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2900000021

第21章 著名专家学者(4)

此时的傅斯年,虽未满18岁,但已经长得又高且胖;只是身体常染小恙,显得羸弱。但他学习极为勤奋,每每考试,总是全预科同年级第一名。在这里,傅斯年结识了很多新同学,有袁同礼、毛以亨、周炳林、沈雁冰、顾颉刚等。这一时期,他对课余的学术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计划成立一个学生团体,研究修辞属文,提高文学素养。1914年,傅斯年和同学沈沅等人成立了“文学会”,创办了由严复先生题名的杂志《劝学》。后来,他们又改组为“雄辩会”。傅斯年的写作能力、演讲口才及组织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

当时的中国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洗礼,但文化教育界尊孔复古之风很盛,与之对应的批判之风也是一浪高过一浪,章太炎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傅斯年经常组织“雄辩会”成员去听章先生讲课。

1916年夏天,傅完成了预科学习,与顾颉刚等人参加了文类本科的考试。而同窗沈雁冰,因为家计窘迫,经亲戚介绍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译员。后来,他用“茅盾”的笔名发表了一系列小说,成了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这年秋天,傅斯年升入北大本科国文门学习。跟他在一起的,还有夏天回聊城带来的胞弟。他立志要弄通全部的“国学”,做一个通人。当时北大的国学大师如刘师培、黄侃、陈汉章等,都非常器重这个功底不凡、勤奋好学的山东学生;抱着老儒传经的观念,希望他成为太炎学派的衣钵传人,使古文经学派后继有人。所以不久后,他就成了3位先生的得意门生,黄侃先生尤器重之。

当时他们的宿舍设在北大西斋四号。同宿舍住了4位同学:顾颉刚,平心静气地研究哲学和古史,对学问深钻细研,对人谦恭有加;狄君武,研究词章,性喜昆曲;周烈亚,常常双手合十,高颂阿弥陀佛,因为他研究佛经。虽然研究方向不同,脾气性格各异,但4人相处融洽,同窗之谊甚厚。

说来好笑,傅斯年师从的几位老师,多以狂癫名世。章太炎先生因落拓不羁,被黄兴骂为“害了神经病”;刘师培先生不修边幅、衣履不整、不洗脸、不理发,状如疯子。黄侃先生更怪,不管到哪里供职,都带着老母亲,因为他事母至孝——而他的母亲又离不开一具寿材,从老家湖北蕲春到北京,千里迢迢带着寿材旅行,因为寿材上有黄侃之父黄云鹄先生亲笔写的铭文。在几位先生调教之下,傅斯年并未染上怪毛病,倒是因为天资高、功课好、文笔口才俱佳,被同学们戏称为“孔子以后第一人”。

对于傅斯年的学识,和他一起读北大预科的同学毛子水有这样记述:傅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可以说从年纪很轻的时候便很可观了。记得民国三年(1914)的时候,他对笔者说道:“张皋文在清代学者中,什么学问都在第一流,而都不是第一人。”那时候的傅先生,还是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学生;笔者听了这句话,虽然没有十分赞同他的意旨,但很惊奇他读书的广博、识见的高超。到了民国五年(1916)的秋天,他由大学预科毕业而进入中国文学系的时候,于中国文、史各科,至少可以说是“升堂矣”了。

这段话后来被许多研究傅斯年的文章所引用。不过,没有人真的在乎年轻的傅斯年所说的“张皋文学问一流而都不是第一人”到底是什么含义。但可以肯定的是,十七八岁的傅斯年已在同学之中有了不小的名气和威望,俨然一位“国学小专家”。可见傅斯年的国学功底是非常深厚的。

他的治学功底,甚至强过了北大当时的某些教授。这时的傅斯年,身穿大袍褂,手持大葵扇,一副胖胖的儒生模样,少年意气,恃才傲物,常常在课堂上向老师发难,而且能指出老师讲课中的错误。据傅斯年好友罗家伦回忆:“在当时的北大,有一位朱蓬仙教授,也是太炎弟子,可是所教的《文心雕龙》却非所长,在教室里不免出了好些错误……恰好有一位姓张的同学借到那部朱教授的讲义全稿,交给孟真。孟真一夜看完,摘出30几条错误,由全班签名上书校长蔡先生,请求补救书中附列这错误的30几条。蔡先生自己对于这问题是内行,看了自然明白……到了适当的时候,这门功课重新调整了。”

服膺胡适先生

然而,国学大师们的赏识与栽培,没能抵过新文化运动中“赛先生”的魅力。正当傅斯年锐意于章氏之学的时候,可胡适的出现,给他带来了春雷惊梦般的巨大震动。这位太炎学派的追随者,竟一变成为新文化的倡导者。这其中既有胡适对他的引导,也是和当时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分不开的。从这次“学术转型”可以看出,傅斯年并不是一个死读书、读死书的书呆子,而是一个有自由意志、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人。从此,作为自由主义者的傅斯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走上了中国历史文化的舞台。

胡适与傅斯年一生交往甚密,正是他把傅斯年从传统国学引向了新文化运动。胡适长傅斯年5岁,1917年从美国学成回国。此年对北京大学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风气下,新文化运动的一大批领军人物成为北大教授,胡适便是其中之一。这位年仅27岁的北大教授,在哲学系讲授“中国哲学史”时,大胆地抛开唐虞夏商,直接从周宜主讲起。胡适的这种讲法颇使哲学系的学生震动,有些学生认为这是思想造反,不配登台讲课,想把他赶走。

与傅斯年同一宿舍的顾颉刚,却极力鼓动傅斯年去听胡适的课,看是不是应该把他赶走。傅斯年认真旁听了几次课之后,对胡适作出的评价是:“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由于傅在同学中的威信,经其这么一说,这场将起而未起的风波竟平息下去,使年轻的胡适在北大站稳了脚跟。而胡适是在若干年之后,才知道在他刚到北大的时候,傅斯年暗中做了他的“保驾人”。

傅斯年因听课而对胡适非常信服,由此开始了他们30多年亦师亦友的交往。傅斯年一生都服膺胡适,既是他的门下高足,也是他的知心朋友。有人认为,作为五四时代的人物,论见解、智慧,傅斯年是超过胡适的;若说傅是胡的弟子,则是青出于蓝了。这也是一家之言。但傅斯年对胡适的服膺和友情,是人所共知的。胡适“誉满天下,滂亦随之”。有人攻击他,傅斯年便挺身而出替他辩护。傅斯年认为只有自己才理解胡适,尝言:“谁都没有资格骂胡适之,只有我可以骂,只有我才有资格骂。”

当时的北京大学,大师云集,流派纷呈,各种思潮粉墨登场,给莘莘学子提供了学习、比较、鉴别和选择的空间。在新、旧思想的交融碰撞中,傅斯年不盲从、不迷信,作出了自己的选择,毅然投身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在当时的北大师生中,文言文写得不通或不好而赞成新文学的很多,文言文写得很通很好而赞成新文学的很少,换言之就是很多人是因为国学底子不行才去搞新文学的。而傅斯年的国学功底非常好,他本可以沿着国学的路走下去,继续太炎学派的衣钵,成为一代国学大师,而他偏不。与傅斯年相交34年的好友罗家伦说:“孟真有徘徊歧路的资格,可是有革命性、有近代头脑的孟真,决不徘徊歧路,竟一跃而投身文学革命的阵营了。以后文学革命的旗帜,因得孟真而大张。”

胡适对傅斯年的才华有过这样的评价:“孟真是人间一个最难得最稀有的人才。他的记忆力最强,同时理解力和判断力也最强。他能够做最细密的绣花针功夫,他又有最大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最能做学问的人,同时又是最能办事又最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对这位得意门生兼挚友,胡适的话虽然不可避免地带着一些感情色彩,但也足见他对傅斯年的推许和肯定。

创办《新潮》月刊

“冲出章氏樊篱”的傅斯年,国学功底深厚,因而对国学的弊病也看得更清楚,真正理解提倡白话文、进行文化革命对于改造社会、唤醒民众的意义。他接连撰写了《文言合一草议》、《中国学术思想界之基本误谬》、《戏剧改良各面观》等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

深受陈独秀以及《新青年》影响的北京大学中国文学门二年级学生傅斯年、英国文学门二年级学生罗家伦、哲学门二年级学生顾颉刚等,决定成立一个社团。于是,他们联络同学杨振声、徐彦之、康白情、俞平伯等人,取得共识。1918年岁末,在北京大学红楼图书馆的一个房间里,傅斯年、罗家伦、顾颉刚等人在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师长的直接指导与帮助下,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第一个学生社团——“新潮社”。

社团与期刊共生,是五四时期的一个重要文化现象。各文化社团都纷纷把创办期刊立为社团的首要之事;试图通过期刊的传播,向社会发表自己的言论,宣传自己的主张,从而影响文化学术、世道人心。新潮社最初的组织形式,就是一个杂志社。1918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日刊》刊登了《新潮杂志社启事》。启事说:“同人等集合同趣组成一月刊杂志,定名曰《新潮》。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上各问题为职司。不取庸言,不为无主义之文辞。成立方始,切待匡正,同学诸君如肯赐以指教,最为欢迎!”启事还公布了首批21名社员的名单。全体社员均为杂志的撰述员。杂志社下设编辑部和干事部两个部门,均为3人编制,任事者由社员选举产生。

1919年1月,《新潮》杂志正式创刊,并得到了北大校方的资助,校长蔡元培批准每月从北大的经费中拨出2000元作为办刊经费。在新潮社的首届职员中,编辑部的3位依次是傅斯年、罗家伦和杨振声;干事部的3位依次是徐彦之、康白情和俞平伯。杂志甫一出版,便受到了社会读者的广泛欢迎,创刊号一个月内就再版了3次。

在五四时期蜂起的各种文化社团中,新潮社算得上是创办较早的一家,也是很有影响的一家。它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与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成犄角之势,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与此同时,另外两个学生社团和杂志也产生了。一是学生许德珩、易克嶷、高尚德等人成立的国民杂志社和《国民》杂志;另一是在守旧的教员刘师培、黄侃、陈汉章、马叙伦、屠孝寔、康宝忠、陈钟凡、吴梅、黄节、林损等人支持下,由国文系学生俞士镇、薛祥绥、杨湜生、张煊、薛祥绥、俞士镇、胡文豹等人成立的国故月刊社及《国故》杂志。

新潮社和国故社,因一新一旧思想观点对立,经常展开激烈的论战;而国民社则处于中立状态。不过,五四运动到来的时候,3个学生社团的大部分成员,都积极参加了运动,罗家伦、傅斯年、杨振声、许德珩等都成为当时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

在新文化运动中,《新潮》是仅次于《新青年》的重要刊物,它的宗旨是“批评的精神”、“科学的主义”和“革新的文词”。傅斯年是新潮社的主要发起人,也是《新潮》的主任编辑和主要撰稿人,仅1919年这一年,他在《新潮》上发表的文章和新诗就有43篇(首)之多。《新潮》完全用白话文写作,大部分文章出自大学生之手,所以它一经问世,即深受新派人士、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新潮》第一卷第一期曾再版3次,销售到1.3万多册,其后的销售量也常在1.5万册左右,可见其影响之巨。《新潮》出版时,正当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并且以更加激进的姿态与《新青年》相呼应,为新文化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傅斯年作为《新潮》的灵魂人物,其思想观点和学术主张也逐渐为世人所熟知,由此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五四”旗手

青年傅斯年风头最劲的时候,还是在“五四”游行的队伍里。

1919年初,北洋政府作为战胜国,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在会上,列强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收回山东主权的要求,反而宣布将德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而中国代表竟然同意在这种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5月1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舆论沸腾。5月3日晚上,北大学生1000多人在北河沿法科大礼堂集会,北京的12所高、中等学校的学生代表也应邀前来参加。会议讨论了当前的形势和救国步骤,决定第二天举行游行示威。会上公推代表20名,傅斯年是北京大学学生代表之一。

游行当天,傅斯年是北京大学的学生领袖,为北大集会时主席、游行示威总领队。他肩扛大旗率领学生在天安门与其他院校学生会合,向东交民巷使馆区迸发,准备抗议示威,但在东交民巷遭到外国军警阻拦。游行队伍派代表向各国公使馆递交了声明书,这时队伍中即有人高呼:“到外交部去!”“到卖国贼的家去!”傅斯年曾劝说同学们不要激动,但他已无法控制当时愤怒的情势,于是率众前往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这是五四运动发生的第一天。

运动第二天,在讨论下一步行动时,有一人因意见不同,而与傅斯年发生言语冲突乃至动武互殴。傅斯年一怒之下,从此不再参与学生会工作。最后推选出段锡朋主持工作,傅斯年从此退出五四运动,但他的爱国之心使他无法全然置身事外,还是全力支持段锡朋的工作,对运动加以关注。关于他退出的内幕,蒋梦麟在《忆孟真》中有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我识孟真远在1919年,他是五四运动领袖之一,当时有人要毁掉他,造了一个谣言,说他受某烟草公司的津贴。某烟草公司有日本股份,当时全国反日,所以奸人造这个谣言。我在上海看见报上载这个消息,我就写信去安慰他。”

虽然傅斯年没有完整地参加五四运动的全过程,但是他对五四运动的贡献是不可埋没的。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袖和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傅斯年成为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

百余年来,人们颂扬北大,一个重要原因是蔡元培所开创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风。在当时北大校园里形形色色的教授、学生当中,被后人所记取、所称颂的,不是守着陈词滥调、做着复辟迷梦的封建遗老遗少,而是那些勇于开创新文化、为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努力的文化斗士。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五四运动。这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载入20世纪中国历史的救亡运动,直至今日依然有深刻的意义,成为了北大精神的象征。体现着北大“校格”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都与傅斯年的名字紧密相连;作为这两个运动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傅斯年的功劳和贡献,不可谓不大。

同类推荐
  • 低头种地,抬头唱歌(雅活书系)

    低头种地,抬头唱歌(雅活书系)

    本书为作者的长诗、歌词、绘画以及访谈的合集,主要展现了他作为一名乐队主唱,为了追寻自由自在的生存空间,从城市逃离回到西南乡野开始半农半歌的生活的心路历程。本书无论是诗歌语言、绘画风格还是背后的思想都有一种让人感动的干净和淳朴。
  • 商市街

    商市街

    《商市街》是萧红的散文代表作,本书完整收录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的《商市街》41篇散文,另选录19篇萧红不同时期的散文代表作品,如《纪念鲁迅先生》、《长安寺》、《寄东北流亡者》以及萧红写给自己弟弟的《九一八致弟弟书》。所选篇目很多记录了萧红与萧军生活在一起时贫困潦倒而又快乐的生活,自传性很强,是了解萧红生活的最佳入口。整体风格有很强的的社会风情画特点,语言精练、质朴,情感真挚,可读性非常强。
  •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

    《2011年中国校园文学作品精选》共六章,主要内容包括:十五日转晴、、橘夏、QQ爱、金色弧线、绑架、照相馆之昼、车开内蒙古、只有你会懂、游乐场、老街的笑与泪、哆啦A梦和时光机、孩子王、时光浸渍的胶片、邂逅、触不到的长大后、欧洲之行、十年,我的父亲母亲等。
  • 冰心三部曲

    冰心三部曲

    本书收录了冰心的《寄小读者》《繁星春水》《小橘灯》三部作品。这三部作品皆为冰心的大成之作,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充分表达了冰心女士创作的思想内核:爱的哲学。冰心不愿描绘苦难的人生,因而就选择了“理想的”人生,作为自己讴歌的对象。在他理想的世界里,只有同情和爱恋,只有互助与匡扶。所以,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歌颂,就成了她的主旋律。
  • 先读唐诗再旅行

    先读唐诗再旅行

    本书分为“帝都长安”、“西出阳关”、“黄河岸边”、“西署巴南”、“吴楚春色”、“人间天堂”等六个部分。
热门推荐
  • 永生灵轮

    永生灵轮

    带着仙帝金身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周洛,走上了永生大道的修炼之路。妖孽的修炼速度,无敌的王者之姿。他的每一个成就都成为了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高峰,每一次战斗都为后人津津乐道,他的名字永远为后人所铭记,那个无敌的灵轮之皇……
  • 弑魔战争

    弑魔战争

    在平行宇宙的另一端的地球上,有一个处在“悬崖”边上的国家,在这个国家的边境有一群契约军,他们本是人类,一次偶然的机会与魔族签订了契约,魔族给予他们非人般的能力,而他们替魔族称霸世界,契约军连连战捷,这个国家危在旦夕。一名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强力的武器,而这个武器不是一般人可以使用,此时,这个国家的命运就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 法宠大陆

    法宠大陆

    我是一个三无的大学毕业生,每天都在为工作而奔波,在一次意外中,我穿越到了法师大陆,灵魂寄生在一个落魄少爷的身上,杨叶现在的年纪才15岁,在法师大陆,我想做一个不平凡的人。
  • 执念至仙

    执念至仙

    他的执是固执,也是掌执;他的念是思念,同为长生念。我不写他万古长青,只写他是个痴情人;我不写他天赋异禀,只写他义比天高。曾经他为一个即爱又恨的人,在长生庙下一跪便是二百三十年,八万四千零七天一个夜的风霜雪都撼动不了他的念。兀自在脑海里回荡的是那一句,“请转告她我很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TFBOYS之家族斗争

    TFBOYS之家族斗争

    主角是小凯与小凯妹妹。CP发展较慢。内容很好哦!希望喜欢这一类小说的人欢迎来看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全新修订)

    不懂说话就当不好经理(全新修订)

    本书是介绍经理语言技巧的图书。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以说话的基本功与技巧,如何提高说话的能力,培养说话技巧的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说话的作用、意义及训练方法,并分专门章节介绍了总经理、营销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公关经理等人员的说话技巧。是一部值得经理人员参考的好书。
  •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博马舍

    外国文学评介丛书——博马舍

    这套丛书将引导青年朋友去漫游一番那绚丽多彩、浩瀚无边的文学世界——从古希腊的神话王国到中世纪的骑士、城堡;从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到五光十色的繁华都市;从奔腾喧嚣的河流、海洋到恬静幽美的峡谷、森林、农舍、田庄??它将冲破多年来极左路线对文学领域的禁锢和封锁,丰富青年朋友的精神生活,为青年朋友打开一扇又一扇世界文学之窗,让读者花费不多的时间就能够游历世界的各个角落,浏览各国人民今天、昨天、前天直至遥远的过去的丰富多采的生活图景,去体会他们的劳动、爱情、幸福、欢乐以及痛苦、忧伤、斗争、希望??它将帮助青年朋友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学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