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400000058

第58章 京剧《海港》编创演出的前前后后(1)

何慢沈鸿鑫

年轻编剧到码头深入生活

1963年6月,上海人民淮剧团的年轻编剧李晓民响应党的号召,背着铺盖行李到上海汇山码头港务局第三装卸作业区深入生活,打算以淮剧艺术把码头工人的生活再现于舞台。

他与工人们一起搬生铁、扛米包、抬水泥、下船舱,一起开会学习。后来又跟着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做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了解、观察码头工人的生活。

当时,正好有一批青年学生分配到码头当装卸工,其中有些人认为装卸工又脏又累又丢人,“大材小用,没有前途”,而不安心工作。为此区领导举办了一个阶级教育展览会,以教育青年。

会后,党支部书记金日华对李晓民说,能否写一个小戏,描写老一代的码头工人如何珍视用鲜血换来的主人公地位以及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建设新海港的愿望;而某些青年人却看不起码头工人这一行,整天空谈什么“远大理想”,通过戏剧教育青年工人把远大理想和平凡工作结合起来。李晓民当即一口答应,连夜编写了一出名叫《十字路口》的什锦小戏。

上港三区领导对李晓民写出的剧本十分重视,立即安排区里的业余文娱骨干进行排练,并在三区礼堂为广大工人演出。这个小戏大受欢迎,反响十分强烈。后来干脆组成业余文艺小分队送戏上门,到沿黄浦江的各港区进行巡回演出。

与此同时,李晓民在码头领导的支持下,召开了各种座谈会,请码头的工人、干部提意见,出点子,讲故事,进一步丰富生活素材。有一次他听到这样一件事情:某装卸组在装运出国大米时,因为疏忽,大米中混进了玻璃纤维,致使大米出国后又被退回。这是一起装卸事故,但恰恰是一个重要的创作素材,李晓民心头为之一亮,顿时豁然开朗,一个反映码头工人生活的大戏逐渐在李晓民的头脑中孕育。

淮剧《海港的早晨》大受欢迎

李晓民向上海市淮剧团团长丁瑶同志和市文化局的创作组织部门汇报了自己准备描写由于一个青年工人不安心码头工作,错将一个沾有玻璃纤维的散包混进了出国大米之中,装卸组长及时发现,连夜组织翻舱,终于查出了那只散包,避免了一起国际性的事故。在听取了李晓民详细的创作想法之后,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李太成、淮剧团团长丁瑶同志很快就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应该把平凡的码头装卸工作和远大的理想结合起来,每个人通过平凡而艰苦的劳动,去达到远大的理想,这是一个具有普遍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主题思想,其意义的广泛性远远超过了码头工作行业的局限。

在市文化局和剧团的鼓励下,李晓民开始了剧本的创作。市文化局专门指定何慢同志与他联络,并把海港题材的创作列入局剧目工作室组织现代戏创作的重点。

经过夜以继日的辛勤努力,1963年12月淮剧《海港的早晨》初稿终于完成,并打印成册。

这个戏塑造了一系列码头工人的形象,其中有党支部书记金树英、生产组长刘大江、老工人王德贵、青年工人余宝昌、团支部书记洪铃、仓库老保管员钱守维,还有刘大江的妻子和余宝昌的母亲等。剧本中展现了经过历史巨变的上海码头的新景象,老一辈码头工人对这些变化,感到无比兴奋和自豪,而在青年工人中间有一股轻视码头工作的思潮。围绕散包事件,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同的工作态度,更加泾渭分明。党支部书记金树英、生产组长刘大江带领青年工人洪铃等一丝不苟,追查散包,说明远大的理想靠脚踏实地的平凡劳动去实现,使原来只空谈远大理想和抱负却看不起码头装卸工作而造成事故的青年工人余宝昌,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从而提高了认识,决心跟老一辈和青年一代码头工人团结奋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青春。

剧本很快就投入排练,淮剧团领导组织了强大的阵容,戏中的金树英,由筱文艳扮演,刘大江由杨占魁扮演,王德贵由何叫天扮演,余宝昌由吴开富扮演,洪铃由朱金霞扮演,刘妻由裴筱芬扮演,余母由高艳秋扮演,仓库保管员老许由徐桂芳扮演,导演张石流,作曲潘凤岭、宗海南,舞台美术设计林洪。

曾任上海市文化局局长的老戏剧家于伶抱病到排练现场指导,他看了排练后,建议将出国粮食改为支援亚非拉的大米。市文化局副局长吕复同志帮助解决了剧本中的一个难题:即戏中的青年余宝昌,在慌乱中将混进玻璃纤维的散包丢在现场,然后顺手牵羊地将平车上的出国小麦错当大米包扛走,这样由“调包”造成的“错包事故”,就使剧情更加合理又扣人心弦。1964年春节,淮剧《海港的早晨》在上海黄浦剧场正式公演。受到上海数万码头工人的热烈欢迎,《海港的早晨》的演出成功,在淮剧艺术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页。

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和亚、非、拉13个国家归来,途经上海,由陈丕显、许世友、韩哲一等同志陪同到黄浦剧场观看了淮剧《海港的早晨》。看完戏后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一起高兴地上台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周总理亲切地说:“感谢你们演了这么一个好戏。你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出身很好,又在红旗下长大的年轻的一代,会变成这个样子呢?我们的教育有问题啊!”他边说边扳着手指说:“在舞台上反映青年问题的戏有《年青的一代》、《社长的女儿》、《千万不要忘记》等,说明当前教育青年的重要性。”

1964年7月22日,国家主席刘少奇和夫人王光美、副总理陈毅来上海视察工作,在全市局以上干部大会上,刘少奇同志热情地说:“今天晚上,我请大家看一场好戏,就是淮剧《海港的早晨》。”当晚,刘少奇一行观看了演出,肯定了这出戏的主题。

神秘的“客人”

正当上海淮剧团春风得意的时候,一个有着特殊身份的人物正在上海悄悄地活动。她就是江青。

她自称有病,医生要她多看戏以分散注意力、锻炼视力。1964年年初到上海后,她连看了三遍淮剧《海港的早晨》,还看了沪剧《芦荡火种》、《红灯记》及其他的一些戏。江青看过《海港的早晨》后,到码头去转了一圈,向陪同她参观的三区区主任高尚峰问了三个问题:一、《海港的早晨》在工人中的反应如何?二、剧中青年工人不安心码头工作的思想是否符合事实?三、玻璃纤维事件是否真有其事?高尚峰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没过多久,江青忽然向上海市委的负责同志表示“想帮助上海搞几个京剧现代戏”,其中之一是把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成京剧。市委副书记、分管文教宣传的石西民同志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为了保密起见,江青的名字一律以“客人”代称。

1964年4月4日,李太成副局长召集何慢、郭炎生同志,嘱他们两人把淮剧《海港的早晨》改编成京剧剧本。由何慢执笔,郭炎生校正剧本唱词的音韵。

但是,京剧与淮剧毕竟是两种艺术形式,比如淮剧唱词容量较大,一口气可以唱一二百句,京剧由于音乐唱腔及其他因素的关系,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容量。另外,尽管党支部女书记金树英、团支部书记洪铃都很文静,但毕竟是码头工人,有指挥突击抢运“叱咤风云”的一面,如果以传统的京剧花旦行当去表演,势必会出现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以京剧艺术的形式去表现当代工人的生活,这是一个必须深思熟虑并有待于实践的难题。基于这些具体而现实的问题,石西民、李太成同志决定派懂得戏曲、富有经验、善于创造的话剧导演杨村彬同志担任京剧《海港的早晨》的导演,并安排曾经演过京剧现代戏《赵一曼》的童芷苓来演主角金树英,熟悉麒派表演风格的小王桂卿演生产组长刘大江,铜锤演员赵文奎演老工人王德贵,青衣演员李炳淑演洪铃,老生演员李永德演余宝昌,老旦李多芬演余母,码头工人全部由武戏演员担任。由李俐同志任剧组的党支部书记。为了集中精力在较短时间内搞出本子,李太成同志要何慢和郭炎生住在锦江饭店,暂时放下其他工作,专门从事写作。

有一次,李太成同志说,听说“客人”要把这个戏的主题思想改成国际主义,写出码头工人立足码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国际主义精神。对于这样一个改换主题思想的意见,当时他们并没有太介意,也更不可能清楚“客人”当时“要帮助上海搞几个现代戏”的真意何在。他们以为,有这样一位身份特殊的人来抓现代戏,总是好事,谁也没想到戏外还有更要紧的“戏”。

京剧《海港早晨》彩排成功

1964年4月20日,何慢与郭炎生写出了京剧本初稿,定名为《海港早晨》,4月25日开始投入排练。

导演杨村彬和演员们尝试性地创造了以轮船的方向盘为象征,借助传统戏曲中“浪里飞舟”的表演程式,加以变化,表现“快艇”在浪里飞驰的情景。

在舞台调度方面,杨村彬也有许多当代人生活方面的设想。如金树英在暴风雨将临的前夕,动员码头工人突击抢运,舞台上码头工人们并不是像传统京剧那样,各路人马八字分开,而是采用类似现代篮球场上两队球员讨论战术时站成两个圆圈的队形,听取动员时十分肃静;讨论动员会时又议论风生。这样改变了传统京剧舞台方面的固有格局,生动地展现了现代码头工人生龙活虎般的生活、工作场景。

何慢、郭炎生、杨村彬还共同创作了“追船”一场戏。这场戏具体描写码头工人在装运一船出国大米的过程中,有一包大米不慎跌破,在收拾时又把散落在地上的玻璃纤维一起装进了米袋,而且匆忙间也来不及缝好。按照装卸规定,不符合规格的散包是不许出口的,可是一个工作马虎的工人却把它装上了船。等到生产组长刘大江发现这个问题,轮船已经驶离码头。刘大?为了维护中国码头工人装卸质量的信誉,带领洪铃登上快艇,乘风破浪追赶已经启航的货轮。这时在岸上,青年工人余宝昌看到刘大?、洪铃为了维护国家信誉,不顾个人安危,对照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禁感慨万千。“正是人物感慨时,恰好书写抒情诗”,编导在这里专门为刘大?、洪铃、余宝昌写下了一段段演叙感情的唱词。

这一稿,因为是由童芷苓饰演主角金树英,后来就称之为“童本”。童本《海港早晨》于1964年5月10日彩排,除石西民、李太成同志外,还请了上海港务局的领导和码头工人,淮剧《海港的早晨》的编创人员和全体演员。

剧场气氛很热烈,观众掌声不绝。著名京剧演员金素秋也热情地称赞剧本的唱词写得好,童芷苓演得好。淮剧团的丁瑶、筱文艳、李晓民都给京剧改编本以肯定的评价,同时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见。石西民、李太成同志也很高兴,说:“戏在淮剧《海港的早晨》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同时又指出:“彩排的成功,只是提供了一个好的修改基础。”尽管这样说,但这初步的成功使整个剧组上下洋溢着欢欣鼓舞的气氛。

《海港早晨》赴京演出

京剧《海港早晨》之所以如此集中兵力,紧锣密鼓地改编剧本、排练树形象,原先的目的是赶着去参加1964年6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京剧现代戏会演。可是没几天,传来了江青的意见:她主张由《智取威虎山》去京参加会演,《海港早晨》带去内部征求意见,但不参加会演。根据这个意见,市文化局作了部署:继续修改剧本和排练加工提高。

创作组的同志倒并没有因为这个决定而泄气,反而积极地投入了修改工作。

有一次,关于青年工人余宝昌闹情绪一场戏的布景和灯光问题,导演杨村彬和舞美设计幸熙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幸熙认为这场戏主要是表现青年工人余宝昌闹情绪,借故请假逃避工作,余母溺爱儿子,还特地给他烧鸡汤喝,人物情绪正处于阴暗状态,因而布景的色彩和灯光都应该比较暗淡。导演杨村彬却不以为然,他认为余宝昌和余母的情绪虽然都处在阴暗状态,但这场戏有几个青年工人上场,团支部书记洪铃还要来做思想工作,所以布景和灯光的基调还是应该明亮的。幸熙反驳道,虽然洪铃做了思想工作,但并没有使余宝昌振奋起来,情绪仍旧是灰色的,因而布景、灯光色彩还是应该暗淡。

许多演员都参与了这场饶有趣味的艺术争论。李太成突然说了一句“乌云缝里透斜阳!”就这一句话使杨村彬和幸熙同志都平静下来了。这场戏的人物情绪是暗淡的,但是洪铃和青年工人一上场,总是带来了亮色,为后来余宝昌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所以“乌云缝里透斜阳”的色彩,较为确切地衬托出这场戏的人物情绪和人物活动的气氛。这样一来,导演、舞台设计和参与讨论的人取得了共识。从此,“乌云缝里透斜阳”在剧组里传为佳话。

经过对码头工人和淮剧团提出的意见进行认真研究讨论,导演进一步充实、完善了这个戏的总体艺术构思。戏中党支部书记金树英是个既善于做思想工作,又善于做具体实际工作的好干部,做思想工作时心细如发,做具体工作时指挥若定。生产组长刘大?是一员虎将,做工作雷厉风行,对质量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但对思想工作重视不够,有点儿“粗”,性格也比较急躁。他和金树英之间的矛盾,就是在对思想工作的认识和态度方面的分歧。青年工人余宝昌主要是对远大理想与平凡劳动关系的理解上有偏差,认为有文化的中学生当码头工人是“大材小用”,于是不安心于码头工作,其实他的理想究竟是什么,他自己也说不清。戏就是环绕着这三个主要人物的矛盾展开、发展的。按照杨村彬的整体构思,由他继续对戏进行排练加工。

1964年5月,为参加在北京举行的“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海观摩演出代表团成立,市委决定由张春桥任团长,向上海京剧院正式宣布,上海的参演剧目定为《智取威虎山》。张春桥说,《智取威虎山》曾经演出过,受过舞台考验,拿出来赴京参演比较有把握。《海港早晨》虽然经过彩排,但“客人”还没有看过,这次不拿出来,可以作为“秘密武器”加工,将来再拿出来。此外,还带一台包括《送肥记》、《审椅子》、《柜台》、《战海浪》的小戏赴京参演。张春桥不同意周信芳排演的《杨立贝》参加演出,也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

同类推荐
  •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隋末之大乱世召唤

    新书《扶蜀》已经发布,还请各位捧场支持。现代人穿越回隋末大乱世,却是发现成为被灭国的皇室后裔,正在高麒苦苦思索之际。奇迹再现,一块能够召唤史上猛将的“召唤石”从天而降,一路伴随着高麒征战天下,横扫四方,建立大一统王朝。
  • 汉灵帝新传

    汉灵帝新传

    乱而不损曰灵。天朝刘洪穿越为东汉第十一位皇帝刘宏。他能够带着大汉这艘破船再一次到达巅峰吗?宇宙第一系统能够帮助他成为千古一帝吗?他能够比肩秦皇汉武吗?一切都在本书!
  • 汉末首席潇洒军师

    汉末首席潇洒军师

    穿越到汉末,被黄承彦收养成了黄月英哥哥的黄靖,后来作为当时最负盛名的谋士享誉天下。只是,他有个小毛病,就是爱四处拈花惹草,让男人咬牙切齿,让女人脸红心跳。曹丕(浑身发抖脸色铁青):你还我的甄姬!你这个无耻的小人!周瑜(笑容苦涩悲愤莫名):小乔,你不要离开我!这个小子不靠谱啊,你别被他的花言巧语给欺骗了!刘备(得意洋洋极其欠扁):哈哈哈!幸好黄靖是我的军师,不然……等下,喂,尚香!你怎么跟他在一起啊尚香?!黄靖,你给我站住!——————————————————————————求票求赏求推荐,这样我才能安静地做一个专心写作的美男子~
  • 红楼之石头新记

    红楼之石头新记

    神瑛使者几世轮回,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却粗心丢失了风月宝鉴,蝴蝶效应会有怎样的故事呢?集北静王水溶与侠客柳湘莲身份为一身的柳濯清穿越迷津,创造属于他的新红楼世界。
  • 封候拜将

    封候拜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没错,是写李广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没错,是写李广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没错,是写李广的。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没错,还是说李广的。主角穿越附在李广身上,是否能走出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怪圈?★本书超级YY,敬请雅正★推荐好书一本:《血碎》书号:1159010
热门推荐
  • 灵与剑灵

    灵与剑灵

    老实说作为一个新人,我觉得我写的简介估计都没人看......不对,我觉得我还是可以更自信点,把“估计”去了吧。不世强者转世重生再遇故人,尘封的记忆一层层揭开,曾经被人唾弃嘲讽的少年,在饱尝人间冷暖后,反而以一颗更坚韧的心,渐渐地站在了所有人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而当他重回巅峰记忆复苏时,却发现少年时候以为的武道尽头才不过是开始......嗯,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虽然说简介越简洁越好,不过反正没人会看的哈哈。
  • 荆棘王殿

    荆棘王殿

    万年前,自称为“王”的异族人入侵大陆,大陆上众族倾力反抗,最终将“王”击败。万年后,一个不起眼的少年却继承了“王”的血脉,并在通缉犯师傅的带领下,在大陆上搅起了风雨。与此同时,为了“王”的重临,一场巨大的阴谋即将上演………………PS:谨以此书献给所有正在度过中二期的少年少女们。
  • 长安的桃花开

    长安的桃花开

    他是一代诗人李白,也是剑客李白。她是游历四处不问归期的女侠客,她一生最爱桃花,她叫夏长安。本应该毫无交集的他们,却偏偏碰到了一起。“挑花啊,桃花,你真的不必开了,我等的人...不会来了。”李白喃喃着。“长安,你说过要游历四方,不问归期。你也说过你最爱这长安城,我一直在这里等你,可你为什么还不来?”“长安啊,长安你可知我想你,你可知我爱你?”“以后就让我踏遍江河山川,去寻找那个叫夏长安的女子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窍门改变大生活(二)

    小窍门改变大生活(二)

    《小窍门改变大生活》全面介绍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窍门,力求囊括必备的常识和技能、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简单易行的窍门点拨,可以作为家庭日常生活枕边书。生活中充满了各式各样的小窍门,运用这些窍门就能为您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 末世之幻想具现

    末世之幻想具现

    这是一对兄妹在末世里生存的故事。这是真正的“人”“吃”“人”的末世。
  • 窈窕千金

    窈窕千金

    她是身份尊贵的将军府独女,却遭小人诬陷,父亲遭九族之罪,为保血脉,她被人替死,成为家族唯一的幸存者,在逃亡中遇当朝宰相,被收为养女为报家族之狠,她不知道是否真心待人不知是否顾及儿女情长不知是否顾及事件温情……
  • 王俊凯:极光以北依旧归

    王俊凯:极光以北依旧归

    对于王俊凯来说,人生最有意义的两件事莫不过:亦玖在身边,身边有亦玖。他可以为了她放弃自己的大好前途;可以为了她舍弃自己的梦想。但偏偏,天公不作美,非要让他放弃她。而他,随心如刀绞,却也为了她,而放弃了她。如今,他再次回来,却不知你是否还在原地等待。不论如何,我都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直到度过余生。
  • 彩虹的重力

    彩虹的重力

    在这个安全与幸福混为一谈的世界里,在这个人的生存要由立交桥来定义的空间里,你是要安全,还是要幸福?
  • 我等星星坠落

    我等星星坠落

    池鱼,堕落的神,上万年前的罪人,剔除神骨,自甘堕落,沦为魔修。为唤醒池鱼残缺的记忆,天道硬逼着池鱼前往三千小世界,美名其曰:替他温养神魂。过往云烟,一笔带过,只是,在这些云烟中,有些东西发生着改变。无情无爱,冷漠淡然,独来独往,也就是这样的人,才会抓住那一抹光明,然后将那抹亮拉入黑暗……故渊:我可以为你堕入黑暗,但是你不能,你这么完美,我怎么忍心让你经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