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3500000061

第61章 民族先驱(2)

顺治元年(1644年)十二月,清军出击潼关,大顺军列阵迎战,李自成坚守不战。顺治二年(1645年),清军以红衣大炮攻破潼关,李自成采避战的方式流窜,经襄阳入湖北,试图与武昌的明朝总兵左良玉联合抗清,但是左良玉在东进南京去南明朝廷“清君侧”征讨马士英的途中病死。1645年,李自成进入武昌,但被清军击溃,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考察地形,李自成遭到地主武装的袭击牺牲,时年40岁,余部继续坚持抗清斗争。

李自成统军作战10余年,重视从严管理,训练部队,注意密切民众关系,善于把握战场主动权,常以灵活战法出奇制胜,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重要篇章。1944年3月,郭沫若在重庆撰文发表《甲申三百年祭》,揭露明末统治的黑暗,讨论李自成进北京之后的骄傲腐化和吴三桂的抉择,提醒人们不要重蹈李自成的覆辙。

名人名言

杀一夫如杀我父,悔一妇如侮我母。

谭嗣同:视死如归的维新先驱

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近代变法家、革命家,著名维新派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

谭嗣同是清末湖北巡抚谭继洵之子,出生于北京。他从小饱读经书,知识广博,武艺精湛,少年有志。一次,谭嗣同到古战场井陉关去游览,想起韩信出奇兵大败赵军的史实,心中荡起无限的激情,面对祖国大好山川,缅怀古人,抒发爱国壮志,他写下了铿锵的诗篇:

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驱车燕赵间。

无限苍茫怀古意,题诗独上进陉关。

41谭嗣同《七言联》

青年时期,他花了10年工夫,游览了祖国大好河山,北至新疆,南到台湾,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他看到,大地在悲歌,人民在呻吟,田园荒芜,市井萧条,百姓啼饥号寒,官府横征暴敛,他见到此等情景,他哀伤,他苦闷,他悲愤!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后,谭嗣同万分忧愤,压抑不住心头的怒火,他写下血泪的诗行: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体;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中国向何处去?祖国的命运,民族的危亡,如何才能拯救?谭嗣同苦苦地思索着,最后,他认为,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这是出路。谭嗣同在北京结识了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两人谈得十分相投,结为莫逆之交。以后,谭嗣同积极宣传科学,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和按察使黄遵宪的赏识,因为这两人也都倾向变法维新。不久,谭嗣同在南学会当了学长,起着总负责人的作用,他经常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他的讲演气势磅礴,观点新颖,语言铿锵犀利,道理清晰明确,深受听众欢迎。

这次,谭嗣同就是奉召赴京主持变法。启程前,好友唐才常为他饯行,两人分析了局势,估计到变法维新的路上布满荆棘,前途并不乐观。他对爱妻李闰说:此次赴京,吉凶未卜,要“视荣华如梦幻,视死辱为常事。无嘉无悲,所其自然”。 他已将荣华富贵生死存亡置之度外,决心为变法图存,为国家昌盛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乃至自己的生命。

9月5日,光绪皇帝召见并破格赏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参予新政。从此谭嗣同便在皇帝左右处理奏折,忙于变法事宜。

然而变法一事却遭到了慈禧太后周围的顽固保守派的敌视,他们日夜谋划,企图将维新派置于死地。形势急转直下,光绪皇帝得到消息后,惶惶不可终日,接连下两道密诏,要康有为、谭嗣同等人急筹对策。于是,谭嗣同便冒着风险去找袁世凯。

狡猾的袁世凯,当面并不拒绝,而且慷慨地说:“‘圣主’是我们大家共同拥戴的君主,你我同受皇上特殊的恩宠,救护皇上的责任,并非只你一人,也是我的责任。你有什么吩咐,我愿洗耳恭听,万死不辞!”

听了袁世凯的表态,谭嗣同心里十分高兴,异常欣慰。他想:自己没有看错人,大家计议时林旭对袁世凯的不信任不放心,是不必要的了。

袁世凯奸诈狡猾,心毒意狠,在光绪和慈禧这两方面,他深知慈禧的力量比光绪的力量大得多,他投靠慈禧,才能实现他更大的野心。这样,袁世凯并不去履行自己的诺言,而把全部秘密向荣禄报告,荣禄面见慈禧,慈禧闻讯,十分恼怒。

慈禧经过密谋之后,赶回北京,进入宫廷,查抄了皇帝住处,搜去所有文件。 并开始动手收拾维新派人物,变法到此成为泡影。 北京城笼罩着一片恐怖阴影。 一夜之间,形势大变。维新派被捕的被捕,逃亡的逃亡。

谭嗣同在自己的住处收拾东西,将自己多年来所写的诗文稿件,来往书信,装了满满一箱子,来到梁启超避居的日本使馆,和梁启超说:“我们想救皇上,没能救成。现在,一切都无济于事,只好受死。你快到日本去,我只要你把我这箱东西带去就没其他的挂怀了!”说完,悲悲戚戚地低下头去。

梁启超给他讲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劝他一起到日本去。谭嗣同却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他愿梁启超充当“行者”,“以图将来”,而自己以死来报答光绪皇帝。”“侠肝义胆的王五找到梁启超,说:“请快走,我当以生命为你保镖!”他的声音,震彻屋宇。

谭嗣同看了看这位自己青少年时代的武术老师,多年的莫逆之交,眼泪不禁湿衣,强作镇静,解下随身佩的“凤矩”宝剑,抚弄一回,然后双手递给王五,并说:“你我多年,以此物作个纪念吧!”

王五接过宝剑,眼里充满了泪水,他仍苦劝谭嗣同赶快逃走。后来又有些人来劝他逃走,都被他拒绝。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下定死的决心,以期唤醒后来有志图强的人。

9月28日,古老的北京城笼罩在一片阴沉昏暗的风沙里。在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上,竖立着六根木柱,木柱上绑着六位爱国志士,维新变法的闯将,就是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康广仁、杨深秀。在行刑前,“六君子”面不改色,横眉冷对。只听谭嗣同高声朗诵: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此情此景,使上万围观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一说老管家刘凤池)为他收尸。第二年,骨骸运回原籍湖南浏阳,葬于城外石山下,后人在他墓前华表上刻上一副对联,以表扬英灵: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

名人名言

不骄方能师人之长,而自成其学。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康有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

康有为(1858—1927年),又名祖诒,字广厦,广东南海人,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

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祖父康赞修是道光年间的举人,父亲康达初做过江西补用知县。康有为自幼学习儒家思想,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9岁时拜南海九江有名的学者朱次琦为师,朱次琦都崇信宋明理学。学习一段理学之后,他对理学就不赞成了,认为理学“仅言孔子修已之学,不明孔子救世之学。”在22岁那年康有为离开朱次琦,一个人到西樵山白云洞读书,读了不少经世致用的书,如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魏源的《海国图志》等书,使他大开了眼界。这一年是康有为从中学转为西学的重要开端。

1882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进一步接触到了资本主义的事物,并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经过学习,康有为逐步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他目睹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的腐败,胸中燃起了愤怒的烈火,他立志要向强盛的西方学习,以挽救处于危亡中的祖国。

1888年,康有为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没有考取。当年9月,他上书光绪帝,痛陈祖国的危亡,批判因循守旧,要求变法维新,提出了“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条纲领性的主张。1891年,康有为回到广东,开办万木草堂学馆,聚徒讲学,并为变法运动创造理论。期间他先后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宣传民主思想、平等观念,他的改革精神在知识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和反响。1894年,康有为编写了《大同书》,描绘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提出“大同社会”将是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

42康有为

1895年4月,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说清政府要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极为愤慨。康有为连夜起草了一份进劝光绪皇帝的万言书,各省举人1300多人集会,通过了这个万言书。5月2日,这份万言书送交都察院。这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在上书中,康有为从爱国的立场出发,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建议光绪皇帝“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在这次会试中,康有为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以后,康有为又连续给光绪皇帝上了几次进劝书。在这些上书中,康有为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变法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在政治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的要求。他指出:“东西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在经济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发展工业、振兴商业、保护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主张。在文化教育方面,康有为提出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这几个方面构成了康有为变法维新的基本纲领。光绪皇帝对康有为提出的问题,很受感动,从此产生了变革图强的思想。

1895年8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发展的扩大维新派力量。康有为与强学会成员立之后时常举行例会,讨论“中国自强之学”,寻求变法维新之路,对顽固派的投降卖国行径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结果惹怒了李鸿章等人,被勒令封闭。1897年11月,德国出兵占胶州湾,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1898年3月,康有为在北京又组织了保国会,会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这就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惧和诽谤。有人上书大骂保国会是“名为保国,势必乱国”,有的人还上书弹劾,准备对康有为等人进行查究,只是光绪皇帝说了“会为保国,岂不甚善”才算作罢。康有为和他的同事们通过组织学会,宣传了爱国主义思想,进一步动员了群众,扩大了变法维新的影响。

康有为还通过发行报刊,对自己的变法主张进行舆论宣传。1898年强学会成立时,康有为就在北京创办《中外纪闻》,当时许多官员都能看到,一时在朝廷内外引起很大影响。同年,康有为又在上海组织发行了《强学报》。改良派通过报纸,动员力量,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巩固了自己的阵地。

康有为的一系列的政治改良活动,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和重视,准备召见康有为。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实行新政,“变法自强”。五天以后,光绪皇帝正式接见康有为,并赏给六品衔,任“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同时给他以专折奏事的权力。不久,梁启超、谭嗣同也得到了光绪皇帝的器重,也都在清政府中任了职。在三个来月的时间里,他们根据皇帝的授意,发布了不少实行新政的诏书,如设立学堂、提倡一定的言论自由、奖励发明创造、保护和奖励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等。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就能无事不成,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顽固派慈禧太后等人手里。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变法宣告流产。戊戌变法运动前后不过百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以保救光绪帝,排除慈禧太后、荣禄、刚毅等顽固势力为宗旨,成为保皇派首领。为获得国际支持,他曾游历列国,会见欧洲各国君主。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清废帝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效忠前清的北洋军阀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1927年,康有为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曾经是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当他倡导维新运动、领导戊戌变法时,他代表和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当他在民国初年为尊孔复古思潮推波助澜、与袁世凯复辟帝制运动同流合污时,他就站到了历史进步的对立面,成为社会前进的阻力。

名人名言

国尚农则守旧日愚,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取日新以图自强,去因循以厉天下。

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

天下变法之事,未有全利而无弊者。

一人独学,不如群人共学;群人共学,不如合计百亿兆人共学。学则强,群则强,累万亿兆皆智入,则强莫于京。

太平之世无所尚,所最尚者工而已;太平之世无所尊,所尊贵者工之创新器而已。

蔡元培:中国教育之父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孑民,号孑农,绍兴山阴(今越城区)人,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者、教育家、政治家。曾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开启一代“学术”与“自由”之风。

蔡元培出身于商贾之家,少年时期饱读经史,17岁考取秀才,18 岁任塾师,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升补翰林院编修。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认为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20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致力于打破封建主义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1906—1916年间,他赴德法留学,为兼通中西文化奠定了基础。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 援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 促成国共合作。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蔡元培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将其收入《蔡元培选集》、《蔡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全集》中。

同类推荐
  • 北宋大神晏殊传

    北宋大神晏殊传

    《大宋神童晏殊》系北宋宰相、临川才子代表人物之一晏殊的传记,作者以大量翔实可考的史料为依据,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旷世神童、宰相词人形象。本书深入浅出,雅俗共赏,亦庄亦谐,文辞简练流畅。全书分为六章,分别从晏殊的家世、生平事迹、交游、家庭、诗文、词作等方面叙写晏殊跌宕起伏、三起三落的传奇人生,使晏殊的形象立体而生动,栩栩如生。
  •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求知文库-生物学的开拓者

    本书为青少年读物,主要介绍了为生物学的发展以及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 卢梭的战争观与尚武精神

    卢梭的战争观与尚武精神

    本书探讨了卢梭的战争观、和平计划和尚武精神,分析了卢梭的思想转变过程,并研究了圣皮埃尔神父对卢梭思想的影响,通过文本分析、发现、假设、梳理、推理、论证的方法和步骤,本书逐步分析了卢梭思想中的战争观和尚武精神及其演变过程,并从历史、政治、哲学、道德等角度,从卢梭思想的表层向深层进行探究。本书的读者对象为卢梭文学爱好者、政治哲学研究者等。
  • 廉能第一于成龙

    廉能第一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明清时代山西省永宁州人。为官以清廉正直、精明干练、勇于任事著称,平生三次在官员政绩考核中被举为“卓异”,又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卒后谥为“清端”,是中国封建时代著名的大清官之一。于成龙一生信奉“为政以德”“仁者爱人”的儒家思想,又信奉因果报应、行善积福的佛道观念,总结出独特的“天理良心”格言。在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他过的是一种类似出家修行的清苦生活。布衣蔬食,淡薄自甘,平生的物质享受,大概只有每晚的一壶老酒而已。他从不贪取一丝半缕的不义之财,反而经常捐出俸银,用于赈灾济贫等慈善公益事务。当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之时,他经常典当衣物骡马,以糠粥青菜勉强度日。后世流传了他大量的清廉传奇。
  •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

    《黄金荣全传》他从未拜过老头子,也未开过香堂,却成为了旧上海青帮的头号大亨。自誉为“天字辈”;他把持法租界巡捕房华探督察长一职长达20余年。与人称“桂生姐”的妻子,一明一暗,干着偷盗、抢劫、开烟馆、设赌场的勾当,疯狂敛财;他从未“出将入相”。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要。甚至连蒋介石都不得不对他俯首帖耳,尊一声“黄老板”;他身为流氓大亨,但在国家和民族大义之前,他对日伪的利诱不动心。威逼不动色。《黄金荣全传》保持了一个中国人的骨气;他罪恶滔天,却能坦然承认自己的罪过,积极改造自己。他便是民国帮会的“天字号”人物——黄金荣。
热门推荐
  • 我的婆婆是第三者

    我的婆婆是第三者

    几乎所有的人都这样认为,他们的婚姻是门不当、户不对。但她偏要逆水行舟,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然而之后的婚姻生活让她身心俱疲,第三者的插足几乎使他们的婚姻走向坟墓,而这个第三者居然就是婆婆!面对一场充满硝烟的婚姻,该坚守还是放弃?
  • 想把你的青春写进我的书里

    想把你的青春写进我的书里

    那时的青春如同刚发芽的树,青春是多么的美好。那青涩的爱情犹如细雨一般。午后的阳光洒在脸上,让我又想起那美好的时光,以及那个人......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洪荒之暗黑大帝

    洪荒之暗黑大帝

    一个太古时期的人物携带着万世轮回加上自己势力穿越到了洪荒世界,突然间发现洪荒世界和后世的世界完全不一样。一段新的旅程的开始。
  • 鬼宅心慌慌

    鬼宅心慌慌

    【起点第二组签约作品】那个已经死去,却每日回到家中的老爷,那个年近六十,却夜夜变成姑娘的夫人,那个深夜里,被铲平的坟墓,那个莫名其妙,新婚之时变心的长子,那个年幼嗜赌,遇上神人指点的次子,那个雨夜,脸孔滴血的女鬼,那个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狗,那个闻到血腥味就蠢蠢欲动的姑爷,那个善良的画中人,……大宅子里蹊跷的事情,源源不断,层出不穷,这一切,追根寻底,到底是为什么……
  • 厉少宠妻上瘾

    厉少宠妻上瘾

    手可摘星辰臂可揽九月,世界都不及你,因为你是我所有的美好。“厉皓宸,你没完了”夏亦熙问着一脸平静的男人”。说好的高冷呢,那万花丛中孑然一身的呢?夏亦熙觉得她上当受骗了,而且被骗了还帮人数钱的那种。1V1,男女主身心干净,无虐,宠文
  • 那一场地久天长的围城故事

    那一场地久天长的围城故事

    相遇在美好的年华。她爱他书香气息的家世,他爱她娇美如花的容颜。就这样,他们带着无限的憧憬牵手进了围城。但当激情淡化成流水,他和她,又会面临怎样的冲击和无奈?究竟是谁成全了谁的流年,谁成为谁的殇?再入围城,他们,各自又会面临怎样的地久天长?
  • 我曾经很强

    我曾经很强

    我在异界修仙,重回地球,我会很强!诶?我的仙力去哪儿了?哇这个知识点我怎么还是不懂!课代表放过我吧!哥们,你想傍上大佬嘛?作业借我抄抄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