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4400000001

第1章 “且字”考:命字文化變遷視野下的觀察(1)

姚永輝

中國古代的稱謂紛繁,它們有時既是社會個體成員的符號表徵,也是社會不同群體、個人之間關係的反映,更是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的具體載體。“稱名”或“稱字”,是稱謂系統中基本的兩種形式,兩者各有其不同的結構和使用規則。

《禮記·檀弓》云:“幼名,冠字。”孔疏云:“生若無名,不可分别,故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又云:“冠字者,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禮記正義》卷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1286頁。在古代的人際交往中,“稱字”相對於“稱名”,使用頻率更高。依據先秦禮書,除君父等可直呼其名之外,幾乎其餘的人都須稱對方之“字”,以示尊敬其父母所命之名。命字原則與其基本結構形式,在《儀禮·士冠禮》中有明確記載,三加冠後,賓為冠者字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儀禮注疏》卷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957頁。然而,考察實際稱謂,卻並不能完全對應“伯(仲、叔、季)某甫”的結構形式,如稱孔丘字,就有“仲尼”或“尼甫(父)”兩説。筆者認為,就命字形式而言,冠而字之,所命為單言字,就稱字形式而言,卻有稱“正字”和稱“且字”之别。舉例而言,孔丘字“尼”,稱呼其正字為“仲尼”,稱呼其“且字”則是“尼甫(父)”。從賈公彥等人開始,人們對“且字”及其用法聚訟紛紜,儼然已成一樁公案。相較之下,段玉裁的解釋較為明晰段玉裁撰,鍾敬華校點《經韻樓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1頁。。本文試圖在考釋前代諸説的基礎上,略探“且字”的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考察“且字”在命字文化的遷演中發生了怎樣的變異。

一、“且字”及其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

(一)何谓“且字”

“且字”之説最早見於鄭玄、何休的經注文,凡十一處,即《儀禮》四處,《禮記》四處,《春秋公羊傳》三處,具體如下:

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儀禮·鄉飲酒禮》)

鄭注云:“某者,衆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别之,又同則以且字别之。”《儀禮注疏》卷一〇,第988頁。

命曰:“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儀禮·士喪禮》)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若言山甫、孔甫矣。”《儀禮注疏》卷三七,第1142頁。

適爾皇祖某甫。(《儀禮·士虞禮》)

鄭注云:“某甫,皇祖字也。若言尼甫。”《儀禮注疏》卷四三,第1174頁。

主人曰:“孝孫某,來日丁亥,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饗!(《儀禮·少牢饋食禮》)

鄭注云:“伯某,且字也。大夫或因字以為諡。”《儀禮注疏》卷四八,第1201頁。

魯哀公誄孔丘曰:“天不遺耆老,莫相予位焉。烏呼哀哉,尼甫!”(《禮記·檀弓》)

鄭注云:“因且字以為之諡。”《禮記正義》卷八,第1294頁。

陽童某甫。(《禮記·雜記》)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禮記正義》卷四一,第1553頁。

臨諸侯,畛於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禮記·曲禮》)

鄭注云:“某甫,且字也。”《禮記正義》卷四,第1260頁。

其死曰:“孟子卒。”(《禮記·坊記》)

鄭注云:“孟子,蓋其且字。”《禮記正義》卷五一,第1622頁。

天王使宰渠伯糾來聘。(《春秋公羊傳·桓公四年》)

何休注:據劉卷卒,氏采,不名且字。《春秋公羊傳》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阮刻《十三經注疏》本,第2215頁。

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春秋公羊傳·宣公十五年》)

何休注:“札者,冠且字也。”《春秋公羊傳》卷一六,第2286頁。

劉卷卒。(《春秋公羊傳·定公四年》)

何休注:“劉卷,氏采,不名,且字。”《春秋公羊傳》卷二五,第2336頁。

鄭玄、何休在注解中指出句中“且字”所在,對“且字”本身卻语焉不详。何謂“且”?《説文》云:“且,薦也。”段注云:“凡承藉於下曰且,凡冠而字,只有一字耳,必五十而後以伯仲,故下一字所以承藉伯仲也。”《儀禮注疏》卷三,第958頁。又,段注《説文》之“甫”云:“五十以伯仲乃謂之字。以下一字為伯、仲、叔、季之薦,故曰且字也。甫則非字,凡男子皆得稱之。”《説文解字注》,第128頁。換言之,“伯某甫”,“伯”是排行,“甫”是對男子的美稱,而段氏所言“承藉伯仲”者,正是“伯某甫”之“某”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就命字形式而言,所命為單言字,即“伯某甫”之“某”,但就稱字形式而言,五十歲後冠以排行,即“伯某甫”,那麽二十歲後五十歲前,未冠以排行的時候,就只能稱“承藉伯仲”之——“某”,單獨稱“某”不便,故又以多種搭配形式輔助稱之,如“某甫”。

段玉裁所説且字暗含兩義。第一、“且”字。指“伯某甫”之“某”,它是具有“承藉伯仲”功能的獨立語言單位;第二、“且字”。指區别於正字的另一種稱謂法。簡單地説,之所以把“某甫”稱為區别於正字的且字,是因為“某”在正字“伯某甫”的結構中具有承藉伯仲的功能。以孔子為例,單字“尼”,稱正字為“仲尼(甫、父)”,稱且字則為“尼甫(父)”。

事實上,依據現有文獻,從唐代至明清,關於“且字”及其用法就從未曾達到共識,賈公彥和孔穎達各執一端的觀點則是引發論爭的根源。賈公彥云:“《檀弓》云‘五十以伯仲,周道也’,是呼伯仲之時,則兼二十字而言。若孔子生於周代,從周禮呼‘尼甫’,至五十去‘甫’以‘尼’配‘仲’,而呼之曰‘仲尼’是也。”《儀禮注疏》卷三,第958頁。賈公彥認為二十歲後五十歲前,稱其且字“某甫”,五十歲後,稱其正字“伯某甫”。孔穎達所持观点则與賈公彥有較大差異,云:“人年二十……冠而加字。年至五十,耆艾轉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别之。至死而加谥。……二十之时,虽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五十之时,直呼伯仲耳。”《禮記正義》卷七,第1286頁。孔穎達認為在其二十歲後五十歲前就可稱之“伯某甫”,五十歲後轉尊,取消“某甫”,只能稱呼對方伯仲。

賈公彥與孔穎達的分歧,後世屢有論議。如朱熹就贊同孔穎達的説法,《儀禮經傳通解》卷一云:“《檀弓》孔疏云:人年二十,冠而加字,如曰伯某甫者,年至五十,耆艾轉尊,則又舍其某字,而直以伯仲别之,與此賈疏不同,疑孔説是。”朱熹等《儀禮經傳通解》卷一,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册,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2-1983年版,第22頁。王應麟也注意到關於且字的論爭,云:“二十為字,未呼伯仲,至五十乃加而呼之,此《儀禮》賈疏也;二十已有‘伯某甫’,仲、叔、季,雖云伯仲,皆配‘某甫’而言,至五十直呼伯仲,此《禮記》孔疏也。朱文公曰:疑孔疏是。”王應麟撰,翁元圻等注,樂保群、田松青、呂宗力校點《困學紀聞》卷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578頁。與朱熹不同,孫希旦支持賈公彥,認為:“五十以伯仲,賈、孔之説不同,蓋賈氏為是。”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贊點校《禮記集解》卷八,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207頁。

段玉裁的觀點更接近賈公彥,淩曙在《群書問答》中指出:“誠如孔説,則徒以伯仲,將何以區别人耶?”淩曙《群書問答》,《叢書集成續編》第24册,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5年版,第286頁。可謂直刺孔説要害。

(二)“且字”的主要結構形式與使用語境

據前文所舉經注文,“且字”的結構形式可歸納為以下幾種:“某甫”、“伯某”(“伯”為敬老之稱,非排行案:《儀禮·少牢饋食禮》之“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鄭注云:“伯某,且字也。”賈疏云:“以某在伯下,若其在子上者,某是伯、仲、叔、季,以某且字,不得在子上故也。”胡培翬云:“此經云‘伯某’即‘伯某甫’,省文也。注云‘且字’,蓋稱‘伯某’之‘某’為且字爾。”(胡培翬《儀禮正義》卷三七,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版,第70頁)賈、胡二人説法相類。但若如賈、胡二人之説,“伯某”是“排行+且字”的搭配,何以鄭玄籠統以“且字”釋之,而不單獨言明“某”是為“且字”呢?我們可參照其他經注文本來解釋。《春秋公羊傳·桓公四年》傳云:“其稱宰渠伯糾何?下大夫也。”何休注云:“稱伯者,上敬老也。”此處“伯糾”的搭配形式是“敬老之稱+且字”,與“某甫”等都同為“且字”加上某種美稱的結構形式,何休的注文為理解鄭注提供了極好的參照,以之來解“伯某,且字”,注文文意可通。因此,筆者仍把“伯某”視為稱呼“且字”時的搭配形式之一,而不採納賈公彥和胡培翬的説解。)、“氏、采+某”(如劉卷)、“身份+某”(如王札子)。其實,只要未冠以排行,大多可視作稱其“且字”,先秦时期,“某甫(父)”、“氏、采+某”這兩種結構形式最為常見,稱呼對方“且字”之時,結構靈活、形式鬆散,除了根據經注文推出的幾種結構形式之外,“且字”還可與其他美稱搭配稱呼,如“子(男子美稱)+某”等。

除依據被稱呼人的年齡,或稱其“且字”,或稱其“正字”的基本規則之外,結合經注文,還可歸納出以下三種“且字”的使用語境。案:當然,我們必須要注意的是,早在秦漢時代,有關“且字”記載就已至為簡略,而實際的運用通常較文獻記載更為複雜,因不同等級身份、場合往往可能有更多具體的使用細則。

第一、稱呼已故之人,多用於祭典等儀式,或用於避諱等。

《春秋左氏傳·桓公六年》傳云:“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春秋左傳正義》卷六,第1751頁。周人對於已故之人“以鬼神之道待之,故不稱其名”孫希旦撰,沈嘯寰、王星贊點校《禮記集解》卷二七,第1055頁。,稱其“且字”,鄭玄所云“尊神不名”正是此意。如稱呼亡故的長者,如《儀禮·士喪禮》:“哀子某,為其父某甫筮宅。”命蓍者代主人發佈命筮辭時,稱呼其亡父的且字——“某甫”。《儀禮·士虞禮》行再虞禮之時,祝告死者和先祖合而安之,云:“適爾皇祖某甫。”稱呼死者先祖的且字——“某甫”。《儀禮·少牢饋食禮》主人致命筮辭云:“用薦歲事於皇祖伯某。”稱呼先祖的且字——“伯某”。稱呼未成年便已亡故的庶子,如《禮記·雜記》:“陽童某甫。”鄭注云:“陽童,謂庶殤也。”案:上述四條例的出處頁碼標注見前文,此處略。雖未行冠禮取字,但尊神不名,故為之造字,亦稱“某甫”。

除典禮中因“尊神不名”稱“且字”之外,有時,“且字”也用於避諱。如稱呼亡故的諸侯夫人,《禮記·坊記》:“其死曰孟子卒。”鄭注云:“吳,大伯之後,魯同姓也。昭公取焉,去‘姬’曰‘吳’而已,至其死,亦略云‘孟子卒’,不書‘夫人某氏薨’。‘孟子’蓋其且字。”孔疏云:“若其不諱,當云‘夫人姬氏薨’,以諱取同姓,而云‘孟子卒’。孟子是夫人之且字。沒其氏,書其且字,又沒其薨而略言‘卒’而已,皆為同姓諱之。”又云:“若既笄而字,當云伯叔季,若伯姬、季姬。今云孟子,故知‘且字’也。”《禮記正義》卷五一,第1622頁。

此外,賈公彥認為,正祭(首日之祭)時應稱皇祖為“伯某”案:但賈氏將“伯某”之“伯”視作排行,並不贊同,參考前注。,若遇告祭和非常祭時,則應稱“某甫”。前者如《儀禮·少牢饋食禮》之“皇祖伯某”,後者如《儀禮·聘禮》“賜饔”一節,主國國君派卿到賓館向别國使者送去活牲等,使者行筮屍祭,尊神求福,屬告祭,僕為祝云:“薦嘉禮於皇祖某甫。”《儀禮注疏》卷二四,第1071頁。對於無諡號的士而言,正祭稱“某子”(非且字,如伯子、仲子等),如若遇告請之祭則稱其且字“某甫”。

第二、稱呼生者,以表尊敬。

如《禮記·曲禮》中天子駕臨諸侯國,祈告鬼神,不親自去,祝往致辭時稱天子為:“天王某甫。”

第三、稱呼生者,以區别同姓且同排行者。

這是鄭玄在注文中唯一談到“且字”的具體語用之處。《儀禮·鄉飲酒禮》云:“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鄭注云:“某者,衆賓姓也。同姓則以伯仲别之,又同則以且字别之。”

(三)“且字”考辨對於文獻校勘的意義

“且字”在鄭玄、何休的經注文中曾提及,但因語焉不詳,後世之人多不明其意,因此致使文字錯訛,含混難明,對“且字”展開考辨,可正訛字、去衍文、補脱字等。案:段玉裁《且字考》中提及多條,筆者在此基礎上又有所補充。

同类推荐
  • 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右旗

    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右旗

    阿拉善盟地处祖国北部边疆,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辖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3个旗,30个苏木镇。面积27万平方千米,沙漠、戈壁和绿洲各占三分之一。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先后有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契丹、蒙古等众多北方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他们在与中原文化的不断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创造了精彩纷呈、独具特色的草原文明。从旧石器时代延续至清代的丰富的文物古迹见证了草原文明的源远流长,也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融合的伟大历史进程。
  •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钱文忠解读《百家姓》2

    本书经由学术明星钱文忠教授在在央视《百家讲坛》的同名讲座演讲稿整理而成,接续第一部,四字一讲,共分17讲,介绍了《百家姓》第81-148个姓的来源、迁徙路线、名人典故等内容。原汁原味,更突出钱氏风格;注重口语化,便于轻松阅读;历史典故更具故事性,幽默风趣。本书内容比讲座更为丰富,补全了节目中因时间限制而剪掉的众多片段。随书独家赠送《百家讲坛》同名讲座精华选编光盘。
  • 饮酒与行令

    饮酒与行令

    中国人喜饮酒,有事没事喝两盅,家里来了客,有朋自远方来,都不免要备上一壶好酒,推杯换盏一番,似乎不喝酒就不算吃饭,不喝酒就不能尽地主之谊,不喝酒就不能尽兴。于是,酒成了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饮酒行令好处多,可以调节气氛、增进交流,雕俗共赏、老少皆宜,陶冶性情、激发才智。从诗到小说,酒令无处不在,为文学色彩拓宽了体裁,人们可以通过一些文学作品朱领略酒令文化的魅力。
  • 经典超译本·道德情操论

    经典超译本·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出版的第一本主要着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 中国人本色

    中国人本色

    晚清中国到底是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至今有哪些改变?在本书中,美国外交官何天爵结合十几年亲身经历,勾勒出了晚清中国社会全景,从司法制度到衣食住行,从光绪、慈禧到京郊的老和尚。何天爵是个幽默的绅士,更是“中国通”,对中国人的算计,中庸乃至中国商人的种种伎俩都做了精辟的分析。这是一位美国外交官在华十多年的亲历感受,这是一本迄今仍有借鉴意义的晚清社会观察,这是一面能让我们看到过去和现在的镜子,这更是一个能让中国读者发出会心微笑的文本。
热门推荐
  • 怒气系统之总有敌人太客气

    怒气系统之总有敌人太客气

    上辈子舒婉人如其名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做事左右逢源努力做到不招惹别人,结果还是被拉出来当了替死鬼。而这辈子一朝醒来竟成了城主女儿,还拥有一个听起来不怎么屌炸天的怒气系统。她这是走运了吗?这辈子本想平静过完这一生,结果敌人个个跑到她面前给她送怒气,她想她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还是接受呢?脑洞文,不要过分计较哦!
  • 大清贞妃传

    大清贞妃传

    她是倔强的、任性的女子,和阿哥斗嘴、和格格打架,连孝庄都笑说她是极好的娘子人选,但是却爱错了对象,爱上了注定不能爱的顺治,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出家的皇帝,他与她的爱妃董鄂妃又有什么缠绵天地的爱恋呢?爱江山不要美人,她的爱到底有几分。
  • 金刚迪加奥特曼

    金刚迪加奥特曼

    在无数空间的一个的空间的地球,神秘男性外星人,召唤怪兽对地球的南国首都茂名发动攻击和破坏。金刚迪加奥特曼奉命令奥特曼之王穿越空间来到南国捉回神秘男性外星人回奥特之星过程发了友情,爱情,的故事。
  • 情深似雪

    情深似雪

    她是他童年最疼爱的妹妹,可是他们却分开十年;他还能否记得她?她努力争取,加倍爱他,可是他的妹妹确实太多;但她不会放弃。他说女孩子不应该太柔弱,不喜欢她流泪喜欢她笑,所以她十年未曾哭过。但是十年后的在见却让她...她是法律的高才生,为了来到他身边她放弃了美国有名律所见习律师的资格。她是那个漂亮的不可一世的女孩,在帅气、孤傲、霸道的他面前他就是那个一点自信都没有的花痴粉丝。他的皱眉都令她那么心疼,他是她最爱的哥哥,她却不想为做他妹妹而存在。他说:“谁让你把手拿回去的”他说:站在那不许动。他说:把胳膊伸过来。看看他的妹妹大战中谁能傲立群雄,最后抱得帅哥归。
  • 漫话乱仙

    漫话乱仙

    大道三千,你可听过红尘?仙路渺茫,你曾否苦苦追寻?当你举世无敌,繁华散尽时,回头望去,你可看见,当年你留在身后的那抹身影,至今依旧?(本书结合中国古代各大神话故事改编,如果你有想要改写的故事,请加入群内交流:597654866)
  • 私家宝贝之扑倒腹黑总裁

    私家宝贝之扑倒腹黑总裁

    第一次相遇,她冷漠地闯进他的包厢,为帮人解除婚约,被误她喜欢他!第二次相遇,她依旧冷漠,只不过是闯进了他的集团,只为‘求婚’,说她要娶他!第三次相遇,她强吻了他……而他是夜氏集团的总裁,传闻冷血无情,不近女色。某次,他将她抵在墙上,邪魅地看着眼前的女孩,“你说,我不行?!”“呃,那什么,我有说过么?”她放弃冷漠,有些呆萌,看得他下腹起火。“那就让你知道知道,我行不行!”他把她扔在床上。第二天,某人咆哮,“你个混蛋,害得我腰酸背痛,下不了床!”(本文陷阱较多,小心入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倾城不渡

    倾城不渡

    踏过无海洞,穿过浮生山,寻找红衣倾城的踪迹,谁知这一路诡异一环接着一环,究竟是谁在骗她,玲珑血虫,白发皇妃……倾城未倾城,故事跌宕起伏,言蔚念是否能活过二八年华……
  • 巅峰外卖系统

    巅峰外卖系统

    他,因没有根基无法修炼被弟弟准备打死,却意外穿越到了诸天星域,并且得到了万界外卖系统,从此慢慢走向巅峰
  • 玩转古代之情乱战国

    玩转古代之情乱战国

    本不该是我的命运,却因为一次阴差阳错而开始了我的战国之旅。本不该相逢的我们,却偏偏相逢在赵宫的那个阴冷败落的冷宫中。本不该开始的缘分,却因为他的算计,因为他的霸道而纠缠不断。本不该延续的爱恨,却因为他的牵绊,我的不舍而再度牵扯万千。我不爱他的时候,他情深万千。我爱上他的时候,他冷酷无情。命运和我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玩笑,而我们终究是情深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