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85900000018

第18章 瑞典:压低房租,让人人有房住(2)

他还是一根筋,说:“那租房的人还是有可能去告,危险仍然存在,房东是不会冒险的。”

看来在瑞典,私房主已经彻底被弄死了,连一点赚大钱的机会都没有。

他说瑞典的租房市场不是自由市场,但买房市场就自由了,实在租不到房的人,就可以去买。但是和他算了半天,好像买房的月供比租房的月租金也高不了多少。“瑞典政府压低房租的目的就是想让人人有房住。”他说。

但是,我们也达成了共识,这种压低房租和“排队”的操作,是建立在政府部门绝对廉洁的基础上的,一旦出现走后门加塞儿的事,整套制度立马崩溃。我问他:“瑞典有腐败吗?”他一点不犹豫地回答:“没有。”

瑞典的高福利清晰明确,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一概免费,前几年大学也是免费的(对外国人也免费),现在好像改成收费的了。所以以前在瑞典有很多中国留学生,现在“忽啦”一下又都没了。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每月立马可领六百多欧元,从上面的房租水平看,生活是够了。当然你要去申请一下,填个表,稍微证明一下你是在找工作而找不到。我问:“这个只要你说他们就相信吗?”

他应该熟悉我的思维方式了,会心地笑答:“是的。”

“那么,这样会不会有很多懒人呢?”我问。

他说:“也不会吧,毕竟六百多欧元的生活也不怎么样啊。”

“高福利是从高税收来的,瑞典人的工资要扣税25%,所有商品物价里又包含25%的税,这样瑞典人就要交50%的税。”他说。

我不知道能不能这样简单相加,不过反正是不低,但都是扣在明处,干干净净。我也不知道中国人明里暗里交的税啊费啊,加在一起有多少,估计也少不到哪去。可是你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想领六百元人民币,是痴心妄想;就算天眼开了,让你领了六百元,也只能租北京地下室的一个铺位吧。

他谈到,瑞典人在两次世界大战都保持中立,瑞典相当在意自己的独立性。他说:“瑞典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在家里住,家长也不指望小孩子回来照顾自己。”

我说:“父母老的时候孩子不在身边很孤独啊。”

他说:“为什么孤独呢?父母更享受他们自己的独立啊。”

“享受?”我问。

“父母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啊。”他说。

“难道子女不应该回去照顾父母吗?”我问。

他说:“为什么呢?”

我说:“因为父母给了子女生命啊。”

他说:“父母给了子女生命,子女就一定要去照顾父母吗?”

在我们看来是人伦中之头等重大的关系,在他那儿好像建立不起逻辑上的联系。在谈话中间,他说过自己是一个“激进分子”,这个激进分子坐在我对面,剥着西柚皮往嘴里塞果肉,手指甲缝里一毫米的黑泥,在平均身高世界最高的北欧,他只有一米七多一点,我无法确定他在瑞典是不是也是个另类,但不管怎么说,这个激进分子有着和善的笑容。

“瑞典大概是欧洲最个人主义的国家。”他边吃边说,“瑞典人最看重个人。瑞典的高福利并没有和集体主义相联系,而是为了保证个人主义。高福利就是为了保证个人可以向集体说‘不’,你可以向政府和公司说‘不’,子女可以向父母说‘不’,父母可以向子女说‘不’。”

真是掷地有声。有好几天时间,我一想到这句话,还觉得倍受鼓舞。这个博士生不是书呆子,对社会有思索。我觉得,如果他的教授要让他干不好的事,或者妄想占有他的研究成果,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对教授说不,想都不想。

我当时还和他探讨了一下,中国是社会主义,可是却没有个人主义,而是绝对的集体大于个人。我给他分析:“中国过去虽不是高福利,但却是‘全福利’,什么东西都会发给你,但这‘发’却是和具体单位固定在一起的,根本没有流动性,所以中国的‘全福利’并没有导致个人主义。”我又问他:“瑞典人是不是都那样想的?

他说:“大多数人并不这样想,但有少数学者这样认为,我也认为这是事情的本质。”

差不多忘了谈他的专业了。他并没有说到太多,不过有一个事很有趣,他也是看到别人写的一个中国人口研究的文章,说中国的结婚男女年龄差在1949年之前很大,1949年后缩小,而1990年后又开始变大——大家也可以想见是怎么回事,旧社会男人娶小老婆,解放后都是同龄的革命伴侣,改革开放后又成了有钱的老男人娶年轻女人了。他同时也说到,瑞典结婚男女的年龄差,从1920年来就没太变化过,很稳定。虽然现在也有老男人娶年轻女人,但也有老女人嫁年轻男人,所以平均数变化不大。——之前查过,瑞典的王室正好是在1917年交出权力实现瑞典民主化。看来,自此瑞典社会在某些方面一直保持稳定。

走的时候他把看完的一本英译的日本小说送给了我,这本1988年在美国出版的书定价十三美元,我说:“你可以把它带回美国卖旧书啊。”他说也只能卖一美元吧。那我就收下了。他说他还要去中国其他地方看看,跟我在地图上指了半天,问哪些地方可看,南到湖南,北到山西,他都有兴趣,看来他还要转很大一圈。

一个多星期后那个瑞典小伙回来了,因为他从韩国过来买的是来回机票,这个比买两张单程的便宜很多,所以他在中国转一圈后还要回到我这儿搭飞机回韩国。

他到华山、郑州、开封、武当山兜了一圈——我也弄清了一个问题,他在韩国的国际会议其实还没开始,所以这个抽空的中国行也不算逃课。

再次见到也觉得有几分亲切,还是那一身打扮,手指甲里的黑泥也好像从来就没洗掉过。我们又聊了两晚,知道了他父母的情况,他母亲是教师,爸爸是瑞典演员工会的“总干事”,所以他在瑞典也不是嬉皮士、流浪汉之类的角色。我自己很讨厌中国人见面先问对方父母是做什么的这个习惯,一般沙发客来了除了聊天时随意聊到,基本不抢先问家庭出身。不过在这里表明瑞典小伙的家庭背景有助于我们判断他的“个人主义”观点在瑞典这个“语境”中的地位。其实就是想说,他并不是瑞典穷人因而才讨厌集体主义的。

我问他:“父母家是不是经常有演员来?”

他说:“太多了。”

我问:“有漂亮女孩吗?”

他说:“可惜来的女演员也都是年龄偏大的。”

我们又聊了聊电影。他自己不喜欢看美国的商业片,比较爱看一些文艺电影,看过不少香港七八十年代的老片子,就是因为喜欢香港片才到台湾和香港学了半年多汉语。大陆电影也看过,贾樟柯、张艺谋都知道,印象比较深的是张艺谋的《活着》和那个“孕妇的故事”,我知道他说的是《秋菊打官司》。他说:“这个喜剧很幽默。”

“喜剧?”我说,“如果你是中国人,你就不会认为它是个喜剧。”

他同意。在飞机和长途汽车上看了几部新的大陆电影,他认为很烂。“只能看到一些不知道怎么富起来的人展示着他们的豪华生活,空洞无物。”他说,“香港新电影也很烂了。”

他脚上穿了一双Timberland的登山鞋,毫不起眼的一款,他说:“在瑞典这鞋要卖一百欧元。”

我说:“你可以从美国网购啊,这种鞋在美国网上就卖四五十美元。”

他说:“美国的鞋的确比瑞典便宜得多,但加上邮费和关税,买下来也不便宜。”

我说:“中国很多人就在从外国网购,买回来比国内的便宜多了。”

他说:“一双鞋如果弄回来便宜二十五欧元,对瑞典人来说不算太多钱,很多人觉得不值得弄,可是二十五欧元对中国人就比较可观了。”

我一想,还真是这么回事。看来,网上海外代购这事也许在欧洲并不流行。

这次回来我们聊到了一点,对前面说的“高福利与个人主义之关系”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他说:“瑞典的小孩子,家长一般会给零花钱,可是到了高中就不给了。”

我问:“为什么呢?”

他说:“如果你有孩子,瑞典政府会给你发补贴——也就是说孩子上学在学校吃饭不光不花钱,家长还能从政府领钱。”

我忘了我们的“独生子女费”现在是多少了,五块,还是十块?瑞典是每个孩子每月几十欧元。家长有时候就从这钱里给孩子零花钱。可是到了高中,政府就每月直接把一百欧元给孩子自己了——每人都有一个银行账号,钱打到卡里。所以从这时起,大部分家长就不再给孩子钱了。

毫无疑问,这也意味着一个人独立的开始。

家长不给现钱,衣服和礼物还是买的,这个瑞典小伙说他最后把公家发的钱攒下了不少,手机、游戏机之类的,都是用这钱买的。我问:“瑞典学生们都穿校服吗?”

回答是:“不穿。”

我和他探讨富孩子和穷孩子的问题,他说:“学生之间基本上看不出什么区别。耐克、阿迪达斯之类的,在瑞典也都是普通的运动品牌,也有一些品牌的衣服很贵,但一旦有学生穿这种贵衣服,其他同学第一反应是:这小子在超市得打多长时间工啊?”

看来想显富的人在瑞典得绝望了。

“暴发户和势利的人在瑞典也有,”他说,“但大多数瑞典人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判断,就是钱并不一定能买来品位,你可以很有钱,但你不一定听过很多音乐,看过很多书。”——其实这个我们也知道,只是我们是不是有底气用自己的书卷气去傲视从宝马车里出来的人。

我问他:“这回中国旅游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他说:“别的也不是很了解,唯一清楚的是中国有房地产泡沫。”他说所到之处,到处都看到新盖的高楼,但是很多都空着。他说:“中国现在看似有钱,但感觉中国和欧洲还有五十年的差距。”——我不知道这是刻薄还是客气。

这回泔水油终于吃出问题来了。晚上回来,他说肚子不舒服。分析了一下,大概是早上街边的水煎包闹的。走的时候把买的啤酒全都留给了我——顺便说一下,来我这儿的所有老外都说中国的啤酒不好,太淡,欧美的啤酒酒精度和糖度大概都要高个一度左右。

他走了以后我看到他留下来一个韩国“三八线”的旅游广告,上有英、日、中三种文字介绍,没有韩文。可以参观地道、了望台、“自由桥”“分界线”之类的景点。每一处景点的介绍三种文字都不太一样,中文里剔除了那些可能惹到中国人的地方,这个就不细说了。“非军事区(DMZ)”一日游一人五万五千韩元,三人以上可打九折,“板门店”八万七千韩元,不能打折。特别注明,“板门店”游不准韩国人参加,游客不得穿牛仔裤、短裤、短裙、T恤、背心、拖鞋、军服款式的服装。

世事真是沧海桑田,在这位瑞典博士生走后快一年,莫言先生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写信给他,想问问他关于莫言的看法,他这时已结束在美国的访问交流回到瑞典,他说看过一些莫言的书和改编的电影,自己是很喜欢的。并且说一些瑞典人认为莫言与中国官方关系过密,因此对这次诺贝尔奖的授予不满,但他认为那有点反应过度了。他还问我对莫言的看法如何。

我自己并没有看过太多莫言的书,也不喜欢莫言所表现的虚幻——或现实,我想如果很多瑞典人真正看过莫言的小说,就不会认为他与官方走得太近了。

同类推荐
  •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中国发展大战略:从毛泽东到邓小平

    本书内容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对现代化历史主题的认同和深化,战略目标:从“四个现代化”到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战略步骤:从“两步走”到“三步走”等。
  •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超越均势: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

    中国是南亚国家的邻国,南亚是中国安全环境中敏感和复杂的一部分美印、美巴关系的调整对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重视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本书创新地提出“超越均势”概念概括和分析冷战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并具体从理念、政策、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证。对“9.11”后的美国南亚安全战略也进行了深入探讨。
  •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上)

    毛泽东读书心得·毛泽东借古喻今(上)

    毛泽东在文章和谈话中常常引用一些典故和成语。他学习古人的长处,又不受古人的局限,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形成了个人独特的语言风格。本书对毛泽东著作中引用名句典故的情况进行了了阐释和剖析,使读者领略到伟人博古通今的文化内涵和人格风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本书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多重视角,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整体结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 论利益与政治

    论利益与政治

    本书运用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理论和方法,从改革、稳定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研究利益与政治这一人们时刻关注和敏感的问题。本书以利益是主体在实现其需要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体现的价值,政治是特定社会中各权力主体在以政权为核心的条件下围绕着对利益的权威性调控而结成的一定关系和所展开的活动等基本观点,研究了中西方关于利益与政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利益和政治的本质及其形式,实现利益的活动规律和进行政治的活动规律,利益与政治的基本关系,利益关系与政治格局,利益效用与政治效应,利益秩序与政治控制,政治控制中的权威与服从、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热门推荐
  • 武破之乾坤

    武破之乾坤

    这个关于一个废物成长的故事,一招一式武破苍穹
  • 盛夏花开没有你的光

    盛夏花开没有你的光

    23岁的夏凉忧望着异国的街头,来来往往的车辆,一个个陌生的面孔,心里从未忘记过那个人,却不能靠近…………
  • 天外噩陨

    天外噩陨

    天外陨石,是自然降临给人们过于沉溺安宁的惩罚,还是有人故意为之。“长生”的秘诀,灾难的降临。
  • 师山

    师山

    书荒了,追更太累,自己写一本,没啥大概剧情,想到哪写到哪
  • 虚渊之天

    虚渊之天

    落魄少年楚昊,遭受了高考的失利,女友的背叛,以及昔日同窗的讥讽。一度跌入人生的低谷。可是在一次意外之中,楚昊穿越到了玄霄大陆,这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残酷的杀戮就此开始,他的命运该何去何从……
  • 何以仙剑

    何以仙剑

    天地万物,皆有归处;斗转星移,皆有迹寻;六界生灵,皆有道义。然有不尊者,伺机妄动;更有甚者,意图跳出六界之外,不尊道义,不受轮回.........
  • 我在封神诡界做和尚

    我在封神诡界做和尚

    异界百族,体内皆有“封神榜”。要开榜获得神奇力量,必选择“二十四条封神途径”举行仪式。佛主降魔、道圣占卜、儒家百艺、兵者雷罚、医家栽种、猎师追凶、蛊门诅咒、皇家纵横。人间有天灾浩劫、诡秘世界有万古冥河、神裔领地召唤诸神、大漩涡里开天辟地。我从死亡中醒来,封神大道从此展开...
  • 剑缘生灭

    剑缘生灭

    一人一剑斩破万千屏障,一人一炉炼化世间万物,我亦仙魔同修,我是魔族的魔神,也是百族的剑神,更是这个天下的侠……——以天地为炉,凝聚世间万火,炉火升起之时,就是诸邪灭亡之日……——以天地为鞘,炼化万物为剑,利剑出鞘之时,就是天下太平之日……
  • justin0f

    justin0f

    南方有嘉木.北方有相思.嘉木尽可摧.相思尽层染.将岁月谱成一首歌.你我安静地唱着..你知道.我本身是一个极其故作清高的人讨厌人间事.巴不得生活只剩风月.但某一天开始.我却突然想与你历经世俗的浪漫.庆祝每个平凡事..细细缓缓轻轻慢慢.失神岁月一去无返.春去秋来循环往复.这人间把你留做我的心上人.
  • 脑域感应

    脑域感应

    本书描述朝晖利用各位女性来达到他商界成功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