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700000027

第27章 朋友使吾道不孤

孔子在此处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另一处还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都在讲快乐并不遥远,它会自动呈现,主动呈现。有的事情看起来好缥缈,其实只要诚心寻求,自然会实现。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孔子此话深得我心,像我长期埋首书斋,最值得高兴的事莫过于三:

一、与家人在一起。

二、出新书了。

三、出了新书可以走出书斋玩玩,看朋友去!

与其让朋友来看我,不如我主动去看朋友,这样就少了一分等待的痛苦,多了一分邂逅或重逢的惊喜。

孔子在此处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还在另一处说:“德不孤,必有邻。”都道出了人生一大境界,那就是与朋友在一起。朋友使吾道不孤,不孤则吾道成矣。

人生有千爽万爽,最爽的一件就是与朋友在一起。具体而言,其爽有三:

一是自家高兴。见了朋友与其说高兴他,不如说是高兴自己。借朋友而高兴,因朋友而更高兴。

二是高兴朋友。好朋友如春风,春风一吹,柳舞花也舞。作为柳的他,与作为花的我同沐春风,兼有摇摆之姿,滟滟之态。孟子所说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也就是这个意思。

三是高兴全世界。好友聚会之时,天地有情,人生有意,全世界都眉花眼笑,让可爱的人更可爱,让可恶的人也不再那么可恶。

与朋友在一起有如此三爽,孔夫子忍不住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哪是问句,分明是一句赞叹,一句由衷的肺腑之言。孤家寡人、众叛亲离的人为什么死得早,死得快?因为他们不爽呀。人一爽命就长,而一个人是不够爽的,为了避免孤独死,我们必须合群,与朋友在一起,选择一种富含亲和力的生活。

鲁迅当年失意,独居北京,孤独得要死,他住的地方是个小院,我去看过。小院外面长了两株枣树,鲁迅名著《野草》中的名篇《秋夜》就是写这两棵枣树的,鲁迅写道: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鲁迅说话与孔子一样,爱讲大白话。那么这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鲁迅从这两株枣树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鲁迅当时孤独得要死,天天看,天天看,有天忽然看见原来墙外的枣树是两株,而不是一株。

一株枣树构成生命,两株枣树相映成趣,构成希望。

鲁迅从这两株枣树身上看到了希望,不久就把老妻老母从老家接来了,又广交朋友,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就是“鲁迅的枣树”给我们的宝贵启迪,其核心要义为:

人不能自己找孤独,树都要与树在一起,人肯定要过群体生活才爽。

耶稣基督因为先知约翰的接引,在旷野大彻大悟,毅然抛弃了犹太教士苦修终生的做法,重新回到人群中,为人们宣讲上帝的爱心与旨意,很快赢得了一大片信徒。

也许有人要反驳我,佛陀当初在菩提树下那一悟,当时就他一个人,这又当作何解释?

这是因为:

一、佛陀当时已达到圆满境界,天地万物都是他的朋友。用中国道家的话说,佛陀当时“天人合一”,怎么能说是一个人呢?

二、佛陀当时就坐在菩提树下,佛陀的菩提树与鲁迅的枣树一样,都足以让有慧心慧眼的人唤醒慧力,当下就觉悟。

三、就算佛陀当时在一片没天、没地、没万物的空无之境中,他还有自己作朋友,他看自己就像看一道门、一扇窗户,里面外面都是世界,足以觉醒来者。

事实上佛陀觉悟后也像耶稣离开了旷野一样,他离开了菩提树,回到人群中传道。于是才有了今天我们有幸看到的诸多传世宝典。

孔子与佛陀、耶稣都是伟大人物,在孔子看来,生命太简单了,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觉悟寻找快乐。

觉悟从哪里来?觉悟从旷野来,从菩提树下来。人人都有自己的旷野,人人都有自己的菩提树。

快乐从哪里来?快乐从人群中来。

在此,快乐是一个成全觉悟、实现觉悟的过程,因此,没有快乐就没有真正的觉悟。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讲与朋友在一起可以互相印证、互相觉悟,从而大家都快乐。

孔子在此处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另一处还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都在讲快乐并不遥远,它会自动呈现,主动呈现。有的事情看起来好缥缈,其实只要诚心寻求,自然会实现。

从前有个人喜欢一个女孩子,把她当成古典诗赋中的女神来顶礼崇拜。他爱她而她不知,仿佛鸿雁飞过秋水而秋水不知,于是不能不感到苦闷与绝望。但他从不放弃,一直去讨好这个女孩子,终于有一天女神翩然来到了他的身边,鸿雁得以嬉戏秋水,两情相悦。

希腊七贤之一的阿那哈斯曾问过一位种葡萄的人,一棵树上有多少果实?那位种葡萄的人答不出来。

阿那哈斯告诉他说:至少有三种。一种是快乐,一种是痛苦,一种是糊涂。

要想种出快乐的葡萄,我们就要做快乐的园丁。那位种葡萄的人连自己种的是什么葡萄都不知道,肯定品尝不出葡萄真正的滋味。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有句传世名言: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钟”就是钟爱,“我辈”就是朋友。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我的情爱我所爱,这正是我们该做的事,正是我们的人生。

竹林七贤放浪形骸,孔子温柔敦厚,其人生主旨都一样,都是快乐主义者。

我有一联诗:

放浪形骸诗与酒

温柔敦厚花近人

此诗被很多朋友喜欢,我自己也觉得不错。并不是说写得好,而是说它道出了一种人生态度。

太简单了,太好了,太美了,原来人生就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寻找快乐。

寻找快乐就是寻找自我,就是寻找朋友。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同样地,到远方去看朋友,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生总是充满期待,期待落空就会失望,期待实现就会高兴。为了自己实现期待,就不要去等,而是主动去找朋友。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同时也在说:“到远方去看朋友,不亦乐乎。”

远方并不远,它就在眼前。人生有很多爽事,最爽的一件就是与朋友在一起,因为人天生厌恶孤独,喜欢过群居的生活。悠然自得的独处也是群居,因为这时我们心中有朋友,以天地万物为至友,以自己为老友,所以独处也不孤独,越是独处人生越丰富。

等待朋友

图中的美女在等待她的情人出现。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说的“朋”当然也包括男朋友与女朋友。等待使朋友成为朋友,等待而不出现使朋友成为回忆,有等待有出现使朋友不仅仅是朋友。

鲁迅的枣树

鲁迅在《秋夜》中写道:“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另一株也是枣树。”鲁迅从枣树悟出了连树都要和树在一起,何况人。于是改掉了自己孤僻的习惯,重新与家人朋友过正常的生活。

孔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时要人们也别忘了身边的朋友。好朋友不分彼此,不分远近。

佛陀仰望菩提叶

佛陀在菩提树下的那一悟,使他走出了菩提树。走时他仰望菩提叶,好像是告别了很多年的老朋友。

孔子说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也包含“目送朋友远去”的意思。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相忘于江湖”。只要有所得,可以得道而失人。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说:“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元好问则在其传世名词中写道:“问世间情是何物?让人生死相许。”二者都是讲“情”对于造就人有着巨大作用。

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充分表明孔子主张“有情人生”,是一个真正的快乐主义者。

同类推荐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

    本书先秦是中国思想史上群星灿烂的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和此后发展的基本格局,并因此成为世界性的永恒研究焦点。作者史华兹教授为欧美中国研究界的一代宗师。他既渊博、敏锐又灵动,从不随波追逐任何成见和时髦,被学界誉为柏林式的“反潮流”人物。《古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是他集晚年功力之大成的著作,作者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对先秦的思想世界进行了分析性重建。作者坚信人类思想可以通过文化符号系统进行交流和沟通,并以此项研究挑战了当代文化人类学的相对注意倾向及其相关预设。
  • 哲学盛宴

    哲学盛宴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德格尔说:“哲学不能引起现状的任何变化。不仅哲学不能,而且所有的一切只要是人的思索和图谋都不能做到。”哲学是一种超越了工具层面、实用层面、现实层面,甚至价值层面的“元思考”,它无力也无意回答许多现世和现实世界的责难,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如果哲学缺席,人类追求“意义”的冲动和企图都将乏力无着,实现无期。由此可见,哲学不仅有自己的问题和概念,而且它又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个可供理解的语言图式或叙述模型。
  • 菜根谭第四卷

    菜根谭第四卷

    本书是一本三百多年前的一位退职隐居官员的人生处世经验的总结。它采用语录体的形式,共360条,文字皆由排比对仗的短句组成。除作者自己的心得外,有些也从先哲格言、佛家禅语、古籍名句、民间谚语中演化而来。本书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可以说几乎涵盖了人生所能遇到的一切重大问题。
  •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左手李叔同右手南怀瑾

    佛家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儒家说:“人人可做尧舜。”道家说:“人人皆有仙缘。”这就是说,每个人天然是一座宝库,一旦发掘出来,价值何等惊人!然而,多数人身怀异宝,却庸庸碌碌了此一生,最后埋于荒丘之下,这又是何等浪费! 而李叔同、南怀瑾两位大师却凭着他们那一点点素心慧眼,做了一世高人。为什么多数人不能充分实现生命价值呢?本书将为你指点迷津!
热门推荐
  • 帝姬之再起风华

    帝姬之再起风华

    "灵儿,你终于回来了,这一世无论代价如何我定要护你一世平安,不会再让你离开我"我,慕千灵,身为创世神千灵帝姬,竟被世人背弃,只有一人珍惜我,可是我却为了我所创造的大陆不受伤害,而离开爱我,珍惜我的人"绝,等我,待我重回你身边,我定不会再负你"
  • 柔情总裁:总裁一夜两百块

    柔情总裁:总裁一夜两百块

    机场第一次相见,它毫不留情,给他一个下马威。生日会上,他英雄救美,他却毫不感激。轻易睡了他,却丢下两百块钱草草了事。她当他是什么?不是卖肉的,就算卖肉,他他堂堂一个皇甫家族继承人,区区两百块,也是不够的。、“女人,你睡了我。我要你以身相许”“我对你没兴趣”“那我以身相许好么?”
  • 元灵圣尊

    元灵圣尊

    幻灵大陆,天地间充斥着各种元素,同时也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命体系,凭借元素修炼之人,被称为唤灵师。从小便被抛弃的青月,继承上古圣尊的黑暗元素,从此掀开了一条强者之路.........
  • 冰心残蝶

    冰心残蝶

    她是冷血的杀手,绝美的容颜,百发百中的枪法,她可以随意操纵别人的生命,却难以把握自己的人生。他出自军阀之家,拥有无上的权利,睿智神勇无可匹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却抓不住她的心。
  • 爱在公元5000后

    爱在公元5000后

    他有着魅惑人心的紫眸,有着冰冷彻心的狠绝,有着锐慧洞察的狡黠。感受到些许的关切,怀莫儿就窃喜得如醉如邪。只是当真相揭开,面对碎骨的疼痛,面对温热的血液,她可否还能活着回到自己的星球?那双紫眸可有溢闪的微柔?他面无表情地抬起她的下巴,原本的柔光瞬时变得狠厉,“让我救你,你还没有这个资格。”她的锐眸渐失光泽,聚拢浑身的力气,字字如灼,“爱你只在曾经,苍宇阔阔,永世不见。”
  • 唐朝第一赘婿

    唐朝第一赘婿

    穿越至唐朝当赘婿,谁知自家和岳父家都将是安史之乱的叛贼一方,想想安史之乱的悲惨结局,李轩慌了。距离安史之乱发生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在这盛极反衰的时代,他该如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线等,急!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瓦罗兰的乱世恩仇

    瓦罗兰的乱世恩仇

    瓦罗兰经过上一次的战争因为滥用魔法能量,导致环境崩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忘记了战争的惨痛应为北方弗雷尔卓德帝国的分裂和南方恕瑞玛帝国的没落,逐渐北方行成了以正义自居的德玛西亚和铁血帝国洛克萨斯的对立阵营,故事就要从两个帝国的碰撞展开。。。。。
  • 此生不如相濡以沫

    此生不如相濡以沫

    放学的路上,她牵起他的手,说:“我们要这样永远牵着手走下去。”他宠溺的望着她,勾唇一笑:“好。”
  • 这个残忍的江湖

    这个残忍的江湖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恩怨情仇,展开的是一条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