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04200000022

第22章 两性的结合与欢好——婚姻礼(4)

2.传统程式存六礼

传统社会中汉族的婚礼,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逐渐形成一套礼仪,这就是影响后世两三千年的“六礼”。最早见载于《仪礼》的《士昏礼》及《礼记》的《昏仪》中,整理这些记载可知,“纳采”(男家遣媒人对女家表示向某女求婚的意愿)、“问名”(女家同意,便将该女之名及生辰告知男家媒人)、“纳吉”(男女两方交换生辰,各自卜得吉兆,宋代称“换草贴”,俗称“换八字”)、“纳征”(卜吉后,表示婚姻成立,春秋时称“纳币”,宋代称“纳成”、“定贴”,俗称“订婚”)、“请期”(男家派媒人向女家问明结婚日期)和“亲迎”(新郎在傧相陪伴下到女家迎娶)等仪式,称“六礼”。“六礼”齐备,婚姻关系才能算是成立。新婚之夜,还有“同牢”(新婚夫妻共用一个盛肉的牢盘进食)、“合卺”(将一个瓠断为两半,斟上酒,夫妻各饮其一,合起来还原为一瓠,表示夫妻共体)。婚后,还有“见舅姑”、“醴妇”及“庙见”等仪式。如此才算成婚。

六礼本是士大夫之礼,后来,普通民众也把六礼纳于自己的婚姻中。宋徽宗时朝廷规定,士大夫结婚仍行“六礼”,平民百姓的婚礼则简化为“四礼”,即将纳采、问名合而为一,又将纳吉与纳征合而为一。南宋时,朱熹根据婚礼逐步由繁变简的实际情况,在其《家礼》中略去问名、纳吉、请期等三礼,只留下纳采、纳征、亲迎等三礼。实际是将问名并入纳采,将纳吉、请期并入纳征。元代又规定,士庶人家的婚礼为“四礼”,即议婚、纳采、纳币、亲迎。全面奉行朱子《家礼》的明代礼典则规定,平民百姓婚礼用纳采、纳币、亲迎等“三礼”。到清代,又将普通文人、百姓的婚礼调整为纳采、纳币、请期、亲迎等“四礼”。

历史地看,婚姻六礼呈现由繁到简的变化过程,但其影响却至今仍存。

镜头二十六:纳采提亲

女人在给儿子办18岁生日时,专门把平时熟悉的李嫂请来了。李嫂的职业是卖花,所以走街串巷,大家小户的,人缘极熟,而且她又是个热心人,最喜欢帮人牵针引线做红媒。

李嫂送了几枝花作贺礼。才一落座,李嫂就问:“太太,少爷办多大生日的喜宴呢?”

“18。”

“哦,那找我来,可是要让我帮忙给少爷说门亲事?”

“李嫂果然精明,就是这么回事。”

“那有看准的没有?”

“还没有。李嫂,你方圆左近都熟,你给参谋参谋。”

“我想想。照我看,要配您家这门第,少爷这人品,年龄又相当的,这城里还真没有几家。嗳,城北王家咋样?”

“是那个祖孙三代中过举人的王家?”

“对,他家小女今年十四,出落得那叫秀气。”

“是不是细挑身儿,小翘鼻儿,脸上有一对儿小酒涡儿?”

“着啊!太太,您见过?”

“当着明人,我也不说暗话了。上个月十五我去庙里上香,瞅见过她一回,当时就眼前一亮,觉得这姑娘不俗,就留了心。回来找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是城北王家的千金。”

“那太太您是中意了?”

“对。”

“老爷呢?”

“我跟他说了,王家一门三举人,他早就有耳闻,家世没的说。想着这读书人家教出来的女孩肯定是知书达礼。何况我又见过本人,老爷也十分满意,这不叫我找你来商量商量。”

“你这就找对人了。”

“这么说,你对王家知底?”

“知底不敢说,不过您想知道的底我知道,王家就这一个宝贝女儿,虽然宠却不娇惯她,果真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礼,就像太太您说的,不俗。”

“那她说亲了吗?”

“您听我说啊。才不说了,家里挺宠她,觉得她还小,有几家上门提过亲,都给回了。”

“那就是还没有。”

“对了。太太,不是我夸口,您要有意,让我去说,保准不会被回了。”

“为啥?”

“还用说,您这门第,谁敢不看到眼里?而且少爷谦虚好学,没一点坏毛病,他读书人家最在乎这个。我跟他家老太太、太太都熟。这还有不成的理?就算有个万一,我也会叫它烂到肚子里,绝不会损害您家的面子。”

“那好,挑个好日子,就劳你跑一趟。这礼都准备好了。”

“少爷生的好时候,今儿个就是好日子,要不我今儿个就去?”

“唉呦,你倒比我还着急?好了,不说玩笑话,说成了重礼相谢。”

“先谢谢太太了,我看看您备的礼?”

“好。”

女人让人把准备的礼盒拿上来,百合花、合欢、五色丝、长命锁,李嫂一一地检视着,连连点头。

“还有只活雁。礼不算重,求个吉利而已。”

“这还叫轻?足够了。”

李嫂把礼物收好,直接往城北来。

叫门进屋,老太太一看见她抱了只雁,就明白了。

“李嫂,你又多事了。不知道我现在还舍不得孙女吗?”

“老太太,待我把这求亲的人家说了,您再驳我也不迟呀。”

“谁家啊?”

“城东的张官人。”

“哦?”老太太没有再说话。

李嫂知道,有门,她把带来的礼品摊开摆到桌上。

“嗯。他家少爷啥情况,说说听听。”

“老太太,您一问就问到点子上了。他家的家世、门风人所共知,我就不费口舌了。他家少爷,也是好人品,刚刚十六岁,也是个好读书习文的人,还不张狂。难得的。”

“这倒也听说过。人样子呢?”

“没的说,不说赛过潘安,也够得上百里挑一。”

“从你这嘴里就不会有不好的话,甭管是谁,都让你夸得一朵花似的。”

“老太太,我这可不敢说瞎话。他人在学堂,你可以让少爷去看看。要是我胡扯,您把我这嘴撕了。”

“哈,逗你呢。你坐坐,我跟老爷他们商量商量。”

过了不久,老太太乐呵呵出来了。

“照说,我是舍不得的,不过老爷他们都说这门亲事亏不了孩子,我也不说啥了。礼,我们收了。”

“唉呦。老太太,您这才是真疼小姐呢!许个好人家,您还能享这孙女、孙女婿好些年福哩!”

“谢你吉言。”

纳采,民间叫提亲,就是男家请媒人向女家送彩礼,表示向女家提议婚事。作为整个婚姻礼的第一部,纳采受到特别的重视。正式挑日子纳采之前,还有不少准备工作,比如像镜头中所写,男方对女方家庭及女子本人都有了较真实、确切的了解之后,才找媒人去提亲。如果缺少这些了解,男方会与女方进行一些接触,在确定对方条件符合自己家择妇标准之后才会正式去提亲。这些标准无非是两家门当户对,女方家风谨严,女子贤良淑德之类。

纳采的采,就是男方送给女方的礼物,先秦时,采,一定要用大雁,而且必须是活雁。关于用雁的讲究,后世多有解说,总结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种看法:

有人认为雁随着季节的改变而迁徙,时间、地点及路线都极有规律,人们以此象征婚嫁有时,不可耽搁。“凡婚礼皆用雁,取其知时候也。”

有人认为雁喜欢往暖和的地方飞,夫为阳,妻为阴,用雁以喻,有夫唱妇随、不离不弃的意思。

还有人认为雁一生中只配偶一次,以雁为采,寄托了人们期盼新人从一而终、白头到老的愿望。

总而言之,是取“雁”的象征意义。

先秦时纳采,还有一系列的礼仪,非常繁杂,后世已经渐渐简化了。

用于婚礼的清代喜字九连碟。在极其重视成双配对的婚礼中,恐怕惟一能容忍的奇数就是9了——如果不是它可以谐音久,象征婚姻美满长久的话,也不可能得到人们的青睐,造出这样一件奇特的婚礼用品。纳采的礼物,除了雁,还可以有很多,比如在汉代有多达三十种,和镜头中所列的几种功能一样,都是或借谐音,或借寓意,来表达对婚姻的美好祝福的。

镜头二十七:问名换贴

张家少爷的生日宴散罢不久,李嫂已经又折回来了。

“太太,给您道喜了。”李嫂连声叫着。

“呦,这么快!坐,快坐,来,喝杯茶。”

“太太,给您道喜了。王家把礼收下了。”

“是吗?让你受累了。还顺利吗?”

“老太太有点舍不得孙女,不过,我这一说,她也就没话了。”

“好。用过饭了吗?下去歇歇。我和老爷说说,回头写好年庚帖子,再劳你跑一趟。”

“没的说。订好日子您就吩咐我就妥了。”

好事都要趁热打铁,很快,张家选好了日子,备好了礼,少不了叮嘱几句。李嫂带着张少爷的庚帖和礼品又到了王家。

仍然是老太太迎着。

“老太太,张家托我送庚帖来了。还请您把小姐的庚帖也赏下来。”

“备着呢。备着呢。”老太太说着,接过递上来的红色庚帖。看那上面写着张家少爷的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等。

“这个我收下了。”老太太把收到的庚帖拿到祖宗香案前压好,又取出一张红纸来,递过去。

李嫂伸手刚要接,老太太的手又收回去了。脸上也收了笑容,正色说道:

“关系着孩子的终身大事,你口风可得紧着点。”

“明白!老太太,您认识我多少年了,我是那办事不牢靠的人吗?”

“小心为上。我们可不想有损名声。”

“您放心。我是一手托两家。除了我,就是您两家知道这事,我是不贪酒不馋嘴,口风严着哩!”

“那就好。”老太太的神色和语气都缓和下来。

问名在先秦六礼中是独立存在的,礼节也颇不简单。但是在后世的发展中,渐渐失去了独立性,由于它紧接着纳采进行,人们为了图省事,干脆让媒人一次完成,如果提亲得到女方首肯,直接提出要女方的生辰八字。也许是这种简化仪礼的行为太过普遍,到北宋太宗时,干脆下旨把问名合并到纳采之中,成为一个仪礼过程。

问名的庚帖,一般都用红纸,这是和中国传统婚礼尚红一致的。庚帖上最重要的是要写清楚生辰八字,人之所以有生辰八字,是中国古代干支纪时法在人的年龄上的运用,出生时间取年、月、日、时四个由大到小的点,而它们均可以用干支表示,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丁卯时,这样,每个人的出生时间都可以用四组干支共八个字来记录,这就叫生辰八字。八字之外,男方还希望了解女子是否为嫡生亲养等情况,于是在后世出现了“草帖子”来说明这些情况。如果说八字是为了占卜婚姻是否吉利可行,草帖上的家世背景更多就是富贵人家炫耀门第和看重出身的表现了。

问名的礼也是雁。这恐怕也是造成问名和纳采合一的一个原因,雁本就不易得,尽管可以“造假”——或用鸭、鹅代替,或干脆以皮帛、木头制成雁形,但接二连三的抱雁送礼,也够让人觉得麻烦的,少花钱多办事历来受到提倡,二礼合一也不违反什么,那何苦不合、何乐不合呢?

问名(以及前述的纳采)一般情况下都不公开,之所以要秘密进行,主要是男女双方家庭都对这桩婚姻的走向没有把握,男方怕遭到女家拒绝,传扬开去有失体面;女方怕问名后男家占吉不利,退回庚帖,传扬出去姑娘的名声就没办法保全了。说到底,还是面子心理在作祟。鲁迅先生说:面子是中国人精神的纲领,的确不假。小事儿上还不肯丢面子,婚姻大事更是得加倍留神。不成姻缘事小,还有成的机会;失了面子事大,想挽回就太难了。

镜头二十八:纳吉卜婚

张太太拿到了李嫂带回的王小姐的庚帖。

张老爷在祖宗面前烧了香,通报祖宗要为儿子卜婚了。

找来了城里最有名的张半仙。

张半仙是个出过家又还俗的道士,据他自称出家是跟着一位得道高人修炼去了。回来以后,本就神神道道的人就更让人捉摸不透了。

他在城中摆了个摊,算命、看相、测字,样样都干。但因为规矩多(比如一天只在上午给三个人看相)又据说很灵验,所以人们送他个“半仙儿”的雅号。

不过,“半仙儿”见了和自己同宗的官宦张老爷,也失了神气。

“张半仙,都说你擅长算命,十拿九稳?”

“同道抬爱。老爷您要算什么?”

“我什么也不算。找你来是为了小儿的婚事,女方的庚帖送来了,找你来合合八字。有问题吗?”

“没问题,算姻缘我最在行。请您赐下庚帖。”

“这是小儿的,这是女方的。我可丑话先说到头里,你合的要是不准,当心我找人砸你的摊子。”

“不敢,不敢,我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那就看看吧。”

张半仙把两张庚帖打开,掐着指头晃着脑袋。

忽然他“唉呀”一声大叫,把正端起茶杯喝茶的张老爷吓了一跳,手一抖,茶水洒了一身。他沉下脸来,正要发作,张半仙已经抢先开了口:

“恭喜老爷,贺喜老爷!这么多年,我没少给人合八字,像贵公子与这位王小姐这般绝配的还是头一回碰到。”

“是吗?”张老爷忘了生气,追问道:“说来听听。”

张半仙一通乱侃,把张老爷两口说得是频频点头——听是听不全懂,可得做出全听懂的样子,堂堂张老爷、张太太,怎么可以不通不懂呢?不过话说回来,他们要是真懂真通,也用不着找张半仙来了。

赏了张半仙,打发他走后,张老爷把两张庚帖捏在手里,还不住地点头。

“老爷,他吹得五马长腔的,我听着可是有点悬乎。”

“他敢胡说?不怕我砸了他的摊子,断了他的财路。”

“跟他置那气干啥,孩子一辈子的事。要不,再找个人合合。”

“也好。”

又连请了三个算命先儿,一律是说好。谁敢不讨城里大户的欢喜?

张老爷放了心,张太太还不踏实。

晚饭后,她又烧香祷告了一番,把写有儿子和王小姐八字的红纸放到两个空碗里,各压上一个铜钱,把两个碗搁到了水缸里。这才去安歇了。

第二天一大早,张太太就起床跑到水缸前,两个碗紧紧靠在一起。张太太压住心头的喜悦。待老爷起床梳洗完,她便急不可耐地催促老爷可以准备聘礼了。

同类推荐
  • 回族史话

    回族史话

    本书介绍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和杰出人物,以及回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 茶席窥美

    茶席窥美

    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将茶席历史、茶席构成、茶席美学、茶席的插花等,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本书客观严谨,翔实耐读,并由安徽农业大学著名茶文化专家丁以寿老师倾情作序推荐。本书最大的创新是在于对茶席美学意蕴的阐发,这是此前一些茶席类书籍的弱项;本书最突出的特点是由形而下之器、艺而入形而上之道、美,道器不离,艺美相即。
  • 崇尚科学(下)

    崇尚科学(下)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中国劳动人民和各阶层的进步代表人物的道德修养故事一代传一代,百世流芳。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发愤忘食”的持生规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立身情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繁衍、统一、稳定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起到了巨大作用。可以说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是世界上最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瑰宝。
  • 中国文化博览1

    中国文化博览1

    本书可以帮助青少年朋友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百挠的发展历程,了解各族人民对人类文明的卓越贡献,了解先辈们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了解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热门推荐
  • 宋氏渣女守则

    宋氏渣女守则

    真正的渣女是渣而不自知,“我只是有一点好奇,你干嘛大惊小怪,我又没对不起你”,当难不成我还得给你守丧啊,宋糖从不觉得自己是个渣女,宋糖把这些东西执行的彻底,直到遇见。。。。遇见谁咱也不知道
  • 综漫之古明地幽

    综漫之古明地幽

    一个古明地的读心妖怪(人类?)的世界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有些秘密,藏于心底

    有些秘密,藏于心底

    如果你的不接受只是因为你是我的老师,那么等我成为了老师,成为了你的同事,请你不要再拒绝我。十七岁的林曦高考志愿上尽是师范类院校,为的不过是四年之后能够重新回到这里,用一个新的身份,重新认识顾维宁。而此时顾维宁心里想的是,如果林曦后悔想复读,那他一定立即从一中辞职,还真是个令人头痛的学生呢。
  • 证之完美犯罪

    证之完美犯罪

    即便凶手死了,都留下难以解释的难题,虽然顾三司智商超群!!但处处提防!!难展身手!!秃鹫!猫群进了耗子!数量未知!!需要准备零食!!各方下手,斗智斗勇!看顾三司如何身陷旋涡而处事不惊!!
  • 自然的奥秘

    自然的奥秘

    大自然中充满了神奇和未知的奥秘,无论是奇趣盎然的动物、生机勃勃的植物。每一个知识都带来超乎想象的神奇感受,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无限的遐想……本书分山川的奥秘、海洋的奥秘、天空的奥秘、动植物的奥秘四部分内容。
  • 炼金师的寻宝之旅

    炼金师的寻宝之旅

    掌握超凡的炼金师们为了寻找探索“真理”的同行人留下了一个个遗迹一战后的炼金协会统一了所有炼金师,以建造探索“真理”的“战舰”帝都里的皇帝觉得自己的版图可以再大一点深海的人鱼公主又踏上大陆寻找自己的伴侣。。。。。。。。世界是还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传奇,不过王一只想找到梦中的宝藏
  • 中华诚信故事

    中华诚信故事

    伦理道德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那些体现民族智慧、反映人民利益、符合进步潮流的部分,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淀、升华,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最富生命力的精神内核,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生存、发展的基本准则,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思想支撑。本书收录的正是中华历史上的诸多彰显诚信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神武大帝尊

    神武大帝尊

    一个少年,从小父母双亡,被一个乞丐收留,在18岁生日那天,突发车祸,穿越到神武大陆,一个拥有双灵魂,觉醒双生武魂,最终成为神武大陆的主宰,成为神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