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1100000005

第5章 健力宝: “东方魔水”是如何变味的(3)

加盟健力宝几个月后,李宁向李经纬提出,想办一家体育服装厂。在创办资金上,此时已财大气粗的健力宝本可以以投资者身份出现,然而李经纬却十分委婉地建议:“如果能够引入外来资金,就不要全部用健力宝的钱。”也许,在这时,他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产权不清的后遗症。他陪着李宁出外游说,寻找投资方。或许因为健力宝和体操王子的双重名人效应,一家新加坡公司很快同意出资。就这样,1990年,由三方共同投入的中新(加坡)合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挂牌成立,其中健力宝出资1600万元,由李宁出任总经理,其服装品牌则被命名为“李宁牌”。

李宁对李经纬的传奇创业经历早已耳熟能详。因此,他的第一次市场出击居然也如法炮制。当时,第11届亚运会即将在北京举行,李宁以250万元拿下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的承办权。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牌”。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牌”运动服,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从这一刻开始,“李宁牌”真正诞生了。

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发展得很顺利,每年的营业额都以100%的速度增长。1994年初,李宁遇到北京的股份制改造专家刘纪鹏。刘纪鹏在为公司做诊断时指出,这家公司的产权不清将对今后的发展带来致命的负面效应。因此,他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

在李宁心中,李经纬对他有再造之恩。因此,对于刘纪鹏的建议,李宁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刘纪鹏则反复向李宁阐明产权不清的利害关系,劝告他:“你只是脱离健力宝,并不是脱离李经纬,况且,健力宝并不完全等于李经纬。”最后,性情爽直的刘纪鹏甚至拉开椅子站起来,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市政府(2002年12月,三水撤市设区)谈。”

正是在刘纪鹏的强烈建议下,李宁遂下定决心与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出乎李宁意料的是,原本以为会反应强烈的李经纬对此竟相当大度,完全支持他自立门户。因为这家服装公司是健力宝旗下的子企业,所以李经纬有完全的决定权。1994年底,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的母体上顺利脱身,集团历次投入的共计1600万元,由李宁分3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李经纬甚至没有提出补偿增值部分的要求。1996年初,李宁将公司总部从广东迁到北京,并更名为李宁运动服装公司,彻底告别了健力宝。

就这样,李经纬“扶上马、送一程”,把心爱的后辈朋友李宁带上了一条比他自己要顺畅得多的商业大道。

2004年6月28日,已经是中国最知名、规模最大的国产体育用品公司的李宁集团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当日,开盘价即上涨了8%,在香港公开发售的认购数量为暂定发售股份总数的132.2倍,国际配售也出现了约11倍的超额认购。李宁家族控制着46.29%的公司股票,其身价高达16亿元。站在众多的媒体面前,两鬓已略泛白的李宁淡淡地说:“我是一个有着10多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明星偶像。”

当他说这番话的时候,16年前在首都机场捧花等候他的老朋友李经纬却正孤单而屈辱地躺在广州一家医院的病房里。

政商交恶:偏不卖给创业人

1997年,38层高的广州健力宝大厦落成,李经纬按计划把公司总部迁到了广州。这时的健力宝达到了历史的发展高峰:1996年集团的销售额突破了50亿元大关;4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评定第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健力宝赫然在榜;8月,中国饮料协会公布行业数据,健力宝在产量、总产值、销售收入和税利4项上均排名第一;它还被媒体评选为“90年代中国公众心目中的十大知名品牌”之一。

可是,不为人所知的是,李经纬与三水市政府之间的关系已经到了严重恶化的境地。

李经纬在产权上所打的如意算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厢情愿。在三水市政府官员们看来,他的所有举动都无异于叛离。作为地方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健力宝的离心行动越来越让他们坐立不安。据称,健力宝大厦的建造并没有通过三水市政府的批准,而其造价之高更是有转移资产的嫌疑;当总部搬到广州之后,是否意味着这棵摇钱树最终将从自己的土地上“迁走”?这些怀疑如病毒一样在三水市政府官员圈内繁殖和扩散,有人甚至质疑健力宝的海外战略也是一个“圈套”。因为,“上千万美元的钱被投入到美国市场,可是在那里的超市并看不到健力宝的产品”。这些怀疑最终变成了一个坚定的共识,那就是,李经纬已经不跟三水人一条心了。从此,他的所有行动都被打上了可疑的标志。

1997年秋天,在李经纬的精心策划下,健力宝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方案行将通过,在此方案中,包括了经营层的股权分配。然而,三水市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拒绝批准这个方案。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从此,矛盾变得公开化。

从1998年开始,三水市政府加大了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集团每开发一种新产品都必须通过市政府审批,经过市政府的财政预算,然后划拨经费。知情者解释说,这是因为“三水非常警惕李经纬借开发新产品之名转移资产,因此几乎每一个新的招商引资项目,政府都要亲自审批,资金卡得紧,还主动要求替健力宝寻找合作对象”。

当怀疑像魔鬼一样地横亘在合作伙伴之间的时候,任何理性或善意的判断都会被扭曲和误解。这可能是健力宝案例中最让人欷歔的地方。在将近6年的时间里,个性豪爽而耿直的李经纬始终没有放下架子,主动与政府部门沟通以缓和关系,这也许是他最大的失误。

1999年,三水市政府大换届,一些与李经纬有交情的老官员退休或换岗,一层因历史渊源而形成的温情脉脉的薄纱也最终被揭开了,他的处境更趋艰险。就在这一时刻,健力宝集团提出在公司内部实行员工股份合作制改造的方案,由管理层自筹资金买下三水市政府所持有的股份,李经纬开出的价格是4.5亿元,并在3年内分期付清。三水市政府断然拒绝,理由据称是“风险很大,有用健力宝资金来买健力宝之嫌”。之后,深圳一家咨询公司又设计出一套新的方案,李经纬团队持股75%,三水市政府再给李经纬个人5%的股权奖励。这个方案也遭到三水市政府的否决,理由依然是“担心经营层的钱来历不明”。

在这一时期,出售健力宝已成为许多人的共识。一方面,三水自1998年开始的国有企业改制已经完成80%,健力宝成为最后一个待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而地方财政的状况也不是很好。据新上任的市长后来承认,在那些年的某些月份里,“公务员工资都欠发,日子非常难过”。另一方面,健力宝的经营业绩也在大幅度地下滑。自1997年创造了54亿元的骄人业绩纪录后,销售额逐年大幅降低,到2001年跌到31亿元,相当于1994年时的水平,上缴政府的利税也从1亿元降到2000万元左右。因此,尽快将健力宝出手,已经成了一个明摆着的现实,其需要研究的问题仅仅是,把这个正在由“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的企业卖给谁。

一次关键性的会议在2001年7月召开。三水市政府为健力宝召开了转制工作联席会议,市委、市政府领导悉数到场,每个与会的政府官员都被要求依次当场表态。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决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

健力宝和李经纬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强悍地决定了下来。

当健力宝即将出售的消息被释放出来之后,一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鲨鱼”闻腥而动,悄悄向三水围拢。它们均不在阳光下游行,而尖锐的利齿已经凶猛地露出。

张海登台:命运三耍李经纬

最初,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险些成为健力宝的新主人。在那次关键的联席会议后的第三个月,李经纬被通知去参加一个晚宴。就在宴席上,一个名叫魏成辉的新加坡商人被介绍给了李经纬,市长开宗明义地说,市政府已选中魏先生的公司来购买健力宝。

李经纬闻言,如惊雷轰顶。他的愤懑之情可以想见。第二天,在公司内部的工作餐上,他突然失去控制地说了粗话:“他妈的,市里要卖股,我一点都不知道,就只通知我一起吃个饭。”

11月20日,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与三水市政府草签协议,三水市政府作价3.8亿元,将健力宝100%的股份全部售出。在这个协议——以及日后所有协议中,显赫无比的健力宝品牌的评估价格均为零。这一决定让李经纬难以接受,他无法理解为什么市政府宁可把企业出售给素不相识的外国公司,也不肯卖给一手将企业创建起来、为此呕心沥血了一辈子而且还愿意出更高价格的自己。在他的幕后策划下,国内媒体闻风而动,一时间“健力宝被无情贱卖”、“中国第一民族品牌旗帜被砍”等等舆论铺天盖地,其间夹杂的高昂情绪显然让三水市政府难以招架。而健力宝则一方面向外宣称,愿以4.5亿元的价格替健力宝“赎身”;另一方面则对试图进入公司审核查账的新加坡人全面抵制,拒不交出相关的商业资料。①

李经纬的对抗姿态和汹涌而来的舆论攻势,把本来就缺少公关应对能力的三水市政府逼到了一个万分尴尬的墙角。一位三水市政府官员后来颇为光火地说:“媒体的提前介入打乱了我们的计划,使我们完全陷入被动的地步。”新加坡方案很快就流产了,但是,三水市政府与健力宝双方已到了势同水火、无法调和的对立局面。三水市政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一个“国内买家”,这样才能“合理合法”地阻止李经纬团队的MBO方案。

最有可能购买健力宝的当然是饮料业同行。当时在国内,与健力宝齐名的饮料公司有广州的乐百氏和杭州的娃哈哈。其中,乐百氏已被法国达能公司收入囊中,不能再谈,娃哈哈成了最后的选择。宗庆后是浙商的典范,为人精明,出手谨慎。他对健力宝自然十分动心,可是却苦于不了解公司的实际家底,也对其强势的企业文化颇有忌惮。与此同时,李经纬则通过各种渠道对宗庆后软硬兼施,力图说服他高抬贵手。于是,三水市政府与娃哈哈的谈判或明或暗,纠缠前行。

这时候的三水局势,已处在一个无比微妙的时刻。三水市政府把出售的时间表卡定在2002年1月底前,因为,“春节前一个月是饮料订货的旺季,一切的变数要在旺季前发生”。可是,跟杭州方面的谈判却始终没有着落,宗庆后显然在做着两手准备,要么给足李经纬面子,要么在最后的时刻狠砍一刀。

2002年1月9日,三水市政府与健力宝团队再次开会对话。此时的李经纬已击退新加坡人、劝止宗庆后,而且在舆论上颇占上风,他认定命运不可能第三次从他手中抢走健力宝了。于是,他以质询的口吻斥问市长,为什么完全抛开健力宝创业团队,一意要将健力宝对外出售,“为什么不让我们买回来?”市长当即表态:“要买可以,我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

双方商定,李经纬团队一次性拿出4.5亿元买走全部的健力宝股份,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对桌人马话不投机,条款拟定,即冷冷地一拍两散。

眼看着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可是,命运却在这个时刻无比残忍地第三次耍弄了李经纬。

此时,年仅28岁的张海登场了。

张海是近30年中国企业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1974年,他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小学教师家庭。他的一位小学老师评价他说,“仗着小聪明,喜欢撒谎,而且撒谎从来不脸红”。上初中时,张海突然开了“天眼”,成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神奇少年,有人亲眼看到他“把一片大的冬青叶子含在嘴里,过一会儿树叶会自动变小,而且轮廓保持不变,甚是奇妙”。1992年5月,刚满18岁的张海在湖北荆门创办了一个藏密健身中心。半年之后,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设立了藏密瑜伽文化研究所,张海出任所长。有宣传报道称:6岁时他就在班禅喇嘛安排下到青海,拜在密宗夏琼寺夏日东活佛的座下,后入西藏受到红、白、花教上师们的衣钵真传。这些神乎其神的传说将开封少年张海包装成了一个拥有神秘背景的神童,在他的左右开始聚集起一群虔诚的信徒,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商业伙伴。

从1995年起,张海南下涉足商海。他入主了一家名叫凯地投资公司的企业,然后在1998年以关联交易的方式进入上市公司中国高科。他后来曾颇为得意地说:“我25岁时担任了中国高科董事长,当时是国内最年轻的上市公司董事长,我们很多董事都是大学的校长。”其后,他又先后染指深南光,炒作银鸽投资,进入方正科技、深天马、飞亚达A、深大通等上市公司。短短几年内,在灰色而惊险的中国资本市场上构筑起了一个威名赫赫的“凯地系”,与唐氏兄弟的“德隆系”、吕梁的“中科系”等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几大股市庄家。

张海进入健力宝并不是一个预谋中的事件。2001年12月下旬,他从广州到上海办事,在飞机上无聊地翻阅报纸时,突然看到健力宝股权即将转让的报道。飞机一降落上海,他当即买了一张回程机票,匆匆赶往三水市。

张海的出现,让心有不甘的三水市政府如遇旷世知音,尽管所有的人都对他的年轻难以置信,可是他所代表的“凯地系”和中国高科却是如雷贯耳。他给出的名片上更有一个接一个的显赫头衔:东方时代投资公司董事长、中国高科董事长、方正科技董事、香港康达控股董事长、香港慧德基金董事局主席、深圳亿众和投资公司法人代表……淳厚而心急的三水市政府官员们实在分不清楚眼前这个年轻的神秘人物到底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不过,他的背景和开出的条件是让人满意的,张海承诺按李经纬的出价收购,而出面的公司将是浙江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一家纯种的国有企业。于是谈判在一切都“看上去很美”的氛围中,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

2002年1月14日,在三水市政府承诺“一周内筹足钱就卖给经营团队”的第六天,正在四处筹措资金的李经纬突然被紧急召到市政府。他的屁股还没有坐到椅子上,市长就开口告知他:“这事已经定了,我们现在决定把健力宝卖给浙江国投。”

同类推荐
  • 话到钱来:销售人员专业话术训练

    话到钱来:销售人员专业话术训练

    说服是推销的核心智慧,可以这样说,推销员推销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想方设法说服客户购买所推销的产品或服务折过程。本书以鲜活生动的推销说服实例,生动地阐释了推销说服话术的本质,向你展示世界著名推销大师如何说服客户由“不”变为“是”,由“不愿意”变为“我愿意”,从而成功说服客户购买商品或服务,最终实现推销目的。
  • 从不竞争

    从不竞争

    本书是一本讲述经济型连锁酒店7天的书,也是一本讲如何做一家快公司的书。7天是一家与速度赛跑的企业:自2005年3月开出第一家直营店以来,每年保持400%的增长,即便是遭遇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这家公司的增长速度也超过100%,并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短短4年,7天已成为中国经济型连锁酒店第一阵营品牌。所有这些,标榜自己“从不竞争”的7天是如何做到的?它有着什么样的独特管理方式?它的“从不竞争”理念到底是什么?它有着一支什么样的团队?一切的答案本书为您揭晓!
  • 资商通鉴

    资商通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借势鉴、借大势成大志、借势之:借用别人的声望、借势之:找寻你生命中的贵人、借势之:搭便车的博弈理论、诡道鉴、度势鉴、度己方能决胜千里、开拓鉴、到没有人想过的森林打猎等。
  •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每天学一点管理技巧

    本书内容丰富,涵盖了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沟通技巧、奖惩原则、管人用人、企业文化建设、风险控制等,使读者做到一书在手,即可全面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熟练运用现代管理技巧。书中既有技巧指导,又有案例解读,每一节后的“管理技巧点拨”更是使本书的可操作性得到增强,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管理者参考用书。每一位管理者至少应翻阅本书5遍,并至少从本书中学会100个管理技巧。
  • 总经理的九种能力

    总经理的九种能力

    本书从做人、做事、说话、适应、机遇、社交等方面诠释出色经理人必须具备的九种能力,帮助读者掌握卓越的领导技巧。
热门推荐
  • 血尸王

    血尸王

    千年前的一次武林大杀戮,牵引着千年之后的一次人间浩劫,各类奇人异事层出不穷,人、修真者、异修、魔怪、修魔者、修武者、妖类齐聚俗世界地星,各自为了各自的目的,相互厮杀,斗智、斗武,有正义的化身,也有邪恶的狡诈之辈,还有主角介于正邪之间的那种迷蒙,他踏遍日月星辰,探索地星无数的神秘古迹,也不得不飞天遁地,穿梭在危险而未知的茫茫宇宙,只为寻找至亲至爱。“时间流逝,岁月不再,却留给我无尽的思念,不得已而上下求索,穿越时空,飞跃穹顶,踏遍星空,纵横茫茫宇界,可是,你却在哪里啊?”
  • 虚空中的一座客栈

    虚空中的一座客栈

    漂浮在虚空中的一座客栈,迎接来自万界的旅客。
  • 终将轮回

    终将轮回

    聂瑜活了29年没遇见过这么离奇的事。死亡重生,穿越在一个个莫名其妙的世界内,完成各种天马行空的任务。暗黑世界、一拳超人、星际争霸、生化危机……无限的世界,无限的可能。看他如何在逆境中寻找自我,成为传说。
  • 万神星河

    万神星河

    “修界至法,上易真经,撕空摘星,唯有玄冥”。懵懂少年花寻风幼年失去双亲,管家洪全承其父母遗愿想平淡让花寻风渡过一生,谁知平淡因花寻风去往玉剑书庄被打破。花寻风机缘巧合习得至法之一“太玄十三经”。经历些许事情,花寻风成长的同时,他逐渐发现双亲死去的真相,也逐渐发现这个世界的枯竭。何为正?何为邪?固步自封不谓正,尸山血骨不谓邪!花寻风决定走父亲的道路,接掌科蒙殿,给这封闭的世界注入新资源。花寻风获得诸多机缘,历经众多磨难,终站在天苍海陆之巅,奈何他发现对于整个宇宙来说,他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
  • 飓风中心的对流

    飓风中心的对流

    五年前,两位相爱的气象学家因为一场意外而分别。五年后重逢,却意外发现了这个世界的秘密——飓风之眼。辗转于命运旋涡中的他们,是否能够突破重重困难,收集所有的碎片,揭开隐藏于这个世界上的谜底呢?
  • 刀已出鞘

    刀已出鞘

    第一人称讲述属于我的末世,新人类,丧尸,变异兽,异族,甚至于人类,都是我的敌人。
  • 医路顺风

    医路顺风

    现代女将穿越到不知名的古代社会,……书友们,请看她是如何带着一双幼儿从一无所长、一无所有到医武双绝,逆袭人生的?
  • 攻天

    攻天

    我等生来自由,何须仙佛管束。一盘棋局,赌的是仙佛的存亡。慕英名不慎误入赌局,来到八荒世界。拨云见日,消散漫天诸佛,还我自由之身。荡妖降群魔,千山尽拱扶。捣乱阴阳界,扑灭三生光。纵马九十洲,玄素伴我旁。百万雄师甲,蹄踏五帝纲。
  • 冒出来的夫君

    冒出来的夫君

    江湖是什么?她不知道,为了满足她的好奇之心,所以她决定离家出走长长见识!哪晓得刚出谷就有人来认亲?这就算了,还冒出来了个未婚夫?可是,新婚之夜,她的夫君为什么不脱衣服呢?为了证明自己是个贤妻,她决定动手帮夫君脱衣服!
  • 怎敢再误芳华

    怎敢再误芳华

    思来想去,总感觉欠你。想送给你点东西,于是有了这个特别的书。专门属于你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