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81900000074

第74章 以佛心修智慧心——大彻大悟,无量智慧(3)

于是,这只鸟儿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每日适当减少进食。结果它身体逐渐瘦小了,但羽毛仍保持光滑润泽,终于有一天从笼子里得以脱身,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生命原有高低起伏,不管是在逆风中起飞,还是从泥泞中爬起,都是生命情境的一部分。逆风中藏着机会,顺风中也有危机。要让生命流畅,最重要的是面对人生的态度和智慧。

在处于低潮的时候,我们应该积极调整自己。我们无法改变水流的方向,却可以随着水流调整出最适合游泳的姿势。风要往哪个方向吹,是我们无法掌控的,但是不管风如何吹,我们依然可以调整自己的手势,把风筝放得又高又远。

在许多年前的一次国际象棋比赛中,一个名为法兰克·马歇尔的棋手走了一着后来常被赞誉为“最美妙一着”的棋。在那决定胜负的一局中,他与对手——一位俄国大师,势均力敌。马歇尔的王后受到围困,但要杀出重围,仍是有几个办法可想的。由于王后是最重要的进攻棋子,观战的人都以为马歇尔会依照常规,把王后走到安全的地方。

马歇尔对着棋局苦思,时间到了,他拿起王后,略一停顿,随即下在最不合常理的方格内——在那里,敌方有三枚棋子可以把王后吃掉。

马歇尔在紧要关头放弃王后,太不可思议了,观棋的人和马歇尔的对手都吃了一惊。

接着,俄国棋手和其他的人都恍然大悟,明白了马歇尔走的是极高明的一着。不论对方用哪个子吃王后,都会立陷颓势。俄国棋手看出自己败局已定,只好认输。马歇尔以大胆、罕见的招数赢了对手:牺牲王后,赢了棋局。

其实,他是否能赢得比赛并不重要,甚至他的弃后妙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撇开传统的想法,去考虑这一招。他不囿于传统方式,愿意根据自己的判断,并仅凭自己的判断,走这一险着。不管棋局结果如何,马歇尔都是真正的胜利者。

“是弃后的时候了吗?”这句话是否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呢?

在我们周围,因口角之争就离家出走的,因高考落榜就意图自杀的,因感情纠葛就自暴自弃的,因就业压力就精神崩溃的,可谓大有人在。尤其是年轻人当中,悲观厌世、随波逐流、我行我素、玩世不恭等生活态度在某些人心中甚至成为一种时尚,这是无知者的自欺欺人,也是无能者的心理安慰,更是一种悲哀。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人们随时都要面对挑战,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上,不如适应社会、迎难而上,走出无悔的人生。

适时放弃,也许会心痛一阵,也许会恋恋不舍。但舍得、舍得,唯有舍才能有得啊。从前一位有名望的禅师,给自己的爱犬取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放下”,他每天总是到处唤着自己的狗儿,大声喊:“放下!放下!”不明其理的人总以为,禅师是太喜欢这条狗了,到哪里都离不了似的。可有谁知道,他实际是在对自己说:“放下!放下!”你我是不是也该时不时地提醒自己“放下!放下!”啊?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心”永远“平”“安”下来。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把硕士、学士学位看得牢牢的,这叫死人棺材。所有的学问,都是死人的古董,抵不住生死。如果真正放下向此修去,悟道的成就很快,那时,世间上的学问自然通彻,甚至于不需博闻强记,念头一提就懂了。

有一则故事:

做车轮的工匠看见皇帝读书,便问读什么书。皇帝回说是古人的书。工匠笑说,古人都已死了,那书只是古人的垃圾,不值一读。皇帝不悦,心想一个工匠知道什么书不书的,耐着性子问:“你怎知那是古人的垃圾?”工匠打了个比方:“我儿子跟我学做车轮都十年了,每天手把手教他,还不能完全领会。古人死了那么长久了,看他的书能得到什么?”皇帝听后觉得有理,放下了手里的书。

故事可能夸张,但工匠说的挺在理。文字语言只是符号,借以传达思想和更深层的心灵信息。符号传达的已经不是源信息,通过符号转译后偏离得更远了。最好的语言高手也不可能完全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世上的书大多只是照猫画虎照瓢画葫芦而已,甚至充斥着谬误。况且任何“语义”的正确理解必须有理想的“语境”相对应,否则“望文”生出的常常是“假义”。因此孟子才会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明白事理,提高境界,不能只求数量,只在字面上抠,重在理解字后的原意,通过书求得印证。这便是读书读出情境的要求。

禅宗很明白这个道理,故以“不立文字”立宗。但是又不得不借助于文字传承心法,所以只好编些谜语般的公案、语录、偈子开启后人,算是“禅心指月”。可惜世人多不明白“指”不是月,文字也不是禅的道理,就在“小指头”上做游戏,整天禅啊禅的,结果言语道断,只剩下口头禅、文字禅。这可能就是禅宗衰微的原因。

禅宗尚且如此,其他的学问可想而知了。这是读书须慎的一个理由。

再者,知识、经验、道理等,都有其适用的限度,尤其在心灵领域,许多方面非“逻辑”所能通达,而需要空灵的状态,需要大胆的否定,需要非常的勇气和智慧,不是他人经验、平常道理所能解决的。那才是真正的“精神探险”。为学日增,为道日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无非加减法。初学用加,书越读越厚,知识越累越多,头脑中的垃圾也“水涨船高”;深学后,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他人的思想、经验、心得进行反省和感悟,去粗存精,弃知求智,书是渐读渐薄,最后可能就是“无字天书”了。

其实,人,才是一部真正的大书。人人都拥有这样一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天书”。智慧的读书,实在是透过别人的书来读自己这部“天书”。无书,我们可能无法开启自己的“天书”;而尽信书,必为书所迷所惑。

书不可不读,也不可死读。

有篇《老学究》,很有趣。

一位老学究,有一天晚上赶路,突然碰到了一位已经死去的朋友,这个人一向正直刚强,所以也不害怕,问友人去哪里?亡友告诉他自己在阎王殿前当差,现在要去南边村庄捉拿一个鬼魂,刚好与老学究一起上路,于是他们并肩而行。来到一所破屋前,亡友指着对学究说:“这里面住着一个读书人。”学究很惊讶地询问友人如何知道,亡友道:“一般,一个人在白天忙碌,精神疲惫,灵感枯竭,只有到了夜晚,睡着之后,才会一念不生,胸中所读之书,字字喷射光芒,从身体的各个孔隙中发出,光彩闪烁,交相辉映,像绸缎一样,艳丽鲜明,一个人的光芒大小,根据一个人的常识深浅有关,学问越大,光芒越大,学问最差的也微光闪闪,如同一盏油灯,照亮窗户。人是看不到的,只有鬼神才能见到。这间破屋上光芒高达七八尺,所以我才知道。”老学究又问:“我读了一辈子书,睡梦中发出的光芒应该有多高?”亡友欲言又止,道:“昨天从老兄书馆经过,兄正在午睡,见老兄胸中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变成一团黑烟,笼罩屋上。诸生朗读之声好像发自浓云密雾之中。实在没有见到光芒,不敢随便乱说。”学究大怒,呵斥亡友,友人大笑着离去。

从这篇文章,我们可看到作者对于读死书的人也是充满着嘲讽,认为一个读死书的人毫无学识可言,只懂得生搬硬套,不会活学活用,胸中所藏文章,不过是一团乌黑之气,毫无见地。可见古人在那个时代也是极为不赞成死读书的行为的。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中国有句老话说是“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意思是说,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比写那部书的人的话少,他所说的话总比他的意思少。一部书上所写的总要简单一些,不能像他所要说的话那样罗嗦。这个缺点倒有办法可以克服。只要他不怕罗嗦就可以了。好在笔墨纸张都很便宜,文章写得罗嗦一点无非是多费一点笔墨纸张,那也不是了不起的事。可是言不尽意那种困难,就没有法子克服了。因为语言总离不了概念,概念对于具体事物来说,总不会完全合适,不过是一个大概轮廓而已。

比如一个人说,他牙痛。牙是一个概念,痛是一个概念,牙痛又是一个概念。其实他不仅止于牙痛而已。那个痛,有一种特别的痛法,有一定的大小范围,有一定的深度。这都是很复杂的情况,不是仅仅牙痛两个字所能说清楚的,无论怎样罗嗦他也说不出来的,言不尽意的困难就在于此。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即使书中的字都认得了,话全懂了,还未必能知道作书的人的意思。

前人说,读书要注意字里行间,又说读诗要得其“弦外音,味外味”。这都是说要在文字以外体会它的精神实质。这就是知其意。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之士,心知其意。”意是离不开语言文字的,但有些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完全表达出来的。如果仅只局限于语言文字,死抓住语言文字不放,那就成为死读书了。死读书的人就是书呆子。语言文字是帮助了解书的意思的拐棍。既然知道了那个意思以后,最好扔了拐棍。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得意忘言”。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过河拆桥是不道德的事。但是,在读书中,就是要过河拆桥。

上面所说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下,还可再加一句“意不尽理”。理是客观的道理;意是著书的人的主观的认识和判断,也就是客观的道理在他的主观上的反映。理和意既然有主观客观之分,意和理就不能完全相合。

人总是人,不是全知全能。他的主观上的反映、体会和判断,和客观的道理总要有一定的差距,有或大或小的错误。所以读书仅至得其意还不行,还要明其理,才不至于为前人的意所误。如果明其理了,我就有我自己的意。我的意当然也是主观的。也可能不完全合乎客观的理。但我可以把我的意和前人的意互相比较,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这就可能有一个比较正确的意。这个意是我的,我就可以用它处理事务,解决问题。好像我用我自己的腿走路,只要我心里一想走,腿就自然而然地走了。读书到这个程度就算是能活学活用,把书读活了。会读书的人能把死书读活;不会读书的人能把活书读死。把死书读活,就能把书为我所用,把活书读死,就是把我为书所用。能够用书而不为书所用,读书就算读到家了。

从前有人说过:“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自己明白了那些客观的道理,自己有了意,把前人的意作为参考,这就是“六经注我”。不明白那些客观的道理,甚而至于没有得古人所有的意,而只在语言文字上推敲,那就是“我注六经”。只有达到“六经注我”的程度,才能真正地“我注六经”。

平凡至极最高明

最平凡的时候是最高的,真正的真理是在最平凡之间。

唐代的李翱十分崇尚惟俨禅师的德行,所以在他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惟俨禅师下山参禅论道,然而都被惟俨禅师婉言谢绝了。没办法,李翱只得亲身去拜见惟俨禅师,去的那一天,正好碰上禅师在山边的树下阅读经文。

虽然是太守亲自来拜访自己,但是禅师却毫无起迎之意,对李翱表现得不理不睬。见此情形,侍者便提醒惟俨说:“太守已等候您很长时间了。”惟俨禅师只当没听见,只是一个劲儿地闭目养神。

李翱偏是一个性子火暴之人,他看禅师这种毫不理睬的态度,就忍不住怒声斥责道:“真是见面不如闻名!”说完便甩着袖子想离开。

这时候,惟俨禅师才慢慢地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问:“太守为什么会看中远的耳朵,而轻视近的眼睛呢?”

这话是针对李翱“眼之所见不如耳之所闻”而说的。李翱听了也很吃惊,忙转身拱手谢罪,并请教什么是“戒定慧”。

“戒定慧”是北宗神秀倡导的渐修形式,即先戒而后定,再由定生慧。但惟俨禅师是石头希迁禅师的法嗣,属于惠能的南宗,讲究的不是渐修,而是顿悟法门。

因此,惟俨禅师便回答他说:“我这里没有这种闲着无用的家具!”李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得问:“大师贵姓?”惟俨禅师说:“正是这个时候。”

同类推荐
  •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

    《藏密佛教史》是以西藏人的观点叙述藏地密乘历史,展现藏传佛教的发展经历和传承体系。书中择要叙述了佛教如意宝出世、兴盛的状况,历代传承密宗金刚乘的高僧大德等,并叙述了续——玛哈约嘎、教——阿努约嘎、窍诀——阿底约嘎密乘三系各自之情节。此书对于藏传佛教之教徒,当有极大饶益。
  • 观自在:星云说喻

    观自在:星云说喻

    本书是《人生的阶梯》、《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二本书的合集。主要讲述了星云大师对个人修身,自我反省的一些主张与看法。星云大师认为在人与人的相处中,我们不但要注意应对他人的行为言语,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一个审视与警醒。贤者深明包容的智慧而更严格的要求自己,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阶梯上更上一层楼。这番深入浅出的教导令人受益匪浅。
  • 看透牛皮经

    看透牛皮经

    为了引导读者深入这些公案,每一则都有妥切的“白话新唱”、慧眼独具的“分析与鉴赏”,公案中出现的术语也适时注释。阅读禅门公案,是最具挑战性的心灵探险,我们永远不知道就在下一瞬间,会有什么奇妙非凡的事情降临在我们身上!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热门推荐
  • 进化科学

    进化科学

    林凡获得了一个来自未来的科技系统,这个系统帮助他改变了自己的身体构筑,让他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智力和力量,但是这还只是九牛一毛,在这个由硅基生物所创造的系统之中,拥有无数人类会与之疯狂的技术。电池技术,超视距望远镜,单晶玻璃,核聚变,量子系统场转换装置,这些技术在系统之中将会被逐个点亮,且看林凡是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将这些技术一步一步公之于众并浮现于世。
  • 穿越异世要我来修真

    穿越异世要我来修真

    现代富二代女大学生御离穿越了。什么?没有汽车,没有飞机,大家都骑扫把飞?我读书不少,你别想骗我……
  • 末地行者

    末地行者

    新世界潇无情拥有自己的系统挣扎在自由的边缘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百劫战神

    网游之百劫战神

    欢迎来到《命运》世界。在这里你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让《命运》改变你!
  • 余生漫漫可否等等我

    余生漫漫可否等等我

    “顾璟宸,你就不会等等我吗?”叶颖曦一边提着裙子小心翼翼的走着一边大声的叫道顾璟宸回头慢慢的走向小姑娘看着说到:“都等了你这么多年了,是时候给点回报了吧?”颖曦红着脸假装听不懂的看着顾璟宸说:“什么叫等我很多年啊?不就让你走慢点等等我嘛!要什么回报呀?”
  • 神灵幻术

    神灵幻术

    自私的人类,最终将地球上的所有资源都用得所剩无几,战争,将所有生物赖以生存的陆地破坏了,最后,创造了范特西大陆——第一块人造大陆。没有资源用的人们,终于发现,人类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不需要那些资源,就能生存。于是出现了幻术——幻化之术。用自身能量驱动幻术,就能生火,发电······人类自以为这是神赋予他们的能力,然而——他们没意识到这些能量,都来自自然。
  • 落仙之子

    落仙之子

    世界广袤,我之渺小,如何?乘风而起,腾龙九天。妖魔鬼怪、天地隐秘,探寻背后的秘密。
  • 一束桔梗花

    一束桔梗花

    无望、一直轮回的爱,我永远爱你,不论付出什么。哪怕,你的生命中不再有我。乔泽爱云舒,赔上了他生生世世的生命;云舒爱乔泽,想跳出这个恶性循环圈,亲手葬送了她的后世;身为局外人的乔兰琮,又会如何做?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