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2900000015

第15章 著名作家文人(14)

香港大学当时位于半山腰的一座法国修道院内。后来半山也就成了张爱玲小说里的重要背景:葛薇龙的姑姑便住在半山别墅,乔琪的车从山下一路开上来,薇龙等在路边,等着他回头;愫细同罗杰闹翻了,从半山一路地跑下来;言子夜教授的住宅,是在半山;范柳原为白流苏租的房子,也在半山。

在学校里,张爱玲最喜欢的去处是图书馆,那里是感情的冷藏室、文化的修罗场。那一排排的乌木长台和影沉沉的书架子,略带一点冷香的书卷气——是悠长的岁月,给它们薰上了书卷的寒香。那些大臣的奏章、象牙签、锦套子里装着的清代礼服的五色图版,以及那阴森幽寂的空气,都是她熟稔而喜爱的。坐在图书馆里,就仿佛坐在历史的殿堂中,有种君临天下的安泰与笃定。

香港本地的女孩,大都是圣斯提反书院毕业的。她们与马来西亚侨生都是只读英文,中文不过是识字;又多是阔小姐,最是挥金如土,眼高于顶的,社交活动多得如午夜繁星,又讲究吃又讲究穿。然而,张爱玲为了节约开支,却不敢参加任何活动,免得在学费膳宿与买书费外再有额外开销。所以,在香港求学3年,张爱玲连跳舞都没有学会,因为怕要置办跳舞裙子。

宿舍里有个叫周妙儿的女孩子,她父亲是巨富,买下整座离岛,盖了别墅。她请全宿舍的同学去玩1天,要自租小轮船,来回每人摊派十几块船钱。张爱玲为了省这十几块钱,便向修女请求不去。然而修女追根问底要知道原因,她于是不得不解释,从父母离异、被迫出走说起,一直说到母亲送她进大学的苦楚,说得眼圈渐渐红起来,自觉十分羞窘。偏那修女也不能做主,又回去请示修道院长,最后闹得所有人都知道了。张爱玲大丢面子,无可争强,只有以加倍地发奋苦读来雪耻。

为了加强英语练习,她从入学第一天起,便给自己定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不再用中文写字,连家信也是用英语书写;反正妈妈和姑姑的英语都是很好的,还可以顺便纠正她的语法错误。

求学3年里,只有过一次例外——就是为了参加《西风》杂志的征文比赛,写过一篇《我的天才梦》。

张爱玲本想凭借这篇文章获奖,以期挽回因穷而丢失的面子;没想到却闹了个乌龙,更加的郁闷了。

这件事,从此成了张爱玲心上的一块石头,压了大半辈子之久。

——也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张爱玲后来才会大声喊出“出名要趁早”那句话。因为成名太晚,快乐也来得不那么痛快。

幸好她不愧是写小说的天才,最擅长揣摩别人的心思;把这项本领用在猜考题上,亦无往不利。年底成绩放榜,她居然门门功课考第一。港大文科二年级的2个奖学金,也被她一人独得。不但学费膳宿费全免,还有希望毕业后免费送到牛津大学读博士,总算扬眉吐气。

一个素以评分严厉出名的英国教授,半是服气半是负气地说:“我教了几十年的书了,还从来没有给过这么高的分数呢。”

张爱玲的反应并不快,她的聪明不是属于那种捷才型的。而且在港大学习的那些课程,肯定不都是她擅长并且喜欢的。她也不见得都能做到举重若轻。但是用她自己的话说,那时她“真的发奋用功了”。

由以上的成绩可以看出,她对分数的看重,而她为这些第一是付出了代价的。代价包括她暂时放弃了写小说的嗜好。自她断文识字、上小学、上中学,我们都可看到她的习作(规定的作文之外的),而这3年却是空白;她也不再大看那些她所喜爱的章回小说了。

大约只有绘画没有完全被她牺牲掉,但那也是因为不占太多的时间,而且她放开手来尽情地画,也还是以后的事情。

此外她牺牲的,还有闲暇游玩时的一种轻松的心境。偶与同学出去游山玩水、看人、谈天,她总是被迫着的,心里很不情愿,认为是糟踏时间。

然而,张爱玲仍然未能摆脱多舛的命运。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就与她的终生好友炎樱同船返回了上海。后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为了生活的自立,她只得为《泰唔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名家小传】

张爱玲(1920—1995),原名张瑛,笔名梁京等,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童年在天津度过。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原是清末著名大臣,与慈禧心腹中堂李鸿章是宦场好友;而她的祖母李菊耦,则是李鸿章之女。

可是到了她父母一代,家道已完全败落。父亲属于遗少型少爷,母亲是一个时髦的新女性。3岁时张爱玲随父母生活在天津,有一个短暂的幸福童年。受父亲风雅能文的影响,张爱玲从小就会背唐诗,给了她一些古典文学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同时也受母亲向往西方文化的影响,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都是西洋化的。

然而好景不长,父亲娶了姨太太后,母亲不但勇敢地冲出了家庭的牢笼,而且更勇敢地与姑姑一起出洋留学,而年幼的张爱玲,则在失去了母爱之后,还要承受旧家庭的污浊。

张爱玲是一个天才儿童,6岁入私塾。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1927年(7岁)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1929年(9岁)入小学。报名时母亲一时踌躇,觉得“张英”不够响亮,“胡乱译两个字”,取名“张爱玲”。

1931年秋,母亲将11岁的张爱玲送入上海圣玛利亚女子中学后,再次出洋。

1937年夏天张爱玲毕业时,母亲再次回国,向父亲提出让张爱玲留学英国的要求,遭到拒绝。后母借此与张爱玲发生冲突,父亲歇斯底里地将她禁闭在家中。张爱玲病在床上,多日无人照应,几乎丧命。

1938年,张爱玲虽然考取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而无法前往。

1939年秋,张爱玲终于时来运转,得到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的机会。

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攻香港,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只好休学。

1943年(23岁),张爱玲在周瘦鹃主编的《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以下简称《第一炉香》)后,一鸣惊人。从此她一发而不可收,在2年的时间里,在《紫罗兰》、《万象》、《杂志》、《天地》、《古今》等各种类型的刊物上发表了她一生中几乎所有最重要的小说和散文,包括小说《第一炉香》(1943年4月)、《第二炉香》(1943年5月)、《茉莉香片》(1943年6月)、《心经》(1943年7月)、《封锁》(1943年8月)、《倾城之恋》(1943年9月)、《金锁记》(1943年10月)、《琉璃瓦》(1943年10月)、《年青的时候》(1944年1月)、《花凋》(1944年2月)、《鸿鸾禧》(1944年5月)、《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年6月)、《桂花蒸·阿小悲秋》(1944年9月)、《等》(1944年11月),以及散文《到底是上海人》、《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公寓生活记趣》、《烬余录》、《谈女人》、《论写作》、《有女同车》、《自己的文章》、《私语》、《谈画》、《谈音乐》等。

1944年8月和11月,张爱玲相继出版她最有代表性的小说集《传奇》和散文集《流言》。

也是在这一年,张爱玲与才子胡兰成举行了婚礼。不幸的是,这次婚姻也只维持了2年。

同时,张爱玲的辉煌才华转瞬即逝。抗战胜利后,因与汉奸胡兰成的关系而消沉,很少有作品问世。

1947年,创作电影剧本《太太万岁》和《不了情》,但已无“沦陷时期”的风头。

上海解放后,她虽然仍在创作,1951年曾以“梁京”为笔名发表过长篇小说《十八春》,还在《亦报》上连载过小说《小艾》,但也只能看作是她创作生涯的“回光返照”。

1952年7月,终于离开生她养她的上海,供职于香港的美国新闻处。

1954年7月和10月,先后出版两部小说《秧歌》和《赤地之恋》。

1955年秋,又告别香港,远赴美国定居,结识剧作家赖雅,并于同年8月第二次结婚。

1957年,在台湾《文学杂志》上发表她到美国后创作的小说《五四遗事》。

1966年,将中篇旧作《金锁记》改写为长篇小说《怨女》,在香港《星岛晚报》上连载。

1967年,赖雅去世后,应雷德克里芙女校的邀请,作驻校作家。

1969年,将旧作《十八春》略作改动后,易名为《半生缘》在台湾出版。

1977年出版《红楼梦魇》,这是她多年从事《红楼梦》研究的成果。

1981年出版《〈海上花列传〉评注》。

1983年将“苏白”对话的《海上花列传》译为国语出版,后又译为英文。

1994年,出版自传《对照记》。

晚年长期闭门谢客,过着寂寞的隐居生活。1995年9月8日,被人发现孤独地死于洛杉矶家中。

叶君健在武汉大学:攻克外文,成翻译家

叶君健在十里洋场的上海上英文课时,他那浓重的湖北乡音,往往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但是,这个自小吃过苦的乡下孩子,被顽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驱使,完全靠努力自学,终于克服了外语难关,从这种窘迫的局面中解脱了出来。

攻克外文难关,跨入文学殿堂

叶君健出生在湖北省红安县一个穷乡僻壤的小山村——八里湾镇下叶家河村。由于家贫,他从6岁开始就与牛为伴,闲时在村祠堂中从私塾先生处学些儒家经典。父亲在外地当小店员,几年才能回家团聚一次。叶君健从小营养不良、身体孱弱,但贫穷并未泯灭他爱读书的天性。农忙时,他帮家中割稻、摘棉、割草喂牲口;农闲时,识字、背书、写字、填词,如饥似渴地阅读新诗和散文。因此,他不仅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学根底,同时又接受了新文学思想的滋养,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根基。

1922年北伐军打到武汉,革命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红安县也成立了农民协会。叶君健的大哥当了农会会长,二哥在武汉参加了店员工会,连幼小的叶君健也参加了小学的童子团,开始受到革命的洗礼。1927年春,蒋介石叛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大哥几乎被杀,大嫂远避他乡削发为尼,二哥逃到上海又当上了小店员。这时,仅有14岁的叶君健,既受到革命的感染,也饱尝了动荡饥饿之苦。在走投无路的困境下,他的二哥把他带到了上海。原是为了让他继续读书,学点数学、英语等知识,以求能找到一个可靠的谋生职务。

刚到上海,他虽有了8年私塾的学历,但也只能插入高小二年级。学校里教的数学和英文等课,对他而言都是陌生的。尤其是上英文课时,他那浓重的湖北乡音,往往成为同学们的笑料。但是,这个自小吃过苦的乡下孩子,被顽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驱使,完全靠努力自学,终于克服了外语难关,从这种窘迫的局面中解脱了出来。而且,2年间他就从小学跳到了高中,使同学们为之侧目。

这位从封闭式的山村骤然来到十里洋场的少年,目睹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畸形都市,结合在乡间看到的封建统治势力的罪孽,使他那淳朴、童稚的心灵萌生了对旧社会制度的憎恨。就在他感到气愤而又觉得没有出路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了我国东三省。上海“左联”和文艺界的爱国志士,掀起了宣传抗日救国浪潮,犹如黑暗中的曙光一样吸引着广大热血青年,同时也吸引着叶君健。他寻觅着、阅读着“左联”的文学作品和鲁迅等人的著作,特别是鲁迅的小说与杂文。他决心背离父兄为自己苦心设计的人生之路,投身到以抗日战争为主的文学战线上来,奋笔疾书,为拯救中华而战!从此,一步步跨上了文学艺术的殿堂。

早年影响过他的几本书

据叶君健自己回忆,在他所读过的书中,很难说有什么“最”,因为他读书很杂。“现在脑子里留下印象较深的、后来对我产生过影响的,是青少年时代读的几本书——也可以说是一批诗人和一个作家:《唐诗三百首》,那是我在乡下私塾发蒙以后开始背诵的;《苏曼殊全集》,也是在私塾里读的。”

十六七岁的时候,叶君健在上海念中学,不意中发现了布哈林的《史的唯物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的中译本,译文生硬,像天书,但他还是生吞活剥地把它们读完了。后来听说,这两个人的观点都有问题。但他们的这两本书,却开阔了叶君健的视野,引导他对哲学、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感到兴趣,从而又促使他读了一些其他作者在这方面的书。

上大学后,叶君健专攻外语和外国文学,并且自己开始尝试写小说——用世界语写。他开始注意文字风格、结构和表现技巧。下述几位作家给他的印象最深,也影响了他的写作:梅里美、屠格涅夫、佛吉妮娅·吴尔芙和海明威。他们都是语言、结构、风格和“掌握感情火候”上的大师。他们是古典主义者,又是所谓“现代派”。他们对语言的运用,师法古人而又有独特的创造;如海明威的文字风格,源于《圣经》,而又结台了当代美国的口语,创造出一种诗化了的语言意境。

当然,叶君健是结合自己学外语和个人用外语写作,来阅读这些作家的原作的(只有屠格涅夫是通过英文翻译),一字一句地抠,进而才有这些个人的体会——这些作家的语言特点,在中文翻译中似乎基本上都失去了。

求学武汉大学外语系

叶君健14岁从湖北红安偏僻的小山村来到江城武汉,用3年时间跳班读完了中学课程,于1933年考入武汉大学外国文学系,专攻外国文学,开始了他最早的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尝试。早在1931年,他发现新读过的一些东欧弱小民族作家的作品,大都是以世界语转译成中文的。无形中,世界语起到了一种被压迫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作用,使他萌生了学习世界语的愿望。

世界语这种文字,在当时是世界一些被压迫的弱小民族在文学上交流的有效工具。这些弱小国家的知识分子,将自己的作品译为世界语,传达出自己民族的呼声。叶君健选择世界语作为创作和翻译的工具,也是想要把中国这个当时在西方被遗忘、被欺凌的民族的声音,传达到世界人民中间去。

恰好,此时由于经济上的困难,上学必须自己交伙食费;为筹得这笔钱,叶君健经人介绍,成为《大公报》文艺副刊《蒙光》固定的撰稿人,又尝试着用世界语创作了小说处女作《岁暮》。它通过一对贫苦夫妇失业后的悲惨生活,深刻揭示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品刊出后受到读者的欢迎,由此而奠定了他以世界语创作为主的独特的方式。

从1933年到1936年,叶君健陆续用世界语写了13篇短篇小说,包括《岁暮》、《王得胜从军记》等。大学毕业前,他又用世界语创作了另一部小说《被遗忘的人们》。书中描写了一些普通的中国人,这些人虽然已被世人淡忘,但作为人们苦难生活的见证人,却永远不会被遗忘。叶君健以这两部小说为发端,开始了他用外语写作和翻译的工作。1937年,叶君健把这些小说结集为《被遗忘的人们》出版,署名马耳。这些小说描写的,是旧中国农村乡镇中的一些平凡而渺小的人物,如染上赌博习惯的长工、失业回乡的店员、到处流浪的江湖艺人等。

同类推荐
  • 去日安然

    去日安然

    本书为作者日常心得与体会的写作积累,其创作意在表达其个人的生活情怀、感悟及经验心得,每一首诗都是作者立足于个人生活和经历的所思所感,有生活体悟,有内心独白,有历史兴叹,有社会批判,内容丰富多元,情感真挚细腻,富有诗意,文字质量较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3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本选集将我国现代散文定于“五四”现代文学的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上与西方的启蒙主义运动相当。回顾近一个世纪来我国散文的发展,大体上也与西方文学三、四百年间各种流派兴衰更迭的历史相当,确切些说,西方现代文学三、四百年间的历史发展被我们浓缩在一个世纪里有选择地加以介绍、传播和完成了。西方现代散文的前两大篇章,相当于“五四”至三十年代我国现代散文发展繁荣的个高潮期;台湾地区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的散文创作可视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第二个繁盛期,而八十年代后半叶开始,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在散文接受本世纪人类文化成果方面,海峡彼岸和此岸都已经或正在与世界同步。我国现代散文近二个世纪高高低低、坎坷不平的历程表明,把外来文化和文明成果作为发展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撞击,触媒可发酵的机制,几乎是一个必要的前提。鲁迅讲,“五四”时期的散文就在新兴的诗歌和小说之上;周作人讲,“五四”现代散文的来源有两个,一是明清小品的传统,一是英国小品的传播,是两者融合的产物。世界散文经典包括东方卷和西方卷。
  • 回归的江河

    回归的江河

    本书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多年努力和付出的总结。通过书中案例,展示了通过景观设计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发展中许多方面的问题。其中,代表性工程包括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上海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重庆鸡冠石污水处理厂、世博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和世博轴及地下空间综合体工程等。
  • 筑梦·百老梦

    筑梦·百老梦

    本诗集分为两辑:第一辑 英雄谱; 第二辑 历程。采用同题异体形式:一首古诗,一首现代诗;共222 首,主要赞美了上海百老讲师团为筑中国梦从事德育的感人事迹和他们不忘初心激情奉献的精神。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NO!我不是大清正史

    NO!我不是大清正史

    本书是《NO!我不是大清正史》的第一部。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猜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虽然书中屡次描写烽火连天、千军万马厮杀的惨烈场面,然而不动声色冷幽默的叙述方式,却让读者在爆笑、狂笑、讪笑、奸笑、淫笑、狞笑之余倍感沉重。
  • 侯小时的女配逆袭计划

    侯小时的女配逆袭计划

    她叫侯小时,一个平淡无奇的年轻人,却在某一天的街头邂逅了一个卖书的帅哥,随手买了一本小说,回到家后一天就读完了整本小说,当她盖上书皮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穿越了!这还不是最奇葩的——她还穿书了,还是她刚看的那本小说里。话说穿就穿了,还穿到了一炮灰女配角身上,有没有搞错?!侯小时表示,她只是想好好的当个淑女,奈何有人就是不想让她如意!前有白莲花女主明争暗抢,后有渣男虎视眈眈,她容易吗她,她忍忍忍,都快忍成忍者神龟了,侯小时曰:士可杀不可辱!终于侯小时作出了重大决定——俺要逆袭!吊打女主白莲花,手撕渣男,走上人生巅峰!总之,她侯小时要逆袭了!不过谁能来给她解答一下她这无意招来的高冷男友又是什么梗?
  • 圣战之神界传说

    圣战之神界传说

    神界亿万年的历史中诞生过无数的大能,抖脚神界为之颤动,一人之力匹敌数千妖魔;看半神出生的江别如何在神界亿万年的历史中,缔造属于自己的传说。
  • 无赖学生俏老师

    无赖学生俏老师

    重回学校当学生的秦晓表示:唯美女与金钱不可辜负……极品俏老师:秦晓,晚上去我公寓,我有几道题教你;冷艳校花:秦晓,人家刚刚学会了吹曲子,今晚我要给你吹一曲;无敌黑玫瑰:恩人,奴家愿以身相许……群号:617561468欢迎各位踊跃加入
  • 一口吃掉傻甜心

    一口吃掉傻甜心

    “我的愿望——能有一个超级有秀的人宠着我吧。”...“我不是喜欢你的钱,关键是我喜欢名字里有池的..”
  • 再爱你一遍就好

    再爱你一遍就好

    世界我看的再远,始终有一个盲点。你一直在我身边,我一直没有发现。
  • 第二次初恋

    第二次初恋

    (全文完,免费,请放心阅读)最初的爱情总是干净纯粹带着飞蛾扑火的决绝,我们倾尽青春的所有力量,渴望和那人十指紧扣与之偕老,却常常落得满身伤痕。在惊艳了青春之后,才会遇见另外一个温柔你岁月的人,他将你细心的收藏、妥善安放,从此心灵有了安顿的地方。林清许说:女孩若是有两场爱情,一场来惊艳青春,一场来温柔岁月,便再无遗憾。安若雪说:爱情就是你明知没有结果,却偏偏如飞蛾扑火般决绝,宁肯落下一身伤痕,也绝不让自己后悔。高志扬说:等你爱上我,愿意把青春花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逍遥情缘

    逍遥情缘

    陆青尘偶得修道界第一人传授衣钵,以上古秘术逆天改命,自此踏上修道之途。逍游九重天,遥望碧星繁。情生痴心处,缘起尘念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