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77400000024

第24章 知足寡欲,看淡看轻从不动心(3)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

的确,只有扫除声色货利的阻碍,人才能以纯明的良知做人行事,才能免去那么多烦恼和痛苦。

让名利得失如清风过耳

太史公《货殖列传》中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这是很多人追求的人生目标,正是因为有名利的存在,才使得人甘愿冒冬寒夏热之苦,赴火海刀山之险。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将争名夺利看做是人生的常态了。

对于名利这两个字,王阳明是怎么看的呢?

在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中,王阳明立下了大功,得到了朝廷的奖励,加官晋爵自然是免不了的。得知老师有这样的鸿运之后,弟子们纷纷前来道贺。然而,面对一群为自己高兴的子弟,王阳明却并没有自鸣得意,他幽幽地说:“一切得丧荣辱,真如飘风之过耳,奚足以动吾一念?今日虽成此事功,亦不过一时良知之应迹,过眼便为浮云,已忘之矣!”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兴衰荣辱、名利得失,在他看来都如清风一样,转瞬间就从身边掠过,不会让他的心泛起丝毫的涟漪。虽然建功立业,成一时之名,但那也不过是内心良知作用在外物中,过眼就如云烟般消散,早已不会再记挂。

从这番话中,我们能够看出王阳明的心志。他非但不认为争名夺利是人生常态,反而将名利看做是过眼云烟。在他看来,人是应该淡泊名利的。

王阳明的话,虽已过数百年却值得我们思索。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他能够被称为“圣人”了。在王阳明这段话中,我们能够品味到两个字——淡泊。在王阳明看来,看淡功名利禄,无视个人荣辱,这才是人应该有的境界。

然而世间人能够看清这一点的毕竟是少数,世人多是挣脱不开名利的羁绊,为了这两个字终生忙碌,为之喜怒哀愁、辗转反侧。一个人没有名利时苦苦追求,等有了名利却又害怕失去,如此循环,把自己的一生就交付到了名利上面。然而争名夺利又如何?不过是误了生前事,毁了身后名。

因此,古今中外但凡是成大事之人,都是看淡名利的。他们只专注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淡定地过好自己的人生、至于名利,得之不以为喜,不得不以为忧,如此而己。

阿根廷有位著名的作家叫博尔赫斯。有一天,博尔赫斯在图书馆的同事捧着一本《大英百科全书》过来找他,对他嚷嚷道:“博尔赫斯,快来看啊,居然有个和你重名的阿根廷人上了百科全书。真巧,他也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看着岁数应该和你差不多吧,你看这照片,也和你很像,这真是太巧了。”

博尔赫斯看着这个大惊小怪的同事,微笑着对他说:“你说的这个人就是我!”

听到博尔赫斯这话,这名同事愣在了当场。他怎么也想不到,百科全书上面这个被称作“为整整一代伟大的拉美小说家开创了道路”的人,居然是面前这个平日里谦卑而低调的糟老头。

博尔赫斯这个经历堪称是一个经典的笑话,我们在笑这名不谙世事的同事有眼无珠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另一个方面:博尔赫斯该是一个多么淡泊的人啊!以至于每天和他在一起工作的人都不知道他是影响整个拉丁美洲乃至于世界文坛的大文豪。

多有成就的大人物,都有着同样的人生态度。我们必须相信,正是因为淡泊,不务虚名虚利,才使得博尔赫斯能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潜心创作,而也只有如此淡泊的人,才能在取得成就之后,获得别人由衷的钦佩和尊敬。

《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若想真真正正地做出一番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来,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王阳明告诫人们要淡泊名利,现实中他也是这样做的。在王阳明的一生中,除了平定宁王之乱,还经历好几次大的起落,然而无论是在人生的高峰,还是处于境遇的低谷,王阳明始终能够泰然处之。原因何在?就是因为他能够淡泊名利,能够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心静了,欲望自然而然也就没了,不会为得到名利而自傲,自然也不会因为失去名利而悲伤,如此才算是真正地掌握了自己的人生。

作为后来者,王阳明的所作所为我们虽身不能至,但心却应该向往之。以王阳明淡泊的人生态度作为自己的人生态度,以王阳明看轻名利的所作所为来要求自己,我们虽不能成为像王阳明一样的人,但至少会让生活因此而变得安宁,让人生变得更有真意。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诸葛亮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个人,只有抛开内心种种的杂念,才能不为外物所扰,而只有不为外物所扰,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修得“不动心”的境界

王阳明认为,一个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自己。面对外来的各种毁誉荣辱,不但不要被它们影响自己内心的安定,而且要将它们作为磨炼自己的品性、提升自己素质的工具,要以一种坦然自若的心情去对待,达到不动心的境界,以获得悠游自在的人生。

王阳明曾在平定叛乱后,看见世风日下感慨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中之贼便是“私欲”,“私欲”是一切万恶的源头,他认为一个人持有什么样的心态,就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能够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世间的事,纷至沓来,只有做到不动心,才能得到真正超然物外的洒脱。王阳明认为,心的本体,原本就是不动的二心不动,即便有三千烦恼丝缠身,亦能恬静自如。这就好比同样多的事情,有人为世事所叨扰,忙得焦头烂额,有人却能泰然自若地悉数处理完毕。生活的智者总是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之外,存一颗闲静淡泊之心,寄寓灵魂。后者虽因忙碌而身体劳累,却因为时时有着一颗清静、洒脱而无求的心,便很容易能找到自己的快乐。

苏轼是宋代名士,有很深的文学造诣,他的思想兼容了儒释道三家。虽如此,但关于生命哲理的阐释,有时候他也不能真正领悟到心定的感觉。

苏轼被贬谪到江北瓜洲时,和金山寺的和尚佛印相交甚多,常常在一起参禅礼佛,谈经论道,成为非常好的朋友。

一天,苏轼作了一首五言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作完之后,他再三吟诵,觉得其中含义深刻,颇得禅家智慧之大成。苏轼觉得佛印看到这首诗一定会大为赞赏,于是很想立刻把这首诗交给佛印,但苦于公务缠身,只好派了一个小书童将诗稿送过江去请佛印品鉴。

书童说明来意之后将诗稿交给了佛印禅师,佛印看过之后,微微一笑,提笔在原稿的背面写了几个字,然后让书童带回。

苏轼满心欢喜地打开了信封,却先惊后怒。原来佛印只在诗稿背面写了两个字:“狗屁!”苏轼既生气又不解,坐立不安,索性搁下手中的事情,吩咐书童备船再次过江。

哪知苏轼的船刚刚靠岸,却见佛印禅师已经在岸边等候多时。苏轼怒不可遏地对佛印说:“和尚,你我相交甚好,为何要这般侮辱我呢?”

佛印笑吟吟地说:“此话怎讲?我怎么会侮辱居士呢?”

苏轼将诗稿拿出来,指着背面的“狗屁”二字给佛印着,质问原因。

佛印接过来,指着苏轼的诗问道:“居士不是自称‘八风吹不动’吗?那怎么一个‘屁’就过江来了呢?”

苏轼顿时明白了佛印的意思,满脸羞愧,不知如何作答。

身在人世操劳一生,却能心安身安,这着实是一件不容易实现的事。

这需要我们转换对生活的态度,持一颗清静的心,不生是非分别,不起憎爱怨亲,这样就能够安稳如山,自在如风。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王阳明说人人都具有心力,大凡终日烦恼的人,实际并不是遭遇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对生活存在着片面性,心无力而已。真正聪明的人即使处在烦恼的环境中,也能够自己寻找快乐。

跟王阳明学心学智慧

在忙碌、纷扰的生活外保持一颗清静的心,这是每一个人必须谨记在心的真理。心中有青山,就算是忙,也永远是“气定神闲的忙”。

同类推荐
  • 东方三大圣人思想录

    东方三大圣人思想录

    我们如何思考、我们如何行动,甚至我们是怎样安身立命的,都跟儒释道三家文化脱离不了干系。鉴于此,本书精选约400个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的经典故事,在解析诸家思想内涵的同时,结合现实人生的种种境遇,使得高深莫测、晦涩难憧的传统思想如同娓娓道来的家常话语,让人有所思、有所悟,找到解决生活难题的办法。儒释道三家智慧都试图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当世界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先改变自己。
  • 大学(国学大书院)

    大学(国学大书院)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便成了“四书”之一,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让百姓仁爱敦睦、明理向善。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培根论理想人生

    世界大师思想盛宴:培根论理想人生

    本书介绍了培根“关于真理”、“面对死亡”、“宗教信仰”、“论复仇”、“父母与子女”、“婚姻与独身”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反经(国学大书院)

    反经(国学大书院)

    《反经》是一本实用性韬略奇书,由唐代赵蕤所著。它以唐以前的汉族历史为论证素材,集诸子百家学说于一体,融合儒、道、兵、法、阴阳、农等诸家思想,所讲内容涉及政治、外交、军事等各种领域,并且还能自成一家,形成一部逻辑体系严密、涵盖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是丰富、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热门推荐
  • 做你的挚爱

    做你的挚爱

    葛淮南终于找到一份工作了!在带恩人大家族的小少爷叶淮北的“帮助”下,她成功成为了他的贴身保镖。问题是……虽说她是黑道二段,但特么的面对各类的杀手,她一个弱不禁风的弱女子,怎能敌过粗糙的汉子……此时的她该喜极而泣还是内牛满面?最最最最主要的是,这淮北小少爷就是个战五渣啊(°?°?╬)妥妥的拉着自己去死吗???某少爷:怎么啦?飞机场还挺自豪?!【您的好友叶淮北已下线】性格相对的两人,却又是命中注定的狗血,或许,又是他人在背后安排,牵引两人的命运线……敬请期待这篇(应该不好看的)吐槽文!【ps:⒈只是作者写着玩玩的,毕竟学习重要,我爱学习(不)⒉不定更新,有时候来不及可能会停笔⒊随时可能会弃坑】
  • 何处春风不思归

    何处春风不思归

    一睁眼,元意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她居然坐在花轿里!什么情况?怎的一睁眼就到了这地界?!还有——这个穿着大红喜服黑着脸一脚踢开轿门的男子……难道是……一切都无可逆转。一朝穿越,且看她以元书意之名如何在本家夫家立稳脚跟!
  • 女神的导师

    女神的导师

    坐在这里,看不同的世界,花落花开;而不同的分身,穿梭行走于不同的世界和位面。所谓的A级意识,莫过如是。
  • 绝色生香

    绝色生香

    “下流?你错了,我的透视眼看得穿你的衣物,却看不穿你的心,为了懂你才想靠近你!”赵子强满脸唏嘘的摇摇头,转身跳下了女澡堂的墙头……
  • 雨檐

    雨檐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而是下雨时与你躲雨的屋檐。听雨打屋檐,邂逅一段情缘。
  • 天谴

    天谴

    1933年,在尼加拉瓜的小城莱昂,连续发生了三人暴卒事件,当局为此展开一系列法庭调查、取证、审讯和辩护工作。英俊潇洒的进步律师卡斯塔涅达被无端指控为杀人凶手,身陷囹圄,备受折磨,最终死于当局预设下的圈套之中。本书结束时,案件仍一塌糊涂,但其影响从三十年代延续到八十年代。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自始至终没有定论。《天谴》是塞尔希奥·拉米雷斯刻意创新的一部“反独裁小说”:它集侦探小说、政治小说、实证小说、爱情小说、风俗小说的诸多特点于一身,兼有众家之长而又自成特色。本书被誉为20世纪“中美洲最佳小说之一”,1989年荣获“哈梅特奖”——世界侦探文学最高奖。墨西哥著名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称赞这部小说继承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罪与罚》的写作手法;拉美文坛称本书为“真正的中美洲的微型万花筒”,称拉米雷斯是一位可与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科塔萨尔、富恩特斯并肩而立的大手笔。作者塞尔希奥·拉米雷斯曾任尼加拉瓜副总统,是拉美爆炸后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
  • 这个穿越者过分谨慎

    这个穿越者过分谨慎

    沈易变成了一个系统,他的任务是辅助一个穿越者成长,战胜这个世界的“种子”。但是,沈易为了受到惩罚,失去系统资格,回到地球,却想方设法要让这个穿越者死在这个世界(穿越者死后也会回到地球)。然而,这个穿越者却相当谨慎,在这个世界的危机与沈易的恶意中一步步成长……
  • 武者妖尊

    武者妖尊

    “牛逼哄哄,人生巅峰。杀人无形,万魁先锋。麒麟血统,无所不有。”此话说的正是林萧。天生天才,神魂无敌,魁术第一,万千剑意,无所不悟。
  • 洪荒之六道真人

    洪荒之六道真人

    浦林深一缕·意识不灭,修得六耳猕猴身,化名六道,行走洪荒,见证着前世神话的同时,也在不停地创造着属于他自己的神话。“我曾是凡间一病人,也曾是洪荒一点灵,亦曽是无极一微尘。而以前的以前,以后的以后,我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这就是我所知道的真实。”——六道认真地说道。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