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3500000006

第6章 先贤圣哲(5)

隋炀帝大业十年,朝廷决定要度27个和尚,举行公开考试。那时玄奘法师才十多岁,又因读经时间太短,没有被录取。他惆怅徘徊在公门旁边,被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看见,当时就问他为什么要出家?他说:“我要远绍如来、近光遗法。”郑善果听到他要继承释迦的事业,弘扬世尊的遗教,又惊佩他的浩壮志气,就破例把他录取。并向同僚表示:“我这次要度这个孩子成和尚,是因为想到诵业易成,风骨难得。我看他很有成佛的风骨,将来必能成为佛门伟大的人才。”就这样,玄奘法师在净土寺出家了。

3玄奘

玄奘法师在净土寺跟严法师学《摄大乘唯识论》(是综合大乘要义的典型著作),兴趣极为浓厚。由于他一听就懂,再看一遍就全部记得,很使大家惊奇,于是就请他担任复述。这时他虽然还是一个小孩子,可是已经引起大家的注意了。

四年后,他同哥哥离开洛阳到四川,玄奘法师是个求知欲极强的人,他精通佛教经典,在四川已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因而又想东归访求高人,不料哥哥坚决拦阻,不肯放行。他不得已,只好私自和商人结伴乘船东下,路过荆州天皇寺,讲学半年;再向北走到相州(汤阴县),向休法师质疑问难;到赵州,跟深法师学《成实论》(佛教小乘“经部”的要典)。然后才入长安大觉寺,跟岳法师学《俱舍论》(小乘“一切有部”的要典)。这些佛教经典的学习,在他不但耳听一遍就能完全懂得其中旨趣,目过一次就能记在心,并且还能深入钻研,领会到大家所见不到的道理。当时长安有常、辩两大德,号为佛学权威,声驰海外,从学如云,都对他特加称赏,赞为佛门“千里驹”。

玄奘法师在国内遍向佛学名家学习,已精通了不少重要的经典。但他觉得这些人各擅宗派,义旨有殊,考验经典,亦不尽同。使他意识到过去翻译上,辞不达意处一定很多。他认为佛教是从印度传来,要解决这些疑问,求得正确理解,不到印度研究,便难达到目的。

这年秋天,陕甘一带发生霜灾,灾民四出逃荒,他就乘机杂在灾民群里向西出发,决定由现在的甘肃,经新疆至印度求学。他由秦州(天水县)过兰州,到了中外通商要地的凉州(武威县)。在这里他曾接受邀请,讲经月余,西域各国的商人来参加听讲的很多。归国后多向国王称赞,所以玄奘法师的西行求法,在西域早已到处流传了。

玄奘法师进入北印度后,到处观礼圣迹,学习经典。曾在迦湿弥罗国,跟七十余岁的著名的法称法师学《俱会论》、《正理论》(都是小乘重要著作)及《因明》(印度的逻辑学)、《声明》(印度的文字文典学)。那里有重视学术的传统,有九十六万字的佛教经典论文刻在赤铜上保存下来,玄奘法师为学这些经论,在那里停留了两年。

中印度是释迦牟尼佛出生的地方,佛教学术最盛,玄奘法师在这里前后游历了三十余国、停留时间也最长。

中印度的恒河两岸,有个摩揭提国,原为古代佛教有名的地方,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所在。还有弥勒,迦叶波等许多菩萨的遗迹。那里有个那烂陀寺,是全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全印度最高的学府。内有许多精通各项学术的学者,经常住有一万左右的人。主持人是个年已一百多岁的戒贤法师。他的道德学问,为众景仰,大家不呼其名,称他为“正法藏”。寺内学者听说玄奘法师求法而来,极为感动,当即派人迎入,引见戒贤法师。

那烂陀寺内讲座每天有百余所,学习风气浓厚。国王为了表示钦重,拨出百余城邑负担供养,学人得无忧衣食,安心向学。玄奘法师先到南部游学了一个时期,然后回寺。听戒贤法师谈《瑜伽论》三遍、《正理论》一遍、《显扬》及《对法》(即《俱舍论》)各一遍。并随时提出对其他经典的疑问,请为解释。同时他也学习婆罗门书及印度各派学说。在此一共钻研五年,结果都能洞达词意。

但是,玄奘法师并不以此为止,五年以后又向南行,到处寻师;他在伊烂等国,从但他揭多和羼底僧诃二大德学《毗婆沙》、《顺正理》等论一年。在南萨罗国跟一个婆罗门读《集量论》(印度因明大师陈那的代表作)月余。在驮那羯磔迦国,跟苏部底,苏利耶学小乘大众部根本阿毗达磨等论。并游了南印度许多国家,才重回那烂陀寺。当他参见戒贤法师后,又听说寺西有个出家大德名般若跋陀罗的,学问很好,乃又从学两月,咨询所疑。又特赴杖林山胜军居士处,学《唯识决择论》、《成无畏论》、《庄严经论》以及问瑜伽、因明等疑问二年,才再度回到那烂陀寺。

玄奘法师久游思归,寺内诸大德苦留不许,经向戒贤法师说明归国译经,宏扬佛学的志愿后,得到戒贤法师允许。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玄奘法师经过长途跋涉,回到长安。从他出发到归来,已整整一十八年了。带回来的东西计有:如来肉舍利(就是佛骨)一百五十粒;金佛像二:一高三尺三寸;一高三寸、檀佛像四:各高二三寸不等;银佛像一、高四尺;佛教经典、计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由二十匹马驮来。这时,唐太守将要用兵辽东,他赶到洛阳相见,太宗亲自出迎,赐坐畅谈,殷勤慰劳。并一再劝他还俗做官,他都坚决的拒绝,表示决心从事翻译事业。

玄奘法师西行目的,本在搞通佛教教义。回来后,除奉命口述,由辩机笔录了一部《大唐西域记》(本书已成研究古代西域及印度唯一重要著作),详细叙述西域和印度各国的政治、社会、风土、人情等况外,便摆脱了一切俗务,专心于翻译事业。他先后住在长安弘福寺和大慈恩寺从事翻译工作。唐朝为提倡这件大事,曾命各地举荐通达经典的人,作他的助手。当时被荐译经的大德,有沙门灵涧、道深、道因等12人;长于文辞的大德,有沙门道宣、慧立等9人;长于字学的大德有沙门玄应;精通梵语梵文的大德,有沙门玄谟。此外还有担任抄写事务等,计共50余人。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又曾派于志宁、许敬宗、薛元超等润色译文,范义硕、郭瑜、高若思等帮助翻译,由玄奘法师主持这一个规模宏大的翻译机构。

玄奘法师在先后十九年间(645—644年),一直在努力作翻译的工作,直到死前不久才停止。共译出菩萨藏经及《瑜伽师地论》等经典75部,计1330卷。

玄奘法师精通梵文和中文,直接从事翻译工作,做事态度又极为认真负责,遂创造了他的翻译事业上空前伟大的成就。在他以前,中国对于佛经的翻译,最初是“口授”而非“笔受”;后来是“笔受”不附原文。或懂得原文而译得不成熟,玄奘法师翻译佛经,才是中国人对翻译事业真正的开始。

他的翻译态度极为谨严,当翻译《大般若经》时,梵文有二十万颂,文字过于冗长,同事屡请删略,他本有接受之意,后因想到像鸠摩罗什法师那样的除繁去重,总不妥帖,还是一字不遗的把它译出了。还有,当时本流行着晦涩难懂的骈文体,他毅然采用了朴素的通俗文体,因此他的的翻译,不仅真实传达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影响到唐代文体的改革。

玄奘法师不仅把佛经译成中文,据说还曾把中国老子的著作,部分译成了梵文。所以他不仅是古代中国最优秀的翻译家,更是古代中国第一个把中文著作介绍到外国去的文学家。

唐高宗麟德元年,玄奘法师圆寂于长安的西明寺,享年六十九岁。本来最后几年,他因劳苦过甚,身体已很衰弱,但他不肯休息,仍然努力译经,终致积劳不起。他的一生,恭谨好学,专心学术,不骄不谄,行藏合时,深受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崇敬。

玄奘不仅是我国佛教学界负有崇高声望的大家,而且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翻译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的、勇于克服困难的、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

名人名言

以心王为主,心所系属之,心王有自在力,为心所之所依。

非心有即有,故无一切时;非与一切心相应,故无一切俱。

慧能:顿悟成佛的禅宗大师

惠能(638-713年),一作惠能,俗姓卢氏,河北燕山人(现今的涿州),生于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佛教禅宗祖师,禅宗第六祖,世称禅宗六祖。唐中宗追谥大鉴禅师,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教高僧之一。

慧能的父亲名叫行瑶,早年做官,后来遭贬,于唐武德三年(620年)被流放至广东新兴地区,娶当地李氏女为妻,唐贞观十二年(638年)二月初八日生下慧能。慧能3岁时,父亲不幸亡故,母亲带着小慧能,穷苦无依,生活极为艰辛,在如此境遇中长成的慧能,聪颖早慧,日日砍柴卖柴,奉母度日。不觉光阴荏苒,慧能已长大成人。

慧能24岁那年,一日去市上卖柴,忽闻有人诵读佛经,据说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便问客人读的是什么经?客人告诉他,读的是《金刚经》。又问客人从何处来?如何得到此经?客人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东山寺来,那里有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主持传法,门徒有1000多人,我前往礼拜,总得以听受此经。慧能一听。心生羡慕,萌发了去黄梅跟从弘忍大师学习佛法的念头。客人本是一位热心的信徒,见慧能对佛法如此虔诚,便赠送他十两纹银,让他回去安置好老母的衣食生活,再到黄梅去参见五祖弘忍大师。

慧能辞别母亲后,便来到黄梅求见弘忍。据说,慧能一见弘忍,弘忍便问他:“汝何方人,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向吾边,复求何物?”慧能回答说:“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弘忍说:“汝是岭南人,又是葛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此语一出,使弘忍大为震惊,方知慧能是大根器之人,先令慧能在寺内随众作劳役,于碓房踏碓舂米。从此,慧能将劳作与修持相结合,虽然天天干活,可是时时刻刻在静虑修禅,用功修行,所谓“愿竭其力,即安于井臼;素刳其心,获悟于梯稗。”慧能忘身为道,不避艰苦,供养众人,尽心竭力。

慧能就这样在寺中度过了八个月,一天,弘忍想物色继承人,就把众学徒召集起来,让每人写一首偈、写得最好的就被定为继承人。当时弘忍的门徒中,学业最佳、声望最高的是神秀上座,神秀恐负众望,就作了一首偈写在墙上,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这首偈显然表达了神秀渐修成佛的见解。弘忍认为此偈未能见性,只到门外。慧能得知神秀所作偈后,就知其对佛法的理解并不到家,于是也作了一偈,因为不识字。就请别人代写在神秀那首偈的旁边。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尖埃。

这首偈表明了慧能顿悟成佛的见解。从神秀与慧能的两首偈来看,神秀的四句偈是抓住了人的身心两个要素,将它们比喻为“菩提树”、“明镜台”、要求人们“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这里的“尘埃”、是指“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一般认为此“六尘”与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由于“六识”的贪着取舍,会造成人心的染污,所以教人要“时时勤拂拭”。此偈给人留下一个精进不懈的修行者的形象。]对于此偈,弘忍尽管认为“只到门前,尚未得入”,但又告诉门人“凡夫依上偈修行,即不堕落”。正是有了神秀偈语的未见本性,总引出慧能的得法偈,也就是说慧能的得法偈是有针对性的,四句偈语完全是针对神秀的偈语而发的。因为神秀仍然执着于身心色相,所以慧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主要在于打破修持中对身心的执著。由于神秀将染净、圣凡绝对地对立起来,把污染看作是外在的因素,因而要求人们“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但在慧能看来,凡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染净圣凡关键在于自心一念,心生善端即为善,心生恶念即为恶,心性自然,本来清净。所以,慧能说:“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可以看出,慧能主要是从本然的心体上来批评神秀的,慧能这短短的四句偈,不仅概括了以后南宗禅对神秀禅法种种批评的精神要旨,而且也确立了慧能在禅门中的地位。

果然五祖弘忍一见此偈,便知慧能已悟彻佛法大意。只是碍于当时众门徒在旁,未作认可,于夜半三更时唤慧能至方丈室,以袈裟遮住灯光,为慧能开示说法,讲解《金刚经》。慧能一闻,言下便悟。弘忍又将衣法传与他,并告诉他“为六代祖。将衣为信禀,代代相传,法即以心传心,当令自悟。”弘忍恐有人知传法事后加害慧能,便连夜亲自送他渡江南下。

慧能走后,弘忍众门徒得知衣法已南下,结伙数百人追来,有一僧名惠明,于大庾岭上追及慧能,慧能把法衣置石头上,惠明不肯取衣,对慧能说非争法衣,只愿求闻佛法。慧能即于岭于为其讲说禅法,令其得悟。慧能为了躲避争夺衣体的追杀,曾一度在岭南一带“杂居止于编人”,“混农商于劳侣”,约在弘忍逝世之后两年,即唐仪凤元年(676年),慧能觉得夺衣钵的风波渐渐平息,便来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当时正值印宗法师在讲《涅盘经》,慧能听到二僧在辩论关于风吹幡动的问题,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争认不下,慧能来到二僧面前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语惊四座,也引起印宗法师的注意。印宗久闻黄梅衣法南来,今看到慧能谈吐不凡,便猜想是禀受衣法者,一问果真如此。遂请慧能拿出衣钵,众人礼拜。印宗向慧能请教弘忍禅法,慧能引《涅盘经》讲了一番“佛性是不二之法”的道理。印宗法师闻之,欢喜合掌,自叹弗如,称自己的讲经“犹如瓦砾”,而慧能的说法“犹如真金”,愿拜慧能为师,遂邀佛门大德和德高望重的信众来参加慧能的剃发受戒仪式。印宗自己亲自为慧能落发,并请智光律师为之授戒。这样,慧能总算正式出家为僧。从此,他的嫡传身份也就公之于天下。光孝寺中至今仍有瘗发塔、风幡堂等遗迹。慧能受戒后,在法性寺菩提树下弘扬东山法门,收徒传法,逐渐名振岭南,前来求法学禅的人日益增多,法性寺难以容纳诸多僧众。次年春,慧能辞别印宗法师,离开法性寺,率领弟了来到韶州曹溪宝林寺,僧俗相送者有3000余人。

慧能早年在赴黄梅求法途中,便路经曹溪,并与当地村民刘志略结为兄弟,受到村民的礼遇,此次重返故地,在当地官民的支持下,大建寺院,广收门徒,使曹溪法门名播天下,从此,南宗便从岭南兴起,曹溪宝林寺成为岭南禅学中心。时任韶州剌史的韦琚慕慧能之名,特邀慧能下山至韶州城里的大梵寺为众说法,僧尼道俗参加听讲者有上千人,门人法海记录整理当时的开法情况编成了《六祖施法坛经》,此为中国禅宗的主要经典。

慧能在曹溪弘化数十年,门徒众多,被人称为岭南活佛,影响越来越大,引起唐王朝的关注。王维在《六祖能禅师碑铭》中记载说:“九重延想,万里驰诚,思布发以奉迎,愿叉手而作礼。则天太后、孝和皇帝,并敕书劝谕,征赴京城。”慧能面对王室的征诏,均托病力辞,保持了弘忍以来山林佛教的特色。

惠能禅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识心见性”和“顿悟成佛”。前者是心性本体论,说明“心”、“性”是众生成佛的依据;后者是宗教修行方法论,提出宗教修行的原则和方法。

同类推荐
  • 邱少云

    邱少云

    浴火永生,精神长存。《邱少云》讲述了革命烈士邱少云的英勇事迹,主要内容包括家破人亡、世态炎凉、颠沛流离、绝地反抗、光荣参军、军旅生活、忆苦思甜、立志援朝、满目疮痍、死守阵地、殊死搏斗、英勇反击等。
  • 绝代风华

    绝代风华

    2013年度,最为女性读者热衷的精品读物!收录民国最全最完备知识女性生平事迹的畅销力作!揭开民国时期那些神秘莫测的女性们面纱下的真实容颜。讲述民国时期具有影响的知识女性,讲述其事迹、著述及影响。从萧红到林徽因,从关露到张爱玲…….阐述光鲜表面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女性故事。
  • 土司王朝(上)

    土司王朝(上)

    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武陵山地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田氏家族,在群雄逐鹿中原之际偏安一隅。但是,随着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的到来、清军入关、大明灭亡,容美再次陷入了历史无情的旋涡之中。几代王朝更替,土司田渍霖忧愤而死,田既霖在对嫂子梅朵无望的爱情中抑郁而终,田舜年遭长子背叛,而渔翁得利的田明如最终成为了容美最后一位土司……爱恨情仇中,展开一幅湘西少数民族雄奇诡谲的风俗画卷,写就一部荡气回肠的民族史诗。
  • 为爱而来

    为爱而来

    40多年前,朱邦月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和怀着5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是朱邦月却奉献了连生父都不能给予的疼爱。本书是朱邦月的二儿子朱邵华以父亲的口吻写的自传体小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家庭几十年来遭遇的辛酸,屈辱,委屈以及磨难,但是,在这样外人难以想象的苦难下,他们一家四口相亲相爱,共伴今生。在当今社会下,这本作品极富教育意义,它能给人直面挫折的勇气以及面对苦难,永不言弃的力量。
  •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

    中国历史长如江河、浩如烟海,历史人物更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如一代枭雄曹操;神算子诸葛亮;精忠报国的岳飞……每一个历史人物的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本书《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位历史名人》点击历史人物100位,助你收获超凡智慧。
热门推荐
  • 怪话夜谈

    怪话夜谈

    有些人天生好命,生下来就是含着金汤匙长大...而有的人则天生就是农民出身...这是一个白天嗜睡成性而晚上出来抓妖的惊奇故事....
  • 快穿之黑化反派拦不住

    快穿之黑化反派拦不住

    一不小心猝死,为了回到死亡之前拯救自己,寻觅和时空精灵携手穿梭三千世界,净化反派,驱逐外来者。 于是,她每日都要顺毛各种反派大佬,寻觅表示她要罢工,这种日子过不了了! 不是做大佬的白月光,就是做大佬的小弟,偶尔还要扮演一个一步三喘的贵家小姐,时不时的身体还有点缺陷,可为什么那些在书里听起来牛逼哄哄的反派们画风逐渐跑偏了? 说好搞事业的?你们整天不务正业是怎么肥事! 只是这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些大佬都像一个人的影子呢? 然后某一天所有人的身影都重合在一起,她才发现这个跟着自己跑了这么久的男人。 “觅儿,我终于找到你了。” “上神套路可真深啊。”她看着面前的男人,浅浅一笑。 男人将她揽入怀中道:“寻你千年,方得所愿。” 他护她千年,守她十世轮回,尝遍万苦,如今她便再也不会让他独自一人经历人世万千了。前世今生,寻觅良久,如今握紧你的手我便再也不会松开。三千世界惟愿得你一人心。 ①本文1v1互宠,双洁,放心入坑~ ②本人可盐可甜,虚心接受所有意见。 ③还没想到......
  • 一步分神魔

    一步分神魔

    这里是妖兽的世界,妖兽主宰着一切。在这里没有所谓的斗气,没有魔法,在这里只有魂师。魂师一个窃取妖兽力量的职业,一个借助妖兽力量反压妖兽的神奇职业。君子令,一个身负绝世血脉的少年,一个禁忌之子。这是一个绝不平凡的少年,他的敌人站在世界的巅峰,且看他如何带上他的妖兽伙伴一起攀登上世界之巅,给这个奇妙世界带来怎样的风起云涌!!
  • 汽车江湖

    汽车江湖

    《汽车江湖》收录了来自北京交通广播的《汽车江湖》栏目的经典案例。对于刚刚进入汽车社会的中国来讲,汽车市场还是一个风云莫测、变化多端的地方。同时由于最初的利益追逐,导致一些汽车企业迅速地扩张经销商,从而后备力量不足,致使目前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从节目开播到现在,正是因为主持人始终坚持以公正、客观的报道角度,以多方沟通交流的节目播出方式,为广大消费者、汽车厂商和经销商建立起了一个互通的平台,并最终解决了困扰听众的各类问题,所以赢得了极佳的口碑。
  • 神陵界

    神陵界

    神陵界,一个神秘又充满杀戮的空间,只有被选中的转世者,方可进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 拳皇之库拉

    拳皇之库拉

    你为什么那么叼!因为我就这么叼!不作死就会死星人参上!爱与正义的战士!库拉·戴尔蒙德表示一切欺负妹子者皆为我敌人!“请问你是哪位?”库拉看这眼前身材娇小身穿着非常帅气的衣服,红色长刘海的少女,头上多了几滴汗。“八神庵!”“纳尼!!!!!”本书为变身百合。就是这样。。17/K以及创世同时更新。想要下载TXT的去17/K下载
  • 火影我要娶媳妇

    火影我要娶媳妇

    我愚蠢的书友啊!想要看书的话,就推荐我,打赏我吧!然后,丑陋的地想办法,不断的投票,不断的打赏,苟且的评论。当你拥有足够的贡献,就来到我面前求情吧!
  • 幸福启示:姗姗起舞

    幸福启示:姗姗起舞

    情生灭,留不住。缘生灭,且珍惜。心转境迁,勿问来世,仅惜今年。情冷之人的他,遇到生动的她,一颦一笑,早已根深心驻。以往清冷疏离的墨眸,此刻幽如渊海深不见底,流淌着醉人的深情柔意。他倾世谪仙般的绝美俊容,挽着沁人的笑意,耀眼的阳光笼在他的身后,似若从九天之上,缓慢而坚定地朝她走来。她低垂着头,然而羞红的耳朵早已出卖她的假装镇定,心中怦然鼓跳如雷。他修长略麦色有力的手,轻轻地抚上她的盛世倾颜,声音比以往更加认真坚定道: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容颜,你只是你,我心欢喜的你,我愿陪你一生。她闻言,满腔情意倾涌而出,倾世的娇颜顿时滑落两行清泪,玉容微抬,望进他盛满情意的深眸里,轻启红唇道:我信你。
  • 无邪小妖后:妖王,求放过
  • 莫言对话新录

    莫言对话新录

    “如果写小说是过大年,那么写散文是我的春天,对谈就像在秋日”,在小说之外,著名作家莫言为我们写了什么、说了什么?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