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293500000066

第66章 巾帼红颜(3)

松赞干布统一藏族各部落后,顺应藏族广大人民的愿望,希望得到强大的唐朝中央政权的支持,以巩固吐蕃的地位,发展经济文化。于是他派使臣携带聘礼,到长安求婚,希望与唐朝联姻。唐大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从634年始,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大相禄东赞出使长安,向唐皇求亲。禄东赞到达长安,运用聪明才智,勘破了唐太宗设计的一道道难题。唐太宗最终同意了松赞干布和亲的请求,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的伴随下,出长安出发,踏上了漫漫的唐蕃古道,前往吐蕃与松赞干布完婚。松赞干布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十分高兴,亲自率军远道行至柏海(今青海玛多县境)迎候。在离黄河源头不远的扎陵湖畔,松赞干布建起“柏海行馆”,一对异族夫妇在这美丽的地方,度过了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相传,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在扎陵湖会面之后,一路上翻过了雄伟崇峻的巴颜喀拉山,越过了激流滚滚的通天河之后,来到玉树境内的莱沟。文成公主为自己的一行人马能够平安地通过天然屏障巴颜喀拉山和亘古天堑通天河而高兴,她以为这是神仙帮助的结果。自小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神仙的虔诚,亲自率领工匠,在莱沟的岩壁上刻下数十尊佛像和许多佛塔。710年,即唐中宗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婚配藏王赤迭袒赞而路过白纳沟时,发现文成公主遗留下来的九尊雕佛像特别壮观,为了不使公主的功德被风雨所剥蚀,她派人在雕佛像上修筑了一座庙宇,并赐名“文成公主庙”。以后,这座庙宇便被人们保护下来,作为顶礼膜拜的活动场所,同时也纪念文成公主不朽的业绩。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一行行至玉树时,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月的时间。文成公主闲暇时,拿出父皇唐太宗送给她的谷物种子和菜籽,与工匠一起向玉树人传授种植的方法和磨面、酿酒等技术。玉树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当公主要离开继续向拉萨出发时,他们都依依不舍。当地的藏民还保留了她的账房遗址,把她的足为和相貌都刻在石头上,年年膜拜。公元710年,唐中宗时,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远嫁藏王,路过这里时,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庙,赐名为文成公主庙。

文成公主安抵拉萨时,吐蕃人民载歌载舞,欢迎她的到来。当时,唐朝佛教盛行,而藏地一带佛教还没有流行。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时,携带了佛塔、经书和佛像入蕃,决意建寺弘佛。她让山羊背土填卧塘,建成了大昭寺。大昭寺建成后,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亲自到庙门外栽插柳树,现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着的一尊释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当年从长安请来的。大殿两侧的配殿内,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动。后来,文成公主又修建了小昭寺。从此,佛教慢慢开始在西藏流传。文成公主还对拉萨四周的山分别以妙莲、宝伞、右施海螺、金刚、胜利幢、宝瓶、金鱼等八宝命名,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现在。

文成公主入藏后,增进了汉藏两族的手足情谊,促进了中原和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宗教的交流。她带去的谷物种子,在西藏高原上广为种植;带去的工匠帮助藏族人民制造农具、纺织机、碾米机,兴办制陶、酿酒、造纸、制墨等手工业;带去的宫娥教会藏族人民纺纱织布。文成公主还鼓励和帮助大臣吞米桑布札创造了藏文。后来,她又把许多汉族书籍译成了藏文,促进了汉藏的文化交流。

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了布达拉宫,这座气势磅礴的宫殿主楼有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共有1000间宫室,极为富丽壮观。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噶尔禄东赞的故事,文成公主进藏一路遇到的艰难险阻,以及抵达拉萨时受到热烈欢迎的场面等。这些壁画构图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布达拉宫的吐蕃遗址后面还有松赞干布当年修身静坐之室,四壁陈列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禄东赞等的彩色塑像。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后,中原与吐蕃之间关系极为友好,此后200多年间,很少有战事,使臣和商人频繁往来。松赞干布十分倾慕中原文化,他脱掉毡裘,改穿绢绮,并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学读书。唐朝也不断派出各类工匠到吐蕃,传授各种技术。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高宗李治继位,遣使入蕃,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加封西海郡王。松赞干布欣然接受了唐朝的官爵封号,还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求置于唐太宗灵柩之前,表示深切哀悼和怀念之情。唐高宗派工匠雕刻了他的石像列在唐太宗的昭陵前,以示褒奖。

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680年,文成公主逝世,吐蕃王朝为她举行隆重的葬礼,唐遣使臣赴吐蕃吊祭。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仅揭开了唐蕃古道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影响深远的第一页,而且作为唐朝与吐蕃之间的重大事件被载入史册。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以一个王族出身的年轻弱女,情愿身历长途跋涉之艰辛,远嫁人地生疏的吐蕃,远离亲人和家乡,为藏汉两族的友好团结和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所以受到藏族人民长久的怀念、真诚的敬爱和热情的歌颂。今拉萨仍保存藏着人们为纪念她而造的塑像,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藏族每年有两个节日纪念她,文成公主一直为汉藏两族人民所爱戴。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武则天(624—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14岁入宫为唐太宗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立为皇后。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儿子中宗和睿宗,自己做了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武则天统治的前期,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他的元老重臣,就此打破大族控制政局、垄断高官的局面,定都洛阳。世人据其尊号“则天大圣皇帝”,称之为武则天。

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原为山西木材商人,从军结识唐高祖李渊,官路享通,武德三年升正三品工部尚书。武则天童年时期跟随父亲在各地生活,少而好学,喜读文史诗集,颇有才气。武则天12岁时父亲去世,她和母亲受到族兄的虐待。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45武则天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为尼,但是她与新皇帝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断丝连。唐高宗即位后,武则天被召回入宫,第二年便升为昭仪(二品),后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立武氏为皇后,武则天随后残忍地虐杀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让自己的儿子李弘做了太子,为高宗出谋画策,排斥异己,使高宗实现了君主集权。

显庆五年(660年),高宗初患风疾,开始让武后处理部分政务。从此,武后参与朝政,处事都符合高宗旨意。在此期间,出于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朝政十分顺利,特别是在隋末唐初屡屡受挫的高丽战场,自显庆五年后频频告捷,唐朝疆域也得到扩大。

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这件阴谋最后因为武则天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当年起,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

683年,唐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立武氏为皇太后。嗣圣元年(684年),武则天废李显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武后临朝称制,从此开始了自己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武则天以67岁的高龄君临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作用人才,改革吏治,整顿经济,在位期间,唐朝继续保持着繁荣的局面,人民安居乐业,国力昌盛。

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在用人上,她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在经济上,武则天提出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增长到615万户。武则天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在军事上,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由于武则天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在西北,唐朝与吐蕃为争夺西域烽烟不息,武后称帝后的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王孝杰帅军收复安西四镇,并遣军常驻,从而结束了唐蕃在西域反复争夺的局面。

在北方,东突厥在唐太宗时期本来已经被灭,唐高宗在位时期突厥复兴。武则天称帝后第5年(695年),篡位的默啜可汗为了争取中原王朝支持遣使请降,武则天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后来默啜因帮助平定契丹有功而被封“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698年默啜起兵反唐,武则天命狄仁杰出兵征讨,默啜退回。此后默啜恃强一再侵扰中原北边,采取时和时战的策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

在东北,武则天时期契丹崛起,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因营州都督赵文翙暴虐无道,契丹人松漠都督李尽忠,和旧城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周,进攻河北地区。武则天三次派兵讨伐,损兵折将,在奚和突厥帮助下才得平定。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开始瓦解,武则天根据实际情况在募兵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在边疆地区招募“团结兵”(团练),“团结兵”具有一定雇佣兵的性质,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意义。

晚年的武则天开始耽于享乐。其时,一批男宠慢慢走进她的生活。高宗去世后不久,武则天便有了第一个男宠冯小宝,当时武则天还比较注意约束男宠,后来冯小宝因为任性使气,得罪了武则天最后被秘密杀死。武则天生命中的第一个男宠销声匿迹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迅速崛起,成为武则天的新宠。当时武则天已经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暮年,老病缠身的她长时间不能上朝,对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将二张兄弟当作耳目,二张兄弟逐渐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引起了政局的复杂化,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也因此空前紧张起来。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张柬之、桓彦范、崔玄、敬晖等人,联合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去世,享年82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武则天死后,立了一块“无字碑”。其说法有几种: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武则天陵前的“无字碑”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还有一种说法,武则天的儿子恨透了自己的母亲,她本写好碑文,却被她的儿子藏在了墓室之中,留下一块无字碑。也有学者认为,石碑原本计划刻字,但武则天死后政局动荡,各派政治势力,始终不能对武则天作出适当的评价,因而便不了了之。还有一种说法,那块碑根本不是武则天立的,是她死后别人立的。

名人名言

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夫礼缘人情而立,制因时事而为。

以色事人不能久之。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君子虽殒,善名不灭;朋友不信,则交易绝。

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杨贵妃:凋谢于宫廷斗争的倾国红颜

杨贵妃(719-756年),本名杨玉环,字太真,原籍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生于蜀郡(今四川成都)。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与西施、王昭君、貂蝉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杨贵妃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她的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朝初年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四川崇州)司户,叔父杨玄璬担任过河南府土曹。

杨贵妃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在她10岁左右父亲便去世了,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璬家,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杨贵妃自小学习音律,能歌善舞,姿色超群。一次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咸阳公主的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唐玄宗在就下诏册立杨贵妃为寿王妃。婚后,两人十分恩爱,生活甜美异常,而这时唐玄宗并没有见到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在其祖辈的基业上,经过一番励精图治,使唐朝的社会经济继续呈现繁荣的局面,到他执政中期,唐朝达到了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在歌舞升平的太平世界下,唐玄宗为自己的文治武功所陶醉,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每日笙歌宴乐,追求享乐起来。

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由于得病不治去世,玄宗因此郁郁寡欢。在心腹宦官高力士的引荐下,唐玄宗把目光投向了儿媳杨玉环。唐玄宗见到杨玉环后,立即被她的姿色深深迷住了,决定将杨贵妃纳为己有。这时杨贵妃纳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5年了。

同类推荐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媒体大鳄艾伦·纽哈斯自传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陨落的军神岳飞

    陨落的军神岳飞

    岳飞,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从一个寒门弟子最终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十年间与金军大战数百次,几无败绩。他的一生慷概激昂,励志热血,最终却惨死小人之手,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本书以岳飞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岳飞在处事中展露的人性光辉与爱国情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展现了岳飞十分精彩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英雄情怀,是一部真实、励志、热血的传记。
  • 举起这杯葡萄酒

    举起这杯葡萄酒

    书中的主人公鲁祥云,是目前中国葡萄酒界最具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他所建的酒堡——西夫拉姆酒堡,是现今世界上最好的酒堡之一。这个酒堡的建立,标志着西夫拉姆酒业已经成为中国葡萄酒界的一匹黑马。《举起这杯葡萄酒》展现了主人公鲁祥云从一个平凡的农民,经过了生活苦难与创业艰难的双重洗礼,成就了一番事业的奋斗历史。鲁祥云身上所特有的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对生活永不抱怨的态度,具有普遍的人生意义,闪烁着真正的人性光辉。平凡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在默默无闻的时候,在贫穷艰难无人喝彩的时候,能够不为环境所困,追逐梦想,一砂一石地累积,最终建成理想的大厦。而梦,则如彩云,从大厦的顶端铺向远方。
  •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水墨青花,刹那芳华

    本书以中国早期电影发展为经线,以民国上海影艺圈女明星的生活为纬线,重述中国早期影艺圈的传奇故事,描绘了张织云、胡蝶、周璇、徐来、阮玲玉等倾城红颜的倾城往事。
  • 开清首功——洪承畴

    开清首功——洪承畴

    本书对洪承畴波澜壮阔的一生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了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事件,使读者在品味洪承畴的经历的过程中,对中国古代历史及当时的社会、人文、经济、军事等内容也有所了解。
热门推荐
  • 小魔传奇

    小魔传奇

    一个来自异星的狂妄少年在诅咒下成为了一魔一兽两个凶恶灵魂的寄主,从此世间多了一位忽魔忽兽的小魔。他有一个用爱将他自魔魂中唤醒的红颜知己,他还有一群可以与他出生入死的兄弟,他还拥有超卓的智慧与无穷的未知力量……他是魔,却以魔道的力量拯救苍生……他是魔道中的异类——善良之魔!
  • 他是谁第一部

    他是谁第一部

    这是一个破败的世界,没有希望,没有光明,没有力量,没有未来;只有死亡、寒冷、饥饿、痢疾,直到出现了……
  • 我就是飞将吕布

    我就是飞将吕布

    熹平六年,灵帝以鲜卑连年入塞抄掠边郡,命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率骑兵万余人,分别从高柳、云中、雁门出塞,分三路进攻鲜卑。汉军出塞二千余里,为鲜卑三部大败,死者十之七八。此后,鲜卑兵势更盛,连年犯汉边境。四年后,太原、雁门之外,已尽为鲜卑所有。大厦将倾之际,有一人倒提长戟狂奔,朔流而上,力挽狂澜。好似天神下凡!
  • 墨如瞳

    墨如瞳

    术法消逝,武道衰退,瞳如墨,应劫生。死气漫天,亡魂蔽日,夜虽冷,终将明。
  • 绝宠天下之娇妃难求

    绝宠天下之娇妃难求

    为了还情,云千月甘愿入宫,做她人的一双眼睛,一枚棋子,反正此生无求,入宫至少能让天上的父母以为自己过得好一些,不必在被人瞧不起,可是一入宫门,是恩是宠,哪里还由的了自己?
  • 写给女朋友的小故事

    写给女朋友的小故事

    2020年的大年初一,在这一个特别的年月里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我与女友自此开始了异地之恋。想写故事不是因为异地,是因为我爱你。
  • 都市之盖世无双

    都市之盖世无双

    【热血爽文,强势霸气】五年前,他被人陷害,家破人亡,受尽屈辱。五年后,他权倾天下,带着无上荣耀王者归来。无尽的怒火在燃烧,手中的屠刀在咆哮……记住,这个时代的名字叫叶战天!!!
  • 待你金榜题名时

    待你金榜题名时

    白杏不想过着规规矩矩时刻要注意仪态的日子一位少年郎拿着本书做在牛背上,突然听到旁边的灌木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一位莫约8岁的小女孩,她身穿一套藕粉色的襦裙那女子似乎没想到会有人下了一跳。“公。。。公子请问这附近可有人家”说完女孩便晕了过去.3日后“多谢公子相救”“姑娘你醒了就好可还记得家住何方,姓甚名甚。”/////////“小女子名白杏,至于家在何方记不清了。公子可否收留小女子。”"行,姑娘叫我书涵就好了”“涵。”//////////“杏儿,为何你的眼睛是银色的”“儿时染了重疾落了病根”//////////“杏儿,为何你每月初一都不见人”白杏咬了咬牙并不作答//////////“杏儿,再过3年便要科举考了。”“那涵要加油哦”//////////“杏儿,我。。。。。。我喜欢你很久了。”“我知道呀”//////////“杏儿,等我金榜题名时娶你可好。”“好,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杏儿,你终于成了我的妻。”“杏儿,我爱你。”//////////杏儿我此生定不负你,护你一世周全
  • 格术陵枯

    格术陵枯

    一个被人类遗忘了万年的岛屿,两个被人视为怪物的种族,一个不可踏尽的禁地,两件上古凶器,一个骇人的传说,两个不可练就的禁术
  • 莫在青云端

    莫在青云端

    那年,他第一次见到她,他十五,她十二。他是摄政王义子,她被许婚当朝太子。本以为就这样岁月静好。却因她身后的权势成为皇帝为幼子布下的最后一枚棋。再入宫,已是后宫妃。别人斗宫妃,夺帝恩。她偏就要养皇帝、斗太后、斗外戚,最后还要斗自己一手教出来的皇帝。为了天下,为了情义,她甘之如饴。原来所谓一代明君,所谓无愧天地,无愧万民。却终究愧了她漠氏……他浴血而归,一路摒除外戚,兵镇外邦,匡扶天下,为了恩义,为了苍生,也为了她……