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47400000016

第16章 甲,师从日本(1)

去日本。

1895年的中国充斥着这样的声音。在李鸿章前往日本下关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际,前驻日公使黄遵宪呕心沥血之作《日本国志》终于问世,这同样是一本迟到了8年的书。

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种种变化一一被记录在案。黄遵宪有苦难言,1887年他写完这部40卷的巨著。次年即携书稿北上入京,取道天津而将稿本上呈给北洋大臣李鸿章,并请其将书稿代呈总理衙门。黄的目的即是,将此书由官方出版,他在日本任上写就的《日本杂事诗》诗集8年前就是由同文馆印书处刊行的。但此时他赋闲在家,没有职务,只能托人找关系了。

李鸿章看了这本书,写下了200字的批语。

“于东瀛政教图经言之凿凿,如在目中。”在前100个字里,李鸿章都是表扬,赞赏。但是在后100个字里,李鸿章写下了关键的评语:“日本摹仿泰西,仅得形似。”

一言重于泰山,李鸿章即如是说,总理衙门的官员们大概没几个会注意这“形似”的东西是什么。

一年过去了,石沉大海毫无消息。

黄遵宪不死心,1889年他南下回乡,专程绕道广州,前往拜访当时声名仅次于李鸿章的两广总督张之洞。这是黄剩下的唯一的手抄本了,“此书别无副本,道远邮递或致遗失”,因此他只是要求张之洞写个推荐语,自己好再交到总理衙门去印刷出版。

“(此书)实为出使日本者必不可少之书目。”张之洞的推荐语相当的实在。

这本书开始了第二次总理衙门之旅,结果却是“此书稿本,送在总署,久束高阁,除余外,无人翻阅。”总署章京袁昶后来对黄遵宪说到此书的下落。

剩下只有一条路了,自费出版。

黄遵宪在1890年将此书交付给广州羊城富文斋书局,这是一家私人书局。但是就在商议印刻的时候,黄遵宪接到任命,他被派往新加坡任总领事。黄匆忙起程,刻书一事自然停了下来。1894年,黄遵宪即将卸任回国时,又想起了此事。

书成。甲午战争落幕。

梁启超在《日本国志》后序中不无感慨地说:“中国人寡知日本者也。黄子公度撰日本国志,梁启超读之,欣怿咏叹黄子,乃今知日本,乃今知日本之所以强,赖黄子也。又懑愤责黄子曰:乃今知中国,知中国之所以弱,在黄子成书十年久,谦让不流通,令中国人寡知日本,不鉴、不备,不患、不悚,以至今日也。”

接到出版后的《日本国志》,张之洞抛卷长叹:“此书早布,省岁币二万万。”

此书在那一年风行一时,成为年度之书。后来康有为在写《日本政变考》时,直接拷贝了不少内容,光绪皇帝亦两次下令让自己的师傅进呈此书,读后深受启发。

1898年总理衙门终于翻刻此书。十年等一回,此时已是“箧藏名士株连籍,壁挂群雄豆剖图。”

拷贝“明治维新”

日本的成功可以复制。

1894年,37岁的康有为第三次前往京城应考。

“大陆我最大,愿起神州魂。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狂傲不可方物,正是康有为。

“呜呼噫嘻!万里之广土,四万万之民众,而可有此约哉!”听到李鸿章签下《马关条约》之后,康有为几乎拍案而起。

4月22日,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81名广东举人上街游行,他们写下了一封名噪一时的请愿信——长达18000字,史称“公车上书”。不过,据学者茅海建研究,“公车上书”实有两种途径,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京官组织的上书,其数量多达31件,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且上书已达御前;另一个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而且康有为组织的18省联名上书,并不是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没有去送。

无论那封信有没有送到皇帝面前,都不重要了。那些被时势推动着的人们都在不由自主地向前走。

公车上书次日,会试揭晓,康有为高中进士第五名,授工部主事。

康有为的做法是不断地上书,不断地写信。他的职位低得不足以面见皇帝,但是他的文字却通过各种方式潜入深宫,他的弟子梁启超开始操办《万国公报》,他们将合力启动一个时代。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授予康有为“专折奏事”特权。

康有为的做法是拷贝。他向光绪皇帝进呈了关于俄、日、波兰、法、德、英六国改革变法的著作。其中以《日本变政考》一书尤为重要,称是这些“变政记”的代表作。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维新干将,也都在维新期间不断地宣传明治维新,主张从日本吸取变法自强的经验用于中国的变革。

在戊戌变法短短的103天内,光绪皇帝连续颁布了83道除旧布新的上谕,“令如流水”、“书朝上而电夕下”,大部分是从《日本变政考》中移植过来的。

日本的明治维新持续了30年,这个“拷贝”版的维新竟然梦想10年速成。

“取而鉴之,举而行之,按迹临摹,使成图样”,一转移间,便可以“措天下于泰山之安矣”。康有为的计划中甚至有在紫禁城里设立参众两院,建议迁都上海,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已经是天方夜谭了。但康有为的奇想不止于此,他甚至意欲移民海外,在巴西建立一个新中国。不仅当世之士,后世之人闻此也大都瞠目结舌。

一个狂妄到极点的理想主义者,聚拢了一批跟随的人,康有为的有勇无谋、志大才疏、倨傲狂妄都将对这场改革产生致命的负作用。

这一点,甚至连他的弟弟康广仁都看得十分清楚,在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说道:“伯兄(指康有为)规模太大,志气太锐,包揽太多,同志太孤,举行太大。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石头投入河流会生出涟漪,苹果种进肥沃的土壤会发芽成长。石头投入酱缸只会听到“噗”的一声,苹果种进酱缸很少能发芽,即令发芽,也无法成长,即令成长,结出的果实也使人沮丧。中国没有力量摆脱数千年累积下来、沉淀下来的渣滓废物的污染,这是中国的不幸。”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激愤地说:

一百零三天中,载湉所作的这些冲击,使全国那些朽烂透顶了的官员士大夫阶层,像被挑了巢的蚂蚁一样,惊恐失措,骇叫奔走,乱成一团。自从十一世纪王安石变法失败以来,中国历史即显示出一个定律,在士大夫政治形态下,任何变法和改革都不可能。以王安石无懈可击的道德声望,和崇高的宰相地位,皇帝赵顼又有绝对控制政府的权力,都归于惨败。康有为不过一个新进的小官——工程部科长(工部主事),要他领导负载如此沉重的政府,做出比王安石还要激烈十倍的改变,失败自在意料之中。

变法运动在技术上也发生错误,包括载湉在内,维新党没有一个人有实际的政治经验,他们不先谋求广大人群的觉醒,反而在自己的力量还没有能控制局势之前,剥夺了太多人的既得利益,因而树立太多的政敌。像突然间废除八股文,仅此一项就使全国知识分子恨入骨髓,因为在这世界上,除了八股文外,他们再不会其他东西了,废除八股文就等于把他们全都埋葬。像突然间撤销那么多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官署,立刻就触怒依靠那些官署为生的官员和寄生人物,他们散布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制造出愤怒的舆论,看起来北京就像是沸腾了一样。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而作太猛烈的刹车,会导致车辆翻覆。没有做好准备工作而作太猛烈的改革,会引起暴力对抗。

历史不断呈现一种现象,对国家民族前途忧心如焚的人,往往受到最大的痛苦。而颟顸污秽的既得利益群,反而是最快乐的人。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历来如是。

英国领事班德瑞向总领事报告说:“我认为康有为是一位富于幻想而无甚魄力的人,很不适宜做一个动乱时代的领导者。很显然,他被爱好西法的热心所驱使,同时又被李提摩太的一些无稽之谈所迷惑,他提议的改变中国服装至少是不合理的。在目前中国的情况下,他这建议不是被忽略,便是惹起反抗。”

最极端的做法便是将现有人员的铁饭碗全部踹掉。当时的记录者称“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不是“民不聊生”,而是“官不聊生”。直至今天,行政官员的裁撤亦未有人能彻底解决,100年前就想试行腾笼换鸟术,遇到的反弹可想而知。诸多近代史研究者偕有著作指出,此举带来的后果是彻底将官员群分化,演变而成“帝后之争”。不是两党制,而是两个“皇帝”的权力争夺战,这大概是康有为所未想到的。

“虽然国难那样严重,反对的人居大多数。为什么呢?一句话,打破了他们的饭碗。人人都知道废八股,提倡实学,但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数百万童生,全国的读书人都觉得前功尽弃。他们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道出了康有为所面对的即将反扑而来的海浪。

是以,谙于宫廷政治的慈禧只需要做一个“搬家”的象征性动作,即把若干书生的热血之举化为无形。

“百日维新”的后期,伊藤博文以非官方身份来中国考察变法情况。据李提摩太在《回忆录》中说,当年“夏天时,康有为曾经向我咨询改革的方式方法问题,并建议说,伊藤博文已经使日本变成了一个强盛的国家,对中国政府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请伊藤博文担任皇帝的顾问。过了没多久,康有为邀请我进京,担任皇帝的另一位顾问。”

朝廷里也有人呼应,贵州举人傅夔甚至提出封伊藤博文为相,如此一来“拷贝”版的维新或许就此可以通过资源更新摇身一变而为“正版”。

但是此举非但没有促成变法速成,反而加速了维新的结束。此前伊藤博文与康有为曾经见了一面,两人有一番对话,足以显示一位政治家与狂想家之间的分野:

康有为:“我皇上锐意图变法,固因贵国与敝邦同洲、同种、同文、同俗,特见亲睦,欲据以为师法。草泽士民,亦同此志,愿侯爵幸进而教之!”

伊藤博文:“贵国欲变法,当先除自尊自大之陋习!盖世界中不论何种,皆享生天地之间,岂可贱彼而尊我,自称中华,而斥彼为夷狄之理哉!”

康有为:“敝国四五年前,多持此种议论。自甲午以后,数千年大梦,为贵国所警醒,已无复有此矣。”

伊藤博文:“上而学士,不可妄发议论,排斥外国,当知外国亦有好处。至于小民,尤不可轻易闹教,暴杀外人,是贵国紧要之务也。”

康有为:“侯爵轻蔑敝国甚矣!此种议论,在三年之前发之可也,向老耄各大臣言之可也。敝邦近年之士大夫,年齿在三十以下,无不深知斯义。各省学堂学会、新闻杂志,纷纷并起,民间智识大开,明斯义者,十之六七。”

伊藤博文:“然则贵国数月以来,着意变法,而未见推行之效者,何也?”

9月20日,即戊戌政变发生的前一天,伊藤觐见了光绪皇帝,事实上这仅是一次礼节性的会面,但据说二人商议了“公筹东亚安全之策”和日本“襄助中国”的计策。

当天傍晚,御史杨崇伊通过奕 将《吁恳太后即日训政折》“转达颐和园”。次日,慈禧返回皇宫,所采取的动作是将光绪痛骂一通,然后将所有公文翻了一遍,大概是找证据,最后宣布再次垂帘听政。

一场粗糙而急于求成的明治维新的拷贝就此失败,菜市口血光四溅。一个国家真正的启蒙至此才刚刚开始。

伊藤博文,这位明治维新的总设计师,没能成功地在中国再造一个奇迹。他固然有此雄心,但却也窥破了维新者们的命门,这位眼光毒辣的政治家由是评论道:“其画策未可谓尽得其当,我早料到其事难成,进锐速退,自然之理。然遽于有以数千年所继承之文物制度,以及土风民俗,一旦革故鼎新,此岂一朝一夕之所能改掉的吗?”

留日生

去日本!

1898年戊戌变法后,日本收留了走投无路的康有为和梁启超。越来越多对政局失望的人们越海前往日本。

“从内地来者,至香港上海,眼界一变;内地陋矣,不足道矣。至日本,眼界又一变;香港上海陋矣,不足道矣。”梁启超的观感足以说明日本对中国士人的影响力。

在此之前,康梁皆未踏出国门。流亡海外将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1897年时,在日本的留学生不过数十人。这个数字很快将会膨胀,变大。

在主张派留学生赴日本的权柄中,湖广总督张之洞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在1898年所著的《劝学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推进教育近代化的具体措施,其中对提倡留学日本的论述尤为强调:“至游学之国,西洋不如东洋,路近省费,可多遣;去华近,易考察;东文近于中文,易通晓;西书甚繁,凡西学不切要者,东人已删节而酌改之;中东情势风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无过于此。”

1898年冬,日本驻华使臣矢野文雄以日本国的名义,通知总理衙门,称该国政府愿意接受中国留学生并支付经费。在给外务大臣西德二郎的信中,矢野文雄讲述了自己的初衷:“此举不仅有助于此次要求之成功,而受我感化之人才播布于其古老帝国之中,实为将来在东亚大陆树立我势力之良策。……由于此辈学生来我国,如是则我国之势将悄然骎骎于东亚大陆。”

同类推荐
  • 江山入梦来

    江山入梦来

    一个架空世界,一个我心中最激情四射的时代,一个我心中最风流的历史!
  • 夫豪榜

    夫豪榜

    懵逼穿越的男主顾渊竟然成了扬州城大生意家的公子爷。可惜这公子爷竟然是一屁股债。没办法,跟着还债吧,可是还债就还债吧,鬼灵精怪的坑哥妹妹竟然叫他去卖身是什么鬼!卖身就算了,睡错了富婆还不给钱是什么意思!这都忍了,一步一步发家致富眼看着生意风生水起,神秘俏富婆带着孩子上门说他的种要他负责,这又怎么搞?看顾渊一个小小普通人穿越后如何在古代用小手段做大生意。看小白脸如何一步一步成为史上最强老公。这里不仅仅有致富经,还有江湖哦,客官打哪来,进来坐坐听段曲否?前期办事赚钱,后期用钱办事,能用钱解决的事,都不叫事。(架得很空,君勿考究)
  • 南北朝那些事儿(贰)——南北争霸卷

    南北朝那些事儿(贰)——南北争霸卷

    本书为读者展示了我国南北朝数百年辉煌而又纷乱的争霸历史,本书为南北争霸卷。
  • 穿越之大顺的幸福生活

    穿越之大顺的幸福生活

    再来一次的机会摆在面前,在这个陌生异世,拥有超越当代的非凡意识,主角一次次逆袭,这里有美女,这里有财富,这里还有飞来飞去打了牛先生万有引力定律脸的江湖高手,这里还有......抱歉我实在编不下去了,更多剧情上戳作者笔名——PS:封面自己做的,美工没甩我,学着弄的,不好看多担待,话说,P图好难,费了我几个小时--
  • 长生策

    长生策

    嗯,我罪恶滔天……
热门推荐
  • 三要达道论

    三要达道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

    他,古铜色的性感身材上,布满了细密的汗水,让夏桐垂涎三尺,想入非非了很长时间,在春梦做了很久以后,她终于决定要主动出击了。投怀送抱,穿透明睡衣引诱他,终于如愿的把他吃干抹净,陷入甜蜜爱恋。然而,无意中却发现一切只是她的一场梦而已。
  • 重生八零之男神我来了

    重生八零之男神我来了

    前世我只是一名小护士今世我要与你并肩前行前世到老你都是孤独一人今世你会有我陪你走完一生你不能拒绝,因为我已经认定了你,你只能选择,答应或是答应。!!!!!!!!!!!!!!!我生来便是为了国家而生的。从来未曾想过你的出现。我的志愿就是当兵,永远冲在战火的最前方。可是现在我却迷茫了。只因为,你的出现,我突然害怕了。我怕如果我真的出了意外,你怎么办?!!!!!!!!!!!!!!!!!我未曾想过依附于你。从此以后,你只要记住我会在你的身后。永远的支持着你。
  • 豚殇

    豚殇

    从陆地到海洋的铮铮君子,两个世界之间的奇异故事,从小乡村到大城市的历程……命运的残酷降临在了他的身上,夕阳西下,残月升起,他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世界里的他和她

    世界里的他和她

    也许你会幻想,也许你会尝试,也许你会想象。。。
  • 三百四千

    三百四千

    你还喜欢钱么?一个小偷问我的,可我到最后,都没有给他答案。。。。。。
  • 环形塔

    环形塔

    探索者从造物仓中苏醒,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这是一场无止境的探索。始于造物仓。弗洛博士毕生研究的智慧结晶,被命名为“希望”的探索者,进入环形塔中,开始一段结识无数友人的旅程。密林中的鹿人部落,帝国里的商人公会,都市中超级厉害的觉醒者们,高塔里热衷探索的幼女魔法师,无数故事因探索者的到来而变得不同,无数希望渺茫的祈祷因他而拥有了光。“你,需要,帮助吗?”探索者一直如此。……高三学业繁忙,随缘更新。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大盗窃清

    大盗窃清

    曾剃头想拉他入伙,慈溪,慈恩求他别造反,女匪要抓他压寨子。富千金自掏私房钱给他做聘礼。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晚清末年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上演。华夏能否在大船掉头?他的爱人、朋友仇人是如何评价他的?伍浩官家的掌上明珠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是动手打人..嘤嘤嘤...”清流领袖李鸿藻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是动手打人..呜呜呜...”和东瀛人去谈判的伍廷芳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是动手打人...嘶...”同治皇帝是这样评价他的,“他脾气不好,总拉着我一起动手打人...”曾国荃是这样评价他的,“这小子都不错,就是胃浅,总吐...”
  • 双龙传

    双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