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600000025

第25章 法眼宗的禅学思想内容(7)

在禅宗史上,一般认为提出“禅教一致”思想是自宗密始,有学者也指出,“在中国佛教禅教一致的思潮史上,最早提出禅教一致说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的是唐代的圭峰宗密”。然禅宗主张禅教相合、禅不离教的观点更早见于达摩祖师的《四行观》所云“藉教悟宗”。教,一指经教,即经典教义,二指除参禅宗之外的依赖于经典参悟佛法的其他教门。宗,一特指“教外别传”的禅宗,二指宗门心地法门或要旨,即佛法形上本体之究竟义。达摩的“藉教悟宗”之意即是说可以依赖或凭借佛教经典教义之理而直接悟入禅宗心门要义,即证悟佛法形上本体究竟义。可见,“藉教悟宗”有表明禅与经教相契合的思想意趣。而且,达摩的《楞伽》印心之说,也表明了他对经典的重视,达摩云:“吾有《楞伽经》四卷,亦用付汝,即是如来心地要门,令诸众生开示悟入”,“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可见,达摩付法于慧可时,即是将“佛与禅并传而玄与义俱付也”。故有学者认为,“达磨非斥经教不用,其以禅教并存授其徒,昭昭然矣”。虽然达摩未明确提出“禅教一致”之说或对禅教关系展开全面论述,但是他所提出的“藉教悟宗”仍可视为禅宗内部言说“禅教一致”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不过,“藉教悟宗”所意涵的“禅不离教”思想,在当时并没有成为佛教的主流性话语,而直至宗密时才有较大的改观,即宗密大力提倡“禅教会通”之说,而且明确表达了“禅教一致”的思想,故一般将“禅教一致”思想视为由宗密而始也不无道理。达摩之主张禅教一致,并非其个人臆想之主张,而是有经典依据的。《楞伽经》云:

佛告大慧:“一切声闻、缘觉、菩萨,有二种通相,谓:宗通及说通。大慧!宗通者,谓:缘自得胜进相,远离言说文字妄想,趣无漏界自觉地自相,远离一切虚妄觉想,降伏一切外道众魔,缘自觉趣光明晖发。是名宗通相。云何说通相?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异不异、有无等相,以巧方便,随顺众生如应说法,令得度脱。是名说通相。大慧!汝及余菩萨,应当修学。”

“宗通”即有指“禅”的思想意涵,“说通”即有指“教”的思想意趣。这是经典对禅与教的一种比较明确的区分与判定,对于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以及“籍教悟宗”都具有一定的理论影响。故达摩印心之《楞伽经》,可成为禅宗追寻“禅教合一”思想踪迹之理论渊薮。禅宗六祖慧能,他主张“开悟顿教,不执著外修”的同时,并没有反对经教的意思,他所强调的是不要“执著”语言文字,而是要心地顿悟“真如本性”。故慧能说:“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又说:“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④可见,在慧能看来,以禅的方式修炼证悟与经教义理言说之境界是无差别的,经教的产生是为适应教授学人之需而出现的,或针对人性利钝悟法之要而生成的,即所谓“佛法是建立教,禅道乃止啼之说。他诸圣兴来,盖为人心不等,巧开方便,遂有多门。受疾不同,处方还异。在有破有,居空叱空”。因此,无论是佛法建教,还是禅道止啼,均是方便之法,但都并没有否定经教的意思,诚如《佛祖统纪》云:“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至矣哉!斯吾宗观心之妙旨也。谓之教外别传者,岂果外此为教哉?诚由此道以心为宗,离言说相故,强为此方便之谈耳,不然何以出示《楞伽》令览教照心耶?何以言大乘入道藉教悟宗耶?”可见,经教也是方便之法,故学人在悟法时经教仍就是十分重要的参照依据,所谓“依法不依人”,而经教即充当了法的形象。禅宗虽然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和教外别传为标识,但是禅宗的实际创立者慧能大师并没有否定经教之意,相反他对“明心即可,毋须诵经者”这种完全抛弃经教的做法也极为不赞同。关于这一点,《坛经》说得很明白:

达曰:“若然者,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师曰:“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

慧能虽然主明心见性、顿悟成佛的实际修行工夫,但他对经教也有自己的独特见识,他说:“何名为经?经者,径也,是成佛之道路。凡人欲臻斯路,当内修般若行,以至究竟。如或但能诵说,心不依行,自心则无经。实见实行,自心则有经。”依然没有反对经典的意思。相反,慧能还很重视经典,认为经是通向成佛之路的方法,学人不仅要诵经,关键还要依经而行,做到自心有经,这才是对待经教应有的正确态度。他说:“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即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此经功德无量无边。”显而易见,他认为持诵经典也能见性和开悟,也具有无量之功德。不过,慧能认为经教所产生的作用也因人而异,他说:“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在他看来,上等根器之人不假文字也能在闻说经教甚深义之中会有智慧生起而达至开悟。慧能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即是说心是主体,而经典只是帮助显示心体的辅助性条件,一旦心悟,明心见性,即可通达经之义理。可见,“禅”与“教”的关系本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虽然慧能未明确提出“禅教一致”的概念或对其展开论述,但是在其言说中所表达出的“禅教一致”思想则是不难理解的。

慧能之后的佛教界对禅教关系问题的探讨尤显急切,禅宗与其他宗派之间似有突破门户之见的现实诉求,于是“禅教合一”成为一种思想潮流。慧能弟子菏泽神会似也受到华严宗理事圆融、理事无碍思想的影响,《显宗记》云:“不一不异,故能动寂常妙,理事皆如。如即处处能通,达即理事无碍。”这说明神会对华严的理事思想有吸取,而且他作为一位禅者引入华严理事思想的行为本身也说明了教禅有不可分割的关系。石头希迁(700—790)在《参同契》中亦说:“执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门门一切境,回互不回互。”可见,希迁对理事的论述显然也受到《华严经》之影响,这也说明了他对经教也有一定的认识。禅宗向教门吸取资源的同时,华严宗也对禅宗持有宽容态度,华严宗澄观(738—839)称:

用以心传心之旨,开示诸佛所证之门;会南北二宗之禅门,摄台衡三观之玄趣,使教合亡言之旨,心同诸佛之心,无违教理之规,暗蹈忘心之域。不假更看他面,谓别有忘机之门,使彰乎大理之言。

可见,澄观以禅证教的观点十分明显。在澄观看来,以禅证教实符合教理,禅门能摄台衡三观之玄趣,与教门之旨是相合的。从中不难看出澄观也有主张禅教一致的思想倾向。而推崇禅宗菏泽一派的宗密(780—814),在会通禅教关系上也别有见识,而且他直接表达了其所主张的“禅教一致”思想,并对这一思想展开了论述。宗密在其《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以心学为基础”,而大倡“禅教一致”之说云:

问:今习禅诠何关经论?答:有十所以。须知经论权实,方辨诸禅是非,又须识禅心性相,方解经论理事。一师有本末冯本印末故;二禅有诸宗互相违阻故;三经如绳墨楷定邪正故;四经有权实须依了义故;五量有三种勘契须同故;六疑有多般须具通决故;七法义不同善须辨识故;八心通性相名同义别故;九悟修顿渐言似违反故;十师授方便须识药病故。

上述这段话说明了禅与经论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之关系。在宗密看来,经论是指导禅修达至证悟佛法的理论标准,而只有证悟了佛法才能明白经论所言说的佛法义理。宗密的“十条”意见,具有明显协调禅与教关系之用意,而且将理事范畴纳入到了禅教关系的论述中,为后来的法眼宗以理事言说禅教一致提供了范式。宗密认为禅门与教门是一致的,在他看来禅教是一非二的关系,故他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云:“初言师有本末者,谓诸宗始祖即是释迦。经是佛语,禅是佛意,诸佛心口必不相违,诸祖相承根本是佛。”显然,在他看来经是佛的具体言说,而禅表现出的是佛内心深处的真实意图,所谓“言为心声”,即语言与思想是不相违的,故从本质上看,经教言说的内容与禅的体悟所显示的佛理则是一致的。可见,禅、教既相互关涉又密不可分。因此,宗密反对将禅教截然分开,他对禅教无涉的认识给予了纠正云:“今时弟子彼此迷源,修心者以经论为别宗,讲说者以禅门为别法。闻谈因果修证,便推属经论之家,不知修证正是禅门之本事。闻说即心即佛,便推属胸襟之禅,不知心佛正是经论之本意。”这即是说经教与禅不可分离,修心需要以经论为指导,经论之义理也需禅修来证验,从根本上说二者是一致的。故裴休《禅源诸诠集都序叙》亦云:“于是以如来三种教义,印禅宗三种法门,融瓶盘钗钏为一金,搅酥酪醍醐为一味。”则进一步表达了宗密所言说的禅教一致观点。可见,“以佛祖的言教为标准、指南来传法,就能够做到有根有据地传播正法”,这或许就是禅宗门徒主张禅教一致的意义。宗密之后,禅教一致成为佛教内部主流性话语,他的禅教合一主张也“代表了此后佛教发展的大方向”。故有学者指出,“入宋以后,随着思想界融合思潮的兴起,宗密的‘禅教一致’思想被大推广,成为一时代佛学的一股强大潮流”。顾伟康先生认为他是推动“禅教一致”说之承前启后的关键性人物:“若从禅净合一的角度看,圭峰宗密却是一非常关键的人物。禅宗由不可一世、否定一切的‘教外别传’,回归于持戒礼佛、坐禅读经之传统,其转折,起于圭峰宗密。”法眼文益的老师罗汉桂琛对禅教问题也别有洞见,桂琛云:“谓宗教乘也。汝才道著宗乘,便是宗乘;道著教乘,便是教乘。禅德!佛法宗乘原来由汝口瑞安立名字,作取说取便是也。”在桂琛看来,教、禅实质上同实异名之名相而已,宗门与教门本质无有区别,故见其对禅教一致也持有肯定态度。这对于文益来说,不能说没有影响。

文益禅师虽很少直接对禅教一致的概念或关系展开过广泛性论述,“现存法眼文益著作中,并未有如《宗镜录》、《禅源诸诠集都序》般广泛论述禅教合一的作品”,但是从文益的思想深处以及他的宗教实践来看,仍然能够看出他禅教并重、禅不离教和“禅教一致”的思想本意和宗教立场。故《五宗原》也云:“故知法眼一家,全是教家极则,一代旹教之真月也。”即说明了法眼宗与经教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有学者认为,“法眼宗的特点是强调禅教并重”。而且从文益所作《华严六相义》、《三界唯心颂》、《因僧看经》诗颂以及他对理事的论述,也不难看出他对经教的重视以及他提倡禅师应当具备一定的经教知识。文益有《金刚经为人轻贱章》云:“宝剑不失,虚舟不刻。不失不刻,彼子为得。倚待不堪,孤然仍则。鸟迹虚空,有无弥忒。”以诗颂的形式强调了《金刚经》的重要,表明了其“持经者证佛地也”的观点。文益对学人不重经教乃至忽视语言文字的现象予以了批评,也反映出他对经教的重视。其《宗门十规论》云:“然虽理在顿明,事须渐证,门庭建化固有多方,接物利生其归一揆。苟或未经教论,难破识情,驱正见于邪途,汩异端于大义,误斯后进,抂入轮回。”这即是说参禅悟道者若不以经教为指导,那么对佛法的认知就难以确保是否有正知正见,这就容易使学人悟入歧途。有学者也认为,“要能正确迈入悟境,还是须要依靠教论,才能获得正见,不致盲修陷入异端而不自知”。文益言说此理,进一步说明了经教对参禅悟道者的重要意义。可见,文益作为禅者在具体的宗教实践中表达了他禅教一致的思想立场。他在进行禅修的同时,自然也离不开对经教进行学习和参悟,故其《因僧看经》云:“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即表达了要正确对待经教的态度。他云“欲免心中闹,但知看古教”即表明了要真正学会看经教,了知经教的义理。在文益看来,教典是参悟的基础,是禅者获得“正理”的前提,在引导学人学习佛法具有积极的作用。故文益在接引学人时,时常从经教入手来帮助、启发禅者开悟,继而使学人悟入禅宗之真实境界。当道潜禅师与文遂禅师执著于《华严经》与《首楞严经》时,文益禅师则“以禅宗悟自本心的基本立场,来教导学生”,从而化解学人执著于经教与禅宗自性自悟的分歧,以至于调和了参禅与看经教之间的关系。而且文益本人对经教是十分熟悉的,否则他难以对经典名目运用自如,亦不可能针对学人在经教上存在的困惑而予以排忧解难。譬如,

上堂。大众立久。乃云:只恁么便散去,还有佛法道理也无?试说看。若无,又来这里作么?若有。大市里人丛处亦有,何须到这里?诸人,各曾看《还源观》、《百门义海》、《华严论》、《涅槃经》诸多策子。

又如,

师问讲《百法论》。僧云:百法,是体用双陈;明门,是能所兼举。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么生说兼举?

文益若非熟悉《华严经》、《首楞严经》、《还源观》、《百门义海》、《华严论》、《涅槃经》、《百法论》等佛教经论,并对诸经义理有深入理解,那么何以能够如此灵活运用?又何以会为学人解释清楚?所以,有学者指出,“法眼文益对于教典也是有相当深入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一问之下,使学生茅塞顿开”,“也显示了其学之广博,若非熟于经论,殊难对学生于经论中之疑难,有何对治启发之方”。

文益对经教的认识态度是十分明确的,他认为引用经教言说佛理时的关键在于先要“明佛意”和“契祖心”。故他对于禅门学人有“不通教典乱有引证”之现象给予严厉批评,认为“如辄妄有引证,自取讥诮”。在文益看来,参禅悟道必须以通达教理为基础,禅宗学人只有“识义理”之后,才能“明佛意”和“契祖心”。如果仅以“记忆言”,或“尽是数他珍宝”,那么也不能真正悟道,“假使解得百千三昧沙数法门,只益自劳,非干他事,况复会权归实,摄裔还源”。故有学者指出:“看经学教,如果不能因之进入解脱界,光只记得这个经上有什么话,那本论上有什么文字,反而自己构筑了一道障碍,不能直接体认真理,所谓‘微言滞于心首,常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名相之境’。如此念经学习,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可见,文益真悟实修的思想用意很明显,由此具见他重视教禅一致、知行合一,是真悟真修的禅者,故其不愧为一代禅门宗师!

此外,文益还十分强调经教与时节的关系,注重在把握因缘时节的过程中依赖于经教把握证悟之契机,而达至领悟心法之目的。他说:

阿那个教中,有这个时节。若有,试举看。莫是恁么经里,有恁么语,是此时节么?有甚么交涉。所以道:微言滞于心首,常为缘虑之场。实际居于目前,翻为多相之境。

同类推荐
  •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

    《六祖坛经笺注》是为佛教、特别是禅宗极为重要的经典《坛经》进行注释解说的著作,也是《坛经》“笺注”著作中的集大成者,全书搜集资料丰富,注释严谨,以“字字考其来历,句句求其证据”的标准,详细解释阐述《坛经》本义,使《坛经》奥义清晰可读。
  • 百年佛缘:僧信篇

    百年佛缘:僧信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天路历程

    天路历程

    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被称为西方最伟大的三部宗教题材文学名著之一,与但丁的《神曲》、斯宾塞的《仙后》并列为世界文学中三大讽喻体作品,被奉为“人生追寻的指南”,“心路历程的向导”——《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为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此次出版的《天路历程》采用了著名翻译家西海先生的译本,译文平实准确,再现了约翰·班扬朴素晓畅的行文特色。
  •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

    佛法与人生是在博大精深的佛学中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和通俗的文笔向读者介绍了佛教的创建,佛教的信仰,佛教的发展等多方面的情况。本书的另一特色是介绍了佛家的修炼,其中有面壁参禅、四禅八定、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藏密功法、观音咒、和超自然的功能——神通等。还有佛家的剃度、受戒、佛事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热门推荐
  • 领域最强传奇

    领域最强传奇

    斗神职业圈的第七年,红图战队再度以绝对优势蝉联了三连冠的宝座,在狂欢的背后,所暴露的问题却日益严重。这时候宋伦以一段堪称传奇一般的视频踏入了这片封闭禁忌的领域,是时候带给整个斗神职业圈一场风暴了!
  • 大革命之武器大师

    大革命之武器大师

    黑暗腐朽的统治让这个国家岌岌可危,动荡不安的政权让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拿起手中的武器反抗吧!让革命之花在黑夜中绽放,让自由之翼在天空中翱翔!
  • 周邦彦集

    周邦彦集

    周邦彦(1056—1121),中国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游京师,七年献《汴都赋》,为宋神宗所赏。后曾为溧水(今属江苏)令。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晚年退休,提举南京(今属河南)鸿庆宫,卒。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著有《清真词》,后又名《片玉词》。
  • 烟汐一笑悠倾城

    烟汐一笑悠倾城

    她,本是21世纪的金牌特工,一次任务中因失败物品爆炸身亡,穿越成了东鹊国五大世家中的冷家的废物三小姐--——冷烟汐……他,北峮国的沐王,周岁被封为沐王,七岁才震天下,惊才惊艳,风华无双,是龙腾大陆十大美男子之首。一处繁荣,一页笺;一笔前缘,一缕烟;一眸净水,一时醉;一刃青丝,一寸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北遗

    北遗

    梦里不知身是客,看少年负剑行,踏天路,找寻被世界遗失已久的自己。
  • 开局签到百亿公司

    开局签到百亿公司

    刚刚出来实习工作的陆修,被富二代抢走了女朋友。陆修喝的酩酊大醉,意外绑定系统。从此开启了陆修的外挂生活......
  • 1973年的弹子球

    1973年的弹子球

    “时候一到,任何人都得洗手上岸,别无他路。”《1973年的弹子球》为日本作家村上春树1980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是“青春三部曲”的第二部。青年的“我”大学毕业之后,靠做英语翻译工作为生,生活平凡宁静。与一对难以分辨的双胞胎女孩的同居似是一切开始转变的前兆。某天,“我”受到记忆中一台“宇宙飞船”弹子球机的召唤,于是与双胞胎姐妹踏上寻找弹子球机之旅。而当“我”终于与那台念念不忘的弹子球机相逢时,“我”却只是漠然地离开了它。随后“我”与双胞胎姐妹正式告别,独自一人回归无边的孤单。而“我”的朋友“鼠”爱上了如他一般孤独的女子,被虚无和迷茫充斥着的生活,致使他最终决定离开恋人、离开城市……
  • 花美男宿舍骚动事件3

    花美男宿舍骚动事件3

    牛奶浴,温柔乡,迷情剂、美男伤;荧幕背后,面具之下,扔掉光鲜外表的花美男艺人却判若两人。暧昧的拥抱燃烧呼吸的味道,微甜的剧情上演幸福的心跳,太完美的相遇究竟是残缺中的美丽,还是让人流连忘返的毒药?一切回到原点,依然抹不去身边被人睡过的痕迹。谁来过你床边?谁又轻轻在你耳边呢喃?熟悉却又陌生的亲密爱人究竟是谁?零点钟响,Sexy美男午夜骚动,宿舍狂欢……
  • 抽风千金很无良

    抽风千金很无良

    这本书在去年因为开学事多停更,并且误删了几章,然后我的电脑重更,里面的材料包括这本书的原稿(当时存稿有450章了)没了,所以前面被误删的几章就...没办法了。打开界面看到既然还有人在收藏,挺感动得,所以打算今年暑假把这本书写完,不过时间隔了太久,思路有点模糊,但是我不会烂尾的,为了感谢还在支持我的小伙伴,我依然会努力更文。因为腾讯签约一签十年,所以我是不会签的,这本书必然是免费的.....有兴趣的亲们可以来围观,大家的厚爱,谢谢了,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