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81400000032

第32章 中国智造,慧及全球 (3)

自20岁起,微软亚洲工程院的院长张宏江就一直在海外求学、工作,担任惠普研究院多媒体组经理时,就已经成了多媒体搜索的鼻祖人物。无论是在丹麦、新加坡还是美国,他从未待在任何一个城市超过5年,北京却是一个例外。从上世纪90年代末微软中国研究院成立伊始,张宏江就和张亚勤一起打拼了,如今已经超过了10个年头。

研发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申元庆麾下负责技术授权的萨拉,甚至个人在美国拥有好几家公司,她把这些公司交给别人打理,自己却跑到中国来给微软打工。申元庆总结说:“‘中国热’的确是越来越热,现在已经有一种老外们挤破头都想来中国的感觉。”

在许多人看来,如今的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正像15年前的微软总部,充盈着创业的氛围。对于这些海内外顶级人才来说,中国正在成为一种机遇。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作为全球经济最先复苏的地区,中国的市场需求还存在很大的挖掘空间,张亚勤心目中勾画着更加耀眼的计划,而酝酿之后的创造还需要更多的精英加盟。

Link

北京169号奥运火炬手的骄傲

“2001年的7月13日无疑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至今我仍清晰记得当天的情景—在燕莎的酒吧里,我和朋友们一起等待着最后结果的揭晓。晚上十点多,当萨马兰奇在电视里宣布北京赢得2008夏季奥运会主办权时,整个酒吧沸腾了。中国人、外国人,相识的人、不相识的人,都起立欢呼、相互拥抱,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幸福与自豪。在那个时刻,小小的酒吧好像已难以容纳人们四溢的欢乐,大家都冲到街上,和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汇聚在一起,涌向长安街,涌向天安门。”这是张亚勤对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时的回忆。

那个晚上,很少熬夜的张亚勤为中国申奥成功失眠了。

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时隔7年之后,就在离奥运会开幕仅有两天的时间时,他能够有机会亲手举起那个要在全球五大洲传递的奥运火炬。

2008年8月6日上午10点,距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到48小时,在众人此起彼伏的“加油”声中,北京169号火炬手张亚勤从奥运车队的车上下来了。身穿奥运火炬手服装的他,脸上洋溢着激动与兴奋。他点燃了手中的火炬,与168棒传递者痛快地击掌,然后踏上了属于他的那数十米路程。一路上,他右手高举圣火,左手不停地向旁边的观众竖起大拇指,边走边高呼“中国加油,奥运加油”。

这时的张亚勤感到无比的自豪。就连老板比尔·盖茨在得知张亚勤成为北京奥运火炬手后也十分羡慕,曾询问他“是如何成为奥运火炬手的?”“在什么地方跑?哪个时间跑?能跑多久?”

在微软中国,跟张亚勤一起成为奥运火炬手的还有现任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的张宏江等顶尖科研人才,张宏江作为微软十二位火炬手之一参加了奥运圣火在兰州的传递。

“身为科技工作者,我和我的同道者们背负着巨大的责任。我们是全球科技奥运盛会的参与者,我们也有着自己的奥运憧憬和夺标梦想—让中国也能成为全球科技奥运会的冠军和领袖之一。”张亚勤希望在科技奥运会的角逐中,也能让中国成为世界的冠军。

黄金阶段—微软中国“三级跳”

在张亚勤看来,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成功也是中国人的成功。张亚勤曾经形象地把微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概括成“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是探索,第二个十年是成长,第三个十年是收获:

“第一个阶段是探索阶段。整体来讲我们有两方面工作:一个是市场,一个是研发。在市场方面,微软开始了10年不断的探索,而在研发方面微软也作出巨大投入。市场方面当时所遇到的问题不像别的公司那样有市场份额的问题、有产品的问题、有品牌的问题,当时微软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把市场份额用比较温和的方式变成收入。

“第二个阶段是指在2002年,微软和发改委签署了5年框架协议,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微软学会了怎样把自己的发展和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在第二阶段我们成立了合资公司,作了战略投资,在人才培训等各个方面全方位进行合作,包括在五六个公司进行参股投资,我们在国内也成立了技术中心,我们的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研发方面第一个标志是研究院,第二个标志是工程院。1998年成立了研究院,2003年我们成立了工程院,工程院给我们作产品研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三个标志是2006年成立了微软在海外最大的研发团队。‘微软中国3.0’则应该是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战略方面作了更好的调配。自此,微软面向中国全方位的战略包括产品、技术、人才、市场。”

张亚勤把现在的微软定位为黄金发展时期,他认为要保持持续的黄金发展,必须与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密切相关。事实上,微软从1992年进入中国至今已有18个年头了,这同时也是中国软件从无到有、快速发展的18年。

张亚勤分析,微软在中国的研发这么成功,“有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偶然因素是指:第一,成立微软研究院时,几个领军人物都是世界级的专家;第二,这几个人都对美国十分了解,有国际化的视野。而必然因素则跟中国的经济发展、IT产业大趋势相关,尤其是中国一流的IT人才。

《孙子兵法》云“道、天、地、将、法”。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受中国传统文化濡养长大的张亚勤深知,微软在中国的发展是和中国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也正是这样,张亚勤一直都倡导“共赢”理念,他说:“我们要不断加强产业合作,和合作伙伴一起共赢,这也是我们成功的保障。”

植根中国

2007年9月,国际多媒体顶级会议—ACM Multimedia 2007在德国慕尼黑举行。最佳论文奖颁发时,与会者又听到了一个“from China”的声音,齐国君这个来自中国科技大学的在校生获得此项大奖,而他的同学刘学亮则获得了最佳演示大奖。

一个还在科大读书的学生就已经拿到了国际学术大奖,靠的是什么?其实,站在齐国君背后的是一套完善且有效的科研平台—中科大与微软共同创办的多媒体研究院。微软亚洲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张宏江正是齐国君的导师。

仅2007年,与微软合作的中国科技大学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共发表高水平论文72篇,其中有7篇发表在IEEE Trans. on CSVT、IEEE Tra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 on Multimedia等国际杂志上,20篇发表在国际同行公认的顶级国际会议上,比如CVPR、 ACM Multimedia、ICASSP。

早在1998年,微软中国研究院创建之初,就已经瞄准了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科大在内的国内顶尖高校,这点也恰恰是微软伦敦研究院最羡慕的一点—很难在世界其他地方找到这么多愿意作研究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人才、培养中国自己的科研精英,张亚勤一直致力于与高校和企事业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开展视觉感知、媒体与网络技术、自然语言语音处理和互联网搜索等方面的研究。

2004年,当时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教育部科技司签署合作协议,将五个成立两年以上的联合实验室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了第一批“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 包括:“浙江大学视觉感知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媒体与网络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哈工大语言语音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香港科大信息技术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和“中科大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此后,微软亚洲研究院又陆续与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共建了联合实验室,迄今已经有十个微软—高校联合实验室落户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

在与高校开展联合实验室项目的同时,研究院还与公安部、信产部、华为、用友、苏州软件园等国内的很多部委及企事业科研单位也都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张亚勤完全是以一种服务和奉献的心态来推进研究院与国内高校的合作:“微软不要求知识产权,还鼓励我们的研究员去学校兼职,包括我自己也在十几所大学担任客座教授、名誉教授,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研究院充分融入中国学术界,把自己作为中国科研界的一部分。通过与国内高校和企事业科研单位建立联合实验室,从而分享世界顶尖科研资源,提高国内科研整体水平。如果把微软比做一粒种子,那么中国则是令其生根发芽的土壤。微软在中国的成功一定要是双赢,要为中国培养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只有中国的科研实力上升了,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才可能走得更远。”

国内科研实力的强弱以及科研氛围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微软中国研发集团的长期生存发展。张亚勤曾反复强调同一个观点:中国绝不缺乏对于“技术原创”而言至关重要的智力资源,只是需要革新应用资源的机制。中国的教育体系注重培养人才、发掘人才、招揽人才,但更应该探寻出一种使人才价值得以完全发挥的文化模式。

“在北京这些年,我亲身体验了政府对于智力资源的重视,在与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的各位领导沟通交流时,他们的‘求才若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由于政府越来越强调人才之于科技兴国的重要意义,才会有那么多在海外学成的英才归国创业。”

张亚勤认为,不但要大力发展国内的科研力量,也要鼓励海外华人科技人才回国奉献。在《百川异源 皆归于海》一文中,他写道:

《淮南子·汜论训》用“百川异源,险归于海”来形容众人为同一目标而努力的情形。而根据我的观察,无论是归国学者、本土精英还是仍居留海外的人才,大家都对中国的科技进步感觉欣悦,也都愿为加速这种进步而稍尽绵力。或许这也是“百川归海”的一种形象诠释吧!

在微软中国研发集团,在其他高科技企业中,我所认识的很多归国人才都有着类似的想法—尽管从编制看来,我们这些华人学者是在外国公司工作、是各自所在企业的一分子,但除了向公司尽责之外,我们还对脚下的这片热土有着一种特别的感情:这里除了公司同事和朋友之外,还有我们的父母亲族、师长学友,还有我们儿时的记忆。这种特殊感情与生俱来,并且时时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抉择—无论我们在中国北京,还是在美国雷德蒙,都对中国的每一次进步感到由衷的喜悦。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我想,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所特有的人才机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国当前令人兴奋的进步速度为“人尽其才”提供了最丰富的可能性。

自20世纪80年代起,到美国、到欧洲、到日本研习学业,开启个人事业征程曾是许多中国大学生的梦想,然而近几年来,这种优秀人才外流的势头似已大大减缓—微软中国研发集团便已吸引了一批最聪明的中国学子,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甚至已经成为了其所专精的学术领域内的佼佼者。

至于那些留在海外发展的华人科技精英,我相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心系祖国,只要有机会,他们一定会为中国的发展竭尽一己之力。

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然而如何“吸引”细流汇聚却大有学问—能否提供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机遇和机制至关重要。

同类推荐
  •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中国现代纺织业开拓者

    张謇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实业家,他的一生有着不平凡经济。本书着重于张謇堪称传奇的一生,全面介绍张謇的功绩,力图使读者对张謇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 不倒宰相冯道

    不倒宰相冯道

    五代十国时期,战争频发,朝代更迭、皇帝更换频繁,冯道不仅能明哲保身还能稳坐皇帝之下第一把交椅,历经四个朝代、十个皇帝而不动如山,从而成为中国古代士大夫中最饱受争议、被儒生辱骂次数最多,也是最传奇的一位。本文概述了冯道从籍籍无名到位高权重的奋斗历程,多角度展现冯道的生存智慧、职场智慧、人际关系智慧。冯道独到的人生智慧和处世哲学,对当今的公务员、职场人士仍然有着极强的借鉴意义。
  • 爱迪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爱迪生(布老虎传记文库·巨人百传丛书)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爱迪生于1847年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凤谕:倾城医女

    凤谕:倾城医女

    她是战场外救世的名医,他是战场上无所不能的将军。一针在手,天下我有,哪怕是敌国的战神,惹毛了她,她也要他吃不了兜着走!
  • 道教

    道教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讲到宗教时,曾说:“大凡人类奉拜相同的神和信仰相同的祖宗,也可以结合成一个民族”,根据这个道理来看我们中华民族,我们中国固有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崇奉的是“虚无自然元始天尊(王)”,相当于一般人通常所称的上帝,这就是中国人所奉拜的相同的神。而我们信仰相同的祖宗就是黄帝,大家都知道我们都是黄帝的子孙,因此道教是我们大部份中国人所信奉的宗教。
  • 我与恶魔校草

    我与恶魔校草

    时光荏苒,岁月无情,一切都在时光中流逝。斗转星移,花开花落,一切都在以一种无奈的姿态慢慢地老去。那是你对我的誓言,我亲爱的少年,那是你对我们爱情的誓言。我曾经笑着说要分开,再也不谈永远。我和你的感情早已写好了结局,也许这就是宿命,我甚至没有流一滴眼泪,只是笑着祝福你。对不起,我曾深深爱着的那个少年,我和你爱的爱情,一路走来,我终究选择了离开。
  • 永恒定律

    永恒定律

    鸡生蛋,蛋生鸡?一个简单的谜题却环绕着人类至今都不能给予一致性的答案。它代表了生命,世界,宇宙的起源本质,让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不断的争论,研究……聂于晨,聂于星-一对天才龙凤胎,年纪双十却已经是当地家喻户晓的科学研究生。承续了父亲的遗志,想把生命的起源弄个明白,却无意中穿越到唐朝时代,更遇见了所谓的众神仙们……
  • 我重生了10亿世

    我重生了10亿世

    他曾一身正气拯救无穷世界,当腻了盖世英雄,也曾一念入魔屠戮亿兆生灵,魔门至尊也做到想吐。他在无尽宇宙无穷次元无数次重生又泯灭。最后一世重生,他只愿做个不争机缘不夺造化的闲人。某女帝:“那人总感觉像极了那个死了二十万年的混蛋!”某女魔尊:“不可能,当初夫君可是我们姐妹们联手炼死的。”李逸:“哎,最毒妇人心。”轻松搞笑终极强者回归无敌爽文,走过路过不可错过。跟作者菌面对面催更裙:819537832
  • 一生不凡

    一生不凡

    一次车祸,让她穿越到古代。找到真爱,艰难取舍......
  • 凤来

    凤来

    南相:我本以为此番是为助你渡劫,却不想最终渡的是自己的劫白笙:我愿几世轮回,换你百岁安康“若我是你的劫数,我宁愿从未出现在你的生命里”“是命运要你驻足在我的年华里,因为你是我的劫数”
  • 涟漪上的阳光

    涟漪上的阳光

    阳光,就是自己,每个女孩都是阳光,看见电子设备上或是生活中的美好,把自己变成美好事物中的女主角,或在睡时,或在观赏电影小说时,完美的故事情节会出现坏人,自己或者他人的故事,一层层的涟漪就是这样荡漾,不是为了破坏平静的湖面,而是做将来美好结局的铺垫。但是人情世故也都是从身边小事中体会,有时产生共鸣,有时无法理解。
  • 魔剑启示录

    魔剑启示录

    莫名的,杜夜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以武技为尚、魔法为尊的世界——星辰大陆危机四伏,权贵争夺,尔虞我诈,一点不比杜夜前世的世界差,利用在前世的知识,杜夜只想试图改变一下乏味无聊的生活而已,却在不经意间,卷入了皇权的是非争夺…………
  • tfboys原来是你

    tfboys原来是你

    一个贫穷女孩,为了自己的哥哥和自己的身世之谜,女扮男装来到埃拉克斯学院,在这里遇见了三个知音,并与tfboys和刘志宏邂逅,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们四个成为了当红偶像组合,并且发生了一系列附有戏剧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