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9600000015

第15章 文学之星(5)

穆尔1916年生于利比里亚的佩塔贾,属于戈拉族人,原名贝·塔米亚。他在利比里亚的一所教会学校学过英语之后,到美国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上小学和中学。在教会学校里,他的名字随里士满教会主教的名字改为约翰逊·穆尔。他原想成为一名医生,回国救民。他在维兰德学院和弗吉尼亚联合大学学习生物学,并于1938年取得学士学位。但是他刚一毕业就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

穆尔回国以后对本民族的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大量收集民歌和民间故事。后来,他的作品从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1937年他的长篇小说《戈拉孩子在美国》出版,这部自传体小说描写了他在利比里亚的童年生活以及他在白人教会学校,在美国的经历。小说还描写了戈拉族的风土人情和宗教信仰。运用长篇小说这种形式在当时的非洲是难能可贵的,为欧美认识西非生活提供了一面镜子。穆尔的诗集《黑檀木灰》出版于1965年,诗集分三部分:非洲生活、美国景物以及他游历欧洲、亚洲时的所见所感。穆尔的诗歌为押韵自由体。他的诗歌还被收入在意大利出版的《今日利比里亚》,在德国出版的《西非文学》以及在荷兰出版的《利比里亚文学作品选》等书。他的中篇侦探小说《木薯地里的凶杀》是作者根据一桩实有其事的凶杀案写成的,小说先在蒙罗维亚的杂志上连载,出单行本后曾被利比里亚政府用作学校教科书。他著有《利比里亚传统诗歌别集》。最新诗作见于他和另外两位利比里亚诗人的作品合集《来自峡谷的回声》。穆尔被称为“西非杰出的丛林诗人。

伦敦·杰克

(1876~1916)美国小说家,1876年1月12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1916年11月22日自杀于加利福尼亚的格仑·艾伦。

他的父亲是个破产的农民,颠沛流浪。家庭生活总是极端贫困,杰克从小从事体力劳动,10岁就上街卖报,14岁进奥克兰罐头厂当童工,有时甚至连干36小时。他后来在短篇小说《叛逆者》(1911)里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悲惨的童工生活。因无法忍受这种奴隶式劳动,他离开工厂。到旧金山港口干了一年多违禁在海上捕的“贼”,后来又在船上当了一年多的水手,到过日本。航行回来,他先后在黄麻厂和铁路工厂干粗活,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受尽资本家的剥削。他愤然离开工厂,又开始流浪生活。

1894年,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罢工不断。在西部几个城市,以失业工人为基础,组成“工人军”向华盛顿进军,要求政府改善工人生活条件。杰克·伦敦参加了这次进军,但他不久就离队了。他步行或爬火车在全国各地流浪,还曾被警察作为“无业游民”逮捕罚做苦工。这些生活经历使他广泛地了解到挣扎在饥饿线上的美国广大劳动群众的苦难。

杰克·伦敦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发奋读书,包括马克思和尼采的著作。1896年阿拉斯加发现金矿,成千上万人涌向克朗戴克河一带去淘金,他也去了。但他得了“坏血病”,又回旧金山,从此开始了文学创作的生涯。

他自称最初发表的短篇小说是“北方故事”,描写普通淘金者在食物极端缺乏。天气极其寒冷的条件下同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其中《热爱生命》(1906)描写一个饿得快要死的病人如何通过没有人迹的荒凉雪地到一条大河的码头去。这篇作品受到列宁的赞赏。有些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残酷,如《黄金谷》(1906)。不少故事描写印第安人忠于友谊和爱情的高贵品质,控诉白人殖民者的掠夺,表现了印第安人的反抗和斗争,如《老头子同盟》(1902)。这些故事题材新颖。富于传奇性,情节紧凑,笔力刚健,受到读者的欢迎。

1902年杰克·伦敦应邀去南非采访。当时南非布尔共和国正展开反对英帝国主义的民族独立战争。他刚到伦敦,战争结束,便决定留在伦敦观察工人阶级的生活情况。他打扮成流落的美国水手,出没于伦敦东头的贫民窟、工人家庭和贫民收容所。他把调查的结果写成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用活生生的事实控诉了英国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他在“结论”中指出:“文明有没有改善普通人的命运?”英国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为什么“八百万贫民大军经常在饥饿边缘上挣扎”?原因就在于“政府的制度,所谓大不列颠帝国的政治机器”“它衰败无力”,因此“必须重新组织社会”。

同年发表的《野性的呼声》和《白牙》(1906),是描写动物的小说。《野性的呼声》描写一只体力出众的狗与狗群的斗争,它野性未驯,在狼群的呼喊下,逃入林莽,变成了狼。《白牙》写的是一只狼变成狗的的故事。它在体贴周到的主人的训练下克服了野性,最后咬死主人的敌人,救了主人的命。这两部小说中动物的特征表现得非常具体、细致。作者通过动物间的斗争反映了资本正义社会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冲突。

从90年代起,杰克·伦敦参加了社会党的活动,当过奥克兰的社会党候选人。他在《我如何变成社会党人》(1905)一文中说,他之相信社会主义,是因为“发现自己已经跌进社会的深渊,正在滑向屠宰场的底层”,1903至1907年,他参加社会党活动最为活跃,当时社会党主要成分是知识分子,以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为主要活动,但脱离工人运动,对议会道路存有幻想。杰克·伦敦写了《铁蹄》(1908),指出议会道路只是政治幻想。

《铁蹄》假托是一份在21世纪60年代发现的手稿——一个名叫爱薇丝·埃弗哈德的女人的回忆录。她丈夫安纳斯特·埃弗哈德是小说的主人公。埃弗哈德家祖祖辈辈都是无产者,他从小做工,通过刻苦自学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积激参加社会主义运动。“铁蹄”指“美国资本家的寡头政治”,即资产阶级专政。当“铁蹄”镇压工人运动、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时,埃弗哈德成了斗争的领导人之一。第一次起义失败后,“铁蹄”把他关进监狱,他在监狱里又准备第二次武装起义,小说到此结束。小说不但描写了“铁蹄”如何培养工人贵族,破坏工人团结,镇压工人的武装起义,也描写了革命派的内部斗争。一些人热衷于议会道路,主人公虽被工人推选为议员,但对此不抱幻想,强调必须准备“机关枪”。可是他的意见没有被其他领导人采纳,以致革命失败。正是杰克·伦敦在《铁蹄》中提出的反对机会主义的思想,使这本书成为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作品。但《铁蹄》也存在着严重的思想缺陷。作者在描写革命过程时,夸大个人的作用,把埃弗哈德写成“超人”,他们这些领导同群众没有联系,像是一伙无政府主义者,企图用恐怖手段去推翻资产阶级国家,而广大人民被描写成不会思考、没有觉悟的乌合之众。此外,作品在艺术描写上较为粗糙,形象不够丰满。

《马丁·伊登》(1909》是杰克·伦敦的代表作,前半部带有自传性,取材于他的早年经历和后来的成名过程,主要故事情节是虚构的。水手马丁·伊登偶然撞进摩斯律师的家。这个资产阶级家庭的小姐罗丝喜欢这个精力充沛、才智过人的无产者;马丁·伊登觉得罗丝纯洁、高尚、有文化教养,也爱上了她。马丁·伊登对罗丝的爱情激励他刻苦写作。他像杰克·伦敦开始写作时一样,一边打短工一边读书、写作,有时穷得吃不上饭。马丁写的稿子一次次被退回,但他并不气馁,继续奋斗。罗丝在父母的反对下,同马丁断绝了来往。马丁经过极大的努力终于成名。过去看不起他的人一个个都跑来拉拢他,罗丝也哭哭啼啼地跑来要求恢复关系,然而马丁爬上社会“顶峰”后,发现一切都是空虚的,他的精神垮了,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资产阶级的揭露与否定,使《马丁·伊登》超出“自传”的范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但其结尾是悲观的。

1910年后,杰克·伦敦发表了一些优秀的短篇小说。《一块牛排》(1911)以感人的形象表现了资产阶级社会中老年运动员的凄凉晚景;《毛普希的房子》(1911)控诉白人殖民者怎样剥削土人;《在甲板的天篷下面》描写一个漂亮的阔小姐为了要看一个当地孩子优美的入水姿势,从甲板上把一枚金币扔到海里,孩子为了这枚金币跳下诲去,结果被鲨鱼咬成两段。作者善于用行动来表现主题思想。把人物性格放到尖锐的冲突中去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继《马丁·伊登》之后,杰克·伦敦还有两部长篇小说值得注意。一部是《天大亮》,描写金融界的斗争;另一部是《月谷》,反映城市青年工人的生活,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1913年以后,杰克·伦敦的创作明显衰退,他成名后挥金如土,追求个人享受,不惜赶写质量粗糙、迎合读者的作品,对社会斗争的兴趣日趋淡薄。1916年他正式声明退出社会党。病债交迫、精神空虚致使他终于自杀。

卡斯米·艾哈迈德·纳迪姆

(1916~)巴基斯坦乌尔都语作家和诗人。1916年10月20日生于旁遮普省沙赫布尔城郊区安卡村,其父担任过乡村的小官吏。家世属于名门望族,但后来家道中落。卡斯米在乡村受过启蒙教育。童年时代,他目睹没有欢乐的困苦的乡村生活,倾听抒发农民多少世纪以来的希望与忧伤的民歌,开始对农民怀有极大的同情。后来,他靠一位殷实的亲戚的接济,进入旁遮普大学,于1935年毕业。毕业后当公务员,由于职务上的原因,他的足迹遍及旁遮普乡村,广泛熟悉各阶层人们的思想与生活,从而找到了长期以来思索的问题的答案:殖民主义的统治是造成他的国家不幸的根源。于是他辞去公职,专心从事文学创作,并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二次大战以后,他成为巴基斯坦著名的保卫和平的战士。1949年在拉合尔举行巴基斯坦作家代表会议,宣告成立全巴基斯坦进步作家协会,艾哈迈德·纳迪姆·卡斯米当选为总书记,并负责主编机关刊物《铭刻》。

他早期的短篇小说与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期转向社会现实,多数作品以旁遮普的农村生活为题材。因而,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现实性、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细腻的情节著称,被誉为“旁遮普的乡村歌手”。卡斯米小说的主要创作题材以激烈反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风俗旧传统、抨击社会上的不平等、维护不幸的受压迫人民的利益为主流,这类题材作品有《斧子》、《买石板的男孩子》、《盗窃》等。

在巴基斯坦,诗人卡斯米比小说家卡斯米更为有名。早在大学读书时期,他就对诗歌发生浓厚兴趣,他的早期诗歌是典型的抒情诗,充满忧愁、失望、失恋的痛苦与人民的忧伤,是带有伤感情调的悲歌。

4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的暴风雨驱散了笼罩在他诗歌中的渺茫暗淡、多愁善感的云雾。他的诗歌经过时代熔炉的冶炼具有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风格。正是这些年代,他创作了大量诗歌,后来结为四部诗集:《心的跳动》、《淅沥的雨声》、《壮丽与美》和《花的火焰》。

1963年,卡斯米以他的新诗集《忠实的沙漠》荣获基尔迪巴基斯坦作家奖。

他的短篇小说作品有《茅屋》(1940)、《龙卷风》(1941)、《日出与日落》(1942)、《桃金娘叶》(1959)等。韩素音

(1916~?)英国女作家。祖籍中国四川成都,1916年生于河南信阳,原名周光瑚。1933年到北平燕京大学读书,学名月宾。韩素音是她发表处女作《目的地重庆》的笔名,从此开始了她的写作尘涯。

父亲周炜字映彤,是个出身于富商的世家子弟。周映彤1903年留学比利时,攻铁路工程,爱上了比利时国防大臣的侄女玛格里特·丹尼斯,为笃信天主教的丹尼斯家反对,相偕私奔。韩素音从小的倔强性格,可说是得自父母的遗传。

韩素音是个欧亚混血儿,她在青少年时期倍受歧视。这在她的自传中有痛心的回忆与生动的描述。她从小立志要做医生,家里无力负担学费,她便靠在北京协和医院做打字员工作,一面积蓄学费,一面自学,1933年秋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读书。1935秋,韩素音获奖学金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继续医预科学习。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军兴,韩素音在比闻讯义愤填膺。“中国,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久已埋藏在灵魂深处的爱国赤忱,突然爆发,1938年她通过大学的学位考试,但爱祖国的心永远不能平静,她参加各种会议一百多次,并撰写文章,宣传中国抗日的正义斗争,使西欧人民得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铁蹄下中国人民的悲惨遭遇。她放弃了继续学习的奖学金,离开了爱她的外祖父和挚友,只身回到祖国来。她写道:“回去,回去,回到我的中国去!现在我知道,没有什么别的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强大。”

韩素音在回国船上遇到唐保黄,一见钟情。他们在武汉沦陷前结婚,但二人思想迥异,婚后生活并不美满。韩素音到成都一家教会医院当助产士,同时写了《目的地重庆》(1942);该书先后在英美出版时,正值太平洋战争爆发,便成了畅销书,帮助英美人士认识中国抗战的意义。1941年韩在重庆遇到燕京同学龚澎,有机会听到周恩来对皖南事变所作的形势报告,使她认识到救中国的只有中国共产党;这对于她以后的思想变化十分重要。1942年韩素音随任国民党驻英使馆武官的唐保黄到了伦敦。1944年韩素音入伦敦大学习医学,唐保黄返国后,韩靠着英国文化委员会的奖学金继续留英学习。1947年唐保黄在抚顺战死。1948年韩素音取得了行医的资格。1949年新中国建国前夕,她向往祖国的未来,离英回到香港,并设法到四川成都探亲。50年代即在香港、马来西亚及新加坡行医。1956年与印度建筑工程师陆文星结婚,1975年在瑞士洛桑卜居迄今。

同类推荐
  • 奴隶的盛宴

    奴隶的盛宴

    一个卑微的奴隶,却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不凡者。这是他的时代,也注定要因为他而开启一场冰火的盛宴……
  • 山河锦绣

    山河锦绣

    这是一个架空世界,封建制达到了历史巅峰。西方世界称呼为“光明帝国”的明朝,把蒙古人逐赶到了西亚,却并没有让其衰落,在贝尔帖圣汗的带领下再次兴盛,与奥斯曼争夺起西方的霸权。而此时,印度人正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被蒙古人所奴役,迟迟看到不光明。太阳落下的地方:欧罗巴,基督教因为大蒙古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分裂成新教与天主教,相互内斗,并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教斗的你死我活。就在这么一种乱遭遭的背景下,东方文明古国迎来了小冰河世纪,统治东方三百的帝国开始陷入内乱,战争开始了……
  • 他改变了罗马

    他改变了罗马

    “我这一生呐,也就干了三件事。”老朽的皇帝瘫坐在布拉赫奈宫黄金的御座上,对着下方年轻幼稚的儿孙们传授着人生的经验:“第一件事就是驱逐了篡位者,恢复了罗马的正统;”他枯瘦的双臂在空中斩钉截铁地挥舞着:“只有坚持科穆宁的绝对领导,罗马才能实现伟大复兴!”啜了一口来自东方的茶汤之后,睿智的长者继续谆谆而谈:“第二件事,就是修复了五大牧首区,证明了罗马主教的西方那一套是错误的,是不得人心的!第三件事,便是抵挡了蒙古天灾的入侵。还有什么,那就是‘宗教一律不得干政’,这个和教会的命运有着很大的关系,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那三件事,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说毕,皇帝抬头,深邃的眼神好似在仰望星空。
  • 开国帝王争霸欧洲

    开国帝王争霸欧洲

    作为王朝的创建者,他们必须捉住时代的脉动,并依时代的脉动而行。他们的天纵之才必须“切合时势”。改变时代的人能转化群众初萌的情感,利用它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他们乘机抓住了当代的希望、恐惧、挫折、危机和各种可能性。只要有事变发生,为他们铺路,只要有正等着唤醒的群众存在,只要他们能提出井然明晰的理念,他们就能成功。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他最开放,也极霸道。他说,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他是汉武大帝,他的国首度成为全球第一帝国!
热门推荐
  • 再见人类

    再见人类

    在保证了生存繁衍和基本的欲望之后,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作为智慧体,存在的意义又到底在哪里?如果一个物种,与人类拥有同等的智慧,并且通过学习习得了人类的思想、文化、科技与艺术……那么人类的含义是否需要重新定义了呢?所谓人类,难道仅仅只是一群直立行走、体表无毛的灵长类动物吗?如果一个物种在思想上与智能上与人类别无二致,只是外表上的差异,那么它们与我们,究竟是同类,还是异类?今晚,无关风月,只关乎于,人类存亡。
  • 灵剑封魔记

    灵剑封魔记

    仙路不平,邪道作乱,有修士集天地灵气练剑修仙,斩邪道除妖魔。
  • 黎明向往

    黎明向往

    她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却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与父母亲人分别,被送入异世。
  • 慢生活慢慢爱你

    慢生活慢慢爱你

    从前,从认识第一眼,你就是我的,而后,给你寄过别人嗤之以鼻的手写信,写过老掉牙的情话“从前,马车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一生,我只愿爱你一个人。”只有经历痛苦,悲伤,离开,才体会得出这句普通的情话来得多么失然,多么宝贵。。
  • 无节操主神

    无节操主神

    “想明白生命的意义吗?想真正的……活着吗?”“主神???郑吒??恐怖片啊?要命啊,鬼才想去啊!我不想死啊”某宅男小白大喊道,小白只想好好活下去,在主神空间里低调发展,却不想刚打了两把酱油就进入了火影的世界。对此,某小白只能大声吐槽道“主神,你的节操呢”。
  • 昊天史记

    昊天史记

    “小仙女,你知道吗?我原本只是想成为一个有些能力的人,只是想潇洒走一回,却没想到会变成这样,人算不如天算啊!哈哈哈,既如此,那就天翻地覆吧!”高进大笑着说完,已经是泪流满面……
  • 在这穿越者横行的时代

    在这穿越者横行的时代

    这是一个整天想着搞事的男主遇到了一个整天坑队友的室友以及一个许久未见的只会落井下石的发小的故事。男主:校园多么美好,不找点事情做不太好吧!坑货:我都可以啊!发小:我不是很想坑人。大魔王红领巾黑客:你们三个给我站住!树叶飞舞之处,火亦生生不息。殆尽沙尘,镜生琉璃。红领巾飘扬之所,鲜血淋漓之地。顺水推舟,给我闭嘴!以上说的通通没有。
  • 厨师闯异界

    厨师闯异界

    现世一代小厨师罗秦,却因为离奇的死亡,穿越到了九州大陆,左手汤勺,右手菜刀,打遍天下无敌手。你不服?好吃我一记汤勺捞玉。什么你要反?那好,金刚无敌霸王刀给我削死他。
  • 沈总今天表白成功了没

    沈总今天表白成功了没

    【男强女强+双洁+打脸】失踪人口姜予回来了没爹没娘,没上过大学,没工作,是个孤苦伶仃的小可爱。喻氏集团总裁:“予哥,她真的很穷很穷”姜予:我不是,我没有“姜总,您看这个10亿的小合同,签不签”,秘书拿着合同恭敬的说。季家大小姐:“予予,没爹没娘,没上过学,没工作,是个孤苦伶仃的小可怜”。“族长,你不要我们了吗?我们哪里做错了,您说,我们一定改”一群人哭着喊道。华耀集团总裁:“予予,今天能接受我的告白吗?”姜予看都不看:“我心脏每分钟跳动96次,你的心脏每分钟跳动105次。我们心跳不同所以不合适”沈铭衍:“………”——沈总每日的灵魂三连问“今天予予和我说话了没”“今天予予接受我的告白了没”“今天予予成为我的女朋友了没”
  • 红颜狂凤乱天下

    红颜狂凤乱天下

    夙沅,军校优秀的雇佣兵,学校男生眼中的全能女神,还没来的及报效祖国,没在执行任务中战死,结果在家喝杯水呛死了,夙沅说: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败笔,本以为死不瞑目也就够了。可一睁眼就穿到了一个刁蛮公主身上,还要代替国家和亲嫁给西楚战神耀王,这个公主也够衰的,刚要逃出宫去就被人从围墙上推下来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就这么穿了,不过夙沅可是个唯恐天下不够乱的主儿,想利用她缔结两邦之好,她不让两国打起来她都对不起这么光荣的穿越!当铁血无情视女人为麻烦的他遇上了冷傲不驯视男人为累赘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