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32100000012

第12章 散文四组(3)

自豪、反思与期盼

——“成都房产十年”杂感

“一石激起千层浪”,《城市建设》关于谈谈“成都房产十年”的邀请,激起了业界人士记忆之海的层层波澜。近十年,是1993年宏观调控之后成都房产重新起步飞速发展的十年,也是金房由组建集团到完成改制“涅槃”的十年。十年,仅是房产百年寿命的十分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一个新兴的产业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天翻地覆慨而慷”的首幕大戏。

回首十年,成都住宅的建筑形式经历了“兵营式”—“欧陆风”—“现代地方特色”的逐步嬗变;相当一批企业也演奏了“产品”—“商品”—“作品”的三部曲;成都房产市场通过一哄而起—整顿治理—比较规范,一步步走向成熟;成都的房地产业也沿着“要进一步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住宅业”—“支柱产业”的阶梯,使地位级级攀升。十年间,成都的楼盘之花“花重锦官城”,使蓉城更加美丽;十年间,成都的房产“走出夔门变成龙”,一次次荣获全国大奖,并在国际上争得殊荣。

但是,过去的房产十年,绝非都是笑声与掌声,在凯歌声中,也夹杂着逐年攀升的投诉声、73栋烂尾楼带来的批评声、迎宾大道侧的爆破声,尤其是“地王”拍卖场唯有的外来企业之欢笑声……可以说是句句惊人,声声震耳,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与反省。必须承认,十年开发战果辉煌,但多数企业尚处在小而弱的“初级阶段”;十年宣传功不可没,但很多媒体仍常常显得浮躁与偏激;十年发展成绩斐然,但产业政策与服务,还很不完善与配套。应该看到,与沿海先进地区相比,成都的房产市场、物业管理及消费者的观念与认识水平,都还显得不够成熟,有待改进与提高。

不过,正如我们不能苛求一个十岁的孩子一样,必须给这一新兴的产业以更多的关心、呵护与培育。因为,幼稚是成熟的基础,差距是发展的潜力。我们无不自豪地回顾十年,我们实事求是地反思十年,我们满怀信心地迎接更加辉煌的又一个十年!

2004年5月1日

(原载2004年《城市建设》第五期)

新世纪对房地产开发商的苛刻要求

美国建筑专家赖特说过:“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建筑。”新世纪的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是苛刻的,对建筑进行营销策划和生产的组织者——开发商,其要求将更为苛刻。

开发商不一定是建筑师,却应有建筑师的思维与创造力,立足长远、统揽全局,认真学习和吸收先进的设计思想与技术。

开发商不一定是工程师,却应有工程师的严谨与实干精神,尊重科学、脚踏实地,用心血铸造百年精品。

开发商不一定是经济师,却应有经济师的头脑与精明,认准市场、精心核算,向成本管理索取效益。

开发商不大可能成为文学家,却应有文学家的激情与表现力,尽力少给大地留下庸俗与遗憾,努力使居住环境充满诗情画意,使建筑凝固成优美的乐章。

开发商不大可能成为历史学家,却应有史学家的执著与洞察力,摸清文脉、尊重历史,用现代之笔谱写新的华夏史诗。

开发商也不大可能成为哲学家,却应有哲学家的思想与理性,用心把握“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使建筑“道法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开发商也许永远不会成为社会学家或政治家,却应有“安得广厦千万间”的胸怀与“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敏锐,聚集人才、运筹帷幄,关注民生、服务大众,抓住机遇、领先一步。

2001年7月14日

(原载2001年7月26日《天府早报》和2001年8月9日《四川日报》)

(三)随笔杂谈(4篇)

永不停息的楼之思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讲过:“艺术家并不是独自一人创造作品。他在作品中记录他的同伴们,整整一辈人所痛苦、热爱和梦想的一切”。笔者不是“艺术家”,这本集子也不敢自称为“作品”,但这些长长短短的文章也的确不是“独自一人创造”的。尽管本人一贯以请人代笔来发表文章为耻,但文中的许多似乎有点价值的东西,却大都来源于与同行们的经验探讨与思想碰撞;集子中有或许能引起大家共鸣的一些文字,也都是因为它从一定的角度记录着“同伴们所痛苦、热爱、梦想的一切”。

也许这本集子内容稍嫌冗杂,也不够深入,但是,它们却是房地产业的探索者们在多个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中艰苦跋涉的真实记录。

从产业类别上划分,房地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从学科类别来看,可以说它是一门边缘性学科,涉及土地经济学、房产经济学、建筑学、建筑材料学、建筑工程学、园林学、金融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诸多方面。房地产商不可能成为这诸多方面的专家,但必须了解这些方面(尤其是建筑、工程、经营及公共关系)的基本知识,从而才能成为多方面资源的整合者。若从1985年当基建办主任算起,笔者接触此行业已18年了,但由于自己原是学中文的一介书生,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外行领导内行”的尴尬境地,我不只一次地遭遇过设计师的敷衍塞责、工程队的偷工减料、材料商的以次充好,甚至是部下的欺瞒愚弄。知耻而后勇,迫使我遵循“勤能补拙”之古训,不得不放弃“潇洒”,选择“劳累”。抓住一切机会向专家们请教、去同行处取经;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钻进书本研讨、深入实践探索,才逐步进入“角色”,同时也才有了这本近25万字的集子。

这本集子中的一些文章,也可以看作是笔者与同仁们进行交流与争论的记录,对挫折与失误的反思,以及对许多难题与遗憾的思考。

曾经是香港最大的房地产代理商的邓智仁先生在北京玫瑰园项目惨败后讲过:“在大陆做地产,不仅要应付市场,还要应付政府、应付银行、应付形形色色的人。做地产,太累了!”笔者在给川大同学讲述房地产行业的特点之时,也曾套用影片《北京人在纽约》的片头语讲过:“你要送一个人上天堂,就让他去搞房地产;你要送一个人下地狱,也让他去搞房地产。”也许局外人会以为这是在年轻人面前故弄玄虚,但我相信业内的多数同仁会深有同感。

房地产业还是一种容易被人误解的行业。业内外共同酿造的“泡沫”,使人们错把此行业当成了遍地是金的沃土与“摇钱树”,误把房产企业的老总看成可以“一蹴而就”、“一掷千金”和“一呼百诺”的“肥缺”。从而使房产业成为众多行业“趋之若骛”的目标和不少部门“杀富济贫”(甚至“雁过拔毛”)的对象,也使房产界的总经理成为最不稳定的“职位”之一。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发展期中的个别“害群之马”,也常被扩大为行业之通病。在新闻媒体的宣传中,“暴利”、“陷阱”之类的贬义词,时时与开发企业连在一起;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开发商常常成为生活腐朽和腐蚀干部的反面形象;若进入政界、涉足教育,则往往被看成“买官鬻爵”之典型。就连深受笔者敬重的一位好友也曾关切地询问过我,“别人都说你的四川大学客座教授是捐款换来的,说句真话,到底捐了多少?”呜呼!真问得我哭笑不得,感觉到一种莫名的羞辱与悲哀。也可以说,正是这句善意的询问,刺激我下决心出这本集子,其用意之一,就在于将备课的一些讲义与发表过的拙作大白于天下,请众人鉴之,以还聘我之名校的清白,以正我勤奋之辈的名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历遭风雨,房地产业的发展都始终没有中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几经磨难,楼之思也永远不会停息。

2002年6月8日

(本文为笔者为《楼之思》一书所作的跋,该书于2002年10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三八节”有感

应记者朋友之邀,谈谈对成都房产女老总们的看法。我的评价是:成都房产界老总中,女性在人数上虽少于男性,但在整体素质上却高于男性。因为,做房地产确实是一个挑战性极强的事情,作为身挑事业与家业两副重担的女人,没有过人之能,是很难做下去的。虽然这一番话可能会遭致业界男性朋友的唾骂,但我仍坚持自己的一隅之见而不愿收回。因为这来自我这十多年与老总们打交道后的亲身感受。

《红楼梦》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更早的古人还说:“上善若水”、“有水则灵”。正是由于有这批女杰,蓉城的新型民居建得非常柔美,蓉城的小区景观显得特别秀丽,蓉城的房产界处得格外和谐。

老子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在“三八节”来临之际,尤应提倡业界的男同胞们多学学女杰们的这一长处。像她们那样,对客户多一分关心与柔情,加快行业形象之提升;像她们那样,在企业内外的交往中,多一分细腻与理性,促进企业及整个行业的和谐。

成都是因水而建、因水而兴的历史古城,也是一个盛产美女和才女的水乡胜地。“人造建筑,建筑造人”,愿扎根于这片沃土的成都房产界造就出更多的女中豪杰,并衷心祝愿她们节日快乐!

2007年3月8日

(原载2007年3月9日《天府楼市》、2007年3月16日《成都房产报道》和2011年3月8日《华西都市报》)

赠侄儿书①

灼儿,你好:

在你即将远离故土,去异国他乡留学之际,作为看着你长大成人的大伯,特意以两条成语为你送行。这两条成语,一是“和气致祥”,二是“坚韧不拔”。

“和气致祥”之意即:“和蔼之气可以招来吉祥。”之所以送你这条成语,是因为在做到待人和蔼可亲、善于处世交际方面,是我们王家多数人的一个共同弱点。包括你的曾祖母、祖父、大伯、三伯都是如此,只有你的父亲做得要好一些。你是一个非常纯洁和善良的好孩子,你的“大个子”也为我们王家在身材上争了一口气,只可惜在待人接物方面却未能继承你父亲的这一长处,在性格上显得不够开朗。望你能在出国期间努力克服,在与师友交往之中,注意“主动”与“和蔼”四字,避免给人以“清高孤傲”之误解。

“坚韧不拔”之意即:“坚定而有韧劲,再多再大的困难也毫不动摇。”这四个字,应当说是我们王氏家族的一个优良传统。不知你父亲是否给你讲过,你的曾祖父18岁便跟随邻居远离家乡(陕西华县),背着杂粮馒头,步行数千余里,翻山越岭,绕道甘肃入川来到成都。从当学徒做起,举目无亲,白手起家,由一个渭河边农村的穷家子弟,变成了能在老成都的城中心(提督街与署袜街十字口)置有数间商铺、在华县还置有不少田地的工商业者②。你祖父在进军西藏中,因腿伤离开大部队,独自一人在雪域高原跋涉四天三夜,终于走到昌都。作为你大伯的我,命运更为坎坷,上山下乡在农村整整待了10年,后因参加过共青团成都市委在“文革”中的一个会议在政治上被“控制使用”又被耽误10年。在学业与事业上分别都遭遇过3次大的挫折,算得上“屡败屡战,冲锋不止”,以至于直到50岁还在川大求学,努力用后20年弥补前20年的损失。你二伯和父亲尚在少年和童年时代便下乡劳动,在无任何官场背景和家庭经济支撑的艰难条件下,从中专毕业生起步,全靠自我奋斗、努力拼搏,才在事业和家庭上终有所成。父辈之中,成就最大者非你三伯莫属。我在这里所说的“成就”并不仅仅指三伯头上的教授、博导、校长、省劳模等光环,而主要是指他虽然从24岁才起步,却演绎了一个从穷山沟水泥厂的小电工迅速成长为中国著名环境科学家的传奇故事,所以我特将登载他成功经历的长篇报道《以水为魂》③复印送你。希望父辈们的创业精神能成为你在异邦战胜各种困难的底气与动力。

盼你健健康康学成归来!

大伯

2009年11月22日

① 本文系笔者为小侄儿远赴澳州留学前写给他的临别赠言。

② 笔者的祖父在20世纪40年代曾为成都暑袜街“集庆福”皮货店老板,该店在1945年“通货膨涨”中倒闭。

③ 此报道的全名为《以水为魂——访著名环境科学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副校长王晓昌》,发表于2009年第八期《科学中国人》。

感谢、感激、感恩

——在儿子婚礼上的致辞

我和我的家人对大家的光临,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前不久,著名剧作家魏明伦先生关于要发扬中国传统的“报恩文化”的提议,引起了我的共鸣。所以,我很想利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打破婚礼致辞宜精的惯例,多占用大家一点时间来表达一下积蓄在我心中多年的感激之情。

首先,我要借这个机会对多年来培养、支持我和帮助我的各位领导、朋友及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出身于一个很普通的城市贫民家庭,没有任何背景,全靠在座各位的热情关怀与鼎力相助,我的事业和家庭才有今天。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这里,我和我的儿子、儿媳代表我们全家,以鞠躬的方式向大家表达深切的谢意!

紧接着,我要感谢的是我下乡当知青所在地的父老乡亲们。今天光临婚礼的有原龙潭公社党委书记、前金牛区人大副主任何卿荣老先生,原龙潭公社党委副书记、前金牛区委书记陈佐国先生,原保平一队老队长蒋安国先生等。我在龙潭整整生活了10年,龙潭是我的第二故乡,也是我儿子的出生地,他在草房里、田坎边,一直长到5岁才随我返城。10年的下乡插队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它对我和儿子的影响却是十分深远的。正如古诗所说,“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父老乡亲们对我们的关心与帮助。

再下来,我要向参加婚礼的各位长辈和亲朋好友表达我们的谢意。我儿子的童年时代是我们家最困难的日子,我清楚地记得,1979年春节前,为了给儿子满3岁准备一份他盼望已久的生日礼物,我爱人把自留地里自家舍不得吃的菜摘了两大筐,早上我用自行车载进市区卖了11元钱,然后量入为出地满城寻找最廉价的童车。傍晚,终于在成都童车厂门市部寻得因产品更新换代而降价为10.50元的简易童车1辆。在那种大家都过得十分艰难的岁月里,长辈们对我们的每一点滴关爱与支持,在当时来说都是雪中送炭,深深地刻在了我们心间。

同时,我还要感谢远道而来的两位亲家,是他们为我家培养了一个聪明、勤奋、知书识理的好媳妇。她作为出生在陕南山区县城的姑娘,完全靠她自己的拼搏,从县城到专区上学,由专区到西安读书,又从西安奋斗到北京舞蹈学院学习,后因被派往中央音乐学院长沙分校任舞蹈老师而与我儿子喜结良缘。

同类推荐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 尚书博文精粹

    尚书博文精粹

    百篇博文记录一个铁骨柔情的中年男人的五味生活,他是丈夫,他是父亲,他是悉心记录生活的书写者。有琐碎,更有精彩,每一篇都透着醇厚的日常情味,本色笔墨书写本色人生。
  •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以小见大

    一生必读名家精品——以小见大

    人生价值跳舞的时候我便跳舞,睡觉的时候我就睡觉。即便我一人在幽美的花园中散步,倘若我的思绪一时转到与散步无关的事物上去,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思量一下我自己。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慈母般的天性是顾及这一点的。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打破它的规矩就违背情理了。
  • 激流中的白帆

    激流中的白帆

    诗集,收有《我这样理解祖国》、《香港,母亲的金纽扣》、《虎年春歌》、《生当做人杰》等近百首。
  •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蔡旭散文诗五十年选

    这是从蔡旭50年来创作的3000余章散文诗作品、出版的24本散文诗集里筛选的选本,记录了从一位复旦大学中文系学子到“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家”的成长历程,及用260余章代表性作品吟唱的对祖国,对家乡,对亲人,对生活的深情与爱。
热门推荐
  • 霸世猎妃录

    霸世猎妃录

    什么?国主下旨将她赐婚给那个有儿子、有病又有点腹黑的云王爷了?她不干,可为什么自己被绑上了花堂?还有这各路抢亲的人马又是怎么回事,还有那男人抱着她说要将天下给她这大逆不道的话又是怎么回事,呜……难道她一阁之主就要葬送于此了吗?
  • 神医仙婿

    神医仙婿

    传闻上古医仙,修为超凡,可摘星拿月,起死回生。且看家族被灭,沦为小家族赘婿的叶笑偶获医仙传承,开启一代天骄的逆袭之路。叶笑:除了老婆,我天不怕地不怕。
  • 都市超级魔仙

    都市超级魔仙

    末法时代修仙不易?对于重生者林阳来说,不存在的。但凡有生命的地方,有日月星辰的地方,皆是林阳的乐土。
  • 复仇三公主的专属三王子

    复仇三公主的专属三王子

    她,冰冷,她,妖媚,她,可爱。她们原本是上官家,沐家,宫木家的继承人,却因妈妈去世遭人陷害而被赶出家庭之后发誓十年后她们会回来复仇,变成了黑道至尊,被慕容集团总裁遇见收为孙女将她们送去英国的恶魔岛训练十年后她们身份多重在学校遇见他们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尽情期待吧……
  • 也许该试试

    也许该试试

    吴柠一声不响的离开,带着伤。三年后,再遇见,怀里抱着孩子。顾景年脑海里猜想着关于这个孩子的所有可能性,偏偏不相信她就会这样嫁作他人妻......
  • 三千世界余生你

    三千世界余生你

    一开始因为僵尸没有脑子,在人间祸乱被地方仙追杀于是在一个雨夜逃到了到了于笙的坟地,谁能想到坟地机关重重,这人死了也要拉个垫背的……我只是想修个仙这么难吗?
  • 不如西去

    不如西去

    “以身殉道者,唯谢辞白首当其冲。”这是很多年后,世人对他的评价。
  • 眉眼依然

    眉眼依然

    如果说,人生有机会重新做一次选择题,你是会再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还是平尽全力也要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
  • 温暖还是忧伤

    温暖还是忧伤

    她,夏小优,一次失误,一个选择。一条被改变了轨道的路。当曾经以为唾手可得的东西远走之后,她必须重新开始另一种生活,在这个她之前完全没有接触到的小小社会里,她遇见了张小婉,袁草,甄音等性格不同的女孩子,也遇到了沈一扬,骆宇,甄理这些她之前不会接触的男孩子。在一点点的熟悉之后,她和张小婉,从陌生走向熟悉,她们之间的友谊最终会走向哪里?她和沈一扬,这个她一心喜欢偷偷暗恋的男孩未来会走到哪一步?和骆宇,甄理又会有着怎样的感情纠葛。
  • 萌颜倾城再生缘

    萌颜倾城再生缘

    (新书已发【冷颜天下:倾世绝妃】)一朝穿越,初动情愫;恍然醒悟,殇心断肠,斩尽天下;殊不知心念之人就在身旁辗转轮回,立誓复仇,一念之下,倾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