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606700000027

第27章 医疗保健(1)

你对古代的“悬壶济世”了解多少?

“悬壶济世”中的“济世”是拯救世界、拯救世人、拯救世道的意思,其中的“悬壶”则是以悬挂葫芦这一形象来代指行医这一行业。“悬壶济世”就是说通过医学技术来把世人从疾病痛苦之中拯救出来。

这个词有两层意思需要理解清楚。

第一层是对“济世”的理解,这折射出中国的传统医学不仅仅属于技术范畴,还饱含深厚的人文关怀。在“济世”的表述中,我们会感受到中医学行业的入世理想和救赎情怀,古人有“不为良相,当为良医”、“大医治国”等说法,中国历史上的很多名医也是除了精通医术外,还对儒、道、释的思想有很深的理解和认同。时至今日,大凡学习中医的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秉承这种“济世”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中医学文化必然传承的内涵。

第二层是需要弄明白为什么用“悬壶”来代指医疗行业?关于这一点,通常溯源到《后汉书》中记载的一个故事:在汝南某地有一个管理市场的小官叫费长房,他观察到集市上有一个卖药的老翁在店铺外面挂着一个葫芦,等收市后老翁就跳进葫芦里去。这件事其他人都没看到,就费长房一个人看到了,费长房觉得非常神异,就很恭敬地去拜访这个老翁,老翁知道自己的秘密已经被他发现了,于是邀请他一起进到葫芦里去。葫芦里非常豪华,老翁拿出好酒好菜招待费长房,并且嘱咐他不要告诉别人。后来老翁告诉费长房:“我本来是神仙,因为犯了过失受到责罚,才来到这里的,现在我的事情办完了,要回去了,来与你告别,你愿意跟我一起走吗?”费长房说:“我愿意。我愿意追随您学习。”于是费长房就跟着老翁进入深山学习,学会了医疗技术,可以济世救人了。

虽然这个故事有神话传奇色彩,但因为这个故事的流传,后人将行医称为悬壶,而悬挂的那个葫芦更成了中医的标志。

现代的医生要做到哪些才算是“华佗再世”?

我们今天喜欢用“华佗再世”来形容医术高明的医生,是说他好像是华佗重生,神医转世。

华佗是汉末医术非常高明的名医,根据《后汉书·华佗传》的记载,他的医术神乎其神,“兼通数经”,对很多学术门类都造诣很高,但是他几次拒绝出任官府职务。

《华佗传》里记载了他神奇的医疗技术:

第一是精通方药,他用药很精当,药味很少,每味药物的分量都在心里掌握,不用称量也很准确;第二是用灸法治病非常灵验,只灸一两处穴位,每处灸七八次,病就全好了;第三是针刺技术很高明,扎针的时候先告诉病人会有什么样的气感,病人说气感到了,他就取出针来,病就好了;第四是娴熟地应用了心理治疗方法——中医学称为“情志疗法”,据说他曾经给一个郡守治病,判断出郡守只需大怒一场病就会好,于是就收了郡守很多的钱财而不给他治疗,还留下一封骂郡守的书信后扬长而去,把郡守气得吐“黑血数升”,随即病就好了;第五是开创了外科手术,他采用“麻沸散”作为全身麻醉药,曾经做过“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剖开腹部,切断肠管来清洗,然后缝合肠管和腹腔,辅以按摩;第六是有高明的导引养生术,相传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动作创制了“五禽戏”,他的一个叫吴普的徒弟坚持练“五禽戏”,到九十多岁还牙齿完好,耳聪目明。

所以说一个医生“华佗再世”,确实是很高的评价了。这里需要注意两点,首先“华佗再世”传递了对高明医术的一种期望,那就是像华佗那样医德高尚,技术全面且精湛。

其次,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中医学作为一个传统的学术门类,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托古”习惯,这种习惯认为今不如古,祖师爷总是比徒子徒孙强很多,这也是需要审慎对待的问题。

中医靠“一个枕头,三根指头”诊病可信吗?

“一个枕头”指的是脉枕,就是中医切脉时垫在病人手腕下面的小枕头;“三根指头”是指切脉时医生按在病人手腕处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指头。中医能不能靠“三根指头”切脉诊病呢?

这确实是可以的,脉诊是中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诊病手段,有些时候脉诊得来的信息至关重要,中医诊病有时候会“舍症从脉”,就是依从脉诊得来的信息,而放弃观察到的和患者报告的症状信息。

但是,如果单纯依靠切脉来诊病也不是中医所提倡的,中医诊断理念中有一句话叫“四诊合参”,意思是说要综合应用诊察手段,把四诊收集的资料加以综合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四诊就是指望、闻、问、切,望诊就是用眼睛观察;闻诊是用耳朵听声音,用鼻子嗅气味;问诊是指围绕疾病的各种问询;切诊是用手在病人身上或切或按,或触或叩。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只靠把脉就能诊断疾病的医生才算得上是称职的、高明的医生,于是去看医生时一句话也不说,把手一伸,让医生给诊脉,考一考医生能不能诊断出自己患的是什么病。

其实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训练有素的医生从你踏进诊室时就已经开始搜集诊断资料了,气色、体态、姿势、精神状态、气息、声音等都被医生所注意,切脉时从脉象上也会诊察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综合这些资料,医生往往已经能够部分地认识疾病了。

但是,医疗行为实质上是医生和病人精诚合作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这个过程中需要医患双方的努力。只有所收集到的资料越细致、越全面,医生做出的判断才能越正确,所以病人应该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关于疾病的问询和诊察。

“悬丝诊脉”真的能察知病情吗?

悬丝诊脉是指病人和医生不见面,把一根丝线系在病人的寸口脉部位,然后通过按诊这根丝线来诊脉,传说这种方法也可以诊病。

历史上有孙思邈为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孙皇后悬丝诊脉的传说,据说开始的时候,宫廷御医把丝线拴在冬青根、铜鼎的脚、鹦鹉脚上,让孙思邈来诊脉,结果孙思邈还真识别出丝线没有拴在皇后的手腕上,后来孙思邈通过悬丝诊脉判断长孙皇后是滞产,开了一剂催生的方子,使得皇后顺利分娩。于是,悬丝诊脉成为中医诊病的神奇技术。

真的能够悬丝诊脉吗?

京城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老先生的说法应该比较中肯客观,施老认为悬丝诊脉这种形式在宫廷医疗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不过医生对病情的判断显然不是靠悬丝诊脉所得的资料,因为医生悬丝诊脉的前后或同时,都能通过后妃们的贴身太监打听清楚病情,病情清楚后,医生已经是成竹在胸,悬丝诊脉纯粹变成了一种形式。

中医从五官中是如何看病的?

所谓的“五官”,指的就是面部的“耳、眉、眼、鼻、口”。

中国古代的面相学还给它们都封上一个“官衔”,耳为“采听官”;眉为“保寿官”;眼为“监察官”;鼻为“审辨官”;口为“出纳官”。中医学讲究人体有五窍,分别是目、舌、口、鼻、耳,分别对应着五脏:肝、心、脾、肺、肾。

分别来看,肝开窍于目,肝在液为泪,因此眼睛、眼泪的变化往往联系着肝的功能失调。

不过,眼睛不仅仅只反映肝的变化,还反映着五脏的变化,中医学有一“五轮学说”,说的是以瞳孔为圆心,眼睛是一轮一轮的,每一轮对应一脏。中央的瞳孔,中医学叫瞳仁,对应的是肾,叫水轮;往外一点的虹膜,中医学叫黑睛或者黄仁,对应肝胆,叫风轮;再往外的巩膜,中医学叫白睛,对应肺,叫气轮;再往外的内眦、外眦,中医认为对应心,叫血轮;再往外就是上眼睑、下眼睑,中医称之为胞睑,对应脾,叫肉轮。

这“五轮学说”主要在眼科应用,不过对其他疾病的判断也有参考价值。

接下来是心开窍于舌,舌头的灵活与否、枯荣润泽都反映出心气、心阴的变化。

舌头上也对应有五脏,舌面中央是脾胃,两侧是肝胆,前面舌尖是心,后面舌根是肾。中医就是如此,处处反映出整体的思想,全息的思想。

脾开窍于口,中医还认为嘴唇是“脾之华”,“华”的原意就是“花”,嘴唇是脾的花朵,证明嘴唇是脾的外在表现、形象代言人。又认为脾在体液,对应的是涎,即口水、哈喇子对应着脾。所以脾胃功能的变化,往往可以从嘴唇和涎上观察到,比如说睡觉张着嘴,流哈喇子,往往提示脾气虚,涎很黏腻、很咸、臭甚至苦,往往提示脾湿夹热。

再下来是肺开窍于鼻,《黄帝内经》说“心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鼻是天地清气进入人体的通道,而清气进入人体后是“藏于心肺”的,所以心、肺的功能失调会在鼻子这个官窍反映出来,主要表现是“不利”,即呼吸不畅,通道不畅利,或嗅觉失灵,这是肺功能不畅利,这个时候要从心、肺着手调理。

最后一个是肾开窍于耳,中医学认为肾的窍有三个:前后二阴及耳。而耳和两个脏关系密切,中医学还说心“寄窍于耳”。所以按照中医学的观点,耳朵变得不饱满,失去光泽,缩小,像树木枯萎的样子,反映出肾精的亏耗;耳鸣耳聋、听力减退等耳朵功能状态的失调也反映了肾中气血的变化。

同时,耳部也是人体上一个很重要的全息反射部位,通过对耳部的探触可以诊断也可以治疗保健,简单来说耳朵上对应着一个倒躺着的人体。

中医能从舌头上看出什么来呢?

看医生的时候,有时候医生会要求病人张开嘴,把舌头伸出来看一看,还会让病人说“啊”。医生看舌头能看出什么端倪呢?按照中医的观点,舌头也是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舌尖反映心,舌的两边反映脾胃肝胆,舌的后部反映肾,所以舌尖如果很红,往往提示心火旺。中医的舌诊主要观察舌质、舌苔,有时候兼顾舌头的活动状态和舌下络脉。

舌质正常是淡红色的,太红了提示体内有热,太白了提示气血虚弱。如果刚刚吃过东西,舌质往往偏红,所以刚吃过东西就去找医生看舌,往往不很准确。

正常的舌头动态应该是柔软而且活动自如,舌头偏向一侧或者活动不灵活了,都提示疾病的可能。正常舌体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果舌头胖大而且舌边上有齿痕,往往提示脾虚或肾虚,导致水湿弥漫,如果同时发现舌苔也很润滑,则更说明是水湿盛;如果舌体缩小,萎缩干燥,也需要警惕疾病的发生。舌下络脉是指舌头卷向上时,舌体下面的两根静脉,如果舌下络脉粗大,颜色发暗,往往提示血瘀。

正常的舌苔是薄薄的一层白苔,润泽适中,比较均匀地分布在舌头上。舌苔的变化主要反映脾胃的状况。如果舌苔很厚,一般都提示脾胃功能有失调,正常情况下胃气是往下走,如果胃气往下走得不是很顺畅,往上熏蒸,就会导致舌苔变厚。

如果舌苔上出现裂纹,叫“裂纹舌”,或者干脆有一块或几块地方没有舌苔,像地图一样斑斑驳驳,叫“地图舌”,出现这两种舌象,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有可能是生理性的,不用管它,如果是伴随其他症状而出现的,则提示阴虚。如果整个舌面没有舌苔,光滑的跟镜子一样,叫“镜面舌”,那是阴虚得很厉害的表现。关于舌苔的颜色,最常见的异常状况是舌苔黄或者黑,两者都提示火热,如果舌质是嫩红的,则是虚火,舌质红还有点暗黑,则提示是实火。

中医舌诊时,通常会选择在自然光下观察,往往还会问病人吃过什么东西没有,那是因为有的东西会把舌苔染上颜色,某些灯光也会影响观察舌苔颜色。中医看舌的时候,会要求病人自然放松地把舌头伸出来,然后很快地观察舌质、舌体动态、舌苔,不会让病人使劲伸很长,或者伸出很长时间,这样都会对诊断有影响。

有时候,医生还会拿一个压舌板轻轻刮一下舌苔,看看舌苔的润泽程度,观察下舌苔是不是有根,如果一刮就掉,即使是厚苔也需要考虑气血虚弱的可能性,如果刮一下感觉像要滴水似的,说明水湿盛。

医生为什么被称为“大夫”、“郎中”?

我们通常称呼医生为“大夫”,那“大夫”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呢?

远在宋朝,医事制度和医学教育都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22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保安郎、翰林医正、翰林医痊、翰林医令、翰林医诊、翰林医学……所以,“大夫”就是当时医官的头衔。从那时起,人们也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

宋以前,对医生的称呼较为复杂,一般根据其专科进行称呼,如食医、疾医、金疮医等。宋代始,南方习惯称医生为郎中,北方则称医生为大夫。相沿至今。

医生最早是对学习医学的人的称呼。“医生”一词,始见于《唐六典》:“医生四十人”,即指学习医学的人。唐代置学习医,故有了“医生”之称。医生还有大夫、郎中、杏林等别称。直至近代,医生才成为专业医务者之通称。

大夫是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时,天子及诸侯皆设之。分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3级。秦汉以来,有御史大夫、谏大夫、太中大夫、光禄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阶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称大夫。旧时,太医院专称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后官衔泛滥,以官名称呼逐渐形成社会风气,所以,北方人尊称医生为“大夫”。为了区别于官名,将称医生为“大夫”的“大”读成dài,而不读dà。

郎中是南方人对医生的尊称。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尊称医生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后官衔泛滥所致。

在我国古人的习惯上,不论笔记或小说里,大夫和郎中也略有区别。一般设馆治病的医生,都称为大夫;至于草药店或上街高喊包医奇难杂症的医生,却称为郎中。

所以后来人们称呼医院的医生,多数叫大夫,而不叫郎中,就是这个缘故。

医生为什么要穿白大褂?

一百多年来,白大褂一直是医务人员的职业性装束,医学生在进行希波柯拉底宣誓的时候会得到自己的第一件白大褂,穿着白大褂行医看病被认为是一种职业素养,而且很多病人只要看到白大褂就会产生莫大的心理安慰,所以医务人员也被称为“白衣天使”。

19世纪中叶以前,欧洲的医院仍然沿袭着中世纪的陋习,不讲卫生,不采取消毒措施。因此,医院内每年都有大量的病人因此而感染,甚至丧生。公元1868年,英国着名外科医生列斯特把“巴斯特消毒法”应用于医学,在他主持下的格拉斯哥医院进行了改革,医生、护士由原来的戴灰礼帽穿大礼服,改为戴白布瓜皮帽穿白大褂。由于此项改革的施行,医院的死亡率大为降低。

白大褂是医务行业必不可少的职业装,也叫工作服。白大褂的主要作用是隔离,由于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会接触到很多污染源,比如常见的细菌、真菌甚至是有毒的农药、剧毒物等等,在人与污染源之间,它起到了一定的屏障作用。所以白大褂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服。

手术服为什么是绿色的?

人们都知道白大褂是医生、护士的工作服,可是你注意过吗?在手术室里,医生、护士却身着浅绿色的工作服。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为消除人眼的视觉互补造成的效应而采取的措施。

同类推荐
  • 泰国人

    泰国人

    本书从多个层面描述了泰国人的性格,探讨其国民性和民族性,书中还选择了一些能反映泰国人民生活和自然风貌的图片。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民居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民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世代相习的思想和行为的传承性事像。它以有规律的活动约束人们的行为和意识,这种约束力来自习惯势力、传袭力量和心理信仰。这是一个神秘的、个别的、直接的、功利的、保守的、多样的、复合的、尤权威的、无系统的、迷乱的世界:治学者从中窥见智慧的闪光;执政者从中总结驭政的权谋;生意人从中获取滚滚财源;迷信者从中祈求缚身的绳索。遗憾而可恨的是,喧闹声中混进了一些市井无赖之徒,他们不学无术,宣传迷信,混淆视听,毒害民众,中饱私囊。于是乎,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扭曲,显得更神秘、更玄乎、更灰暗、更不可理喻了,甚至日益堕入泥潭。有鉴于此,这套以“倡导科学,破除迷信”为目的的中华民俗文化丛书应势而生。
  •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解读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书展现了著者多年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全书内容丰富、文体多样,广泛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原则、国家政策、抢救理念、保护实践、学术追问、类型研究、历史分析、现象批评、鉴赏品析等,熔知识性、学术性、思想性、丰富性于一炉,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过程和行动历程。
  •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

    《好梦驻君留:奢华酒店》介绍了世界各地的10家豪华酒店,从酒店的区域、历史、风格、服务等方面出发,提示酒店背后所隐藏着的文化和生活内涵。酒店各有不同,有的是设计酒店、度假酒店,有的是历史悠久的豪华酒店,虽然坐落在不同城市,但均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延伸,并且为旅客展示了多种多样的异国文化。书中附有酒店名称原文、地址、预定电话、网址等实用资讯。
  •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革命星火

    兰州历史文化丛书·革命星火

    《兰州历史文化》的编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实事求是、全面系统地记述兰州历史文化各时期、各层面的发展成就和地域特色,注意反映文化生态的变化和文化发展的规律,为建设先进文化、推进“文化兰州”建设服务。
热门推荐
  • 相濡之镜

    相濡之镜

    有没有想过,其实镜子里也是一个世界?那么镜子里的世界和我们到底有什么一样的或者不一样的呢?
  • 我家老板有点儿戌

    我家老板有点儿戌

    曾经,有无数次离职的机会摆在我面前,而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错过了才后悔莫及,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会对那时的自己说,赶紧离,如果要在离职时间上加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秒辞。那些年,我们总会遇到奇葩的老板,但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关于戌老板的故事开始了·····
  • 本欲为魔

    本欲为魔

    一个本在山中修行的无知少年,在一次出山历练中。经历了一场另类的恩怨纠葛。从此踏上了一个被正道所诛,被人类所唾的道路,何为正?何为魔?
  • 戏内人

    戏内人

    岁月悠长,我亦不惧,只愿追随你的脚步。逐云流霞,红妆皎月,流年浅遇,陌路相识。谁在月夜许一生一世;谁在雨中洗尽傲骨铅华;又是谁,为一人隐去音容,遮风挡雨?“我如果不喜欢你,为何身为墨家公子却披上白衣?为何要把秘辛说与你听?为何在你面前坦诚不欺?为何甚至不惜与族中长老作对也要保你周全?都只不过因为,我喜欢你。”“千儿,跟我走可好?”花雨飘散,他遗世独立,只待她轻握这一世繁华。
  • 霸道总裁,小瞧我

    霸道总裁,小瞧我

    她,18岁学生;他,霸道腹黑,一场意外她和他发生了关系,她都不介意,可他却死缠烂打要她负责“老婆你不能不要我”,说好的霸道呢,怎么只有萌了!
  • 寻找邓巴

    寻找邓巴

    邓巴是谁?一个传媒帝国的缔造者,权利和财富登峰造极。不过那都是过去时了,现在,他就是个昏聩、脆弱的老人。两个女儿完美继承了他的贪婪和残忍,将父亲囚禁在英格兰湖区一家昂贵的疗养院里。飞跃疗养院,邓巴成功了。在坎布里亚的荒野中,他想到“荒芜的正中心”这个词,回归起点,重新思考“我是谁”“我该去哪儿?”“我该如何生活?”。舆论、人力的搜索中,没人知道邓巴的下落……
  • 幸福的日子重又来临

    幸福的日子重又来临

    本书包括六章:捕捉幸福、在逆境中成长、不幸的幸福法则、抵达幸福的彼岸、福至心灵——写给你的福音书、幸福的生活法则。
  • 甜心别跑,你是我的

    甜心别跑,你是我的

    一次偶然相遇,让他动了心,使他在以后的日子里变成了妻奴,无时无刻把她身边的烂桃花摧残,结果催着催着就上瘾了,肿么办?韩昕玖表示好心累。本以为这只是富家子弟之间的玩笑,结果一不小心踏入了他精心布置的情网..........
  • 无限之道途

    无限之道途

    神明创造空间,神明留下传承。我只是一个在空间之中行走之人,我的目的只有一个——成为这个空间中真正的掌控者!(主角:这样子妹子就.......)—————————————PS:1本人高二党一个,更新不快请多多见谅2本人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好不要喷3我是直男
  • 神所遗之孤

    神所遗之孤

    “呜~这、这是哪儿~”“艾艾,醒了呀。”“我……”少女刚发出声,就意识到自己不对劲,急忙用小手捂着自己樱红的小嘴。为何自己的声音变得那么的柔,还很尖锐……这不就和女生的声音一样吗?小手的触感也是出奇的柔软,明显和之前自己那男性的手掌无一相似……一位少女抵上来,“哦,艾艾似乎还对自己的身体不是很熟悉呢,就让姐姐来帮你熟悉熟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