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2900000054

第54章 1937~1944年:国难(4)

学问精深不说,刘文典脾气暴烈。1928年他当安徽大学首任校长时,鲜明地提出“大学不是衙门”。11月,安大闹学潮,蒋介石正好来安庆视察。第一次见刘文典时,蒋介石见他外表邋里邋遢,就问:“你就是刘文典吗?”刘文典回问:“你就是蒋介石吗?”刺激得蒋介石一楞神。

蒋介石要求他惩办罢课学生。他说:“我这里只有教师、学生,不知道谁是共产党。你是总司令,应该带好你的兵;我是大学校长,学校的事由我负责。”蒋介石大怒,对他拍案斥责。刘文典顿时发飙,指着蒋介石的鼻子说:“你就是军阀!”竟然扑上来要打蒋介石。刘文典被卫兵拖下后,蒋介石自下台阶骂道:“真是个疯子!”

刘文典看不起武夫,也看不起新文学。在他眼里,现代白话文学浅薄粗糙不堪,有何研究价值?而这个沈从文,连对白话文学的研究都没有,只是个写小说的作家。与被他瞧不起的沈从文同为教授,他十分不平,觉得跌了身价。

刘文典公开质问:“他沈从文有什么资格当教授?”还在课堂上说:“要讲教授嘛,陈寅恪可以一块钱,我刘文典一毛钱,沈从文那教授只能值一分钱。”

昆明空袭警报频繁拉响时,刘文典和学生一起护卫着大学者陈寅恪离开教室。看到沈从文也匆匆跑出,他当众大骂:“我被炸死了,就没人给学生讲庄子了,你沈从文跑什么跑?!”

一贯自称“乡下人”的沈从文心灵敏感,来联大后自卑而自尊。面对前辈刘文典的屡屡粗暴伤害,他一言不发,只是认真讲授他的写作课,可他的湖南方言又时常让学生不知其所云。但他还是培养出了与他的风格一脉相承、后来被称为“最后一个京派作家”的著名小说家汪曾祺。

沈从文今天在文学圈的最大传奇也是最大遗憾是:1988年,瑞典皇家文学院已议定,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沈从文;可是在这年5月,他以86岁高龄辞世,而诺贝尔奖只给活着的作家。

“要是沈从文那个时候还活着,活到10月份就肯定会得奖。沈从文的去世对我来说是最遗憾的事情。”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瑞典皇家文学院院士马悦然2005年在北京伤感地说。这一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来由埃及的马哈福兹顶了沈从文的缺。

联大校方不拘一格,顶住压力,坚持给了沈从文教授职位,让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生前年轻时候就获得了应有的地位,让人感佩。

张狂不羁的刘文典在联大也引起过风波:1943年,联大中文系代主任闻一多拒不发放他的教授聘书,将他解聘。事情的起因主要是刘文典擅自离校,到云南南部普洱县的磨黑呆了半年。他到磨黑,是因为他嗜食鸦片,而磨黑产上好鸦片;在当地学校和乡绅的邀请下,他跟联大常委蒋梦麟等少数人打了个口头招呼,就丢下联大课程一去半年。

刘文典平时上课,都是边吸鸦片边讲。在他旁边,校方还安排一个杂役提着茶壶随时为他加水。这种做派本已令师生议论纷纷,这次又为了鸦片而旷教半年之久,影响更坏。时任中文系代主任的闻一多坚决主张不再聘用。著名语言学家王力为刘讲情,说老先生从北平随校南迁,还是爱国的。闻一多发怒道:“难道不当汉奸就可以擅离职守、不负教学责任吗?”

连蒋介石都不放在眼里的刘文典哪肯咽下这口气。他一回昆明,就赶到北郊司家营找到闻一多论理。两人情绪冲动,争吵汹汹,在场的朱自清极力劝解。

因为闻一多寸步不让,加上刘文典平时经常公开嘲笑同事学问差,得罪了很多人,舆论形势对他很不利。最后,刘文典恨恨地去了同在昆明,由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执掌的云南大学,任云大中文系教授,直到1958年去世。

那时代教授可以自由流动,只要你真有学问、才华,自有学府礼聘,而没有编制、档案、组织关系之类的羁绊约束,这也是知识分子能张扬个性的条件。而有个性的张扬,才有智慧的喷薄。在重重“管理”下谋生的人,即便资质优异、勤奋刻苦,也不大可能成为开拓创新之才。

刘文典是资深教授,而在后起之秀里同样有一位狂人,也是在不愉快之中离开了西南联大。他就是今天人称“文化昆仑”、“民国第一才子”的钱钟书。

钱钟书(1910~1998年),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作家。字默存,生于江苏无锡,父亲是著名古代文学教授钱基博。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数学仅得15分,但国文、英文成绩突出,英文更获得满分)。1933年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任教。1935年赴英伦留学。1938年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1941年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1945年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1953年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治学特点是广博开阔,贯通中西,古今互见,探幽入微,钩玄提要。著有《谈艺录》、《管锥编》及长篇小说《围城》等。

钱钟书任西南联大外文系副教授时只有28岁,却已经名满学界。他的老师吴宓说,在老一辈学者里最强的是陈寅恪,年轻一辈里的“人之龙”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讲课常穿一套淡咖啡色西装,或者藏青色礼服,风度潇洒;他讲课只用英语,不用汉语,也从不提问,让学生既倾倒又轻松。

但到1939年夏,钱钟书就离开了联大,改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他离开的原因,学界一般认为是他心高气傲,口无遮拦,时常伤人,人际关系恶化。

比如他曾这样批评联大外文系:“西南联大的外文系根本不行,叶公超太懒,吴宓太笨,陈福田太俗。”这3人当中,陈福田当时是系主任,叶公超后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而吴宓则是他的恩师,都是名重一时的著名学问家。

这段刻薄的评论流传甚广,但到20世纪90年代,钱钟书夫人杨绛专文辟谣,声称绝无此事。

另外的原因是,联大原拟聘其为教授,最后只聘了个副教授,钱钟书心里不快,不愿久留;再加上当时他父亲钱基博在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任教,希望儿子来照顾自己。

钱钟书的确是在不愉快中离开联大的。他后来的小说名著《围城》,就有很大的挖苦西南联大的动机。书中的“三闾大学”,不就是暗讽北大、清华和南开三校合并的西南联大吗?

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极强,因此极容易文人相轻。被西方人称为“中国20世纪上半叶唯一一个真正的哲学家”的联大文学院长冯友兰,同样在课堂上臧否人物。他“攻击”的对象是胡适,说:“胡适到1927年就完了,以后再没有东西了,也没起多大的作用。”

胡适本被定为西南联大文学院长,只是旋即出任中国驻美大使,因此没有在西南联大留下足迹。

这些大师之间的纠葛,也许是当事人的烦心事,但流传到后世,已成可以津津乐道的趣闻。

联大学生里同样“狂徒”多多。比如今天已看不出丝毫狂傲、对人谦恭有礼的前辈泰斗杨振宁,在当时也不是一般的狂。

西南联大物理系学生里有两大才子: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和黄昆,两人经常在茶馆高谈阔论。当时有同学听到,黄昆问:“爱因斯坦最近又发表了一篇文章,你看了没有?”杨振宁说看了。黄昆问如何。杨振宁把手一摆,很不屑地说:“毫无originality(创新),是老糊涂了吧。”

大学是智慧和才情、个性的集中地。一所大学,如果没有一批奇人、狂人、怪人,即便其资金再充裕、大楼再多、景致再优美、学风再严谨、毕业生出路再宽阔,其魅力也要减色不少。惟有西南联大,如此充分地诠释了“大学”二字。

4、1938~1946年:山城书声

1937年抗战开始,福州地处沿海,深受日寇威胁,福建协和大学就在次年5月迁到美丽的闽北山城邵武。在邵武除借用汉美及乐德两中学旧址的楼房数十余座外,又新建才伟楼和高智楼,作为男生宿舍和图书馆。当时群山环抱中的邵武,便成为战时的文化城。两个中学的旧址,校舍矗立,绿树如盖,环境幽静、宽敞,于战时可称首屈一指。最难得的是,该校重要的图书几已全部运到邵武。在战时能够储备这样完整、丰足的图书,的确是十分可贵的。

邵武校舍分为东、北门两部,相距约2华里,文学院、农科及总办公厅设在东门,理学院设在北门。当时校舍有楼房30余座,大半是借用原有房屋,一部分系新建。林场占地1000余亩,遍植马尾松。农场150亩,附设仓库加工场、水碓及制茶试验所。园艺场135亩,蕃殖各种果树苗木,达20余万株,花卉2000余盆。校内并自备电厂及印刷所。

1940年,教育部令该校农学系扩充为农艺学系及园艺学系;加上原有的农业经济学系,成立农科。同时,将文史系分为中国文学系和历史系,数理系改为物理系。

1942年4月,教育部批准将私立福建协和学院改称私立福建协和大学,文、理、农3科改称文、理、农3学院。并颁发新校印,于同年10月16日启用。

在此前后,该校设文学院、理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后改医预科)、教育学院(后并入文学院教育学系)。文学院设中文、历史、外语、教育4学系;理学院设物理、化学、生物3学系;农学院设农艺、园艺、农业经济、农业教育4学系。在理学院生物系和化学系中,设有医学预科(简称生物医预和化学医预),专为北京协和医院和山东齐鲁医学院培训医大前4年基础课。学士学位要修满136学分。

协和大学3个学院的成就各有所殊。文学院中的文史系,出版《福建文化》、《协大艺文》等定期刊物。福建的国学,自晚清以来素具渊源。西洋哲学系后来改为外语系,教授几乎都属于外国籍,某一时期阵容之强为他校所不及。历届毕业生,或在东南亚一带奠下事业,或在全国各地工作,都不乏杰出人才。教育系在福建是师资储备之所,全省执掌学校行政者不少出于此系。学校又附设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深入农村,为农民辅导教育。该系毕业的,有一批无名英雄,视教育为终身事业,尽瘁于桑梓以终老。

理学院设备最称完善。如生物学系,实验室中每人便有显微镜一架。该系著作较多,其中若干著作已刊入商务印书馆的大学丛书;其他如单行本,或定期刊物,都不乏出版。化学系的药品与实验器材之丰为东南诸大学屈指可数者,无论哪一种实验,该系都可应付裕如。物理系则自备发电厂和修理厂,包括锯木及一切机械的修理。化物两系平时也有刊物出版。

农学院曾在邵武附设高级农校,训练农业人才。农经、农艺、园艺与农教4学系的研究风气也不在文理学院之后,东南各报副刊时常为该院各系专辟旬刊或半月刊,刊载各种专题文章,作者中不少是各系学生,也不乏教授的作品。除农艺系附设农业试验场外,园艺系也设有园艺试验场,并有加工的产品外售。此外,每个系都办有一种或数种不同名称、不同内容的定期刊物。

协大在邵武8年,办学达到极盛,书声传遍小山城,培养了许多人才。

5、1940~1946年:乱世也红火

抗战期间,国立同济大学被迫迁往内地。从1940年到1946年,在四川南溪李庄(今四川宜宾翠屏区辖)坚持办学6年。战争期间,同济继续发展,达到最鼎盛时期。

在李庄时期的国立同济大学,校本部设在禹王宫。

工学院在东岳庙。该院原有机械、电机、土木、测量四系和一个造船组。1945年造船组改为造船系,从此工学院就有了5个系。各系学制不一,测量系为4年;土木系为5年,1942年起改为4年;机械、电机、造船三系均为5年。工学院迁到李庄时,只剩下20多部机器。以后逐步设立了测量馆、实习工厂、电工试验馆、材料实验馆、机械试验馆等,使各项实习一般均能进行。

在李庄时期,担任工学院院长的,先后为倪超、薛祉、江鸿。1945年工学院学生有632人,教师有83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0人),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这一时期,工学院各系教学的特点是:第一,仍然坚持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各系一年级学生坚持在工厂进行机、锻、铸、钳、木、泥等方面实习;第二,继续注重学生基本技能训练,要求工科学生工程制图必须上墨,线条不符必须重画,习题计算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3位,并要求学生都能使用计算尺和应用工程手册;第三,考试严格,补考后仍有一门不及格者留级一年。

工学院各系一、二、三年级的一些基础课如高等教学、应用力学、物理、投影几何、机械制图等,均采用几个系合班上课。这一时期,该院各系也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课题研究和学术交流。实习工厂适应当地生产、生活需要,试制各种机器。电机实验室一度用直流电机发电为李庄全镇照明供电,受到群众欢迎。

1932年,同济大学工学院高等测量系正式成立时,是当时国立大学中唯一的测量系,也是中国民用测绘的发源地。1935年1月,该系更名为工学院测量系。抗战在李庄时期,叶雪安、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方俊、曾广梁等测量界精英人物来到同济,在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中国的测量人才。时称“叶雪安博士领导的测绘系,几乎垄断了中国对勘测员和制图员的培养。”

医学院在祖师殿。在李庄期间,担任医学院长的先是黄榕增,此后是梁之彦、丁文渊(兼)、阮尚丞、徐诵明(兼)、杜公振。这一时期,该院前期在李庄建立起生理馆、解剖馆;后期在宜宾建立起病理馆、药物馆、细菌学馆、公共卫生研究馆和生物学馆。

医学院在李庄5年,毕业生共计189人。1945年时,该院学生有304人,教师4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人)。除史图博一人是德国教授外,其他都是中国教师,多数是同济自身培养出来的。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各种困难,奔走于宜宾、李庄之间进行教学,坚持严谨求学的同济教学传统。

医学院前期主要教授基础理论课,这些课程有些是由理学院教师担任;后期大部分课程必须结合临床实习,所以教师均在宜宾上课,并带领学生在附属医院住院部和门诊部实习。

理学院在南华宫。学院有化学、生物、数理3系。1945年数理系分为数学系和物理系。各系学制均为4年。在李庄期间,该院院长先后为谢苍璃、顾葆常。1945年全院有学生111人,教师44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人)。

生物学家童第周在理学院任教授期间,还邀请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到学校讲学,一时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国立同济大学于1945年在李庄增设法学院。办法学院的缘由,一是当时的国民政府急需培养法律人才;二是自19世纪以后,德国在法律(如法理和立法)方面比较发达。当时中国各有关大学一般是介绍英、美、法及日本的法学,缺乏专门介绍德国法学的学校。教育部曾命令校长徐诵明于1945年秋创办文法学院,但因当时办文法学院的条件不具备,于是先筹办法学院。

同类推荐
  • 院里人家

    院里人家

    此书是刘洪章作品的精选,共收集小说、散文二十四篇。此作品集分别讲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四合院人的生活状态、人与动物的精彩故事,以及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廉洁奉献精神。
  •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

    《城市记忆》是赵振元先生在成都、无锡、拉萨、嘉兴等城市间旅行、工作、生活的感悟和随想。这些作品, 忠实地记录了他个人的行走足迹和心理的旅行轨迹。有的侧重于写景, 有的侧重于写人和事, 有的是身处此情此景的所思所想, 内容真实, 情感真挚, 让人读来亲切自然, 又有别样的收获。
  •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牛撇捺文集·民族情怀(卷一)

    本丛书凡八卷,收录牛撇捺从1986年到2011年间创作的文章1007余篇。这些作品体现着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的创作旨趣和思维状况,体现作者视野开阔、秉笔直言、针砭时弊的创作风格以及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感和杂文家的社会批判精神。《民族情怀》是该丛书之一。
  • 丁玲全集(6)

    丁玲全集(6)

    全集是对丁玲一生文学创作的全面总结。收入她六十年间创作的小说、剧作、诗歌、散文、评论、杂感、讲话、回忆录、论文等四百三十万字,分成十二卷。第一、第二卷为长篇小说,第三卷为短篇小说,第四卷为短篇小说、诗歌、剧作,第五、第六卷为散文、随笔,第七、第八卷为散文、杂感,第九卷为序跋、评论,第十卷为回忆录,第十一卷为家信、日记,第十二卷为书信、年表。全集中相当数量的书信和日记都是经过四处搜寻,首次公开出版。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热门推荐
  • 昆仑大神

    昆仑大神

    地球穿越者,叶枫携带超强系统,高调的装逼,感慨道“这就是开挂啊”
  • 天定姻缘之特工冥王妃

    天定姻缘之特工冥王妃

    然而死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 是你让我明白什么是爱

    是你让我明白什么是爱

    亚斯兰学院是一所金百年历史的中学,晓晴在这所学校一直过着平返而幸福的生活,并且照顾着朋友交给她的小狗点点。然而有一天,点点不幸被车撞伤,晓晴在送点点去医院的途中遇到啦阻挠她的林枫!从此林枫就闯进她的生活。并让它做出啦错误的选择,在强势追求自己夏墨面前承认林枫是自己的男朋友,本以为这样夏墨就会知难而退,没想到夏墨确向林枫宣战!晓晴在扮演林枫女朋友的同时,伤害啦别人也伤害啦自己,在一次次的经历中晓晴逐渐看清啦自己的心……
  • 风信子之安然还在

    风信子之安然还在

    安然将头埋入冥泽宇的怀中,她知道远处有道目光在看着她。看吧,只有看见了,才会放手,记住千万不要再说什么永远,永远是最靠不住的谎言。“利用我可是要付出代价的。”冥泽宇笑。“代价,不会是要我的遗产吧?”眼中是不以为意的淡然。冥泽宇抬起她的下巴,邪魅:“我要你的心。”安然冷笑:“真是奢侈的东西……”
  • 冲喜医妃太嚣张

    冲喜医妃太嚣张

    现代中医学院锦鲤学生陶一瑾在中医交流大会上完球后穿了。初见,啧,这个王爷没死呢,还有救。再见,嗐,这个王爷哪哪哪都弱呢,她就勉为其难多护着点吧。后来——“王爷不好了,王妃把陶家嫡女给害了!”“问问王妃,要刀不?本王亲自给她送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收集时间的人

    收集时间的人

    一个能够收集时间的人,在拯救世人的同时,也拯救自己,让自己更加珍惜时间。
  • 只愿与你倾心

    只愿与你倾心

    林芗然就这把国民男神骗走了?!!不不不,某人听这句话很是无语“我可没有骗,是他赖上我的啊!!!”“赖?”这位大佬可不乐意了,玩味的看这她……“没没没,是我死皮赖脸”林芗然这就怂了不怂我还能怎么办啊,我们这位“国民男神”要耍起小脾气来,跟个小孩似的。她也很无奈啊!!!!!!
  • 豪门娇妻休想逃

    豪门娇妻休想逃

    权幼薇是x城的顶级名媛,外人面前那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知书达理又体贴入微,可是她的另一面会更加的吸引人,特别是特殊的他————皇甫淮冰
  • 触及超凡

    触及超凡

    如同神话降临现实,阴魔,暴怒,雪之下,幻想炼成......当被誉为神权的事物介入人生,不被凡人所见的利刃,轻易斩断了,作为生命的尊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血腥杀戮,百万存一。植物般平静的人生一去不返,以天地为囚笼,被迫进行渺茫的生存可能。啊?拿错剧本了?我的力量体系和他们不一样?是滴血重生+屏蔽神权的能力?来剑南长舒一口气:那没事了。既然选择成为天魔,那么他便要成为凌驾世界的梦魇。
  • 狂魔痴神

    狂魔痴神

    他看着眼前这两个至亲至敬的人,而他的命运全拜他们所赐……他遭受世人的唾弃,遭受亲朋的背叛,成为人类的仇敌……他呼喊着:堕落吧,萧哲!他是这片大陆最黑暗的存在,唯一的光,是那个全身沐着金光的少女。我的宿命,就是天生成为你的兵器!他说:我宁可这世界毁灭,也不会让你受到半点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