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569700000075

第75章 张籍

诗人名片

张籍(约766—约830)

字号:字文昌

籍贯: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作品风格:深秀古质

个人简介:贞元十五年(799)举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秘书郎、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官终国子司业,后人又称其张水部、张司业。与韩愈、白居易、孟郊、王建交厚。最擅长写乐府诗。其诗多反映社会环境和人民的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有《张司业集》八卷,《全唐诗》编其诗五卷。

节妇吟①

张籍

君知妾有夫②,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③。

妾家高楼连苑起④,良人执戟明光里⑤。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⑥。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注】

①节妇:指有节操的女子,尤其是对丈夫忠贞的妻子。吟:一种诗体名。

②妾:古代妇女对自己谦称。

③罗:质软有稀孔的一类丝织品。襦:短衣、短袄。

④苑:帝王和贵族游玩、打猎的园林。

⑤良人:丈夫。戟(jǐ):一种古代的兵器,该兵器结合戈和矛的形状,具有勾和刺双重功能。明光:明光殿,这里指皇宫。

⑥事:服事、侍奉。拟:打算。

节妇吟

中唐时,藩镇割据,各藩镇之间用各种手段,勾结、拉拢官吏或文人,扩大自己的政治集团。李师道是当时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又身兼数职,其权势让人望而生畏。张籍是韩愈弟子,和韩愈一样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割据。这首诗便是为拒绝李师道的引诱而写作品。诗人表现上写男女情事,实际委婉地拒绝了李师道的请求。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开篇两句说,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要赠我明珠示情。这不是君子所为,语气含有婉辞和中带微辞,含有责备意味。这里的“君”,暗指李师道,“妾”是自比,直接指明李师道别有用心。

紧接着诗句一转,诗人说道“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意思是感谢你一片心意,虽然你的行为不合礼法,但还是把明珠记在了衣服上。诗人好像对李师道心怀感激之情。

然而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写到自己家里很是富裕。“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意思是我家里的高楼和皇帝林苑相连,我的丈夫是执戟守卫明光殿的武士。古代常常把君臣的关系写成夫妇关系。诗中暗喻自己是朝廷的大臣。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紧接两句表现矛盾心情。开始是安慰对方,感谢对方一片心意,后一句又强烈地表明自己心志,誓与丈夫同生共死。情感激烈。

最后两句表示婉拒,“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眼含热泪送还了明珠,后悔相逢太晚,情谊深沉,言词委婉,但表意坚决。

这首诗行文跌宕起伏,细腻生动地刻画了诗人矛盾的心理。言辞合乎情理,表达委婉含蓄。

后人点评

白居易赋诗颂张籍:“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诗》)

猛虎行①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②,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③,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

①《猛虎行》:乐府古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②窟:老虎洞穴。

③五陵年少:泛指豪侠少年。武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分别是长陵、阳陵、安陵、茂陵、平陵。当时富豪权贵都居住在五陵附近,后人在诗文中常用五陵代指富豪子弟居住的长安。

这是一首寓言诗,诗人借写猛虎祸害村民的情况,比喻社会中猖獗的恶势力,启发人们认识现实。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开篇点出猛虎居住的地方,表现猛虎猖獗的样子。猛虎本来出没于幽暗的深山密林之中,而这里的猛虎竟然在白日里绕村而行,比喻恶势力依仗权势,为所欲为。这两句统摄全文,下文具体描写猛虎的凶恶残暴、胆大妄为的行动。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天到傍晚,猛虎独自在大道上抓捕食物,山中的麋鹿动物都不敢发出半点声音。这不禁让人们想到一些恶势力包围城池大肆杀戮,城中百姓日日战战兢兢、忍气吞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这比喻了社会上恶势力相互勾结,官官相护,利用裙带关系,形成大集团,称霸一方的社会现象。

猛虎肆虐,危害百姓,受害最严重的当属最靠近虎穴的山村,“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黄牛本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猛虎经常吃掉小黄牛,这给百姓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使农人很难耕地,那么,收获之事就更不用提了。这比喻恶霸不禁劫夺财货,而且还要断绝百姓的生路,这是何等的残暴。

“猛虎”祸害如此之大,使百姓不得安宁,民不聊生。那么为什么不铲除猛虎呢?可惜“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写了猛虎作恶多端,就连善于骑射的武陵豪侠都不敢招惹老虎,只是来林下看看它们的行踪。这实际上是讽刺朝廷养虎遗患,故作姿态,掩人耳目,没有实质性的作用。“空来看行迹”,具有强烈的嘲讽意味。

这首七言古诗,刻画鲜明,真实生动,寓意深刻,发人深思。

没蕃故人①

张籍

前年戍月支②,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

①没:失踪。蕃(bō):指吐蕃,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

②戍:指出征。月(ròu)支:又称月氏,汉西域国名。这里借指吐蕃。

没蕃故人

这首五律诗是诗人为悼念一位在战场上生死不明的友人而作。诗人在诗中描绘了的悲惨环境,同时也表达诗人对阵亡将士的沉痛哀悼。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开篇两句开门见山,简洁地概括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最后的结果。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自从那场战争之后,吐蕃和大唐就断绝了往来,诗人的朋友也参加了那场战争,生死未卜。“断消息”,一语双关,既指两个政权之间断了往来,也指诗人和朋友之间失去了联系。“长别离”三字,表达了诗人对和朋友别离的无限痛苦心情。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描绘战争结束后,战场上悲惨的景象。残破的军帐和战旗任风撕扯着,虽然,诗人只是描写军残旗,但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刀枪血流成河,尸体横七竖八遍布战场,到处都是血迹。而在这样无人烟的地方,只有一匹马回来找寻它的主人。“一匹马”的到来衬托了这里死寂的凄惨场景。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此时,诗人又想起了他的朋友,想要祭奠,又心一丝希望,希望朋友还活着,无限的悲痛之情,在此时的希望中体现了出来。

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悲苦,同时诗人借此也表达了对战争的痛恨之情。

后人点评

唐人张为:清奇雅正主:李益。入室:张籍“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诗人主客图》)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①。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②。

【注】

①意万重:形容想要表达的意思很多。

②行人:捎信的人。开封:把封好的信又拆开。

这首诗通过写向家里寄书信这个片段,细腻真实地表达了在外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洛阳城里见秋风”,第一句点出了游子所在地点和当时的季节,游子作客洛阳,天气已经转凉,瑟瑟的秋风不时吹起。秋风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是,春风可以吹绿大地,那么,秋风也能吹落树叶,把世界染成秋天萧条的秋色。虽然风无形,但它的影响却处处可见。漂泊他乡的游子,见到这样凄凉萧瑟的秋景,不免产生孤寂的愁绪,进而勾起他对家乡和亲人的绵绵思念情怀。这平淡的“见”字,却蕴含深刻,使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勾起种种情感。起句平实,却含蕴深沉悠远。

“欲作家书意万重”,心中思念亲人,而又不能回家,就只好写家书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这就这就给本来已经很强烈的思乡情又笼上了一层失落的伤感,情绪也一时难以平静,思绪也变得复杂烦乱起来。“欲”字,用得非常妙,生动地展现了写家书时的情景:诗人提笔欲写,心中又是千头万绪,种种思念之情奔涌而来,有很多的话要说,有很多的思念要表达,但一时不知从何下笔,不知道怎样表达,愁思苦相,犹豫不决。“意万重”这三个抽象的字眼,也因“欲”字这一蓄笔,变得形象具体了。

诗人接下来没有说写书信的具体过程,直接跳到将要发送家书的场景。“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诗人因为“意万重”,所以,担心书信内容没有写全,又因为“行人”即将出发,所以,匆忙之间又无暇细想。这生动地刻画了游人的矛盾心情,这也自然流露出了游人深沉的思乡情,最后,书信已经封上了,似乎这个片段就到此结束,但当捎信人就要走的时候,游子却突然又匆匆拆开信封。“复恐”二字,真切地刻画了游子当时的心理。其实,诗人这个举动是自我安慰,但这表明了游子对这封信的重视程度,担心会落下内容,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也会使游子心情郁闷,从中可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是多么的深切。也许游子真的落下内容,也许是游子太重视而引起过度敏感,书信已经检查好多遍了,根本没有落下的东西。这给我们留下了广阔的遐想空间,韵味悠远深沉。

这首去七绝诗截取生活中寻常的画面,写出了广大游子的真实感受,非常具有典型性。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朴实、深沉厚重,结尾耐人咀嚼。

同类推荐
  •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

    《有些小草比花更重要》是2011年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些小草比花还重要》是六角丛书之一,主要内容为那是儿子的工作,找看到了天使的样子,向一棵树道歉,每一天都要幸福地舞蹈,美善的花静静地开,同样幸福,老师,我相信石头会开花……
  • 古文鉴赏辞典

    古文鉴赏辞典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阅读、理解古文,内容力求简明,疏通文义;译文以准确生动的语言翻译古文,用白话文向读者展示古文风貌;鉴赏则包含写作背景、内容、主要艺术手法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力求以简练、精要的艺术分析,解释文章内容、情蕴等。通过对古文的全方位解读,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新版家庭藏书-名家选集卷-李贽集

    李贽(1527—1602),中国明代后期思想家。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原姓林,名载贽,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中举后,改姓李,嘉靖三十五年为避穆宗载垕(同“厚”)讳,取名贽。其家是世代巨商,至祖父辈家境渐衰。嘉靖三十五年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三十九年任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三年复任北京国子监博士,四十五年任礼部司务,隆庆四年(1570年)任南京刑部员外郎,万历五年(1577年)任云南姚安知府,万历八年辞官归隐。他的著作,曾多次遭到禁止和焚毁,但仍继续流传于世。本书择其诗、文、小说之精者加以解评。
  • 一地落叶

    一地落叶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一个散文随笔结集。其中一部分为得胜路记忆,叙述的是一条老街的沧桑,一个人的徘徊。另一部分为人类遗存素描,呈现的是一个人在万年光阴里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最后一部分为应急而写的文字,只有短短五篇,是作文背后的作文。可以说,这是一本安静的书,一本疼痛的书,一本温暖的书,一本没有重复别人也没有重复自己的书。
  • 安康诗词集成

    安康诗词集成

    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当代诗词向着更加繁荣昌盛的方向发展,中华诗词学会启动了编辑出版发行《中华诗词文库》、《当代中华诗词集成》这两项浩大的工程,精选自1840年以来的优秀诗词作品,这是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繁荣诗词创作的重大举措。安康市诗词学会即从2013年开始着手这项工作,选入了178名作者近千首作品,分上下两卷,上卷为1840年至1949年9月30日期间的作品,下卷为1949年10月1日至2014年期间的作品,大体将1840年以来安康的的优秀诗词作品收录在内。
热门推荐
  • 黑坟

    黑坟

    本书借古讽今,故事的背景为北洋军阀统治时的民国九年。这一年五月,我国北方某煤矿发生重大瓦斯爆炸,一千余名矿工被困井下。井下大火猛烈燃烧,整个优质煤田毁灭在即,举国为之震惊。北洋政府为保住煤田,下令封闭矿井。不料,激发民变,几万民众在当地绅商、封建遗老及各色人等的纵下,攻占矿井,武装暴乱。
  • 冷血恶少pk极品孤女

    冷血恶少pk极品孤女

    冷血无情的“可爱恶少”欧阳邪夜,遇上卑微善良的“极品孤女”欧阳恩儿,一段旷世传奇就此诞生了。扑朔迷离的身份之谜,抵死纠缠的绝世爱恋,一切只缘起于儿时那句:“我要你做我的奴隶。”新婚一夜,疯狂的掠夺后,他把她转嫁他人。美其名曰:“放你自由。”然而她真的会幸福吗?渗透骨髓的痛,这一辈子他能体会到吗……
  • 位面支配者

    位面支配者

    他是一个魔鬼,冷漠如他也步入了爱情的漩涡中。他是一名领主,哪怕是看人类如草芥的他也喜欢上了自己的人民。原本从来不相信友情的他也得到了兄弟。最终,在他回忆自己的人生才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很多很多。他是谁?他的名字是奈文摩尔。他的最初目的仅仅是征服一块小小的大陆......ps:本书群号:317813221.请喜欢作品想要催更和交流的读者进来和这种一起互动。
  • 你不用踮脚我会弯腰

    你不用踮脚我会弯腰

    一场阴谋,无辜的人被送进监狱。一个雨夜,一场复仇计划正在上演。“听说最黑暗的时候,就是最容易接近光明的时候,你会是那个接近我的光明吗?”
  • 天神的召唤

    天神的召唤

    一个孤儿,流落他乡,凭借自己的努力,登上神坛,称霸大陆,摧毁一切阴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中国式领导艺术

    中国式领导艺术

    中国正处于从繁荣走向昌盛,从伟大走向强大,从民主走向复兴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关键时期,领导干部起着巨大的作用。领导干部素质的高低、形象的清浊,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地提高领导艺术水平。
  • 琉璃莲心塔

    琉璃莲心塔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强者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的世界弱者只能被吞食他喜欢他的师父却被世人遗弃他是任由现实还是义无返顾
  • 青春只为遇见你

    青春只为遇见你

    本文讲的是三个小姐和三个少爷的校园浪漫爱情故事,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最后幸福的在一起了吗?敬请观看!
  • 木罗泪

    木罗泪

    木系的落败,源于谁?木系的兴起,终于谁?木罗站在山顶俯视,这里将是木系的天下,谁也夺不走。木罗握了握手中的流石,这既是五界中争夺的法宝,那好,木罗就将那流石一扔,谁能够拥有流石之人,就可以来云木殿来找木罗大帝了。俯首一笑,这天下又该如何?五界之争重起,流石再起,风波不断。木罗一战,成而天下,败于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