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060900000011

第11章 文学类(2)

闻家驷

外国文学研究家,文学翻译家,教授。闻一多之弟。原名闻籍,笔名砚田。1905年3月12日生。湖北省浠水县下巴河镇陈家大岭人。少年时期,念四书五经,但也开始阅读一些传播新时代思潮的报章和杂志。中学初学英语,后改学法语,在汉口法文学校和上海震旦大学肄业。1931年赴法国,学习法国文学。归国后在北京大学教法语。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执教,担任法语和法国浪漫派诗选等课程,其间于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7月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代表大会。解放迄今,在北京大学西语系任教。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丛书丛刊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编委,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民盟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先后发表的主要论文有《谈波德莱尔》(《学文月刊》,1934年),《读雨果的诗》(《学术季刊》,1943年一卷六期),《论巴拿斯派的诗与象征派的诗》(《学术季刊》,1943年一卷六期),《读戈吉野的诗》(冯至主编的《文艺周刊》,1945年)。译著有:纪德的《浪子回家》(《小说月报》),《雨果诗选》(1954年,作家出版社),《雨果诗选》(《译文》,1955年3月号),缪塞的《回忆》(《译文》,1957年5月号)。抗战期间在昆明发表的译诗译文有:华勒莫夫人的《你怎样处理了它们》,魏尔仑的《感伤的对话》、《泪溅》,《一条漫长……》、《错误的印象》,拉佛尔格的《一种无与伦比的严厉》、《秋歌》,阿波里奈尔的《多病的秋天》、《密腊波桥》、《狱中》、《练习》,古尔蒙的《雪》,科莱特(C0lette)夫人的《巴黎的春天》,维斯奈(Wisher)夫人的《巴黎妇女的抵抗》,杜阿梅尔(Duhamel)的《我的巴黎》和《夜深的思想》,柏耳拿罗史的《假傻子》等。1971年发表了译作《维尼言论选译》和《左拉言论选译》。闻家驷也写一些杂文,散见各报刊,主要有:《当真是匪警吗?》(《时代评论》,1945年11月26日),《最后的话》,《论救国》(《时代评论》,1945年),《死去再生——向罗曼罗兰学习》(1945年)等。此外还有《一多兄死难二周年祭》(1948年《中建》三卷四期北平版),《我所知道的朱自清先生》(1948年《中建》三卷八期),《做一个有骨气的人——追忆一多兄》(《光明日报》《东风》副刊,1960年12月20日)。现在已完成《红与黑》译稿,正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法国文学部分的条目,并增补早年所译的《雨果诗选》。

柳风

现代作家。原名甄永安,字升平,曾用名陈慎铭。1905年2月14日生于河北省大名县儒家寨。早年在北京大学当过旁听生。1930年在北京附近黄村组织暴动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参加大名县麦收暴动,1932年被停止组织生活,同年在北方左联做过出版发行工作。1937年赴延安,担任过市政府教育科长,《新中华报》校对、边区文协秘书等职。1946年8月重新入党。1950年任陕西省委宣传部秘书。1951年协助马健翎创建西北戏曲研究院,任秘书长。1954年该院改为陕西省戏曲剧院后,任第一副院长。1957年调省剧目工作室任主任。1978年末任戏曲剧院核心小组成员,1979年任该院党委书记。1925年,曾写过诗和小说,皆由海音书社出版。赴延安后,曾在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上发表小说《麦收》,在《新中华报》、《边区工人》上发表小说和诗歌。在省委宣传部工作时,他写过一本反对一贯道的说书词《常二叔大破一贯道》。他的剧作主要有:根据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改编的童话剧《金色鲤鱼》(陕西人民出版社)和反特戏《两颗铃》(与马健翎合作)。此外,还编过《马健翎现代戏曲选集》(1962年,西安东风文艺出版社)和连环画词由长安美术出版社出版。1979年与入合作改编表现民族团结的戏《王昭君》、《五家坡》。

施蛰存

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教授。笔名安华、薛蕙、李万鹤。原籍浙江杭州,1905年12月1日生,成长在松江(今属上海市)。其父施亦政是清末秀才,任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文牍,后到松江任工厂经理。他八岁时随家迁至松江。1922年中学毕业后,考入之江大学。翌年到上海进上海大学。受新文艺界前辈郭沫若、茅盾、陈望道等人的影响,开始了文学活动和创作。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读法文,同年参加过C·Y(共青团)。“四·一二”政变后,脱离了共青团的组织。1929年任上海水沫书店编辑。1932年5月在现代书局编辑《现代》月刊。1934年8月应上海杂志公司之聘,与阿英合作编《中国文学珍本丛书》。1938年参加全国文协昆明分会,任理事。从1937年起到解放初,先后在昆明云南大学、厦门大学、上海暨南大学、上海沪江大学等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调华东师范大学(今改为上海师范大学)任教授至今,为中国作家协会和上海分会会员,1979年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主要是在抗日战争前。共发表了五十多篇小说。还写了一些新诗和散文。小说集有:《追》(1928年)、《上元灯》(1929年,上海水沫书店)、《将军的头》(1931年,新中国书局)、《梅雨之夕》(1932年,新中国书局)、《李师师》(1933年,良友图书公司)、《善女人的行品》(1934年,良友图书公司)和《小珍集》(1936年,良友图书公司)等,小说内容大多描写旧社会里江南小市民的生活。散文集有:《灯下集》(1937年,开明书店)和《待旦录》(1947年,上海怀正出版社)。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主要译作有:《妇女三部曲》、《今日之艺术》、《波兰短篇小说集》、《捷克短篇小说集》、《匈牙利短篇小说集》、《渔人》、《荣誉》、《征服者贝莱》等。1957年后,转入对文物考古的研究,著有《水经注碑录》、《汉碑年表》、《碑跋》等。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他的《唐诗串讲》。

周煦良

文学翻译家,教授。笔名舟斋、贺若璧。1905年8月8日生。安徽省至德县(今并为东至县)人。1920年进上海大同学院读中学和大学。1925年夏,因参加“五卅”运动并反对校方而被迫离校,发表过新诗《玩具店门口的穷孩子》(《民国日报》副刊)。1926年春考进光华大学化学系。1927年初夏赴武汉。1928年春赴英国留学,进爱丁堡大学学哲学、心理学和文学。1932年得硕士学位回国。1933年底参加福建人民政府反蒋抗日运动,任人民大学筹备委员。后流亡香港,数月返沪,不久翻译了英国物理学家秦斯的《神秘的宇宙》(开明书店)。是年秋赴北平,闭户读书。在沈从文主编的《大公报》上发表散文《纪念》及《论文坛上的恶势力》。1935年夏应郑振铎邀请到暨南大学英文系任教。此期间发表过一些新诗,如《睡女》(《大公报》诗刊,1935年),《七个冷静的礼拜过去了》、《挽歌》(俱载《新诗》月刊,1936~1937年)等。为《新诗》月刊纪念英国诗人霍思曼逝世译其诗七首发表,以后又陆续将他的诗集《希罗普郡少年》全部译出。此外,还写过论述新诗格律的文章。1938年到四川大学英语系任副教授。此期间发表过一些散文和诗,参加过由老舍筹备成立的中国文学家协会成都分会。1940年到上海,译英国湖畔诗人考勒立治的《老水手行》三章,以英汉对照形式在《西洋文学》杂志上发表。1943~1945年蛰居扬州。1945年回上海,与傅雷合编《新语》半月刊,与施蛰存合编《活时代》。并应聘光华大学任英文系主任。此期间除写散文、小品文、诗及译诗之外,还发表文学论文《论水浒与荡寇志》,寓言式故事《烧路头草》若干则。同年12月,参加马叙伦等人发起的爱国民主党派中国民主促进会。i946年携全家来沪,兼任新陆师范学校英文系主任。1947年参加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因在反内战“宣言”上签名,暑期为校方解聘,后应聘武汉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秋重返光华大学任英文系主任。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1958年秋调到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任《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月刊副总编,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起任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和上海文联副秘书长。此外,还担任上海外文学会副会长。1978年年初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后,应出版社要求他译过不少小说,其中有英国金斯莱的《水孩子》(1956年,儿童读物出版社),英国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三部曲(《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1956~1963年,新文艺出版社)等。此外,他在《文学评论》上发表过论文《论民歌,自由诗和格律诗》,在《文汇报》上发表过《怎样建立新诗的格律》等。他主编过大学文科试用教材材《外国文学作品选》,并译了希腊女诗人萨福的诗歌,拉丁诗人维吉尔的《伊尼德》片断,英国诗人雪莱的《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片断。此外还译有美国巴马与威理著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末日记》(1947年,上海龙门联合书局)、苏联考塞夫臬考夫的《活命的水》(1951年,中华书局)、苏联保斯托夫斯基的《金羊毛的国土》(1952年,春明书局)、东德史悌芬·海姆的《理性的眼睛》(与叶封合译;1954年,平明出版社)、法国凡尔纳的《天边灯塔》(1957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苏联法捷耶夫的报告文学《封锁期间的列宁格勒》(1952年,上海出版公司)、美国劳勃特·纳珊的中篇小说《珍妮的肖像》(1979年,江苏人民出版社)、英国毛姆的小说《刀锋》(1981年)以及哲学与自然科学书籍,和关于翻译理论及技巧的论文。

孙大雨

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孙铭传,字守拙,别号子潜。1905年1月21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诸暨县。在上海读初中时积极参加1919年“六三”爱国运动,劝租界商店罢市。1922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25年毕业后出国游历一年。1926年入美国新汉布什尔州的达德穆学院,翌年获该院奖学金,1928年高级荣誉毕业。1928~1929年入耶鲁大学研究院专攻英国文学。1930年秋至1957年,历任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复旦大学等校外文系英国文学教授兼主任。194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次年加入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被推为干事,后为干事会主席。1919~1923年,在《少年中国》、《小说月报》、《时事新报》等发表过诗和短篇小说。1926年在北京《晨报》副刊发表两首有韵文规律的十四行诗。1931~1932年,翻译罗伯脱·勃朗宁的长诗《安特利亚·特尔·沙多》,在《武汉日报》文艺副刊上发表。在徐志摩主编的《诗刊》四期登有长诗《自己的写照》、莎士比亚剧译及短诗。1933~1934年在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自己的写照》续稿,这是一首用四音组韵文写成的现代诗,奔腾雄浑,浩瀚澎湃。还英译唐代孙过庭《书谱序》(英文月刊《天下》第二期)。此外在《诗刊》(戴望舒编)、《民族文学》、《宇宙风》、《现代评论》等刊物上也有诗或译诗发表。194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莎士比亚剧诗《黎琊王》集注本二卷(诗译)。1956~1957年发表论文《诗歌的格律》(《复旦学报》1956年~1957年),就白话文诗歌写作和译诗的韵文节奏规律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创见。除已出版的《黎琊王》外,《哈姆莱特》、《奥赛罗》、《麦克白》都已按集注本诗译好;另外还译成《风暴》与《冬日故事》二大喜剧,也都有集注。把《翘绥》、《康忒勃垒故事集·序诗》作了诗译。他还有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翟利尼的《自传》译稿几十万字。最近还用古典英文韵文诗译了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六首)、《远游》、《卜居》与《渔父》,宋玉的《高唐赋》与《神女赋》,潘岳的《秋兴赋》,刘伶的《酒德颂》,陶潜的《归去来辞》(散文译),韩愈的《石鼓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

朱维之

文学翻译家,教授。1905年3月26日生于浙江省平阳县朱家岛村一个农民家庭里。1919~1924年在浙江省温州中学师范部学习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感召和朱自清先生的劝导有志于文学事业。早期论文有《墨翟的人生哲学》(1924年《青年进步》月刊),《中国最早的文学家屈原》(1925年《青年进步》月刊),《十年来的中国文学》(1926年《青年进步》月刊创刊十周年纪念特号)。1927年春在武汉参加北伐革命军总政治部宣传科编纂股工作,曾任北伐第三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28年任上海青年协会书局编译,写过《玛瑙一般的希望》、《天堂里的烦恼》等短篇小说和戏剧若干篇及《戏剧起源与宗教》等论文,并翻译爱尔兰耶茨诗剧《心所向往的国土》。1929年春任福建协和大学国文系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研究》,发表论文《旧约中的民歌》(1930年《协大学术》)。1930年游学日本,在中央大学研究科和东京帝国大学文化讲习会学习。1932年回国任福建协和大学国文系讲师兼《福建文化》主编,发表《李卓吾论》(内有《李卓吾年谱》译文;1935年,协大书店)。1936年起到上海之江大学,先后任该校中文系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等职,发表《中国文艺思潮史略》(1939年,长风书店;1946年开明书店),《基督教与文学》(1941年,青年协会书店),《文艺·宗教论集》(1951年,青年协会书店),《无产者耶稣传》(小说,1951年,广学会书店),翻译弥尔顿长诗《复乐园》(1951年,广学会书店)。1951年加入上海翻译工作者协会,1952年调任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教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任翻译文学组组长。1962年11月加入中国作协。解放后的主要译著有:《复乐园》(附弥尔顿短诗选,1957年,新文艺出版社),格里鲍耶陀夫诗剧《聪明误》(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马雅可夫斯基诗剧《宗教滑稽剧》(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多米尼加共和国史》(与李霁野合译;197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论文主要有:《弥尔顿和复乐园的战斗性》、《格里鲍耶陀夫的思想和艺术》、《论“莎士比亚化”》、《论“威尼斯商人”》、《沦“席勒式”》《论“哈姆莱特”》(世界文学名著选评;197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译著还有:弥尔顿的诗剧《计土参孙》,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等。除译著和论文外,编写出版的教材有《古代中世纪欧洲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十七、十八世纪欧洲文学》、《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外国文学简编》亚洲部分(197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任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

同类推荐
  • 铁血安西

    铁血安西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孤守五十载,怎敢忘大唐。
  • 风雨枯骨

    风雨枯骨

    南宋末年,宋廷腐朽,君臣昏庸,蒙古强势崛起,向南灭金、西夏、降服吐蕃和大理,向西灭花剌子模,发动长子西征,横扫阿拉伯世界和半个欧洲,灭国无数,让整个西方世界在蒙古铁蹄下惶恐不安!然而正当蒙古铁骑所向披靡之时,蒙古大汗蒙哥兵分三路南征灭宋,并亲率10万大军进攻钓鱼城,历时近一年的钓鱼城攻防战开始了。。。。。。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回到三国当驸马

    回到三国当驸马

    穿越来到东汉末年,陆浪发现自己成为驸马都尉,而且他保护的对象,正是刚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的长公主刘静以及后来的献帝刘协!那个时候,典韦还是土匪,赵子龙还是无名之辈,郭嘉还是一个翩翩少年,天下诸侯还在勾心斗角。在大好机会面前,蛰伏许久的陆浪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位纵横天下匡扶汉室的超级驸马!
  • 乱世小王爷

    乱世小王爷

    处江湖之下,望朝堂之上。在历史的涛涛长河之中,任何一个人都是一道渺小的水滴,只能是被迫着完成各自的使命。而来自现代人的秦贞,如何能在长河之中,翻起一道道浪花。
热门推荐
  • 霁月苍雪我等你

    霁月苍雪我等你

    此生有你,我扶摇直上九重天,是你伴我一步步走来,我便要陪你一步步走下去,你若抛下我多久,我便等你多久,霁月苍雪,此情不移!
  • 秋叶尽

    秋叶尽

    烽火起,剑亦起,剑随意动;劫已渡,人亦非,唯剑左右。待到暮秋残叶尽,大道之上身亦孤……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云清城上云青青

    云清城上云青青

    浩瀚星辰无垠边界宇宙之广阔,要用什么才能装的下它呢???这是沈哲准备送蒋萱冉的礼物-----一个宇宙。或者两个。
  • 继承宇宙首富财产

    继承宇宙首富财产

    一觉醒来,陈凡日思夜想的暴富愿望终于成真。等等,这些爆出来奖励是什么鬼啊!当红巨星一日约会券?超级伸腿瞪眼丸?还有原始版第三套广播体操?!?!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本书从实际出发,按照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现状和实情,带你走出人生的误区,给你一个正确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要领,与你共赴一场智慧、激情、快乐的青春盛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了解足够多的社会经验,为你的生活锦上添花,让你的成功一路坦途!
  • 锦乐郡主

    锦乐郡主

    江湖还是国家,二者都是只见的牵连,而我东方仇以落魄的郡主身份面对二者,我爱我的大燕国,同样也爱着我的江湖,我的挚友,而我却放不下我心中的怨恨。我成长的道路会是什么样子呢?
  • 青春趣纪

    青春趣纪

    生活的小日常和一些有趣的事情,博卿一笑,想到就写,部分杜撰我用稚嫩的文笔,记录下这段稚嫩的青春希望日后看到,可以会心一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