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835900000003

第3章 文学与作家(3)

《大观》一书的反响是巨大的。它系统呈现了中国先锋诗的最新成果、面貌与格局,把人们从先锋诗歌“朦胧诗一家独大”的假相中解脱出来,带进更为宽阔的视野,也激励了那些不在册的更新一代作者。至于多年以后,有的“第三代”诗人在访谈中对“大展”和这本书颇有微词,我觉得主要是出于两个原因:第一是觉得对诸如“他们”、“非非”、“海上”、“莽汉”等“第三代”主流诗歌团体给予展示的空间太小;第二是质疑大展和《大观》的纯度,对把“朦胧派”和那些倾向“朦胧派”美学的第三代的同龄人,收入到这次以“第三代”诗歌美学为主流的大展中持有异议。不过如果换一个角度,或许这种被完美主义者质疑的“鱼龙混杂”,倒有以下的意义:

一、它敏锐地揭示了以颠覆朦胧诗为诉求的“第三代诗”,其实就是继前者之后的第二波内地现代主义诗歌主潮,在颠覆的外表下,“第三代”实质上对刚刚经朦胧诗之手确立的内地现代主义诗歌美学,进行了更大范围的巩固、拓展以及不无“纯诗”指向的修正。

二、它尽可能地展示了当时先锋诗歌的原生态。把“随便掉下一块砖就能砸到一个诗人”(这句话在以后的十多年里,被砸的主角被置换为歌手、公司老总和导演)的“全民写诗”的盛况(或者说“不正常”),留给后来者作为存照。

三、作为在毛泽东时代度过自己童年和少年时光的青年,这一代诗人不约而同地显示出了某种对“运动”和狂欢式集体行为的喜好,这是历史给予一代人的基因,也是他们区别于朦胧诗(清教徒时代的禁忌法则迫使绝大多数朦胧诗人,以孤独者的面目开启他们的写作)的重要标志之一。《大观》则将他们的这种“运动属性”呈现无疑。

当然,《大观》一书或多或少对当时先锋诗歌的繁荣有所夸大。

虽说随便掉下一块砖就能砸到诗人,但并非所有被砸到的诗人都真像书里所呈现的那样从文本到理念一应俱全,都有自己相对成熟的创作观。两者兼具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80年代中期的第三代诗歌,最成型也最正规的诗歌社团首推“他们”。这个团体有刊物(《他们》),有鲜明且成立的诗歌理念(韩东的“诗到语言为止”),有强力的作者群(于坚、韩东、吕德安、丁当、于小韦),也有可靠的文本(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于坚的《尚义街六号》《远方的朋友》等)。其次是“非非”,这个团体同样是刊物(《非非》)、理论(周伦佑、蓝马)与文本(杨黎)兼具,但与“他们”不同的是,非非的理论似与它的首席天才杨黎的成功文本间有一定的分歧。“莽汉”更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成员在文本方面的才华(李亚伟、万夏、胡冬、马松等)。

与其情形近似的是“海上诗群”(王寅、陆忆敏、孟浪、默默、陈东东、刘漫流、郁郁等)。这四个诗歌团体应该是“第三代”诗歌中知名度和文本成就最高的。其余社团不是理论与文本无法同时成立,就是文本的成熟度尚不具备,要么就是反响太小。

把“第三代”诗歌按社团和诗歌上的“主义”来划分,是自1986年“大展”举办后通行的研究视角。对此我倒有一个纯个人的重新分野,即80年代中期开始浮出人们视野的第三代诗歌,实质上是一场由个别诗歌繁荣省份(或城市)组合、支撑而成的现代主义诗歌潮流,其“运动”的核心部分(也是文本成果最为显性的部分)无非集中在这几个地区:四川、江浙(含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北京,外加一个跨省份的类社团松散组织——“大学生诗派”,其余地区的先锋诗歌则都不过是以上这几个核心影响的回应。

不同的核心区域,其诗人的群体气质不同:四川诗人,行动和主张上更富颠覆性,诗歌的生命感最为饱满;江浙诗人,学养较为丰富,诗里的文化蕴含和城市气息较为浓烈;北京诗人,对朦胧诗的类现代主义诗歌美学有所逆推,退回到了一种现代主义和旧俄意味浪漫主义的混合体上去了(无论是“圆明园诗社”还是初出茅庐的“西川体”都有此嫌疑);“大学生诗派”虽然松散,且延续时间很短,但其荷尔蒙气息十足的青春突围式写作,却影响了其后一茬又一茬的全国校园诗歌作者,并激励着其中的自觉者走上一线。这当然是就这几个先锋诗发达区域(我们这里姑且也把校园视为一个无形的“区域”)的整体状况而言,落后的地区也有它们杰出的例外。

把我的“地域气质说”提出来,不是要否定以往靠流派和诗歌理念辨析诗人与诗歌流变的传统做法,而是提醒大家,在分析以高扬“生命体验”和“回归诗歌的语言本位”的第三代诗歌的生长时,不要完全信赖理性,有些靠近非理性的、更带人性色彩的因素也应该兼顾。这一条,不仅适用于探讨第三代诗歌,也同样适于研究那些对第三代诗歌的诘责与非难。在当年那些匆忙否定王小龙、于坚、韩东、柯平等人诗风,贬斥其为“生活流”的评论里,难道浸透的不正是学界、评论界对现代主义、对现代诗在中国发展的无知吗?以学理的面具掩饰学术神经的迟钝,甚至利用自己可怜的话语权,去贩卖自己的情绪,打压与自己不同的美学趣味,这曾是朦胧诗所遇到的,也同样是第三代所遇到的。这才是一代又一代的诗歌天才和“伟大”的1980年代(以后还将换成1990年代、2000年代、2010年代)之间隐秘的真相。

先锋小说(二)读马原的小说,我会想到这样的词:精英、神秘、书斋、智性、城市、异域……读莫言的小说,我会想到另外一些词:民间、浑浊、生活、蒙昧、乡土、肉欲……两者是不是针锋相对?不一定。

但两者绝对是截然不同的文学天地。

马原的世界是虚无的、技术的,莫言的世界是广袤的、原生态的。我欣赏马原的沾沾自喜(可能是因为自己性格中,也有一些同样的因子吧),但更喜欢莫言的雄浑有力、泥沙俱下。可以说,写有《透明的红萝卜》《爆炸》《金发婴儿》《秋千架》《红高粱家族》的莫言,曾是我大学时代第一个心悦诚服的当代作家。其实那个时候,仅就北师大中文系85级的这帮文学青年而言,佩服莫言的也不只是我,我的同班同学里,至少有两个人在他们的小说习作里模仿过莫言。一个出道未久的青年作家的文字,能在当时具有这样的感召力,这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不过,从《天堂蒜薹之歌》开始,莫言小说的风格化似乎过强了,缺少早先那种孩童般的清新和小心翼翼的精致(所谓“精致”当然是和莫言自己后来的作品比)。还好,这时余华、苏童一代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余华以及与他同时的格非、稍后的苏童(也许在他们身后辽阔的地平线上,我们还依稀能见到孙甘露、叶兆言、北村等人的身影),这批作家的出现,意味着“先锋小说”在80年代进入了它的第二个盛世。

余华也是自莫言后值得特别关注的第二位当代先锋派小说家。

他的《现实一种》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属于汉语小说中的经典与精品。而如果考察他的前期写作,可以说在这一篇里,余华已经是一位在中短篇领域里具备大师功力的作者了。他的长篇进展则相对漫长和复杂得多,要等到《许三观卖血记》

才算达成一种阶段性完满,但在那部杰出的长篇小说里,故事本身所必需的乡土氛围却压倒了他早先中短篇中的凌厉气韵。当然这是后话,不在本书谈论的时间段内。

同理,苏童作为他奠定中国当代最出色中短篇小说家位置的大部分杰作,则要等到1996年他推出《苏童文集·蝴蝶与棋》时方才告竣。

台湾现代诗:管管、夏宇、陈克华如果说,余光中、洛夫、痖弦、纪弦、商禽是台湾诗进入到内地读者视野中的巨星级人物,那么还有另一些诗人的作品,对内地读者起着更为隐秘的、私人性的滋养。管管就是其中一位。

和纪弦、痖弦、洛夫等人一样,管管也是“创世纪”诗人。

1930年生于山东,到台后历任军职,做过编辑,当过电影演员,一度甚至跟老伴儿卖过牛肉面。管管的诗,把现代主义中诡异的一面发挥得无以复加,与此同时,还带有一丝老顽童气息。我忘了是在1988年还是1989年,初次读到他的《空原上之小树呀》(之二),十分喜欢,当即抄下,其诗如下:

每当我看见那种远远的天边的空原上在风中在日落中站着几株瘦瘦的小树吾就恨不得马上跑上去与小树们站在一起像一匹马或者与小树们站在一起哭泣应该说这样的气质,在当时无论是汉语诗歌,还是翻译诗歌中,都是绝无仅有的。管管的诗有赤子之心,这较余光中和洛夫的规整与匠气,读来更让人耳目一新,感受到现代诗语言上的活力。

比如《山野》一诗:

坐在一块石头上抽烟的那汉子一低头就摘到一朵野花插在帽子上一只鹭鸶站在树上把这件事记在日记上并且还记上一笔他把一条蚂蚁大道弄成塌方又如《蝉声这道菜》:

大清早,妻就拿着菜篮子去捡拾蝉声,一会工夫就检拾了满满一篮子蝉声回来孩子们却以为家里有了树林他们正在树底下睡觉呢妻却把蝉声放进洗菜盆里洗洗用塑料袋装起来放进冰窖了妻说等山上下雪时再拿出来炒着吃如果能剩下再分一点给爱斯基摩人听说他们压根儿也没吃过蝉声这种东西管管诗歌的优点,在于它能启发读者从中获取在“对现代诗的视野与理解”方面足够的宽度;缺点在于有时过于哕唆,还有把他的诡异和玩心施展得过于变本加厉。这可能也影响了一些正统的经典主义选家对他诗歌价值的评估。80年代内地问世的各色台湾诗选本中,管管的曝光度有限,并没能像余光中等人一样,在内地读者心中获得“台岛主流诗人”的位置。这种际遇可能跟他曾担任过军职的经历有一点关系,但影响不了对管管诗歌本身的评价。我倒觉得,他与商禽,实是他们那一代现代诗人中最具原创力的两位作者。

夏宇生于1956年,被称为台湾“所有女诗人中的一个异数”,也不是所有内地台湾诗选都能收入她的作品。但作为读者,她是我最喜欢的台湾现代派诗人。甚至也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当代汉语女诗人之一。

夏宇在内地较为人熟知的诗是被视目为“情诗经典”的《甜蜜的复仇》,只有寥寥五行:

把你的影子加点盐腌起来风干老的时候下酒这样的短诗杰作,在夏宇笔下甚多,现在回顾起来,应该是夏宇作品中的特长(虽然后来较长的诗中也不乏《诗人节》这样的佳作)。又如《就》——“就这么走了留下一句脏话:‘我爱你们,”;再如《鱼罐头——给朋友的婚礼》: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书法

    中国历史文化百科——书法

    此系列书籍介绍了中国历史文化百科的知识,内容包括字谜,中医学,武术,政体,哲学,战争,天文学,诗歌,服饰等。
  •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万民节日:庙会(文化之美)

    庙会作为民俗文化的一个古老载体,是传统、历史、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剪影,也是一个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的缩影。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 回族史话

    回族史话

    本书介绍了回族的历史文化和杰出人物,以及回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图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湛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系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热门推荐
  • 道帝重生在都市

    道帝重生在都市

    阴阳本无路,孟婆亦非汤,人生转瞬逝,今生可守望?天道茫茫,人道渺渺,鬼道乐兮!天地为棋盘,众生皆如棋子!谁是那下棋人,谁又将跳脱世外?浮生若梦梦蹉跎,一朝醒来重生现代然而这一切,只是才刚刚开始,命运的轮盘缓缓转动.....天要拘吾,吾踏碎这天!仙佛挡吾,吾屠尽这满天诸仙佛!更多精彩,请收藏关注本书哦~
  • 我们都在红尘中修行

    我们都在红尘中修行

    我们都生活在最深的红尘里,为了各自的使命优游人间。渴望青山碧水,也放不下长风浩荡。繁芜人世,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体悟,或是孤独痛苦,或是喜悦悲伤。我们渴望着被理解、被同情、被安慰、被抚摸,却不会轻易打开自己的内心。如果真的无法诉说,就直面内心的那些柔软吧。短暂却又漫长的人生,充满了未知的喜乐与哀愁、施舍与获得、贫穷与富有、宽容与抱怨……这凡尘中的种种,我们到底要如何对待?是用极端之心迎接每一次无奈,还是打开心扉,让一切都徜徉在自然而然中?
  • 异界大总裁

    异界大总裁

    杨辰,意气风发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开发出一款《元尊大陆》的网游,眼看游戏红火,金钱滚滚而来,美女即将到手,可是他竟然坑爹的——穿越了!什么?穿越到了他设计的网游世界里?“那好,我也别闲着,怎么也得在熟悉的环境之中混的风生水起,万人敬仰,众神臣服!”独霸异界,总领天下,裁决乾坤!
  • 废材倾城:坏坏小王妃

    废材倾城:坏坏小王妃

    将军府痴傻丑陋的十三小姐风萧萧,午夜被害重生,灵魂成为狠辣果决的雇佣兵大姐大,她拥有逆天神宝青莲空间,藉此变美变强!他是不可一世的暗黑帝王,俊美冷酷,身份神秘莫测,纵横纵横古商,朝堂,武林于指掌间,却恋上她狡黠的笑……一个现代强悍女穿越古代废材庶女,自强不息,害人不止,别人捅她一刀,她就捅死别人的故事。(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陛下您的皇后重生了

    陛下您的皇后重生了

    被妾室加害服毒自尽的她,得到了重生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报复的机会了。
  • 关于小龙女转生成为沙鲁的那件事

    关于小龙女转生成为沙鲁的那件事

    ”过儿!!!我不做人啦!!”杨过满脸惊恐的看着缓缓变成了沙鲁的模样小龙女......哀嚎了一声,从梦中惊醒了过来。“尹志平,我原谅你了。。。”尹志平更惊恐的看着变成了缓缓变成沙鲁模样的小龙女,同样从睡梦中哀嚎练一声,惊醒了过来,突然发现,自己的被子居然湿了,是的,他吓尿了。。。。。。“啊嚏!”小龙女揉了揉鼻子。“难道是过儿想我了?等我,过儿,等会就能见到了!”“神龙!请把我送回到我原来的世界!”小龙女对着神龙大声说道。“太简单了!满足你的愿望!”神龙眼睛一红。叮一声!是的,她回来了,毫发无损的回来了。“啊!!!!!!为什么没变回来!!!!!!!难道要我这样见过儿吗???!!!”在龙珠招牌式大吼中因为情绪激动不小心没控制好音量,顿时天地变色,风云突变,大地震颤,天崩地裂,沙鲁,哦不,小龙女,她回来了!
  • tFBOys

    tFBOys

    童雨萌第一篇小说。女主来到了重庆,喜欢上了三只,却遭到了女配的阻挡,他们会在一起吗?
  • 佛说法华三昧经

    佛说法华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错过的流年1

    错过的流年1

    .......她说:甜言蜜语,只是大多数人对付时间的文字而已。他说:我希望你能给我个机会,使"你"和"我"变成我们
  • 一个撞墙男孩儿的变强故事

    一个撞墙男孩儿的变强故事

    这是高级穿越者林辰的故事。这个穿越一切都很好。主角父亲很有钱,嗯,没错,巨有钱!有个校花级别的妹妹。真是完美的开局。可是,————穿越的后遗症——有点搞笑——撞墙。真是搞笑呀!你见过一个16岁正常的男孩儿天天撞墙的吗?嗯,我们主角就是这个样一个人。《一个穿越撞墙男孩儿变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