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496100000033

第33章 君叫臣死:官员的劫数(一)

《水浒》七十回本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写店主人介绍柴进时说:你不知!俺这村中有个大财主,姓柴,名进,此间称为柴大官人,江湖上都唤做‘小旋风’。他是大周柴世宗子孙。自陈桥让位,太祖武德皇帝敕赐与他‘誓书铁券’在家,无人敢欺负他……”五十二回中柴进也提到:“小人是柴世宗嫡派子孙,家间有先朝太祖誓书铁券。”

这所谓“誓书铁券”,就是封建皇帝赐给功臣世代相传保持优遇及免罪特权的一种凭证。功臣本人及后裔如果犯罪,以铁券为证,得推念其功,予以赦减,因取坚久之意,故以铁为之。简单地说这“誓书铁券”就是俗称的免死牌。根据史书记载,它可能起源于汉代。《汉书·高祖本记》记载,刘邦战胜项羽,一统江山,登上皇帝宝座后,“与功臣剖符誓,丹书铁券,金匮石室,藏之宗庙”。汉初的开国功臣,如萧何、曹参、张良、陈平、周勃、樊哙等人皆被封为列侯,并得此铁券。当时,分封功臣时有一定的典礼和仪式,在典礼上有誓词,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载其誓词是:“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意思是,即使奔腾的黄河变成丝带一样的细流,高大的泰山变为一块磨刀石,被封的诸侯国也永远存在,可传给子孙后代。这誓词用丹砂写在铁制的契券上,契即券,所以称为“誓书铁券”,又可称“丹书铁券”。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铁券的别称不少于数种。《汉书·高祖本纪》作丹书铁契,《后汉书祭遵传》作丹书铁券,《资治通鉴·梁纪》作银券,《隋书·炀三子》作金书铁券,《辽史·耶律重元传》作金券,《明史》则因铁券可世代相传而称为世券。既是契券,为了取信和谨防假冒,于是将铁券从中剖开,朝廷和诸侯王公各保存一半,朝廷的一半则存放在石彻的房子中用金属制作的柜子里,即金匮石室里。

历代所颁的铁券几乎遗失殆尽,现仅存唐朝乾宁四年赐给彭城王钱镠的铁券。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阅古》中对其祖上传下的这块铁券描述道:“其形如瓦,高今裁尺九寸,阔一尺四寸六分,厚一分五厘,重一百三十二两,盖熔钱而成,镂金其上者。”这枚铁券虽经历千余年,但仍“铁色如墨,并无锈滥,而金书灿然,光彩夺目,尚如新制”。铁券券文是用皇帝名义刻上的敕文,除书有赐券日期,赐券对象的姓名、官爵、邑地、功绩外,还记皇帝念功,赐恩免该臣死罪等语,以使功臣“永荷禄位,长受宠荣”。有时皇帝还有“如违此誓,天不盖,地不载,国祚倾危”的保证,以申信用。

颁发铁券,自汉以来,逐渐成为一种封建制度,并日趋完备。铁券制因其维护皇权之功能突出,而被大力推崇。铁券本是皇帝颁给开国功臣的一种荣誉凭证,可到后来,向臣下颁发铁券越来越普遍,成为了一种常制,除开国功臣外,中兴功臣以及皇帝的宠臣,甚至连少数民族首领和宦官都可被赐予铁券。如唐玄宗赐券给安禄山,唐昭宗赐券给田令孜。有些大臣执政后,甚至向太后、皇帝乞讨铁券,以作为护身符。到了明代,朱元璋对铁券更为重视,并对其作了一整套规定,将铁券根据功臣爵位高低分为七等,各依品级颁发,不得逾越。功臣晋爵,铁券也得改制。同时又将铁券制列入国家的最高典礼,把颁赐铁券看作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朝廷大事。

在封建社会漫长历史进程中,尽管皇权时盛时衰,但铁券制总是行而不衰。统一江山时,可以赐予降将,采取怀柔政策,收服人心。如宋太祖赵匡胤赐与南朝降将任果以铁券。皇权坚固时,可以赐予功臣,加以笼络。地位衰弱时,用铁券相赏,可换取强藩悍镇们的暂时安定。唐德宗时,王武俊等节度使手握重兵,举兵叛乱,德宗闻讯,立即赐给铁券,并在券文中云:“万方有罪,罪在朕躬,我实不德,兆民非咎。”低声下气,引咎自责,对叛将又是赦免,又是加官晋爵。王武俊等在拥兵割据的要求得到满足后,便收起铁券,稍作收敛,继续作封疆大吏。在防范重臣,剪除异己时,用铁券可安其心而图谋一举消灭,作用不可等闲视之。辽朝道宗耶律洪基即位后,皇室权臣耶律重元握重兵,擅威权,凯觎皇位。道宗虽心知其图谋不轨,却无力与其抗衡,便欲擒故纵,“册为皇太叔,免拜不名,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复赐金券,尊宠所未有”。耶律重元志骄气满,认为皇帝软弱可欺,不加提防,最终被道宗一举剪除。

铁券,虽小,却非同小可,这是特权的象征,其有特殊的威力。通常无论何人,一旦得铁券,便身价百倍。隋末,炀帝被杀,段达、王世充等七人便拥立越王杨侗为帝,史称皇泰主。杨侗即位便对段达诸人加封,颁给金书铁券。一夜之间,七人飞黄腾达,于是洛阳人称段达等七人为“七贵”。由于铁券在手,免死牌在腰,犯刑可免,死罪也可赦,因此一时间,拥有铁券者,目无法纪,为所欲为,鱼肉百姓,霸道乡里。明代时,受券的人恃功骄恣而作奸犯科的越来越众,而且越来越猖狂。明初功臣蓝玉,因功得券,自此便专恣暴横,有恃无恐,不仅趁征战私吞战利品,侵占民田,而且贩卖私盐,赶走御史,甚至违抗帝令。对此,地方官吏奈何不得,当朝天子朱元璋也颇感棘手,不得不命工部作铁榜,制定戒条,以保朝纲不乱。

铁券,可以免罪免死,这只是在通常情况下,并非是一道万能的护身符,时时刻刻都行得通。铁券是皇帝颁赐的,当然不可以此犯上作乱,它只有在犯了除谋反大逆外的普通罪时才有效。如果得到这种特权的人起兵反叛时,或势足覆朝,功高震主,致使皇帝猜忌时,铁券在手也无济于事,皇帝仍会将其处以极刑,甚至罪及九族,满门抄斩。后唐庄宗灭后梁得力于大将朱友谦,庄宗亲自赐他铁券,怒其死罪。后来庄宗听信了奸臣的谗言,逐渐对朱友谦生了猜忌之心,最终将朱友谦及其家族二百余口一并斩首,以绝后患。朱友谦的妻子张氏临刑时,在刽子手面前拿出庄宗所赐的铁券说“此皇帝所赐也”,以乞求保命,但也乏回天之力。李善长是明太祖朱元璋取天下的左右臂,得力干将,功不可没,但是朱元璋生性多疑,于是借胡蓝党案,趁机大批杀戮功臣,李善长虽有铁券,也不能幸免,全家七十余口被斩草除根。

可见,铁券虽然免罪免死,但却不可恃它而危皇帝家天下,否则如一块烂铁无异。

仕途险恶,是久历官场的官吏们经常感叹的。郑板桥曾写道:官途有夷有险,运来则加官晋爵,运去则身败名裂。”对仕途之险的体会是很深的。清代一首俚曲这样写道:“有多少宦海茫茫吁可怕,那风波陡起天来大。单听得轿儿前唱道喧哗,可知那心儿里历乱如麻,到头来空倾轧。霎时间陞美缺锦上添花,蓦地里被严参山头落马。”写出了官场上人对仕途之险的恐惧心理。

仕途险恶首先表现在官场倾轧上,为了营私结党,发财升官,攻讦、诬陷,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必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庚子西狩丛谈》载:随慈禧西行的督办岑春煊在粤督任内倾轧报复众官,曾参罢过一千四百多名大小官员,其中获罪者数百人。这一千四百多人中,“非但睚眦(小怨小忿)必报,即素所受恩庇者亦皆以怨报之,狠心辣手,绝是不留余地”。官场倾轧往往是残酷无情的,但与得罪君王相比又是小巫见大巫了。

官场有句古语:“伴君如伴虎。”如果违逆了皇帝的意旨,那就是九死一生了。且不说先秦以前被车裂的商鞅,剖腹挖心的比干,腌为肉干的鄂侯是如何被君王用酷刑致死的。我们仅择捡封建社会中晚期几种皇帝对臣下施用的刑罚来看,就足见宦海风浪的险恶了。

廷杖,是明朝独有的刑罚,就是皇帝叫人用棍杖打臣子的屁股。明《刑法志》载:“凡廷杖者以绳缚两腕,囚服逮赴午门。每人一门,门扉随合。至杖所,列校尉百人,衣襞衣,执木棍林立。司礼监宣驾帖讫,坐午门西墀下。锦衣卫使坐右其下。俳而趋者数十人,须臾,缚囚至,左右厉声喝:‘阁棍!’则一个执棍出,阁于囚股上。喝:‘打!’则行杖之三,则喝令‘着实打!’或伺上意不恻,曰:‘用心打!’则囚无生理矣。五杖则易一人,喝如前。每喝则环列者群和之,喊声动地,闻者股栗。凡杖以布承囚,四人舁之,杖毕则举布掷诸地,凡绝者十恒八九。”

杖打的时候,是用布将犯臣兜起行刑的,可怕的是打完后还要把布兜举起来往地下摔,所以致死者甚多。

明代后期,宦官专权,主持了东厂和西厂这样的特务机构,操全国的生杀予夺大权,他们不仅主持廷杖的执行,甚至可以“矫诏”(假托君命),说打谁就打谁。仕途愈加险恶,连管弹劾、监察的官吏也难免遭打。如明成化朝的都御史牟俸、待郎马文升和司礼监汪直不合,“汪直诬陷侍郎马文升、都御史牟俸等。有诏切责给事中(言官)李俊等二十七人,御史王濬等二十九人互相容忍不言,各廷杖二十”。正德年间,荒淫无度的明武宗要到南方游玩,一批官员和御史劝谏,这位皇帝竟下旨廷杖舒芬、黄巩等百四十六人,死者十一人。

廷杖在正德、嘉靖两朝的次数最多。嘉靖帝更拒谏成习,经常打那些给他提意见的人。他本来是外藩亲王入继皇位,却非要把他的生父追封为皇帝。一批官员认为违反了皇家礼法,群臣争大礼,聚哭左顺门”。嘉靖帝龙颜大怒,“杖五品以下丰熙等一百三十有四人,死者王思等十七人,于是里创吮血,填满犴陛,此其最酷者矣”。嘉靖帝打得最多的是御史、给事中一类“言官”。有一次嘉靖派太监替他祭太庙,户部给事中张选进谏,说应该让武定侯郭勋代祭,嘉靖大怒,命执送阙下,杖八十,帝出御文华殿听之,每一人行杖毕,辄以报数。杖折者三,曳出已死。帝怒犹未息”。

宫刑,也是皇帝老官对付臣下的一种酷刑。所谓“宫”,即“丈夫割其势,女子闭于宫”(《周礼》秋官司刑注)。就是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妇女生殖机能的一种肉刑。这种刑罚起源甚早,最初作用,仅限于惩戒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这在人类从婚姻制度上跨入文明门槛的当时是现实的。但是滥施宫刑则在阶级社会以后,将宫刑扩大到政治对立面,扩大到对付违反君王旨意的臣下,在西汉以后就非常普遍了。

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史马迁就曾因跟汉武帝唱了一下反调,就以“诬上”的罪名,被武帝打进蚕室,惨遭宫刑。又据《通志卷十六》载,北魏凡犯“大逆不道要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魏书·卷九十四》载平季被处宫刑,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与和尚一齐企图谋反而被牵连致刑的。这种使犯者断子绝孙的刑法是够狠毒的了。

宫刑对受刑者身体及精神的摧残是十分严重的,连司马迁这样能忍辱负重的人物每当想起自己受宫这一耻辱,就发汗沾背,想“引决自裁”。宫,又称蚕室,是因为“凡养蚕者欲其温早成,故为蚕室,畜火以置之。而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须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汉书张汤传》注)人在受宫刑后,因创口极易感染,若要苟全一命,须呆在似蚕室一般的密室中,在不见风光的情形下蹲上百日,创口才能愈合,对受害者说来,不但肉体痛苦,而且心灵受辱,从此似一株腐朽之木,有杆但不能结实。

封建时代对待犯臣的酷刑,莫过于“凌迟”了。凌迟,又称脔割、剐、寸磔,就是用刀把人肉一块一块从骨头上割光。

元、明、清时,这种酷刑十分盛行。《大明律·刑律·盗贼》载:“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

显然,这种酷刑主要是用来对付政治对立面,敢于反抗朝廷的人。

凌迟这种死刑,无非是为了使“罪犯”死得更痛苦不堪,以残酷来震慑人心。《渭南文集》记凌迟,“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听犹存”。《国史旧闻》载了明代二件犯臣被凌迟处死的事。一是太监刘瑾被“凌迟三日”,“例该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先十刀一歇一喝。头一日该先剐三百五十七刀,如大指甲片,在胸膛左右起初开刀”。一是郑鄤被凌迟,“黎明脔割之旨乃下。行刑之役俱提一小筐,筐内均藏铁钩利刃。时出刃与钩,颖以砂石磨利之。埊阳(即郑鄤)坐于南牌楼之下,科头跣足,对一童子嘱咐家事,絮絮不已。鼎沸之中忽闻宣读圣旨,应剐三千六百刀,刽子手百人群而和之,如雷震然,人皆股栗。炮声响后,人拥挤之极,原无所见,下刀之始,不知若何。但见有丫之木,指大绳勒其中,一人高距其后,伸手垂下取肺肝两事,置之丫巅,忽又将绳引下,聚而割之者如蝟。须臾小红旗向东驰报,风云电走,云以刀数报人大内”。

七尽高的汉子,割成指甲片大小一块块,真是千刀万剐,使人毛骨竦然。

历代遭受这些酷刑的,固然有的犯了法,但更多的是无辜者,更不乏刚正之士,这就足见宦海的险恶了。面对官场这种风浪无定的情况,不少官员都深以做官为苦,辞官不干的大有人在。有的虽不想辞官,却总想找个清闲保险的官职度日,如学官一职是位卑禄薄的“冷官”,但因宦海风浪较少波及,故颇能让一些任职者满足。清代有个叫宋成勋的学官撰联云:“宦海风波,不到藻芹池上;皇朝雨露,微沾苜蓿盘中。”这里的藻芹池即指官学,苜蓿指代学官的清苦生活。

我们在戏剧影视中,经常可以看到古代某官署大堂上赫然悬挂着诸如“爱民犹子,执法如山”或“明镜高悬”等的大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古代官箴的一种,所谓官箴就是封建社会对于官员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所作的规戒。官员遵守官箴,清廉勤政,就被称为“不辱官箴”;反之,则被称为“有玷官箴”。官箴的规定一方面使官员在做有讳官箴的事时有所顾忌,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也有大量封建官员无视官箴的存在,挂羊头卖狗肉,在“为政清廉”的招牌背后干一些有讳官箴,蝇营狗苟之事。

同类推荐
  • 武备师

    武备师

    古兵器爱好者,从弓箭铺杂役出场。在一个……人除了不是人,什么都是的时代。兵戈乱浮云,何日兵气销为日月光。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战史篇(上)

    本书内容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背景、序幕爆发、全面展开、相持转折、最后结局等。
  •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清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清朝十二妃

    本书挑选了清代深宫对满清乃至中国的影响绝不亚于“清朝十二帝”的十二位女性。通过对她们故事的讲述,让大家准确、快捷地了解清代后妃,特别是理解她们身处于自己时代中的困境与局限。
  •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北宋小官人的幸福生活

    文艺青年穿越北宋庆历年间,建银庄,开矿山,励精图治;抗西贼,惩辽蛮,波澜壮阔。看强宋如何从他手中崛起。这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范仲淹,这里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晏殊,这里有敢对着仁宗皇帝喷口水的包黑子,这里有头角峥嵘的王安石。
  • 贞观祸害

    贞观祸害

    贞观四年,一代祸害横空穿越,成为一代贤相杜如晦的长子杜构,开始了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这是一个祸害闹出来的传奇故事!这是一个祸害玩出来的全新时代!这是一个祸害闯出来的盛世大唐!这是一本轻松搞笑种田文,在史书打扮的历史中信笔涂鸦!书友群:640299482
热门推荐
  • 近思录集注

    近思录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恒河忆事录

    恒河忆事录

    神秘的势力背后隐藏着神秘的人,究竟是何人?为何之存在?目的何在?一段亦虚或实的故事。
  • 致命的戒指I

    致命的戒指I

    我叫陈焱,是一名侦探,我为无数的人解开了迷惑,破了不少奇案,看到了这肮脏的社会多少人为了金钱为了利益为了权利而走进了没有出口的迷宫,而我的迷宫却从几年前我还是一个老板的私人秘书时开始???我一直无法从我的迷宫绕出去,我一直在迷宫里旋绕着,我不知道出口在哪里,而在出口等我的又是什么???
  • 铸道凡尘

    铸道凡尘

    一个被乞丐养大的少年,阴差阳错下踏入武道;涉世未深的他与这个武道世界格格不入,但因心中的执念而坚守武道。周遭环境的改变他彷徨过,迷茫过,沉沦过,却从未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内心的安定,他把感情扼杀在心里,以漠视的姿态观遍众生;孤独和清寂与之为邻。冷漠、无情、孤傲是他展露给世人的一面;也只有在他怀念她与他时,才会暴露内心的柔弱。哪怕后半世的颠沛流离,哪怕他堕入最深的黑暗,她与他依旧是他内心指引方向的明灯。佛祖拈花笑,灵池黑莲飘;他徘徊于善恶之间,光与暗的交界。常言:半身清魂半浊魄,右手卫道左执魔。断因果,寻真我。吾道‘众生’。沧海桑田,斗转星移,他站在世间的最巅峰,风轻云淡微笑的背后所蕴藏的落寞,还是一如当年那个平凡的光脚少年。他,只愿活在过去,那个有她和他的地方。一梦便是一生。
  •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保持幸福的五个习惯

    我们总是在用各种方式守护幸福,但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纠纷、其他人的期许、有限的资源……这一切都让这个期望显得遥不可及。然而,怎样变得轻松愉快?如何才能成熟起来?怎么才能远离孤独和忧虑?本书精选卡耐基文集处世要点,运用经过半个多世纪检验的幸福生活保持法,保持好自己的幸福。
  • 龙武战尊

    龙武战尊

    少年自卑微出,以普通之姿逆天而行,修天龙锻体神术,练绝世破天枪法,持上古第一神枪,强势崛起,,一枪挑尽世间天才,一枪征服万族圣女,成就万古不灭之至尊。
  • 星炼武神

    星炼武神

    因得无上至宝‘星辰珠’,天神境强者惨死,六千年后,重生书才少年之身,觉醒第一武魂。万古至尊,神魔称霸,天地之变,神魔至尊惨死,邪魔嗜血苍生,唯独他,炼化万物,称霸万界,屠杀邪魔,证道武神!炼化万物,在于无形之中!---感谢大家的支持,求收藏,谢谢
  • 斗罗之孽神传奇

    斗罗之孽神传奇

    轩辕剑和饕餮碰撞在一起,东皇钟因为某些原因流落在斗罗神界,而我们的主角洛风,拥有的武魂也是上古神器轩辕剑和上古凶兽饕餮。本书暂时停更一段时间,等新书写完了就回来写,新书《斗罗之月蚀》。支持我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下我的新书。
  • 吕布就这么凶

    吕布就这么凶

    吕布就这么凶,想咋弄就咋弄。练就了绝世武功,29岁在乡下做隐农。一出山就无敌,低调得无与伦比。曹操:“飞将牛逼,天下第一,你为何不做皇帝?”吕布:“我不做地理皇帝,只做天理、人理皇帝。”三国第一猛将:无敌吕布,专治打匠不服。绝世高手,隐藏悲悯手,不搞死对手,搞活对手。
  • 魔契:萌萌女巫师

    魔契:萌萌女巫师

    地球被毁灭了无数人类被抓走,开始被惨无人道的对待,沦为一场阴谋下的牺牲品。地球人真的会乖乖听话,会束以待毙吗?撮进来,和地球人一起打败他们,将他们踩在脚底……本文女主是一个被现实世界逼得精分的人一面,她天真善良,希望保护身边一切关心她的人另一面,她恶毒狠辣,每一个欺她,辱,她之人必千百倍还之……本文小虐+溺宠+女皇养成+奇幻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