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58400000028

第28章 灵魂的对话与小说的深度 (1)

智力在现代小说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说中的智力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故事讲法的智力,另一个是对人生发现的智力。其实这两种智力在出色的小说家那里是连在一起的,我们为了分析的明晰才作如此的区别。前者是“技术的智力”,后者是“发现的智力”。一篇小说写得有没有深度,耐不耐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的这两种智力。在现实的世界里,许多先入为主的识见都可以成为作家洞察人生的障碍。这倒不是说一切世俗的识见都没有意义,而是说作家对人生的发现必定由自己毕生辛勤的追问与慧悟中得来。政治经济社会里的意识形态,习焉不察的世俗偏见,追逐市场的流行观念,都可能成为小说家人生发现的遮蔽。因为小说家在故事里传递给读者的不应该是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东西,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就是小说家的失败。小说家要做的不是要为耳熟能详的东西加上一个故事而推波助澜,广为传播,而是要拂去那些遮蔽人心的俗见的尘埃,显露出良知的本相。

人人都耳熟能详的俗见恰恰是小说家的大敌,小说最可贵的质量是对人生的发现,这是在小说家与世俗识见作漫长的抗争中显现出来的。因为小说中人生发现的精义正是要揭破人们沉醉于世俗的迷梦,再思考现实生活的价值。因此,小说就其本性来说就不是以世俗识见言世俗识见的,而是以作家独到的发现和穿透世俗的识见到达一个人性与良知的澄明境地。笔者在下文分析三个小说文本,夏目漱石的《心》、伯尔的《列车正点到达》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说明笔者对小说的观念。一部有深度的小说必定有作家对人生的独到发现,而这种发现又离不开对人的心灵的洞察。《心》所表达的是道德心与自利心的永恒冲突,《列车正点到达》反思的是战争与人性的关系,《罪与罚》说的是有罪与无罪的无穷究问。三个文本的题材与背景都不一样,有很大的差别,但作者都把对话安放在灵魂的深层,小说叙述的不是社会势力的冲突,不是阶级的斗争,而是人的内心宇宙的冲突。对人的内心宇宙的冲突的发现造就了小说的不朽价值,作者通过揭示灵魂的对话与冲突带给读者的不是对现实生活的认同,而是对现实生活的追问和反思。

1道德心与自利心的对话

1914年,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在东京《朝日新闻》上连载他的小说《心》。这是他最重要也是写得最好的小说。两年之后,他选择了死亡,笔下的主角即小说中那位“先生”的归宿成了作家自身归宿的预兆。当时的日本正值明治维新之后大正时期资本主义急速发展的阶段,传统社会的伦理日渐失去往昔的吸引力,工商社会新价值观的风气在社会弥漫。社会转型与中产阶级的成长带来了个人权利的观念与个人主义思想同传统的伦理道德的矛盾。个人主义思想把个人选择和个人权利放在第一位,而传统的伦理道德则把自我牺牲的善放在第一位。夏目漱石自己也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他晚年的文学创作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就是认同“则天去私”的思想。高田瑞穗:《〈夏日漱石集〉IV解说》。日本近代文学大系第二十七卷,角川书店版。《心》就是一本渗透“则天去私”思想的小说。

夏目漱石要追问新旧之交的社会变化带给人们心灵以怎样的震荡,是道德心高于自利心还是自利心高于道德心?在遇到一个利己而同时伤害了别人——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进退两难的困境,应该如何选择?从前也许不用经历如此天人交战的情形,因为答案很清楚。在传统的社会里,个人没有那么大的选择自由,许多事情是别人替自己安排的,婚姻有父母,营生有世代相传的农耕或家庭手艺,申冤有父母官。个人不必也不可能替自己的生活负那么大的责任。可是社会逐渐改变,时代不同了,个人在社会生活里扮演的角色也在改变,个人必须更大程度上替自己负责。就是说,社会给了个人更大的自由,同时也给了个人更大的责任:个人要独自面对那种进退两难的困境。夏目漱石敏锐地发现人生的难题,当然他没有把这种难题简单看成对错是非的问题,他虽然主观认同“则天去私”的思想,但也不认为有一个确凿无疑的答案。同时,他有意回避社会背景的因素,有意把这类冲突处理成人类心灵永恒的冲突,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道德心与自利心的对话将永远存在。

小说以第一人称口吻写,不过前后两个第一人称并不是同一个人。在“先生和我”及“父母和我”这两部分里,我是一个涉世未深、质朴纯洁的年轻人;而第三部分“先生和遗书”里,第一人称的我是全书真正的主角。如果说“先生和遗书”是通过主角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作自我忏悔而“解谜”的话,那么,第一和第二部分则是全书结构上的“设谜”。那位年轻学生的观察可以证实,他的老师完全是一位现世意义上的善良的人,无罪的人。“无罪”和“有罪”在小说不同的部分构成了对话。当然,小说里“无罪”和“有罪”的对话关系,不是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那样明显出现在人物语言和思想里,而是隐藏在人物无声的行动之中。学生在海边沙滩游泳场上认识了这位老师,发现这位老师是心地纯善的人,他对新认识的年轻朋友很好,只是眼睛里有一种异样的光,令年轻的学生觉得好奇。他想知道眼光里藏着什么故事。

于是慢慢和老师接近,学生了解到老师每个月都去同一个地方给他一位已死的朋友扫墓。开始还不让学生陪着去,说一些让学生听不明白的话。比如,“爱情是罪恶”,“世上的女人,我只认识我的妻。其他任何女人都不会使我动心的。妻也觉得我是天下唯一的男人。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是生来最幸福的一对”。学生心里事实与逻辑不吻合的疑团,天长日久,一一都解开了。原来老师年轻的时候,与他的一位好友同时爱上了房东小姐,房东小姐更倾心于他的朋友而不是他。但在恋爱尚不自由的年代,他却悄悄抢先一步向房东太太表白,要娶小姐为妻,房东太太同意了,遂成定局。他的朋友因此自杀身亡。他虽然如愿以偿,与小姐结婚,但此后良心的拷问一直使他的灵魂不得安宁。爱情是罪恶的,他应该幸福而没有得到幸福,多少年来,他就这样被罪恶感所缠绕,不能摆脱。在别人的眼里,他是幸福的,圆满无缺;在他的心灵里,他是不幸的,是罪孽深重的。终于有一天,他领悟到灵魂的自由是生命的第一要义,为了取得这种自由,他决定放弃现世的所有自由。

夏目漱石这部小说的深刻之处是不容易被意识到的。他所描写的冲突并不深奥难懂,相反却是太普通、太日常,以致人们承受不起这种普通性和日常性,需要借助忘却从普通和日常的世界中逃避出来。因为良知往往具有严酷的拷问的性质,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逃避,我们将在多大程度上经受得起良知的拷问?《心》叙述的就是一个不逃避的故事,那个不逃避的人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说里的那位先生,是不逃避的人。他的恋爱和婚姻都在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在舆论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是,自由意志之间常常是相互冲突的,尤其是感情领域内。他的朋友终于出人意料地自杀了。

这个无法料想的意外事件使他觉得自己是罪人——道德意义的罪人。他得到他梦中向往的女人,房东的小姐,可是他们日后的生活却笼罩上了无法抹去的阴影。朋友的自杀,虽然在他主观意志的控制范围之外,他不用承担任何法律的责任,但这件事确实和他的主观意志有关,他的行为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是一个悲惨事件的肇因。虽然在法律面前毫无问题,可是在良知面前问题永远存在:他的意志是不是善良的?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问号由小变大,横在生命的面前。夏目漱石过人的地方是他发现了日常世界的非日常性,这种非日常性一样具有灵魂拷问的性质。日常世界之所以普通和日常,是因为我们沉迷其间,回避良知的拷问而显出它的日常面貌。一旦我们不回避,这个日常世界就有它惊心动魄的地方。

《心》在三角爱情的关系中展开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永恒冲突:个人主观欲望与普遍的良知责任的冲突。整部小说可以看成是欲望与良知的对话。当那位先生还在恋爱的时候,他对良知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他最重要的愿望是娶到意中人,也许他不知道良知的拷问会对他日后的生活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当朋友自杀身亡之后,两者的冲突就带有悲剧的性质。它们之间是不能兼容的,欲望说服不了良知,良知也说服不了欲望。因为异性之间的真实相爱是排他的,排他性正是个人追求幸福的基础。可是,人们又不幸地生活在一个相互关联的世界,排他常常导致对周围的人的感情甚至生命的伤害,种下悲剧的因。

就像《心》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那样,在个人欲望引导下的对幸福的追求,本身就破坏了道德秩序的完整性,引起了良知的不安;良知出于对责任的承担,却又否定了欲望追求的幸福。先生在写给学生的遗书里说:“我也觉得自己很幸福。但是,我的幸福却拖着一条黑影。”人的精神世界的复杂性在于他们的灵魂先天被分裂成两半,这两半同时站在生命最坚实的基础上各不相让。伴随生命的过程不断地对话,它们永远说服不了对方放弃立场,但还是要对话,还是要冲突,直到生命的终结。人既不愿意放弃他们在良知感召下对责任的承担,但同时又无力承担这副沉重的担子。因为他们不可能将相互不兼容的东西黏合在同一个选择里面,经验世界的具体性不可能配合人既不放弃良知又不放弃欲望的超越具体时空的幻想。当人们试图承担责任并同时真正追求个人幸福的时候,追逐幸福反过来变成对道德秩序的挑战;而承担责任同时又意味着放弃个人幸福。在进退两难的困境里是没有可能根本逃脱的,因为它正是人生存的真实困境。

夏目漱石的故事通过一个忏悔者的形象展示这种冲突。那位先生年轻时坚持个人欲望的原则,他希望得到幸福:他确实爱房东小姐。可是一场意想不到的悲剧过后,他陷入了苦恼,他怀疑他过去坚持的原则,他在反省,他站在普遍的良知责任的立场审视自己的过去。欲望与良知在对话,他年轻时的选择表示他较多地顺从了欲望,在他进入成熟的中年以后,悲剧早已成了不可更改的过去,时间不会倒转,朋友不会复活。但他每日都受到良知的拷问。小说所展示的灵魂的对话,实际上是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的。它表现为忏悔,对过往行动深深自责。小说在忏悔和自责中展示人的心灵的复杂性。对话达到最紧张激烈的时候,主角选择了终

同类推荐
  • 用文字摆平好汉

    用文字摆平好汉

    耿立的文字质感多层面,可以慷慨悲歌,可以诗意旖旎,可以故事曲折回环,可以幽默解颐。《用文字摆平好汉》使我们感到的是:梁山不远,水浒很近。那些人物是宋朝的,也是当代的,水浒气,如阴魂恶鬼缠绕着这个民族。那些戾气可以借尸还魂,人们啊,要警惕。
  • 胡竹峰作品:民国的腔调

    胡竹峰作品:民国的腔调

    本书笔涉鲁迅、胡适、郁达夫、张恨水、陈独秀、叶灵凤、周作人、张爱玲、齐白石、胡兰成、沈从文、台静农、废名、梁实秋、郭沫若、老舍、茅盾、巴金、林语堂、木心等多位民国文人,论行迹,谈文化,述掌故,兼作小考证,说的是文章姿容,更意在追述一种逝去的文化风度。作者文字平和冲淡,情感饱满,细节充沛,从不同侧面,展示众多民国人物各具风采的品性与精神特质,颇得文化散文之趣。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倾城张爱玲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倾城张爱玲

    浪漫古典行素心系列,选取了民国风华绝代的人物为主要对象。此为张爱玲卷,张爱玲的一生始终贯穿着孤寂和低郁,但在浮华和孤寂的背后,她只是一个追寻岁月静好现实安穏的烟火女人。作者用小说的笔法与场景,再现了她极富传奇的一生中,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有痴心不悔的爱情经历,有十里洋场的上海故事,有华美悲凉的香港情缘,还有离群索居的人生迟暮。
  •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

    中国新诗的现代性与民间性

    本书探讨了中国新诗在语言、结构方式等方面所形成的审美特征,探讨了民间性在中国新诗发展中持续存在的基本规律,为人们在现代化进程中重新思考中国新文学的特质提供了新的视角。
  •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成长是一种群居的孤独

    本书为作者一路开花的文集,选取一路开花历年在国内知名刊物发表过的成长励志类文章汇编而成。每年均有作品被用做中高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试题。
热门推荐
  • 牛顿笔下的苹果

    牛顿笔下的苹果

    都市生活的幽默趣事,暖人心脾。故事简洁,生动,人物个性鲜明。
  • 宿世洄殇

    宿世洄殇

    一场雨夜,乐游掌门夫人诞下一女后难产而死。此后,彻底引爆了埋藏于玄门各派和乐游门之间多年的矛盾。时年天生异象,久旱不雨,民不聊生。皇帝要玄门众派找到天不降雨的原因,并将其解决,否则就将各派毁门灭派。众派为了自保,以莫须有的罪名领兵前往乐游,指穆卿离为祸根,逼穆商云将其交出,穆商云誓死不从。眼看一场门派大战就要爆发,仙界之尊却突临乐游,保下了穆卿离。众人皆觉得此女福大命大,往后定有好命数。岂料待此女长大后,不仅没有好命数,反而以差到无可救药的资质名扬天下。然而,此女极其没有自知之明,不自量力的跑去天黎拜师,成为了众人口中彻头彻尾的笑料……
  • 无上归道尊

    无上归道尊

    远古的声音自界外而来,万界迎来了大破灭,有无上大能以笔绘诸天万界,大能陨落,而笔不知所踪。一位少年自地星而来,用系统谱写他的传说。
  • 死亡循环游戏

    死亡循环游戏

    被拜金女友蹬了之后,我的手机多了一个诡异小程序……有了它,我开始如愿以偿!还没来得及窃喜,我身边玩这种小程序的人纷纷丧命!为了活命,我不得不靠玩转小程序来续命,却卷入了一个又一个黑幕中,再也无法走脱……我渐渐才知道,惊悚的不是“微信小程序”,而是人心。
  • 手机使

    手机使

    古人说:幸福是无法用钱买来的!但是事实:钱买不来幸福,却能买来魔法!当科学将幻想中的魔法变成了现实,魔法却又成了摆在手机货架上的虚拟商品,只要你轻轻点动手机上的几个键,安全便捷的“魔法”就瞬间送货到机!赶快拿起你的手机订购吧!这是魔法的时代!这也是手机使的时代!·喜欢本作的读者可加群:528171639
  • 晴空万里如梦

    晴空万里如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看着新闻联播航展里霸气出场,直入云霄的歼20威龙威风凛凛的身姿,郭洛凡开启了一罐啤酒沉默着对着电视屏幕驾机翱翔的战友遥遥举杯,随后一饮而尽。可能是呛到了,郭洛凡大声的咳嗽了起来,眼眶也红了,泪一滴一滴的滴在面前的茶几上。‘离开部队已经三年了呀!’----中国空军保密单位某新型战斗机试飞基地。
  • 棋逢对手的你

    棋逢对手的你

    穆迪怎么也没想到回国后迎接她的第一件事就是车祸,当车子尾翼随着撞击漂移出老远,看着不远处从车上下来的男人,迪总不禁咒骂一声,却未曾想到会和这个冤家在不久后再次见面,并开启一段棋逢对手的爱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欲成仙魔

    欲成仙魔

    仙屠魔戮!仙途还是魔路?魔仙一念!修炼!到底是修仙还是修魔?少年吴坚踏入修真世界,体会人情冷暖,经历尔虐我诈……成不了仙,入不了魔,那我索性从此,屠仙!戮魔!这是一个大千世界叱咤风云的故事!这是一段波澜壮阔永传不朽的传说!敬请关注《仙屠魔戮》!
  • 儒师与魔生

    儒师与魔生

    相差近10岁的儿时玩伴,分开10年后在纯洁、青春的象牙塔相遇,她已不是那个邻家妹妹,他也不是那个意气少年。一场跨越年龄、身份的爱恋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