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8000000051

第51章 毛泽东与中华楹联(2)

1917年夏,毛泽东和同学即萧子升徒步漫游湖南五县。他们来到安化县,拜访学识渊博的劝学所所长夏默安。相见时,为试来人学问深浅,夏先生挥笔写下“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半联原对放在桌上。毛泽东看后挥笔对下联曰:

清水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夏先生悦然相待,视二人如上宾。

1918年6月,毛泽东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附小主事后,曾撰写了一副对联,让学生刻在竹板上,悬挂于礼堂中:

世界是我们的;

做事要大家来。

这副对联,既符合对仗的规则,又很口语化;既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含义丰富,号召学生们以主人翁的态度,齐心协力创造新世界。

1919年农历八月十二日,毛泽东的母亲文氏不幸病逝。毛泽东闻耗,昼夜兼程回韶山奔丧。在母亲灵前,毛泽东以极其沉痛的心情撰写了一篇哀恻动人的《祭母文》。同时,写下了两副有名的祭母“棂联”(即挽联):

其一:

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其二:

春风南岸留晖远,

秋雨韶山洒泪多。

这两副棂联,对仗工整,情感真挚,抒发了对慈母无限的怀念哀悼之情。

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毛泽东仍保持着撰写楹联的习惯。

1921年11月,从法国勤工俭学回来的李立三,受党中央委派,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他来到长沙小吴门外清水塘23号找毛泽东。当时毛正在伏案疾书。杨开慧看见他,大声欢迎说:“难怪方才喜鹊叫,原来是李兄大驾光临。”

毛泽东连忙出迎说:“洞庭有归客”;李立三随即应对:“潇湘逢故人”。两人握手相视大笑。

1928年,江西遂川举行公审土豪劣绅大会,主席台两旁贴着一副毛泽东亲自撰写的对联:

你当年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我今日宰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1928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的王尔琢,在追击叛徒时,牺牲于崇义思顺圩,年仅35岁。毛泽东深感悲痛,挥泪撰挽联曰:

一哭同胞,再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重任难承受;

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解放方甘心。

1930年12月25日,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红军在江西宁都小布河滩的麻糍石下召开了近万人的“苏区军民歼敌誓师大会”。大会主席台悬挂着毛泽东书写的一副对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力量,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此联精炼地概述了红军的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也以诗化的语言生动地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

1931年9月15日,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在转移途中,遭国民党飞机空袭不幸牺牲。红军召开追悼大会,毛泽东悲痛敬挽道:

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如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

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此联较长,每联四句,但上下联句句对仗颇工,既表达了对黄公略牺牲的惋惜哀痛之情,又激励生者为革命继续奋斗。通俗易懂,实为上品。

1938年3月12日,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和追悼抗战中阵亡的烈士,延安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撰写了三副挽联,其中一幅是: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这副挽联把会议的两个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对仗工整,含义深刻,深得同志们的称赞。

1939年6月12日,国民党第二十七集团军根据蒋介石的秘令,派兵包围新四军设在湖南平江地区的通讯处,惨杀新四军参议涂正坤、八路军少校副官罗梓铭等六人,制造了轰动全国的“平江惨案”。延安各界于8月1日为死难烈士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会上,毛泽东致送挽联:

日寇凭陵,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同时发表了《必须制裁反动派》的演讲,严厉谴责了那些投降派、反动派、顽固派在抗战队伍中搞摩擦、闹分裂的卑劣行径。

爱国人士杨十三留美回国后,在河北省工业学院任教授期间,结交爱国革命人士,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策划冀东抗日工作,建树颇多。1938年被推为冀东抗日联军政治部主任。是年冬,去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工作。因长期转战,积劳成疾,于1939年7月21日逝世。八路军总部由朱德主持,召开了追悼会。毛泽东敬挽:

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

1940年3月蔡元培先生在香港病逝,4月份延安各界举行追悼会,毛泽东敬献挽联:

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1941年8月11日,与共产党接触,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做了许多有益工作的国民党代表张淮南先生病逝,毛泽东送挽联:

大计赖支持,内联共,外联苏,奔走不辞劳,七载辛勤如一日;

斯人独憔悴,始病热,继病症,深沉竟莫起,数声哭泣已千秋。

1946年4月8日,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王若飞、秦邦宪,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等人,乘同一座飞机飞返延安,因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全部殉难。在延安举行的追悼“四·八”烈士大会上,中共中央送了由毛泽东起草的一副挽联:

天下正多艰,赖斗争前线,坚持民主,驱除反动,不屈不挠,惊听凶音哀砥柱;

党中留永痛,念人民事业,惟将悲苦,化为力量,一心一德,誓争胜利慰英灵。

综上所列可知,毛泽东在战争年代撰写的楹联较多的是怀念战友、友人、英烈的挽联。这是他寄托哀思、鼓舞人民的一种形式。而这些挽联的撰写,又多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不仅文词古雅,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性。这是他古为今用,让国学精华为现实革命斗争服务的又一条重要途径。

中国楹联的产生,如果从南朝梁文学家刘孝绰(481~539年)自题其门的“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及其妹刘令娴的续作“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这一门联算起的话,已有长达1500余年的历史了。其间,帝王将相、公卿大夫酷爱作联、评联、赏联者大有人在,试问,又有哪一位能与毛泽东“试比高”呢?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诗人的毛泽东,他创作的许多楹联必将成为中华民族楹联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号召大家都来写楹联

中国楹联在人民群众中的深远影响和巨大作用,毛泽东通过社会实践是有深刻认识和体会的。他在1936年同斯诺的谈话中,叙述了自己在1919年初登神岳泰山时的景况。他还特意提到“后来冯玉祥曾在这里隐居,并且写了些爱国的对联”。当谈到他对湖南军阀赵恒惕的斗争时,又特意指出:“这次斗争的结果,我们把省议会里张挂的无聊的和吹牛的对联、匾额都扯了下来。”

毛泽东不仅在学生时代乃至后来革命战争异常紧张繁忙的情况下,抽空创作了不少楹联。而且还发出号召说:“要达到……家家有新内容的年画、春联。”

很显然,他把写新内容春联作为向老百姓宣传革命道理的一种重要途径。

毛泽东不仅自己撰写楹联,还经常引导别人和自己唱和咏对。这也是他引导人们撰写楹联的一种方式。

据报载: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一起到湖南视察。一天,两位战友同乘一辆小轿车,高兴地游览长沙市。他们来到湘江中的橘子洲头。江水碧波相逐,江面白帆扬风,毛泽东触景兴怀,回忆起青年时代在这里与同学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情景,不禁豪情满怀,提出与周恩来做对联相娱。毛泽东即景咏出上联:

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这上联出得巧妙,即景生情,将眼前争流的船只与不移动的江洲自然地融为一体,且“舟”“洲”同音相谐,要想对一个与之相匹配的下联,确实不易。

周恩来一时间竟未能对出。他们离开橘子洲,驱车前往市内各名胜处游览。车行至天心阁时,毛泽东向周恩来介绍这就是他以前与同学们常来聚谈的地方。周恩来顺着毛泽东的手势往车窗外望去,忽见一群鸽子从天心阁内飞出,他立即联想到毛泽东刚才出的上联,灵感迸发,一下子就得着了下联,“有了!”一拍大腿,高兴地吟诵道: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下联即景会心,构思精巧,对得工整。毛泽东听罢,点头微笑,表示赞赏。

毛泽东对于楹联的爱好,直到晚年亦如醉如痴。他对那些能撰写绝妙楹联的人也特别关心和爱护。

毛泽东在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上(也是他终生最后一次参加追悼会),在为数不少的挽联中,发现放置在礼堂角落里的一副挽联,他不仅低声地吟诵着,而且十分关切地问及这副挽联的作者。当他得到该作者有困难时,当即嘱托周恩来总理予以解决。知情人对当时那激动人心的实况描述如下:

1972年,陈毅同志不幸逝世。1月10日中共中央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为陈毅举行追悼大会。9时许,毛泽东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出现在追悼会上。毛泽东面对陈毅同志的遗像,默默肃立。

顷刻,他从礼堂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张伯驹送来的一副挽联,立即低声吟诵起来:

仗剑从云,作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山河,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尊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吟罢,毛主席立刻备加赞赏地说:“这幅挽联写得好啊!”沉思了片刻,又徐徐转过头来,问陈毅的夫人张茜:“张伯驹呢,张伯驹来了没有?”

“张伯驹没有来。追悼会不允许他参加。他们夫妇俩从吉林回来,一没有户口,二没有工作,生活有困难。”张茜的声音低沉,强抑着眼中的泪水回答道。

这时,毛主席的目光又回到张伯驹那幅挽联上。良久,他转过身子,对周总理说:“你过问一下,尽快解决。”

由于有毛泽东的关怀,陈毅追悼会后,张伯驹其人及其悼念陈毅同志的那副挽联成了新闻。周恩来总理遵照毛泽东的嘱托,亲自过问了张伯驹夫妇的生活和工作情况。不久,张伯驹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毛泽东对张伯驹这副意蕴瞻之弥深、味之无穷的挽联的高度评论,以及对张伯驹夫妇的关怀,将成为我国楹联史上的一段佳话,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他对中华楹联艺术的喜好之深。

同类推荐
  •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精品选

    石评梅是我国20世纪20年代著名的作家和革命活动家,是我国近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她的作品亲切自然、坦诚真挚,具有独特的情韵美境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古典韵味与欧化色彩的交相融合,使她作品的语言流畅、圆润、丰厚、自由,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音乐性。《石评梅精品选》精选中国实力作家石评梅的作品,倾情打造最权威的美文选辑。所收录的名作或缅怀青春,追忆逝水年华;或立意深远,展示哲思妙悟;或思亲怀友,抒发深沉情感;或探寻美景,欣赏自然风情。让读者充分领略佳作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思想之美。
  •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下)

    本书拟分上下两册,上册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的精选,下册是有关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戏剧戏曲和电影脚本的精选。书中有一些作品是在类似作品选中初次选录,比如近代言情小说,现代戏曲,现代电影剧本等,这些作品的选录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学术发展的新进程,增强了本书的时代感,另一方面也在细微处透露了编选者的学术追求。
  •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克雷洛夫寓言全集

    克雷洛夫寓言有着极强的人民性和现实性,蕴含着他自己的以及从父辈们那里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全部生活智慧和实际经验。他的寓言都以诗体写成,语言优美、寓意深刻,常借动物和植物的形象,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刻画社会上各种人物的复杂性格,抒发自己的民主思想,具有一种特殊的感染力。
  • 八廓街:55个男“背包客”的内心独白

    八廓街:55个男“背包客”的内心独白

    本书选取了55个从内地来西藏旅游的男“背包客”,以内心独白和访谈对话的形式,生动、客观、真实地描述了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扰,如何在西藏这片圣洁之地感悟生命、感悟人生,从而打开心结,完成自我超越、获取新生。
  • 字影

    字影

    一本诗集,如同深邃的时光之旅,如同悲悯的情怀之歌,如同隽永的旷世之恋,纯净心灵,温暖灵魂。
热门推荐
  • 本仙就是这么狂

    本仙就是这么狂

    前世本为杀手,一朝穿越竟可修仙。毫不犹豫踏上修仙之路,撩美男,虐贱婊,本仙就是怎么狂!温柔的商界奇才,专一的多才王爷,冷酷的少年将军,天下绝色的江湖侠士,性情古怪的医仙,武功第一的白面公子自己竟不知道,自己竟欠下这么多情债要还!
  • 霹雳刀剑情

    霹雳刀剑情

    武林四浪子中的浪子许彦方,在江湖中历练了七年,他的锋芒磨尽,但心计和武功却在不断提高。为了流云剑客一家灭门惨案,他奔走江湖,终于发现真凶——璇玑城的尤城主。可是璇玑城乃武林第一城,机关遍布,哨卡林立,是一座固若金汤的城池,许彦方究竟要怎样揭露真凶呢?
  • 民国大盗传奇

    民国大盗传奇

    民国年间,一代大盗雷老虎烧杀掳掠无恶不作。谁知其祖上乃是太平天国天王。为报家仇,雷老虎搅的元城两大世家不得安稳。压力之下,元城县长用计招降雷老虎,而他这次能否逃过生天呢?
  • 君卿万年

    君卿万年

    天界万福五十八年。这一年天地混乱,妖族嗜杀成性。皆人人的性命都处于不报。十方英雄崛起。倒是这天界逍遥自在,监测到了新的生命在涌动。那是独特的一个生命体。名叫君卿。战天下。为我独尊!这世间万物。我为定夺。
  • 都市生存法则

    都市生存法则

    韩朔从病床上苏醒,望着晨曦时分,窗外陌生的景象,嘴里流淌着苦涩的味道。脑海回忆着一份不属于自己的记忆,桀骜不驯,张扬跋扈,挥霍无度,无恶不作。一个被驱逐出家族的纨绔弟子,败光遗产后,在宴会中醉死。接受这具躯体的韩朔面对无尽的嘲讽,世人的轻蔑后,毅然涅槃重生,成就真正的自我。在这片妖魔鬼怪出没的末法时代,制定出一套生存法则。Ps:求票票,点击,收藏,都需要。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极品仙医

    极品仙医

    一个普通的小子,意外获得了药王鼎的传承,于是在西医横行、中医没落的年代里,成为中医复兴的顶梁柱。警花贴身相护,演绎激情都市生活。杀手?你们来吧,我有警花老婆。财团?你们来吧,我有警花老婆。政客?你们来吧,我有警花老婆。异能?你们来吧,我有警花老婆。美女?你们来吧,我,我,老婆,你说怎么办?
  •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耕砚窗稿)

    戴宏才博士将他的文集《耕砚窗稿——民主法制与人的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窗稿》)的文稿早就寄给我了,并嘱咐为其作序,我却迟迟未能动笔。这不仅仅是因为需要花一点时间对这本跨学科的文集进行全面阅读,还因为有些文章的观点引起了我特别的兴趣和更深刻的思考。更主要的原因还有两点:一是我尚缺乏“与时俱进”的良心;二是对政治、哲学、法律、教育多种学科的“跨越性”研究也不熟悉,加上对法律这门学科又不太感兴趣(这又是不与时俱进的劣根性)等。这些原因使我视为其作序为畏途,延时至今,勉为其难。不过作为读后感而已,实难为序,故请见。
  • 无极宝三昧经

    无极宝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把回忆酿成伤

    谁把回忆酿成伤

    曾经的三人行最终还是没逃过分道扬镳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