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68800000004

第4章 厌烦和兴奋

厌烦所起的作用,远远没有受到应有的足够重视。我相信,它是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推进作用的一个巨大动力,今天更是如此。

厌烦似乎是惟有人类才具有的一种情绪。被捕获的动物确实也会变得烦躁不安,上下踱步,张口打呵欠,但从性质上来说,我认为它们的体验是不可能同人类的厌烦类比的。大部分时间里它们是在警惕敌方、寻找食物,或是两者兼有,有时它们在求偶,有时在设法保持温暖。但是即使在它们不快活的时候,我想它们并没有觉得厌烦。可能类人猿在这方面以及其他不少方面同我们相似,但是我从来没和它们一起生活过,因此没有机会做这一实验。

厌烦的基本要点之一是:把目前的状况同别的状况进行对比。厌烦的另一要点是:人的官能不能处于繁忙紧张状态。从企图危害你性命的敌人身边逃跑,我想这是使人难堪的,但这决不是厌烦的。一个人在被处死时是不会感到厌烦的,除非他有那种近乎超人的勇气。同样,没有人在做首次演说时会打呵欠,惟一的例外是已故的德文郡公爵,他却因此而受到贵族的尊敬。

从根本上说来,厌烦是一种受到挫折的欲望,那些期望发生的事件本身并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它们只要使厌倦无聊的牺牲者知道这一天和别一天有所不同就行。厌烦的反面,一言蔽之,不是愉快,而是兴奋。

追求兴奋的欲望深深扎根于人类的心灵之中,尤其是男性。我想,比起以后的各个时代来,这种欲望在狩猎时代更容易得到满足。追猎是令人兴奋的,战争是令人兴奋的,求爱是令人兴奋的。一个野蛮人会在一个女人身边睡着她的丈夫时设法和她通奸,尽管他知道,只要这个丈夫醒来自己只有死路一条。这种情境,我想是不会令人厌烦的。但是随着农业时代的来临,生活开始变得单调枯燥了,当然贵族例外,他们仍然处在而且一直停留在狩猎时代。

我们听到过很多对机械生产劳动沉闷单调的抱怨,不过我想用旧的耕作方法从事农业劳动是最枯燥乏味的。真的,同大多数慈善家的观点相反,机器时代大大减少了整个世界的人们所感受到的厌烦的总量。在雇用劳动者方面,工作时间里并不孤独,而夜晚的时光可以在各种娱乐活动中消磨度过,而这在旧式的乡村里是根本不可能的。

再看看中下等阶级生活的变化吧。从前,晚饭过后,当妻子和女儿拾掇妥当,于是一家人团团围坐,开始“大团圆”的欢乐时光。这就是说,一家之长去睡觉了,妻子忙着编织,女儿们宁愿自己要么死去,要么神游趸巴克图。她们不许看书,不许离开屋子,因为当时流行的做法是,这个时候应该由父亲与她们说话,而这对一家人来说都应是一种快乐。要是运气好,她们最终也结了婚,于是便折磨自己的孩子,让她们的青年时代同自己所经历的一样沉闷无趣。要是运气不好,她们便做处女,或最后当个老奶奶的侍女、仆佣——这种命运正像野蛮人施加于其牺牲者身上的命运一样可怕。

在我们评判100年前的世界时,应该记住这一厌烦的重负,历史时代越往前移,厌烦的压力也就越重。

试想一下中世纪农村冬天的单调生活吧。人们不会读书写字,天黑以后只有蜡烛给了他们些许光明,那堆柴火的烟雾散满了惟一的单间屋子,室内依然寒冷透骨。外面的道路实际上根本不能通行,因此他们几乎见不到来自邻村的人。一定是这类厌烦产生了搜捕行巫者这种习俗。这后来成了冬天晚上惟一有点生气的活动。

比起我们的祖先来,我们经历的厌烦要少得多了,但是我们更害怕厌烦。我们开始知道了,或者说是开始相信,厌烦不是人的自然命运的一部分,它可以通过对兴奋的积极强烈的追求而予以避免。

姑娘们现在大多自己谋生,多半缘于此,她们能够在晚上去寻找兴奋刺激,去躲避她们的祖母一辈当年不得不忍受的“大团圆”时光。现在人人都可住到城里去。在美国,那些买不起汽车的人,至少有了一辆摩托车,可以骑着去看电影。而且他们家里都有了收音机。年轻的男女们相见约会比起以前来方便多了,每一个家庭女佣可以期望一星期至少有一次兴奋的社交聚会,而这足以使18世纪英国小说家珍·奥斯汀的《家玛》小说中的主人公期待不已了。

随着社会地位的提高,对兴奋的追求也越来越强烈。那些有条件的人不停地从一处转向另一处,走到哪里,便把欢乐带到哪里,狂舞乱跳,饮酒作乐,但是出于某种原因,他们总希望到了新的地方会有更多的乐趣。

那些不得不靠挣钱谋生的人,在劳动时间里只好忍受厌烦的折磨,而那些有足够的钱财以免却劳动之苦的人,便把完全摆脱厌烦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崇高的理想,像其他理想一样,比起那些理想主义者的假设来,那是更难获得的。与欢乐的前一天晚上比较起来,早晨总是令人厌烦的。人会有中年,甚至晚年。人至20岁时想到,到了30岁生命即将完结。我已经58了,不可能再持这种观点。

或许把人的生命资本当做货币资本来花是不明智的。或许一定量的厌烦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希望摆脱厌烦的愿望是很自然的。的确,各个民族只要有机会,都会显示这一愿望。当野蛮人第一次从白人手里尝到酒的滋味时,他们至少找到了一种摆脱单调枯燥生活的方法,因此,除非政府加以干预,他们便会喝得烂醉如泥,一醉方休。

战争、屠杀,以及迫害等,都是企图摆脱厌烦的一些方式,甚至与邻居吵一架也要比无所事事好一些。因此,厌烦对道德家来说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因为在人类所犯的罪恶中,至少有一半是出于对厌烦的恐惧引起的。

不过,我们不应该把厌烦看做完全是邪恶的。

厌烦有两种,一种是产出型的,另一种是愚滞型的。产出型是由于缺乏毒品引起的,愚滞型则是由于缺少活动所引起的。

我并不是说毒品对人的生活一点用处也没有。例如,有时候,一个明智的医生开的药方里就有鸦片,而且我想这种情况比禁烟主义者假设的要多得多。但是对毒品的迷醉狂热,甚至让不加约束的本能冲动所控制,这是决不应该的。而适用于解决吸毒问题的,在一定限度内,也适用于对付各种兴奋。一种过于充满兴奋的生活会使人精疲力竭,在这种生活里,人需要得到连续不断的强烈刺激,才能产生那种快乐的颤栗狂喜。一个习惯于过度兴奋的人,就像一个对胡椒有着过分嗜好的人一样,到头来,对足以使任何人窒息的一定数量的胡椒,他甚至不能品尝出一丝味道来。要避免过度的兴奋,一定限度的厌烦是不可缺少的,过度的兴奋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会削弱对各种快乐的欣赏能力,用兴奋代替广泛的机体满足,机灵代替智慧,惊诧代替美感。

我并不完全反对兴奋。一定量的兴奋是有益身心的,但是,同一切事物一样,问题就在数量上。数量太少会引起人强烈的渴望,数量太多则会使人疲惫不堪。因此,要使生活幸福,一定程度的厌烦忍受力是必要的,这一点从小就应传授给年轻人。

一切伟大的著作都有令人厌烦的章节,一切伟人的生活都有无聊乏趣的时候。试想一下,一个现代的美国出版商,面对着刚刚摆到他面前的《旧约全书》手稿,不难想像他会发表出什么评论来,比方说《创世纪》吧——“我的天,先生,”他会这么说,“这一章太不够味儿了,面对那么一长串人名,而且你几乎没作什么介绍,可别指望我们的读者会产生什么兴趣。你的故事嘛,我承认,开头还不错,所以起先我的印象还相当好,不过你真是想把一切统统倒给读者。把要点留下来,水分给我挤掉,篇幅好好削一削,再把手稿带来给我看看”。

现代的出版商是会这么说的,因为他知道当代的读者对厌烦的恐惧。还有孔夫子的《论语》、伊斯兰教的《古兰经》、马克思的《资本论》,以及所有那些被证明是畅销书的圣贤之书,他都会持这么一种看法。不独圣贤之书是这样,所有那些精彩的小说也都有令人乏味的章节。要是一本小说从头至尾每一页都是扣人心弦的话,那它肯定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那些伟人们的生平,除了某些辉煌的时刻以外,也并不总是那么绚丽夺目的。

苏格拉底可以时而去出席一场宴会,在喝下去的毒芹酒开始发作时,他也一定会从自己的高谈阔论中得到相当的满足,但是他一生中,大半时间还是静悄悄地和凶悍泼辣的妻子黏西比一起生活,下午出去散散步,或许在路上遇见几个朋友。据说康德在其一生中,从未离开柯尼斯堡10英里远以外。达尔文呢,在周游世界以后,余生就是在他自己家里度过的。马克思则掀动了几次革命,尔后在不列颠博物馆度过了他的一生。

总之,可以发现,伟人们的特征之一就是平静安逸的生活,他们追求的快乐,并不是那种在外人看来兴奋激动的快乐。不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是不可能取得伟大成就的,这种劳动是如此艰苦,如此使人全神贯注,使人不再有精力去参加那些更劳人身心的娱乐活动,惟一的例外是加入假日里恢复体力消除疲劳的活动。

对或多或少有些单调的生活的忍受能力,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现代的父母在这方面是有相当责任的,他们给孩子提供了过多消极的娱乐活动,诸如电影、戏剧、味美的食物等,他们没有认识到,对孩子来说,除了某些很少的例外,过着日复一日相同生活的重要性。孩子们需要的快乐,主要应该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取得。

那种一方面令人兴奋,一方面又不需付出体力代价的快乐活动,诸如看戏等,应该尽量减少为好。这种兴奋究其本质而言犹如毒品,兴奋越多,追求兴奋的欲望也就越强烈,但在兴奋期间身体的消极被动状态则是违反人的本能的。

一个小孩就像一株植物一样,让他不受干扰、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时,才发育得最好。太多的旅行,太多的形形色色的感觉印象,对青少年并没有好处,会使得他们长大以后缺乏忍受寂寞生活的能力,而惟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创造。

我不是说寂寞生活本身有什么长处,我只是说,某些美好的事物只有在伴以一定程度的单调时才有可能获得。以19世纪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的诗《序曲》为例,对每一位读者来说,显然,对华兹华斯的思想和感情中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老于世故的城市青年是不可能有同样感受的。

一个孩子或青年,在他具有某一严肃的创造性目标时,他就会甘于忍受巨大的厌烦,他发现这是走向成功所必须的。但是如果一个孩子过的是放荡享乐的生活,那他的头脑就不会自然产生这类创造性目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头脑里想的,总是下一个快活享乐,而不是距离尚为遥远的成功。

基于以上理由,一代不能忍受厌烦的人就将是一代小人,这样的一代人适当地与缓慢的自然发展过程分离开来,在他们身上任何一种生命的冲动都渐渐消亡,犹如花瓶中被折断的花儿一样凋谢枯萎。

我并不喜欢用玄乎隐秘的语言,但是这里如果我不用听上去有些诗意的而不是科学的语言,我就不知道怎么来表达我要说的意思。不管我们怎么认为,我们总是大地的造物,我们的生命就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就像动植物一样,我们也从它身上汲取营养。大地生命的节奏是缓慢的,对它来说,秋天和冬天同春天和夏天一样重要,休憩和运动一样重要。对儿童来说,比成人更为重要的是,同地球生命的潮汐涨落保持某种联系。通过无数世代,人的躯体已经适应了这种节奏,基督教在复活节里也体现了这一点。

我见过一个两岁的孩子,他一直生活在伦敦,有一回他第一次被带到葱绿的乡间去散步,时间是冬天,一切都是湿漉漉,道路泥泞难行。在成人眼中,并没有什么可引人注目的,但是在孩童的眼里却闪现出奇异欣喜的光彩,他在潮湿的土地上跪了下去,把脸埋到青草里,嘴中发出快乐高兴的咿呀叫声。他所体验到的那种欢乐是原始的、质朴的、又是广泛的。那种得到满足的机体的需要是如此地强烈,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人很少是精神完全健全的。

有许多快乐,我们举赌博作为一个例子吧,它本身没有和大地的联系因素。这一类快乐一旦停止下来,就会使人感觉无聊不满,渴望着什么,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这种快乐带给我们的是不能称做幸福的。另一方面,那些把我们和大地的生命连接起来的快乐里,则有着使人得到极大满足的东西,在它们停止以后,它们带来的幸福依然存在,尽管其强烈程度比起那些更令人兴奋的放荡胡闹来要低些。这中间的区分差别,可以有从最简单的到最文明的长长一串行业。我刚才提到的两岁幼儿便显示了与大地的生命融为一体的最原始的可能形式。但是在高一级的形式上,同样的情况则可以见诸诗歌。

使得莎士比亚的抒情诗如此卓越感人的便是因为诗中充满了使两岁的幼儿拥抱草地的同样一种欢乐。请读一下英国诗人雪莱的诗《致云雀》中的第一句“听,听,云雀”或是“来到金黄的沙滩上”,你会发现,那两岁的孩子只能以口齿不清的叫喊显示出来的感情,在这些诗里以更为文明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或者,我们再来看看爱情和纯粹的性爱之间的差别。爱情是这样一种体验,它使我们整个身心得到复苏新生,恰像植物久旱之后受雨露滋润一样。但是没有爱情的性交全然不属这种情况。在瞬间的肉体快感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是疲惫,厌恶,以及生命是空虚的这类意识。爱情是大地生命的一部分,没有爱情的性爱却不属于此。

当代的城市人所遭受的那样一种厌烦,是与他们同大地生命的分离密切相关的。这种分离使得生活变得灼热、无聊而又干枯,犹如沙漠之中的朝圣远行。在那些富裕有钱、可以自己选择生活方式的人中,他们所遭受的那种特别难以忍受的厌烦,正像它看上去显得很荒谬一样,是由于他们对厌烦的恐惧而产生的。在逃避产出型的厌烦时,他们成了另一种更为严重的厌烦的牺牲品。

幸福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必定是一种宁静安逸的生活,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气氛中,真正的快乐幸福才能得以存在。

同类推荐
  • 理想之书

    理想之书

    本书是一本讲述日本文化源流和形成的书籍。从飞鸟时代开始,日本艺术经历了奈良时代、平安时代、藤原时代、镰仓时代、足利时代、丰臣时代、德川时代和明治时代。作者以每个时代为一个阶段,详细讲述了在中国和印度的影响下,日本的宗教、绘画、雕塑、诗歌以及各大思想流派是如何一步一步演化成如今的模样的。作者强调,亚洲各国并不是想象中的单纯地理片段,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应该尽量保存和复兴亚洲瑰丽艺术的本源。
  • 周易雅正

    周易雅正

    本书系作者经过二十年研究,彻悟易学原委后对《周易》做的白话注解。作者指出《周易》以奇卦为经、偶卦为纬,每两卦为一对,编织了一个立体章回式结构,是周公旦借卜辞形式记录文武二王开国事迹,用来教诲后世的著作。其中,上经是写周武王的业绩,下经是写周文王的故事,乾坤既济未济四卦分别为上下经的概论。全书抓住此线索,逐字逐句进行白话解读,条理清晰,了无阙疑,再现了这部传世奇书的本义。
  •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荀学探微(中国哲学新思丛书)

    本书的主要内容在于矫正后人对荀子天论和性论之误解。荀子言天道,分本体与现象两部分。本体不见其事而见其功,皆知其所以成而莫知其无形,这属于天职的部分。现象即能生之本体所产生的自然现象,有其运行的规律,所谓“天行有常”,故人若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属于人职的部分。荀子讲明于天人之分,其目的即强调人伪比天性更重要。荀子论性,认为人既有好利疾恶之性,亦有好义欲善之性。但好利疾恶不等于恶,人一味放纵好利疾恶之性,以至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才是恶。同理,好义欲善不等于善,只有学至全尽、知类明统、深思熟虑,实际上建构出礼仪法度来,才是善。荀子批评孟子的性善说是“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是因为孟子不重视后天人为之伪。因此荀子言性,只是本始材朴,无所谓善恶。故与其说荀子是性恶论者,不如说是善伪论者。
  • 观念(2)

    观念(2)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但归根到底是观念的竞争。观念的先进与落后,决定了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进程。精彩故事琳琅满目,深刻酷评振聋发聩。本书蕴涵丰富人生智慧、揭示种种人生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间里迅速更新观念,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孔夫子的麻辣学堂

    你必定也已经知道,孔丘老师早就不满足于旅游教学的形式,为了把自己的思想更加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们,他便决定不再到处闲晃,专门开办一所成功学校。这可是个干载难逢的机会,上了他老人家的课,成功还不是手到擒来之事!你若还是不信,不妨先去试听两节再下定论。瞧!学校已经打出广告:孔氏成功学校,历史悠久(两千余年),师资优良(圣人亲传),免试入学,欢迎试听!没见过孔子拿西瓜刀砍人?居然还鼓动学生去收保护费?放狗咬客人?率众扁人?有没有搞错,至圣孔子何时成了“极道鲜师?本书彻底颠覆你对孔子的刻板印象,在嬉笑怒骂之中,让你深刻领会孔子的微言大义。
热门推荐
  • 超级召唤之英雄联盟

    超级召唤之英雄联盟

    元素的咆哮,巨龙的展翅。恶魔在地底虎视眈眈,原初契约被撕毁。位面战争一触即发。且看萧灿如何带领英雄们席卷天下。剑术?我有疾风剑豪以及几大剑圣。魔法?我有铸星龙王以及无数法师。携百位英雄,造不朽功绩
  • 玉步:舞动长安

    玉步:舞动长安

    谁许我一世欢颜,谁赐我一缕青烟,谁借我一生笑靥,谁懂我一曦醉妍,谁携我一溪温婉,谁怜我一袭相思,谁拂我一抹情愁,水墨生烟,雨怡浅浅,迎风宿影,地老天荒的誓言,海枯石烂的承诺,地久天长的延缓,一眼万年的永恒,只不过过眼云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景,怎奈心如止水,谁又能力挽狂澜。
  • 天古决

    天古决

    悠扬的钟声在云间来回飘荡,作为世界的中心,九洲迎来了一年的清晨,太阳星自东天升起,众星隐退于天穹。东州西北,临近中神州的一处不起眼角落。
  • 历代权臣智谋故事(上)

    历代权臣智谋故事(上)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既是一部智谋故事的传奇史,又是一部智谋人物的活动史。
  • 天下英雄卷

    天下英雄卷

    人是天地间过客,在世界上留下痕迹,走向归宿。
  • 立地成佛(我是妖精我怕谁系列)

    立地成佛(我是妖精我怕谁系列)

    [花雨授权]无心无我,立地成佛。她为了神仙一般的男人做了灵上斋的圣女,却为了这个魔鬼一样的男子颠覆了成佛之路。无我无心,立地成魔。只要杀了最爱的人,便能练成至高剑法。先爱上她,再杀掉她。先让他爱上,再渡他成佛。
  • 聘礼天下:娶个皇妃很要命

    聘礼天下:娶个皇妃很要命

    她穿越而来,却成为了夜皇国‘大皇子’,女扮男装,向往自由,想要逃离可怕的皇宫,却阴错阳差成为太子有效争夺者。他是外姓王爷,不近女色,却被某人谣言为BL,为证明清白,只能求婚于她:“‘太子’请嫁给我吧!”
  • 末世:龙组

    末世:龙组

    公元2660年宇宙诞生151亿年以后宇宙开始收缩,人类岌岌可危内忧外患世界各国开始了合作以对抗人类危机,但……世界各国真能真心合作吗?还是在平静的外表下暗流涌动……
  • 文圣武神

    文圣武神

    中华书生,百无一用?华夏武者,花拳绣腿?在一个人人修行念力,修炼念术、念技的世界……汉家思想,点燃智慧之火,念生白芒、赤焰、金雷……文圣念生灵慧,三言教化万民,念生灵智,两语百兽开智,念生灵魂,一念顽石点头!唐人武术,拳意凝成实质,拳意护体、外放、化翼……武神拳意锁魂,奔袭百里击杀,拳意通灵,觉险千里而避,拳意渡劫,化为万里天意!此时,执念大陆,百家争鸣,千门林立,列国征战不休。蔡国恩科,文科举以‘诗、书’取士,武科举设‘射、御’选材,积累国运。此后,一个土著读书开窍,梦前世记忆,得中华百家经典,华夏千年技击,踏上文圣武神之路。“我要罢黜百家!废除千门!不尊术,只尊人,汉家唐门,独尊文圣武神!”——苏林。
  • 妖娆小姐很倾城

    妖娆小姐很倾城

    现代女杀手杨雨萱被委托去墓穴里找一朵花,然而刚进入墓穴,杨雨萱发现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耳边传来声音:“找不到,你就回不来了。”杨雨萱便开始了自己异世界的旅程:试问四大帝国头牌歌姬是谁?一舞倾城,绝美无双试问最大佣兵团团长是谁?冷酷无情,铁面无私试问暗夜阁阁主是谁?消息灵通,无所不知试问…然而樱花树下的那个男子为何如此的熟悉,好似相识很久,悲伤,凄凉,不舍的情绪为何纷纷涌了出来?好想,好想,看清你的容貌,不要闭眼,一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