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伟大的意大利艺术家大都具有温和而有节制的品格,并且也懂得用之有度从而有着幸福的生活。海登在其《自传》中就对此做过评述:“拉法叶、迈克尔·安杰洛、宙克西斯、阿佩莱斯、鲁宾斯、雷诺兹、泰坦,他们都过着富有而幸福的生活。这是因为他们把生活的俭朴和事业上的天才结合了起来的缘故”。但海登本人却是一个反例,他不仅不幸福而且还与经济困难和债务作了漫长的斗争。因为他刚从一笔债务中脱身出来马上就会卷入另一笔债务。就连他的杰作《虚伪的选举》,都是他因债务问题遭监禁后在最高法院的监狱创作的。他日记以不可思议的借钱开头:“我从油商韦伯那里借了10英镑,他是24年前乔治·博蒙特推荐给我的的学生。不过他很聪明,学画之后竟开了一家黄油商店,还能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以前的老师送来10英镑”。在债务问题上,债权人对他穷追不舍以及他与律师、治安官员之间的争吵也都反映在他的《自传》中。在《自传》中,他也写道:“《拉撒路的头像》就是在一次逮捕之后创作的;而创作《埃克尔斯》时也是刚从一个人的手中逃脱出来;《色诺芬美丽的面容》是下午创作的,而就在那天早晨还在乞求律师的怜悯;《卡桑德拉》的头是在难以言表的痛苦中完成的,而在画完手之前有个经纪人又来纠缠不休地要我交税”。这就是这位可怜的艺术家的生活。
柯珀也经常说,他还没有见过一个节俭的诗人,这当然也包括他自己。虽然他曾写道:“借助于良好的管理和对经济事务的明确认识,我努力做到了在3个月里只花掉12个月的收人”。但他的生活绝不平静,因为即使在他退休后仍然要躲避警察的追究。尽管有很多诗人都非常奢侈,但作为最杰出的作家,莎士比亚却过着节俭而舒适的家庭生活。然而与他同时代的很多人却都难逃债务缠身。而不良的生活方式也让他们处境艰难。例如本·约翰逊经常因酗酒纵欲而搞的一贫如洗,以致他的生活总是很难堪;而马辛杰则是经常沦落到连酒店的账单都付不起的地步;格林、皮尔与马洛更是生活荒淫并最终死于贫困;还有马洛的朋友皮尔也是在困境与债务中死去。他在最后的一封写给伯利哀求救济的信中这样写道:“长期患病不仅使我身体虚弱,而且让我失去了羞耻感而变得厚颜”。斯宾塞也是在财物匮乏中孤独的死去,本·约翰逊这样描述:“他住在国王大街,死于面包缺乏,他还拒绝了埃塞斯的庄园主送来的20个面包,因为他已经没有时间来消费这些面包了”。
此后的诗人与文学家中虽然也有不负债的,例如弥尔顿去世就没有负债,但也并不光彩。比如洛夫莱斯死在地下室里,《休迪布拉斯》的作者马特勒在玫瑰胡同因饥饿而死,而在同一个地方德莱顿曾遭到雇佣恶汉的毒打,而奥特曾被负责债务的官员追到塔山的最后一处藏匿之地;威彻利也因负债而坐牢7年,早年生活的奢侈与荒淫的菲尔丁把妻子儿女遗弃国外,最后也陷入困境并死于贫困,。
萨维奇是又一个例子。他的生活也极尽奢华,每年50英镑的津贴只够他花几天时间。有钱的时候就极为时髦,而当没钱的时候就陷入了困境。有一天约翰逊碰到刚领完津贴他,当时他穿着那种最时髦最流行的带金色饰带的红色大衣,而他那赤裸的脚趾竟然还露在鞋子外面。后来他又因负债而被判监禁6个月,而且他那荒淫而不负责的一生也经常入狱,并且他最终也死在监狱里。约翰逊在总结“萨维奇的一生”时说:“本不应该是这样。现在应当提醒那些自认为才智过人、鄙视一般生活准则的人,没有什么能与节俭相提并论;长期的生活不检点与胡作非为只能使知识变得一文不值,再高贵的智慧也会受人嘲讽,即使天才也会遭到鄙视”。还有斯特恩先生,虽然他去世时一贫如洗但他毕竟没有欠债,而且在他去世时他的妻子女儿得到了捐助。丘吉尔也曾经由于放纵与挥霍而负债并遭到了监禁,柯珀对他的概括是“既浪费了金钱又浪费了才智”。这样的实例还很多,比如沦落到食不裹腹衣不遮体的查特顿先生最终落得在80岁时因绝望而服毒自杀,而在性情与品格的很多方面都像谢里丹的理查德·斯梯尔爵士则是经常负债。虽然他总能把握良好的机遇为自己创造财富,但他也从来没有摆脱过要债人与治安官的纠缠。因为他只要能弄到钱就会将其花在奢侈活动,而不会有所节制。例如当他被任命为邮票委员会官员从而有了相当于中等阶级的收入时,他就立刻添置了豪华马车,并在伦敦和汉普顿分别购置了两处住宅。于是很快他就又陷入了比以前更严重的债务危机。不仅他自己再次被律师扣留并被锁在寄食者处,他的家俱和房屋也被变卖或者是置于法律监管之下。生性平静而乐天的斯梯尔甚至都不顾他的妻子以后的生活。他似乎总活在想象中,而他对妻子说的“你就会比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女人都生活得要好”许诺至今也没有出现,而且他最后还死于妻子在威尔士拥有的小房子的扶手上。
4.欠债累累把人逼入绝境
今天,过度消费已经成为很多公众人物的生活方式。虽然他们并不富裕或者仅属中等富裕阶层,但他们在公开场合却没有道德勇气让人看出这一点。甚至为了维持社会地位,他们不惜举债而且还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于是他们就被卷入了债务的旋涡,而由此带来的一切烦恼、痛苦也会让他们变幻无常甚至道德败坏。
在那些看似逍遥自在的欠债者中,哥尔德·斯密斯是又一位典型。他的负债就像在汪洋大海漂浮,一笔一笔的债务几乎没有尽头,他在债务的泥坑里越陷越深。为了奢华他不惜重金且不计后果,例如他将全部的钱用于买一匹马,甚至将亲人为他提供的去内殿法学院学法律的50英镑赌光。以至于他的欧洲之行没有一分钱,而不得不靠他的笛子沿路乞讨。最后只能一贫如洗的回到英国时,而且几乎在欧洲的每一个国家都欠了债务。他一手进一手,出各种债务就没有间断的时候。尽管他被三番五次催讨牛奶费或因交不起房租而被捕等等,但他从未领悟节俭的智慧。
随着经济的繁荣,人们的经济困难本应得到减轻,但是他的经济困难却加重了。因为钱得到的越多越容易,他花销起来反而就越欠考虑,或者说就越是助长了他的挥霍无度。对自己或对别人的任何享受他都不会拒绝,他甚至会借1个畿尼来施舍给乞丐。他曾许诺通过写书来弥补他的过度开支,但许诺落空了。他的生活一贫如洗、窘迫难堪、负债累累,因为他从不考虑明天,就连他容身的房产也一再被抵押。这样到他死的时候,竟负200多英镑的债。
约翰曾反问说:“以前,一个这样的诗人会被相信吗?”实际上,以上这些例子不过是这些天才人物被世界粗暴地鄙弃的证明,当然也更是这些文学家与艺术家无能应付社会生活的证明。虽然有人坚持认为他们的天才应当被社会宽容,或者政府应该为他们做一些事情。但是如果他们自己都做不到自尊以及一般的节俭,那么社会或政府也无法拯救这种无可救药的人。或许哥尔德斯密斯会受到同情,但前提是他必须能够真正的战胜自身。他的收入十分丰厚,他写书也赚了不少钱。或许他本来可以像约翰逊一样成功,但他却缺乏约翰逊的简朴、自我克制与自尊。
不可否认,哥尔德斯密斯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而在其思想深处他也懂得正确的生活道路,但他缺乏实践的勇气。例如,他曾给他的兄弟亨利写信这样谈他侄儿的前:“要教育你的孩子,我亲爱的兄弟,要让他做到节俭与朴素。要让他看到他那可怜的叔叔堕落的例子。在我从经验中获得节俭的教义之前,很多大谈慷慨无私的书籍影响了我。我形成了哲人的习惯与思维,但却走上了一条有害的道路。经济拮据又过份慷慨使得我忘掉了公正的法则,甚至沦落到了要对施舍感恩戴德的人的悲惨境地。”如果他也能像他写的这样去做,也许事情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糟糕。
此外,拜伦被债务缠身的糟糕境况也应该引起人们,因为那时他还没有成年。20多岁时,他自己在写给贝克尔先生的信中就说:“哎,我这该死的糟糕境况每况俱下;在我 21岁之前,我的所有债务就达到9000或10000英镑。”尽管如此,后来他还仍然从高利贷商人那里借钱在纽斯蒂德举行了盛大宴会。因此,他的经济困境不仅一刻也没减轻,反而在与日俱增。据说,他的母亲去世的时候还因为看到了装璜商人的账单而愤怒不已。他曾打算把《恰尔德·哈罗尔德》的第一篇出版权赠送送给达拉斯先生,并宣布他决不想从写作中赚到一分钱。但后来他还是明智地改变了这一决定。这一时期他在文学创作上也取得了一些收入,但这并没有减轻他那沉重的债务负担。他依旧步履维艰,债务依然不断增加。大概是希望以妻子带来的财产来缓解他的压力,于是他决定结婚,但他妻子的钱一点都没有被他所动。这样,结婚不仅没有减轻他的负担,反而使他的生活更加贫困。债主与治安官的追究也使得他的境况发生了进一步恶化。
之后,在生活和债务的逼迫下拜伦几乎卖掉他全部的著作版权,但在他的出版商的阻止下,有一部分被保留下来,因为出版商还给了一笔钱以帮助他应付目前的危机。虽然他没有从他的第一首诗中要一分钱,但后来拜伦改变了看法,甚至学会了与出版商进行精彩而艰难的谈判。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就在他结婚的第一年,他家几乎每天都要被讨债人挤破门槛,他的房子也多次因为欠债而被负责债务的官员占有。如果不是由于他的地位所享有的特权,他早就被投进监狱了。这一切都让多愁善感的拜伦承受着巨大痛苦与不安,妻子离他而去更是让事情雪上加霜,这也几乎把他推到了疯狂与绝望的边缘。在穆尔写的关于拜伦的传记中,最终我们也并没有看到拜伦在去世之前从难以忍受的债务旋涡中摆脱出来。
5.别让债务毁了人的良知
在承受债务时,人们的态度会截然有别。有人会不当回事过的轻松自在,有人则倍感压力有些担心,还有的人则会觉得债务就意味着深重的负担和苦难。不管怎样,债台高筑者总是会受到债权人的压迫者,并受到内心道德感的谴责。因为他的所吃所穿所用并没有支付相应的钱,就连他们招待客人都是在用别人的东西。这种寒酸而且不道德不体面的的行为会带给人们非常沉重的心理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