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74600000029

第29章 向曾国藩借治家教子智慧(3)

曾国藩非常重视德教。曾纪芬是曾国藩的幺女,按照湖南话,大家都叫她“满小姐”。在曾纪芬出生时,曾国藩已经是礼部侍郎,地位很高了。但曾国藩一点也不偏爱这个小女儿,从小就培养她艰苦朴素的品性。住在北京贾家胡同的曾纪芬穿的都是姐姐们留下来的衣服。

曾纪芬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所以,她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曾国藩只要跟纪泽、纪鸿等子女在一起时,总是精心指点做人之道。他曾对纪泽、纪鸿说:“泽儿天资聪颖,但过于玲珑剔透,宜从浑字上用些工夫。鸿儿则从勤字上用些工夫。”针对纪泽“语言太快、举止太轻”的缺点,要求“力行迟重”,即“走路宜重、说话宜迟。”

曾国藩日理万机,但一有时间,就给孩子写信,为他们批改诗文,还常常与他们交换学习、修身养性的心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之中,曾国藩既是父亲又是朋友,既是经师又是人师。他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孩子们都非常钦佩、崇拜他,把他视为自己的人生偶像。

然而,现在有些父母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却不关心孩子的操行。其结果是孩子不但不能成才,而且还反其道而行之。出现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就是父母忽略了子女们德行的教育。其实,这一方面的教育比学习还重要,因为品行会影响人的一生。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即便其学习不尽如人意,将来也不会误入歧途;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指引,即便有再好的成绩,将来也未必成才,甚至还会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像曾国藩那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当孩子面对困难或者痛苦的时候,常常会去寻求父母的帮助。但是,人生是一场时刻面临困难的“漫长战役”。孩子要学会独立面对挫折,培养坚强的品格。有时,当孩子遇到挫折麻烦的时候,父母会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其实这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

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女性。作为领袖,她对印度有着杰出的贡献;作为妈妈,她是孩子最好的导师。

甘地夫人认为,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坎坷。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个性,使他们以后能够从容不迫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化。作为母亲,她必须帮助孩子平静地接受挫折,提高自我克制的能力。

甘地夫人的大儿子拉吉夫12岁时,因病要做一次手术。面对紧张、恐惧的拉吉夫,医生打算说一些“善意的谎言”,安慰孩子:手术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

可是,甘地夫人却认为,孩子已经懂事了,骗他反而不好。所以,她阻止了医生。随后,甘地夫人来到儿子床边,平静地告诉拉吉夫:

第一,手术后有几天会相当痛苦;

第二,谁也不能代替你受苦,你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

第三,哭泣或叫苦都不能减轻痛苦,可能还会引起头痛。

手术后,拉吉夫没有哭,也没有叫苦,而是勇敢地忍受了这一切。

这样一次经历,将会永远铭记在孩子心中,这种品德也将融入到孩子以后的生活中。

另外,曾国藩还非常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在现在看来非常容易,但在当时,人人都想自己的子孙能够在官场上有所作为,能够飞黄腾达。处于曾国藩那样显赫的地位,给自己子孙做官的机会,真是易如反掌。但是,他并没有这样要求子孙们。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只要身体好,能吟诗作文,能够明白、通晓事理,就能有所作为,就不愁没有饭吃,就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当官是一阵子的事,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官衔的大小不取决于自己,而学问的多寡则取决于自己。

孩子读书未必是为了做官,读书在于明白事理。所以,他致力于培养孩子们读书的兴趣,注意观察他们的天赋、潜能,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培养、塑造。

当长子曾纪泽连着三次考科举不成功,向父亲提出不再走科举之路的时候,曾国藩同意了。他写信告诉曾纪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

曾纪泽后来的路,在当时人来看绝对是旁门左道。那个时代,一般人根本想不到去接触西方文化,更不用说去学洋文了,而曾纪泽竟然在32岁的时候开始学英文,潜心研究西学。

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以外交官的身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谈判并且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城。这是清末外交史上唯一的一次胜利。而谈判的成功,得益于曾纪泽对西学的了解。正是因为他有一个非常好的英语基础,在与俄国人谈判的时候,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外交手段运用十足。当时,沙俄曾威胁说,你想要收回伊犁,我马上就派兵打仗。曾纪泽不软不硬地回了一句话,你要打仗,我们也无奈,但我们绝不怕你来打仗。因为他太了解当时沙俄虚张声势的心态。如果没有对西学的了解,没有西学的根基,可能这个时候就被吓倒了。

在当时那个社会,父亲的命令是不得违抗的。如果曾国藩一门心思让儿子读书、做官,曾纪泽可能就会在书本中痛苦度日,而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不能发挥他的特长了。如此看来,曾纪泽的成功,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子有方的表现。

长子曾纪泽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官。次子曾纪鸿也在父亲的指导下,学有所长。但他同样没有像父亲那样做官,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自然科学,他精通天文、地理,最精数学,曾著有《对数详解》、《圆率考真图解》等书,还计算出一百位的圆周率。

曾国藩思想开明,懂得因材施教,能够让子女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是难得。

孩子要学习的有很多,作为父母就应该像曾国藩那样,首先是培养孩子优秀的品德。这样一来,就能保证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保证不至于走错,不至于误入歧途,这是教育的根本。然后,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因材施教,让孩子学有所长。这才是成功的育人之道。

现在,很多家长本末倒置,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略了孩子心理变化。殊不知,学习成绩并不是孩子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要想让孩子在社会中有所成就,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品德,品德教育才是育才的根本。要多与孩子沟通,成为他们的朋友,了解他们的想法,纠正他们错误的想法。要多通过身边的事情教育孩子。同时,父母还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先做到。

另外,有些孩子也许真的不擅长学习,没有关系,他有什么特长就让他发挥出来吧,也许他的特长会帮助他成功。

留财产不如教谋生本领

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

——曾国藩格言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通常希望自己的儿女过得比自己好,希望给儿女们多留些财产。但曾国藩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做父母的要想儿女真正有出息,就不应该给儿女留下太多的钱。

曾国藩出身贫穷,一生为官清廉,深知财可帮人也可害人的道理。人的本性中有好逸恶劳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积足够的钱物让子女花销,那子女为什么还去吃苦呢?结果自然是坐吃山空。如果“一无可恃”,则逼得子女们去奋斗、去谋生、去立业,结果才能成大器。所以,曾国藩从不利用手中职权为子孙后代敛集财富。

他曾经明确规定,嫁女儿的嫁妆,不能超过二百两白银。曾国藩的前三个女儿出嫁,都是按照这个规矩来办的。到第四个女儿出嫁时,欧阳夫人仍然按照这个规矩来办。曾国荃听说这件事之后,不敢相信,说:“怎么会有这种事呢?”打开箱子一看,果然如此。他再三感叹,以为实在不够,便又赠送了四百两。

嫁女如此,娶媳妇亦如此。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派人送家信和二百两银子回家,以其中的一百两作为曾纪泽的婚事之用,另外一百两作为侄儿的婚事之用。这么大的一个官,办个喜事用一百两,确实是太难得了。

曾国藩还曾在给弟弟的信中指示说:

“我们弟兄身处这样的时代,名声远扬,应以钱少、产业少为好。一则平日里可以避免别人眼红,招人妒忌;二是看到家中窘迫的状况,子孙们也不至于一味讲究奢侈了。我们曾家历代的立家气象、格局没有改变,从嘉庆末年到道光十九年,我见到祖父星冈公每天生活守常规,不相信医药、堪舆、和尚、巫师、祷祝等事,这也是老弟曾经亲眼见过的。我们这一辈的人认真遵守家风,则家道便可多支撑些年,望老弟率纪泽及各位侄儿切实做好……”

虽然曾国藩不留钱财给后人,但曾国藩曾从自己的俸禄中省下一千两银子寄给家里接济亲戚。之前给子女的花销与接济亲戚的这笔钱相比较,显然要寒酸很多。

曾国藩认为,富贵不可长久,不可以官为生。他常训诫子侄要以种田作为永远的家业命脉,只要这根命脉不断,曾家的人就不会受穷、受苦。家族的兴旺与发达,不能依靠一时的官爵。如果子孙后代不思进取,懒惰懈怠,再大的家业也会化为乌有。

钱财不是家庭兴旺的根本,曾国藩认为家族的兴旺发达最终要取决于人。他常说:“所贵乎世家者,不在多置良田美宅,亦不在多蓄书籍字画,在乎能自树立子孙。”这里的“自树立”之人就是指具有维护家风、兴旺家族能力的子弟。

因此,曾国藩非常注重培养后代的自立能力。他常说:给子孙留下万贯家财,不如教子孙走正道,让子孙学会一些谋生的技能,自食其力。所以,他常常告诫自己的子侄,让他们不要有依靠父辈、继承万贯家业之心,要学会自立。

曾国藩让弟弟国潢设法把自己在家乡的田产出手,或捐做元吉公的祭田,或捐做星冈公的祭田,或转售他人,所得的钱银供家中日常使用。在曾国藩看来,官宦之家不蓄积银两,子弟就会明白,如果自己不努力上进,将来父亲不再为官,就会有饥寒的忧患。懂得这个道理,子弟们也就会以自强自立来勉励自己学习谋生技能了。

在给两个儿子的信中,他告诫说:

银钱田产,最容易助长人的骄气。我家中断不可积钱,也断不可买田。你们兄弟努力读书,决不怕没有饭吃。

别说过去了,即使是现在,多数人的观念也是用尽办法为子孙积聚财富。他们认为,为子孙积聚财富,即使他们不能自立也不至于流落街头,遭人耻笑。然而,他们却没想过为子孙留下过多财产,反而是害了子孙。因钱多生活无忧,子孙会变得不思进取,最后导致坐吃山空。有很多成功人士没有给自己的子女留下很多财产,就是为了后代能够自立,以免过多的财产贻害后代。

微软创办人盖茨把全部财产捐给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分也不留给自己的子女。

巴菲特的长子霍华德并没有继承父业,他32岁那年卖了祖父给他的股票,买了一台推土机,开始务农。他按市价向父亲租用了一家农场,尝试协助农民生产更多的农作物。巴菲特每次去看他,通常是去要租金。

李嘉诚把两个儿子送到美国读书,每月仅给他们够日常衣食开支的钱。有其他花销,需要零用钱,他们就要像其他同学一样,利用课余时间打工。李泽楷每逢假日就到高尔夫球场做球童,背着装满高尔夫球棒的大皮袋,在球场上满头大汗地跑,他足足做了三年。

别人家的孩子上学,父母给他们买汽车,李嘉诚给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辆自行车。有一天,李嘉诚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在雨中的车群中“之”字形穿梭,险象环生,那个骑车的就是他的儿子,到家已经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英磅重的东西。他这才决定让两个儿子去学车,给他们买一辆汽车。

这些成功人士和曾国藩一样,看似没有给后代留下财产,其实,他们给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是任何时候都用不完的,认真使用这笔财富,他们的后代就不会有衣食之忧了。

曾国藩说:“大约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事虽至小,关系颇大。”这是因为,钱多就易骄横,就容易奢侈,就容易淫逸,就容易放荡,最后必然导致家败名裂。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更多地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要狠下心来,让他们独立做事。只有他自立了,他才拥有在社会立足的真正财富。

钱财是身外之物,安身立命之本还在于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个人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比拥有财富本身更重要。做父母的一定要意识到这点。

联姻不必讲究富室名门

选择有勤俭家风的人家,不要跟官宦之家联姻。

——曾国藩格言

在那个时代,门第观念在联姻中表现突出。权贵人家为了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一直是很低下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渗透于整个社会。妇女在家庭中几乎没有地位,没有婚姻自由,只能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封建社会里的婚嫁制度造成两家的结亲往往不是出于子女的感情,而是某种利益的互补。嫌贫爱富、讲求门当户对是现实中生存的需要,这样就造成了许多不幸的婚姻和家庭。

曾氏家族贵为湘乡第一显赫门第,按理说,所结的亲家不说是豪门显族,也至少是达官贵戚。但是,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没有利用儿女联姻来为自己寻求权势,而是从子女未来幸福的角度考虑,提出“不与骄奢人家结亲”这样开明的想法。他考虑儿女的婚事时不从门第上去权衡,而是从家风和生活习惯上去考察。

他提出品德为上,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

湖南有一常姓显贵家庭,几次都想与曾国藩结为儿女亲家。然而,曾国藩并不乐意。这倒不是常家与曾家有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而是因为曾国藩听说这位常世兄生活习气骄奢跋扈,不可一世。他所穿的衣服极为华贵,就连他家的仆从也气焰嚣张。更令人厌恶的是他喜欢倚仗其父亲的势力作威作福。曾国藩担心常家女儿有官宦人家的骄奢习气,如果嫁娶过来,不仅败坏曾家家规,还会引诱曾家子弟好逸恶劳。

咸丰六年(1856年),曾纪琛13岁。有人做媒,配罗泽南次子罗兆升。罗兆升因父功勋,钦赐举人,内阁中书,赏戴花翎,特授陕西孝义厅抚民府,诰授奉政大夫。曾国藩与罗泽南为患难之友,生平志向相投。按照常理,两家结为儿女亲家是好上加好。但曾国藩认为罗兆升有“官宦气”,故表示不中意,在家信中写道:“罗家结亲的事,先暂时缓一下。近来人家一当了官,便滋长骄奢的习气。我深深以此为戒。三女儿找女婿,我的意思是选择一个节俭朴实的耕读人家,不必一定是富家名门的。”

关于其子曾纪泽的婚事,曾国藩在给父亲的信中也这样说:

同类推荐
  • 雄鹰精神

    雄鹰精神

    一部职场生存与发展的启示录;一部团队竞争力与执行力的提升宝典。充满传奇色彩的鸟中之神——雄鹰,天空当之无愧的霸主,智慧、雄健、坚韧、傲视群雄的象征。拥有雄鹰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精神面对社会,拥有雄鹰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搏击人生。
  • 别让坏心态毁了你

    别让坏心态毁了你

    本书旨在使读者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和失去,凡事看得淡一点,给自己一份愉快的心情,好生活。
  • 你可以,爱

    你可以,爱

    想要在生活中获得快乐和自在,不能够没有爱,爱是一切幸福的门槛,也是幸福大道上的铺路石。但是要学会爱,不是件容易的事,还好,我们有了一行禅师。\r一行禅师以他惯有的温柔力量,用经验和故事告诉我们,佛法中所提出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教法,是通往爱的最佳捷径。禅师以正念、顶礼、说爱语、观想等方式来修行四无量心,详细且实用的步骤,可以当下运用,进而开发出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真正的爱能理解他人,帮助他人;能接纳完美与不完美,并有强大的内心力量,可以不执著;真爱甚至可以疗愈一切身心的疾苦。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做人做事的学问

    做人做事的学问

    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能干,背景条件多么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失败。会做人,做好人,才能行得正、走得远,充分体现自我人生价值;能做事,做好事,把难办的事尽可能办好,才能创造骄人的成绩。会做人不会做事,是一个残缺的人;会做事而不善于做人,在做事的过程中就容易犯错误,甚至四处碰壁。一位商界成功人士说过:“先做人,后做事,做人做好了附带着就把事情做了。”
  • 朋友圈:让朋友遍天下的人脉经营术

    朋友圈:让朋友遍天下的人脉经营术

    本书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着重向读者介绍了拓展和经营“朋友圈”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帮助读者顺利地拓展和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热门推荐
  • 一纸休书一桩婚

    一纸休书一桩婚

    神界有一花,叫郁时花,冥界有一花,叫彼岸花;神界有一桥,名为郁时花桥;冥界有一桥,名为奈何桥。你说,半生戎马,四海为家,我说,戎马一生,浪迹天涯;你说,天南地北,我魅最美,我说,天大地大,我绝最大;你说,解甲归田,嫁衣红霞,我说,解衣卸甲,公话桑麻。前世,她跳下郁时花桥,他弑皇复仇;今生,他饿虎扑食,她无处可逃?
  • 灼目之华

    灼目之华

    目前仅构思了大纲,内容不甚丰富,偶尔更新
  • EXO之动人怜心微故事

    EXO之动人怜心微故事

    生活有的时候很疯狂,我们追逐那些无法拥有的,却放弃那些我们最需要的。生活有的时候很疯狂,我们追逐那些无法拥有的,却放弃那些我们最需要的。生活有的时候很疯狂,我们追逐那些无法拥有的,却放弃那些我们最需要的。你要记住,不是眼泪就可以挽回失去的,所以不要轻易流泪;你要记住,不是伤心就一定要哭泣,所以不要吝啬你的微笑!﹉﹉﹉by苏落墨看,樱花树有盛开了,你应该快回来了吧!墨墨我们不要赌气了回来吧好吗?这一切的一切全部让我磨削掉好吗?﹉﹉﹉﹉by冷晨宇
  • 我回来了你等着

    我回来了你等着

    她再一次走进这里,走进那片我们曾经来过的地方,你说你不许我走进这座城市,现在我来了,我来报仇来了!
  • 超神武装

    超神武装

    星战,真的是以战舰对战舰,导弹对导弹,光武器对光武器进行的吗?如果在罗邺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可能是这样的……
  •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步步杀机之浴火凰后

    前朝公主一朝有孕,顿时掀起万丈波澜。她为他甘愿承受一世骂名,不料他却为了别的女人,一个巴掌让她付出血的代价。重回宫闱,她是若倾城也是独孤辰夕,高高在上的主位娘娘,狠而无心。斗肱骨,治后宫;玩阴谋,耍玄机,指尖轻点笑看江山如画,绝不再受人践踏!
  • 霸道总裁的誓言:全部交给你

    霸道总裁的誓言:全部交给你

    她是还没毕业的大三学生,他是世界级奢侈品集团的年轻总裁,这两个如平行线般生活的人却因为一次面试遇见了彼此。就在这第一次见面,她居然刮花了他的玛莎拉蒂,还呸了他一脸口水!
  • EXO:神秘画展遇到你

    EXO:神秘画展遇到你

    老天!你是在拯救我!和逗比损友去趟画展,就遇到了这几位!“小妞儿,换了我,你这样容易被吃豆腐。。”“跟你有关系吗。。”“有关系啊!我们是哥们儿!”“去找你的CP。。快去!”靠!我竟成了七亿多人的公敌!!!
  • 阮月全传

    阮月全传

    表面平静的宵亦国暗潮涌动,镇国公主之女本乃皇家闺眷,于出生三个月,家族被诛送出都城,曲折命运。开国皇帝之外孙,异姓之子名不正言不顺,却被蓄谋已久的阴谋推上皇位,远大抱负顷刻得以实现,而谋划算计从未停止令人不寒而栗……年少时,陷害她的种种证据置于面前,他视若无睹,对她坚信不疑,必明察秋毫,还她公道。年迈后,相濡以沫依旧满腹喜悦,如初遇般美好,只因他曾承诺一切有己,万事皆宜。月儿:“因复仇变得麻木不仁,众叛亲离,可曾有过悔意?”则钰:“从未!夫人也曾十指染血,然有悔意否?”月儿:“从未!你我夫妇二人同心一体,不亡不休!”则钰与她手指相环相扣:“不亡不休!”两人携手以证“不负天下不负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