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0200000015

第15章 雁过长空,影沉寒水

生命只是一种偶然,万千景象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苏轼二十岁那年和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陪同下赴京城汴梁应举,经过渑池(今属河南)时,曾寄宿在一座寺庙中,老僧奉闲殷勤招待,兄弟俩在寺壁上题了诗。过了三年,苏轼去陕西任地方官,重又路过渑池,他和苏辙为此作诗唱和,苏轼的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成为诗史上的名作: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一种很深的感慨首先是触景而生的:不过几年时间,殷勤好客的老和尚已经死了,埋在了一座塔下。他的笑颜、他的声音好像还在眼前吧,可眼前只有一堆埋骨的土。寺庙也已经破败,看不到兄弟俩当年题在墙壁上的诗。那些诗句还记得很清晰吧,可眼前只有颓败的土墙。

人的一生很难说有什么既定目标,因为外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不受人的意志控制;人生到处会留下一些痕迹,但那些痕迹很快都会消失掉。也许,“伟人”会留下许多供人追忆的东西,譬如他的故居,他坐过的椅子,但那也只是做纪念活动的人为了自己的目的而维持某种陈设,通过这种陈设来解释某一段历史,它和被纪念的人倒是没有多大关系。

那么,人生到底是什么呢?苏轼在想:就像鸿雁飞在茫茫的天空中,偶然在雪地上停息,留下一些印迹,而后鸿飞雪化,一切又都不复存在。生命只是一种偶然吗?走过的路上那些模糊的印痕,星星点点,似断似连,又能够说明什么?冥冥之中有什么力量在支配着这一切呢?年轻的苏轼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和感喟。

但不管怎样,人总还是要辛勤地努力吧!当年父子三人走在崤山道上,风雪交加,路途崎岖,蹇驴在颠簸中发出长长的嘶喊。

这就是路。如今兄弟俩都考上了进士,从小官做起,跟各样的人打交道,疲惫、厌倦总是难免,但总还要努力走下去,这就是路。

差不多和苏轼同时代,有一位天衣义怀禅师说过一段上堂语(开讲时所说的话):“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意思大致是:大雁从天上飞过,影子投在清澄的水池上。但大雁并不是有意要留下自己的踪迹,水池也无意留住它的影子。雁飞影过,如此而已。能够明白这个道理,能够这样去做事,才能行走于万类纷繁的人间。

苏轼诗与天衣义怀的禅语有非常相近之处,有人认为诗意是演绎禅语而成的。但他们的生活年代实在是很相近,而且天衣义怀主要活动于江浙一带,苏轼那时还没有到过江南,所以很难说苏轼写诗时受到他的影响。两者的近似,更大可能是“不约而同”吧;况且,两者的视角,也还是有些差异。

天衣义怀的话,根源是在《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据说六祖慧能未出家时于市中贩柴为生,偶然经过一家客舍,听人诵读《金刚经》,听到这一句忽然醒悟,顿萌出家之志。

怎么叫“无所住”呢?简单说就是不执著,不受外界变化的支配。你在“异类”(各种各样的人与事)中行,有人夸你,你就兴高采烈;有人骂你,你就怒气冲冲;今天流行黄色你就一身黄,明天流行黑色你就一身黑……很快你就神魂颠倒、莫名其妙了。

如何又要“生其心”呢?佛教讲万事无常,本心清净,但并不赞成执著于空无——执著于空无也是有所“住”。南宋祖心宝觉禅师的偈诗说:“不知心境本如如,触目遇缘无障碍。”清净的本心不仅对于外界仍然有恰当的反应,有自然的喜怒哀乐,这种反应甚至是更为自如而美妙的。庭前花开花落,天上云卷云舒,情与之谐,心与之舞,飘逸之中,欣喜自生。更有“利乐众生,慈悲为怀”,也是一种“生其心”——实际上慈悲心构成了佛教非常重要的价值基础。

有僧人问赵州老和尚:“像你这样的圣人,死后会到何处?”赵州说:“老僧在汝众人之前入地狱。”问的人感到十分震惊,说:“这如何可能?”赵州毫不迟疑地说:“我若不入地狱,谁在那里等着救度汝等众人?”这就是佛的慈悲,禅者的宏愿。

在苏轼的诗中,“飞鸿雪爪”的比喻从情感上说带有惆怅的意味,不像“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那样表现得洒脱。但在哲理上,它也体现着佛禅的无常观。人世无常,虽然也可以导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但若是以“无所住”的态度去应对无常,也可以引导出超越的旷达。在这首诗里,两种情绪同时存在。

正像前面说过的,无奈也罢,旷达也罢,对苏轼来说,这些都不妨碍在人生道路上总须有所努力的积极态度。我们看苏轼的一生,一方面喜好老庄与佛禅,能够以超越的眼光看待世事的变幻,但作为一个官员,他却始终是正直和富于责任感的。他任徐州太守时,黄河决堤,大水围城数十天,徐州城岌岌可危。苏轼住在城墙上的小棚子里,有家不回,以安定民心,终于率士民顶住了洪水的侵袭,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任杭州太守时,他为了兴修水利而疏浚西湖,留下了一条风光绮丽的苏公堤。他绝不会把自己“空”成一个对现实世界毫无意义的虚壳。

苏轼的另一首名作《题西林壁》,也可以放在这里比照着来读:

清·蒲华·山晴水明图以“无所住”的态度去应对无常,也可以引导出超越的旷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是苏轼在元丰七年(1084年)游庐山时题写于西林寺墙壁上的。当时陪同他游庐山的有东林寺住持常总禅师以及庐山的其他僧人,还有从黄州一起过来的老友、诗僧道潜(法号参寥),所以写诗说禅,正合当下的气氛。

作为诗来说,光是能够表现某种哲理未必就是好诗。

在这次游览过程中,苏轼还另外写了一首《赠东林总长老》:“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示人。”这首诗讲禅宗“无情说法”的道理,意思说自然就是佛性,溪声便在说法,一夜听来,有无限美妙的道理,只是不能告诉别人。

作为一首禅偈,这首诗也有它的好处,但从诗的艺术性来要求,因为完全是在说理,则未免显得枯燥了些。而《题西林壁》

则不同。这首诗字面上只是描写眼前景象、抒发游览的感受,并不直接说道理,让人感觉比较亲切。所以纪昀在《纪批苏文忠公诗》中说它“亦是禅偈,而不甚露禅偈气”。其实,就是从说理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也比《赠东林总长老》来得深刻。因为它是启发性的,所以有更丰富的内涵。

禅本来不可说,以诗说禅,妙处在说与不说之间,说多了、说白了就不好。

庐山景象万千,移步换形,横看、竖看,远看、近看,从高处和低处看,各不相同。那么,什么才是“庐山真面目”呢?在庐山中是看不到的,因为人的视角总是会受到当下所在地位的限制。要是你认为你看到的就是庐山,别人看到的都不对,就形成了偏执,而偏执使你无法认识庐山。

这不仅是说庐山。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世事总是因人成相,而人人各据一端,所见不同。要想见真相,需要脱出自身的处境,从高远处观照。

换一个角度来理解,人生陷落在世俗的境遇之中,乍惊乍喜,忽忧忽乐,为生老病死、荣辱贵贱所困,如果上升到无限时空反观这一切,不过都是瞬间的变化。

佛法修持的一个根本之处就是破执,而破执首先是破“我执”。人心里梗着一个粗重无比的“我”,贪婪、自大、自卑,永远放不下自己,哪怕有再多的聪明,也免不了一叶障目。而一旦破除我执,潜在的真如智慧就得以显现,万象纷呈,因缘分明,心境自如,不受迷惑。

所以天衣义怀禅师说:“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

同类推荐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高唱低吟

    高唱低吟

    任海成出诗集,要我作序。我希望他请一个文学界的名人来作,那对扩大他本人及诗集的影响有帮助。但他执意地说,我是他的恩师,对他帮助最大,也最了解他。
  • 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

    从新疆到哈尔滨,从西藏到港澳,从中东古国土耳其和阿曼,到东南亚佛教圣地泰国和柬埔寨,从《士兵突击》等酣畅淋漓的影视剧,到二月河的“帝王系列”……作者行走在文化的田野上,徜徉于文字的海洋里,感受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涓涓细流,汇集于此。这是作者几年来的生命轨迹,也是人类文化传承的沧海一粟。
  • 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末世悲歌红楼梦(大家小札系列)

    《末世悲歌红楼梦》是著名红学家曾扬华先生的赏析专著。全书由70多篇文章组成,篇篇短小精悍,内容涉及广大红学爱好者所关注的种种问题,集中梳理《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情感,探寻书中表达的繁华幻灭、逝去的哀伤,讲述青春的孤独、寂寞与彷徨。作者以慎密细致的分析、平实朴素的语言阐述了这部“说不完的《红楼梦》”,摒弃了学术著作言语晦涩、艰深难懂的缺点,使得本书既具有学术价值,又可成为广大读者阅读《红楼梦》的导读。
  • 生命的年轮

    生命的年轮

    张钧编著的《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是散文集。精选了作者多年创作的散文六十余篇,描写了作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家人、朋友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反映了作者对家人、朋友深沉的爱,对孩子寄予厚望,对生活和工作的执著。《生命的年轮——中国新锐作家当代文学典藏》里的散文意象纷呈异彩,想象出奇,展现了他内心一个很广阔的心灵世界,作者的造意功能开拓了他散文广阔无垠的思维空间。
热门推荐
  • 战锤千年之旅

    战锤千年之旅

    在一道闪电之后,本以为会来到地狱的王德发,却来到一个比地狱还可怕的世界。
  • 妖孽男配逆袭记

    妖孽男配逆袭记

    谁说穿越重生这事只有女人能做,他个大老爷们也照样来了一把。上辈子连男配的边儿也没摸到,就被三震出局,挂了。穿越之后,重振雄风,卷土再来。瞧他如何一步步逆转剧情,屌丝变王子,荣登男主宝座。
  • 犬夜叉之巧笑烟然

    犬夜叉之巧笑烟然

    文艺版:……咳咳……姐实在是文艺不起来……简约版:简单的来说呢,就是,女主穿越到了‘犬夜叉’的世界,执着着保护着桔梗,女主在外人面前保持着高贵清冷,悲悯天下的圣洁的巫女形象。在桔梗面前却是不谙世事的天真纯洁的好妹妹。场景一:“小枫,要看住那只臭狗,不要让他靠近桔梗姐姐哦!乖~”“……”朵烟姐姐,敌人太过强大,小枫斗不过……“狗狗乖~姐姐我给你骨头,不可以再缠着桔梗姐姐哦~”“你这个臭女人!别把本大爷当成是人类养的小狗!”犬夜叉抬起爪子,“散魂铁爪!”朵烟跑向桔梗,“唔~桔梗姐姐,有狗狗要咬我……”犬夜叉完败!
  •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优秀教师一定要知道的14件事

    作为多年从事教育行为研究工作的学者,威克尔教授总结出了优秀教师所持的14个重要的信念,行为和态度,并通过对大量日常案例的描述和分析,以生动、耿直的语言对比了优秀教师在处理教学管理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时,与不成功教师的差别。尽管在教师权威和领导艺术方面从来都没有万全法则,但是本书还是不失为一本拨云见日的良言之作。
  • 凌云疾千钧

    凌云疾千钧

    朝堂上的一次看似小事的风波,打破少年们所在的小江湖的平静,故事拉开帷幕,江湖迎来了努力成长的少年们和不知何人指使的各种阴谋,还涉及到背后势力的暗斗,少年们能否平安度过,成长起来呢?
  • 无敌从万倍天赋开始

    无敌从万倍天赋开始

    洛云重生,觉醒逆天天赋,却因为废弃武魂遭到家族帝国的抛弃,殊不知,废弃武魂之下,却隐藏着万倍天赋。在帝国危难时期,洛云一朝崛起,与天而战,靠着一把破天神剑,与天斗,其乐无穷。
  • 清风徐来不及你

    清风徐来不及你

    洛书亭默默喜欢徐清行许多年,做过的最出格的事也不过是在他的校服上写了句,玲珑骰子安红豆,没敢再写下半句。她自诩勇气可嘉,却总在徐清行的事上临阵脱逃。许多年后,红色的本本上刻着两人的名字,那张笑靥如花的合照被戳上印章,陈旧的校服再次呈现,娟秀的字迹旁郝然写着下半句:入骨相思知不知?经年岁月,所幸你还在身旁。
  • 只愿安南不思今

    只愿安南不思今

    将门之女,武力值高小姐姐x翩翩公子,后期霸业皇帝她,是家道中落的将门之女,他,是受前牵连的翩翩公子;她以为最好的爱是陪伴,不知他早以动心;他以为最好的爱是执着,不知他杀了最爱;她终究没有与他长相斯守,只愿尸首化灰,依然护其周全。
  • 青城诀之潜龙出渊

    青城诀之潜龙出渊

    一个老实巴交的乡下少年,和师傅师妹外出串门,遭到陷害,师傅失踪,师妹抛弃,身遭非人折磨几乎成为废人,牢狱内偶然结识了隐世高手李典,并成为好友。因为得到了李典交付的盖世武功秘籍,成为了江湖各路人马追杀的目标,从此踏上了复仇的腥风血雨之路,善良的山村少年如何一往无前,寻回心爱之人,如何应对贪婪奸诈的敌人追杀?走出属于自己的巅峰之路。。。。。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