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0100000049

第49章 “心战”主将(4)

1986年5月,由王锡爵驾机飞回大陆而导致的“华航事件”掀开了国共两党交往的新篇章。王锡爵与亲人阔别40年又重逢,勾起了老兵和被裹胁到台湾的民众无限的思乡之情。他们归乡的欲望更加强烈,毕竟相隔40年了,亲人都变成了什么样子呢?想当年,这些大陆籍人被裹胁到台湾后,蒋介石开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胜利”的政治空头支票,他们期待着蒋介石能带他们返回大陆老家。可有谁知道,这一等就是几十年。

起初,他们组织了同乡会、宗亲会,通过各种集会活动以排解怀乡思亲之情。后来时间一长,这些老兵大多在台湾成亲安家,但中华民族的孝道精神,使他们在有了自己的后代后,更加思念大陆的父老、兄弟。于是,便在台湾形成了“思乡热”、“寻根热”。有人将这种强烈的对故乡、亲人的眷念倾注笔端,发出“有家愧我归难得”的感叹。

1962年1月,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面向隔海相望的大陆河山写下“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的诗句,此诗写出了有家而终不能返的心境,震憾了全台湾。

台湾的歌曲唱大陆故乡,报刊书籍描绘大陆故乡,电视也宣传大陆故乡。与此同时,台湾新闻界、史学界、出版界纷纷以“寻根”为主题,从台湾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宗教、姓氏等方面,考证台湾与大陆的渊源关系,在台湾引发了“返籍求谱”、“认亲归宗”热。

台湾大陆籍民众的怀乡思亲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愈益强烈,人们的眷恋之情由文字转为行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少人经由美国、日本、香港等地转赴大陆省亲、祭祖,这种行动最后竟成了公开的秘密,在台湾报刊上,人们经常能读到类似“近乡情更怯”的文章,胆大者写出同大陆子女亲人如何在海外见面,通电话,写信等细腻感人的情节。

有一位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台湾对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福建某基地,他沿海岸线北上到达闽东三都澳,这是一个宽阔的天然深水港,海军基地政治部工作人员,在一幢隐秘的军营小楼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问:你们的舰艇在台湾海峡航行时,时常遇到台湾方面的海军舰艇吗?

答:近几年来,双方的舰艇几乎没有相遇的机会。

问:这是为什么?难道双方的船舰都不在海峡航行吗?

答:不是的,因为双方的船舰在什么位置,何时出现在什么海域,以及行进时的航线,互相之间都是了如指掌。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双方都采取了主动避让的措施。比如,台湾方面明天要给金门、马祖、东引、白犬、乌丘等岛屿的驻军补给物资,运输船舰的编队经过的海域,我方的舰艇在那个时候就不到那里去。

问:如果双方的军舰偶然相遇了,怎么办?

答:遇到这种情况,我方主动向对方打灯光信号,道一声:“辛苦了!”这几年来,双方的军舰没有发生过摩擦事件。早些年,我们的舰队通过台湾海峡时,舰队和海岸炮兵都要弹药上膛——进入一级战备,而现在,这是不必要的了。

问:此外,你们还有哪些表示和解与友好的措施呢!

答:凡是台湾方面的船舰提出求援,我方都给予帮助,比如,在南中国海的海域,我方就给对方的军舰补充过淡水。

问:你们现在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主要的任务是为渔轮护航,也派出舰船和人员帮助地方搞经济建设。

此时的台湾海峡又是一番什么情形呢?该记者作了如下报导:

我们从厦门港搭乘渡船去龙海县管辖的浯屿岛。这个小岛距离国民党军队驻守的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岛屿很近。站在浯屿岛的海岸上,用16倍或8倍望远镜就能清晰地看到插在对方岛上制高点的国民党旗帜,耸立在山岗上的标语牌,以及进出港湾的船只。50年代双方曾多次发生炮战,浯屿岛的渔村变成了一片废墟,村民们被迫后撤到大陆的村庄。我们这次进岛,只见航行于香港与厦门之间的“鼓浪屿”号客轮和一些万吨级货轮,平静地行进在国民党驻军火炮有效射程内的航线上。浯屿岛的渔港里停泊着成百上千的渔船,渔民们在这里为出港忙碌着,到处一片和平气氛,已经闻不到昔日炮火纷飞的硝烟味了。

1985年时,蒋经国已是满身病痛了。当时,由于发生“江南命案”及“十信案”,台湾的国际形象跌至谷底。而大陆方面,邓小平复出,实行改革开放,并连续两年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风云人物”,在台湾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因此,蒋经国认识到,不能不加快改革的步伐。于是就有了1986年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包括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国会”全面改造,党务革新,加强社会治安等多项重大决策。

1986年,岛内民众经香港或其他地方进入大陆已经形成为潮流,甚至也有前往投资的。同时多数已年过花甲的退伍老兵声泪俱下地在台北街头、“总统府”门前游行、呼吁、陈情,强烈要求回乡探亲。1986年,举行“增额立委”选举后,1987年3月,又有立委提出关于允许民众赴大陆探亲的质询。于是,蒋经国命其秘书马英九草拟计划,这项书面计划因事属机密,并没有文号,因此命名为“颖考专案”,于1987年6月4日报蒋经国,报告内容包括“现状背景”、“政府立场”、“实施要领及措施”、“配合措施”、“预期效应”等五个部分,确定将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政策,但“三不政策”仍维持不变。

蒋经国看过报告后随即指示成立专案小组,由当时的“副总统”李登辉任召集人,成员包括“总统府秘书长”、“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行政院秘书长”、情治单位主管等。“颖考专案”于1987年9月25日由国民党中常会通过,11月经“行政院院会”通过后于11月2日正式实施。

对于蒋经国此举,有人评论说,当时冷战还未结束,东欧、苏联都还没有解体,“政府”无法预料后来两岸的情势及国际局势变化如此巨大,因此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此人也指出,现在回顾当时的决策仍是正确的,开放的时机也很适当,没有招致民怨。

对于台湾政府的政策松动,大陆非常欢迎,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进程。蒋经国晚年的这一开明举措实施没有多长时间,他就忽然病逝,李登辉上台。

当李登辉就任“中华民国总统”和国民党主席时,台湾便进入了“李登辉时代”。

在海峡两岸关系上,蒋经国勇敢地迈出了以统一为最高目标的,改善两岸关系的第一步。两岸探亲的开放,一下子拉近了两岸人民的距离,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自然希望蒋经国的继承者能在蒋经国把最艰难的一步迈出后,大踏步地发展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人民,中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当局的新的领导人,开始是寄予希望的。

1988年7月8日,李登辉正式当选国民党主席的当天,中共中央也给李登辉发出了贺电: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李登辉先生:

值此先生在中国国民党第十三届代表大会上当选国民党主席之,际,谨致祝贺,由衷期望贵我两党与全国同胞一道,为早日实现中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

宋美龄是国民党的关键人物。蒋经国的去世,她对祖国统一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李登辉能否把蒋经国的开禁政策继续贯彻下去,为此,享有很高国际威望,曾任全国政协主席的邓颖超给宋美龄写了一封信。

蒋夫人美龄先生大鉴:

庐山初识,忽忽五十年矣。山城之聚,金陵之昭,犹历历如昨,别后音问阔绝四十余年,诚属憾事,幸友谊犹存,两心相通,每遇客人从远方来,道及夫人起居,更引起怀旧之情,近闻夫人康健如常,颇感欣慰。

令姊孙夫人生前极为思念夫人。每每言及夫人爱国情切,必将致大力于中国之统一。孙夫人手足情深,亟盼生前能与夫人一晤,曾亲笔致函夫人,均未能如愿,终成遗憾。

尝读夫人《我将再起》,思感颇多。回首当年,国难方殷,夫人致力于全民抗战,促成国内团结,争取国际援助,弘扬抗日民气,救助难童伤兵,厥功至伟。今夫人年事虽高,亦多所推动,夫人谋国之忠,诚如今姊孙夫人所言,我极为钦佩。

环顾当今世界,风云迭起,台湾前途令人不安,今经国不幸去世,情况更趋复杂,此间诸友及我甚为关切,亟盼夫人与当政诸公,力维安定祥和局势,并早定大计,推动国家早日统一。我以为,只要国共两党为国家民族计,推诚相见,以平等之态度共商国是,则一切都好商量,顾虑之问题均不难解决。

我亦年逾八十,今虽卸却政务繁忙,然念念不可置之者,唯国家统一一端耳。“烈士幕年,壮心不已。”我与夫人共谋我国家民族之统一,俾我中华腾飞于世界。

我与夫人交往,数十载矣,历时弥久,相知愈深。直率陈言尚祈谅察,海天相隔,诸希珍重,临颖神驰,期待回音。

即颂

大安!

邓颖超

一九八八年五月

这一次,宋美龄选择了沉默,没有回信。或许是因为当时岛内政治环境复杂,她自己处境有些尴尬的缘故。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依法继任“总统”,成为台湾第一个本省籍“总统”。元老派对此心存顾虑,有心阻止他代理党主席职任。宋美龄亲自出马,终究没能阻止李登辉集党政大权于一身。宋李之间的关系因此投下了阴影,相当微妙,互相谦恭尊敬的外表之下是彼此都不信任,或许宋美龄觉得在这样的时候不便于公开对两岸关系发表看法。

尽管没有像前两次一样发表公开信,宋美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的信念是没变的。邓颖超的信发出不久,宋美龄便在一个适当的场合再次表明了自己的信念。

1988年7月,中国国民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8日,宋美龄亲临会场向代表问好,并发表了意味深长的书面讲话。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

诸位与会同志,选之各届皆党之精英,对党忠诚,为党策谋,此次集会一堂,历时一周,望能竭精殚智,排除自私,捐弃己见,一切以党国为先,以复兴基地为起点,拯救十亿大陆同胞,庶几不负总理、总裁及元勋先烈在天之灵。

时至八十年代末,海峡两岸骨肉同胞团聚已战大势,经贸往来与日俱增,港澳问题基本定论。在浩浩荡荡的和平统一潮流下,宋美龄不思提供建设性思路,依然承袭“反共复国”的老调,实在是可惜!

晚年心系统一

李登辉上台后,培植亲信排斥异己,清除蒋介石旧部力量,放任岛内反蒋势力肆意妄为,宋美龄对台湾时局十分惆怅,越看越不顺眼,越来越艰以忍受,终于在1991年移居美国。

出于对台湾的感情,移居美国后,宋美龄依然十分关注台湾各方面的情况。不过由于种种原因,她对政治再也不表示什么意见了。据她身边的人称,当时她生活的目标就是把自己早年一手创立的华兴学校、振兴医院等慈善、教育事业做好。“妇联会”也是宋美龄的一大牵挂。虽不再主持“妇联会”会务,但“妇联会”的新构想所举办的活动,都有她的参与。因为该会秘书长辜严倬云每两个月到美国向宋美龄报告工作,尤其是“妇联会”的济贫救弱工作进度。在辜严倬云看来,对蒋夫人而言,妇女一孤苦、残障与儿童的福利似乎更使她挂念。

随着李登辉日益暴露分裂祖国的真面目,宋美龄对台湾又多了几分关注。事实上,对于夫君蒋介石留在台湾的最大一笔遗产——“中华民国”,宋美龄无时不牵挂着。1995年,在海峡两岸关系“山雨欲来”的时候,她在一份书面发言中呼吁大家齐心协力完成“蒋公统一国家民族的志业”。

这年8月12日,全球“遗族”学生代表聚会美国新泽西州,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特邀他们敬爱的“妈妈”宋美龄参加纪念大会。宋美龄因为健康原因未能亲临会场,特向大会书面致词。

宋美龄同遗族子弟一起回顾了走过的艰辛历程,她在书面发言中说:“从九一八事变起,到今年已经经历了64年,卢沟桥事变至今也已经58年,今年是抗战胜利50周年,这期间内乱外患,血泪艰难,真不胜其感慨系之!各位遗族子弟都是在痛苦中成长,在千磨万劫中倔强地承担困难。”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宋美龄谆谆告诫遗族子弟们:“50年过去了,今天国家民族,仍然深陷分裂艰难之中,其最后的和平统一,尚有待大家始终抱持自己父兄母姐们,当年大忠大孝的愿力,从海内外、从各人领域岗位来协力完成。”

虽然她一时难以完全抛弃“蒋公复国”的旧思路,但热切期盼祖国和平统一的心愿,同海内外亿万华夏儿女的心是相通的。

20世纪90年代末,李登辉不断发表“两国论”,公然主张分裂国家,并从内部瓦解国民党,宋美龄十分痛心。她认为李登辉会唱政治戏,特别虚伪,不能相容。

2001年9月,国民党罢免了李登辉的职务,重新登记党员。宋美龄按规定交了照片和党费,亲笔签字支持绝不参加其他政党的党员规约,完成了重新登记的手续,成为国民党的终身党员。逝世前,宋美龄还有一个心愿,若两岸统一,就把自己遗体迁回上海与母亲倪桂珍葬在一起。

同类推荐
  • 诗人哲学家尼采

    诗人哲学家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FriedrichWilhelmNietzsche,1844~1900)德国著名哲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他最早开始批判西方现代社会,然而他的学说在他的时代却没有引起人们重视,直到20世纪,才激起深远的调门各异的回声。后来的生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后现代主义,都以各自的形式回应尼采的哲学思想。
  •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谁是互联网下一任帮主:亚马逊CEO贝索斯传

    本书是亚马逊CEO贝索斯的一本传记。IT界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贝索斯就是这个奇迹,无论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事造英雄,贝索斯就是这个英雄,而如今这个IT时代便是时事。无论是比尔·盖茨、马克·扎尔伯格还是正如上面所提到的这位贝索斯,每位都英雄出少年,凭着一个想法、一个主意创造一个帝国。除去英雄和时事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两点,一是创造力,二是对技术的执着力。曾经有一个教授说过:在知识领域,最关键的是创新速率和探研深度。他们的成功就是这个道理。
  • 岳飞传

    岳飞传

    本书是一部叙述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壮丽一生的传奇小说,也是古代英雄传奇小说中的经典作品。岳飞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有胆有识、智勇双全的军事统帅。他武艺高强,用兵如神,训练了一支纪律严明、作战勇敢的抗金武装——岳家军,为挽救民族的危亡与敌人作殊死的斗争,屡战屡胜,最终却被昏庸的宋高宗和阴险的奸臣秦桧害死。他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怀和高超的军事才能,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缅情,“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名也传颂至今。
  • 乱世文宗洪迈

    乱世文宗洪迈

    本书应该说是一部洪迈传论。其前七章是以洪迈的生平为纲,阐述洪迈生命的各个重要时期最为重大的事迹,涉及时代、文学审美观、治世观念、历史观,可说是一部内容丰富而清晰的洪迈评传;其后二章《容斋随笔》、《夷坚志》则是对洪迈在文化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的综合评价了。如果有人想对洪迈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读一读此书必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 纳兰容若: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容若:独自闲行独自吟

    纳兰容若,清初词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画,善骑射。康熙朝进士,官一等侍卫。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殁。有《侧帽集》、《饮水词》、《通志堂集》传世。纳兰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热门推荐
  • 炉边谈话

    炉边谈话

    本书为了方便读者理解,给每篇“谈话”都加了小引,作了尽可能详尽的注释,并以“危机·人民·领袖—罗斯福‘炉边谈话’及其他”作为代前言,简介了罗斯福的生平和“炉边谈话”的背景、特点、影响等。
  • 我的半世人生

    我的半世人生

    一个普通到走在大街上不会被多看一眼的女人的前半生,会经历哪些呢?相亲嫁给一个男人、陪着老公一起创业、生孩子,一直以为自己这一生就是这样平淡中忙碌着也幸福着过这一生了。没想到有一天电视剧里的情节也会发展到自己身上............
  • 寒梅沐春风

    寒梅沐春风

    超市小售货员和职场精英,两条永远不可能的平行线。却慢慢的向对方靠近、相交、合体。爱情面前学历、年龄、身份背景都不再重要,相爱的两个人会慢慢地变成对方的样子。
  • 风水世缘

    风水世缘

    这日为天在大泽山大泽洞夜宴之后,独上山顶,凉风习习,衣袂飘飘,心中好不快意。为天向下细看,大泽山另一侧是悬崖峭壁,壁立千仞,峭壁之上,似有一洞,隐隐有光透出。为天心中好奇,找来数条青藤,接在一起,一端系与山顶立石之上,顺着青藤徐徐下探,一会儿到了洞口,纵身一跃,跳到洞中,洞中并不狭窄,乃是一人工开凿石室,石室正中,摆一石棺,石质细腻,雕花精美,微微放着光,晶莹剔透,如一块巨玉摆在中间……
  • 打趣婚姻

    打趣婚姻

    袁鸿秋和刘小贝这对90后爱折腾的小夫妻之间的鸡毛蒜皮事情,让你爆笑,也让你落泪,再加上一个神经质的闺蜜小果,同性恋却不敢出柜的小叔子,一对越长越像孩子的父母,还有平时严肃却忍不住调皮一下的公公婆婆,喜怒哀乐说的就是平常最现实的生活。
  • 末世之末日降临

    末世之末日降临

    突如其来的危机横扫了整个世界,一夜之间末世降临,不死生物侵袭全球,人类称他们为丧尸。当生存的空间处处布满危机,人类会做出何种选择,是为了苟活躲避还是为了生存而战斗。危机的时代,生存的艰难,人类的人性是否能绽放耀眼的光辉普照这个已经满目疮痍的大地。妖冥新作《末世之末日降临》带大家进入另一个我们熟悉却又陌生的世界,让我们一起去见证人类人性绽放出的那一抹耀眼的光辉。
  • 缚誓者

    缚誓者

    在这个世界上,魔力决定了一个国家命运。但这魔力的代价却是向誓言之灵签订美德或者罪恶誓言!这些签订了美德或者罪恶誓言的人,被称为“缚誓者”!缚誓者需要将所签订的誓言信守一生,一旦违背便会失去魔力,同时遭受誓言之灵的制裁……可是,以人类的贪婪,又怎么会只追求于这受限制的力量呢?于是,为了渴求更为强大并且无羁无束的力量,一场阴谋就此展开。
  • 豪门挚爱:隐婚老婆不好追

    豪门挚爱:隐婚老婆不好追

    安小冉一直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幸运的人,因为她有位全世界都想嫁的完美老公,又帅又有钱,最重要的是,对她超级宠。但当她闯入一间房时,才发现自己不过是替身罢了,他爱的人,根本不是她。“离婚!”“安小冉,我这辈子都不会跟你离婚。”她噙着优雅精致的笑容,行走在形形色色的男人中,面对暴怒的他,她依旧是那样优雅,“不想头上种满青青草原的话,离婚。”到后来,她才知道,他爱的人,从来都是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格林童话”,其中的《灰姑娘》、《小红帽》,《睡美人》、《白雪公主》往往还是年轻的爸爸妈妈、幼儿园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的第一个故事。它们真可算是流传最广的儿童文学作品。“格林童话”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已被译成世界上140多种文字,它们的影响超越了国界,超越了时代,它们流传得这么久远,可见这些故事有多么好看,有多么大的魅力了!那么,这些故事的作者是谁呢?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 极品乡野小农民

    极品乡野小农民

    小小农民偶尔神秘传承。从此走上了致富之路。走路能碰见灵芝、人参?种的菜还有神奇的效果?还拥有医术?看小小农民,如何走向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