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听言》
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尽乱,无有安身。——故小之安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
《吕氏春秋》
事之难易,不在大小,务在知时,
《首时》
故使之者至,物无不为;使之者不至,物无可为。
《义赏》
于安思危,于达思穷,于德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
《吕氏春秋》
利不可两,忠不可兼。不去小利,则大利不得;不去小忠,则大忠不至。
《权勋》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察今》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
《吕氏春秋》
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
《适威》
天行不信,不能成岁;地行不信,草木不大。——天地之大,四时之化,而犹不能以不信成物,又况乎人事?
《贵信》
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玼。先王知物之不可全也,故择物而贵取一也。
《举难》
水郁则为污,树郁则为蠹,草郁则为蒉。
《达郁》
事随心,心随欲。欲无度者,其心无度;心无度者,则其所为不可知矣。
《观表》
亡国之主,必自骄,必自智,必轻物。自骄则简士,自智则专独,轻物则无备。无备招祸,专独位危,简士壅塞。欲无壅塞必礼士,欲位无危必得众,欲无招祸必完备。
《骄恣》
不知所以,虽存必亡,虽安必危。
《直諫》
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韩非子》
冬与夏不能两行,草与稼不能两成,新谷熟而陈谷亏,凡有角者无上齿,果实繁者木必庳,用智褊者功无遂,天之数也。故天子不处全,不处极,不处盈。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博志》
知不知,上矣。过者之患,不知而自以为知。
《别类》
世治则愚者不能独乱,世乱则智者不能独治。
淮南子
责少者易偿,职寡者易守,任轻者易权。
《淮南子》
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
《淮南子》
至长反短,至短反长。
《吕氏春秋》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陈子昂
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
陆贾
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王禹戎
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韩非子》
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唐甄
积薄为厚,积卑为高。
《淮南子》
虚而能满,淡而有味。
《淮南子》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
骄溢之君无忠臣,口慧之人无必信,交拱之木无把之枝,寻常之沟无吞舟之鱼。根浅则末短,本伤则枝枯。福生于无为,患生于多欲,害生于弗备,秽生于弗耨。圣人为善若恐不及,备祸若恐不免。蒙尘而欲弗眯,涉水而欲弗濡,不可得也。
《淮南子》
物无贵贱,因其所贵而贵之,物无不贵也;因其所贱而贱之,物无不贱也。
《淮南子》
上言者下用也,下言者上用也。上言者常也,下言者权也。此存亡之术也。
《淮南子》
利则为害始,福则为祸先。
刘安
神劳于谋,智遽于事。
《诠言训》
非易不可以治大,非简不可以合众。
《淮南子》
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刘昼
尊贤使能,信忠纳諫,所以为安也!
王符
小辩破言,小利破义,小艺破道。小见不达,达必简。
孔子
河以逶迤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阴阳无为故能和,道以优游故能化。
《文子·上仁》
言道而不言事,则无以与世沉浮,言事而不言道,则无以与化游息。
《要略》
不言而信,不施而仁,不怒而威,是以天心动化者也。施而仁,言而信,怒而威,是以精诚感之者也。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为之者也。
《淮南子》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
《旧唐书》
大臣法,小臣廉。
唐绾
江河之腐胔不可胜数也,然祭者汲焉,大也。一杯酒白,蝇渍其中,匹夫弗尝者,小也。
《淮南子》
为言不益,则美不足称,为文不渥,则事不足褒。
《儒增篇》
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
陆贽
美味腐腹,好色惑心,勇夫招祸,辩口致殃。
《言毒篇》
可知之事,惟精思之,虽大无难;不可知之事,厉心学问,虽小无易。故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实知篇》
问事弥多而见弥博,官弥剧而识弥泥,居不幽则思不至,思不至则笔不利。
《书解篇》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养廉隅。
《古对联》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
《英雄》
大权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内明,博爱似虚而实厚,正言似讦而情忠。
《八观》
福非足恭所请也,祸非禋祀所禳也。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
《道意》
水久坏河,山起咫尺,寻木千丈,始于毫末。
《抱朴子》
仁者,为政之脂粉,刑者,御世之辔策,脂粉非体中之至急,而辔策须臾不可无也。
《周刑》
名君治难于其易,去恶于其微,不伐善以长乱,不操柯而犹豫焉。
《周刑》
道失于近,则祸及于远,政缪于上,而民困于下。
《广譬》
声希者响必巨,辞寡者信必著。
《抱朴子》
升水不能救八藪之燔爇,撮壤不能遏砥之沸腾,存刃不能刊长洲之林,独是不能止朋党之非。
《广譬》
蝎盛则木折,欲炽则身亡。
《防欲》
言出患入,语失身亡。
《慎言》
故槌砧者,夷不平也;搒檠者,矫不不正也;善言者,正不善也。
《贵言》
事可以必诚,理可以情通。
《言苑》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矣。
《颜氏家训》
文章当从三易,易见事,一也;易识字,二也;易诵读,三也。
《颜氏家训·文章篇》
礼简而易用,仪省而易行,法明而易知,教约而易从。
《仲长子·昌言》
源净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魏子
镜照丑好而人不怨,法明善恶而人不恨。
魏子
法欲简而明,吏欲公而平。
《太子》
听讼不如使勿讼,善断不如使勿乱。
《周生烈子》
天下所以平者,政平也。政所以平者,人平也。人所以平者,心平也。心所以平者,衡平也。衡所以平者,铢两平也。铢两所以平也,毫厘平也。无所不均也,无所不平也,谓之太平。
《周生烈子要论》
为政者,不可以不知民之情,知民之情,然后民乃从令。己所不欲,勿施之于人,令安得不从乎?
《政》
有阶者易成基,无因者难成时。
《周生烈子》
善政者,简而易行,则民不变;法存身而民象之,则民不怨。
《政》
立身之基本,莫大于言行;安上理民,莫精于政法。
《听察》
临御华殿,轩楹华美,则欲民皆有容身之宅,庐室之居。窈窕盈堂,美女侍侧,则欲民皆有配匹之偶,室家之好。肥肉淳酒,珠膳玉石,则欲民皆有馀粮之资,充饥之饴。轻裘类暖,衣裳重尔,则欲民皆有问身之服,御寒之备。凡四者,生民之本性,人情所共有。
《典语》
有财不交济,非有财也;有位不举能,非有位也。
《齐交》
治国有二柄。一曰赏,二曰罚。赏者政之大德也,罚者政之大威也。
傅子
独任威刑而无德惠,则民不乐生;独任德惠而无威刑,则民不畏死。
《治体》
大匠构屋,必大材为栋梁,小材为榱橑。苟有所中,尺寸之木无弃也。
《授职》
经国立功之道有二,一曰息欲,二曰明制。欲息制明,而天下定矣。
《校工》
居身务其质朴,训子要有义方。
《朱子治家格言》
大本有三。一曰君臣,以立邦国。二曰父子,以定家室。三曰夫妇,以别内外。
傅子
听言不如观事,观事不如观行。听言必审其本,观事必校其实,观行必考其迹,参三者而详之,近少失矣。
《通志》
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知足。无欲则无求,无求者所以成其俭也。
《曲制》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程颐
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
袁子
本行而不本名,责义而不责功,行莫大于孝敬,义莫大于忠信,则天下之人知所以措身矣。此教之大略也。
袁子
明主设官,使人当于事。人当于事,则吏少而民多。民多则归农者众,吏少则所奉者寡。使吏禄厚则养足,养足则无求于民,无求于民,奸轨息矣。禄足以代耕,则壹心于职,壹心于职则政理,政理则民不扰,民不扰则不乱其农矣。养生有制,送终有度,嫁娶宴享,皆有分节,衣服食味,皆有品秩,明设其礼,而严其禁,如是则国无違法之民,财无无用之费矣,此富民之大略也。
《政略》
天下难事在于兵。
《论兵》
礼法欲其简,禁令欲其约,事业欲其希。简则易明,约则易从,希则有功。此圣贤之务也。
《悦近》
以人治人,以国治国,以天下治天下,圣王之道也。凡有国者,患在壅塞,故不可以不公;患在虚巧,故不可以不实;患在诈伪,故不可以不信。三者明则国安,三者不明则国危。
《治乱》
德有次则行修,官有次则人静,事有次则民安。
袁子
法立令行,则民不犯法。法不立,令不行,则民多触死。
《刑法》
水性虽能流,不导则不通;人性虽能智,不教则不达。
《成败》
三寸之箧运而天下定,方寸之基而天下治。
申子
善堙川者,必杜其源;善防奸者,必绝其萌。
《政论》
马步素养,难以追远;士不素简,难以趋急。
《政论》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故选托于由夷,而又威之以笃罚,欲其贪之必惩,令之必从也。
《备政》
立法以堤民,百姓不能干;立防以堤水,江河不能犯。防而可犯,则江河成灾;法而可干,则百姓成害。
《阮子·正论》
人君欲治者,既达专持刑德之柄矣,位必使当其德,禄必使当其功,官必使当其能。此三者,治乱之本也。
《为君难》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节欲》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德。
《道原》
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
《世要论》
道者守其所已有,不求其所以未得,求其所未得,即所有者亡,循其所已有,即所欲者至。治未固于不乱,而事为治者必危,行未免于无非,而急求名者必挫。
老子
末不可以强于本,枝不可以大于干,上重下轻,其覆必易。一渊不两蛟,一雌不二雄,一即定,两即争。
《伊文子》
古人云: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金木水火土,其势相害,其道相待。故至寒伤物,无寒不可,至暑伤物,无暑不可,故可与不可皆可。
《自然》
事烦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
《文子日上仁》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政教有道而令行为古,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
老子
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
任子
登泰山见天下之大,不察细微者,视故远也。处高位知人主之贵,不恤卑贱者,意满故也。
任子
水可干而不可夺湿,火可灭而不可夺热,金可柔而不可夺重,石可破而不可夺坚。
任子
行务应规,步虑投矩。
苏子
杜将渐,防未萌。
苏子
召渴者以临河,不待鞭策而自至。
《杜氏幽求新书》
审一之经,百事乃成。审一之纪,百事乃理。
《发蒙》
智载于私,则所知少;载于公,则所知多矣。
《广》
是非不得尽见谓之蔽,见而弗能知谓之虚,知而弗能赏谓之纵,三者乱之本也。
尸子
弱子有疾,慈母之见秦医也,不争礼貌;在囹圄,其走大吏也,不爱资财。
《治天下》
欲知则问,欲能则学,欲给则豫,欲善则肄。国乱则择其邪人去之,则国治矣;胸中乱则择其邪欲而去之,则德正矣。
孔子
君子盂也,民者水也,盂方则水方,盂圆则水圆。
孔子
水积则生吞舟之鱼,土积则生豫章之木,学积亦有生焉。
《君治》
寡门不入宿,临甑不取尘,避嫌也。
邹子
远难知者天,近难知者人。
秦子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
畏威如疾,民之上也。从怀如流,民之下也。见怀思威,民之中也。
左丘明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
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左丘明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荀子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熹
德不足以怀人,政不足以惠民;赏不足以劝善,刑不足以防非;亡国之行也。
《晏子春秋》
毛羽不丰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
刘向
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刘向
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
魏征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魏徵
德不胜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信,其殃必大。
王符
富以能施为德,贫以无求为德,贵以下人为德,贱以亡势为德。
吕坤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周易》
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
《周易》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
张居正
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
戴圣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消膏,而人不见也。
班固
欲安其家,必先安其国。
武则天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有,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韩婴
修辞立其诚。
《周易》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
吴竸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管子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汜论训》
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苏轼
功有所不全,力有所不任,才有所不足。
宋濂
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薛极
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
吕祖谦
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
张居正
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
诸葛亮
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司马迁
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
李觏
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程祖洛
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林逋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张居正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