日常饮食上陷人误区,如“大鱼方便面当早餐、喝浓茶提神、大吃甜食等,如不及时纠正必定会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
  • 争霸之战

    争霸之战

    玄原大陆二十九诸侯分疆割土,猛将、智将、贤臣、军师、美女。一个个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英雄,只有逐一击败强敌并存活到最后的胜者方能获得天下。能够称霸于这个大乱世的究竟究竟会是哪位英雄......现在、真正的战斗已经拉开了帷幕。
  • 我的十年祭

    我的十年祭

    我主要写我从不懂事到懂事,从抑郁症,暴躁症,双向情感障碍到精神分裂症,从幼稚到成熟,从自私到懂得为他人着想的十年一路走来的成长经历
  • TA与微风皆倾城

    TA与微风皆倾城

    黎子沐看向窗外叶洛笙看向黎子沐一切都都很美
  • 遮天之无敌的凡人

    遮天之无敌的凡人

    遮天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但是呢,遮天系列的同人太少了,完全不符合我心目中大神作的无数同人的形象,所以...
  • 黑液

    黑液

    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一个宇宙你会怎么样?是会疯掉,还是会欣喜若狂?他曾经拥有一切却又失去了一切。在这个陌生的世界里他该怎么生存下去?他又将拥有什么?失去什么?改变什么?他又会有一段什么样的传奇故事?
  • 世界未解之谜全记录

    世界未解之谜全记录

    《世界未解之谜全记录》包括:有待破解的木乃伊书、神秘海底人鱼之谜、“失踪”的大西洲、人类究竟从哪里来、神秘的西夏王陵、淹没在千年积雪下的诺亚方舟、百年之谜——通古斯大爆炸、玛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谜、埃及金字塔内神秘能量之谜、百慕大三角之谜、诡秘的北京大灾难、哈拉帕文化神秘消亡之谜、藏身地下的远古城市:庞贝城、神秘莫测的英国巨石阵、复活节岛石像之谜、舍利子之谜、宇宙的诞生和消亡之谜、三星堆千年未解之谜、神秘莫测“时空隧道”、赵匡胤“暴死”之谜、北京古城墙为何独缺一角、月球形成之谜、中国四大美女之谜、《新约全书》中的藏宝秘密、希特勒之谜、法老咒语之谜、狮身人面像之谜、恐龙之谜等世界各种神秘诡谲之现象。
  • 绝世至尊

    绝世至尊

    啸傲天宇唯我狂尊,男儿流血不流泪,绝世强者的生存之道便是逆天而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